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什麼時候會走下坡?


不是很贊同 @白景往 的回答,企業的發展並不是都一樣的,可能目前的階段小米的發展軌跡類似三星,但是以後不能保證他不採取蘋果或者谷歌的這種類型的發展道路。所以根據這種軌跡來推斷並不能推斷出小米什麼時候會走下坡路。

我判斷的是這樣子的:

小米是一家貼著用戶走的公司,以用戶為中心。這一點從miui的迭代方法,小米路由器的開發過程可以看出倪端。單憑這一點,現在的手機、電視、路由器等大部分硬體企業就難以望其項背。

就單憑這一點,我敢斷言,小米在下一波手機形態發生徹底改變之前都會活得很好。
什麼叫下一波手機形態發生徹底改變之前呢?簡單一點來講就是沒有像喬布斯這種牛逼的人物重新發明手機之前。

目前的小米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同時也佔據了一個非常大的細分市場,雷軍也有非常強大的運籌企業經驗,在這個階段想超越小米,是非常困難的。

那小米什麼時候會走向下坡路呢?我認為,小米不會緩慢地走下坡路,一旦出現了下坡,那直接就是滑坡,直接潰敗,運氣好就是轉型(類似IBM),運氣不好就直接申請破產保護了。
而小米出現這種極速滑坡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為什麼呢?
還是以上的那個原因,小米是一家貼著用戶走的公司,完全以用戶為中心。看過《創新者的窘境》的人都知道,破壞性創新到來的時候,小米是很難看得到的,因為用戶的眼光是比較短淺的,而貼著用戶走回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更大。

所以雷軍現在在做什麼呢?他說希望小米是一家有活力的公司,什麼遙控汽車啊、帆布鞋啊、各種各樣的小玩意都折騰,而現在又搞平板、路由器、電視、盒子等等,就是為了更容易發現下一個爆發點,更容易發現下一個破壞性創新的源頭。當然,現在在做平板、電視之類的估計有一個原因也是為了以後IPO的估值吧。

手機行業的破壞性創新什麼時候到來?這個很難講,可能十幾年吧......萬一出現了喬布斯這種牛逼的人物....就快了....
@羅永浩 估計還不行.....-_-b ,不過我很喜歡羅叔,很佩服他。希望他可以成功。

好啦,扯了這麼多。有不同觀點的歡迎拍磚^_^

另外, 我對商業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喜歡我的回答的歡迎隨時@我,也歡迎關注我的知乎賬號和微博賬號@黑土闖江湖 ,近期會發布比較多關於商業的文章,歡迎關注^_^ 。初進知乎,求罩^_^


小米未來的走向,我們可以通過它的產品鏈走向並結合當下企業發展走向來做細緻分析,我略做猜測。

小米手機1(小米M1,也稱小米一代,簡稱「米1」,2011年8月16日發布,9月5日開放預約,12月18日開放購買,首輪30萬台)
小米手機1 電信版(2012年2月8日發布)
小米手機青春版(2012年5月15日發布,5月18日開放購買,限量15萬台)
小米手機2(小米M2,也稱小米二代,2012年8月16日發布,10月30日開放購買,首輪20萬台)
小米手機1S(2012年8月16日發布,10月30日開放購買,首輪5萬台)
小米手機1S青春版(2012年10月23日發布)
小米盒子(2012年11月14日發布)
小米手機2 電信版(2013年2月1日發布)
小米手機2S(2013年4月9日發布)
小米手機2A(2013年4月9日發布)
小米活塞耳機 (2013年6月20日發布,6月25日首發預訂,6月28日上午十點首次開放購買,首輪2萬副)
紅米手機(2013年7月31日聯合QQ空間發布,8月12日中午12點發售,首輪10萬台)
小米手機3(2013年9月5日發布,10月15日開放購買,首輪10萬台)
小米電視(2013年9月5日發布,10月15日開放購買,首輪3000台)
小米路由器 (2013年11月20日發布,12月19日,公測版發售,首輪500台)
小米隨身wifi(2013年12月31日開放購買)
小米10400毫安移動電源(2013年12月3號發布,12月10日開放購買,首發5萬台)
小米5200毫安移動電源(2014年2月14日發布)
紅米Note標準版(2014年3月16日聯合QQ空間發布,3月19日開放預約,3月25日12點開始首輪搶購)
小米米鍵(2014年3月29發布)
紅米手機白色版(2014年4月6日發布,4月8日開放購買,首發10萬台)
小米路由器(2014年4月23日發布)
小米路由器mini(2014年4月23日發布)
——百度百科

以上是百度百科所列舉的小米產品發布時間線,從這條產品線來看,小米以手機為基點向外不斷輻射互聯網產品,諸如小米電視,路由器,隨身WIFI等等產品。很明顯,小米目前是在走一條多元化的路線,找利潤點產品,畢竟手機的市場有限,拼搶也激烈,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嘛。

從過去企業競爭模式的演變軌跡來看,企業間的競爭模式,經歷了簡單競爭時代、橫向多元化時代以及垂直整合時代。每經歷一個時代,企業的競爭模式都產生質的變化,同時也推動產業遊戲規則的刷新。

