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稱呼的由來?

日文和英文中的媽媽的稱呼和中文的很相似,這是怎麼回事,還有,媽媽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


嗯,本人非這個領域專業的...所以只能就個人的了解談一談,錯漏之處還請見諒。

首先亮明,這個問題既是一個語言學問題,也是一個人類學問題。
從近年來人類學研究比較流行的觀點來看,目前世界範圍內的人類都來自從非洲遷徙出來的智人族群,是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名婦女的後代,這就是所謂的「線粒體夏娃」。大概在7萬年前左右,出於我們未知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氣候的劇烈乾燥變化——非洲的智人族群開始向非洲之外遷徙。
在6萬多年前利用乾旱造成的紅海海平面下降進入阿拉伯半島,進入中東地區;
然後分支,一路西進,在4萬年前進入歐洲;一路向東,在5萬年前進入亞洲;
並在亞洲再次分支,一路北上,進入中國、東北亞、北亞,並最終渡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一路南下,進入中南半島、馬來群島、直至澳大利亞。
在這一過程當中,智人擊敗了包括尼安德特人和東亞原住民在內的其他早期人類,最終成為了現代人的祖先。研究者們認為,在這一遷徙和戰勝的過程當中,智人的語言是他們的一大優勢。如果全球的人類曾經來自同一族群,那麼也就是說,全球人類曾經——在某種意義上——擁有過共同的語言。
一些語言學的研究也支持這一觀點,斯坦福的格林伯格在線粒體夏娃被發現之前就發現了「原始世界語」的現象,例如在很多語言當中,婦女或妻子的名詞都以k音開頭,如吉爾吉斯語的kunu,柬埔寨語的kane,印第安蘇泥語的kanakayina。
後來紐西蘭的愛金森又提出了創始點效應(founder effect),認為語言中音素的數量分布會隨著全球性擴張的進程而減少。統計學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南非的布須曼語有141個音素,英語是46個,漢語是32個,菲律賓塔加拉語是23個,澳大利亞邦加拉語是16個,夏威夷語是13個,而巴西的印第安皮拉哈語則只有11個。
如果以上這些論據足以證明人類的語言曾經擁有共同的源頭的話,那麼題主這個問題的一部分已經可以回答了,那就是媽媽這個詞在全球範圍內的相似性,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人類古老的共同語言存留的影響。
而媽媽這個詞和人生關係如此緊密,被使用的次數最多,最不容易被歷史和遷移遺忘和改變。

其次,具體來說說媽媽這個詞。其實不只是媽媽,爸爸這個詞也同樣。所以放在一起來說。
ma,ba,pa,da這幾個音都是唇音,不需要任何的牙齒和舌頭的發音技巧,是嬰兒最容易發出的幾種聲音之一。而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又最為親密,所以早期人類很可能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這幾種音來表示爸爸和媽媽的含義。
又一次聽辜正坤老師(對其其他觀點我持保留意見)講課時提到,m這個音很可能是嬰兒索要奶水的聲音,引申為媽媽。我覺得還是能講得通的。
而在拉丁語當中,mamma好像也的確有乳房的意思。
而爸爸(babapapapaapaaba)也差不多是同樣的情況。
朱大可老師在《華夏上古神系》一書中也提到,甲骨文的「父」字是一個頭為大棒的男子形象,是被誇大的男性生殖器的象徵。而「父」的古音就是ba或者pa。
也就是說,baba或者papa這個音最早是指男性生殖器,後引申為父親。

---------------------------------------------------------------------------------------------------------------------

總結一下簡短版本:
1.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發音,是因為人類可能擁有共同的非洲祖先,全球人類都受到祖先所使用的同種語言的影響。
2.詞語使用頻繁,不易受時間影響而被遺忘、改變。
3.之所以是發ma的音,是因為這個音發音簡單,容易被嬰兒發出使用,很可能是嬰兒索要哺乳時發出的自然聲音,被引申為母親的含義。


以上。


建議你可以看一下辜正坤老師的《中西文化比較導論》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對的但是感覺很有道理(′?Д?)」


上面的回答很棒。正好在看一個俄羅斯電影,居然發現俄語的媽媽爸爸發音和中文一樣。再聯想到英語的mam,我也有了這個疑問。好像我國古時候都是稱呼爹娘的,現在也仍有這樣叫的。所以我猜爸爸媽媽這個叫法是外來語?


推薦閱讀:

「鼻子」和「桃子」中的「子」有什麼作用?
「尬舞」一詞中「尬」是什麼意思?
「麋」是怎麼來的?
同一個事物,您知道有哪些叫法?大概在什麼地方?或者有什麼緣由?
「吹牛」,「吹牛皮」,「吹牛B」,「牛B」,「牛」,「牛氣」 等等辭彙和用法是怎麼來的?

TAG:漢語 | 媽媽 | 漢語詞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