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不在西歐北美澳洲等一些發達國家發展手機等業務呢?

一加是很年輕的公司,卻已經在發達國家盛行,各種外媒評出的年度最佳手機排行榜上都有它,一加5發布的時候,排隊買的老外很多,但是小米為什麼只在東歐以及東南亞和南亞一些地方發展呢?小米的產品不差,種類也很多,小米6算不錯的產品,但是在國外關注度不高!Why?


  • 此前,小米手機無法進入歐美市場最主要的壁壘還是因為專利,這個問題應該說到現在仍然沒有解除。早在2014年小米加速進軍印度市場之時,就一度遭遇到愛立信的阻擊,但當時小米利用「高通傘」的反向專利授權,重新打回了這一市場。

在專利方面,小米手機的處境可能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很嚴峻,因為它所要迎戰的同等以上體量的勁敵包括蘋果、三星、華為、OV等,各自擁有強大的專利優勢。近年來,小米開始著重加強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但也可能面臨新的問題。首先,在「高通傘」的保護之下,小米可以躲避開很多底層通信專利方面的訴訟,但未來隨著「澎湃」晶元的面世,小米手機使用的所有技術都要師出有名才行。其次,在華為通過「海思麒麟」逐步擺脫高通的情況下,擁有大量核心專利技術的華為實則也在躲開「高通傘」,同時,華為還將成為5G技術的主導者,並與愛立信進行交叉專利授權,這使得小米極可能落入華為專利技術這張大網,在2016年,華為就曾對三星提起過4G專利的起訴。最後,像小米這般體量的手機廠商,一旦進入歐美市場,必然會被眾多競爭對手和專利所有者盯上,如果不能提供完整的專利的證明,麻煩會比銷量更多,甚至不排除華為等中國企業會拉下臉皮在歐洲國家政府起訴小米的可能性。

  • 與此同時,在其它技術和協議上,由於MIUI基於開源的安卓系統開發,卻過多地修改了其原生API,致使MIUI與Googlepaly提供的app嚴重不兼容,在小米仍然未加入Google的OHA聯盟的前提下,歐美的小米用戶很難流暢地使用安卓平台。

其實,除手機和平板之後,小米早已進入歐美市場,小米手環就曾引發廣泛歡迎。最新消息是,小米之家將在2017年10月正式開進希臘。但整體上,小米對開拓歐美市場是相當謹慎的,部分原因估計仍然是專利技術的不自信。相比較一加的銷售規模,小米所獲得的市場關注會大很多,也更危險,而一加擁有高通和OV的專利加持,從起訴層面上,也暫時入不了專利大牛企業的法眼。要知道,整個2016年,一加的銷量也不過250萬台;再以60%的海外銷售比例計算,大約為150萬台;再以一加至少進入的36個國家地區而論,每個市場平均只有4萬左右的供貨,基本上是一個廣撒網的模式。


專利和Google因素,再加上供貨能力,是影響小米手機進入歐美的三個最重要原因。但我還想再補充另外幾個方面的信息,以分析小米對海外市場的認識。

  • 第一小米作為國內最早成功的智能手機廠商之一,其最初幾年的市場策略應該並且事實上也主要是放在國內市場的開發和鞏固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成敗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進入中場戰事之前,並不應該過多關注海外市場,特別是對小米這種需要做好供應鏈整合併補齊技術短板的企業,更是如此。

  • 第二,基於小米的品牌與價格定位而言,小米的利潤空間決定了其無法為手機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用,因此,小米的海外戰略選取的是一種很討巧的方法,踩的都是灰色地帶。既選人口大國,也選地緣相近,最後選經濟水平不高。於是,印度、印尼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就成為小米手機海外開拓的第一梯隊。畢竟,印度的人口幾乎就相當於2個歐盟,印尼的人口總量已經可以接近美國,如果能掌握這兩大市場,不僅遠勝於攻下了整個歐美市場,小米也完全可以依靠「物美價廉」再造一個它最早在中國實現的「小米神話」。所以,小米的兩任全球副總裁都來自印度也不足為奇了,而印度也成為小米的第二大市場。