簡單競爭時代,企業競爭拼的是勞動力。企業大多是生產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並以此獲得在市場中的生存空間。

橫向多元化時代,企業依靠多元化投資取勝,企業競爭拼的是資本實力。當行業內利潤率趨同時,行業內的領導企業便會嘗試打破這種局面。於是有資金實力的企業開始進行主營業務之外的多元化擴張,那些高於本行業平均利潤率的領域,都會成為他們追逐的對象。這種多元化擴張向兩個方向延伸:縱向兼并收購上下游企業,橫向投資非關聯產業。

垂直整合時代,企業依靠配置上下遊資源,企業競爭拼的是資源整合能力。隨著規模的擴張,企業發現表面龐大的產業帝國,其實體內是虛胖的。看似龐然大物,其實已經開始步履蹣跚,多條戰線同時出擊,所受的牽制越來越多,腹背受敵的滋味越來越難受。於是企業開始收縮戰線——做減法——將不具備競爭力的子公司出售、剝離非主營業務,企業重新回到自己的核心主營業務上來。

從目前來看,小米在由簡單競爭時代向多元化時代邁入。小米手機已經為小米帶來了穩定的資本增益,那麼它就開始擴張主營業務之外的業務,另外的利潤點就是小米追逐的對象。只是小米沒有選擇縱向兼并收購上下游企業,橫向投資非關聯產業的方式,而是選擇自主研發擴張。因為目前小米還不具備這種兼并收購的實力,只好朝著技術成本門檻低下的路邁進,未來實力增強後一定會考慮上述方法的。美國通用當年走的就是橫向多元化的路,給企業做加法,讓自己開始具備規模優勢。

當橫向多元化之後,企業就會開始走垂直整合了。垂直整合最好的例子就是三星,小米目前感覺非常非常像在模仿三星的路子,多元化擴張規模然後垂直整合控制產業鏈。你看看目前小米的走勢,完全是在擴張利潤點,還沒去抓產業鏈,雖然董明珠一語道破了小米的軟肋,但雷軍卻非常明白我是互聯網企業,不是傳統製造業,我有自己的一條蹊徑。

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 一個產品從原料到成品,最後到消費者手中經過許多階段。如果一個公司原本負責某一階段,當公司開始生產過去由其供貨商供應的原料,或當公司開始生產過去由其所生產原料製成的產品時,謂垂直整合。——互動百科

垂直整合即更好的配置好中下游產業鏈,讓它們更好的為我所用,甚至為我所有。而在配置下游產業鏈的同時建立起優良的最上游工業,以及打造好最下游的零售、營銷、客服一條縱向鏈。三星垂直整合的一步已經走完了,就現在來看三星正在擴大核心輻射能力。核心輻射能力就是自己的核心技術主導未來走向的能力,三星已經凸顯出了自己對未來LED面板半導體工業的掌控力了。


明明講小米的,現在貌似講三星講的比較多了。因為我覺得小米和三星的步乏是相似的,這樣說應該不對,應該是小米其實是在借鑒三星,通用的企業思維。


按照企業競爭模式的演變軌跡來看,小米的步伐應該是這樣的:

簡單競爭時代——橫向多元化時代——垂直整合時代——核心輻射時代。

但小米目前的步伐是:

簡單競爭時代——橫向多元化時代。

由小企業走向大企業的規模擴張(這裡的大、小是相對的大、小),目前小米還在維穩的情況下求擴張,一旦核心業務(手機)受到衝擊那麼必定開始走下坡路。而向外擴張目前只是小步伐的,一次失敗不會太影響核心業務,按照小米的反應它也應該能快速抽離,所以小規模擴張失敗不會造成業務下滑。如果真按照企業競爭模式演變的軌跡走,日後可見小米的挑戰和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初具規模後開始進行兼容併購,這裡每一次的失敗都可能造成業務下滑,HP收購康柏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垂直整合等同於給企業做減法瘦身,精鍊產業線,在這裡所面臨的挑戰就更加大了,在此不做贅言。


補充:企業競爭模式的軌跡不一定是向我所說的那樣層層遞進,而是每個公司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或者多個的時代。


在具體到未來什麼時候會走下坡,需要再去找一些小米公司的相關資料看一看。


5.21更新
如何看待小米將周光平的職位調整為首席科學家? - 手機
周光平會不會成為我說的「什麼時候會徹底崩——當他的 創業7天使如果有一個人離職時就會徹底崩,因為站的越高的人看得越遠越清楚。」

這不好說。但我知道首席科學家這是一個純粹的虛位置,因為以前的公司中,但凡老闆想壓一下某個得力骨幹,但又不想他離開,一般都會給一個類似「市場前瞻」類的工作。而對於做手機來說,實際上周是內行,而雷軍是門外漢。所以內行下來,外行上,這個呢……所以我們拭目以待,也許沒事,也許有事。關鍵要看下半年小米的業績。
---------------------------------------------------------------------------------------------------------------------------
有人在問技術積累。我說說我心目中的技術積累,以大白話來說吧,因為我也不專長弄筆杆子的。

