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有什麼硬傷、缺陷?


關於字母ê、ü的問題,前面幾位已經提到過了。其實我覺得漢語拼音設計初衷是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素,所以會設計
出z? c? s? ? ê ü這些字母,但是實際上,前面四個通常以zh ch sh ng的雙字母來表示,只是在《漢語拼音方案》里提到使拼式簡短時可以這麼用(其實並沒什麼卵用)。ê的情況比較少見,與i ü拼的時候作ie üe,只有表示嘆詞「欸」的時候才會用到,而且通常以ei來表示。

關於ao、ong,前面的人提到u與n在手寫體易混淆的問題我覺得現在漢語都不搞拉丁化了,寫的拼音的字體都是端正的,Nándào shéi hái huì yīzhí yòng pīnyīn shǒuxiě nèiróng?應該可以恢復為au、ung了。對應的,iong也可以恢復成üng或iung。


你們以為拼音的BUG當年沒人提嗎?too naive,當年參與拼音討論的多達萬人,在那個時代已經很多了,之所以最後方案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是因為需要在不同方面妥協,沒有完美無缺的方案。你改了這邊,那邊就有問題,不管你怎麼改都會有人噴的。

一個拼音方案需要兼顧四個方面,但這四個方面是相互矛盾的,無法完全調和。
1 準確性:拼音應當準確,儘可能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
2 簡潔性:拼音應當盡量簡潔,不能太繁瑣。
3 盡量不引入新字母,避免要新造打字機(那個時代沒有電腦只有打字機)。
4 盡量兼顧外語發音。
很明顯,這四個方面不可能同時滿足。

比如第三條跟第一條就是矛盾的,漢語的音位多於26個,26個字母顯然不夠用,要是讓每個音位都有獨立字母,就不可能不引入新字母。
第四條本身就自我矛盾,當時的考慮是兼顧英法德西四大語言的發音,然而這四種語言字母讀音並非相同,例如j英語讀如劇,法語讀如耶,西語讀如喝……x英語讀如科四,法語讀如子,葡語和古代西語讀如詩……h英語讀如喝,法語不發音……c在英語里讀如科或斯,德語讀如科或次……所以漢語用j,q,x來表達自身的讀音並無不妥。(有人可能認為q發音怪異,其實,漢語中以q作聲母的字有很多在中古漢語中讀作k,而q在歐洲語言中恰好發k音,也並不是很怪異。)

以上眾人說的拼音的缺點多數就是這四點無法同時滿足的結果。還有個別問題是歷史語音演變,音位合併產生的。儘管漢語拼音並不完美,但已算不錯了。漢語拼音是漢語的拼音,不是外語的拼音,英語的拼讀規則不必考慮法語,漢語的拼音也不必硬硬的跟著英語走。


對於音位/y/的處理。
為了盡量避免26個字母里沒有的ü,搞出好幾種替代拼寫。ju、qu、xu中的u,yu、yue、yuan中的yu,jiong中的io,yong中的yo都是ü的替身。反而弄得很複雜。不利於學習。開齊合撮四呼的關係也因為這些拼寫方案以及ung寫成ong而遠沒有注音符號直觀。小學生還得一會「見了魚眼就挖去」一會「整體認讀」的。而在注音符號里,這些都是ㄩ。前一個版本的漢語拼音草案里這些都是y(現在齊齒呼隔音符號的y在那時的版本里是j)。既然已經引入ü了,還不如大大方方都用ü。嫌ü不方便都用yu也行啊。


作為一個 呂氏家族 的後人,對於 呂 這個姓氏的拼音真是頭疼了二十年了。
正確的拼音 應該是lü 但是這是個德語字母,英文字母沒有ü。
考慮到美式鍵盤上恰好有一個v閑置,各大輸入法紛紛把v作為ü的替代。於是呂,綠,旅都打成lv,讓不少人誤以為呂 的拼音就是lv。
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lv只是一種鍵盤輸入的妥協做法,從來沒得到過政府的承認。
要知道給人名注釋拼音的最大作用就是能讓外國人看見拼音知道漢名的大致讀法——學過英語都知道,lv根本不是一個音節,甚至連韻母都沒有,讓外國人完全不知道怎麼讀。
於是此前護照上,呂被拼成lu???真是TMD一臉黑人問好。我什麼時候被改姓陸還是魯還是路了?
大概國家也覺得不妥,2015年出台規定 ,在護照,港澳通行證上,ü一律以yu代替。呂都寫為lyu,女都寫為nyu,以此類推。
這下更亂了。的確是有了統一規定,然而除了我們自己誰也懶得關注。學校單位各種資料還是大片的lv,護照上寫著lu,新的港澳通行證寫著lyu,每次給國外寄材料都要專門去信解釋半天,證明「我是我」。
從此每次學院搞什麼信息核對,別的同學都懶得看(因為基本上不會出錯),我都瞪大了眼睛就怕那幫人給我寫成了lv。
的確是每次都寫成了lv,至今很多2015年前的獎狀證書都寫著lv。

