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諮詢顧問如何轉型做投資 (PE/VC)?
瀉藥。
在一般的比較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MBB等)做到post MBA幾年以後,一般都會有代表外資PE的獵頭來挖你,以Bain Capital等本來就喜歡招諮詢顧問的為代表。不過,據我了解去外資PE的所謂運營管理/受資管理部門比較多,也就是給投資後的企業做投後管理,這其實不是標準的投資前台部門,但和管理諮詢的主業之最相關的。本土的PE基本都沒有這個部門。
在諮詢公司做的久了以後轉行做PE/VC其實是比較難的,在前些年投資行業人才不足的時候,確實有許多的顧問轉了行,但現在應該愈發困難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是,管理諮詢(尤其是高大上的MBB)和投資混的根本不是一個圈子,對核心競爭力的要求差別也太大。管理諮詢做的是伺候好客戶,代表性的是國企領導、外企老總、洋人老闆、海外總部;而投資圈子混的是你能找到多少項目資源(認識企業家、家族、地方金融辦、銀行、券商、律師、會計師等等等等)、認識多少同業(互相共同投資、推薦項目、資金支持)、能找到多少資金(有多少客tu戶hao資源,認識多少四大行國開行保險公司)。如果說在底層工作,兩份工作相同之處比較大的話,那就越到高層差異越大。能在MBB做到principal以上的,再去轉行做投資的,非常的少;一般都是post MBA幹了2~3年就轉的。說說國內的情況吧,僅限VC。
轉型有難度,主要因為要靠運氣。VC行業招聘不透明,都是內部推薦,所以有沒有機會看人脈也看機遇。當然有些其他挑戰,比如:
1、知識結構差別大
管理諮詢和VC的知識結構相差還是挺大,管理諮詢一般了解的行業知識大多是成熟的傳統行業(金融、電信、製造業、零售等),熟悉的公司運營是成熟大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制度,而目前國內VC以TMT為主,投資的是初創公司,也就是說以往的一些管理經驗和行業知識直接用不上,比不上一些互聯網產品經理出身的候選人,這一塊對互聯網行業和公司的深度理解是必須補的課。
2、人脈圈不重疊
VC行業本質上是信息和人脈的遊戲,而這些信息和人脈指的是互聯網圈的,和管理諮詢原先的圈子(大客戶啦、同行啦)並不一致,私以為管理諮詢的圈子略微精英化,都是類似學校(至少985吧)類似背景的同行,而互聯網是百花齊放充滿機遇的接地氣行業(從高大上的技術人才到客服、運營等一般工作),管理諮詢的圈子結構反倒成了接地氣的一種阻礙,有意識地去了解互聯網人(不一定是VC行業的人哦)並建立聯繫會獲得意想不到的信息。
3、對VC的盲目追求
其實VC行業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光鮮亮麗,只是一份苦逼工作罷了,就和當初追求管理諮詢的光環一樣,VC其實也是缺少實幹感的工作,你再看好一個行業一個公司也無法參與其中,那都是別人的奮鬥和輝煌,那種感覺就和你的方案客戶根本不會執行是一樣的。Why VC?可能是對自己內心追求最重要的拷問。
既然如此,為啥還是有很多管理諮詢顧問進入了VC?我認為有三點吧:
1)綜合素質過關,管理諮詢本身的篩選門檻降低了風險;
2)即便缺一點行業知識,管理諮詢的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在VC是相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有一段時間,諮詢沒啥好出路碰上投資行業缺人,一拍即合(現在互聯網行業已經培養了大量綜合素質不輸管理諮詢又對行業有經驗的人才,這個缺口開始縮小)
最後,諮詢顧問怎麼轉型去VC?
我提供一條最實際的路吧,那就是先轉行去互聯網干2年再轉行VC(如果那時候還是下定決心要去VC的話),因為這個時候你又有管理諮詢經驗(專業服務行業素質),又有互聯網經驗和知識,又有互聯網人脈(多少也會接觸到投資人),又沉下心思考了自己的對VC的真愛,真是最喜聞樂見的候選人!
For another happy ending,why not try?
今年融資環境這麼火咱怎麼還不出去創業呢。某客戶(以前也從事管理諮詢工作)娓娓道來:某個程度上來說,選擇到諮詢公司工作的人都比較喜歡規避風險,做事情會瞻前顧後,拋一堆模型做一堆研究,最後通常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東西風險太大,不值得做。
這就是諮詢顧問的特點:一個是不喜歡風險,另外一個就是不夠接地氣。
前者導致他們不願全職創業、做事情更願意計算風險,但很少願意試錯,沒有 MVP 概念、放不下高薪高福利的誘惑。
後者導致他們即使克服了規避風險的強迫症,心裡仍然只想著做高大上的項目,不願意捲起袖子來干。而且他們沒有興趣真正深入研究市場,創業也總是以失敗告終。著各種失敗反過來又成為那些還在猶豫的前同事眼中的教訓,如此一來,惡性循環。
成功的案例不是沒有,但這需要準確的定位,比如阿里巴巴的蔡崇信。
在大多數情況下,創業公司在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後非常需要這樣的人。馬雲說過:蔡崇信這樣的人在公司內部是培養不出來的,只能從外部來找。而且找到越早越少走彎路。當年阿里巴巴第一次拿軟銀的投資,就是蔡崇信建議馬雲拒絕孫正義 4000 萬美元的 Offer,只拿 2000 萬美元,讓出更少的股權。
雖然創業公司在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後非常需要這樣的人,但是想招到的難度很大。且不說蔡崇信,有的名校精英應屆生只想著 MBB,連 BAT 都不入法眼,何況創業公司呢?
多做點盡職調查,多找跳槽成功的前輩喝茶喝咖啡
說說我們一個總(非典型):
此總之前諮詢四大做了十幾年,頭腦極其聰明,工作能力頂呱呱,人脈資源超級牛逼,家庭背景也頗為雄厚,還是個會賺不會花極會過日子的金牛座(kou)~
此總自己透露他沒事兒就看銀行卡數字偷樂,無聊的話還從一張卡轉到另一張卡當消遣~(果然很無聊)
金牛座總跟我們老闆認識很久了,機緣巧合出大錢投了其中一個項目,又機緣巧合這個項目上市了~~~金牛座總一看,這麼牛掰,能賺好多錢哦~~就從四大高層位置上辭了,到我們這個連個高級辦公室都沒有的小不點機構了~乾的還挺開心~(做諮詢積累的人脈很有用處哦~)你說他能不能去別的高大上VC/PE呢?興許也能,但是有必要嗎?
區別:
1、服務企業的階段不一樣。管理諮詢服務的客戶一般都是比較上規模的企業,創投企業相對來說還處在初創或成長期。
2、所需的知識有相通的,也有各有側重。創投最好有一定的財務和風控知識。
3、介入深度不一樣。管理諮詢服務周期短,創投相對較長。
推薦閱讀:
※什麼叫做資源整合能力?
※老闆靠什麼帶團隊?
※Monitor Group 被 Deloitte Consulting 收購後的長期和短期影響分別有哪些?
※諮詢行業的面試裡面,案例分析如何下手?
※作為投行、諮詢行業從業者,你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給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