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陶喆?
在太平盛世之前,我還是他的腦殘粉,每張專輯的磁帶CD必買一套。但後來幾張專輯我甚至都沒聽全了。。
首發於我的個人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722117
對於 21 世紀初那段台灣流行音樂最後的黃金歲月,相信不管是 70 後 80 後 90 後乃至部分的 00 後都是對此耳熟能詳,而其中大放異彩的音樂風格華語 RB 的代表人物,周杰倫、陶喆、王力宏三人更是直到現在都是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樂壇新血液,而在這其中,陶喆更是被許多知名人士冠以 「華語 RB 教父」 的稱號,如果是從這個方向來說,陶喆算是接近可以和羅大佑李宗盛等台灣宗師級別的歌手比肩的大拿了,哪怕他是一個 60 後,在各種「教父」裡面最年輕的那位。
(華語樂壇裡面兩大教父)
(剛出道的青澀陶喆)
如果把時間倒退到陶喆第一張專輯發行前的那個時代,或者再倒得過一些,到陶喆還沒有發出他的那些當時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那些 demo 之前的那個時代,華語樂壇流行歌遠沒有今天那般風格多樣,甚至拿到今天來聽還很難分得出哪個是 80 年代還是 90 年代,無疑這種狀況對於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來說,會讓他們感覺昏昏欲睡:誠然羅大佑和李宗盛的金曲一首接著一首的發,香港四大天王包裝式地出風格幾乎一樣的專輯,有突破精神的音樂人和團隊卻真的寥寥可數,而頭號以原創精神主打的流行搖滾樂隊 Beyond 到了他的轉型期,逐漸變得不那麼 「流行風格」 ;而那個把華語樂壇弄得天翻地覆的周杰倫還在讀小學和初中,還要過好多年才熬出頭。在整個歌壇停留在嚴重依賴前輩、後生勢力那股波濤洶湧的潮水還沒漲上來的中間時期,所有的一切似乎都給陶喆成為 「華語 RB 教父」 給了非常優渥和寬鬆的環境。
(當過美國警察的「RB 教父」陶喆)
對於這位老早就到了美國讀書生活乃至很長一段時間還在當警察和家教等不同底層職業的典型 ABC 的陶喆,這種生活經歷使得他的音樂風格一開始就是非常的美式的:RB、搖滾、電子、福音歌曲等元素一直都貫穿在他的音樂生涯中,並且對於他來說,深厚的「Beatles 情節」幾乎就是根植在他的每一首創作中。(詳情參考: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5577848/)
在每張專輯中,誠然他所針對的社會問題和方向都不同,但是每次他給我們帶來的在音樂方面的創新思維都是新奇的,相比起周杰倫的台灣本土化,他的風格來得更加的原汁原味, 「美國感」 十足。有一句話是這麼描述陶喆的音樂風格的: 「雖然你可以用世界的眼光來說,在洛杉磯都有很多街頭藝人能玩 RB 能超過陶喆,但是不得不說,陶喆在台灣,乃至整個華語市場,他就是最純正的 RB 人,僅此一位。」
(王治平)
在美國呆了這麼久的陶喆,擁有了比起同輩的音樂人多的這份歷練,終於在懷才多年後在洛杉磯遇到王治平(歌手王若琳的父親)之後,得到了入行的金鑰匙。雖然陶喆的家世顯赫,父親陶大偉(R.I.P.)是當年台灣的著名西洋風格歌手,母親是上海籍的京劇名伶,但是遇到這位伯樂後,陶喆才算是真正入行了。
小八卦:陶喆母親的英文名叫做「Catherine」,陶喆歌迷應該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陶喆和父母)
和周杰倫類似,一開始他給很多歌手寫歌,慢慢積累人氣,不同的是陶喆潛伏期更長,4 年後才終於算是轉型了,成為台前歌手。這個慢節奏在他後來發專輯的時候也保持著一致,2~4 年的潛伏期,每次發專輯之前都幾乎沒有啥動態會讓陶喆給人帶來一種 「消失很久」 的感覺,當然,像他具備這種實力的人,這麼玩法不至於會讓市場忘記他,這也是許多偶像型歌手無法想像的。
(第一張同名專輯)
在第一張同名專輯中,陶喆主打了當時世界最流行的 RB 風格,準確說叫做 New Jack Swing,典型的 Babyface(娃娃臉 Kenneth Brian Edmonds)和 Boyz II Men(男人男孩) 組合的風格,電子鼓機打出來的節奏始終貫穿其中,類似貝斯作用的 Moog 機的使用頻率遠勝於原聲吉他,多聲部人聲疊加,並且大量用疊詞和語氣助詞使用來烘托情緒,這些做法和當時的華語流行樂壇的各種金曲差異是非常巨大的。在製作這張更像是地道的美國人做出來的專輯的過程中,陶喆在 demo 裡面用到的清一色是英語(在他後來的精選專輯 「樂之路」 裡面有收錄部分),以至於很多歌曲當時聽起來像是硬是用華語來唱美國英語歌曲的味道。
後來收錄了很多陶喆當初 demo 的《樂之路》
當然,感謝陶喆、周杰倫和王力宏,今天的我們已經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唱腔了,而在那個時代,陶喆明顯是超越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審美,做出了一張幾乎純美式的專輯填上了中文歌詞。後來的若干張專輯,陶喆也都是這麼乾的,一開始有不少爭議的聲音,但是現在的人看來,卻又是自然無比了。
但是,在這張專輯裡面,陶喆就真的只是在複製美式風格,填上中文詞了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否則當年這張專輯不會入圍五項台灣金曲獎並且最後拿到最佳新人和最佳唱片製作人獎了。
首先是他第一次把台灣老歌,《望春風》,改編成了節奏輕快的 RB。如果說這張專輯的主調感覺是美國的歌填詞用了中文,那麼《望春風》則是一首徹頭徹尾的台灣本土歌曲整個風格變成新式 RB 風格,並且毫不違和。整首歌裡面,相比起後半段的 RB,前半段的 Acapella 更加創意十足,原本中國味道濃厚的歌曲一般是沒有和聲的,陶喆大反其道做出了一種 「既保留了原曲意境,又讓人直呼聞所未聞」 的感覺。單從音樂層面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他沒有照搬西方四部和聲的做法,而是更多的一唱多和的處理,這樣既能和中國傳統的一唱一和方式接近,又能增加中國歌曲一般不具備的西方和聲美感。
所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張專輯大獲成功,《望春風》佔了至少三成的要素。在此後陶喆的專輯裡面也出現過同樣技法的歌曲,甚至因此這種 「Acapella + RB + 中國傳統歌曲」 模式都打上了陶喆的烙印。後續模仿的人很多,但是只有陶喆兼具中國風和美式 RB 神韻,冥冥中和他的血統成分以及個人經歷有莫大的聯繫。
至於這張專輯裡面的芭樂情歌,《愛很簡單》以及《沙灘》《流沙》,都是後來各種 「陶式情歌」 的濫觴,陶喆在傳統的 RB 配器上,更多時候結合了別的流行音樂的一些因素,比如《沙灘》裡面大量拉丁打擊樂和《愛很簡單》的爵士鼓,都不同程度做了微創新。
《十七歲》和《心亂飛》是陶喆經常被忽略的好歌。其中《十七歲》前奏有東南亞風的對話,以及非常地道的 「中國風」 配器,而當你想演奏的時候卻發現陶喆這首歌骨子裡卻是很 「爵士」 的編排(大量 69 和弦和不太常規的和聲走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周杰倫第一張專輯裡面的 「中國風歌曲」 :《娘子》。事實上,周杰倫在第一張專輯裡面的確也是 「陶喆味」 很濃,也註定了之後兩人一直都要被外界相提並論了。
《心亂飛》在這張專輯就顯得保守多了,但陶喆不忘在這首歌前面加入一段即興四聲部 Jam(即興演奏),使得這首歌趣味十足。最值得一說的是陶喆在最後一段的飆高音,似乎沒有極限一般的往上走,這種陶喆式的假音在他後來每一張專輯都至少有一首歌會有類似的處理,最著名的莫過於《說走就走》和《Melody》,於是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陶喆都被稱為是假聲演唱的標杆之一。憑藉這種獨特的唱功,這張專輯提名了當年的最佳男歌手演唱獎項。
雖然最後這張專輯並沒有奪得最佳編曲,而且僅僅是入圍了最佳作曲和最佳男演唱,但是,誠如我以前在評價周杰倫的《范特西》所說的, 「最佳製作人」 才是含金量最大的獎項,而當年的陶喆,在第一張處女專輯就奪得了那個年度的金曲獎 「最佳製作人」 ,考慮到他整張專輯他是一手包辦作曲編曲混音和製作,他在這方面來說實力甚至遠超當年《范特西》時代的周杰倫。唯一不是他自己包辦的部分就是歌詞了,部分有填詞人娃娃的輔助。
陶喆和作詞人「娃娃」
說到娃娃(真名陳玉貞),這是一個被貼上 「陶喆御用作詞人」 的神秘人物。說她神秘,是因為幾乎沒有多少圈外人知道她的真名,但是她卻是能深刻地展露陶喆旋律裡面蘊含感情的填詞人。無論是《普通朋友》還是《寂寞的季節》,她的詞雖然沒有華麗的感覺,甚至細膩程度也遜於林夕,也一點都不搞怪,卻是那種很 「隨意」 和 「淡淡哀愁」 的感覺,最妙不過《沙灘》裡面的那句 「Only Blue」 ,喃喃自語但卻飽含浪漫,讓聽眾不感覺聽覺吃力(一般那種扯著氣門氣勢磅礴的高音會讓人感覺不到溫馨)的同時卻感覺周圍似乎被 「Only Blue」 的氛圍包圍著,歌詞似乎就有種四兩撥千斤的力量,So sweet,so gent.
