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年輕人是面對一個怎樣的買房環境?
就近來說,日本,韓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對他們來說買房意味著什麼?又需要承擔多少?好奇。
-------------4月25日更新---------------(城市新加入了華盛頓和西雅圖)
【問題長期更新,歡迎廣大知友私信或在評論區發表其他地區的買房環境。以下數據均來自各地的長期定居人員,如有不準,歡迎指正。】
國內樓市瘋狂,經常令我不解。對於任何一個在北京、上海擁有一套房產的同學,賣掉房子在法國普羅旺斯等世界各種美好的地方買個房子,人生理想不就實現了嗎?終於一個周末忍不住騷擾了一圈我世界各地的同學,因為大家基本都是學金融商科的,在高盛摩根滙豐等機構工作了10年,都特別給力,答題速度快,數也算得好。答案回收上來後,我就很難平靜了...
先總結一下我問的九道大題:
在當地買一個兩居室要花多少錢?
持有和出售成本分別是多少?
增值潛力是多少?
如果出租收益是多少?
對外籍人士買房有什麼限制?
當地人一般薪資水平的人對買房的態度是什麼?
一般什麼年齡買房?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在當地買房了嗎?
當地裝修的平均花費是多少?一般會請設計師嗎?設計師有多貴?
乾貨多,下面慢慢說,先上結論:
- 除了紐約倫敦比北京上海略微貴一點點以外,天朝一線城市已經全面超越全球頂尖城市。(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聞)
- 不過如果考慮投資,除了房價本身,持有成本是重要考量。特別是紐約,紐約是高服務型的城市,每年要交物業費和地產稅。物業費會很高,一個高端地產,開電梯的,管收發信的,一個樓有25-30人在服務;公園大道 Park Avenue 一個月3000-4000美元左右的物業費。
- 歐洲經濟好的城市(西北歐、北歐)租售比非常高,雖然漲幅平穩,但是5-7%的租金年收益作為投資已經很不錯了!
- 歐洲美國人一般頂尖在大城市都租房(一般人如果不是祖傳房產也買不起),二線城市也會買房,畢竟貸款等等可以扣稅又能自住划算很多;而且像歐洲很多地方比如荷蘭,對租房者保障強大,最狠的是只要租客願意續租,房東一般不能趕走 。
- 有「築巢基因」的亞洲人普遍更愛買房。除了日本經歷了房價崩盤和多年通縮後mindset已經大逆轉。目測新加坡居住條件最好,有賴於政府廉租房政策;香港最差,看到香港,覺得國內還有一段路可走。
- 買房貴,裝修更貴。國外普遍人工成本高,大城市「買得起房裝修不起」是日常。所以自己動手能力強品味好很重要~
- 請設計師就更貴了。比如日本只有自己買地蓋房時才會請設計師。所以在中國還是有這個優勢的,在國內好的設計師相比性價比高。
- 世界看了一圈,在國內還要不要買房呢?個人覺得可能的話還是要的,特別是一線城市,畢竟你租房沒保障,貨幣又超發…
- 不過,買房只是目標,自由才是夢想。(這是我的感想啦)
展開說幾個具體的城市:
- 紐約 倫敦
不同區域的房子價位不一樣,越到城市中心價位越高,周圍相對便宜,每平米價格兩三倍差別。 市中心房子最中心地區20000-30000美元每平米,差不多12-20萬,稍微偏遠的地方,人民幣6-10萬人民幣。在紐約定居的人,平均收入水平是5萬美金,倫敦2.5-3.5萬英鎊左右,都買不起房;只有top20%可以,剩下都是祖上留下的房子一代代傳。
一般而言,國內小戶型貴,因為大家喜歡投資小戶型。而倫敦紐約的兩室、三室 四室更貴,適合一般家庭居住,他們認為能在很小空間得到大戶型難度更大,需求更高。
紐約一室到二室,平均價格是100-200萬美金;倫敦也差不多,1000萬人民幣左右 。持有和出售成本,除了房貸還有物業費和地產稅;紐約是高服務型的城市,物業費會很高,開電梯的,管收發信的,一個樓有25-30人在服務;公園大道 Park Avenue 一個月3000-4000美元左右的物業費。 倫敦也有物業費,但和紐約不在一個級別上;一年5000美元左右,地產稅4000。 紐約的地產稅和物業費可以抵稅,倫敦不可以 。
另外還有出售成本的問題。在紐約,如果沒有綠卡出售的話,國家會先收固定比例的稅,20%沒有。倫敦不存在這個問題。 倫敦改革之後,地產交易稅會高很多;同樣100萬美元的房子,紐約closing (收房)交2.5萬的交易稅,倫敦要8萬左右。
最後說說房子的增值潛力。本地居民居住的情況很少,大多是職業工作者,外來投資也占多數。美國和歐洲人都喜歡租房,本地房子都是中國人和俄羅斯人買後出租。因此,增值空間來自對城市未來就業,無論因旅遊業還是金融行業等因素。比如美國近幾年金融行業回升,從09年到現在房價上升了2-3倍。未來上升空間平緩,每年3-5%漲幅。倫敦還在高點,倫敦金融區剛搬了地方,周圍社區剛剛翻了2-3倍房價。如果金融區搬遷到歐洲,則買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出租兩個地方都差不多,一般出租減去房貸和固定費用,收益2%算average,能達到5%是非常好的情況。
- 荷蘭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
阿姆斯特丹兩居室大概300萬人民幣,鹿特丹大概100萬。最近兩年阿姆斯特丹房價已經經歷了大幅上漲,鹿特丹剛剛開始。
1) 購買成本:
- notary plus translator 1000-1500 euros
- Tax 2% of houseprice
- if you need a loan: approx 2500 - 3000 euros additional loan and valuation costs
2)持有成本:沒有房產稅,但有物業稅,每月150歐
3)租售比很高,大概5-10%
The exact yields are difficult to say in advance, but around 5-7 % is possible.
