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羊肚菌能否人工室內種植?如果可以,怎麼種植?成功案例?


題主的問題分兩個
一:羊肚菌是否可以室內人工種植。答案是可以的,目前在四川,安徽,陝西南部已有多人種植,但還未大面積推廣。我們公司目前在陝西漢中地區已經在室外培植了三十多畝,一畝產量50-400斤,利潤頗大。室外種植需要考慮溫度,濕度,土壤,菌種等必要條件,相比室內種植難度要大,風險也高。
二:如何種植

1.材料

食用菌的栽培對原材料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每一批材料各要素的含量也都是各不相同的,由於傳統食用菌的操作粗放和技能缺乏,所以,傳統種植對這方面的管理幾乎是空白。

羊肚菌的栽培雖剛起步,但這方面的困擾也是諸多,實際上本人系統下的羊肚菌栽培種生產原材料都是最大限度的根據當地具體資源做出調整,如:不同類別的秸稈,稻草,和其它生產廢棄有機物,這樣生產便捷成本較低。農業生產廢棄的秸稈作為碳源提供的方式加入培養基,其氮含量相對較低,所以,根據取材的不同加入多少的氮源與之匹配達到優良的羊肚菌碳氮比需求就很重要了,這與羊肚菌的生物代謝能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事實上羊肚菌菌絲對木質素,纖維素分解代謝的能力較差,且羊肚菌栽培周期相對偏短,對相應材料的利用更是難以短時間達到促進的效果,所以配方中木屑與穀殼一類物質的添加多是達成其它目的的一種處理手段,沒有太多的營養促進價值。但對不同材料有效成分的最大認知可以順利的做出合理的技術,配方,以及適應性的大田管理技術調整,決非想像中的隨便一混生產出的便是優質菌種,材料的不同,由此關聯的各材料的如何添加;添加比例;發菌的如何管理;田間技術的如何匹配應用;這些與最終的生產結果與產量的高低都是息息相關的。

2.滅菌

滅菌是食用菌栽培的必要步奏,如何操作有些食用菌常識的人都清楚,但滅菌效果時好時壞卻著實令人摸不到頭腦。除卻一些很簡單的評價標準,如:滅菌時間要達到否則滅菌不透;空間空隙留足加強蒸汽飽和度;菌包後期沒有出現顯性感雜等,實際上遠遠不足以評價滅菌的有效性。

滅菌是個動態的過程,絕無死板硬套的標準,若是非得拿個標準出來,那麼可能也就只能是滅菌後的菌包無菌程度了,但誰又能說它是完全無菌潔凈的了,連「滅菌」這個概念都是相對來說的無菌也就只能說是相對無菌而已。況且這樣的標準對於「滅菌」來說確實狹隘了些。

本人覺得滅菌的最優化標準:「保證接入物的最優化基質條件」。

對於滅菌來說滅菌時間不是越長越好,長時間的滅菌固然能更好的達到「無菌」的狀態,但時間越長,培養基的營養損失越為嚴重,且PH隨著溫度的變化有所改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自己的滅菌設備,在升溫階段,要很快的越過30度----50度這個階段,在這個溫度階段停留時間越長,培養料酸化程度越大,即便滅菌再徹底,滅菌效果也是失敗的。

實際上滅菌是個極其短暫過程,雜菌一般在70度的情況下幾個小時就會死亡,其餘的時間主要是在作用於雜菌的孢子,孢子對溫度的耐受能力更強,而多出來的那些時間主要是在對付雜菌孢子而已。所以,要想達到「保證接入物的最優化基質條件」

這個要求,前期的拌料階段必須根據滅菌設備的情況調整PH以及培養基水分等,而且筆者認為溫升至70度後保持一段時間的培養基質對羊肚菌的生長更為有利。至於其它的如升溫速度很快就相應加長滅菌時間,升溫階段較慢可適當減少時間這樣的概念,可以多看看相關的其它文章以做補充。

3.發菌與感染

羊肚菌的生產根據氣候不同時間上略微有所不同,在北方8月至9月中旬是發菌與下種的最佳時間,而在南方時間多集中於10月至11月下旬,在這樣的時間段里各地的氣溫都相應保持中低溫狀態,也是由此,給許多羊肚菌生產者造成了一些假象,得出羊肚菌栽培很簡單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結論。