這二十年真是受夠了。
但是TMD未來還得繼續搞下去。
只能從現在開始一點點把所有資料統一為lyu。
另外,護照快要換了。lu馬上要成為歷史了。
sigh
現在我只想問,當初是誰腦子進水把ü這個德文字母拉進全是英文字母的拼音裡面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缺陷?


…………………………2016.12.07分割


事情有了神一樣的最新發展。
答主是個快畢業的大四學生,上周畢業生信息核對,我在拼音那一欄裡面填了lyu.
然後教務處的某個老師打電話給我,強硬表示lyu是錯的,應該要填寫lv,令我「速填一份火速上交」。
我當時是很想罵過去的:「我靠你算老幾,你姓呂還我姓呂啊?」
當然現實是我只能耐心得與這位可能處於絕經期的老師解釋:公安部已經規定lyu,lv是不合法,畢業證英文版最好與護照一致云云……
(對我已經換了護照)
對方將信將疑。
後來是通過找教務主任才解釋通的。
sigh


不請自來。不同意前面幾位提出的問題。我覺得漢語拼音最大的硬傷是它的名稱應該叫「普通話拼音」而不是漢語拼音。作為普通話拼音,這套拼音方案幾乎是沒有什麼硬傷的。幾個問題我解釋一下:

1. 關於o和uo。
首先,普通話中的uo,其中o是讀漢語拼音的e音的。至於為什麼bo和guo明明韻母相同,但是拼寫不一樣,這裡面是有故事的。原文我查不到了,反正意思是當時定拼寫的時候,采音所得的「波」和「鍋」韻母是有些差異的,所以定了o和uo兩個拼寫(當時也考慮到唇音組對u介音的排斥,比如普通話沒有bua)。否則uo這個拼寫是不需要的(哦和喔的區別倒是其次)。具體說,bo po mo fo duo tuo nuo luo guo kuo huo zhuo chuo shuo ruo zuo cuo suo wo,除wo是特殊拼寫外,只唇音組bpmf用的是o,其他用uo。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覺得這種互補的冗餘是可以簡化歸併的,一律用o就可以了,特別是現在的普通話里bo和duo韻母已經相同了。

2. 關於難讀的字母qx
請噴友多學習,多學習,多學習。噴q我覺得還可以忍,噴x我覺得很難受。x這個字母從希臘文借入拉丁文之後,在各種語言里不斷進行音變,現代語言中,南歐的葡萄牙語、加泰羅尼亞語、巴斯克語x都讀[?](其實古西班牙語也是),與漢語的[?]是很接近的。另外寮國語轉寫?,也寫作x,讀音是[?]。最奇葩的是越南語x讀[s]。葡萄牙人民是不是也要因為外國人難讀廢掉x?或者外國人學葡萄牙語就恨透x了?
q的話,一般歐洲的語言中多數情況都是qu連用的,比較例外的是阿爾巴尼亞語中q讀[c](如shqip,阿爾巴尼亞語自稱),與漢語的[t??]是比較接近的。
其實jqx這組正確的吐槽方法是:jqx這組字母其實是不需要的。因為,只要區分尖團,jqx就可以不要了。比如,雞寫gi,即寫zi,奇寫ki,齊寫ci,洗寫si,喜寫hi。但是,因為1.普通話不分尖團;2.增加了記憶量;3.又產生新的拼寫要求(洗寫si了,思又要考慮新拼寫),所以還是利用了jqx這組字母。
但是,我更想說的是,一種拼音方案是否科學,主要的因素不在於外國人是不是能讀出來,這條標準是很偏頗的。更何況如我上面所說,qx兩個字母並不算離譜。

