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是一間更像 Amazon 而非 Apple 的互聯網公司嗎?


小米是一家很多條腿的公司,就現在來看硬體銷售是最粗的一條腿
但展望未來,小米的主要盈利來源不會也不應該是硬體銷售,所以雷軍說小米不像蘋果,這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小米沒有能力,也沒有可能在硬體上獲得像蘋果那樣的巨額回報。尤其是在中國。實際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做到,三星也一樣

流量入口,是小米的另一條腿,我們可以用以下關鍵字概括:
MIUI、聯發科、紅米、應用商店、小米盒子、流量入口、斯凱

這將是小米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而在這個商業模式中,MIUI是第一位的,硬體是第二位的

相信雷布斯也很清楚,小米不可能在硬體終端有壟斷性的地位
而MIUI,這個很多人以為是硬體附屬物的東西則可能在軟體上讓小米登上巔峰

各位叔叔大哥阿姨小妹,4核 1G內存的手機最低已跌至399(或者有更低的?)
全民4核的時代,小米在做什麼?
MIUI已經開始對MTK機型進行適配了,親

對於那些MTK用戶來說
豌豆夾?91助手?360手機助手?
這都是啥?幹嘛的?怎麼用?我手機上怎麼沒有?要下載?咋弄?
算了嘛,我機器上有小米應用商店就好了……

就是這樣

====================我是分割線======================
這個回答當時寫的比較倉促,完全是針對題主的問題來回答的,所以並沒有完全展開。看到大家還有諸多疑惑,我想需要補充一些信息方便大家解讀

廣大MTK用戶如何使用到MIUI

  • 當前最直接的還是使用小米的硬體,例如紅米以及今後各種小米的中低端機型
  • 通過自主刷機來使用MIUI。這對大部分MTK用戶來說難度較大。因為MTK主要面向低端市場,這裡的用戶大多為三低用戶,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來進行刷機。
  • 先期與中小型手機硬體廠商合作,成熟後與大中型手機硬體廠商合作,在出廠時直接刷成MIUI系統。這個技術難度並不是那麼大,雖然ANDROID硬體以碎片化著稱,但MTK提供的是整合解決方案,所以MIUI需要根據不同機型作出的調整並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多。但這裡更大的難度在於小米內部以及與其他公司之間的協調、利益分配以及小米所能投入的資源。相信這部分工作已經開始了。雖然前路艱辛,但應該有不錯的前景。原因很簡單——不是所有廠商都像華為一樣有野心,大多數廠商實際還是通過硬體本身來賺錢的,而MIUI可以為他們的硬體提供更好的競爭力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還有日後的利潤分成等。
  • 通過非正規渠道進行批量刷機。比如在銷售終端——手機賣場或運營商層面。銷售終端刷機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與資源投入且格局較小。我相信對小米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選擇,但這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至於與運營商合作,則又牽扯到政府、運營商各部分利益協調以及太多的硬體公司,難度相當之大,但並不是沒有可能。
  • 與聯發科合作,聯合推廣MIUI(雖然目的與第三條相同,但路線則完全不同)。雖然完全是個人臆測,但確實有可行性。從硬體到軟體的一站式解決方案——MIUI+MTK。看起來就很誘人,對吧?

路有很多條,除了我以上提到的,小米也許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推廣方法。但我只是想說明,MIUI與一般MTK用戶的距離並不那麼遠

除了硬體和流量,小米的第三條腿會是什麼?(臉紅)

讓我們用一分鐘來思考下,在智能手機上使用頻率最高的是什麼?
視頻、讀書、音樂、遊戲、社交、支付

但出於自身體量和局限性,以及商業上的考慮,小米不可能全面出擊。
比如網路視頻,沒有良好的商業模式且成本投入巨大。而且就現在來看,視頻更多的還是在流量導入這一塊,而MIUI已經完成了這部分的很多工作。所以這視頻部分相信會採用合作的形式來發展。

而讀書這一塊則有很多文章可做,具體可以參看@王三 對這個問題的表述
小米科技是一間更像 Amazon 而非 Apple 的互聯網公司嗎?