4)人工貴,一般不請設計師
- 新加坡
1)新加坡當地80%的國民住公屋,中位數大約250萬人民幣一套;自住房產稅很低,約千分之二/年,出租則千分之三/年。政府保障民生,不喜歡房價快漲,雖然房子的增值潛力慢但房價在亞洲主要城市偏低,但是租金收益3-4%;對外籍城市購房通過印花稅實現 最近約15-18%(沒查),而且外籍人士不可以買公屋或者有地私宅。
2)當地家庭收入中位數約4萬人民幣每月;通常結婚後先買公屋(便宜);但公屋有收入上限 一方月收入高於5萬人民幣則無權購買。新加坡買房不像其他國家壓力大 ,因為政府保障居者有其屋;公屋通常年輕時就可以購買,銀行貸款利率也不高。但改善型,比如公寓和有地私宅,則是收入增長後因。
3)新加坡居住條件很好,房價便宜,租金收益3-4%(公寓),房貸便宜,適合家庭生活,值得購買。
4)簡單的裝修可以直接找contractor(類似於小包工 各有專長);稍微複雜可以找main contractor(也是包工頭 但可以做更多或者找別人做) ;再複雜點一般會找設計師。設計師安排一切也是找contractor慢慢做(有些設計師有自己的施工隊)。外國(新加坡)裝修很多時候是動房子的架構,重新走水電之類的,而不是做一些奢華的裝修。所以直接請工人和裝修隊的多,請設計師的少。但是也有專門找設計師設計的,費用相對高一些。價錢方面差的很多,從裝修一個廚房需要花2-5萬美金,到整個房子裝修1萬美金都有。
- 日本-東京
1)東京都內好地段70平米的兩居室 大概7000萬日元到8000萬日元左右(450-600萬人民幣)。持有要交固定資產稅,出售有傭金和資產增值稅,出租毛回報率大概3%到4%, 外籍人士沒有限制。
2)當地人一般不熱衷買房。因為日本通縮已經這麼多年了,習慣於租房。一般買房的都是三四十歲的人。當地所有房子都自帶裝修,設計師針對的是自己買地找房子的。
3)朋友買了投資型的一居室,自住是租房(租金是稅前計算所以很合適)。
- 香港
1)不同地段會差很多,好一點地段每平米16-20萬港幣,兩室通常在50平,大約合 800-1000萬左右。鐵路附近的地段基本增值潛力很好,但租金回報比較低,大概是$400-500每平每個月。外籍人士需要給15%印花稅,但沒有限制。
2)基本上覺得工資是追不到房價升幅,年輕一輩很多都要父母給首付才有機會買房,要不就要很省,要不就買那些20平左右的一房或studio flat。
- 台北 ( 一平米約等於0.3025坪)
1) 在台北較好的地段,一坪需要至少28萬人民幣。 通常最小的兩居室要25坪,700萬人民幣。
2)增值潛力 隨經濟波動,一坪25萬-35萬人民幣變動。
3)300萬人民幣的房,租5000人民幣一個月,整體租房投資報酬率低。
4)外籍人士 可以買房但限制多,可以貸款但複雜,並秉持平等互惠原則。
6)台北的房價幾乎等同於北京的房價。想當然,需要更努力打拚,才能買屬於自己的房。 一般人結婚時,通常會買房,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通常會由父母付頭期款作為新婚禮物。
7)個人想要買房,因為想要有自己的窩。裝修時會找設計師,因為想要有更好更適合自己的設計。通常的裝修費用是購屋的10%。高於10%較高檔,低於10%較一般。
- 斯德歌爾摩
1)斯德哥爾摩兩房(兩室一廳)差不多需要350萬 人民幣。 持有成本比較高,一般每月會有3000左右的物業管理費,公共環境供暖這些。
2)增值潛力不錯。出租收益比較高,外籍人士買房需要有長期居留簽證。當地薪資一般,但是負擔一套房的貸款還是沒問題,一般一工作就買,一套小的。(哥本哈根也差不多)
3)由於人工貴,一般不會找設計師,都是自己去賣裝修材料的地方想好 。 一百平米,30萬左右。
- 美國-費城
1)持有成本包括地產稅、保險與維護,大概需要1萬美元;出售成本是2萬美元;租金在1800美元左右;基本沒有增值潛力;如果不貸款,對外籍人士幾乎沒有限制(信息有局限性)
2)年輕人買房者的比例近年來有所減少,很多寧願在城裡租房住,也不願意做房奴。一般買房年齡在30-35之間。
3)裝修的錢主要花在廚房和衛生間,很多人會翻修這兩個地方,買東西也費錢。一百平米的房子如果不翻修衛生間和廚房,1萬美金打住了。如果翻修,至少要3萬美金。其他房間主要是買賣傢具,塗塗強。
4)有錢人當然會請設計師,這也是一份很decent的職業。普通人很多會請人設計一下房間塗料的顏色搭配。美國人非常在意這一點。
- 加拿大-蒙特利爾
1)蒙特利爾市區兩居室房價從二十萬加幣(二手房)到四五十萬(公寓新房)不等,均價三十來萬。
由於蒙特利爾所在的魁北克省苛捐雜稅較重,買房凈價不貴,但養房花費不菲。成本主要體現在各種稅和費。持有如果自住,除了日常房屋修繕維護,商業保險開銷,還需要每年交納地產稅、管理費、公共設施費。如果將房屋出租,租金計入收入,需要交納平均超過20%的收入稅。而如果房屋買賣,通常需要準備相當於房價1.5%的金額,用於中介、法務、公證等費用以及向政府一次性交納過戶稅。
蒙特利爾房價在經歷了四年連續下跌後,從去年開始緩慢上漲,如果魁省經濟復甦,住房有望保值甚至緩慢升值(當然如果華人富豪組團來投資,大漲那是分分鐘的事兒!)由於是加拿大著名的大學城,位於高校附近的房屋出租前景一直良好,每月租金保守估計在一千加元到兩千加元之間,是非常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加拿大,除特定類型的投資移民之外,通常房屋所有權並不捆綁移民資格,因此外籍人士在蒙特利爾買房與本國居民並無顯著不同,相反,魁省政府歡迎非本國居民前來投資買房。
2)北美文化使然,本地普通工薪族以租房為主,租房市場活躍度遠高於買房市場。本地人通常三十多歲成家生子後,會有買房打算。並且,相比起在市區買小戶型公寓,很多人更傾向於在郊區買一幢兩三層樓幾百平米的大house。
3)目前我還沒有買房,打算等移民手續辦完,工作穩定且有一定積蓄付首付的時候,再在市區買一套小戶型公寓。畢竟從長遠來看,自住房比租房合算。如果家庭需要,若干年後可以考慮在本地或者外地(外國)換一套更大的房。
4)加拿大人熱愛DIY,人工成本較貴,而且home decor商品的品種門類十分齊全,購買渠道也很便利。因此據我所知,找設計師的不多見。
裝修花費區別就大了!一百多平米二手房,純拆除的費用平均在六七千加元,另外廚房、浴室改造,採暖系統更新,換門窗(這邊冬天太冷太長,隔熱防凍的門窗得特製)等等費用全得拆開來算,每一項都分得很細...