陶喆《i"m ok》
作為 1997 年最佳新人的陶喆,隨後兩年發行了《I』m OK》,開始加入了部分的硬搖滾、京劇、歐陸電子舞曲等元素。等到陶喆在發行他音樂生涯中最具影響力的第三張專輯《黑色柳丁》的時候,我們卻漸漸發現被稱為 「RB 教父」 的陶喆在搖滾風格上的比重已經幾乎佔一半了:主打歌《黑色柳丁》就有強烈的流行金屬影子,不過比起一般的金屬樂作品他的歌詞更加有多一些人文關懷。他開始反思戰爭與和平,反思如何面對黑暗的世界,反思英雄與懦夫,這些都來源於他經歷了 911 事件後,認為自己的音樂應該往這種題材上發聲。從這種行為上看,他很 「搖滾」 ,所以曲風也變得 「搖滾」 化了。
說到陶喆這張專輯的 「搖滾化」 ,值得一說是作品《蝴蝶》還有《宮保雞丁》。前者在配器和結構上有和迷幻搖滾取經的部分,後者直接在作曲合作人上寫上了 AC/DC 的大名(可能不是澳洲那個哈……不過至今這個是個未解之謎)。陶喆在流行歌的外表下,在這兩首歌裡面用了並行吉他 Solo,結構也不是典型的 ABCBC 等常規的流行歌曲結構,而隱約有點近似 Suede 和 Pink Flyod 某些歌曲的結構感覺,雖然相比起來,唱腔要主流很多。
於是這個專輯有點像個熱辣辣的刺果,雖然依舊有半數篇幅是 RB,但是一反第一張專輯的溫柔型感受,來了很多諷刺和反思,然而卻沒有原生地歐美的那種暴力元素,但依舊吶喊得非常有力。陶喆在改良他身上的 「美國味道」 的同時,也贏得了市場上的巨大成功。
專輯《黑色柳丁》
從藍色專輯封面變成了黑色專輯封面,陶喆的音樂風格在不斷成熟之後,《太平盛世》和《太美麗》兩張專輯就開始接近於收斂了,骨子裡依然反叛,表面卻更老練沉穩了:這是一個從憤青逐漸變成意見領袖的過程,但是不代表他就不再 「搖滾」 了。
陶喆《69 樂章》
當然, 「RB 教父」 骨子裡面流淌的遠遠不止搖滾的血液。就像他在後來的專輯《69 樂章》裡面展現的一樣,他有著來自 1969 年那個年代的搖滾精神,也許他黃色皮膚下涌動著聖樂、Acapella、Beatles 式的旋律、嬉皮士精神、舊上海、黑人節奏,展現在檯面上的他也不僅僅是 「RB」 能概括的。作為音樂教父級別的陶喆,雖然已經不再是創作的巔峰時期了,但依然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音樂人的模仿和致敬對象,他給人帶來的靈感依然在不斷地極大影響著華語音樂圈,而且不僅僅是流行音樂,在這一點上,誰又能懷疑,在若干年後他的名字就不能完全和羅大佑、李宗盛相提並論呢?
引申視頻:陶喆自導自演紀錄片「11 號產房」:
陶喆第一部電影《11號產房》 http://www.56.com/u76/v_NTQ4NDE4NDE.html
原文寫於兩年前。
歡迎關注我的第一張原創專輯:http://www.xiami.com/album/2100369986
原名:陶緒忠(陶喆,David Tao)
生日:1969年7月11日 (現年48歲)
國籍:美國(出生於香港,3歲時跟隨家人前往美國,小學初中回台灣就讀國際學校,15歲移民)
畢業院校:UCLA心理學系及電影系學士(雙學位,大學期間GPA高達3.83,滿分為4.0)
工作單位:LAPD(洛杉磯警察局為美國第三大執法機關,陶喆1991年~1993年間擔任了警察)
精通語言:中文,英文、西班牙語(高中二外)
擅長樂器:吉他、架子鼓、鋼琴、貝斯(後兩樣水平一般般,節目中也表演過月琴、小提琴等)
獲獎情況: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金曲獎最佳新人、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等
職業:投資人、教育工作者 (名下擁有多家公司和學校)、歌手、音樂製作人(陶喆曾表示當藝人僅占生活的5%~10%)……………………………………………………………………
演唱實力:
經常會看到有人說陶喆唱功不怎麼樣,沒有靈性,那就推薦幾個視頻,歡迎大家一起圍觀嗓子沒壞以前聲線完美、唱功逆天、音域驚人的我渣:
Soul Power演唱會: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82662
Love Can飯拍版: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5474783
紀錄片《11號產房》: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6475121
David在2000年演唱會上翻唱《One Last Cry》時奉獻出了一個e3(E5),2007年123木頭人演唱會的飯拍中唱到《My Anata》時直接飆到了Eb6且持續時間很長,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
幕後經歷:1993年辭去LA的高薪工作回國踏入音樂圈,靠著製作華語第一支嘻哈組合L.A.Boyz正式起家,在此後長達3年的時間裡為他們創作了大量的嘻哈音樂,這些作品直到今天聽起來依舊很潮。
1994~2003年期間,他前後擔任過張信哲、陳淑樺、趙詠華、鄭中基、杜德偉、張惠妹、孫耀威、Tension、梁朝偉、陳小春等藝人的唱片製作人。
①L.A.boyz的主唱是黃立行,成員有其哥哥黃立成和弟弟林智文。
②陳淑樺代表作:《夢醒時分》、《滾滾紅塵》
1995年陶喆和娃娃這對金牌搭檔在製作《淑樺盛開》時認識了彼此,很快便在音樂上達成了共識。
③趙詠華代表作:《最浪漫的事》、《惡作劇之吻》(植樹媽媽)
④美聲男團Tension由陶喆於1998年一手打造,主力洪天祥是洪金寶的兒子。
其實可以發現,這裡面有很多歌手譬如L.A.Boyz、張惠妹都曾是豐華唱片旗下的藝人,這家公司由張小燕及其丈夫彭國華創立,據說當時這對夫婦得知陶喆有意往音樂圈發展,就繞開其父,親自找他談了一些歌手的合作項目。
①豐華唱片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飛碟唱片,創辦人是當時因為經營理念不合而離開滾石唱片的彭國華和吳楚楚,陶喆的父親陶大偉便是飛碟和滾石最早簽約的一批歌手之一。
②曾在唱片界叱吒風雲的彭國華一手捧紅了蘇芮、黃鶯鶯、小虎隊、張雨生、張惠妹、林志穎等人,2014年已故的彭國華被授予第25屆台灣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③張小燕是台灣知名主持人,被譽為「綜藝教母」,她的表姨媽就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小燕姐是陶大偉生前最好的兩個朋友之一,交情非常深。
……………………………………………………………………
八卦①:Melody於2000年阿妹到美國錄製專輯《不顧一切》時認識了豐華唱片的製作團隊,陶喆便是該唱片的製作人之一。 2002年3月張小燕親自與她談合約,8月正式簽約,同名歌曲《Sara Lee》也發行於2002年8月。分手多年後殷悅主動向DT邀歌並製作新專輯,那首《愛不在》後被選為電視劇《剪刀石頭布》的片尾曲。腦洞大如我,一直很懷疑他們當初該不會是一起做宣傳吧?