3. 關於i有兩個讀音(zhi, xi)
這個問題恰好是互補歸併。由於上面說到的,使用了jqx字母,不分尖團,那麼i讀[i]的zi, ci, si就不存在了,而普通話本身沒有i讀[i]的zhi, chi, shi, ri,因此就把這些拼寫用來寫茲,疵,思,知,痴,詩,日。普通話母語者(?)是不會讀錯的。就拿義大利語來說,ca co cu ci ce,母語者都知道ca是[ka],ci是[t?i](當然小學課本里還是會專門教學生讀chi, che 和 ci, ce)。義大利語拼寫已經算是一字一音了,難道英語拼寫還不夠吐槽嗎。

4. 關於y和w
上面有朋友提ya寫ia,wa寫ua,我覺得也挺好。不過,做個形式聲母的原因是區分音節的需要,比如樹椏,寫shuya就可以明顯分音節,寫shuia就比較難,需要寫shu"ia;八爺baye,baie-&>bai"e,白鵝。也就是說y,w是減少分音符的使用。這點其實沒什麼大作用,也沒什麼大失誤。

5. 關於韻腳
上面有帖子說yan 和 gan 不押韻,十分費解。細想來,大約是台灣拼音煙作yen。但是即便這樣,在台灣依然相信「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是押韻的。需要說明的是,押韻主要是一個詩學的概念,與發音(如煙讀[i?n],干讀[kan])只是相對關係。即便所謂的「中華新韻」也暫時還沒有把煙干分列吧。
其實,設計漢語拼音方案的時候,也是參考了韻書的。煙作yan-干作gan(同為山攝),茲作zi-幾作ji(同為止攝),很大程度上是參考韻書的分類來的。

6. 關於標調
標調一直是東亞語言拼音方案的難點。聲調比較少,拼寫比較古老的語言,例如藏文就靠拼寫規則分析聲調,緬甸文靠符號和拼寫分別表示。其他的,像泰文,寮國文就標調挺複雜的。
標調在字母上面還是在後面帶符號,本身從文字自身來說,沒有優劣的差別。像拉丁壯文就是後加一個字母標調,100塊人民幣上的 Cunghgoz Yinzminz Yinzhangz Itbakmaenz 中加粗的h,z就是表聲調的。z表示第2調,h表示第6調,原因是z像2,h像6(其實更早的1957年版本的壯文拼音方案中,23456調的後加符號字母分別是? З Ч ? ?)。
回到漢語拼音來說,聲調不管是標在字母上方還是後加符號或者改變拼寫,其實是在原拼寫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信息符。為了簡化信息處理,可以制定一套轉寫方案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像陝西作Shaanxi- 山西作Shanxi(這個已經普遍使用了),其實還有類似的解決ü的,魯作Lu - 呂作Lyu(新版護照是這樣的哦)。最粗暴的就是直接加數字了,xie4xie5。
這個問題與其說是拼音方案本身的問題,不如說是信息處理規則的問題。

6. 其他吐槽
其實漢拼方案很詭異的一點是不用au,用的是ao。唯一的原因是因為所說手寫體里au和an容易混淆,這點我還蠻難接受的。
還有就是uei,iou簡化為ui和iu,主母音都省了,以至於標調要強行規定標在後一個字母上。

----------
我繞回來說一下,為什麼我覺得漢語拼音的硬傷是它的名稱應該叫「普通話拼音」而不是漢語拼音

漢語是一個巨大的體系,即便只看官話區也是很龐雜的。現在這套漢拼方案,只能契合普通話的音系,對其他非普通話的漢語音系非常不適應。理論上講,漢語拼音方案還預留了v,ê這兩個字母,用於「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ê其實算是用到了,沒有完全預留)。但是這用來拼寫非普通話的音系還是很不夠的。且不說拼寫吳語(字母不夠用,如聲母),粵語(長短音完全不在體系內),就連拼寫官話區的方言都有問題。例如官話區常見的聲母ng,就沒有體現。