- 華盛頓
華盛頓浪得虛名為世界頭號帝國首都,可和我天朝帝都相比大概房價只是個零頭。
1)波托馬克河畔,可看到國會山和華盛頓紀念碑帝都一流condo,非penthouse,有半酒店式服務,大約摺合5-6萬人民幣一平米。兩居室100平米,總價75萬美元上下。物業費大致800-900美元一月,稅率1%。租售比大致在5%左右,但若是除去物業費就會大打折扣。
2)房價總體停滯,綜合統計YoY(增長率)只有2%左右,高端物業甚至比前兩年略低。
3)地鐵沿線獨立房和聯排價格也較便宜。大致相當於帝都五六環之間,距地鐵步行15分鐘,學區中上,獨立房,每平米也就是摺合1-2萬人民幣,頂級學區一般房子較老,能到3萬以上。相當於四環左右位置,據地鐵5分鐘步行,聯排房大致3萬人民幣,物業費很低,租售比可達4.5%,但基本可以全留下,所以比condo投資回報要好。但總體房價也是停滯不前。
- 西雅圖
1)西雅圖是最近幾個月全美房價漲幅最高的城市(當然漲幅還是不能和帝都比)。
西雅圖自然資源豐富,社會相對和諧,有微軟和亞馬遜這兩家全球市值第三第四的大公司,也吸引了大量亞洲買家。西雅圖因為自然風光多樣,房價也變化多端,比如看海灣、看湖、一般的水,三面看山、兩面或是一麵價格都會變化很多,而如果有自己私家水岸、碼頭那就更是能憑空再漲上一兩百萬刀。
頂級區域如蓋茨家所在的Medina,一般有水景的房子要到500萬美金。稍微離水岸遠一些的頂級學區也要在300萬左右。
西雅圖的一大頭疼是新房很少,而新房往往是一個老房拆了建倆,總lot甚至只有6-700平米。因此西雅圖很多買房子實際是買地。1-2000平米的地價格在同一數量級,因為建不出兩個房子。2000平米的地加極老的房子,頂級學區,大概在200萬以上。1000多的也要180萬。
2)西雅圖的擁有成本還算可控,稅費1%,居住的話銷售稅極高,將近10%,但州里沒有所得稅。
3)建房子是另一大坑。每平方尺的全建設裝修成本可以從150美元到400美元。甚至400美元的建設商還只是custom built離豪華還差好多......比如一扇門可以從空心的幾十美元一扇到實心胡桃木600美元一扇。與建設費用相比,建築師和設計師還算公平--這是剛需,否則拿不到建設許可。一套完整400-500平米房子的設計、圖紙、施工指引大概在4-5萬美元。
4)室內裝修設計可以2萬搞定,也可以20萬,就浮動太大了。
- 天朝
結論里說了,個人覺得在一線城市如果是剛需,還是要盡量買。沒有安全感哪裡來的自由啊。不過對比外國人和中國人,大家在選房的標準上差別還是蠻大的,比如外國人對坐北朝南這件事兒就比較不看重,不過呢中國的房型和國外差別也很大,所以不能照搬。
中國商品房是90後住房改革後才開始的,大量商品房上市是從2000年以後的事情。相比國外特別是歐洲,建築歷史長,戶型多樣,樓層少但層高感人等特點,我國商品房形成時間比較短,戶型相對單一。
另外,在中國買房,如何選房也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選好了升值潛力大,兩居室能有三居室的效果;選不好不僅出售難度高,而且住的不舒服。如何突破套路,發現價值窪地,在國內買到好房子,這個問題我請我們編輯問了很多國內的室內設計師,他們應該是最懂房子的人了,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鏈接,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戶型方正坐北朝南?8位設計師顛覆你的選房套路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幾位同學:
紐約:Shuo
倫敦:Shuo,Cyrus
東京:米斯特曹
荷蘭:Zan
香港:Betty
台北:Eddie
斯德歌爾摩:Alfred
費城:Joseph
新加坡:Yang
蒙特利爾:Celia
我們上線了大師系列「住藝Plus」以十分之一的價格,為普通人設計200平米以內的戶型。第一位上線的大師將是成龍馮小剛的御用設計師,陳暄。
因為每一個案子都會是大師親手設計,產出有限,恕我們第一批僅開放30個名額,針對北京地區的70-200平米公寓。
想申請陳暄為你親手設計家的同學,直接點擊 住藝-精選室內設計師平台 申請。或直接撥打電話400-060-0636 直接諮詢,現在還有提供限時優惠。
在美國待了四年多,年中置房一套,對這個話題還算有一定的了解。
原創碼字不容易,轉載請務必告知。
美國房價差距很大,紐約市和舊金山灣區是最貴的,其次是夏威夷,南加州等氣候好得令人髮指的地區,然後就是各大城市,最便宜的是中部小地方。我在南加州,這裡的獨棟別墅(3-4居)中位價在50-60萬刀左右,地段較好的condo(2居)的中位價在20-30萬刀。南加州的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是6.3萬-7.4萬刀。 (房價來源:個人經驗+Zillow,家庭收入數據來源:California locations by income)
年輕人買房都是找銀行貸款,所以信用分數和收入很重要。美國人的信用分數是從第一張信用卡開始的,你的任何貸款,包括學貸,車貸,信用卡,都和這個分數緊密相關。總的來說,信用分數越高,貸款利息越低。另外貸款利息除了和信用分數有關,和大環境也有關係,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貸款利息超級,只要複利3.2%一年,30年flat rate,導致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較熱,房價也漲了不少。
08年次貸危機之前,年輕人買房需要付的首付真是超低,甚至有零首付的現象,銀行貸款批得也容易。現在銀行謹慎多了,首付也提高了,一般5%-20%的樣子。
聽起來好像不難嘛,那美國年輕人是不是人手一套別墅呢?
事實是,35歲以下的美國人,房屋擁有者僅佔了36.3% !
原文出處:In the Wake of the Housing Bust, Fewer Young Homeowners
以下是我觀察的幾點原因。
一,美國年輕人上大學基本都要自己申請學貸,一是美國大學學費(尤其是私立大學)實在貴,而且一上就是四年。二是家長也真的負擔不起,尤其是有幾個孩子的家庭。當然還有文化的原因,主流還是18歲就獨立,經濟上的體現就是自己貸部分學費,勤工儉學基本人人都會做,但是也掙不出太多的。美國畢業生平均的學貸接近3萬刀。Average student loan debt: $29,400
不要小看了美國的學貸,有一部分美國人貸了學貸後出來找不到工作,就一直還不起貸款,破產都不行,學貸必須還。利率也不低,一年複利7%,是去年房貸的兩倍多!!!相關文章:businessweek.com 的頁面 然後學貸越滾越大,信用分數直接掉底,房子車子買不了,信用卡都申不了,一輩子都難翻身。。。
二,美國沒有戶籍的限制,再加上美國文化就比較洒脫,搬家非常正常。很多年輕人不想在現今所在城市安家,所以也不著急買房。我們的朋友,一對哈佛畢業的美國夫妻,現居紐約,一個私募,一個投行(還需要我多說什麼嗎?)可人家覺得紐約太擁擠太繁雜,不適合以後安家,所以到現在30歲了也不著急買房。
三,租房比買房省事多了!!!租房時,房東負責門前剪草,掃雪,各種室內修理,甚至家裡爬進來了一群螞蟻,也是房東或者是房東請人來處理。自己有了房子後都該自己管了。。。而且買房後你很快就會發現,到處都要用錢,尤其是你想把房子搞得個性化一點。。。
四,在中國,因為證券市場還不夠不完善,創業也難,所以大多數人把錢拿來買房,因為房地產投資還相對靠譜些,而且中國房價一直在飆升啊。在美國,投資方法很多,買房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每年維護房子還有一定的費用,還要交1%-3%的房產稅,更不要說08年次貸危機,多少房地產投資者血本無歸,還把自己的房子也賠了進去。。。所以買房不一定就是投資的最好方式。
最後說下美國人的消費觀吧。
先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和我同歲的美國姑娘,單身,工作三年,月入5000,除去稅和各種保險大概是3500,和別人合租了一個apartment月租每月每人1000,每月雜七雜八的費用算500吧,剩下2000包吃包玩,美國購買力比國內高,按理來說應該過得蠻舒坦了,可當我無數次地聽見這姑娘抱怨自己交不出房租。。。
還有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數據,美國人存款金額的平均是——$3,800... 這還不僅僅是年輕人了。。出處:American Family Financial Statistics (更新了2014年的數據)。另外這個調查也很驚人。美國75%的人連六個月的生活費都存不到。75 Percent Of Americans Don"t Have Enough Savings To Cover Their Bills For Six Months: Survey
關於美國年輕人為什麼存錢少,據我觀察和分析,原因有三點。
1,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擁有更豐富的經歷(旅遊)和享受中高檔的生活,都比存錢要重要多了。
2,來自社會及家庭的壓力小,家長不會催你結婚,即使結婚,也沒有「沒房子就不結婚」的說法。而且自己掙錢自己花,一般不需要給家人經濟上的幫助。
3,美國可以消費的東西超級多呀。。。這個我深有體會。。。而且真的是什麼都要用錢買,國內那種過年過節髮油,發月餅,發購物卷的在美國是聽都沒有聽說過的。
總的來說,美國年輕人經濟獨立,沒有來自父母的資助。同時也不怎麼存錢,因為觀念不同,而且要還各種貸款,加上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年輕人根本就沒有什麼結餘。而那些能存下錢的人,也不一定就這麼早想買房安家。再加上投資種類繁多,買房容易養房難,還是租房各種省事。種種原因造成了美國年輕人買房的比率較低。
最後說幾點在美國買房的實際的優點吧,我想了半天也就幾點。歡迎大家補充。
1,減稅。用來償還利息的收入可以免稅。
2,抵押貸款。可以以房子為抵押,向銀行貸更多的錢,解決現金流問題。
3,個性化。在家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換漆換門換地板都是小case,推掉幾堵牆也沒問題,或者把廚房和洗手間精裝一遍,還可以後院加個游泳池什麼的。。。
當然了,N年後還清貸款後,你還可以有一套房產。。。新加坡。
我來補充下 @Wong Terence 的答案。
新加坡近八成的家庭是居住在政府組屋(HDB)中。我覺得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堪稱世界的典範。
HDB的價格基本是在30萬新幣到70萬新幣之間(最貴的有近百萬,最便宜的有二十萬+,但都很罕見),99年產權。
以我購買的組屋為例,90平米實用面積,地段還不錯,2010年中買的時候是57.6萬新幣(現在已經升至六十餘萬)。
做為參考,新加坡大學畢業生月薪在3000新幣左右。新幣換人民幣匯率一般是乘五。
月薪3K,買個房子500K,聽起來不便宜,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新加坡年輕人買組屋基本是毫無壓力的。
首先,上面說的組屋價格,是組屋在二手市場上轉售的價格,而不是政府首次出售的價格!