手機互聯網上有太多的可能,也有太多的陷阱
全面出擊絕對是取死之道,保持自己在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的領導力就是相當不得了的一件事了。
相信小米會從類似讀書、音樂等競爭相對較小,而用戶使用率、粘性較高的領域發力
而諸如視頻、遊戲等方面,小米更多的還是採用聯運和合作的形式來發展。充分發揮自己流量入口的優勢,做一個分蛋糕的人而不是一個市場的積极參与者。這包括MIUI,也包括諸如小米盒子這樣的硬體。
至於社交、支付方面,小米也許會謹慎的一步步的對待,利用自己的用戶、流量、內容來慢慢的向這一方向靠攏並在合適的時機發力。在當今的時代,只要你手握用戶,你就不可能永遠的出局,相信這也是小米一直保留米聊的原因吧……

市場變數太多,小米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卓越的開局
衷心希望小米和MIUI能走的更遠,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以上


非常有趣的問題,之前也有想過這個問題。在@李楠的答案里看到有人說:「小米手機的優勢劣勢反了吧?」,如果單純從賣手機的角度,確實寫反了,但小米不止如此。

小米手機和 MIUI 都只是一個開始,一個獲取用戶的手段,而非終點和目的。

小米所做和想做的事情是:透過一個交互性的黏性產品,和一群用戶建立聯繫,打造一個品牌,建立一種文化,灌輸一種生活方式,俘獲更廣大的用戶群體併產生更深刻的影響,進而向他們兜售除了手機之外的更多產品。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好比做一本雜誌,通過內容聚集讀者,建立品牌和影響力,甚者灌輸一種生活方式,提升用戶質量和數量,轉而向企業售賣這群用戶的購買力。對於小米,目前的小米手機和 MIUI 都是內容,是俘獲用戶的手段,而非終點和目的。

如此一來,@李楠那張圖裡小米手機的優勢劣勢就很有趣了,從獲取用戶的角度來看,將小米手機簡單粗暴地當成一個廣告渠道,那確實劣勢是高毛利(高單價),優勢是還好相對受眾(用戶量)不大,不然虧死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確實是更偏向 Amazon,當然,也只是部分接近。


沒有道理。

硬體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最核心的差別在於賺錢的環節不同。

用戶使用互聯網服務的流程是:硬體——&>軟體——&>網路服務。
硬體公司的基本戰略是「攔網抓魚」,他們會把硬體價格提得高高的,在硬體這個關口先把錢賺夠。如果價格太高了,勢必會把很多用戶攔在硬體門前,買不起硬體的用戶當然也就不用到後面的軟體和網路服務了,但是硬體廠商是不會關心這件事的,他們反正已經把魚抓走了。
硬體企業的典型是三星,其實蘋果最早的出發點也是做硬體。

互聯網企業的基本戰略是「放水養魚」,他們無比希望硬體是免費的,最好軟體也是免費的,把所有用戶一個不截留的全部導入到網路服務中來,然後我再想辦法在網路服務上收費。
典型的互聯網企業包括360(把殺毒軟體免費,避免軟體門檻阻攔用戶,全部導入成網路用戶),以及Google(甚至會自己出錢鋪設光纜,只是為了用戶上網快,多使用自己的網路服務)。

對比一下,小米在硬體上掙錢嗎?
掙得不很多,但我相信一定掙,這意味著小米公司仍然在硬體入口處設置了一道(可能不很高的)門檻。
採用這種戰略的公司,不能稱為純粹的互聯網企業。

鐵人三項、三位一體,這個描述對小米很合適,它和Apple一樣一樣的。


前幾天小米官網改版了,你覺得像不像?

硬體上,以低價銷售,先線上再線下。

軟體上同樣也是打造了一個界面上獨立於Android的生態環境(MIUI),也有提供雲服務電子書出版業務也有觸及(多看),還有個社交軟體(米聊)。

從現行策略上我認為小米是希望電商和周邊服務成為盈利大頭,因此雷軍說小米並不是硬體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賣的手機價格便宜是因為他們真正在賣的是服務,說他們更像是 Amazon 和 Google 的結合體


If people really want to compare Xiaomi to a foreign company, you can say it looks a bit like Apple. But it』s really more like Amazon with some elements of Google. So take these three companies together and it』s easier to clearly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company Xiaomi is. Xiaomi selling mobile phones is like Amazon selling Kindles. So you can understand why we sell them for so cheap.

