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簡單又快速的泡出一杯好茶?
主要針對常見茶說一說
先回答問題——最為關鍵的是茶品,水質,和沖泡技巧。包括但不限於品飲當日的環境溫度、濕度、品茶人士的口味喜好、身體狀況等等,皆宜考量作為變數,微調每一衝手勢之輕重。茶人對茶性、水質、技巧以及其他外部變數的直覺體認越準確,效果就會越好——這需要天長日久的修鍊,「唯手熟耳」,沒有捷徑可以偷懶。
關於如何簡易地鑒別茶品之優劣,可參如何提高自己對茶葉的苦澀的辨識度?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至於如何低成本地評估水質,可參如何低成本地評估水質的好壞。對於沖泡技巧方面,此問題下諸先生的建議各有側重,推薦諸君逐一閱讀,擇優效法。
唯一希望與諸君商榷的,是魏琴心先生的以下部分觀點(而非人品),詳見截圖:
個人的淺薄理解如下:
第一,貴文提到「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什麼才是影響茶湯口感的最關鍵因素?是茶品、水質、器具還是水溫、品飲環境、沖泡技巧?都不是。最關鍵因素是:茶湯濃度。」
諸君不必具備對應之專業素養,僅靠邏輯工具就能發現矛盾——
一者,「茶湯濃度」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影響茶湯口感的最關鍵因素」,即「不是」導致「能否泡出好茶」這個結果的「原因」。
二者,諸君可自行實驗,將「茶品、水質、器具還是水溫、品飲環境、沖泡技巧」中的任何一項要素「單獨拿出來」,其他要素「先不變」,逐項實證檢驗,就能明白以上的變數「都不重要」便能得出「茶湯濃度控制」這個「無因之果」是多麼的違反邏輯和實證。
三者,其實魏先生貴文中主張的「至於浸泡時間,那要看具體的水溫、茶品和投茶量」本身,就與其前述文本自相矛盾。不知道是否屬於對自己的答案不友善呢?哈哈,開玩笑的,先生不要介意哈。「自嘲」、「自黑」似乎並不違反知乎社區管理規定呢。
第二,即使我們假定前述文本沒有邏輯矛盾(僅僅是假設哈,請邏輯專業的先生不要打小生),魏先生的「觀點」也明顯是違反常識的。
再重複一次魏先生之「觀點」,即「茶品」不是最重要的。
這個,好像已經不必討論了。因為假定如此,那麼為何茶友們還如此苦苦地尋找佳茗、如此渴求於知乎平台中尋找「不帶利益傾向、不帶故意誘導」的茶人交流呢?
第三,「一般來說,品質及格的茶葉,淡肯定比濃好喝。」這句話不容置疑是「正確」的,但其不能當然推導出「越好的茶,越要避免泡濃。」
退一步說,假定以上論證沒有邏輯硬傷,那麼恰恰可以說明貴文主張的「越好的茶」,不過是「品質及格的茶而已」,絕非真正意義上的佳茗。
真正的「好茶」,是無論茶人如何亂來,如何濃飲,都絕對不會「難喝」,而是「風情迥異」而已。縱然入口極苦,亦必當瞬間消退,然後滿口舒爽,餘韻悠長。簡言之,茶人可以「不喜歡對應濃度的風味」,但無法否認「俱好」者,才是「好茶」。
那麼,我們再討論一下,為何魏先生會如此建議呢(先假設其觀點沒有邏輯硬傷)?
很簡單,因為在事實層面,「濃飲」會將茶品的「缺點」放大。令味覺一般的朋友,也能輕易發現茶品不好在哪裡。這一點,歡迎諸君自行就手上的茶品開展「雙盲」實驗。
在下的善意推測是,魏先生是一位「儒商」——他非常非常地擔心——諸君從他本人以外的壞人那裡(假設諸君穿越時空從三國的壞人魏延那裡)買到劣茶,濃飲後導致身體不適,然後遷怒於整個行業,冤枉好人——魏先生諒必是善意地相信,行業中是好人比壞人多的。建議諸君理解魏先生的善意——當然了,這是在下的善意相信,不一定對。如果有錯,歡迎指出。
從今天起,在下不對知乎的任何一個營銷ID之「身份」發表意見(因為發表了也沒用),而僅僅針對「觀點本身」發表討論建議(因為可以引入理性思辨),隨時歡迎理性討論。至於無端的惡意揣測及人身攻擊,小生則敬謝不敏,精力不濟,願意提前認輸,息事寧人^_^
至於何謂理性討論,恭請諸君移步在下對「優質討(爭)論」的粗淺理解賜教,頓首。
【鄭重聲明】拙文並非是為了拆魏先生之台,而是因為在下已於此文的篇首建議:
此問題下諸先生的建議各有側重,推薦諸君逐一閱讀,擇優效法。