但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影響如此巨大,以至於對少數民族語言的拼音或拉丁化方案造成了深遠影響。如壯文方案的b表示[p],mb表示[?],,彝語拼音方案的b表示[p], bb表示[b]等等。1976年頒布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對於音譯地名有了專門的規定,現在大家看到的央視英文節目中的Xigazê(日喀則),ürümqi(烏魯木齊),Hohhot(呼和浩特)等,正是按這個轉寫法來的,而這個轉寫法正基於漢語拼音方案。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1/12/20150112161436994.pdf 全文。

總的結論是,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普通話的注音方案,已經很不錯了,它對於推廣普通話,提高識字率,甚至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普及漢語都起到了很大作用,現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是有很大貢獻。漢語拼音方案的一些弱點對於普通話的學習和推廣來說影響不大,再加上國際標準已經接納了漢語拼音方案,因此沒有理由進行實質性的發動。


沒有什麼硬傷,真要強行說硬傷的話,就是那個bug般存在ü,這個字母應該有一個規範的轉寫方法。還有就是字母對應的音位對於西方語言相差較大,導致了大量中國人在國外名字被讀歪的狀況。但是如果只從漢語本身考慮,漢語拼音的設計是非常優秀的。


本來生活在普通話環境下,漢語拼音的書寫反而成了我小學一年級時學習中很頭疼的事,我們根本就不需要通過漢語拼音來學普通話了,看見拼音會讀就可以了,結果還得學自己標音,而拼法往往莫名其妙,比如挖魚眼,ye還是yie……拜託,那些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本來就會普通話的,拼音會讀就行了……

多少年後學了語音學和音系學,我才發現某些漢語拼音字母對應音位有多複雜,我真納悶通過漢語拼音教學普通話和外國人漢語發音得有多難……

總之,拼寫攪亂普通話背景的人,拼讀攪亂非普通話背景的人……

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幾個音呈嚴格的互補分布,但音質差別確有距離,用一個字母真的好么……


漢語拼音方案是一套非常好的現代漢語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注音方案和轉寫方案,在標註普通話讀音這方面,要談有「硬傷」,是不至於的。作為漢語拉丁轉寫法,使用拉丁字母的各語言中字母讀音亦不統一,所以也沒必要非要和誰保持一致。現行的體系盡量利用了字母,而且也考慮到了西方語言的語音和漢語自身的歷史因素,也不至於說「硬傷」。


但缺陷還是有的,比如幾個略寫就非常雞肋。漢語拼音的標調是有規律的,即調號基本都是標在韻腹上。但幾個略寫恰恰略掉了韻腹。而且涉及零聲母的音節時一個韻母還有兩種寫法,這是不太好的。
還有比如韻母o,拼音中的韻母o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拼唇音字梭波韻的,一種是出現在零聲母和l後的(語氣詞),而這兩種發音實際上是不同的。如果承認語氣詞中的o是一個韻母的話,那麼io(只出現在零聲母音節,寫作yo)應該也是韻母,而拼音方案里沒有這個東西;如果不承認語氣詞中的o是韻母,那麼首先形式上會造成混淆,其次,專屬語氣詞的韻母ê的地位也有了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兒童學習拼音的時候有一套方案上並不存在的「整體認讀音節」,這其實就是幾個爛尾之處所在。其「爛尾」之處在於一廂情願地低估兒童的理解能力,認為兒童不能理解隔音字母yw的使用,認為兒童不能理解三個-i的區別,代之以一背了事,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但是「整體認讀音節」是教學中的問題,並不是方案本身的問題。

-----------
被@高克之 關評論了,很好玩。我不喜歡截圖掛人,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最後一條回復如下:

在下嘲諷你是因為你不具有前提知識就敢信口開河,前提知識沒問題的人,哪怕師承不同,我們也不會開嘲諷。你舉三院做例子,這很好,醫生給我看病的時候我肯定不會說「我得的是這個病,這個病應該這麼這麼治,醫生您給我開個葯就行。」
因為我不懂。

前提知識:
1.什麼是音位?
2.音位這個概念存在什麼問題?

再說一遍:
音位歸納不具有唯一性。

不具有唯一性的東西你要拿來做參考標準?很重要?
如果你想說的是嚴式的音值描寫,那沒幾個韻是能押韻的。
因為自己失言而被嘲諷,反倒是別人有病,真真是轉進如風。


你們真的認為「二」和「而」發音一樣嘛???


o 的讀音很讓人費解,到底是該讀成「喔」還是該讀成「哦」?

