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製造業是否很不景氣?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製造業不景氣,就業差,待遇差。


說點製造業里景氣的部分吧:某高科技製造業(與互聯網電商等等無關,純製造業,跟房地產關聯不大),主要做國內市場。朝陽產業(絕對不是夕陽),行業里全國前三,營業額在世界同行里也排得上號。各種高大上,要質量有質量、要科技有科技、要漂亮有漂亮。產品三天兩頭在各種電視、電影里當正能量背景,不知鼓舞了多少小粉紅的美麗心靈。公司總部接待大廳里一水的領導人參觀介紹,你要才是省部級,都不好意思擺正臉照片。

這麼牛掰一公司,每年利潤率多少?毛利大約1/3這個量級(不必在意毛利數字,演算法而已,關鍵是後面的純利數字),扣掉各種稅負開支,賬面純利大約6-7%。但是--但是,我國有各種優越制度,被各位好漢玩得那叫一個溜。例如尾款。所謂尾款,一般是5%,客戶滿意了再交的最後那部分貨款。南方沿海還好點,內地的豪傑們明明用得滿意,沒有問題製造問題也要找個理由把尾款扣掉。再加上各種你懂的花銷,實際純利不過3%上下。

這就是製造業里最最精華的那部分的利潤率,在本產業朝陽時代的利潤率。比不上房地產高潮時期全國最差的房地產開發商。比不上前兩年全國最差的野雞銀行。一年利潤比不上互聯網產業里一個二流騙子圈的錢。

以上です


有一個做印刷品的客戶,有長達9年的交情,每年都會去他的企業幫他做些事(就是那種有問題就會找我那種)。最近一次是年頭吧。他的話,主要是替客戶做包裝材料,這是個靠設備和技術掙錢的行業,前期所謂工程技術就是打樣板,反覆和客戶確認;生產就是五色印刷機,過UV,裱坑,過自動啤,全檢以後就可以出貨。

包裝材料印刷,一般民用消費品都會使用彩印外包裝,部分工業品也會使用,所以這個行業就是經濟的晴雨表,2008年以前就不說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我去看他那裡,訂單有一定程度收縮;2009年業務又上去;2011年感慨,經濟不如2008年;2012年老闆感慨比起2011年還要差,並預測2013年會更差;2014年老闆感受到經濟回暖,尤其是歐洲回復明顯,並建議別人考慮換些歐元;2015年感覺還是不行,縮小生產規模但是趁機更換一批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2016年,據說和2008年以前比較,訂單收縮為之前的1/3。

以彩印包材作為定量分析肯定是不準確的,何況一間工廠而已;但是用來做定性分析是足夠的。這間工廠所呈現的業務的波動基本和近幾年製造業的實際波動吻合。

再插播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個工廠幾年前我去這間工廠的時候(我也不記得是具體哪一年了),這個工廠滿坑滿谷的都是成卷的白紙原材料,從生產運作的角度,如此高的原料庫存是在不足取。他不僅僅是把工廠的倉庫裝滿了,還把車間裝滿了,還把車間外部的一切可以擋雨的棚子裝滿了,還不得不在廠區的空地上地勢略高的地方去放這些原材紙,然後蓋上雨布。上一張圖吧:

而且肯定不是我來以前剛剛進的原材料,在我來以前他們工廠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後來我問老闆的親戚,原來,老闆看準了在紙品材料價格很低的時候猛吃了一批原材料,後來,然後就一直用到現在。從這次紙品原材的漲價來看,比老闆這幾年做工廠業務掙的錢還要多的多。

所以說了,實業誤國,炒房興邦?炒什麼都可以興邦。

說「炒什麼都可以興邦」,其實是說現在實業界的尷尬,其實炒貨也是有風險的,但是相對於實體經濟微薄的利潤,甚至可能的虧損,利用自己的眼光和專業知識,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去投機也是無奈之舉吧。

對於製造業未來的看法就是產能過剩還是嚴重的,可能還需要經歷一波淘汰,時間難以預測;而且市場經濟在進行調整的時候往往會「矯枉過正」,所以一旦調整結束,就不是產能過剩了,而是產能不足。

現在的中國特別像8、90年代金融泡沫破滅前的日本,而且是泡沫破滅前的中後期。日本泡沫破滅前期的特徵在中國都驗證了,比如:

1、地價不滅,房地產急劇暴漲。

2、人工飛漲,企業招人困難。

3、出國旅遊熱,日本人在全世界購物。

4、全世界投資熱,日本買國外企業,買國外地產。

5、藝術品收藏熱,梵高的《向日葵》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日本人天價入手的。

現在來看,中國的這幾個現象全部都發生了,而且有的已經發生完了,有的正在進入尾聲,所以我判斷中國現在的階段是「金融泡沫破滅的中後期」,絕不在前期。但時間長度是難以預測的。

————————————————————————————————————

2017年6月22日補充兩句,主要是在評論裡面被指摘以偏概全了,或是不夠邏輯,索性再追加幾句看法:

我一生的辯論經歷告訴我一個教訓,就是文武第一,武無第二。社會科學類的辯論,往往以互相難以說服告終;自然科學類的辯論,很短的時間可以結束辯論,與其說辯論,不如說消除歧義。明白這個道理後,我一般不陷入和人在社會科學的辯論,擺完觀點如有異議也不反駁。經濟學雖然大量引入數學,但還是社會學本質,持觀點者的觀點和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我現在不會消耗精力在明知沒有結果的事情上。

美國紐交所曾經發生過一次千股狂瀉的事故,原因是所有機構的交易軟體內部的原理很接近,當股票價格或是指數達到一個拋售的闕值的時候。一個機構開始拋,反饋加深,一群機構開始拋,所有機構開始拋。千股狂瀉就形成了。這說明什麼?就是經濟領域認知的趨同性,可以比大家早,甚至比大家晚,但是行動和大家不同的人一定會大倒霉。所以,至於拋售正不正確,無關緊要了,即使拋售本來是不正確的,但是不正確的趨勢形成以後,拋售就變得正確了。

以前讀過一個經濟學家寫的文章,經濟學有什麼用?實在沒有確切答案。如果一個專業內深刻的問題,全體數學家只有一個看法;全體物理學家至多兩三個看法;有多少經濟學家就有多少看法!

何況我們普通人!

經濟是以全人類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這註定了它的邏輯悖論,研究者是不是處於研究對象之內?除非研究者在地球之外研究,在地球之外發表,否則他的研究和發表都會影響經濟趨勢,這就是預測影響預測的結果,正確變成錯誤,錯誤變成正確,或者正確的變得更正確,錯誤的變得更錯誤。這也是我不願爭論的原因。以前很早就有人智慧的說過,如果沒有牛刀這些天天說房地產有泡沫會跌的人們,房地產早跌了。


更新,怕有人質疑我不是做這個的,翻了幾張圖出來

這是r9,分別是第三,第四道工序之後的圖。還有最後的一道工序銑耳機孔,USB ,音量鍵,電源鍵。
對了,還得提一個東西,就是四軸。這個東西也貴可以百度下DDR 和北川,這東西貌似也依賴日本進口。

然後這個是小米2的後蓋。
製造業發展不景氣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工資太低,大批人選擇轉行,尤其是年輕的一代,28以下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幹啥不也求個溫飽,以前做機械還行,現在么……哎!
-----------------------分割-----------------------

就說下我知道的情況!我國機床目前來說,大廠都用發那科,我們一般稱之為小黃機,能掛14把刀那種,一台也得20萬。然後做筆記本就需要大黃機,可以掛21把的那種,35萬一台。這個機床必須依賴進口!(這裡是便宜,但是往往要生產一個很大的訂單,100台就得上千萬了!)
一般小廠用的什麼?三菱,西門子。有的還用華中系統,瀋陽的機床。我不是黑中國的製造業,你們知道國產機床如何銷售的嗎?先給你用,你只需要付1/3的錢就行,然後開始做產品,做出來賣錢了,覺得機床還行,才付款!有的甚至免費給你用,而且售後就駐廠面,幫忙解決各類故障,以求能接下訂單。因為什麼?質量問題太差,技術售後一走,一般技師都搞不懂這機器,還有就是如果產量大,精度很難保證。說完機床!我在來說說利潤,比較火的一款手機r 9(我真做過!),那個鋁合金後蓋,五道CNC 工序之後,拋光陽極,賣給收貨方才120元錢一片!我們當時用小黃機做,全套工序做完,良品率不到40%,差點工廠就被這個單子搞死了!