還是以我買的組屋為例,2010年中我買了五十多萬,2004年前屋主從政府那邊買新的時候是多少錢?30萬不到。
新加坡政府是新組屋的唯一出售者,它徹底掌控了組屋價格定價權,新加坡政府可以隨意根據它的經濟需要制定組屋價格,要漲就漲,要跌就跌,這麼些年下來手法已經非常嫻熟。基本上,新加坡政府對組屋價格的政策是要保持穩定的低幅增長(一手價格每年10%左右,二手轉售的價格波動則更大些)。
新加坡政府宣稱的是組屋是新加坡家庭的最大財富,它有義務保護新加坡人的這一財富。
所以,新加坡年輕人買組屋面臨的是這樣的環境:儘快買一套自己的組屋,住幾年後賣掉,賺上一筆。
由於有新加坡政府的強力支撐,除非新加坡經濟徹底崩潰,徹底垮台,否則購買組屋是件一本萬利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購買組屋的;所以,新加坡政府在購買政策方面做了相當多的限制。
組屋是銷售給家庭的,也就是說,單個年輕人不可以購買,年輕人要購買組屋的話,必須先結婚。^_^
(有個新加坡笑話,說年輕人要求婚的時候,是跟對方說:「我們去買個組屋吧~」。要是找不到人結婚怎麼辦?等,等到年滿35歲那麼也可以買。)
然後,每個家庭,只能購買一套組屋;要買第二套的話,必須先把現有一套賣掉;而且,下一套不可以直接跟政府買新的,只能從轉售市場買,也就是說,必須付出更高的價格。
除了必須是以「家庭」為單位購買組屋,購買組屋對家庭收入也有要求,必須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4千(近兩年好像提高到了5千)才可以跟政府購買新組屋。
大學畢業生起薪已經3千了,努力工作幾年,超過4、5千並不稀奇;所以,我覺得新加坡政府這一政策也有讓新加坡年輕人大學畢業後趕快結婚生孩子的意味(^_^ 生育率在新加坡是個問題~)。
一旦家庭人均收入超過額度,那麼就不可以買新組屋,而只能從二手市場上購買組屋,或者是去買公寓(價格比二手組屋貴一倍至少吧~反正也是世界頂尖的房價之一~)。因為組屋二手市場上的買家相對「有錢」些,所以,二手組屋會比一手的貴。
最後,新加坡政府對於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也有各種政策照顧,比方說,一對小情侶中學就搞上了,奉子成婚,然後只能去做麥當勞收銀之類的工作,月薪只有千多新幣。對於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政府會根據具體情況最高可以白給4萬新幣的補貼。
(年輕人買組屋買得跟父母近也是政府考慮的情況!符合收入條件的年輕家庭,買新組屋跟父母做鄰居,政府補貼1萬新幣。)
有這補貼,買個30萬左右的組屋,首付基本就搞定了,然後,三十年貸款,月供?公積金搞定。
也就是說,新加坡年輕人只要有正當工作,買房甚至可以不用掏一分錢(當然這是很極端的情況,不過確實有);然後,住幾年年賣掉,還可以狠賺上一筆。
這就是新加坡年輕人面對的買房環境,這也是我為什麼說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是世界的典範。謝邀,但是為了社會和諧,還是不要說太多吧?
