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約翰·列儂的 Imagine?

可恥的匿了。
如何評價歌中表達的理想——當世界沒有宗教信仰,世界就會和平統一?
立場澄清:本人無信仰,有同學和同事信基督,有同事信穆斯林和佛教。


自從小學三年級時看到雜誌上《幻想》這首歌,瞥見一張列儂的側臉,我就覺得這個人不一般,不是一個普通的,瘋瘋癲癲的詩人音樂家,或其他藝術家,從沒想過窮其所獲就是為了音樂。那副小小的圓框眼鏡是他的世界。列儂少年時飽受隱形眼鏡苦惱,一次試戴祖母的一副小圓眼鏡,他瞬間喜愛上了這個物品,從此圓框也成為列儂的象徵。我了解列儂,先是他的人,再是他的音樂。列儂說,他從來沒有想過音樂是什麼生活態度。十五歲時他可以想寫歌就寫,直到二十年後,他才又有機會重新體驗這種感覺。如果只是片面了解,所有的人都會說,啊,他的音樂很好聽,想法很美好,聲音不錯,這就是全部。但他遠遠不止這些。六十年代時,他還是披頭四的靈魂人物,但七十年代,他的所作所為遠遠超出了音樂。他不是政治家,思想家,評論家,演說家,社會活動家,但他的思想和行為超過同代的這些人。放在今天的角度,有很多人又會說他的七天床上和平運動是作秀,他要讓和平和自己的名字一起上頭條是狂妄;而在當時他的所有行為似乎都值得他人批判,侮辱。當卡普坐在他床邊嘲笑他和洋子不知廉恥,說洋子有「語言障礙」時,列儂說是自己邀請他來是正確的;當記者責罵他虛偽,「你真的愚蠢地認為你的行為可以救人嗎?」,列儂並沒有多說什麼,他只是繼續著做他認為應該的一切,「你們的男孩已經長大了」。關於他的負面新聞,從吸食毒品,到畫「色情作品」展出,虛虛實實點滿了整個七十年代的報紙。但他已經是一個男人,他承受責任,忍受冤屈;早在六六年,他和整個樂隊就有因說「我們可以代替耶穌」而掀起瘋狂的抵制浪潮。同時,對於樂隊解散,列儂自己也說過,在一瞬間就不能創造魔法了,所以我們都不想做了。而我想,列儂長大了,他的人生涵養早已超越音樂,他的先鋒行為絕不僅僅是商業演出;大家也都長大了,可以看透互相之間的心思,而失去了那份原有的默契。總有人問他什麼時候樂隊能複合,他說,如果這個想法明天突然閃現,我就會立刻打電話聯繫他們。感覺就是這樣,他們疲倦了,事情也不能永遠繼續下去。當兒子西恩在五歲時才突然發現並追問父親有關披頭士的事時,列儂只是不停地說,對,我以前是他們中的一員,但現在一切都結束了,都結束了,現在我陪你在一起。對於披頭四而言,也許只有年輕、單純時才能創造魔法。第一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就是很好的說明;或許可以加上Love的對比。不用說也知道A Hard Day』s Night中的列儂和Give Peace A Chance中的列儂變了多少;判若兩人的外貌,也許也標誌著列儂和他之前生活的徹底決裂。

七十年代的列儂完全置身於和平運動,針對越戰參與過的遊行不計其數,還因英國支持美國而退還女王原先授予他的勳章,對政治、宗教的不滿也在他的音樂中展露無遺。他在《上帝》中唱出驚世駭俗的「我不相信聖經、我不相信耶穌、我不相信肯尼迪、我不相信易經、我不相信佛、我不相信貓王、我不相信瑜伽、我不相信披頭四、我只相信自己」。他做這些看似自相矛盾,同時飽受爭議的事,從未考慮後果,也不需要考慮後果,從不考慮媒體和世人會怎麼看待他,因為他所想只有一個:和平。他人所謂虛偽,狂妄,天真,列儂均一笑置之。佛教和印度禪學也帶給他很大影響;他是前樂隊中最先學習瑜伽的人。和洋子的兒子西恩出生後,列儂說自己「五年沒有碰過床後的吉他」;他甚至從未想到過音樂,他所做的就是和兒子在一起,和洋子在一起,直到洋子提醒他,「原來的感覺又來了」。從英國的豪華鄉村別墅到紐約的狹小公寓或旅館,列儂在床上和平時期請眾多社會人士共同錄製的《給和平一個機會》,成為反越戰運動的聖歌,他曾在芝加哥帶領九萬名示威者合唱。