  • 第三,小米較為倚重線上的銷售模式,並不適合歐洲電子產品消費的特點。歐洲消費者更信任線下實體渠道,這恰恰是小米早期所不願意和不具備的,同時,歐洲人對手機質量要求嚴苛,注重售後服務,換機率低且會選擇返修。唯一,對於小米利好的消費心理,可能是歐洲人對中低端價位手機的熱衷。

  • 第四,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一點,就是小米的團隊文化和合伙人結構,部分缺乏海外布局的先天意識與能力。作為創始人的雷軍本身屬於典型的中國商業精英,「Are you ok」的雷氏英語之外,此前,雷軍一手創立的企業都沒怎麼出過海,卓越還沒走出去就被收購了,金山也沒有。而其它幾位合伙人雖然具有跨國企業的經歷,但主要從業過程還是在中國。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合伙人之前多數是做IT軟體出身,軟體的特點決定了這些人並不需要過多接觸和建立渠道、供應鏈關係,這或主動或被動地影響了小米最早的銷售模式選擇,也意味著小米不僅在國內渠道關係薄弱,在國外更無渠道基礎。而反之,華為的通信設備業務已經在歐美深耕多年,渠道的借用十分簡單;OV有步步高的海外渠道做基礎;甚至一加之所以敢於預先進入海外市場,也與劉作虎早年在美國力推oppo藍光機並接手oppo全球營銷系統有關係。海外硬體供應鏈、銷售鏈的積累和沉澱,是小米一塊隱形的短板。

取消匿名~
—————————————————————————
原答案
小米雖然還沒有向這些地方進軍,但已經在開始做準備了。在之前一個小米智能家居的發布會上,我看到代表小米產品用戶的綠點在北美,歐洲都有所分布。

匿名反對BOBBY的混亂邏輯和為了黑而黑。
「顏值比不過三星,生態鏈比不過蘋果,工藝、設計比不過夏普索尼,拍照比不過華為,情懷比不過諾基亞moto,水桶度比不過一加,你的賣點到底是什麼?」
他的這句話跟「中國金融業比不過美國,半導體比不過台灣,摩托車比不過印度,石油比不過沙特,福利比不過西歐」邏輯是一樣的,拿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完全沒有意義。
現在他因為被多人反駁而不得不關閉了評論區。如果他的論點站得住腳,為什麼會害怕辯論不過別人呢?


@BOBBY 「顏值比不過三星,生態鏈比不過蘋果,工藝、設計比不過夏普索尼,拍照比不過華為,情懷比不過諾基亞moto,水桶度比不過一加。 」
邏輯感人
那我改一下,不是也可以變成:
優化比得過三星,外觀比得過蘋果,續航比得過夏普索尼,配置比得過華為,性價比比得過諾基亞moto,屏幕、供貨比得過一加。


專利問題,華為有自研晶元麒麟,再加上自己在通信上專利很多,交叉授權,高通都治不了他。
小米現在的澎湃還是個孩子,起來還早著呢,澎湃s1不考慮發熱和基帶也就是接近驍龍625和聯發科p20吧
等到澎湃s2把基帶提升到cat6以上,CPU部分有大核(a72/73),GPU堆料更猛(mp8~mp12),這樣走出國門,才具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吧

不知道澎湃s2有沒有大核心,但是製程肯定是台積電的16納米,據說是趕超麒麟的950,那麼想來就是四大核四小核了,四個大核完全沒有必要,發熱上去(也就幾秒鐘)完全就是兩個大核輪流開,還不如直接只用兩個大核心呢,跑分可能不那麼好看,但是實際體驗是不會差的。比如紅米note3全網通用的驍龍650就是這樣的。
我理想中的狀態是這樣的,4×a53(2.0ghz)+2×a73(2.5ghz)六核心設計,GPU能用到八個以上的T880/四個以上的G71,或者是能用上power VR的GPU,LPDDR4雙通道內存,cat7全網通基帶,這樣的話跑分可能會不如聯發科,麒麟,但是實際體驗肯定會很好

自研晶元在跑分比不過對手時,實際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x20的CPU跑分確實厲害,但實際體驗甚至都沒有625好。


居然會有人邀請我。。。
我想應該是專利問題吧
另外我知道小米在韓國不錯,去米家看到過幾次韓國人。
我一個喜歡韓星的女性朋友(一點都不了解手機的)也說小米在韓國挺受歡迎的