1、專利:我這裡指的是核心專利。常用一個茶壺為例子,茶壺蓋茶壺把這些都是核心專利,而茶壺上的花紋這些就屬於非核心專利。即核心專利決定它是否是一個茶壺,而非核心專利的有無不影響茶壺的屬性。我認為擁有大量核心專利的公司,算是有積累的公司。
2、差異性:所有ID/結構的差異性我統一認為是非核心差異性,即你能做出來別人就能抄出來,或者能抄的80~90%像。我不是說非核心差異性不重要,而是不能只有非核心差異性。因此核心差異性,我指的是你自研的處理器(如蘋果A9,三星,華為也算),自研的LCD,這種顧客能直觀感受到優秀,且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自研器件。軟體呢,除了IOS之外,其他家用的都是安卓,所以這裡只有蘋果一家能做到核心差異性而已,沒啥好說的。

說2個從經驗出發的判斷一個公司是否有技術積累的簡單辦法,只是我的經驗而已,理論基礎也許有,但我懶得想。不過到目前為止,還算準。
1、看一家公司大老闆在宣傳產品時宣傳的賣點:如果他只說他家產品的UI好,遊戲好,結構好,外觀好,這些東西。一說到器件上,就說「我們用的全都是世界上最一流的供應商」(例如羅胖),那我也就知道這家公司的斤兩了。
2、這條比較有意思。就是看這家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招聘要求中的工程師工作經驗年限的要求。例如只要求2~3年的,那基本上就那麼回事了。要求5~8年的,也許有那麼一點意思。要求10年以上,而且職位還是工程師的,那可能就很有那麼一點意思了。
---------------------------------------------------------------------------------------------------------------------------
我看到有一些米粉不高興了。我是很懶得舉數據的,有想基於數據提出反對意見可以去小米內部出了什麼問題,導致手機全球銷量從第 4 降到第 7,國內銷量從第 1 降到了第 5? - 小米科技 這個帖子,裡面有很多數據帝。

此外,我雖然說了華為走在正確道路上,但並不意味我是華為粉。相反,我在十年職業生涯中一直盡量避免和華為產生交集。想多活幾年而已。
---------------------------------------------------------------------------------------------------------------------------
我來說說吧。局內人,手機行業從2005年開始進入至今,一直是工程師,以工程師的邏輯思維一直冷眼旁觀著這個行業的起起伏伏,今年將脫離這個行業進入到更難的技術領域去深造,因此今年算是我職業生涯上半場的結束。因此是一個總結好時機,就借著知乎來說點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中國的手機產業的發展是呈現螺旋狀前進的。也就是說,每一次浪潮的全過程都和上一次浪潮差不多,但只是在結尾的地方會有些許的不同。所以你想看小米的未來如何,只需要把他身上的特點和之前類似的公司進行一下比對,看看曾經有他一樣優點的公司結局如何,還有和她有一樣缺點的公司結局如何,然後你就知道小米的結局如何了。雖然他的結局也存在著概率問題,但大體趨勢還是不會錯的。

我就說說我經歷的這3次浪潮。第一次是2000~2006年的技術浪潮,這段時間是以MTK的出現畫上了終點。第二次是2006~2010的銷售浪潮,以安卓智能機流行成為終點。第三次也就是現在的互聯網浪潮,終點還沒到來,但是峰值已經過去了,以智能手機在國內普及為標誌。

至於這三次浪潮各是什麼特點,不是這次要說的內容,我也寫不完。就直接回答問題吧——小米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我只說前兩次浪潮中,特別是第二次浪潮中的大公司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然後你們就知道答案了。

外來因素:
1、當中國市場的換機潮已經過去,即當農民工手中也用起了智能手機的時候。第二次浪潮中是農民工也用起了手機的時候
2、當行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外來資本不停地湧入來做手機的時候。第二次浪潮中是海爾桑菲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

現在來看上述兩個條件都已經滿足了,因此外來因素就已經滿足了,風已經小了。下面是內在因素,即小米自身的問題
1、風小的時候,沒有技術積累的公司,普遍撐不了2~3年。例如第二次浪潮中的天語手機,我很了解,因此利益相關。沒技術積累的公司,用的平台,採購的物料,都只能是業內成熟的產品。也就是說尋找不到和其他品牌的差異性,純粹就是比快比加班比誰和供應商關係好。因此最多維持2~3年,因此公司越大流程越複雜權利鬥爭越厲害,反應速度越慢。當初你是耗子能打敗大象,現在你是大象了同樣也會被耗子打敗。輪迴而已。

2、靠營銷模式創新的公司,普遍會在自己的銷售模式被業內參透並且大量模仿的時候,陷入困境。想了解的人還是請去看天語手機,因此天語手機是第二次浪潮的代表公司,他的興衰非常有典型意義,可以當做模板來參考目前的大部分手機公司。