八卦②:2005年上海Love Can演唱會,當場給這妹送了一首《天天》,多次公開示愛。妹人挺厚道,分手後還一直被拍到去看他演唱會,後簽給了康熙製作人王偉忠,他爸2012年離開時還到場悼念。魯豫有約中DT有提到寫婚禮必備曲是因為當時有想結婚。慶幸妹沒嫁,逃過一截,記得《太美麗》和她也有一些聯繫。
扯遠了,回到正題,陶叔叔一直以來都作著歐美的曲,唱著中文的詞,所以他的歌過了十幾、二十多年聽還是不會覺得過時!不信可以隨意聽聽啊~
1994年創作:L.A.boyz《金斯頓的夢想》
??1994年創作:L.A.boyz《That"s The Way》
??1994年創作:L.A.boyz《新傑克搖擺》
??1994年創作:??《Yab Ba Dab Ba Doo》
??1994年創作:L.A.boyz《交換禮物》
??1994年創作:L.A.boyz《Creeping Up A G Sound》(英文歌曲)
??1995年創作:L.A.boyz《Young Guns》
??1995年創作:??《Crazy一點有什麼不好》
??1995年創作:L.A.boyz《R.O.C.K》
1995年創作:L.A.boyz《危險人物》
1995年創作:陳淑樺《愛得比較深》
??1996年創作:L.A.boyz《Pure Energy》
??1996年創作:L.A.boyz《小丑和氣球》
??1996年創作:L.A.boyz《I Like It》
1996年創作:L.A.Boyz《Real Man》
1996年創作:孫耀威《肯定》
??1998年創作:張惠妹《High High High》
??1998年創作:趙詠華《無話可說》
2000年創作:林憶蓮《盼你在此》
??2001年創作:Tension/宋岳庭《I"ll be with You》(宋岳庭唯一一首錄音室作品)
??2001年??:Tension《Good-bye My Love》
??2002年創作:梁朝偉《風沙》
2002年創作:梁朝偉《最後一支舞》
??2003年創作:Tension《做你的男人》
??2003年創作:莫文蔚《我明白他》
2003年創作:陳小春《0932》
2005年創作:范瑋琪《一比一》
2006年創作:古巨基《愛美麗》(飄柔廣告曲)
2006年創作:周筆暢《別愛我,像愛個朋友》
2006年創作:張靚穎《瞬間傾心,恆久鍾情》
2007年創作:SHE《好心情》(達芙妮廣告曲)
2007年創作:兄弟聯《暗號》(加油好男兒)
——以本名為他人作曲共計100多首——
那些年他參與的專輯無計其數,甚至還幫羅大佑、伊能靜做過編曲,給蔡健雅、范瑋琪製作過單曲。
但由於出現的頻率過高,有時不得不用自己的筆名例如「Snoopy」、「DC」等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歌曲《宮保雞丁》作曲一欄就寫著AC/DC,實際上是一個簡單的文字遊戲。AC=Andrew Created,DC=David Created,意思是朱敬然和陶喆的聯合作曲。(你們城裡人真會玩…)
朱敬然Andrew,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現任種子音樂的音樂總監,他曾是陶喆的助理/製作人、也和David一起參與了2004年大佑哥《美麗島》專輯的編曲,今年羅大佑的《家III》,朱敬然便是製作人之一,且全程錄音都是在陶喆私人錄音室,新歌New Song Studio完成的。
①「音樂教父」羅大佑與陶父陶大偉亦是好友,當時剛出道不久的小陶就被羅老帶去北京參加表演。在他最迷茫的時候,大佑哥曾用鉛筆給他寫了封信希望他不要放棄創作。
②作曲:負責創作的是歌手演唱部分的曲調
③編曲:負責創作的是器樂演奏部分的曲調
一般情況,作曲和編曲是兩個人的工作,華語能自己編曲的創作歌手很少。
混音師、母帶工程師等又是另一碼事,強勢如陶喆,一人承包一個團隊的工作。
意外出道:
1997年,黑豹樂隊的前製作人Jim Lee鼓勵陶喆發片,隨後他自己買了一個Vocal Booth,在LA的家中完成了同名專輯裡所有歌曲的錄製。
這張專輯一經推出便在港台新馬地區獲得成功,給當時熱衷芭樂的華語樂壇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並影響著華語RB,更令他成為金曲獎上第一個同時拿下最佳新人和最佳專輯製作人的歌手。不過很可惜,因為宣傳不到位,很多內地聽眾直到2005年左右才開始接觸到他的音樂。
經典之作:《愛,很簡單》
很多人誤以為這首歌是翻唱/抄襲/改編的英文歌曲,事實上這是陶喆1993年作詞、作曲、編曲的作品,創作初期demo為英文。由於此歌長期賣不出去,不得已於1997年正式發行了國語版。2008年女歌手王若琳翻唱的版本即為陶喆1993年的英文原版,其父王治平當年在洛杉磯的一家樂器店中購買器材時意外挖掘了陶喆,在聽了David自己在家裡製造出來的一些demo後,建議他往音樂方面發展。??http://music.163.com/song/150546?userid=626855670
2009年韓國歌手曹奎燦買版權進行翻唱,2010年英國歌手Stewart Mac進行再次翻唱,也就是大家熟悉的《 I love you》。
=================================
科普:之前好幾位知名樂評人提到過《I love you》中的「I love you」雖然與 《I miss you》中的「I miss you」一樣,但不構成抄襲,只是雷同旋律。
這兩首歌的相似程度僅在副歌第一句上,黃金八小節(17654325)和標準進行式(4536251)這兩個和聲套路,相信百分之90的創作人都用過,陶喆這首副歌部分就是黃金八小節。
之前在YouTube上看到幾位正義小天使很嚴肅地在評論區科普這歌抄襲了宋岳庭的遺作《I can"t sleep tonight》,導致我不得不帶著懷疑和好奇多算了幾遍1993(年)-1978(年)=15(歲)這個最基本的計算題。且不說宋岳庭的母親明確表示過宋岳庭的創作大部分是在緩刑期中,也就是1997、1998年左右完成的,當年也有音樂人在節目上公開說過在陶喆沒出道前就聽過這首歌的demo,可惜當時沒人願意買。陶、宋兩位大神唯一一次正式合作在是Tension的歌曲《I"ll be with you》中,陶喆負責作曲編曲,Rap部分的歌詞則由宋岳庭負責。
=================================
主打歌曲:《飛機場的十點半》
同樣的,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首韓文老歌,原因是非常多的韓國選秀節目翻唱過。此歌於2001年被曹奎燦翻唱成《Baby Baby》後迅速走紅,JYP娛樂公司的CEO朴振英也親自到台灣和陶喆碰面。
相關視頻鏈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434626
①曹奎燦:他唱過不少韓劇的主題曲,《愛,很簡單》、《Melody》等歌也被其翻唱過。
相關視頻鏈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418226
陶喆多次公開說過自己在高中時無意間聽到了Lionel Richie的《Easy》,後於1993年寫下了這首歌的demo,演唱會也常把兩首歌串在一起唱??http://music.163.com/song/150534?userid=626855670
這磚中的《沙灘》倍受圈內人士推崇,梅艷芳就非常喜歡。《流沙》也是值得反覆聽的經典,冷門歌曲則推薦《十七歲》、《再見以前先說再見》。
……………………………………………………………………
家庭背景:祖父:陶一珊,黃埔軍校六期畢業,國民黨陸軍少將,曾任重慶衛戍區總司令部稽查處處長,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參謀長,上海市政府民政局局長,台灣省警務處處長,台灣銀行顧問,獲自由勳章一枚。
陶一珊膝下共有五個子女,其中擔任台灣「中華國際貿易協會」理事長的陶鴻傑,娶了國民黨陸軍上將,前陸軍總司令(國民ZF)、國防部參謀總長、總統統戰略顧問 顧祝同的女兒。
註:中華國際貿易協會由陶一珊將軍、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吳舜文嚴慶齡、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等數十位專業人士共同成立。嗣後陸續有新光集團總裁吳東升、日盛集團總裁陳國和(女藝人關穎的父親)等加入。=================================