製造業不景氣的幾點原因:
1.國家扶持力度太小!
2.成本逐年增加,利潤越來越低。
3.很多技術還得依賴德國和日本。


看到樓上點贊48還排這麼後我就放心~

再慘淡的行業不也有幾家做的好么,第二產業沒點藍海才好笑了。


滿滿何不食肉糜既視感~

「是你的廠子不行,不是中國的製造業不行了。不進行技術升級,不搞研發,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被淘汰才是正常的!」

這句話暴露了閣下關於製造業的信息量肯定未達到公司中層以上。
————————————————————————————————————

1、信息量未達中層以上不是嘲諷,術業有專攻,每個人接觸的信息級別和總量不同,所以結論相差甚遠,這很正常。我的經驗告訴我,說這樣話的同學,要麼是boss出去吹比,要不然就是好單位的基層,薪水可能不錯,有限的未來看起來還很樂觀,工作年限還沒一波經濟周期長,沒咋出去調研過製造業其他領域,年會聽領導花式打雞血,也沒聽過大佬私下倒苦水。

2、邏輯講得很清楚了,製造業涵蓋領域極廣,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存在高利潤、藍海競爭領域非常正常。按28定理來分,80%都要死不活的,20%站出來說我們很好呀!是你們怎麼怎麼不行,這滿滿的知乎高知逼格風實在受不了。不說懂不懂經濟了,平常不看新聞不看報么,製造業的基調人民日報都定了。有啥好洗白的?

3、什麼叫景氣?整個行業都在風口才叫景氣,2010年開始,手游開始崛起,成都號稱千游之城,2000+個手游創業團隊,5、6個人就可以在資本市場拉上百萬資金,這才叫景氣。
2012年密室逃生一個全國群,建群幾十個人,到2012年底1000人+,都是老闆,沒聽到群里有人說賺不到錢,這才叫景氣。
說說我現在正在做的第三產業,教育培訓。業內好友200+,還沒聽到有人走輕資產模式能做虧的,一例都沒有,這才叫風口與景氣。

4、知乎某類人聽不懂簡單的道理,想聽例子數據別那麼噁心行么,那啥是上輩子欠你的么。
知乎答主,同類問題複製粘貼,被說的騙贊。我呢,不再贅述,又被批沒幹貨LOW。
MD滿足不了的這群矯情逼。

5、製造業其他領域不懂,我們2002年起家,2011年業內冷擠壓規模化中國第一,雲集全國26家PE/VC,IPO找得中瑞岳華(目前已接近破產,哈哈哈哈哈)。給你講乾貨,您聽得懂嗎?這態度,配么。

————————————————————————————————————————

好吧,貼點其他回答

怎樣看待在工廠工作?怎樣看待在工廠工作?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小工廠的發展方向,發展軌跡是什麼?小工廠的發展方向,發展軌跡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開一家工廠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開一家工廠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今年的機床行業大幅虧損,收入減少,中國的機床行業最大的兩家瀋陽機床、大連機床都生意清淡,資金緊張。
機床行業是生產機器設備的,是所有製造業的上游。機床行業不景氣說明製造業都不景氣,都在縮減產能。


謝邀。

我不是從事製造業的。關注這個問題,主要是想看看一線的情況。

問我這個問題,我只能從宏觀層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只能從貸款情況上看。雖然天量放水,資金的主流並沒有進入產業領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央行公布的十二月份貸款情況。

據我所知,企業申請的貸款,主要是用於流動性資金,中長期投資並不多。

一些企業其實是拆東牆、補西牆,能貸款就貸款,不能貸款就發債。其中一些企業,難聽點說,就是申請貸款,然後發工資,維持企業不倒。至於能不能還得上,那是將來的事情。當然,這些企業存在,也不是沒有意義,起碼保證了這些企業的工人有基本生活來源。與之對應,這些工人的消費養活了其他的生產消費品的企業。

當然,還有很多中小企業,根本申請不到貸款。一條產業鏈之中,金字塔底端,層層上繳利潤,層層向下轉嫁損失。本來資金鏈就很緊張,還要被上下游擠占挪用資金。這種企業,銀行很難給他們貸款。

經濟的整體情況,處於一種實體凋敝,金融暴走的局面。資本不斷從實體產業流出,進入房地產和金融投機。截至目前,這種情況沒有改變。

大量的熱錢在四處亂竄。前年推高了股市,去年推高了樓市,今年去哪裡,不清楚。本來要進入外匯,國家實行變相的資本管制,沖不出去了。目前看,正在沖入實體經濟,不斷推高物價。一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正在面臨利潤下降,成本上升的兩頭擠壓。可笑的是,有些蠢貨還把PPI上升當成經濟回暖的信號,歡欣鼓舞。