談到聖歌,他在飛機和旅店中完成的《幻想》不得不提。那段時間他和洋子還住在鄉村別墅中,每天早晨濃濃的霧氣,望不到邊的綠色,路邊高大的樹木,也許就是他的靈感來源,也成為他的代表作。沒有華麗的旋律,只有淡淡的鋼琴聲,列儂從未想過讓這首歌成為什麼經典之作,但它卻成為後人傳誦的 聖歌 。

最後引用蘋果廣告中的一段話,你可以支持他們,反對他們,讚美他們,貶低他們,但你唯獨不能忽略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世界。巧合的是,列儂也在這段廣告中出現。


列農只是個孩子,嬉皮士都是孩子


今天是列儂遇刺35周年,不管我們是否是嬉皮士,都應該為peacelove給予認同。也許你我正值低谷,事事不易,但幸運活著,就要珍惜地活著。畢竟除了自己本身這個標籤,我們仍是世界上的一分不能約減的力量。為理想主義致敬


有個疑問,對於那些一直以理性為標榜的人,他們的人性里,真的一點理想主義的成分都沒有嗎?

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我們會祈福;看到戰爭和恐怖主義時候,我們會渴望世界和平、永遠不要再有戰爭,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一首歌而已,又不是執政方針。不懂得欣賞和發泄內心的感性,又如何保證人的健康成長,又怎麼懂得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性?很害怕當代中國的知識分子重蹈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人的覆轍。


最近巴黎被ISIS血洗了。ISIS是穆斯林極端團體,他們短期目標是想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塊自己的國土。如此殘暴卻還有信奉者認為他們代表著伊斯蘭的偉大復興。這樣的悲劇,從根本上來說難道不就是religion,country這些概念導致的嗎?你在看看這首Imagine裡面的歌詞:"imagine....no country, no religion,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另外,那個被頂的最多的,拿阿甘正傳說事兒的回答。高曉松說過,這部經典從頭到尾都代表著美國右派價值觀,本身就不是一部客觀的片子。拿這個說事我覺得邏輯上不成立。


正好寫了一篇關於約翰列儂的推文,寫的時候自己倒是挺激動的,可惜閱讀量並不高,截取公眾號里的一段吧~


說到《Imagine》,先不說環繞在這首歌上的各類光環。而是想說說這首歌本身的意義。


雖然《Imagine》第一句歌詞就說「如果世界上沒有天堂會怎樣」,但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歌曲里描繪的「沒有宗教,沒有戰爭,沒有國家,沒有財產,每個人都活在當下」,就已經是近似天堂的烏托邦。


你可能真的覺得他在做夢,但他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


就像《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說的:「社會和一般秩序所以能存在,並不是有那些合法的罪犯在審判和懲罰別人,卻是因為儘管有這種腐敗的現象,然而人們仍舊在相憐相愛。


披頭士樂隊解散後,約翰·列儂推出了這張單飛唱片:《Imagine》,這張唱片讓很多人看到了約翰·列儂的升華,也是這張唱片讓他在當時成為一個重量級的文化人,從這方面來說,遠超披頭士其他成員。

《滾石》雜誌評價《Imagine》時說「安詳的旋律,柔軟的和弦,令人心動的四音符鋼琴演奏,是列儂送給世界最偉大的音樂禮物」。


但約翰·列儂本人是怎麼看待這首歌的呢?