關於題主問的那一段,我是這麼理解的:

有一點像Apple:
小米成功在市場上樹立了一個旗幟鮮明的硬體品牌;每年召開一到兩次發布會周期性的更新自己的硬體產品線;具有非常強的創新能力,不斷拓寬自己的產品線,立足於手機,但不僅生成手機(還有配件、盒子等等);當前的主要盈利來自硬體銷售,而硬體銷售額中,手機佔了非常大的比重。

更像amazon:
小米的硬體很廉價(「高性價比」),一直努力試圖通過廉價的硬體把用戶帶入一個可以消費服務的生態系統。只要消費者沉浸在自家的系統中,日後賺錢還是比較容易的。
比如,當前米幣直接支付的業務:遊戲中心、主題商店、多看閱讀等。已經很賺錢的瀏覽器等。還有後續的小米雲服務、應用商店等。
另外,小米已經上市和還未上市的多種硬體產品,正努力從多種角度覆蓋消費者更多的日常生活領域。

一些Google元素:
基於miui,提供豐富多樣的互聯網服務。比如小米雲服務。以及潛台詞裡面的(像Google版)具有更大想像空間的廣告業務。

=====
另外,樓上一位同學說miui現在不賺錢,實際上純miui的話,很早已經就營收了,現在單月就已經很多很多了。(搜索了一下,老闆貌似沒有公開過相關數字,就不具體了)
=====

People just don』t get it. The mobile phone itself is only the carrier. Microsoft used to sell Windows in a box with a CD in it. Does that make Microsoft a paperbox company? The box and the CD are only the carrier. If people don』t understand this, they can』t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company Xiaomi is.

這句話除了字面意思,其實從小米內部員工的角度來看,其實雷總的雄心一直是最終要讓硬體本身廉價到像紙盒和CD一樣不值錢,甚至倒貼錢,紅米什麼的僅僅只是開始,要讓消費者花最少的錢享受到最好的服務。


我的一貫看法是小米的野心是佔領移動互聯網在用戶端的入口,手裡掌握了用戶才能想幹什麼幹什麼,像騰訊一樣,實現這一步在手機上是圍繞miui為中心。如果小米只是想著靠賣手機硬體賺錢,那麼它就沒有必要花大量精力給很多第三方手機適配,從而削弱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如今miui適配了mtk,可以想像不久眾多的山寨機都可以適配miui,那時小米才真正在移動互聯網擁有話語權。


到目前為止的答案都沒有提到「多看閱讀」——我認為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這是截止目前,小米所有的軟體服務,目測只有多看是現在就能賺錢
從收購多看團隊,小米就開始下很大一盤棋——進軍電子出版只是個開始,更重要的是展現出向「內容為王」的轉變。
不要小看多看:
1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都會保持免費,多看可能是非硬體收入最主要的一塊。
2對比其他競爭者如「位元組社」、中亞的「kindle應用」、「豆瓣閱讀」,我認為多看在內容品質上 有優勢,至少我在他家花的錢比在其他家加起來都多得多。
但是其仍存在問題:IOS下的電子支付,只能走軟體內購的路子,非常不利於吸引用戶衝動消費:我自己每次在IOS上想買書,還得在安卓平板上用支付寶付款。
然而,剛過去的這天,小米將旗下內容提供者「多看閱讀」進一步整合進小米平台,並引入虛擬貨幣--米幣,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對於其他內容產品(主題、應用)的銷售會是個促進。

如果哪天MIUI的用戶數達到和原生安卓的一個水平,那小米的appstore就可以和google的appstore分庭抗禮。但是,明顯在那之前,他家的電子出版就能跟中亞叫板了


僅僅說現在,用價位區分( ¥2000 ),答案就很明顯了。

&> 2000 ,純互聯網公司。
&< 2000 ,硬體為主的公司。

在單個客戶上互聯網上的盈利和硬體盈利還難以比較。如果硬體不賺錢,何必做小米手機? MIUI 獲得用戶不更加容易?