如果我的觀察有誤,希望製造業一線的朋友補充。

將來可能出現下列情況:

一旦物價上漲從生產端PPI傳到到消費端,那麼CPI的上漲,很可能是非常驚人的。

那時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商品倒灌。國產貨比進口貨貴,大量進口貨沖入市場。表面看物價暫時還能忍受,對應的是外匯儲備加速下降,大批與進口貨同質的企業倒閉破產,失業人口增加。

一旦外匯儲備消耗到一定程度,匯率必然下跌,那時用工成本、地租還會大幅上漲。那時,國家即使不想加息,恐怕也不得不加息——人民幣一旦失去信用,那就是國民黨後期的金融亂局。

那時,那些靠貸款維持的企業基本會陷入絕境,中小企業再死一大片。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符合拙作《盧瑟經濟學》的理論:

一個國家的社會總產品,在掌握五類資源的人之間分配:勞動力、產業資本、土地、金融資本和暴力。分配結果,主要取決各種要素的壟斷程度。土地、金融分得過多,產業獲得的實際利潤必然少。此其一。

勞動力獲得的總產品份額少,比如出現總產品滯銷。這時,如果沒有大規模的產業升級,就要依賴出口。如果出口也下降,必然半死不活。此其二。

產業資本內部存在分層。壟斷時期,市場經濟國家的整體經濟結構是一個金字塔。產業資本內部,小資本向大資本貢獻利潤,大資本向壟斷資本貢獻利潤。完全可能存在小資本活不下去,大資本還能支撐,甚至不錯的情況。此其三。

國家為了維持基本的就業率,使用各種手段刺激經濟。這些手段都可以歸結為增加貨幣供應。這些貨幣很快被壟斷大資本、土地資本、金融資本獲得。這些資本獲得這些利潤後,沒有投資方向,於是這些貨幣四處亂撞,推高物價,進行金融投機。此其四。

此時,出現通脹加劇,經濟停滯的現象,中小企業不斷破產,底層生活困難。此其五。

小豬跟著大豬跑,但是並不排除在有些領域,大豬看著小豬跑,比如IT、互聯網。小豬跑得差不多了,大豬進入,提供資金,換取股權。知乎不是完成新一輪融資了嗎?此其六。

但是,這種狀態與其說看到經濟復甦的跡象,不如說整個經濟死氣沉沉,大豬手裡有巨額資金不知道該幹什麼。傳統產業的利潤率,大家看得見,摸得著,大豬都明白。新型產業,能忽悠大豬。總體上看,大豬手裡攥著天量的資金,既不消費,也沒有投資方向。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繁榮,恰恰說明絕大多數實體產業的凋敝。此其七。

這種狀態不能持續,否則本幣必然因為惡性通脹而毀滅。遲早發生一次大規模的崩潰,或者說硬著陸,經過這次硬著陸,經濟進入長期停滯期,也就是是 L型底時期。這時,如果沒有工業革命或者大規模新增的海外市場,經濟將長期半死不活。此其八。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壟斷資本主義陷入長期停滯期,也就進入了多事之秋。此其九。

以上是拙作《盧瑟經濟學》和《紙牌大廈》之中的觀點。

自己的看法,供參考。

**************************************************

危機其實是貧富差距造成的。貧富差距越大,危機越嚴重。

危機其實是全社會以貨幣進行結算過程(惡性通脹是大家以商品進行結算的過程)。

資本主義,必然有貧富差距,不然怎麼有資本家和無產者?有資產者和無產者,就必然有懸殊的貧富差距,也就必然有經濟危機。

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時候,就是要培養資本家,拉大貧富差距。做出利改稅、撥改貸決定的時候,就決定了國有企業也必然是為了利潤而運轉。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中國的貧富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國有企業是不是也要以利潤為考核指標?

考慮到這兩點,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中國能避免經濟危機呢?