這首歌因為披著一張流行的外衣,才被大眾接受。我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只要抹上一些蜜糖,你的主張就可以容易地流傳開來。

吶,二十幾歲就火的一塌糊塗的約翰列儂還是很了解公眾的~


宗教、國界、意識形態差異和民族主義。給人類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阻礙。因為宗教差異,IsIs在中亞燒殺擄掠;因為國界,南北朝鮮矛盾重重,兩個人成為仇敵僅僅因為一個出生在北緯37.9度,一個出生在38.1度;因為意識形態,美蘇展開了四十年的冷戰;因為民族主義,有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滅絕政策。這些東西都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是它們的力量太過強大,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有它們的蹤影,這些矛盾成為了人類社會的一部分,徹底消除是不可能的。所以列儂說自己是個dreamer。但是這個問題是可以緩解的,緩解這個問題的key孔子在兩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了。「君子和而不同。」我們應當對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意識形態的人懷著一顆理解與包容之心。


首先,列儂不是共產主義者。這個的話他自己說過。這一點,其實很容易明白。共產主義的特點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一點可以說境界很低的哲學家都能看出是不可能的(馬克思不是什麼哲學家,也不是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學都只是給馬克思主義政治提供「理論基礎」,然而這種「理論基礎」基本上是錯的。關於這一點,米塞斯、哈耶克的著作有詳細論述)。事實上列儂並沒有表示他支持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列儂最多算是西方意義上的左派。
然後,我們來說說no country、no religion的想法。其實這個想法非常簡單。不過,如果你閱讀過李小龍的書或者對李小龍比較了解的話,要理解列儂的想法就更容易些。現在我來大致說說。當時的嬉皮士運動的口號,大概就是反戰、和平。但是更多的人只是在喊口號,而列儂卻深入其本質:門派。事實上,很多衝突、矛盾都是門派之見產生的。國家,本身就是一種門派。門派之間一定會有矛盾,只是大小不同,因為每個門派都會對應一種套路或者說原則。有了門派之見,因為不同門派的原則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有衝突。而事實上,門派、套路是不實際的。這一點李小龍說的非常清楚。舉個例子,把一個水杯飛給你,你應該是直接把他接住的吧。沒錯,就是直接。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解決問題並不直接,總會遵循屬於某個門派的套路、原則。套路、原則是不實際的,這個甚至在廣義相對論都有所提到。遵循某個套路原則,在門派裡面行事不會有大問題,但去到另一個門派就會有問題(比如說culture shock)。這樣一看,no country、no religion又很有道理。但沒有說完。套路、門派不實際,但也不能說隨意拋棄。當你認識到套路、門派的本質,那麼你就不需要它們了。我們人類發明出國家是為了什麼?這一點在《易中天中華史》說得比較明白。我大概說說。當初人類建立國家,是為了保障生命安全。(說得不算嚴謹,詳見易中天的論述)。現在來說,世界老是發生戰亂,罪魁禍首卻是打著保障生命安全的國家。那麼,no country是不是又很有道理呢?
其實,不要有國家之分,不僅列儂的是這樣想,李小龍也是這樣想。

=============================
網上還是看到不少人說列儂是共產主義者。但邏輯明顯有問題。
1、共產主義者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要比列農的imagine複雜得多。裡面還有政府以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而列農的imagine是無原則的(無派別、宗教、國家,也就沒有了原則)。
2、列農是反政府的,而共產主義者需要共產黨建立政府。
3、列農反對暴力以及戰爭,主張和平,而共產主義者要暴力奪取政權。
5、列農針對的不僅僅是資本主義政府。只要是政府他都反,而共產主義者不會反對自己建立的政府。
事實上共產主義者只是芸芸眾生而已,有些甚至已經被洗腦。馬克斯確實厲害,雖然說他是抄襲,但畢竟他能提出來。但馬克斯也只是普通人。而列農是超脫的。他以神(或者按yoko所說,火星人)的視角俯瞰芸芸眾生而感到悲哀。他有的,是最初的想法和最基本的反應,這是許多人長大之後逐漸消逝的。


他自己都說了,他是一個dreamer,不過他不是孤獨的。

一切夢想家都是脫離實際的,他們永遠也認識不到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他們總以為有一種方式可以解決所有難題,一勞永逸。