國畫大師張大千與陶家也有私交,2005年陶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家中仍留有張大千先生的真跡。
據說張大千此幅取自子猷愛竹的故事。子猷,即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公子王徽之。子猷一生,不貪官,不愛財,可對竹子卻愛得如痴如狂,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題識:一珊仁兄法家正之,辛卯中秋陽明山中作,蜀郡張爰。 鈐印:蜀郡張爰、大千居士。上款人「一珊」即為陶喆的爺爺陶一珊。
=================================
外公:王振祖,早年在北平大學學習法律,後因熱愛京劇師從王蕙芳,他不但是戲劇教育家,也是私立復興劇校的創始人,著名演員秦祥林、吳興國等都畢業於該校。
①王蕙芳與梅蘭芳為一師之徒,當時很多戲迷稱他們是「蘭蕙齊芳」。
②秦祥林是上世紀70年代台灣影壇的三大小生之一,紅極一時,兩度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③吳興國於2011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該勳章由法國文化部授予,專門頒發給在文學藝術領域有過卓越成就的名人。
父親:陶大偉,早年就讀於台灣政治大學國貿系,後因熱愛美術轉學至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大學的前身),曾就職於美國迪斯尼,是國產第一部3D動畫《帥狗黑皮》的導演,80年回國後轉型成綜藝節目製作人,2000年獲頒新聞局「兒童節目終身成就獎」。此外,由他作詞作曲的《悄悄地告訴你》收錄在鄧麗君的專輯中??http://music.163.com/song/229547?userid=626855670
相關鏈接:http://music.163.com/song/288488?userid=626855670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MYJ出席陶喆父親的悼念會,終於明白為啥他能和劉軒、LSW一起耍了。
①劉軒為著名作家劉墉之子,哈佛大學心理系博士,兩人在同一棟大廈長大,是幾十年的老友,他參與了陶喆多首歌曲的作詞。
堂姐:陶君薇,畢業於華盛頓大學,主修政治學,是90年代MTV音樂台的知名VJ,出演過《白髮魔女傳2》。參考維基百科,她嫁給了怡富基金的董事Douglas Eu,於1996年離開了Channel V。
……………………………………………………………………
大牌歌迷:
胡彥斌,創作歌手,代表作:《有夢好甜蜜》(國漫《我為歌狂》插曲》、《訣別詩》(《少年楊家將》主題曲)、《還魂門》(《老九門》主題曲)、《紅顏》、《男人KTV》
從出道開始就經常表演陶喆的歌曲,並說過從小聽他的歌,受到他的歌非常多的啟發,2015年《我是歌手》上也邀請了陶喆當合唱嘉賓。
Tank,創作歌手,代表作:《專屬天使》(《花樣少年少女》片尾)、《千年淚》(《天外飛仙》片尾)、《給我你的愛》(偶像劇《終極一班》片尾)、《三國戀》、《如果我變成回憶》
未出道前是陶喆官方歌迷會「喆服」會歌《愛上陶喆》的演唱者。詞曲則是當年還在東北讀大學,後意外被陶喆相中,買下其創作並帶入行的作曲人Dean丁世光(最近陶喆的兩名徒弟丁世光和許含光都發行了首張創作專輯,聽得出都是非常有潛力的新人)。目前網上仍能找到這首歌的音頻,Tank呂建中在採訪中多次表示陶喆是他的音樂啟蒙,在唱腔和創作上無法逃脫他的影子。
周筆暢,代表作:《誰動了我的琴弦》、《瀏陽河2008》、《黑蘋果》、《別愛我,像愛個朋友》
未出道前曾參加過陶喆的歌迷會,並現場要求其清唱了一首冷門歌曲《她的歌For Anita》,此後在選秀比賽《快樂女生》中數次演繹陶喆的歌曲,2015年擔任DT演唱會的嘉賓。
范曉萱,創作歌手,代表作:《眼淚》、《雪人》、《我要我們在一起》、《你的甜蜜》
2000年金曲獎上哭著說陶喆是她的偶像(Selina也因為相似的原因哭過,對象依然是DT)自己做的音樂也有效仿他,並說之所以不找他邀歌的原因是想要證明給他看她可以做得到。
相關視頻鏈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er0V0xMdio/?bid=03pid=02resourceId=0_03_05_02
林宥嘉,代表作:《說謊》,《殘酷月光》、《眼色》、《自然醒》、《晚安》
當年比賽的時候,他在超級星光大道上表演過陶喆寫給Eason的《Katrina》,並且唱的版本是吉吉的英文demo,在演唱會上也唱過《望春風》等歌。
Yoga版Katrina :http://music.163.com/song/34916122?userid=626855670
韋禮安,創作歌手,代表作:《還是會》(《我可能不會愛你》片頭)、《第一個想到你》(《後菜鳥的燦爛時代》片尾)、《風景舊曾諳》(《孤芳不自賞》主題曲)、《有沒有》
未出道前,在比賽的時候一直唱著陶喆的各種冷門歌曲,類似《無緣》、《二十二》。
嚴爵,創作歌手,代表作:《好的事情》,偶像劇《下一站,幸福》中所有配樂製作及編曲
曾說過是陶喆引領著他走上了歌手這條路。
汪蘇瀧,創作歌手,代表作:《一笑傾城》(《微微一笑很傾城》片頭)、《年輪》(《花千骨》插曲)、《那個男孩》(《夏至未至》主題曲)
未出道前藏匿於陶喆官方貼吧,QQ音樂三巨頭之一,這飯齡也是很長了。
張敬軒,創作歌手,代表作:《斷點》、《吻得太逼真》、《過雲雨》
他有現場翻唱過DT的《沙灘》,和方大同一起。
平井堅,日本創作歌手,代表作:《Signal》、《古老的大鐘》、《gaining through losing》、《輕閉雙眼》(《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主題曲)
風靡一時的F4演唱的《流星花園》主題曲就是翻唱自他的《Gaining Through Losing》,想和陶喆有進一步合作這件事,他從2002年講到了2016年。
一青窈,日本創作歌手,代表作:《風車》
她是《時間煮雨》的原創,當年的媒體有報道過她特意飛往香港拜訪陶喆的事。
唐磊,創作歌手,代表作《丁香花》
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副教授,數字音樂製作中心主任,這大概算真愛飯了。
其實把陶喆視作偶像的歌手還有很多,像是曾一鳴、丁世光等等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附上信樂團吉他手Chris的一番話:
陶喆可以指導所有的樂器及合音,音樂知識豐富,但他對人卻很隨和,沒有任何藝術家的脾氣。我以他為榜樣,如此厲害,卻如此平易近人。
……………………………………………………………………
感情問題:
2014年,經張小燕搭線,交往2年的陶喆與江佩蓉Penny在台北某酒店大擺婚宴。劉軒夫婦、LSW夫婦、孫芸芸夫婦等眾多好友到場參加婚禮,MYJ送上花籃和祝福,證婚人則由蔣宋家族,趙四小姐御用的牧師周聯華擔任,一切看上去都如此完美,可惜好景不長,婚後一年愛偷腥的大衛陶就出軌楊子晴並採取PPT形式辯解自己的錯誤行為。雖然他以前一直都承認自己很花心,有玩一夜情和劈腿的歷史,但做錯了就是做錯了,是渣男這一點沒跑了。
————————可至少人家—————————
—————————不炒作——————————
—————————不營銷 —————————
———————不賣好男人人設————————
—————————???———————————
經典語錄(出自採訪、個人博客):
1、我沒有叫歌迷把我設定成他們的偶像,你喜歡我的音樂,很好,但我不是生活上的偶像、模範。
2、我欣賞伍迪艾倫,雖然他婚內和他的養女相戀,但他又不是我爸,那些負面不會影響到我,我一開始喜歡的也就是他的電影。人與電影不同,我能區分出。
3、很多東西,過了一段時間,大家也忘記了,我留下的不是這些事,是我的作品,希望被人家記得的也是作品。
4、很多人管我叫「華語RB教父」,可我的音樂里很多不是RB啊,美國鄉村音樂、搖滾等等全扣在RB頭上。那時候就想說我不是。可能是時機,那時候剛剛好,市面上需要吹這個東西。
5、我不是全職藝人,也不想一輩子做歌手。我有自己的公司,要管理員工,要投資。我常常說,做歌手是我的一個part-time job(兼職)。
6、我覺得有很多優秀的音樂人,本來有更多,但可能已經不優秀,他們受整個環境影響了。說到底都是錢的問題,好的音樂人不多,沒那麼多競爭,大家都搶著找你幫忙,本來一個月只可以做五首歌,但現在要做二十首,有錢你要不要?