在一些擬聲詞「咯」「哦」中,o是發/o/的音。 而在bo,po,mo,fo中,o卻發的是/uo/的音。

漢語拼音製造了uo這個韻母讀作/uo/,又製造了ou這個韻母讀作/ou/,使得o的/o/發音在漢語拼音中的存在感微乎其微。

bo,po,mo,fo實則是buo,puo,muo,fuo的簡寫,因為漢語拼音中b發音為/buo/,所以bo=/buo+o/=/buo/,所以可以簡寫buo為bo。這使很多人誤以為o在漢語拼音中的發音為/uo/,好多老師在教學時教得也是「啊喔呃咦嗚喻」(包括我的老師(′ω`。)。其實應該不然。但也不同於有些人認為的/ou/,仔細感受一下「哦」和「歐」的區別就會發現/o/相較於/ou/沒有u的收音,發音反而有點像ao…

(>人<;)說了這麼多,其實o就是漢語拼音里的一個類似bug的存在,應該讀作/o/,單用不多,經常和別的母音一起連用,使得存在感微乎其微。

以上鄙人一點小見解_(:з」∠)_ 求輕噴


漢語拼音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它的標註是非唯一性的。

拼音是一個適合中國人先會說話,然後在學習了拼音後,可以通過查詢拼音知道一個字的正確讀音的東西。它不適合非漢語母語的人通過拼音來正確地進行漢語發音。

首先,是 @波斯基 提到的,J Q X等和英語中讀音不同造成的外國人學習障礙。當然,任何外語學習,你都應該去掌握該語言的發音,而不是用自己母語的發音去套用。類似「去 qu」,「西 xi」這種讀音本身就是英語里沒有的,所以這是漢語的問題,而不能算是拼音的問題。

其次,反而是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我的標題。拼音標註的發音是不唯一的。英語音標里的每個字母都是有唯一讀音的,而拼音不是。大家可以體會下:「yi」、「ri」、「zi」這3個i的發音,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漢語母語的人,知道它們的區別,不可能發出漢語里沒有的音來,而對於外語母語的人這就是個問題了。

當一個英國人看到chi,他可能讀 chri(吃),也可能讀chyi(英文cheese [t?iz]的前一半音)。

最後,他看到了「習xi」,輔音是他不會發的,母音有3種發音可能,哎呀,怎麼讀呢?
最後讀成President SHE……


1 漢語拼音本身是一個相當完善的系統,不看漢語羅馬化的打算的話則拼音幾乎完全達到了其設計初衷。
2 然而某些自作聰明的所謂「簡化」及其理由簡直忍無可忍
2.1 覺得ung不好看或者愛寫串,所以要寫成ong,請問你ung和誰串去?反倒是ong連筆寫有和ang或者eng混淆的潛力。
2.2 同理au改成ao也屬於莫名其妙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2.3 上述可能寫錯的理由基於漢語拼音自己須以世紀哥特體書寫的要求而完全站不住腳。
3 jqx的問題····除了q有點出格之外都還能接受,略奇葩而已。
4 既不願意拼寫太短也不願意拼寫「太」長,於是一邊iuü不能在字首,一邊不考慮湊出個合寫代替jqx。
5 人為製造若干沒有必要的例外,比如啊a,渦wo,額e,以yi,無wu,余yu,一共六個母音四個不規則三種形式外加一個去音標的例外

---------------------------
好多錯字·····



使用同樣字母的韻母(實際上是不同的韻母)可能讀音是不同的,例如yan與gan很容易給人這兩個字同韻(雖然有的人認為它們確實同韻)的錯覺。這也是另一個答案說的「唯一性」問題。

(之前在另一個答案下的截圖,抱歉忘了是哪個答案了,不過都是引用,應該沒有侵權的問題。)


關於「二」字的拼音仍然很尷尬,很多地區讀作àr並不算錯,卻要拼作er,不如作為又音處理。


o的問題,見相關回答


hm ng等字與輸入法拼音不對應,應該是與音序輸入衝突的問題,這個可能應該算輸入法的問題。


uo i u ü類無聲母時加y w,而a e不加,所以拼音打字還是有分隔符的問題,強迫症已瘋。我比較讚同另一個答案說的,可以直接用uo我,ian燕。


帶聲調的拼音打起來很麻煩,這是拼音的問題,更是輸入法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有答案說過了。

漢語拼音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註音解決方案了。。。以上都是雞蛋裡挑骨頭挑出來的。
不過正如一個答案所說,多年沒有改動,既是成績,也是問題(而且如今拼音已經和輸入法密不可分),期待更完美的拼音。


漢語拼音的優點是簡單明了, 不深究語言學的名詞概念. 這在六十年以後的今天來看, 可能就是它的缺點了. 一個注音方案歷經這麼長時間, 不用做大的修改, 本身就是很大的成績. 但是不等於說它不能被進一步的改進.