活多少歲都還是naive……

他們其實也挺可憐的。

其實確實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人們擺脫對食物、安全、性等等的需求。

那就是死亡。

不過我倒是確實很喜歡聽這首歌,旋律很優美動聽。我也常常哼唱。


電影《阿甘正傳》里對列儂的那段揶揄可謂鞭辟入裡。片中阿甘與列儂對談,講述自己在中國打乒乓球時的見聞。阿甘說到中國人很窮,什麼都沒有,也不信教不去教堂。結果被列儂反而視這種地方為理想世界,寫成了Imagine的歌詞。儘管這是個虛構的橋段,但是卻反映了當時那批嬉皮士的通病:崇尚他們根本不了解的佛教、革命,卻按照自己想像的方式當著「佛教徒」、「革命者」。
Imagine裡面提到的沒有國家、沒有財產、沒有宗教,是不是聽著很熟悉?沒錯,就是馬教共產主義的翻版嘛。可惜這樣的世界在馬克思的時代無法來臨,在列儂的時代無法來臨,在未來也不會來臨。
當然,這首歌的旋律還是不錯的,用的和弦也很簡單,與歌詞很配。


不知道如何評價這首歌對別人的影響。
但是這首歌想讓我成為他那樣的人:)

去年有幸去到利物浦的披頭士博物館。
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看到旁邊一對相互依偎的爺爺奶奶偷偷抹起了眼淚。


請把歌名讀三遍
請把歌名讀三遍
請把歌名讀三遍

「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等我們都長大了就生一個娃娃」,肉麻嗎?請把歌名讀一遍。


他唱的只是心裡的烏托邦而已。

如字面上的意思,僅此而已


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曾經的披頭士樂隊的成員。人們傳唱他的歌曲,模仿他的行事方式,將其視為時代偶像。而除卻這個光環,很少有人知道他為推動社會實現「愛與和平」做出的貢獻。


|敏感叛逆的獨行者


約翰列儂出生在二戰時期動蕩不安的英國,5歲時父親拋棄妻子離家,母親忙於生計,列儂便寄宿在姨母家裡。長期缺失家人關愛的他性格桀驁不遜,幼年時逃學,青年時吸毒。第一任婚姻開始不久便爆出婚外遇,即使披頭士樂隊在當時名聲大噪,從嚴謹克制的英國,到自由奔放的美國,他的爭議性言論和行為總能引起輿論風暴。

不過正是由於長期的非正常生活,磕碰和迂迴曲折的經歷,讓他更能了解一個人在困境中的痛苦與掙扎,意識到生命的寬度和厚度。當叛逆的稜角褪去,他逐漸顯露出對愛與和平的渴求,這也促使他的音樂意識出現了一個大的轉型。然後,他遇見了小野洋子。


|藝術家的繆斯和導師

在嫁給列儂之前,小野洋子曾有過兩次婚姻,皆是藝術圈人士。長期浸染下,她本人成長為一個觀念藝術家。相較於披頭士樂隊其他成員,列儂本身就有一些誇張前衛的藝術表達訴求,與小野洋子的先鋒派藝術不謀而合。


把個人行為當成是維護和平的基本單位,是他們在開展「愛與和平」運動中一直秉持的理念。以自我約束、個人行為來宣傳和平,意味著和平不再是國家政府所提倡的概念。面對和平,每個人都可以從自我做起。


為反對美國在越南發動戰爭,小野洋子提出了大膽的藝術想法,兩人在阿姆斯特丹一間平常的旅館裡發起「床上和平行動」,口號是:只做愛不打仗。他們認為,就算一方是希特勒,一方是猶太人,兩個人做愛之後都會去傾聽對方的感受,獲得溝通的機會。而這需要的是我們每個人以自我獨立身份去做的事,而不是單純讓政府去停止戰爭獲取和平。