羊肚菌作為子囊菌的一種很難解決的一個方面就是菌種退化的問題,所以一般有經驗的生產者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評價的準確性暫且不聊,假設確實了解到現有的菌種已存在退化現象,需要如何避免才是羊肚菌這幾年有所發展的根本。即便如此,拿羊肚菌與擔子菌中可栽培的其它品種相比且得出結論是「相當簡單」就未免太膚淺了。

在回到羊肚菌的生產上,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羊肚菌栽培「相當簡單」呢,原因其實不難找到,在不少人眼裡,菌種好與壞評價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顯性的雜菌感染以及栽培過程中不需主觀能動的主動干預,僅僅只是下地祈求老天恩賜的刀耕火種而已。

羊肚菌的發菌和其它食用菌沒有多大區別,無非找個合適的地方等待發菌的完成,由於羊肚菌屬於低溫菌所以發菌一般在20度左右完成。羊肚菌菌絲生長的速度很快,一天長勢多在一到兩厘米,在這樣溫度階段發菌的食用菌品種多數不及羊肚菌的生長速度快,所以羊肚菌很快的長滿培養袋。多數的雜菌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長勢具有優越性,而在20度左右的情況下,長勢受到溫度與羊肚菌菌絲的抑制所以表現的不是很明顯,加之菌種長滿後迅速的下地栽培了,溫度又不斷的下降,受到土壤營養相對匱乏與低溫趨勢的抑制自然也不可能表現出顯性的感染,看起來感覺沒什麼問題,但菌絲細胞有可能已感染多種病菌,從而導致減產與絕收的可怕結果。

而細菌感染的情況在羊肚菌的生產過程中更是屢見不鮮,曾經有人將自己做的原種拿與我看,發現存在細菌感染的情況,具體是源頭種就細菌污染了還是後期培養基造成的細菌污染不得而知,但原種直觀上看菌絲還是都長滿了培養基,生產經驗不豐富完全覺得這是沒有問題的菌種(具體如何判斷有無細菌感染可以多看看相關文章了解細菌污染的顯性表象,以及細菌與小麥之間發展的一些表現自可判斷.但細菌污染較輕時沒有直觀表現自可藉助專業設備檢驗),後來用於栽培種的接種,菌種長滿後也無細菌污染的顯性表現,但不見得這樣的菌種就是合格無污染的,實際上很多朋友不太清楚,細菌在濕度較大的情況下發展迅速,所以在栽培種基質水分偏少的情況下發展速度和發展密度都能夠減緩或是有所控制,但細菌在長期的伴隨過程中有可能已侵入羊肚菌細胞內部,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4.發展

羊肚菌作為一個新的食用菌品種進入市場,經過不斷的訓化種植後期市場細分將明顯加快,後市對產品的要求不再單一的以「品相」而論,而是從「品種」「品相」「口感」「產品生境」等方面衍生差異化的市場需求。

闡述生產為何又聊市場差異化需求。原因在於技術的調整與生產的目標必然要與需求市場產品的細分要求與時俱進。

實際上有很多人不太清楚,現有的羊肚菌人工栽培產品不足羊肚菌產品市場份額的10%,而這不足10%的產品又多以野生羊肚菌的噓頭進入市場,人工栽培羊肚菌以優質的品相贏得了市場青睞,人們也越來越多的認可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羊肚菌產品在口感上確實與野生羊肚菌產品存在差距,且同是人工種植的羊肚菌產品其口感也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多因生產手段及配方的差異造成,所以,羊肚菌的種植在最優種植手段與最高種植產量的技術匹配原則下發展才是行業佼佼者追求的最終目標。

更多關於羊肚菌的行情,種植信息加我微信:18635807022,共同探討,也可到我們基地來參觀考查


羊肚菌種植主要在於適合當地的菌種和管理方法,只要通風,濕度,溫差等一些細節問題注意了,就沒有什麼太難的了,今年我在江蘇徐州沛縣這邊種植的,產量還可以,相對南方的產量今年要比他們那邊高點。


羊肚菌現目前可以進行大田仿生栽培,穩定性較差,風險大


可以,目前我在種植


誰那有種植成功的想去看看,我這地區有野生的羊肚菌,也想研究一下。


不可以


題主現在有沒有成功??


題主後來種植羊肚菌了么?


可以的,我們這邊很多


題主後來種植羊肚菌了么?


推薦閱讀:

山東泰安地區適合養殖食用菌嗎?種什麼食用菌比較有經濟價值?靈芝?桑黃?

TAG:種植 | 食用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