我蠻喜歡柳州的西南官話,區分尖團,所以有雞gi這樣的發音,當然還有粵語、客家話等區分尖團的方言。我覺得當時制定漢語拼音時,多注重保留傳統和兼顧其他方言,ji、qi、xi區分為gi、ki、hi和zi、ci、si,然後資、茲、思和知、吃、師的韻母改成ih,以和真正的i區分。ü可以用iu替代,本身ü就是來自u,而優iu恢復iou。


硬傷就是不能很好地拼音其他方言。

我建議少點「整體認讀音節」
1、bo po mo fo → buo puo muo fuo
2、ian üan → ien üen
3、ong iong → ung üng
4、zi ci si → zy cy sy


個人覺得拼音方案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老喜歡說英語國家的老外看不懂拼音,關鍵是拼音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他們能看懂服務的啊,喝瓶水能解渴就可以了,不能要求還得充饑。在使用拉丁字母的國家,字母的發音和拼寫法都不盡相同。拼音的不完美,本質是26個字母並不能一一對應表達普通話的音系造成的。普通話中英語沒有的發音再怎麼拼他們也念不好。更不要說還有人希望拼音能涵蓋或兼顧漢語其他方言的發音。

實在要說有缺點,我覺得zh,ch,sh寫成zr,cr,sr更好。ü的處理有點混亂,還不如全部統一為v。當然,這兩點也無所謂
另外,我還是堅持ong讀ong,不讀ung。iong讀iong,不讀üng。i兼顧幾個讀音在我看來真是非常高明的選擇


拼音除了懶蟲和低能兒都能看得懂寫得出 - 魯迅

https://goo.gl/2ZEEha

http://qr.ae/RUy2Tk


自來。

我認為最硬最缺的一點是死活不肯把舌面母音i(ji/qi/xi的韻母)和舌尖母音(zi/ci/si/zhi/chi/shi/ri的韻母)分開,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導致需要增加一整套冗餘的舌面聲母j/q/x來填韻母合併造成的坑。本來j/q/x和z/c/s、zh/ch/sh都互補,併入任意一組都行(和g/k/h也互補,但把j/q/x併入g/k/h一般人不好理解)。由於不合理的zi/ci/si/zhi/chi/shi上來先把坑佔了,為了保持對立,只好生造出j/q/x孤零零懸著。結果就是j/q/x和z/c/s在幾乎所有韻母都不對立,無端造成很多聲韻拼合的空位。

不要說音位變體啊互補啊什麼的,ji/qi/xi和zi/ci/si分明是聲母互補,韻母對立,一個是齊齒,一個是開口。連這兩類都能合併了,為什麼不幹脆徹底一點,把跟j/q/x、z/c/s拼的齊齒/開口韻母都合併?jia為什麼不寫成ja?jian為什麼不寫成jan?(j/q/x跟ü拼還真寫成ju/qu/xu呢,但老師都說了那只是ü省略了兩點哪)有了j/q/x,這些可都是真互補哇。

這個可是音系層面的硬傷,跟它比起來,什麼e/o互補之類的都是雜碎了。


謝未邀。我不覺得有什麼硬傷。

還有,漢語拼音是為「現代標準漢語」設計的,怎麼就不能叫漢語拼音了?


推薦閱讀:

「方言人「 看見粵語的地位會不會嫉妒?
漢語中有沒有押頭韻的文學作品?
如果1949年政府把天津話定為普通話,對中國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會有怎樣的影響?
如果把一個中國人扔到美國,他會掌握英語么?
韓語和日語的關係是怎樣的?

TAG:語言文化 | 漢語拼音 | 漢語 | 漢字讀音 | 漢字標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