同樣地,為了應對維也納的電視直播,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臨時將自己用袋子裹起來,回答記者的問題。有人理解這意味著一種沒有偏見的對話,也有人將此視為「不擴張主義」,即和平收斂的自我狀態。


|和平、愛與去政治化


1970年4月10日,披頭士樂隊宣布解散。單飛的列儂拋棄了之前樂隊歌曲的商業性、大眾性和搖滾曲風,和平主義思潮開始在約翰列儂歌曲中顯現。生活經歷與感受是創作的資本,反對政治暴力是其最終的目標。最為著名的便是那張和平主義專輯《Imagine》。

從《Imagine》里的no countries、no religions和 no possesions 亦或是 《Give Peace A Chance》 的歌詞,都體現出他對政客耍政的厭惡和對無國界人種之分的理想追求,給世人一種要以個人的方式來追求和平的普世價值觀。如《Imagine》 單曲的歌詞:『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歌中描繪的正是沒有宗教、階級、種族、財產的,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約翰列儂的歌曲如一條平靜又不乏昂揚之波的河流,他用民謠的創作風格以貼近民生,敘述不同的人生故事。歐美節奏布魯斯與慢搖滾的結合,也讓人們在能夠接受這種愜意、愉快的和平主義理念。


約翰列儂的最後一任夫人小野洋子,也用自己的前衛藝術理念結合日本歌曲元素影響了列儂很多歌曲的創作。儘管她背負著第三者和拆散披頭士樂隊的負面評價,但其悠遊隨性的獨特唱腔,也跟隨著丈夫約翰列儂的厚甜聲線向世界傳播和平。


雖然列儂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然而當今的世界依然局部戰爭不斷、難民流離失所、恐怖勢力不斷蔓延。列儂所Imagine的世界依然為我們所渴望和追求,直到鑄劍為犁,化矛成鐮那一天。


文:少年Majorhuo @SGS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中搜索「StraitGateStudio」 關注我們吧。

「窄門」出自於《聖經》馬太福音7:13-14

你們要進窄門 。 因為引到滅亡 , 那門是寬的 , 路是大的 , 進去的人也多 。

Go in by the narrow door; for wide is the door and open is the way which goes to destruction, and great numbers go in by it.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

Because strait is the gate, and narrow is the way, which leadeth unto life, and few there be that find it.


約翰列儂死忠粉必須來答一個!
說到約翰列儂,想必我不用贅言
作為披頭士樂隊最核心的成員
他的故事也是很曲折。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也許你在青春期瘋狂的搜索自己喜歡的樂隊或者歌手的時候看到過這樣的話語,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才會慢慢發現,這句話是多麼的有分量,它其實就是告訴了我們初心是多麼的重要,約翰列儂身上的標籤太多,搖滾音樂家,詩人,搖滾名人堂......拋開這些東西,仔細來聽聽這首歌,我們就可以看看一個小孩搬純潔的心靈構建出了怎樣一個理想的世界: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想像這個世界沒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 (只要你想像,這事很輕鬆) No hell below us (想像這個世界沒有地獄) Above us only sky (在我們的頭頂只有天空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像這個世界所有的人 )Living for today... 為今天而生活著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想像這個世界沒有國家)It isn"t hard to do(只要你去做,這事並不難)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沒有人會被殺或為此死亡) And no religion too(也沒有宗教的糾纏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像這個世界所有的人) Living life in peace。


我們聽完整首歌可以窺見約翰列儂的宗教信仰,政治主張,和身上滿滿的理想主義情懷,誰說沒有實現的理想就一定是被現實打敗呢?約翰列儂就以他的方式讓世人知道了,他不妥協。

上面這些話都來自於我在微信公眾號音窖(MusicCellar)上面寫的樂評
如果你喜歡我的樂評
還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我每天都會在上面更新樂評,推薦以及音樂故事


有人強調一部作品的偉大與否,就看是否有豐富複雜的創作技法以及天馬行空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其價值和作者的才華。然而《imagine》卻是如此簡單,從作曲,編曲到作詞,無不體現著其極簡主義,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鋼琴詩人坐在鋼琴邊,不緩不急的邊彈奏邊向我們訴說著心中美好的理想,這彷彿就是上帝在向我們詮釋生命的真諦,而這首imagine便是天堂里的聲音,只有列儂這種胸懷和深邃的音樂思想才創作的出如此優秀的作品。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對於類似於高票這樣的質疑,這是歌詞的回答
無法實現的夢想本身沒有意義,但追求無法實現的夢想,卻是有意義的


無所執,故而無爭;豈不知,天下熙攘,皆為利往,人生而不同,所爭者,獨執爾?