故而,如果對在下存有疑問的部分觀點,不依據邏輯工具以及實證基礎,如實地陳述真實的意見的話,明顯是不負責任的。為避免人身攻擊,再次聲明——本文只針對觀點進行討論,不討論觀點輸出者本身,包括但不限於帶有惡意地描述其職業、身份、利益關切等等。
特此聲明,本文歡迎轉載,不必取得在下授權。
哈哈…讓我來
蓋碗,公道杯,茶杯,燒水壺…夠了。
1,普洱 熟 燒開直接倒
普洱生,紅茶,看葉子老的 直接倒
2,普洱生,紅茶,葉子嫩的,加入冷水,把冷水泡10秒,去掉冷水,接著直接倒。第二泡先把開水倒入一個碗里,然後在倒入茶里泡茶
第三泡水壺放高點,想撒尿倒,4泡稍低,五泡貼蓋碗倒。啥,六泡,你壺特么還有水?如果3泡壺就沒水了,那燒開,兩個碗,開水倒進一個碗,然後一個碗倒進另一個碗,然後倒入蓋碗泡茶。
3,綠茶,燒開,兩個碗,開水倒進一個碗,然後一個碗倒進另一個碗,再倒入原來那個碗,然後倒入蓋碗泡茶。
好吧,其實不用這麼麻煩,有種泡茶的燒水壺可以看溫度的
1溫度90到100
2溫度75到85
3溫度70到75
根據自己口味慢慢調整問題,注意泡茶水別直接往茶沖。
用蓋碗泡茶時,洗茶有什麼技巧或經驗分享? - 茶葉
用玻璃杯泡茶,先放茶葉再倒水和先倒水再放茶葉有何區別? - 茶
你常使用什麼範圍的茶水比來泡茶? - 茶
純水泡茶的味道和自來水、山泉水有沒有區別,有的話,區別在哪裡? - 純水機
簡單描述總結下:
蓋碗適合除綠茶黃茶外的所有茶類;
玻璃杯適合綠茶黃茶類茶葉;
紫砂壺適合黑茶類(包括普洱)茶葉,與此同時這些茶拿蓋碗泡亦可;
不要選用自來水和奇奇怪怪的礦泉水泡茶;
個人經驗,除了綠茶黃茶,其他茶葉基本可以無腦用沸水沖泡。綠茶視情況而定,75-85。
每泡間隔時間視茶本身的特點而定,有的鐵觀音半分鐘出湯,有的十秒鐘就可以出了,不能一概而論;
不要怕燙手。
喝茶是一個慢過程,簡單快速是泡不出好茶的,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樣,要想泡好一泡茶就必須要花時間、花心思在上面。包括:選茶、看茶、溫杯、洗茶、分茶等步驟,讓茶葉在自己眼中活過來才能泡好一泡茶。
可以選擇用壺沖泡、選擇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紫砂壺進行沖泡,這樣泡出來的茶湯量大,而且沒有蓋碗那樣擔心燙手和泡茶的手法工藝。
如果單純追求快、准、狠的話可以選擇用飄逸杯、飄逸壺、泡茶師保溫杯等。
家用的用蓋碗吧。辦公室的用下面的圖就行·~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什麼才是影響茶湯口感的最關鍵因素?是茶品、水質、器具還是水溫、品飲環境、沖泡技巧?都不是。最關鍵因素是:茶湯濃度。
所以,要快速地泡出一杯好喝的茶,首先就要做到相對精確地控制茶湯濃度。要控制茶湯濃度,就要及時進行茶水分離。我平時的簡易泡法就是用一個帶內膽的杯子(不挑材質,玻璃、陶瓷、樹脂都行)泡茶。至於浸泡時間,那要看具體的水溫、茶品和投茶量。一般來說,品質及格的茶葉,淡肯定比濃好喝。越好的茶,越要避免泡濃。
我說的直接一點:題主應該是「普通飲茶愛好者」,強調簡單快速 可能是因為辦公環境時間等。
那你這麼記會簡單點:
- 你喝綠茶白茶就買個玻璃杯,普通就行。
- 你喝紅茶青茶買個蓋碗,普通就行。
- 選好茶不然什麼都沒用。
- 選對水,用自來水泡什麼都不行。辦公室只有桶裝水也行吧。
綠茶白茶-看飲水機燈綠了,先接點涼的,馬上沖熱的。溫了就可以喝了。
紅茶青茶-看飲水機燈綠了,先接點熱的,接上倒掉馬上沖熱的。根據茶葉情況30s 60s 80s…把湯倒出來喝。
上面這倆最大的差別在於:綠白你可以不用太管泡就泡著吧,紅青的茶葉一定不能一直泡在水裡,再好的茶都會廢掉。
如果只求簡單的話做到茶水分離就會好很多。
弄個飄逸杯,投茶加熱水。第一次浸潤後茶湯快速倒掉不喝,熟普洱是兩次。
然後再加水出的茶湯就可以喝了。
時間的話真得看情況,同樣的茶不同的泡數時間都會不一樣,總體來說以15~20秒為基礎,憑感覺就行,不用在意具體的數。覺得淡了就久點,苦了出湯就快點。一般來說烘焙越重越快點出湯,綠茶白茶久點無妨。
以上。
加茶,加水,出湯,喝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