說兩個判斷公司是否要走下坡路的簡單標誌
1、當一家公司開始叫喊著要走向海外的時候,一般都標誌著這家公司其實財政情況已經惡化了。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同時具備了有錢任性+換機頻繁+人口眾多這些特點。所以放著國內市場不做,而喊著要走國際化,其實背後台詞就是國內市場不好做了,沒量了。所有公司都一個樣子,小米也跑不了。
2、當一想到一家公司的手機,第一印象就是「便宜」的時候。從低端往高端走的公司是完全不存在的,理論原因我不會,但從實踐上來看,100%准。便宜的市場始終是競爭最激烈的,量上不去風險還大。想做高端,但是你的品牌價格已經定死了,價格百姓不認可,量上不上去還賠錢。做了1,2個項目之後,不好賣,公司人心就散了。小米估計就正處在這個階段。

總之小米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呢:加班會更厲害,估值會更低,產品會越不好賣,價格會越低。也沒準不會再加班了,因為項目不好賣,所以項目少了活少了。

什麼時候會徹底崩——當他的 創業7天使如果有一個人離職時就會徹底崩,因為站的越高的人看得越遠越清楚。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沒有技術積累,過去2次浪潮中沒有技術積累的最後的下場都一定是這樣,第三次也不會例外

會倒閉嗎?——這可不一定。海爾手機,飛利浦手機,現在不還是活著嗎?天語雖然已經快廢了,但公司殼子也還在。下滑和倒閉是兩碼事。弄好了能和現在的波導手機一樣,活著,但也是泯然眾人了。

國產手機的旗幟到底是誰?——讓我說,還是華為。雖然我絕對不想去華為上班,不過從目前來看,正確的道路,的確還是有且只有華為在走。

第三次浪潮的終點在哪裡?——我不知道,我說過我了解他的全過程,因此可以參考歷史。但只有結尾會和以前不一樣,所以我猜不出來。總之今後我要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去看待這個行業了,所以就醬。


(下半年更新,我之前覺得小米頂多會份額和排名下降,銷量短期內是不會下降的。沒想到我預測錯了,小米連銷量也下降了。)

一、如果你說的走下坡指的是銷量比目前低,我覺得兩年內不會吧!但從目前的小米的企業性質來看,它並不需要銷量下降才會出現危機,它只要漲得慢一些就會出現很大危機了。

不像蘋果三星,它們就算漲2%3%也是無所謂,但小米等國產不同,它們就算漲5%6%甚至10%,那也是很大的危機了。

華為則是例外,華為終端的體量已經甩開其它國產一個層次了,全球接近1.1億的出貨量。況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漲得比銷量低很多於它的其它國產還快。

同理其實也可以類舉國家,歐美等發達國家每年才漲2%3%的GDP,那也沒事兒。而中國呢?GDP增長速度跌破7%就一片哀嚎了。

二、我覺得小米今後很難保持高速增長了,國內市場基本就這這樣了,國外或許有些增長,但也很難改變大局。

一是:MIUI在國內的領先優勢已經越來越小;至於國外市場,說真的,人家的使用習慣和我們是不一樣的,谷歌才是王道。
二:歐美髮達國家的手機銷售體系情況是是由運營商把持著很大的市場份額,小米在這點上沒有什麼優勢;
三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比國內好太多,小米的優勢:「性價比」不會像國內那麼受歡迎。
四是:專利問題,小米沒有專利儲備,這點兒就算是有高通幫忙也很難吃得開。而且就算搞定各種專利方面的問題,手機的零售價還是得上升。
五,所以小米今後的國外突破口,應該是發展中國家,然而我印象中的,非洲等市場,目前國內品牌做得比較好的國產品牌是華為中興和TCL,東南亞等則是OPPO和華為(此句的意思並不是指這幾個品牌的市場份額是最高,而是在當地的中國品牌中這幾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在前列)。

因此,這兩地小米不具備什麼優勢。
當然,有一個地方除外,那就是印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它國產品牌在印度的數據,無論是品牌還是銷量並沒有領先小米。
而且印度的手機普及率雖然不低,但智能手機普及率依然很低。其經濟發展很快,在未來的智能手機普及浪潮中,廉價的中國品牌預估會受到很大的歡迎,這也是小米的一個機會。當然,這需要小米在當地需要具備領先其它國產品牌的優勢。

