為什麼中國許多三線城市發展不起來?

許多三線城市並非發展不起來,卻發展不起來。用中國與日本做個比喻,從前的日本就像三線城市,如今卻一躍成為發達國家。那麼制約因素究竟有什麼。思想?政府?人民?生產力?科學?我問過許多人,她們都說是政府的不作為。然而我卻認為政府的不作為是人民的縱容。所以我希望可以有位能夠全方位分析的老師。


我能不能說,它發展了起來的話,你們就會管它叫二線城市…


這不是倒果為因么,因為他們的經濟相對差一些,所以才是三線城市,如果發展起來了,那就是二線城市、一線城市。
————————————————
而如果你換成具體的城市來問,比如石家莊、太原等城市為什麼發展慢,那回答則是:快慢是相對的,他們的發展屬於正常發展,你所需要理解不是他們為什麼相對慢,而是別的城市為什麼這麼快?

最大的決定因素是地理區位,東南沿海位置好,因此再給予政策傾斜,在全中國整體是一個自由市場已及對外出口的情況下,發達省份形成了一處生產供全國乃至供全球的情形,規模化生產使經濟快速發展,因此江浙等地湧現出大量的百強縣(或縣級市),比如年2014年GDP崑山3001億,江陰2905億,張家港 2200億,常熟2020億,而三線城市太原市的GDP是2531億。

這種市場經濟對於經濟發展是整體最優的,但對於內陸城市而言,自己的大部分製造業便逐漸凋零了,只能靠資源型產業、旅遊業、國有企業、政府消費、當地服務業來撐門面。類似的就像希臘之類的國家,起初加入歐盟很開心,可以享受更便宜的產品,慢慢的製造業就凋零了,又不像中國這邊有國企也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現在就只能藥丸了。

內陸城市的希望就在於當發達省份的人力更貴、地皮更貴時,許多的老產業能夠轉移或者心產業被吸引到內陸,目前看也就重慶、西安能夠吸引到。低端的玩具紡織一方面沿海不願意放守,另一方面因為人力相對貴以及人民幣的升值,內陸大部分城市機會還是比較少。
—————————————————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總體上中國的人口太多了,導致即便很多產品已經做到一品供全球,仍然缺乏足夠的新興項目去支撐10億人的就業。往往新出一個項目比如LED、太陽能,就全國各地紛紛上馬產能過剩,如果人口少一些,沿海已經被餵飽了,內陸分到的殘羹剩飯自然就多了。

所以主要問題不在於官員,內陸官員已經費力借貸去建新城、修路,裝點了gdp,問題就是沒法有效的招商引資,導致貸款都還不上,造成了極大的債務風險。


因為沒人畫圈。


最根本的是教育,往往三線城市都沒有比較像樣的大學,教育帶來的是優質的人才。而這些能夠接受教育的人往往接受教育後都留在了接受教育的地方。長此以往三線城市缺乏活力和創新。沒有建設的人,又何談經濟呢?


道理很簡單,就是個馬太效應,一線城市越做越大,三線城市越做越小。不管是缺乏人才導致發展慢條件差,還是條件差導致人才不願來,反正這個惡性循環就是個坑了。

然而,我認為三線城市現在有個彎道超車的機會,而且很可能過了這村沒這店了。當前一二線城市房價暴漲,很多人才被擠了出來。聰明的三線城市,應該拚命抓住這波人才流動,趕緊用各種手段招來人才。

譬如,一個青年博士在大城市活得很憋屈。你要是三線城市的市長,就他娘的直接送他一套房,招來個人才,太划算了。要學會算賬啊,三線城市一套房也就一百萬,而且這個價格只是個虛數、死數,它變成兩百萬三百萬,也無助於提高城市競爭力。送一個沒生命的水泥盒子,引來個平常不願來三線的人才,這可不是賺大了嘛!

這個機會很珍惜,開頭說了,條件差人才少人才少條件差這個惡性循環,終於有機遇破局了。聰明的三線城市應該儘快競爭,越早搶到人才,越有機會跳到更高的圈子。


就說湖北省,財政大半在武漢。

以前武漢人還想從湖北省獨立,真是求之不得。武漢簡直就是整個湖北省的寄生蟲。


題主列舉的幾個制約因素都有關係。思想,政府,科技,教育,民眾素質都有關係。比如像義烏就是三線城市中逆襲得比較成功的,義烏人本來就重商,不過個人覺得那屆政府為當地的確做出了很大貢獻。
但除開你列舉的因素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區位因素!思想因素,政府因素,民眾素質都是可以改變的!但就是這個地理區位因素是決定一個城市能發展到什麼高度的上限了!