題主說到一加在西歐北美市場等36個國家都有售賣。我自己也在網上看見爆出一些外國人排隊買一加的新聞,但是銷量教做人吶,一加去年全年就賣了大概300萬台手機,36個國家的銷量,不如魅族在宣布魅藍產品線之前在中國一年的銷量。
國外買一加的多少發燒友,排隊也是為了追求極致性能,實際情況真有那麼樂觀嗎?
小米在國內都已經解決不了供貨問題了,如今又開了俄羅斯和印度市場,要想在國外買到小米也要等國內上市兩個月以後才行。
所以,還是品牌認知度和供貨的問題。


小米在歐美就別動腦子擴展手機了,擴展那些智能家居更好,10歐的插線板/手環/充電寶有亞馬遜這個級別的渠道就能打爆海外垃圾,賣的比國內高5成價格毫無壓力。

手機不一樣,小米放在面前的就有兩個大坑很不好處理,一個專利一個本地化。專利這事情現在叫是看你在中國懶得整你,出國了別說高通,華為都要來插一腳。

本地化就更坑了,國內有安卓強本地化的源頭是因為Google眾所周知的原因進去了,導致安卓服務被閹割,體驗下降9成多,讓本地企業可以去補空。你到海外發達區域賣安卓不帶google全家桶你還賣個球?MIUI/EMUI充其量也只是定製了一部分內容的安卓,和正在全速ai智能化的原版系統相比是次元差距,沒有牆障礙的android ios的系統體驗我看都不見得能壓過,你讓小米放棄自己辛苦定製的系統,那就一點從軟體上賺錢的可能都沒了。


最大的原因是專利。
對於高票回答,華為會不會起訴小米?一定會。
這裡不是說華為手機,而是華為。
華為和中興在海外戰場,官司不知道打了多少輪,他打官司不用扯下臉皮。
這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我支持華為的做法,並且希望華為勝訴。


拋開專利問題不談。
小米國外市場受挫的原因。
主要在於MIUI。
MIUI在國內確實還不錯。
但是受挫的原因就是太過於本土化了。
在原生安卓上一嗓子ok google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米上得點好久。
而且大概。國外並不需要什麼小米全家桶,他們要的是谷歌全家桶。
原生安卓在牆外的體驗不能更棒


小米手機成本價,靠後續的服務賺錢,西歐那邊基本不可能


永遠活在ppt和今日頭條里的1加手機


專利問題,一加背靠著OPPO這棵樹,而且銷量還不入那些專利流氓的眼,但小米可能就不一樣了,不過今天小米和諾記達成協議,應該就是小米進軍這些市場的一個信號吧


小米手機很好用了,朋友的米6比我的S8流暢多了


只拿澳洲做例子。澳洲的話手機就大部分只能擺在運營商的櫃檯里賣,不像華為和當地運營商有合作關係,能直接擺個華為的專區。小米如何和當地運營商搞好關係賣手機呢?就算搞好關係了,這也是一大筆費用,而且小米主打線上,線下的方式拿來開新市場不大適合。就算真的可以開賣了,700-800刀的價格,以澳洲人民只認牌子的作風,為什麼不多加一兩百刀買個三星索尼HTC,甚至是700-800買個有專櫃宣傳的華為?主打高性價比的小米去打開品牌觀念根深蒂固的澳洲市場,有的等了。


歐美主要是大T市場,入網測試比較嚴格,也不會用雷兔兔跑分。
猜測: 部分低端機型,專利風險小,可能已經試過了,但過不了關。


俄羅斯算髮達國家嗎…


專利呀!!!外國流氓專利公司太多了,法律成本太高。
1.目前已經和諾基亞進行專利合作,估計時期不遠了。
2.不過小米得考慮好歐美國家對於售後的重視。


美國的話小米5和6都不支持B4頻段,沒法用4G


四個字 人口數量。


一方面小米過不了大T的入網測試;另一方面失去了政府的專利保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小米6發布至今任未現購,而小米note3一直現購。?
買蘋果iPhone 8還是小米MIX2?
如何評價紅米 4A 這款產品?
小米6屏幕用的什麼玻璃?
小米手機和魅族手機的區別在哪裡?

TAG:互聯網 | 手機 | 小米科技 | 小米手機 | 小米手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