三、關於小米的生態。
小米目前的生態是及其「幼稚」的,甚至根本不能稱之為生態。
1、生態的前提是數量。
如果小米的其它生態都是跟手機用戶一樣是億級別的數據,那我勉強稱之生態。而小米目前的,也就手機用戶達到億級(不是指銷量,而是指用戶量,也就是市場存量,下同),充電寶和手環達到千萬級,其它都是百萬級甚至十萬級別的,你跟我說生態?
2、生態是需要「約束的」。
像蘋果那樣的才叫生態,如果我買個安卓手機,能安裝ios的app,能與ipad同步,能與mac同步,能玩ios遊戲,那ios還叫啥生態?
同理,我買個華為手機,買個魅族耳機,買個格力空調,買個小米充電寶,買個摩托手錶,中興路由器就不行嗎?
難道,魅族的耳機還不能給華為手機聽歌?小米的充電寶難道充不了華為手機?華為手機難道控制不了格力空調?華為手機難道連接不了摩托手錶?用不了中興路由器?其它家居同理。
3、智能家居生態和智能穿戴生態都應該是以人為中心的,而不是以手機為中心。
為什麼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這麼小?同一類型的產品全國市場所有品牌的總銷量卻連一家國產手機的手機銷量都遠遠不如?甚至多數都沒達到一個零頭?
我想了一下,有兩點:
一是經濟問題,比如說家都沒有,要個屁家居,比如說還住寢室呢,要個屁家居?再比如,我買個手機都竭盡全力了,還買個屁家居?特別是那些買幾百塊手機的。
二是不智能。用手機控制一下家居,你tama跟我吹成智能家居?逗我玩呢?
什麼是智能家居?容我想像一下:
智能家居應該是自動化的,智能化的。操作是可以藉助各種感測器和CPU與還有獨立自動聯網獲取大數據,或者自動檢測,然後獨立自動智能完成的。

比如說午夜睡覺時突然起大風變冷了,空調可以自動檢測到並自動調節溫度,更智能的肯定是空調自動聯網到中國氣象局獲取數據,並根據CPU提前處理咯!還有什麼除濕機啊之類的!也是一樣的。
還有燈啊!這一類,為什麼不能設定一個亮度檢測器加一個cpu,然後自動檢測環境亮度並自動調整亮度與顏色?
還有掃地機器人為什麼那麼笨?為什麼塵多的地方和塵少的地方都花一樣多的時間?為什麼不內置一個「環境感測器」,自動檢測哪裡塵多就跑去哪裡,塵少的地方就少去些?
門為什麼不可以聯網?有沒有可能人臉識別作為密碼?
牆壁能否直接變成可觸控的顯示屏幕?我躺在床上玩,客人來了,能否直接把客人的頭像顯示在牆壁上,然後在卧室控制客廳大門的開啟與否?
一切的家居產品能否直接語音識別?手勢識別?或者說直接使用一個高度智能的AI來管理控制一切智能家居?就如科幻電影中的一般,不過我看現在的AI的智能程度,還欠些火候,不知道未來幾年有沒有大的進步。
以上所說我覺得還是略低級的智能,還有其它各種真正的高級智能化大家可以自行想像,此處就不多說……

小米似乎很喜歡講智能家居的故事,米粉聽了也是各種high,然後就總把小米以外的廠商認為是:鼠目寸光,在我眼中卻有一種羅永浩的感覺。羅永浩自己也說了,世界上大多數人是煞筆的,他每進一個行業,就把那個行業的都想像成煞筆,他進入手機行業就把手機行業的人都想像成煞筆(大意)。

那麼,問題來了,小米的故事說得廣大米粉都「聽得懂」,那麼廣大的手機企業是不是都不懂?是不是都鼠目寸光?
NO!NO!NO!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手機行業的人應該知道,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態就是偽生態,因為所謂的智能家居都是「偽智能」。

那麼什麼才是家居智能化真正到來的時候?我認為還缺了兩點:
一是網路。所謂「物聯網」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車聯網、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就是物聯網的很大一個組成部分。而網路恰恰是限制物聯網發展的兩大難題之一,一是目前的網路速度慢,延時長,費用貴。物聯網的真正發展起來的時候,是一個人、一個家庭有N個聯網設備的,目前的非常快的寬頻,勉強,我是說勉強達到了要求,然而費用卻太高;而移動4G網路,無論是信號還是速度和費用都差了太多。
因此,我覺得5G網路的到來才是物聯網發展的最佳時期。

二肯定是技術了。
這點,我覺得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不僅缺乏各種或大或小的強大處理器;而且還缺乏各種奇奇怪怪而又智能且強大的感測器。

說實話,智能家居及物聯網的贏家,不在於誰先布局。布局得再早,既不「智能」又不「生態」是沒有用的,在將來的幾年若是有哪家企業一下子獲得了技術的強大進步,這一切都是泥牆。
智能家居的真正關鍵在於技術,米粉們以為友商們都不知道?

關於小米講的兩大事故:互聯網思維與軟體服務賺錢,這點兒我還認同;但是關於智能家居,恕我不敢苟同!

四大模塊,寫了三點,還有一點兒,是關於小米的軟體和服務收費的,現在寫累了,暫且不說,若是以後有空,再補充。

最後,若是認同,請點贊,謝謝!無法苟同,歡迎「有理有據」地指出!