7、我是不適合做幕前的,但給人家做音樂已經乏了,像一些不會唱歌的歌手,一首歌四五分鐘嘛,就得錄四天,我就要爆炸了,都想退錢給人家。我自己唱歌,就不用面對這些人了。
8、跟這個圈子接觸那麼久,我知道我不適合生存在台灣唱片環境的體系之下。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和收入,我對於自己做的某些事情感到罪惡,但我知道我自己,還有這產業中的一些人都想突破這個惡性循環,我們嘗試著做製作出真誠的音樂。
9、不是只有磨了三天三夜的才算好作品,盡量把數學的部分拿掉,要知道,音樂的盡頭是數學不假,數學的盡頭呢,其實是哲學,是流動。
10、飛要靠技術,墜落要靠膽子。我很佩服也很欣賞能夠放的人,能夠墜落的人。
……………………………………………………………………
個人想法:
很多人說他的唱功和創作走下坡路是從2006年開始,我非常認同前者。不同意後者是因為偶然間看到某位以樂理知識豐富而出名的樂評人評價他稱其2000年左右就乏力了。出於好奇,聽了他還在幕後時期的作品,簡直可以用可怕來形容,現在的我認為他的創作巔峰期集中在1993~1998年。很可惜他沒能逃出後期靈感枯竭,旋律能力急速下降,幾年也憋不出一張專輯,開始以致敬為主的命運。當他的前經紀人王立德在節目上談到有一年DT喝醉後抱著他痛哭一場,說自己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了當時的唱片公司,我突然意識到他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加上他自己也側面承認後期寫歌多靠設計,真是英雄遲暮。
①王立德:前EMI百代中國區總裁特別助理兼藝人經紀部總監,也是許巍等人的幕後推手,2009年他與約滿的陶喆一同離開,合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
Anyway,至於說他涉嫌抄襲的,建議理智看待,並且也可以聽聽並對比一下這些歌曲:
2002年08月陶喆的《Melody》
2002年10月Bon Jovi的《Open All Night》
2003年08月陳小春的《0932》(陶喆詞曲)
2003年11月1TYM的《without you》
1999年陶喆的《天天》
2001年Brain McKnight的《Still》
1996年L.A.Boyz的《 I like it》(陶喆曲編)
2008年JJ的《由你選擇》
2005年陶喆的《就是愛你》
2009年Tank的《會長大的幸福》
純討論作曲,它們都是主歌/副歌大面積撞旋律,甚至近乎一樣,如果有人認為2、3句相似或者感覺像就可以直接下結論是抄襲的話,那這些就是非常尷尬的程度了。但後面的大牌創作歌手除了Tank是歌迷有模仿的可能性外,其他人恐怕都沒有聽過陶喆的可能性。無論什麼和弦組合恐怕都有人用過了,某小段相似幾乎無可避免,只要你曲庫夠大,可以栽贓所有後來者抄襲,個人覺得很多情況下也許真的只是巧合。
=================================
還有這種情況,原曲超過50年以上,沒有任何版權問題,作品進入公共領域,可供後人借鑒。
1999年 陶喆《馬戲團》編曲
2003年Ying Yang Twins《Naggin"》編曲+副歌
2007年李孝利《Toc Toc Toc》副歌
2007年JJ《殺手》編曲+副歌
2010年汪蘇瀧《間諜》副歌
2010年Ke$ha《Take it off》副歌
它們的原曲是1893年的《The Streets of Cairo》
2002年陶喆《My Anata》編曲+主歌
它的原曲是1941年的《Bésame Mucho》
沒必要覺得這是件丟臉、可恥的事,因為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常見了,比如平井堅《古老的大鐘》來自19世紀Henry Clay Work 的《My Grandfather』s Clock》,貓王的《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來自Johann Paul Aegidus Martini於18世紀所寫的《Plaisir d"amour》,Ray Charles 的《I Got a Woman》來自福音歌曲《It Must Be Jesus》,莫扎特《 C大調變奏曲 K.265》來自18世紀的法國民歌《媽媽請聽我說》。
=================================
另外採樣在編曲上也是很常見的,以下這些歌曲的前奏/間奏都用了同樣的人聲採樣,但都不是原創。
1997年陶喆《十七歲》
2011年Chris Brown《Open road》
2009年Sweetbox《you don"t know what you sorry for》
=================================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侵刪。稍稍整理了一下陶喆的資料。排版很亂,內容也沒啥邏輯,碼字的時候沒想太多,請各位不要太介意。如果這篇文章有不準確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儘快修正。如有不認同的地方請友善指出,勿噴靴靴。啰嗦一句,歌手看唱功,演員看演技,我們離明星那麼遠,誰知道他們私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人品可以是加分項,但如果純粹因為人品喜歡一個明星,那不如去飯道德模範,避免自己失望。沒必要拿鮮肉圈那套標準放在陶喆身上,也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他情品垃圾而否定他的所有面。
敢問你現在還有沒有完整聽過任何一個歌手的專輯?人越長大越忙碌,也就少了很多時間去關注流行音樂,從前都是盼著自己喜歡的歌手出專輯,然後第一時間去買來聽,現在呢?你只會在歌手出完專輯很久之後才發現:哎?他出新專輯了哎。
所以有時候不是歌手水平下滑,只是你自己越來越不關注音樂了而已,和曾經買來卡帶cd,花一個下午對照歌詞仔細品味相比,你現在邊做事邊在網上不看歌詞隨便聽,真的能聽得出音樂的好來嗎。作為陶喆的腦殘粉,專門搬出電腦來回答這個問題~音樂方面除了【好聽】真的不懂什麼,所以,從一個歌迷的角度來說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陶喆的歌怎麼樣?