以日本的二線城市(人口100-200萬之間)為例,最典型的被稱為「一戶建」的日式住宅,150平米左右的土地,兩層木結構小別墅,在距離市中心20分鐘車程的地方大概3000多萬日元(地皮值2000萬,上面的房子成本1000多萬。如果是市郊地皮只賣幾百萬的地方全套2000多萬就差不多了)。日本全國的平均收入是400多萬日元,這樣的比較大的城市的年輕人如果是正規公司工作,教育程度和能力不差,30歲以前超過400萬也不難。基本上是6-8年的收入可買市區內獨院小樓。
如果是像國內一樣的住宅樓,同樣的地段大概2500萬日元上下一套,比一戶建略便宜,當然面積也要小些。他們賣房子基本上不論平米,而是一套兩到四室一廳的房子一個比較整的價格,1980萬日元,2480萬日元之類的。為了給顧客一個參考會標明面積,他們用的是使用面積,比用建築面積的同樣數字的國內住宅能大個不到20%。精裝修,不是毛坯房。當然,永久產權。
他們的房貸比國內友好太多。基本上可以零首付,只要你是在正規公司工作的日本人。因為存款利率接近於零而且銀行業流著道德的血液利差幾乎比任何國家都小,他們的變動利率的房貸最低的不到1%的利率,大部分在1.5%左右。由於日本經濟已經停滯了很長時間而且政府自己的國債也有很大的規模,至少短期內看不到利率上漲的兆頭。或者可以從一開始申請フラット35或フラット50,35年期或50年期固定利率貸款。現在的フラット35利率是1.89%,頭10年可以再優惠0.3%。
整體上來說日本的年輕人可以用收入的不到1/5來供一套150平米的土地,樓上樓下120平米左右的小樓,當然是沒什麼壓力。除了東京市中心的房子特別貴一些,想要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並不困難。
但大多數日本人並不急著買房,人年輕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可能會換工作,也可能被派到其他城市工作,租房住更方便些。房租並不怎麼貴,同樣除了東京以外,不比京滬貴多少。就算租不起還可以申請租金和其他成本(給房東的禮金押金等等)相對便宜的公營住宅(UR都市機構等等)。日本租金水平已經穩定了很多年了,法律也保護租房者利益,房東單方面提出漲房租不給就滾的事情不會發生,租房沒什麼不便,更不會有孩子上不了戶口,沒辦法上學等等爛事,所以結婚時也沒有女方一定要求男方有房的社會風氣。
等到30多歲了,工作穩定了,婚也結了,孩子有了,生活基本定型了,這時候再好好選個地方買套房子,好好經營人生的下半場,是大部分日本人的選擇。
==========分割線============
有人問日本的房產稅的情況,簡單回答一下與購買和保有房屋有關的主要稅種,本人不是理稅專業人士,大家只是參考下就好了。總體上日本是一個稅負不重的國家。
以上述普通新築一戶建為例,在買房時的稅種主要有:
不動產取得稅3%
所有權登記稅(自用新建住宅特別低)0.15%
消費稅(相當於國內的增值稅的稅種,順便說下國內的消費稅在日本的對應稅種是對煙酒等少數商品徵收的奢侈稅)5%
印花稅:在簽訂合同時繳納的契稅。一般來說要在買房和借房貸時各繳一回,總計35000日元定額。
在保有房屋以後,需要每年繳納的稅種有:
固定資產稅:名義上的稅率是1.4%,但計算相當複雜,是根據專業人士調查和計算的重建成本加上折舊率等等得出一個應納稅年份的額度的叫「固定資產評價「的接近於實際價值的東西,平均下來大概等於新房價格的七八成吧,對土地和上面的房屋分別徵稅。對於自用房屋的土地200平米以下的面積只需要交應納稅額的1/6,對於房屋頭三年似乎是減半。總計一年10萬日元上下的樣子。順便說下日本的三大國家資格是律師、註冊會計師、還有一個就是這個業務內容之一是計算別人房子值多少錢的不動產鑒定士,很牛逼的。
都市計劃稅0.3%,修建和養護道路,小公園,下水道等共用設施用的。
就這些。大家講的都是壓力小的,我來講個壓力山大的.....我假設年輕人主要指的是80-90後吧。
美國萬通亞洲委託港大進行民調,結果顯示香港80及90後年輕人,最大的夢想為買樓,佔總人數34%,大幅拋離更理想工作、更加富有等,惟他們的夢想成真信心指數,以10分為滿分,平均僅有5.9分,反映他們對實現夢想的信心不強。
買樓成為年輕人人生最大的夢想,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很悲哀。我回答過一個問題,講了香港人大概怎麼買樓香港人是怎麼買得起房子的?
不過在香港,對年輕人來說,買樓的壓力甚至比內地大部份城市還要大得多。(這裡只說買樓,而排除了申請公共房屋的部份)
原因如下:
1.房價:
根據全球最大的房地產統計網站Global Property Guide在2012年所公布的資料顯示,香港人必須不吃不喝28年才能買房,名列「買屋痛苦」第一名;香港最近5年漲幅達96.57%,平均每平方米將近10萬港幣。香港知名物業機構萊坊所發表的《全球樓價指數》中,香港2012年房價較2011年高出23.6%,漲幅高居全球第一。
相對於房價,今年首季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2,000元。 個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為12,000元,較去年第四季維持不變。而一個基本的40平米兩房入門單位售價也要300-500萬起。
不過房價內地也很高,佔平均收入比重可能更大,但是爲什麽香港年輕人壓力更大?
2.租金:
年輕人到一定年紀要結婚生子,始終是要出來住的,香港的租務市場是非常恐怖的:
如題,現實平均尺租為約22.9港幣,一個40-50平米的單位(大概600尺),租金大概要13000港幣。沒錯,是13000港幣,請看第一個問題中的個人收入中位數,一個月租金超過了一個人的月收入。就算是兩個人的小家庭,租金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內地樓市的租售比很多地方都遠遠高於香港(房子賣得貴,但是租金便宜),香港的租金基本跟隨樓市上漲,租售比低於1:300。
我以我朋友北京的房子為例,現在價值300萬港幣的房子,租金大概4000-4500人民幣。在香港,300萬港幣的房子,租金要在8000-9000以上。相對而言,香港的租金更貴,年輕人壓力更大。
3.家庭支持
我們這一代80-9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如果真的要買房,通常情況父母都會支持首付,有時候甚至出現年輕人雙方父母(4個大人)都共同幫助孩子買房的情況。而我們的父母,以及再上一代的長輩,很多都趕上了分房的時代,至少分到了一套房(之後另外買的房子另算)。
在香港,很多家庭不止一個子女。同時,父母那一代就需要借錢買房。所以當80-90後要搬出去獨立的時候,家裡的房貸都沒還完,父母並沒有辦法幫助首付,很多香港的年輕人需要自己賺首付。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結合上兩個問題,房價高,租金高),哪怕是和父母合住,香港年輕人也是需要每個月給支付一定費用給家長的(家用)。這也是和內地不同的地方。
4.婚育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依據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簡稱「長策會」)委託理工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香港青年會因為擔心住房問題而選擇晚婚及放棄生育,這可能使未來的勞動人口大幅降低,影響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
在這項調查中,受訪的青年族群(18至30歲間)普遍表示無法負擔目前的房價,也擔心日後可能難以置業,而如果買不起房,會選擇延遲結婚,及不生小孩。甚至有受訪青年表示,為了能符合申請公屋(政府廉租房)的資格,畢業後會尋找低薪工作。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12: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顯示,香港女性的初次結婚年齡中位數,在1981年為23.9歲,而在2011年則上升至28.9歲。而男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則從1981年的27歲,上升至2011年的31.2歲。2011年女性首次生育年齡為30歲,1981年則為25.1歲。晚婚的原因不一定是完全因為房價,不過房價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現時在青年人之中,父母有能力為他們置業的,對社會的怨氣較少;父母沒有能力協助他們置業的,就把矛頭指向政府,認為這是官商勾結,任由地產霸權橫行的結果。現實是有樓的人才較容易透過樓價上升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沒有樓的人乾收一份薪金,往往連通脹都趕不上;以至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分化。有樓的人比較容易變成保守派,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不想社會大變。沒有樓的人,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他們較容易成為反對派,希望藉著改變社會去改善自己的命運。
啊啊啊我好想回答這個問題。
如今,在我大西班牙,我最喜歡的城市Tarragona(人口26萬,緊臨地中海,距離巴塞羅那市中心1小時)買一棟能看到海景的帶游泳池的別墅(不帶游泳池的都不算Villa好嗎!)要多少錢呢?嗯,30萬歐元以內應該可以拿下了。
那麼對於西班牙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需要多少年可以買得起這樣一棟房子呢?答案是——正無窮。。。
因為,他們,沒有工作……謝邀。
悉尼距離市中心40分鐘車程之內的幾個大區來說,80-100平的兩居室,價格從45萬至80萬澳幣不等(約270萬至500萬人民幣)。
按照澳洲特別是悉尼平均約5萬澳幣左右的年收入來說,個人覺得價格還不算特別離譜(10年左右的工資一套房子)。
目前新南威爾士洲對於首次置業者還有免印花稅以及第一套新房1萬5000澳幣補助的政策。
不過對於在澳洲有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其實買房最大的障礙還是如何攢夠首期(首付一般是20%)。因為目前澳洲屬於利息極低時期而租金又極高,交房之後貸款利息基本上已經低於房租了。
亞裔尤其是華人可能多少家裡有些支持,一般首套房的首付還是擠得出來的。
但是本地很多收入不錯的local其實是完全攢不下來首付的,甚至周四發工資到下周二就口袋空空了——各種吃喝玩樂尤其是買酒了!