我覺得這種對未來的預測是很困難的。畢竟我們很難預測小米自己的發展會怎樣,也很難預測他的對手們會發展如何。

我感覺,小米不過是國內第一個發現手機已經變成了像PC一樣,門檻已經降低到了國內企業可以憑走低價的策略佔據一席之地的公司而已。(晶元是美國公司的現成方案,系統用安卓的,小米自己做的不過就是設計設計界面,搞些小的功能特性而已,跟PC基本上一個套路)同時,他們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發展,要比傳統模式速度快的多,幾年之內就發展壯大了,打了別人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在其他國內公司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小米搶了一把先機,發展起來了。不過低門檻是一個雙刃劍,自己容易搞起來,別人也容易,所以現在國內很多公司也都開始搞了。

很多人都說小米的品牌如何如何,當初的諾基亞品牌怕是要比小米強的多吧?不是一樣說趴下就趴下了。所以我覺得小米是有一些先發的優勢,但是還沒有強到可以純靠牌子混飯吃的地步。

說了很多,我覺得小米是否能發展好,還是要看是不是能在傳統電子產品與互聯網結合這上面摸索出一條路出來,不然恐怕就只能淪為平庸之輩了。畢竟小米的優勢在於他們對互聯網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也是他們和傳統電子產品廠家相比,明顯的優勢。

核心技術層面就不用想了,以小米的能力與實力,恐怕很難。騰訊、阿里都是很好的例子。他們都是優秀、出色的互聯網企業,已經獨霸中國互聯網很多年了,論錢,人,都是超越小米很多的,這麼多年了,其實也沒見到他們在核心技術上能有什麼突破。所以,我也不認為小米有這個實力能夠突然間成為中國的微軟、中國的IBM。雖然理論上有這個可能性,但是概率太小了,也就是理論上存在這個可能性而已。理論上我還能成為國家主席呢,對吧?


小米4c出來的時候,我想買,沒搶到。
小米5出來,搶了幾次,還是沒搶到。
還有個什麼紅米note?反正小米手機一台沒搶到。
倒霉!

於是花1200買了台二手美版三網5s,16g,九成新呢,然後又花700買了台二手5c!
現在出門都是帶兩台手機,爽歪歪。
系統流暢無卡頓無死機,拍照清晰,上網無阻。不好的地方就是我其中一張移動卡,才2g,速度慢的要死。不過沒關係,我5s是電信3g,夠用了!

真慶幸當時沒搶到小米手機!
感謝小米的飢餓營銷。
嗯嗯,非常感謝!!


有人說小米在走下坡路,是的,小米自從14年後的高速增長後,他的增長速度放緩了,但是,就此說小米走下坡路了嗎?並不是。小米仍然在上坡,只是沒有以前快而已。小米還是具有強大的潛力。
首先,從雷軍的性格來說,可以用一個知友的評價來概括:平生謹慎必不弄險。實際上,任何一家企業在高速增長後,必然需要進入一段緩慢增長時期。依雷軍的作風,他會謹慎地控制忙盲目增長。而且雷軍在15年底的時候也說過,放下市場要求,不設立手機銷量的目標,回歸初心。這是從雷軍的角度來說的。從他的性格,從他的金山,凡客沉浮經歷來說,大家都同意吧。
其次,大家看看小米的庫存控制,做手機,庫存滯銷才是打敗一家手機廠的致命傷害。小米採用的是輕庫存,生產多少,銷售多少的策略,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庫存壓力。小米時刻保持著流動資金的充裕,生產的產品數量剛好滿足銷售需求的及格線,或者保持即將滿足的趨勢。
可以參考紅米note3的生產及其銷售來看,這款是爆品,但是卻不是時刻充足銷售,而且趨向及格線附近。你說小米為什麼不大量生產呢?難道是小米沒有能力?別說生產因素制約,因為小米是年銷量8000w台手機的企業,區區幾百萬台,小米是完全有能力生產的。只是出於0庫存的目標,才控制著生產。
0庫存的好處是,永遠都不需要受到致命傷害。這就先保持了不敗之地。不可能像某些以前老牌廠家來說,堆積幾個億的手機在倉庫。那種才是倒閉的先兆。
再次,看一下小米的生態鏈商品,這些是小米的潛力所在。哪怕小米手機倒閉了,可能充電寶,可能凈化器,可能手環可能電視等等的存在,小米搖身一變,變成個美的也不是不可能的。這些是小米未來無數可能的小樹苗,是小米的潛力。
從競爭對手方面來看,華為,藍綠,其實和小米走的並不是同一條路。雷軍的目標是小米做成美國的那個啥超市,就是用戶不需要考慮,同價格的,他的超市裡的貨物肯定是最好。這是小米的理念,也可以是說,小米一切產品的定價策略。以核算出的低利潤價格給你銷售商品。
雷軍說會通過十幾年,幾十年來堅持,會讓人們看到的,會讓時間來證明。這條道路肯定是光明的,只要雷軍在位,估計小米的這個理念就不會變化。什麼衝擊高端,什麼高端夢斷,什麼上不了2000,我個人猜測,雷軍是在瞞天過海。胡亂猜測的,反正只要雷軍做到堅持十幾年,那麼,小米會成為一個常青樹企業。
而華為,藍綠等走的路線是正常的市場路線,就是保持一點的利潤。從這點來說,雷軍是反市場的,有點未來工廠定製供給個人的雛形。
只要雷軍堅持他的目標,小米是永遠都會有死忠的消費者的。而且隨著時間,還會更多。
在這裡,提出一個讓小米崩潰的腦洞:就是雷軍遇害。一旦雷軍遇害,他的理念就堅持不下去了。後續的領導者,後續的爭權奪利,會讓小米崩潰的。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個腦洞。
魅族,鎚子等對手,目前體量比較小,實際傷害,小米那麼多人,相信應對是可以應對的。