國內的科技界人士說的話,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亞馬遜和蘋果兩家公司在生意模式上天然不同,亞馬遜是網上零售業,更近乎零售業形態,通過擴張品類,提高運營效率,加強供應鏈管理來實現盈利,蘋果則是以創新為導向的偏硬體類公司,從電腦起家,到i系列的其他產品,雖然有appstore/音樂商店等渠道,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是為更好地銷售硬體產品,實現整個閉環內生態服務的。從兩家的財報也可以看出,前者的利潤率低周轉高,典型的零售公司報表;後者的硬體產品盈利佔大頭,零售、appstore等雖然增長迅速,但佔比較低。

那小米呢?毫無疑問,它的主要營業收入/盈利是從小米手機這個硬體產品中取得的,從這一點上來看,它更多的是類似於蘋果而非亞馬遜。

那麼以後呢,它有可能成為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個人並不樂觀。
首先,它無法擴張到其他品類,你能想像小米以後賣書嗎?在手機這條線上往低端產品擴張更多的是硬體廠商的做法而不是零售商的做法。而且國內的電商競爭這麼激烈,它加入並無勝算,也不明智,與當時亞馬遜的歷史時機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次,他家的網上軟體分發渠道等是不太可能成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一來國內的分發渠道太多,二來大家為軟體付費的意識尚薄弱,三來潛在使用人群並不多,這些都制約了它在這個垂直領域成為亞馬遜的可能性。

所以,雷軍的話,是說給大家聽的;是不是真的,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小米在京東排在手機選擇界面最後一個,也沒有幾個型號,看樣子京東沒有什麼油水,所以淡化了。這樣說來小米的渠道費用的確很低,淘寶店2,30也是要做的,京東就興趣缺缺。小米不給錢,京東自然不高興。這麼多銷售額,不能分羹。

再就是小米自有平台和京東有了競爭關係,現在發售的都是自產,貼牌和少數幾款外部採購,以後會慢慢擴大範圍的。其它的一號店,國美,蘇寧賣小米就是聚聚人氣。

其它品牌的渠道成本哪怕只有5%,放大到公司整體看也是一個比較高的台階,手機銷售品牌和款式的集中漸漸放大了這個因素,給渠道讓利就是割肉啊。

魅族開專賣店的思路比較怪。

京東本身是以低成本渠道來立足的,打垮了很多經銷商。平台,物流投資這麼大,百億計的銷售不找它,不可忍。

小米要掌握渠道,貼近用戶,手機周邊產品也特殊一些,標準化,大量,相對高價值,有粘性,可後期獲利,長期看這樣考慮並操作的公司不會很多。

如果把產品範圍擴大到智能家居,就非常可觀了,首先電器就是直接相連。已經有了電視,也許取暖製冷,烹飪等等跟在後面。

還看不清楚,但是想像空間絕對是有的,即使是吹泡泡,也有的可吹。

不知道其它的傳統廠商想到哪一步。

很多產品根本不要很多品種款式,有信譽,低價格的,就可以吃最大的那部分了,或者說邊緣化對手,蘋果,小米現階段在高低端就很成功,以前的蘋果電腦是反面例子。

隨便說說啊,圓桌,四方桌可以一種規格賣出最大的量,大部分用戶不需要更多。關鍵還是迅速上規模,口碑是前提。

行內有人說小米的設計非常保守,就是怕砸了牌子。蘋果的高質量也是必須的。就這麼幾樣,出了問題就全沒了。

專業化後台公司逐漸走出來了,順豐在物流的基礎上開始搞展示店,這對好品牌的促進不言而喻,可以看到摸到,保證正品,服務方便,騙人的東西找不到一席之地。

原來的產品開發需要方方面面,小公司無能為力。現在只在設計環節用心即可,試產,生產,推廣,運輸,服務都有更好的分工,無需巨額投入,當然初始投資少不了。

原來的大公司面面俱到,現在是否還有優勢?沒有了高利潤,原有組織如何維持規模並提高效率。

4g手機一出,技術進步暫時停頓,品質,價格,服務均衡的產品會在較長時間佔據優勢。2g功能機時諾基亞進入最佳狀態,智能機時無法轉身。如果有現在這麼多專業公司服務,也許諾基亞斷臂之後還能輕裝上陣。