對於房子這種東西,年輕的Aussie大多沒有太特殊的情結。家裡有留個房子最好,沒有的話能租得起有地方住就好啦,不一定非要買。大多都是年紀比較大有家庭孩子的鬼佬才考慮買房。年輕的亞裔和華裔相對來說購房率還是要高許多的。也是算不同族群價值觀生活觀的差異吧。。。。
總體來說年輕人只要工作穩定,尤其是雙方都工作的young couples,房子的壓力還是比國內的年輕人好少不少的。Hey. I can answer you how it looks like in Poland. I don"t know any young person that owns a house because it"s very expensive. You can take a loan of course but to do it you need to have a stabilised job and taking it means you cannot go aboard for longer time because you gonna have that responsibility for many years. The world is very open for us right now, so people can live almost any place they want. I"m 21 and I used to live in Poland, Denmark, Thailand and China already and I"m sure I"m not going to stop at this because I"m just curious about the world. Buying a house means you need to stay where your house is.
你好,我可以告訴你波蘭的情況是怎樣的。我認識的年輕人沒有一個買了房因為房價實在是太貴了。當然你可以貸款買房,但你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且一旦買了就意味著你沒法長期出國旅遊或居住,因為你需要還多年的貸款。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是敞開大門的,所以人們可以住在任何他們想住的地方。我今年21歲,我已經在波蘭,丹麥,泰國和中國居住過了,我也確信我不會停止腳步因為我仍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Also, in our countries house is not as important as in China. House is a place only for a living - not owning a house does not mean that you have nothing and you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people with it. My dad is over 50; he"s not poor but he doesn"t have his own house. He just prefers to rent it.
同時,在波蘭買房不像在中國那樣重要。房子只是個居住的地方-沒有房子不代表你在社會上就一無所有,而且你享受和有房子的人一樣的權利。我父親五十多歲了,他不窮但他沒有買房,他更願意租房子住。
If I would be rich then for sure I would buy a house, but only because of money. When you have that house you can always rent it or sell after you don"t want to live there, so you don"t throw your money as it is when you rent a house.
如果我很有錢,我當然會買房子,但只是為了賺錢。當你有了房子,又不想住在那兒的時候,你就可以拿來出租或者賣掉,所以就不像租房那樣總是在花錢。
When you have your own house then you feel stabilised and safe - this is true. But in the Europe many young people are not looking for those - people want to travel and have a crazy life, so not many people think about buying a house.
當你有自己的房子時,當然會感到安穩-這是事實,當在歐洲,許多年輕人追求的不是安穩-人們想去旅行並過上刺激的生活,所以大部分年輕人不會考慮買房。
一般來講,德國年輕人不愛買房。
一是沒錢,二是不樂意。
沒錢很好解釋,不多說,剛工作的人,每月雖然比國內年輕人剩餘的多,卻依舊不夠買房。
不樂意,是因為德國政府喜歡保證租房和買房市場的公平和穩定,不喜歡投機炒房的人。
德國買房,除去房價以外,還有額外費用。
一般來說,買的時候,已經貶值百分之十。因為有額外費用和維護成本費用。
何況,很多德國人年輕時候根本沒想著定下來,又何談買房。
在一個城市買房,就是將自己固定下來。
未來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而是有了局限。
不能隨意變城市,
不能隨意換工作,
...
德國大城市又不多,
許多人換幾個城市是很正常的事情。
世界那麼大,對於他們來說,
房子是四十歲以後考慮的問題。
所以,除了少數富二代,
大多數人很喜歡租房子。
法律又健全,租金也不會坐地起價。
就看你選擇什麼了。
法國
- 我有一個同事,我的偶像,不到30,結婚了,和她老公倆法國人都在我們公司工作,工薪階層,小倆口在公司附近的家樂福附近買了一塊地,一起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蓋了一所能用iphone ipad控制的房子……………… 泳池落地窗雙人浴缸智能家居什麼的…………外加她的工作能力和小提琴水平……不可企及的偶像〒▽〒…………當然這個造價就高昂了,我問過價格(然後又忘了……( ̄﹏ ̄)),總之兩家父母都是比較有經濟實力的給予了一些支持。
- 銀行工作的話,剛畢業入職就會買房,因為房貸有內部優惠,不買就虧了,他們年終獎又很多,買房成風。
- 國家有對剛畢業一兩年的年輕人的零利率貸款優惠,好像是3萬歐額度吧?具體忘了,申請起來很繁瑣,而且要求必須買新房(貴)。
- 的確大部分人買的都是舊房,但是這邊新房很少, 舊房維護的比較好,再老的房子5、6層的矮樓房都有電梯。
- 計算面積的時候很慷慨,租房的時候陽台一般都是送的,不統計到合同里的住宅面積里。國內那種建築面積、使用面積差很多的坑爹情況沒有。
-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著急買房,因為租房很穩定,這點太重要了。法律完善,中介規範,房東有各種限制不能違約,基本上都是長租不會被趕出去,即使房主要賣房,也可以把租客一起賣了~~(合同轉給下一個房主)我覺得國內想趕緊買房不想租房的原因之一就是租房要受氣,不穩定,沒有安全感。什麼黑中介帶打手打人、威脅人、坑中介費的情況我同學就碰見過,還是在皇城根兒上的帝都,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嘆為觀止。
- 一個女同事,30多歲,買了個地段很差的公寓用於投資(法國三線城市,旅遊城市),60多平米,總體20萬歐不到,首付3萬,貸款25年,每個月還870歐(政府規定每個月不能還太多)。每個月charge(理解為水費+物業費吧)是180,房子有三個卧室租給三個人,400*3=1200每月租金。其實就是出3萬首付,接下來就能靠房租養房了。