人生最怕的就是堅持,真的雷軍堅持了那種理念,堅持了十幾年,那小米真的可以成事。你說小米中途倒閉? 哎,看看庫存控制吧,小米的那種謹慎的模式,會倒閉嗎? 即便是小米偶爾出點昏招,發幾個不夠好的手機,那種生產庫存控制,也不會傷筋動骨的。

小米的威脅是,如果應對投資人的要求和上市。


知乎佔領全中國時…


能抓住大機會的企業,往往終其一世,也只能趕上一個這樣的機會。。這個世界上趕上兩個機會的貌似只有IBM和蘋果。IBM的第二個已經過去,蘋果的第二個正在進行時。小米自取得成就之後,其實根本意義上講是一直在走下坡的。只是營收狀況掩蓋了下坡的實質。


小米出一款改進的產品會有小上坡,顛覆性產品就是大上坡
不推出產品這段時間就是對應的小下坡和大下坡
當小米不在」飢餓營銷「且沒有另一個體系支撐其想像力的時候,就是特大下坡了(所以小米說的提高產能,就當個笑話聽聽吧,小米1、2、3……產能貌似真的提高了)

目前看小米是短期小下坡長期大上坡階段
另外所謂的服務、系統、商店目前看很難撐住小米的市值,無論雷軍怎麼說,目前的小米就是做硬體科技公司,蘋果的股價難道是靠app store漲到600的?


硬體銷量和利潤下降之後,生態圈形成之前,肯定是小米需要面臨的「下坡路」瓶頸。

前者沒有看過數據,但是感覺已經隱約有些跡象,發布的新品受歡迎程度不高,同時已有的手機核心產品有自食的現象(紅米vs小米)

後者,感覺小米所盼望的生態圈還遙遙無期。。。


2016年,也就是現在,正在走下坡路。


在競爭對手迎頭趕上,小米性價比不再絕對壓制對手,而繼續期貨飢餓營銷的時候,小米必定接受不了對手的圍剿


小米最大的競爭力是性價比。

性價比這東東,其它廠商太容易模仿與超越了。

每時每秒都能感覺到背後追趕者沉重的喘息,只能拚命向前跑,卻無論如何也甩不開追趕的人。


小米和傳統的經營垂直產業鏈的企業不同。

以手機為例:

三星:

核心供應應鏈:谷歌的系統,自家的屏,自家+高通的芯,索尼的攝像頭

研發和生產:通過研發整合到一起,再通過自家工廠組裝

銷售:合約機+散戶線上線下零售,輔以各類營銷手段炒作。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對於水貨的縱容(提供港行保修),可以視作以非常規手段應對低價位的競爭對手。

三星賣的是什麼?

答案:硬體,產品本身。

利潤在哪裡:自家的硬體成本優勢,還算不錯的研發出多系列產品以迎合不同細分市場,營銷是為產品溢價銷售服務。

用戶粘度在哪裡:硬體本身。

試問:如果三星沒有了oled屏,沒有了高素質攝像頭,你覺得三星的價值在哪裡?

用戶粘度是三星這類賣硬體模式企業最大的問題,如果不能保證產品硬體性能和感官上的魅力,在理性顧客面前,和華為有什麼區別?當然,三星一直以來的高端形象可以多帶來一點用戶的品牌使用滿足感。

蘋果:

核心供應鏈:三星的芯,LG的屏,自家的封閉系統

研發:自家的研發整合

生產:眾所周知,富士康

銷售:合約機,散戶單賣(線上線下),營銷的目的是塑造傳奇(我從來就不相信所謂的新機諜照是蘋果真的「不小心」泄露出來的)

盈利點:整機+ios生態。

用戶粘度在哪裡:每一代產品都是當代傳奇,引領市場,

事件營銷催成對新機的膜拜,期盼(這一點三星也基本做到了)

ios,這個才是最大的粘度所在。不管你喜歡或者不喜歡ios,但ios的粉絲眾多說明了它的成功所在,封閉的生態使得蘋果才是ios圈裡的上帝-這也是三星最大的短板,曾經的bada系統後來沒影了。

ios就像毒品,家裡的其他智能設備不得不優先考慮蘋果的基因。

我們全家都用西門子,是因為工業時代的品質信賴。

我們全家都用蘋果,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的生態使然。

想像下,ios和mac os的電視,平板,可穿戴設備,桌面電腦,手機通過蘋果路由和強大的雲服務,穿透到你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你還捨得用個安卓的兼容設備嗎?

更在將來,更多的智能產品出來的時候,你是不是萬優先選擇一個系統??

ok,結果就是蘋果主宰你的生活。

可以參考康寧的宣傳片《玻璃的一天》

現在看小米,起家的方式非常贊!

精準營銷+口碑傳播+最輕資產的方式進入傳統的重資產行業!

雷軍把握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關鍵的一條脈絡就是大陸地區3G時代的大規模席捲之際,智能手持設備的這個重要市場!