回到京東的話題。假定小米銷售額100億,若用京東費用2億,這已經很低了吧,小米自己來1.8億,網站開發,維護,人員等等,這就節省2000萬。甚至可以把開發成本翻番到4億,不過平台搭起來,如果銷售額達到500-1000億,那會節省多少?如果同等規模的對手需要京東,淘寶,這中間的差異已經決定死活了,更不要說線下渠道的尷尬之處。

京東搞大而全,利用廠商競爭,產品不透明,左右逢源。真有了單一規格好產品,加上網路,京東就難受了。順豐展示店下單就行,量大的消耗品去超市。

前兩天京東在小米手機下添過幾句噁心的話,一是想到了,二是沒辦法。

小米如果在低價路上多走幾步,對手怎麼跟呢?

如果擴展到其他產品,網路斷了太多人的財路,京東被人黑過,現在京東黑小米,以後小米掉隊黑誰呢?


先來說一下amazon和apple之間的差別

apple主要是賣硬體,即便他們的設備做得極為精緻,你只有買了apple的硬體才能享用apple的服務,在app store、itunes、itunes U、Podcast中的資源大部分極為優質且免費或者非常廉價,但是你只有擁有了蘋果的設備,這些來自蘋果的優質服務才是對你開放的。

amazon就不同了,他們主要賣的是服務,你可以在任何平台任何設備上使用他們的服務,他們做硬體是為了讓用戶更方便的使用他們的服務,只是去搶佔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所以他們可以將自己的設備以近乎成本價的方式賣出去。這一點Google也是一樣的。

再說說小米,賣硬體如果按高配置高售價,低配置低售價的策略,國內肯定搞不贏中興華為等老牌巨頭,國外呵呵。只能走高配置+低售價賺些噱頭吸引眼球並賺足人氣,形成廣大的粉絲圈,並且做期貨來降低硬體成本。外加周邊產品及服務來補足硬體上失去的利潤。貌似米聊是早於微信出來的,結果現在微信完全壓制住了米聊。MIUI是目前國內最好的Android系統沒有之一,MIUI才應該是小米最大的優勢,是小米最應該倚重的東西。不過從最近幾次小米發布會上看,感覺小米並不像以前那樣重視MIUI了,這不是一個好信號。

是的小米更像亞馬遜


感覺雷布斯還是挺有遠見的,小米現在賺錢的是硬體,但是硬體不是目的,就如同盛大的遊戲是最賺錢的,但是陳天橋早就不把盛大遊戲當做重心一樣。硬體做好了,用戶量上去了,軟體隨便搞搞,大把的鈔票。現在是增殖服務的年代,親,一鎚子買賣就蘋果玩的轉,但蘋果也不是純粹的一鎚子買賣,感覺蘋果要是發力玩軟體,國內軟體廠商都沒戲。賣硬體相當於養肉雞,短期看來很好;賣服務才是養蛋雞,慢慢賺錢。


小米更像谷歌

蘋果我覺得不出5年就會被谷歌全面超越

布局,視野,庫克已經比不過了


其實這跟Amazon是挺像的。真正進入小米這個生態鏈了,才會意識到多麼可怕。MIUI上一個賬號,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為你備份同步所有數據,免去了很多人同步的煩惱;小米商城和app超市更加完善了生態鏈,擴大了自己的地盤,鞏固了被其他品牌攻破的風險。


我相信雷軍說的小米並不是硬體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
硬體公司,重點應該是產品。一系列的目標最後就是為了銷售產品。是一次消費,沒有持續性。單看小米手機的銷量很容易認為是一家硬體公司。可這只是小米的一部分。它的整個生態圈:MIUI(主題+遊戲+多看閱讀),小米網,小米產品。小額支付以及周邊產品不容小覷。
小米手機只是其中一部分,或是說一個帶領人們進入的點。而像主題、遊戲、多看閱讀都是可持續性消費。是長久、穩定的。因此他需要推廣MIUI,保證完整的MIUI產品服務。和Amazon很相似,Amazon是kindle,而小米是小米手機。
做手機,這件事上我認為雷軍是不擅長的。電商方面顯然更加自如。