但是這是理想情況,實際上很麻煩,報稅、簽合同、保證一直有租客、維護傢具……另外維修房子法國人工費又很貴…… - 買房要根據地段、面積等因素交一定的房產稅的。房屋有持有成本。
btw,我現在在的城市,特別適合投資房產,蔚藍海岸,風景秀麗,每年夏天遊客爆棚,有法國政府傾力打造的矽谷,有幾所大學,所以買房可以租給剛工作的年輕人、大學生和遊客,絕對不會貶值……外加這邊中介靠譜,一切事情可以交給中介去打理。很多英國人義大利人在這裡當遠程房東的~~~
可惜我窮啊啊啊啊不然一定投資的〒▽〒·~~~~~歐元就算跌到比美元低,也還是比較划算的~
我在墨爾本的房子。。。
不到60萬澳幣,期房。。
地段中上,兩個卧室,都是主卧。。
預付10%,settle再付10%
剩下80%貸款,也就是40+萬。。
首套房優惠稅務優惠+期房稅務優惠。。印花稅大概交30%即可。。
貸款利率差不多在5.5左右。。。前10年只還息不還本。。
也就是說一個月的還貸差不多在1500左右。。
澳大利亞最低工資,今年是640.90刀每周。。即2563.60刀每月。。。
恩,小夫妻買房毫無壓力。。。
以上。。我寫寫荷蘭的情況吧。
我辦公室一個同事去年買了一棟house,我問過他。對於他們來說,首付幾乎是沒有的,每個月國家還會有一點補貼,所以基本上是沒什麼壓力的。有趣的是,他和我說以為他是博士在讀,所以在銀行貸款的時候可以獲得更高的額度。原話是:「我們這大部分年輕人買房也並不輕鬆,因為如果學歷不夠高工作不夠好,銀行就不肯貸款給你更多的錢。這就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首付,但是他們是沒有攢錢的意識的,同時父母也不太可能幫忙(老兩口還琢磨出去旅遊呢,才顧不上兒子呢。。。)」 同時,歐洲現在經濟整體上不景氣,荷蘭已經連續好幾年房價往下跌了,好多人買了房子就資不抵債,所以乾脆人家就不買了,反正租房子住的也挺好,也不存在什麼戶口學區房的問題。
先說不好的:英國人面臨的困難有1、信用額度。2、亞洲投資者的入侵。3、城市通勤和城鄉差距。
最後會發放點曙光。
本文所指的「年輕人」均為白領。
0、房價
先大概說一下倫敦房價,僅作參考。通常東倫敦新開盤的居民區一居室大概要 260K(K=1000),兩居室 350K 左右。若是好地段,商業區,一居室 400K 以上,兩居室 600K 左右。若是絕好的地段,多貴的都有。比如 Chelsea 新開盤的三居室 700 萬鎊。
倫敦老房子多,二手房的情況可以是非常複雜的:- 根據結構就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比如 House(獨棟、連排或 cul-de-sac 街尾都影響價格)、公寓、Mansionette、ex-council 等等。
- 地產商最愛說的就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以投資為目的的話,地段的選擇是最最重要的。
因此,二手房拿出價格來也沒什麼意義。凡是在微博上放言「在英國 XX 萬人民幣就可以買 XX 房」的都是耍流氓,都。是。耍。流。氓。
再說一下外地房價。比倫敦便宜很多,一個兩居室的錢可以買三層樓的小別墅。肯定不豪華,而且非常遠,但也是個舒適的家。
---------------------------------------
1、信用額度
用吐槽的話講就是:「如今的銀行只為那些無須貸款的人提供貸款。」
金融危機後,申請貸款是一件挺難的事兒。其實標準還是挺清晰的:個人稅前年收入的3-5倍,兩人買房的話可以貸兩人收入總和的(記得是)2-3倍(兩人一起買,信用額度並無加權)。金融危機後就很少有 20% 以下的首付率了,也就是說,好一點的一居室,假設不要那麼高端的,普通的280K,他就要有 56K 的存款,也許兩個人一起買更可能,那麼每人準備 28K。這不可能能從工資里存下來(如果在投行工作的話把 bonus 攢下來到有可能)。好吧,就算我們有首付,那麼剩下的 80% 可貸的金額取決於你的年工資。假設還是那個 280K 的小房子,你要貸 224K,也就是說你要有至少 45K 左右的稅前年薪。在投行通常工作個三四年差不多。在其他行業可能要很久很久。
所以,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對於普通年輕人來說,入職工資 20K 左右,家裡也沒什麼存款,在倫敦生活是非常困難的。我剛入職的工資是標準的精算入職工資,比這個高,可每個月我什麼都沒買呢就月光了。我真的很難想像一年只有 20K 能怎麼過,更別說攢錢買房了。
英國有一點比較好就是 social mobility。英國其實也是個走關係的國家,但是這種「關係」在中低階級里比較少見,普通老百姓是不靠走關係的。雖然階級文化明顯,但在這個國家,翻身是有機會的,只要你努力,一樣可以和富二代平起平坐(當然要有超出常人的努力意識和相應智商),比如努力進投行。我見過的最快買房的人是投行入職後三年,平時很節儉,什麼都不買,bonus 攢下來交首付,買了個不錯的兩居室(二手房,金融危機破產者拍賣的房產,好像是 300多 K,不太記得了)。
---------------------------------------
2、亞洲投資者的介入
由於倫敦的地理位置,歷史地位,金融地位,尤其是所在時區(和市場開盤時間有關),基本上是一個不太會貶值的地方。金融危機受創後房價暴跌,因為沒人貸得起款,同時經濟趨勢低迷,即使有錢也沒信心。但近些年在回暖,已經恢復了,還在持續上漲。
倫敦新開盤的房子,開發商都會選擇先去東南亞宣傳以吸引東南亞投資者,因為他們對倫敦房產總是有很高的投資興趣,而且他們都很有錢。房產商和中介為他們提供一條龍服務,房主不用長途跋涉,只要交錢,就有人辦好所有事。買後有大型中介幫助出租、收租和管理,能夠達到不錯的回報率。
---------------------------------------
3、城市通勤和城鄉的差距
一旦決定在倫敦發展,通勤路線是個很重要的抉擇。現在倫敦的公共交通很發達,呈輻射式,可以在短時間內直通郊外。但也因此即使是郊外,離車站近的地段也漲得很快。什麼地方便宜呢?火車地鐵不通的地方,下車還要坐公車的地方。一下子每天通勤的時間就多了半個多小時。本來坐火車就要半個小時,再加上額外的路程,非常浪費時間。
倫敦的通勤費用是非常貴的,而且越遠的地方,來市中心的費用就越貴。在倫敦市中心基本上沒人開車上班——基本上沒有免費停車位。而且除了昂貴的停車位,進入一區一天還要交 10 鎊的「擁堵費」。所以,住得近,房價高;住得遠,通勤費用高通勤時間太長。
也有不少人搬去了 Kent,大概坐火車一個小時的樣子。那裡環境優美,房價沒有倫敦高。適合已經放棄夜生活的中年人……
至於城鄉的距離,基本上和國內北上廣的情況差不多:事業想要有發展必定來倫敦。只是相比之下,英國民眾沒有那麼 desperate。選擇不在倫敦發展,等於放棄了國際大都市的繁華——在其他大城市是不會有那麼多國際展覽、國際盛會、國際交流活動之類的。
---------------------------------------
曙光……
- 每個人(包括外國人)購買的第一套房如果價格在 250K 以下可以免印花稅。三年前的標準,現在不清楚。
- 還有一種房子是本國人可以和政府「一起買」,政府資助很大一部分的貸款,房主將來還。但是買這種房子就別太計較地理位置或者舒適度了。好地段自然有開發商高價買下,用心經營,培養帶動該地段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政府願意看到的。