**************************************************

作者:neo anderson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到糧食,有必要多說幾句。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十來畝地的小農也好,上百畝的種糧大戶也好,大型國營農場也好,其實都是小微企業。

他們與其他中小企業的處境大同小異。同樣要面臨原料價格上漲(種子、化肥、柴油、農藥、地膜),勞動力成本上漲(現在很多地方種地不是農民自己勞動,而是僱傭稻客和麥客),進口同類產品競爭的局面。

也就是說糧農受到生產成本上升擠壓,而且不好轉嫁出去。

糧價不好上漲的原因,一是分散化生產沒有議價權,二是進口糧食價格持續走低,三是國家控制收購、銷售環節個人不好投機。

相比糧食,蔬菜不存在第二和第三個因素,結果直線上漲。

當然,菜民並沒得到好處。與之類似的,還有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棉里針等等等等。

不過,這種擠壓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對農民的利潤空間擠壓到一定限度,國內農民大規模撂荒就是了。

解決方式,估計是大量進口糧食加農業補貼。

進口糧食必然大量消耗外匯儲備,這是第一。美國願意不願意提供這些糧食,這是第二。即使不考慮外匯儲備,美國也願意大量提供糧食,那麼必然喪失糧食安全,這是第三。

耗盡外匯儲備、美國不提供糧食、喪失糧食安全,隨便哪一條,對國家安全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農業補貼,其實是另一種刺激經濟的形式。

補貼很快還會被社會頂層聚斂起來,再次衝擊物價。即使不衝擊糧食,也會推高生產糧食所需的生產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實際上,是衝擊生產糧食的成本,仍然是變相衝擊糧食。

不改變分配結構,用農業補貼維持基本的物價,是一種抱薪救火的行為。

只要貨幣超發,就沒有安全降落的,這是國民黨末期的央行行長張公權在國民黨失去大陸以後總結的。

***************************************************************

當各國技術水平類似的時候,爭奪海外市場,還是要靠暴力。這就是一戰、二戰打起來的原因。

目前各國在美國控制的全球大市場下,沒有動手的原因,無非是美國的暴力太強。大家各有分工,各安其命,相安無事。不過,在經濟停滯期,大家誰的市場份額都不夠滿足本國基本就業水平。於是,都盤算別人的市場份額。比如,本幣貶值,比如,鼓勵本國製造業迴流。


目前,最困難的是中國。本幣死撐,製造業流失、凋敝。更嚴重的是,美國很可能要把中國開除出其控制的經濟圈。這就類似1960年代,蘇聯開除中國一樣。

作者:neo anderson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產能過剩是目前實體經濟普遍現象,以前山西的煤老闆多風光啊,現在說不行就不行。國內的不說咱們看國際原油價格,好多的產油大國,曾經可是富的流油,可原油下跌的程度國家政府都快破產了,大家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雖然我書讀的少,可是現在反倒覺得是創業的大好時機,過彎道都沒人和你蹩你車了,一溜煙的就過去了多輕鬆啊。好項目政府扶持力度大,沒錢投資機構就問你一句話要多少,趕緊的去收購那些比成本價還低不良資產啊。熬過了這一陣子翻個好幾翻呢,這不就是美國人常用的伎倆嗎,咱先自己用了。呵呵,我要是有錢早就下手呢,可我只有項目。別不相信,你要有錢,你要真有錢找我試試。嗯哼!那個少了咱不要哦,俺可是咱村的文化人,光初中咱就讀了七八年還沒畢業呢,要不就先來一個億有沒?


任何行業都可以賺錢,無論是哪個行業,有些製造業是在悶聲發大財,只不過沒有宣揚,因為他們是工業中的一環,業內知道就行了,普通消費者又不和他們打交道。
製造業能獲得超額利潤的秘訣有兩個,一是材料,二是工藝。其他方面,諸如人工、設備、原材料,這些都是任何人都可以從市場是獲得的,利潤水平自然不會太高。而材料和工藝,這些都是技術秘密,市場上不公開,而專利其實是公開的。比如打一把刀,用什麼成分的金屬這屬於材料,淬幾次火屬於工藝,雖然最終的產品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刀,但是怎麼做出來的,別人不知道,就有了超額利潤。電視劇《大宅門》里有一個鏡頭,白家老號的名牌葯很多,不光是有品牌,他家還有大量的秘方,一種成藥的最後一味都是東家親自往裡加,鎖上門,誰也不知道。我接觸的化工企業很多,原材料的包裝袋都是白的,什麼字都沒有,只寫著一二三四編號,工程師讓工人每種料加多大量,最後的幾種催化劑還是老闆親自去加。有的化工企業車間是封閉的,外人不讓參觀,銀行去也不讓。食品行業的竅門和化工是一樣的,靠秘方。至於加工工藝,裡面的道道也很多,大到生產裝置的合理性,投同樣的料,產出的產品不一樣,小到如何把齒輪切割到精度最高,很多齒輪加工到最後一個尺寸就不一樣了,直接影響機器使用壽命。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他的利潤並不低,日本、德國以製造業立國,靠的就是材質、工藝和精益生產管理。我國的製造業利潤低,主要是沒走完人家工業化100多年的路,只能靠人工成本優勢。而房地產外資參與不進來,互聯網則是和世界同步的。


製造業在盤整,後面會好起來。

現在對製造業最大的衝擊不是別的掙錢更容易,而是國家補貼圈錢跑人。


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9倍。

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

再疊加各種稅各種費,

企業家們被迫倉皇出逃!