沒有3g移動互聯網的基礎(其實主要是聯通和電信,沒移動很多事),手機應用很難如此精彩!

依舊分析價值鏈-

供應鏈:都知道,全系多國部隊,系統是馬甲後的谷歌,不過很重要的是它叫miui

研發:貌似是小米自己的團隊,不過創始人都是業內大牛

生產:代工

銷售:合約機+線上

對比三星蘋果的商業模式,毫無疑問,雷布斯對得起這個名頭。

供應鏈上,雷布斯事實上是手上牌最差的-否則會賣的更多,但是依然會採用飢餓營銷,後面會講-而且比三星做的好的就是打造了miui!雖然只是個套殼系統,但很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的生態,有自己的平台。互聯網時代做平台才是粘住用戶的最佳手段,靠產品推陳出新事實上是效率很低的方式,因為你無法保證的你硬體總是領先-看完三星s5那麼寬的邊框的瞬間覺得手上的s4保值了好不好-那麼就需要用平台來粘住用戶,小米不僅做了miui,還做了很多競品的刷機包,在積累口碑和用戶的同時,漸漸成了miui世界的佛祖(如果蘋果是ios的上帝的話),也就是說不管你做什麼硬體玩意都逃不出我的軟體控制。

研發上-我只能說盡量在往頂級產品靠攏了,但從曝光的一些細節上可以看出和三星蘋果的工業設計能力的差距。不過這不重要,手機是快消品,小米手機本身也不貴。

銷售上-合約機+飢餓營銷線上搶+淘寶走貨。這絕對是比蘋果還牛的地方。

飢餓營銷的三大好處:

口碑效應,互聯網時代嘴缺的就是產品口碑好么!

0庫存,大家都知道製造業的豐田庫存管理是如何牛逼,再對照iphone5c的積壓就知道0庫存有多麼重要,而且電子產品是個跌價很快的玩意。關鍵是小米不僅是0庫存,而且是大批量負賣。

現金流,財務成本,資金的時間價值,npv之類的就不說了。舉個餘額寶的例子,小米賣10萬部2000元的手機,一個月後送貨,手上巨量資金放餘額寶大家可以算算有多少利息。傳統工廠包括三星和中華酷聯一眾賒銷模式企業,從供應鏈到鋪貨到完成顧客購買需要半個月,渠道回款賬期又是半個月,回款給的還是半年期的承兌匯票,資金被佔用就是七個月,也就是從生產開始到真正換到鈔票需要七個月,小米是貨還沒出去銀子就已經在手上握了一個月了。

用戶粘度上:高性價比的傳奇(其實中華酷聯等等都能做到,全球採購,甚至委託三星蘋果odm都可以),也就是說產品本身能夠被塑造得值得期待這事兒,大家都能幹,就看誰整合的好。目測華為在這一塊走的不錯了,但如果不打造生態,最多是下一個三星。

miui-這才是最重要的,平台!生態!閉環!這才是小米不遺餘力的推銷刷機包的原因!為什麼要培育年輕的粉絲,難道期待大叔大媽們去刷機么?只有年輕人才有閑心去折騰這玩意,去利用自媒體和社交媒體傳播!所謂的精準細分+口碑營銷。

所以將來有一天,小米也能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的每個細節:只要你身邊的產品能用miui,小米一定會推出相應的硬體產品去包圍你。

而它存在並且壯大的理由,都是基於它的miui平台和生態圈。

那麼小米何時會衰退?

答:小米的生態圈基礎被摧毀的時候。

那時,會淪為純硬體的小米會陷入惡性硬體競爭,妥妥的紅海肉搏。

具體講:

1.谷歌開始給miui套小鞋並且得到中國政府積極響應的時候,類對手的安卓系統趕上來的時候,否則小米哪怕走不出去(因為一出去就會遭遇谷歌的圍堵),在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就夠了

2.被其他更好的互聯網生態平台取代的時候(可能是ios,或者其他)


這個問題是個蠢問題,怎麼那麼多人喜歡做預測?太奇怪了。。未來真那麼好預測,大家都去做大師了。


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七年,死亡率在九成以上。


有上過坡嗎?


小米的這盤棋下得很大,他在構建一個能覆蓋智能生活方方面面的產品集合。
小米手機、小米平板,滿足移動端的需求。
小米路由是智能家居的核心,連接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等。
在人們追求智能生活的驅動下,個人感覺小米還會保持增長很長時間。


從小米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人天天預測小米藥丸,結果現在還沒丸。這不科學啊。
真的很想不通小米為什麼以前要去爭國內銷量第一。先把產品做好不是更重要嗎?


推薦閱讀:

魅族是否會在2017年反超小米手機?
如何看待iPhone7將移除3.5mm音頻輸出介面的傳聞?
如何評價2016年10月18日榮耀發布的榮耀6X手機?
魅族MX4與iPhone 6相比有哪些先進的地方?
如何評價魅族剛發布的魅藍E2?

TAG:手機 | 小米科技 | 商業 | 國產手機廠商 | 小米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