個人見解:歌曲不好聽,但是歌詞寫得很好,聽哭。
我個人聽他的歌不多,很理想主義,很合我意。
抑鬱的時候聽stand by me,走著看到環繞月亮的昏黃的夜雲時,突然理解了宗教的崇高感。
(ps最喜歡的oh my love,很難得調子也很喜歡。)

我覺得他能把一些人需要的東西很潔凈地寫出來,而且寫法高明,你看這個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第一句驚天霹地,天主教國家也該能理解這種震驚,「想像一下根本沒有天堂」;後一句就讓你至少試試去想像,接著安慰般地說其實「也沒有地獄」,所以不要害怕這麼去想(因為現在對於天主教的信徒,懷疑已經變成逆行,以前並不是這樣,有懷疑的多瑪去戳耶穌的傷口,後來宗教變味了,有了私刑);最後一句很感人,我們頭頂的不是只有一片天空嗎?不是天堂,切切實實的,只是一片天空。
能理解嗎,天空是很崇高的東西,美學裡會討論「美」和「崇高」,有些東西會毫無道理得引起人的敬畏,河川、星空...康德也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寫得很潔凈,一點兒不浮華,天才般的感知力和感染力。

所以他的東西有宗教感,但是宗教感也不過是使用了人本能中的「崇高感」。

每個時代都有人追求這種東西,彷彿虛無主義,覺得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不對。世界大戰之後,這種感覺有了直接的依據。所以想要創造一個新世界。只要有人敢去想,就有可能實現,他們就是dreamer。
而之前的宗教都被擺上了審判台,它們在戰爭發生的時候,又有任何什麼用處呢?基督教和佛教本身也是並非主流的思想,而是創造新世界的東西。發展壯大之後,變得臃腫難以控制,痛苦的經歷、戰爭此起彼伏。哎。不僅無法幫助別人,甚至自己本身就稱為了罪惡。
說是dreamer其實是很憂鬱的說法,很消極,覺得不能夠或者很難實現,很痛苦。那批人都很痛苦。很多人就開始放縱自己,迷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依靠,恨不能殺死自己。

列儂碰到了洋子,一個瘦弱的的日本姑娘,坐在台上,讓所有觀眾隨意對她做什麼。人類到底能墮落到什麼地步?讓他們自己看看吧。她的藝術就是這樣。列儂羞愧不已,和所以皈依的人一樣,他皈依了洋子。
Oh my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eyes are wide open
Oh my lov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eyes can see

Oh my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mind is wide open
Oh my lov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mind can feel
之前都放棄了,沉淪了,見到洋子後,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真正活著了,他看到了新世界,或者說,他終於可以直視這個世界了。
然後他跟著洋子開始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拯救世界,拯救自己。

要做愛,不要戰爭。
回歸人性,而不是浮華的東西,已經變質的東西。比如宗教。歌曲調子都是這樣的,彷彿安慰般的說著,不要害怕。


讓我想到老子的話: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

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

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那麼則通大道,獲得極樂的生活。

在丹麥這種狀況已經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丹麥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總之我認為雖然理想主義難以實現,但我們不能放棄理想主義的精神。因為這是人類本性中美好的一部分,也時常提醒我們奮鬥的意義何在。這也是這首歌的動人之處,在污泥中打滾的我們,聽到這首歌,看到那樣一個世界,怎能不嚮往,不動容。


推薦閱讀:

Pink Floyd 在搖滾界的地位如何?
為什麼說中國搖滾之父是崔健?
黃家駒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黃家駒的唱功怎麼樣?
黃貫中與JimmyPage誰的吉他技術更高明?

TAG:搖滾樂 | 信仰 | 和平 | 約翰·列儂JohnLenn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