Strategy Analytics表示,2013年第一季度,三星出貨量突破1000萬部,實現了連續五個季度的份額增長。1250萬部的銷量比去年四季度增長了2.2%,在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為18.5%。華為以810萬智能手機銷量僅次於三星排在第二位;剛宣布將進軍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聯想排名第三,銷量為790萬部;另外,酷派和中興分別以700萬部和640萬部銷量躋身前五行列

和傳統廠商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小米依靠的必定是自己的服務,不只是硬體。


題主實在是高端黑。。小米公司=小米終端+小米網路服務。。終端就是盒子加上手機,網路服務包括網站,軟體,rom。。amazon則是b2c,物流,雲服務。。兩者完全是兩碼事。。
雖然現在小米收編了多看,完成了對圖書內容的整合,而且也推出了小米盒子,與未來電視合作。看似兩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兩者實在不能比較,

第一,amazon現在的布局未來的就是雲服務,而小米我覺得還是打造miui這個平台,把這個平台的服務推廣出去,包括圖書,影視,軟體商店。雖然amzon也在推廣硬體。但是卻是為了賣書賣報,影視出租出售,自己的在線商城。可以說kindle只是個入口。而miui雖然也是入口,但是小米的發展目前來看還是os和硬體,什麼硬體不賺錢我才不信呢。。可以說兩者看似在同一條路上,其實終點完全不同。

第二,也算個人的偏見吧。我始終認為小米是個玩票的企業。小米的股東中有他最主要soc合作夥伴高通。而作為親爹的高通,低價出給小米也可以理解。但是這個不是無限期的。我覺得小米上市會是個節點,這是個大家都圈錢的節點,如果我是高通一定會退出。作為小米核心競爭力的miui,雖然優秀,但是不足以碾軋三星那艱苦樸素的ui,這說明,miui雖好但是不至於非他不可。作為核心競爭力,實在不會讓他走的更遠。而第二大競爭力,圖書和影視,前有全世界最大的巨無霸kindle後有早已為各地網站瓜分的視頻市場,就連電視合作夥伴也不是獨一家,畢竟廣電有好幾家可以提供完整的電視資源。而所謂的軟體商城更是可笑,小米客戶就可以看出來付費肯定不行,如果加廣告,不知道會不會被其它商城取代。硬體上,價格拼不過山寨就是個悲劇,廉價的國產也不缺。可以說如縷薄冰。


別行業不行業了,小米是一家房地產模式的公司。賣的是期房(小米手機)。賣的是樓花(網路購買),先付款再蓋房,物業啥的都做(配件,維修,周邊產品)。客戶就是一業主,買了他的房,再裝修(手機配件,收費軟體),跟蘋果唯一的不同是:蘋果都是現房。小米都是期房。
技術,營銷、手機配置啥的,一分價錢一分貨,成本在那放著呢。。。您見過無敵海景房賣7000一平的嗎?套用老羅的一句話「這都不重要」。就跟谷歌一樣,分析來分析去,谷歌就是一廣告公司。小米就是一房地產模式的手機公司。


雷總想強調的是小米重視軟服務的一面。

蘋果不是服務與與硬體的結合體?icloud,itunes,store,哪個不是以服務為基礎?亞馬遜的kindle,Google的nexus甚至moto x不也是這麼回事嗎?現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如果一個產品不能整合做好的互聯網服務,就像買了一套沒有物業的別墅一樣,必然會失敗。從這一點看,我覺得小米做到了。
所以知道這一點就可以,究竟像誰?不要太糾結字眼。

其實我覺得如果要說小米像Amazon,倒是因為他電商很成功——雷總就是靠這個起家的嘛!


想法很偉大,做的也很努力

可惜骨子裡還是沒那個基因,WHY?

APPLE是藝術品,從工藝到產品都是藝術,科技、操作和美學的藝術共振

小米就是個生產商,為什麼這麼說?你用一下小米的產品就知道了

骨子裡沒那種精益求精和對科學的追求,只有流量、平台、戰略

這種公司可能會很大,但不會很強

起碼沒法從產品角度用「牛逼」來詮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小米5開始推送基於 Android 7.0 的 MIUI8?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小米和雷軍?又為何有那麼多人討厭?
普通的小米員工的生活是怎樣的?
米家有品的銷量如何?

TAG:小米科技 | 雷軍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