個人覺得,陶喆的歌不能僅用RB就概括。他的搖滾聽起來很爽,慢歌聽起來很動人,改編歌聽起來有新感受。每一種歌,好像都是他擅長的。總覺得陶喆的每首歌都有他自己的特點,讓人能夠一聽就辨別出這是陶喆的作品。就好像梁靜茹的《我都知道》,還有張惠妹的《HIGH HIGH HIGH》,一聽就懂得是陶喆的作品。我之前有段時間聽范瑋琪,聽來聽去最喜歡《一比一》,某天一查,霍,又是陶喆作曲。
第二,陶喆的歌對於他來說是什麼?
開始聽陶喆的歌,情緒感很明顯。比如《黑色柳丁》,就是在陶喆在某天停電後寫下的。歌中從壓抑到爆發,遲鈍如我也大概能體會一點那種「悶熱的加州,我如此煩躁」的感覺;再比如《dear god》,其中的感情聽過的也都能理解。陶喆的專輯數量相對於其他歌手來說少了很多。對比周杰倫,陶喆每2到3年一張專輯,一共八張(不包括演唱會記錄),而周杰倫一年就扔出一張,一共十幾張還不包括大把電影。陶喆寫歌出專輯是為了感嘆下生活,做的更多的還是默默在幕後編曲吧。但是在之後的幾張專輯,越來越有江郎才盡,為了寫歌而寫歌之感。但就算是這樣,陶喆還是寫出了很多讓人記得住的旋律,這應該也是一種天分。
第三,陶喆的歌對於我們來說是什麼?
陶喆對我來說,是帶我進入流行音樂世界的領路人。在聽到他的《melody》和《天天》之前,我對於流行歌手是十分鄙視的(當然這主要是因為身邊有太多腦殘粉- -)。之前我一直以為流行樂就是she的《super star》,就是周傑棍的呼呼哈嘿,但是因為陶喆,我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就連聽爛了的《愛我還是他》從他的嘴裡唱出來也不再是那種俗爛的感覺,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無奈與吶喊。
總之,陶喆很好。無論他是不是這麼難看,無論他有沒有緋聞,他永遠是陶喆,是領我們走進一個世界的老大,我們永遠愛他【捧出一顆心有知友表示,沒有賣萌、拉仇恨和「喝茶遠目」的樂評不是合格樂評…——乃們還真忍心推我下火坑啊喂~我身後一火車仇恨快OT了…
陶喆是一位能讓我「喝茶遠目」的歌手,我記得02年的某天在親戚家聽完了整張《黑色柳丁》就衝出去買磁帶——你看這次我不是看MV後衝出去的哦呵呵呵~很快,陶喆便大紅大紫,和周董風頭相當。雖然此前陶喆靠同名專輯和《I"m OK》的良好口碑收穫了一批粉絲(我通過《找自己》和《普通朋友》已知道他的大名),但《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迎來了他的人氣大爆發。
我認為陶喆是一名很有才華的歌手和製作人。他的才華和周董不同:我說過周董的才華體現在強大的旋律創作能力和大存量歌曲庫,相反編曲就是他的軟肋。聽完前四張專輯,大致能摸透他的編曲套路。而陶喆更像一個製作人,他熟練把玩各種歌曲風格,不光RB,搖滾、布魯斯、流行、爵士等等風格手到擒來(這點在《黑色柳丁》中體現得很明顯)。此外,他的歌曲編曲「精緻」,混音製作技術過硬,新意層出不窮。即使把注意力從旋律上移開也能從歌曲整體上獲得樂趣。其實,就算不做歌手,僅作一名製作人,陶喆也很有前途。但台前更風光不是嗎…
陶喆有一點很有意思,他的行動總是與大家對其期望的相悖:出道後因為前兩張專輯中的RB元素,大家叫他「華語RB教父」(我擦這是誰按他身上的!);後來《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中走風格混搭路線,RB元素減弱;大眾期待他繼續走宏大敘事社會關懷的路線,他就在《太美麗》唱起情歌,和囧琳手牽手唱著「今天你要嫁給我啦~」,口水到鐵杆粉都看不下去了;到《69章》他又擺弄搖滾去了,哪還有一點早年RB的影子?陶喆有意無意的要突破大眾貼在他身上的標籤,但是當他的行為與大眾的期待相悖時,聽眾總是難掩失望之情,這點在從《太平盛世》到《太美麗》的轉變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其實《太美麗》一如既往製作精良,只是一來聽眾受不了風格陡變至「歌頌小情小愛」,二來陶喆在第五張專輯終於要面對旋律創作能力下降的窘境了。
知乎曾有一個回答,將各種作曲方法分為吉他掃弦派、吉他Riff派、鋼琴掃弦派(這是神馬…)等多種。在我看來陶喆直接奔著作曲方法最高難度去的:他要寫出又複雜又抓耳的旋律。這不是自虐嗎?!周董的作曲宗旨是「抓耳」但不強求「複雜」,典型歌曲就是《反方向的鐘》,一個簡單上口的動機豐富為一首歌;或者兩個動機通過變調豐富為一首歌(《她的睫毛》)。實際上,出色的編曲可以掩飾歌曲旋律的簡單,比如王菲的《悶》,以及ELLEGARDEN的Salamander。按理說陶喆以其編曲能力也能走這條路,可他偏不,就要把一首歌寫得複雜無比。再加上他寫歌習慣圍繞幾個慣用的調式,所以當他好容易寫出一段長且複雜的旋律,聽眾卻會覺得「咦?似曾相識啊…」。《今天你要嫁給我啦》雖然被指「口水」,歌唱難度低,但是旋律依然有很多變化,而且這是一首很難得的抓耳的歌曲。
在新專輯《再見 你好嗎》中,陶喆其實還是秉承以往的製作理念:編曲精緻,混音技術過硬,旋律追求複雜化(能否抓耳就顧不上了)。效果嘛,見仁見智,恐怕「抓耳」程度還是不足。
哦對了,經知友提醒我還想起來一點:陶喆放棄RB路線,就相當於放棄自己最顯眼的風格,雖然風格多樣化,但整體風格軟化導致他滑向「華語流行」的範疇。再加上旋律創作上吃虧(您一心追求複雜旋律何苦來哉…),導致他現在越來越像普通華語歌手。
我要再重複一遍:陶喆的製作能力超過他寫旋律的能力。他留給聽眾印象最深的時期,一個是早年RB路線,一個是《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關注社會議題的的混搭路線。不過那時華語唱片業還沒崩潰,陶喆的成功也有時運之助。現在就算他的創作力回復巔峰,恐怕也回不了過去。不可否認樓主所說,後面的專輯確實不如早起的《黑色柳丁》、《太平盛世》那麼經典。這種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就像伴隨我們整個學生時代的周董,最近的專輯叫啥我真不知道,但這並不妨礙《范特西》、《八度空間》這些專輯在我心中的地位,並不是我們現在天天聽公告牌,研究格萊美,鄉村、hip-pop和RB,更不是因為上學那會兒就腦殘聽這些。而是好的東西,好的音樂本身時間和空間就鎖不住它。陶喆、周董他們的金曲老歌現在聽起來還是那麼有味道,依然能讓你情不自禁說句「真叼」。
至於陶喆的評價,「音樂教父」這個名號是很貼切的,不像現在隨便出道個什麼歪歪就叫「天王天后」。之所以叫「教父」,是因為他影響了華語樂壇整整一批流行歌手,後來港、台,包括東南亞最好的RB歌手從創作到唱法上受陶喆影響都極大,也不乏向他致敬的金曲。
陶喆對於華語音樂的影響就不加以贅述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康熙」上小S用同樣的問題問台灣知名音樂製作人王治平,他的回答我認為簡單卻到位「Only and one"。
她今年農曆三月六號剛滿二十二,剛甩開課本要離開家看看這世界!