-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規定,開發商蓋新樓,如果是居住區,必須要有一部分房產提供給當地「區政府」(Council)。如果不願提供這種 affordable housing,那麼就用其他方式補償。我見過的有給當地區政府義務蓋圖書館的,最常見的就是把 affordable housing 單獨蓋成一個樓,在主樓的旁邊,兩樓居民互不干擾(因為生活習慣相差太多)。
-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倫敦市中心的一大特色——多麼豪華的地段,附近都會有一些 council house,提供給窮人住(如今好地段的 council house 都被買來出租了)。這種階級的「混搭」,使得倫敦市裡永遠沒有「貧民窟」。讓每個地區都有窮人和富人,其實更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否則,就會像紐約巴黎那樣糟糕。
- 另外,倫敦的白領的薪金都比較標準(行業標準)。這也是一個好現象。
---------------------------------------
總的來說,年輕人買房不是那麼不可能的事情。要不就努力爭取高薪工作,要不就將就選擇不那麼舒服的地段和房子。本文所指的「年輕人」均為白領。巴黎內環以內二手房價是9000-10000歐/平方米起,新房項目很少
內環以外的地方是4000-7000歐,新房項目相對多一點,價錢也要貴一點
商業貸款利率3-4%,根據房市情況會有浮動
首付10-20%
和國內不一樣的是,貸款額度是根據收入來計算的。每月收入最多1/3用來還貸,一年12個月得出你的年償還能力。最後算一個總額出來。
首付低可以低到0首付,但是所有房款靠貸款,能貸到的款有限,一般你也買不了什麼大房子。普通小白領零首付的話,撐死能買個一室一廳吧。還要是郊區的。
工資每月稅後2000-3000歐
比國內好一點的是房型很齊全,不論是什麼樣的新房子項目,都會從一室戶到5,6室的房型都有,滿足各階層需要。
有各種國家廉租房……看上去挺好的房子,住著黑人阿拉伯人…那種地方反正不要錢我也不會想去住就是了
巴黎呢是法國比較奇葩的地方
外地房子就便宜多了其他的較大的城市呢,20來萬歐元可以買個花園別墅了吧。
更鄉下的地方呢,10萬歐元也可以買到花園別墅了。自己坐兩個小時火車去周末度假也不錯
也可以10歐元一平米買地,自己造房子。不過不能造永久性住宅。
新加坡來了。。。
新加坡房屋大概分三類,政府組屋,大約70%以上人口都住這個。公寓和有地住宅。100平方新式組屋平均價大概在300萬軟妹紙左右。公寓不好說,不過最近100平方大概在600萬人民幣左右。有地住宅太貴,不用考慮。壓力也很大。
謝邀。用一張圖來看世界各地房價收入比,下面這是2014年的數據:
綠色的代表房價收入比較低,房價相對收入較容易承擔。紅色代表房價收入比較高,房價相對較貴。
就我在中國美國加拿大生活過的經驗感覺數據還算靠譜。可以看到亞洲和歐洲一些大城市普遍房價負擔較大。其他地方世界性大城市房價相對收入也較貴 - 因為會有投資或者移民的資本/考慮。
當然,這裡沒有考慮買房在文化傳統中是否必要,父母是否會贊助等等因素。
數據來源: World Map of Price to Income Ratio for 2014 Mid Year歐美也有政府鼓勵買房,大部分人都有自己房產的國家,比如我現在居住的挪威。最新的統計數據是,差不多有80%的挪威家庭有自己的住房。最近這十年,挪威城市的房價漲得很厲害,年輕人購房的壓力也越來越重。但在租房或買房的選擇面前,只要有一份穩定工作,挪威的年輕人一定會選擇買房。
很多挪威年輕人一但有正式工作,就會考慮買房,因為租房實在是比較貴(換個角度看,就是租售比高)。挪威有一句俗話,大概的意思是"租房就是把錢扔到窗外去"。家境比較好的,上大學的時候父母也會幫助在大學所在城市買套公寓,有空房間的話還可以拿出來出租。
挪威過去幾年房價最貴的城市是位於西南海岸的石油之都斯塔萬格,市中心的新公寓單價差不多在5到8萬克朗一平米的樣子(現在匯率差不多是1克朗合0.85人民幣)。這兩年由於石油工業的不景氣,價格下來了,但單價也在4到7萬的樣子,一般的四口之家購房總價在400萬到800萬之間。挪威現在最貴的城市是首都奧斯陸,這兩年漲得離譜,市區新公寓10萬一平的已經很常見了。
但挪威的人均收入比較高,查到的一個數據是2016年人均薪資6萬多美元,約合50萬克朗。挪威的基尼係數很低,這個人均的數字真不是"被平均"的。挪威雙職工家庭佔大多數,所以這個房價水平普通的小家庭也還是可以買得起的,只不過就是大小新舊的差別罷了。
在售房網站上隨手找了一個斯塔萬格市區公寓的照片,這是一套建於2013年的使用面積85平米的躍層式公寓,有兩個卧室,另外還有一個不算面積的6平米的倉庫,標價379萬克朗。這套房屬於中等裝修,一般是小兩口住,有孩子就嫌小了,要換到郊區的大房子。
餐廳和開放式廚房
典型北歐性冷淡風格的浴室
客廳看出去的海景
政府也有政策幫助年輕人買房。年輕人可以設立購房儲蓄賬戶,在34歲之前每年可以向這個賬戶存錢。這個賬戶的資金只可以用來買房,每年存進去的錢可以免個人所得稅,存款利息高於定期存款。購房貸款也向年輕人傾斜,越年輕越容易拿到較低的貸款利率,而且付出的貸款利息也可以免交所得稅。一般來說,只要有一份穩定工作,就能貸到款。早些年零首付很常見,現在收得緊一些,一般也就15%,實在自己拿不出,父母幫忙付了也不是罕見的事兒。
由於有健全的社會福利,挪威家庭也沒有太多的儲蓄習慣,年輕人與其把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面,不如早些貸款買房,也算是儲蓄了。
很多挪威人還會木工瓦工活,自己動手把地下室的一部分裝修成公寓,然後出租,這個租金收入起碼可以達到每月還貸的50到60%。
簡單總結,挪威的大城市房價很貴,年輕人的購房負擔也很重,但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還是會優先考慮買房。
人在中東,我就大概說一下海灣國家的年輕人購房問題。
首先是阿聯酋,除迪拜外所有地方年輕人結婚以後,地方政府會分配類似經濟適用房的指標,就是特別便宜,這種房子一般都會連帶一片土地,類似老北京的四合院。其實就是給分快地,阿聯酋的年輕人據我了解,一般都是把這個房子連同地直接翻新。因為政府給的房子審美太畸形。。。
其次談談阿曼,與阿聯酋類似,國家也是結婚後給分房,但因為經濟不如阿聯酋,導致分的房子一般沒人住,也不會翻新,往往是租出去給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勞工住,或者就爛在那裡,當成庫房。年輕人一般會選擇另買,因為阿曼的房價比阿聯酋低的多,選擇性更高一點。
然後是沙特,政府是不給分房的,但會給予很大的補貼,年輕人啃老挺嚴重的,然而我認識的沙特人家裡就沒有窮的,所以。。。
沙特房價是兩個價格,外國人一個超高價格,本地人一個超低價格。
溫哥華算是全球一線城市了吧,兩層帶小院子能停下兩輛車的獨立屋大約起價120萬加幣。
工資還湊合的小程序員,或者年輕會計就算每小時20加幣吧,每年41600加幣,交完稅不吃不喝需要40年能買到。
不很好的兩居室公寓房,50萬加幣,兩口子不吃不喝可能需要9年能買到。
如果算上基本生活開銷,包括租房850,每人每月1500加幣,上述小職員每月能剩下1000來加幣可支配收入,那麼獨立屋為100年。
兩人的生活開銷可能2000左右就夠了,所以公寓17年能買到。
就醬。
在美國,人家問的是:中國的年輕人是面對著一個怎樣的助學貸款環境?
推薦閱讀:
※瑞士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阿巴斯的作品能真正反映伊朗的電影水平和社會文化真實狀況嗎?
※越南改國名意味著什麼?
※哥倫比亞是個怎樣的國家?首都波哥大是個怎樣的城市?哥倫比亞人有什麼比較普遍的特點?
※德國人平常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