常州作為一個三線城市,有自己的立交系統。完善的交通BRT(一直6毛不漲價),地鐵(後年通車),環城高架。城市建設乾淨整齊,芳香的香樟樹走在路上沁人心香。細節很好。有10所三甲醫院,房價適中。學校教育也還算可以,裝配製造業很發達。左邊是二線城市南京,右邊是一線城市上海。如果想去大城市發展,完全可以把常州當跳板,祝你實現自己的大城市夢。常州市區GDP和人均GDP一直和無錫一個檔次,走在江蘇前列。正在高速發展,如果累了,也可以定居在此。每個城市都會排外,但是不排素質高的人。總人口400多萬。外來人口100多萬。總共五區一縣。因為沒有政治地位發展不成大城市,但是發達的經濟讓他絕對不弱。


一茬茬的有錢人都拿著家當建設北上廣了


三線城市發展不起來是什麼意思呢?中國絕大多數的城市都在發展啊!要是倒退的話真的是大危機了。
如果題主說三線城市超越不了北上廣的話,個人覺得是這些城市的歷史沉澱不是三線城市所具備的,工業基礎、教育水平、基礎設施。三線城市難以短期內超越。
另外,個人覺得「吸血」政策也是重要原因。國家把大量資源集中在少數城市。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本地的老闆大罵工行,把當地人的存款全貸給廣州,卻不貸一分錢給本地人,這種吸血現象在國內挺普遍。倒也不能說吸血不對,集中力量辦大事確實是正確的,問題是吸血應該吸多少、吸多久?
最後反對當前回答,不是每個政府領導都不作為。特別是在反腐之前,大幹工程更是領導最愛。當然反腐是正確且必須的,現在只是讓行政規劃回歸規範而已。如何在發展規劃中防止腐敗、領導意志,中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建立制度、培養觀念。


這就好比"小孩子為什麼那麼不懂事?"
懂事了就不叫小孩子了


每個人都在慢慢走路 於是整個城市走得也慢了


我自己認為,三線城市急於擺脫這個地位,沒有明確自己的定位和優勢,盲目追隨大城市與成功城市的腳步。導致千城一面的現象出現。所以即使三線城市費了好大的財力與物力,整的和一線城市差不多。也只是徒勞。一線城市之所以是一線自然有他的優勢。資源,人才,交通,基礎設施..........而這些三線城市都很難比擬。所以即使外部上的相似也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效果。更不會吸引人們去。
所以三線城市要想有所發展,一定要先了解自己,不盲目跟風。要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城市發展道路。我覺得這一點應多向日本學習。

城規在讀學渣,只是自己的一些見解。望指正。


如果發展起來意味著到處是買不起的高樓大廈,那我覺得低矮的六層小樓挺漂亮的。
如果發展起來意味著每天被堵在高速路上,那我覺得鳳凰牌自行車挺快的。
如果發展起來意味著滿街是吃不起的高檔海鮮城,那我覺得街角二葷鋪子味道挺好的。
如果發展起來意味著滿眼都是坐在法拉利上漂亮的美女,那我覺得隔壁勤快的三丫頭也是挺美的。
所以啊,不要總擔憂它發展不起來,也許人家只是想安靜地做一個小城。
一個偉大的國家,既要允許你揮金如土,也能容忍我種些土豆養些雞鴨。
總是逼著所有人向著同一個方向不停奔跑,這不叫發展,這叫屠殺!


推薦閱讀:

從城市經濟學角度來看,城市規模是否存在瓶頸?
北京建完新的國際機場後會拆除/縮小舊首都國際機場嗎?
當代世界,哪個城市沒有貧民窟?
城市規劃專業保研作品集應該側重哪些方面?
中國城市規劃近二十年,有多少轟轟烈烈開展最終經實證錯誤的規劃理念?

TAG:城市 | 城市規劃 | 發展 | 生產力 | 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