很遺憾的是我上大學才聽到這首歌。陶喆,拋開出軌事件不說,陶喆的音樂是最具完整性和製作精良的一個人,和王力宏類似的是,陶喆也非常喜歡個人操刀製作整張專輯。大部分人聽到陶喆的作品無非是,今天你要嫁給我,流沙,就是愛你,Melody這些。。。其實陶喆最厲害的專輯我覺得恰恰是 黑色柳丁和DavidTao同名專輯,現在依然記得第一次聽到飛機場的十點半時的驚訝,聽到黑色柳丁時候的驚艷,以及專輯質量的完整性,我覺得陶喆是做的相當好的,不要忘了,他的第一張專輯可是1996年發行的,什麼概念?過去了20年了,所以陶喆被譽為 RB教父,我認為無可厚非。
再來說說他音樂的特點,他是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養,國外留學經歷以及做了多年的幕後才轉向台前的,此人的前三張專輯中都類似的加入了人聲和響指,還有就是和周杰倫不同的不是古典鋼琴和旋律,是典型的吉他,人聲和鼓點,周杰倫突出的是旋律,陶喆突出的是單個的點,節奏感。這在當時是相當的unbelievable,相當超前了,他首先引入新的生命RB,用英文歌的唱法來唱中文歌,節奏,人聲伴奏,嗓音。。。缺一不可,現在依然很懷念他的絕技——假音,陶喆的假音真的有一套,配合RB的強烈節奏感,每一句都好像在轉,卻又是那麼的自然不突兀,節奏感抓得剛好!
有位歌手曾說過,有一天流浪荒島,如果可以帶一件作品,他希望是陶喆的第一張同名專輯,如果說周杰倫影響了一代人,那麼陶喆就是影響了一代歌手。周筆暢至今毫不掩飾偶像是陶喆,幾乎翻唱過陶喆的大部分作品。
周杰倫的作品更像是校園時代青澀的戀愛和小心思,那麼陶喆的作品就是剛邁入社會開始思考人生的朝陽。。。
她就像一朵蓓蕾,滿含希望!多說一句,華語樂壇最具中國風的代表作:周杰倫的東風破,王力宏的花田錯,陶喆的Susan說!個人覺得陶喆翻唱台灣民歌 望春風后影響了王力宏,於是王力宏翻唱了 龍的傳人。當然,純屬瞎想。。。
作為他的粉絲,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回答。
我第一次聽陶喆的歌是在高中時代,應該是2008年,那年我高一,還是大家都在用mp3、諾基亞的時代。跟不少高中生一樣我也愛聽歌,當時一個1g內存的mp3里下了很多歌,起初聽的都是周杰倫、陳奕迅的歌,還粉了一陣子邁克爾傑克遜,但是真的聽得時間久了也就膩了(粉絲別打我,當時的真實感受),我就托一很愛聽歌的同學幫我重新下點新歌,告訴他隨便下,我都聽。當時他傳給了我很多,汪峰、李玖哲什麼的,還有一些外國樂隊的,其中就有陶喆的,這便開啟了我粉陶之路。
當時那位同學傳給我陶喆的歌大多都是《1,2,3我們都是木頭人》演唱會的原聲,老實講,這場演唱會遠沒有《soul power》來的震撼,但是當時還是被陶氏情歌吸引了,我開始在網上搜這些歌的錄音室版本。早年陶喆的黑人唱法簡直無敵,像個RB機器,所以當我聽到《普通朋友》的時候,心想,原來中文歌還能這麼唱!之後便開始循環像《angel》、《暗戀》、《流沙》這類歌曲,可能最初就是被陶喆那種乾淨的黑人唱腔所吸引,但當時僅僅是喜歡聽這些歌而已。
這個時候我再回頭去聽《木頭人》演唱會,已經不能滿足於之前同學傳的幾首歌了,而是去看整場演唱會錄像。很奇怪,我並沒有被他的改編、創作能力吸引,而他在演唱會中表現出的獨有的人格魅力,真的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幽默、風趣,跟歌迷互動沒有任何架子。演唱會接近尾聲的時候,陶喆感謝了一大堆人,他一一介紹樂隊成員和現場的工作人員,還把他們的照片投到大銀幕上,給我的感覺就是真誠。最重要的是,他還感謝了耶穌,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對於我來講,對於一個每天接受無神論教育的高中生來講,陶喆當時真誠感謝上帝的畫面,簡直重塑了我的世界觀。
之後我開始關注他,聽了他所有的錄音室里製作出來的專輯,直到看了《soul power》演唱會的錄像後,內心的崇拜又上升了一個等級。陶喆是一個現場遠勝於錄音室的歌手(至今都是)。
我在《soul power》中感受到的信息,遠比《黑色柳丁》、《太平盛世》來的強烈。唱的每一首歌都包含著力量,希望可以通過這些給人們傳遞愛。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毫不做作,非常真誠。這場演唱會中《runaway》、《dear god》的兩首歌,每當前奏響起,我仍會起雞皮疙瘩。
我不是學音樂的,所以陶喆的創作、改編以及現場有多好我沒什麼好評價的,但重要的是,他的歌真的給了我很多能量,孤獨時聽《angel》《蝴蝶》,懷疑自己時聽聽《runaway》《找自己》,還有《dear god》這樣的大愛。那個時期的陶喆是批判者,是個正能量的傳播者,他甚至憤世嫉俗。所以當現在看到社會上的不公平、看到新聞里的悲劇,再去聽聽《黑色柳丁》這張專輯,過去的歌對應現實的畫面,真的讓人反思。
《黑色柳丁》之後,我唯一喜歡的專輯只有《69樂章》。陶喆不在是個批判者,他變得很自由,他既不聽取別人的意見,也不去反駁別人的觀點,他像一個自由的詩人,唱唱自己,唱唱未來。這張專輯裡我最愛就是《關於陶喆》,至今都是最愛。他在這首歌里,把自己說的很清楚,他愛喝酒,他愛辣妹,但他不愛跟別人比較。
後來陶喆去參加《全能星戰》這個節目的時候,作為歌迷真的很心疼他。那個時候他剛發新專輯,人氣早就不在的他需要更多的曝光,參加綜藝節目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起初我真的不能理解他為何要參加這種」真刀真槍「比賽型的節目,完全可以當個」導師「什麼的更適合,可他就是參加了,還很認真的去比賽,對於陶喆的粉絲來說,這個比賽的賽制不公平,他們的偶像受盡了侮辱。而嗓音早就不是巔峰狀態的陶喆還在堅持,與其說他在很認真的比賽,不如說他在很認真的創作,每一期都給歌迷驚喜,他很享受這個過程,這真的是最大的安慰。之後他又參加了一些其他綜藝節目,他改編了每一首要唱的歌,他真的很愛音樂,對音樂很認真,音樂里依然飽含正能量。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現在每當身邊的人得知我喜歡陶喆的時候,尤其比我年齡要小的人(女生居多),總會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我,就像在問」你怎麼會喜歡這個渣男?「,我總會簡單的概括為,」他的音樂給了我很多能量「。他出醜聞的時候我也很失望,畢竟已經結婚,這可能是最讓大眾無法接受的醜聞之一,但是對我個人來講,我不能拋棄自己的偶像,我仍會支持他。
還有,會有人覺得他現在的歌沒以前的好聽,那就多聽聽以前的吧。我一直很都喜歡陶喆。他的聲音讓我覺得安靜舒服。
這麼多年,想起的時候就聽,小鎮姑娘,melody,愛很簡單,飛機場的十點半等等經典,對我自己就足夠了。
咳咳,總結了一下。
陶喆大保健紀實:
《多謝你》《今天沒回家》《心亂飛》
他也曾疾世憤俗:
《今天晚間新聞》《Dear god》《黑色柳丁》
他也曾歌頌青春:
《十七歲》《二十二》《望春風》
他也曾致敬經典:
《望春風》《月亮代表誰的心》《夜來香》
他也曾年少輕狂:
《王八蛋》《i"m ok》《runaway》
他也曾孤獨寂寞:
《流沙》《寂寞的季節》《沙灘》
他也曾心花怒放:
《愛很簡單》《天天》《就是愛你》
他也曾失落失望:
《飛機場的十點半》《普通朋友》《無緣》
他也曾歌唱親人:
《angeline》《melody》《katrina》
他也曾腦洞大開:
《宮保雞丁》《my anata》《馬戲團》
他也曾為愛迷茫
《說走就走》《是是非非》《愛我還是他》
他也曾熱愛傳統
《討厭紅樓夢》《susan說》《孫子兵法》
他也曾一見鍾情:
《忘不了》《太美麗》《那一瞬間》
他也曾懷念過去:
《勿忘我》《那個女孩》《她的歌》
謝邀。
最近被邀了一地的「如何評價XX?」終於找到一個比較熟的了。評價人的話我也沒和他接觸過對吧,還是評價作品好了。
先說優點。
陶喆最大的優點是能把控很好的音樂品質。很多03-05年左右的歌曲哪怕放到現在的製作技術上來看,依然挑不出什麼瑕疵。風格多變而且各個風格都很正,唱功過硬(當年)。如果要我評價他早些年專輯的混音,應該比當年華語人氣最巔峰的周杰倫還要好不少。當然,不能確定這部分是他的功勞還是其他人的功勞。不過不管怎麼說他的音樂功底在華語流行裡面也是上乘的。
其實這些優點拿到同一個人手裡,並且這個人還在流行樂壇做藝人,算非常難得了。
另外,也有一個對商業流行歌來說比較致命的缺點:歌詞。這裡並不是說歌詞功底而是歌詞安排。
他的歌詞裡面情歌比例太大,描述的題材相比其他商業歌手來說不夠廣泛。不知道這方面是不是美國人直白的原因,總之被表達成大白話的「就是愛你愛著你」這樣的歌詞我真心沒有什麼感覺,最多只能算是好記而已。既然專攻華語樂壇,那麼也可以了解下華語樂壇的歌詞習慣吧。
在就是曲風上,芭樂的傾向也有點多,比較有點babyface的意味。雖然說一般唱片公司都會在發專輯的時候安插幾首口水歌用來流行——
但是比如陶喆王力宏這一類的,做法是安插幾首口水徹底的歌(就是愛你,愛很簡單,今天你要嫁給我——類比王力宏的唯一,forever love之類),剩下的歌自由發揮,玩各種風格,群眾接受不接受隨意。就比如王力宏china white這類的歌,正常的唱片公司都會知道這首歌肯定沒有市場。陶喆的《鬼》同理。
周杰倫林俊傑這一類的,是盡量在每首歌裡面安插口水的部分便於流行但還要玩出點花。沒有口水徹底的歌,總要在每首歌裡面插一點點音樂性。至少早期是這樣。後期不說了。
於是——他們就變成了後來你看到的那樣。周杰倫大紅大紫,林俊傑罩在杰倫的陰影下,王力宏被誤認成偶像派,而陶喆的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主打的優勢是歌曲製作品質,但缺少吸引眼球的噱頭。
但是,低調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嘛。
周杰倫寫了那麼多中國風歌曲。
他當年認為rnb和中國風結合最好確是陶喆改編的望春風。(那年他還沒有青花瓷)
當年周杰倫參加台灣選秀節目時,陶喆就是評委之一,這個都知道。周杰倫早年也翻唱過他的找自己望春風等。
我最心疼陶喆的是
路人眼中陶喆就是ppt天王和今天你要嫁給我。甚至連愛很簡單的原唱是他都不知道。十點半隻會哼那幾句還是因為情歌王。
他的前幾張專輯,我覺得絲毫不輸周杰倫的前幾張專輯。
而且我聽他的歌,覺得他就應該叫David Tao,不應該叫陶喆。
陶喆的音樂像法國菜, 從前菜,主菜,湯品,到甜點。首尾相承,流暢舒適,時有新意。
周杰倫的音樂像中國菜,新鮮刺激,風格濃厚,種類繁複卻淡妝濃抹總相宜,從頭好吃到尾,最受大眾的喜愛。春晚,我在我房間打遊戲,客廳里正在放著我百年不看的春晚。突然聽到一個非常不錯的旋律,原來是陶喆的萬事如意。
和周杰倫一樣,是我最喜歡的華語兩大音樂製作人之一。
當然,上述兩個人你都可以說後期「乏力」,雖然我個人很不認同。只是說明起點都很高。
從第一張專輯的RB,再到第二張專輯的搖滾,再到《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的創作高潮,總是滿滿驚喜。典型的學院派風格,別具一格,給華語樂壇注入了清新的力量。要知道,華語歌和RB,人們以為是不能融合的,但陶喆做到了。
樂理什麼的我不懂,就不扯了,我只知道,那個陶喆,相比於被阿爾發綁架的周杰倫,商業性沒有太強,在音樂上隨性而自由,束縛更少。
初次之外,還因為他的音樂的辨識度。我向來很推崇音樂製作人,而對唱將不太感冒,這也是為什麼我如此推崇陶喆和周董的原因。有些歌不是放到自己專輯裡,但我一聽就隱隱感覺好像是他寫的,然後百度一下果然是,這個就是音樂製作人的功力。我不會告訴你《算你狠》是陶喆作的曲,《愛什麼稀罕》也是陶喆作的曲,還有很多很多...聽多了耳朵會有感覺。
不管現在別人怎麼詆毀他,我想音樂本身是會說話的。我依然聽他的歌,而且當別人都以聽陳奕迅為榮的時候,我會很有底氣的說:「我喜歡陶喆」。音樂人而不是歌手這麼簡單,自己的專輯風格可以把控。要是歌手的話,專輯就談不上風格了,不誇張的講,靠這老師那老師的定位,當初也有人掙扎於風格不符合自己,得了抑鬱症。所以音樂人比歌手有更大的權力。好像跑題了,喵喵喵?
大衛陶是我初中乃至高中的偶像,那時我已經算是聽舊歌了(這樣說顯得自己年輕一點),那時我糾結於愛與恨無法自拔,陶喆歌里的姑娘,情仇,喜悲,生殺全在我的腦海里飛舞,聽他的歌可以哭可以笑。
評價就寫到這,什麼?要我說人品?他不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家人,我無權評價。
因《黑色柳丁》知道他。
因《寂寞的季節》迷上他。
因這個時代有他的作品而覺得幸運。
音樂只是他傳遞信息的一個載體 上帝給了他很多想法 他用音符和人們更容易懂的方式又傳達給了我們 能夠懂的人會懂 最早基本都是覺得歌好聽而已 但真正把他視為偶像肯定是更深層的震撼 至於他音樂好不好聽 唱的好不好我想已經不重要了 這種有深度的音樂在華語樂壇少的可憐 可貴但又可悲 音樂不止是娛樂 我愛陶喆。
陶喆出《I AM OK》的時候,我還在小學裡扎著馬尾來回晃蕩,那會兒流行還珠格格
終於我念了初中了,那幾年孫燕姿、周杰倫、蔡依林橫空出世,還有F4,嗯嗯
當時就覺得還好,還沒有任賢齊好聽
中學時代的某一年,陶喆發行了《黑色柳丁》
所有娛樂雜誌鋪天蓋地,總有一句寫「陶喆是RB天王,周杰倫是小天王」
於是好奇的我,就去聽聽看天王和小天王的區別
先被「MELODY」的旋律征服,簡直滿足了一個小女孩對成長傷痛的所有幻想
於是推薦給同桌男生聽,他徹底被《黑色柳丁》迷住了
後來這專輯的所有歌我都會唱,也覺得歌詞詼諧風趣,每一首歌都有了新的內涵
突然想起同桌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和文藝的內心
他現在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沒有戀愛過,喜歡男孩子
不知道我的未來會怎麼樣,他的會怎麼樣
職業歌手。。很少出緋聞,這樣的歌手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曾軼可和她的音樂?
※如何評價基諾這個樂隊?
※大陸地區有哪些優秀的後搖樂隊?
※香港樂壇有哪些新生代歌手?
※中國在未來會不會出現 Leonard Cohen 一樣七十八歲高齡還可以發新專輯乃至現場演出的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