1. 曹德旺也跑了

去年新聞傳出,世人驚呼,連中國慈善第一人曹德旺也跑了。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曹德旺透露自己已經投資6億美元在美國俄州新建汽車玻璃廠,成為該州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中國投資。

說起曹德旺,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迄今為止共計慈善捐贈60億元,在當地是被很多人奉為神一樣膜拜的人,但是在企業投資和生意選擇這塊,他還是選擇了美國。這不是心血來潮和一時衝動,而是觀察了20年的結果,是生意人精明的選擇。

他算了一筆賬:美國工人的工資和福利佔到總營業額的40%,藍領工資價格是中國的8倍,白領工資價格是中國的2倍多,表面看,人力成本確實比中國高。

但是,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務比美國高35%,因為美國只徵收所得稅,光賦稅就能省下一半。還有,美國能源也比中國便宜,天然氣價格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電費是國內三分之一,水費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還沒有過路過橋費用,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總體算起來,在美國辦廠,會比在中國多賺百分之十幾。

如此看來,曹的選擇也是無可厚非。我們的人口紅利享受了30多年,即使現在,人力成本雖然仍然比人家低很多,但企業的綜合負擔竟然還比人家高,宏觀稅負還是如此之重,未免太過可笑。

前幾天在一個經濟學家論壇上,哇哈哈董事長宗慶後也抱怨到:營改增說降低稅收,我看一點都沒有,說稅下滑了5000億,我看是收稅收不上來,把沒有收上來的稅收當作降稅的指標了。

如今「曹德旺」跑了,下一個也許就是「宗慶後」。


2. 消失的世界工廠

9月,有兩則標杆性新聞,悄無聲息,顯得寂靜而詭異。

9月22日,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由日本大企業高層等組成的經濟界訪華團230餘人來到中國,要求中國改善經營環境,統一簡化處理日本海外企業撤出中國市場時的手續。

9月23日,華為宣布與電子製造商Flex India合作開始在印度生產智能手機,該工廠擁有於2017年年底實現生產300萬台設備的產能。

一個是投資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資的絕對主力,慌不擇路,組團撤離;一個是民族企業的榮耀標杆,華為移師印度,工廠投產。不用分析具體原因,只用把兩則新聞聯合起來看,就讓人脊背發涼,不寒而慄。

從2002年入世以來,到2014年這13年中,中國利用龐大的勞動力人口紅利、廉價的土地資源和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承接了歐美日和亞洲四小龍的產業轉移,吸引了世界資本大肆進入,中國一躍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然而短短十年,中國幾代人積累起來的優勢資源消耗殆盡。這幾年來外資企業撤離中國呈現加速之勢。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划進一步推進位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蘋果、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在華新設法人的韓國企業2006年為2294家, 2010年減至901家, 2014年上半年進一步銳減到368家。美國企業也在加速回撤國內。伴隨外資企業撤離,海外資本也在加速流出中國。

給中國大陸留下的是,廢墟般的工廠,大量的失業群體。


3. 中國經濟的蛀蟲

趕走企業和企業家們的是中國經濟的蛀蟲。

眾所周知,中國過去快速發展了3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在快速發展,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創造出來,但在經濟和社會的各個環節,也滋生了大量的寄生物。

它們吞噬著社會創造的財富,加重著經濟系統的負擔。在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時候,財富的增量在大量增加,問題的嚴重性還顯現不出來。而到經濟增長開始減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顯得越來越突出了。

首先是沉重的稅費負擔。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稅負最沉重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但現在要說的是為什麼稅負就是降不下來?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國家,由於某種因素經濟快速發展,政府財政收入大量增加之後,就會養越來越大的機構和越來越多的人員、上各種項目、花錢大手大腳。

而在經濟進入常規發展之後,政府財政收入不會增加那麼快了,但養的那麼大機構和那麼多人員你讓誰回家?上到半道的項目不接著投行嗎?花錢的毛病能短時間改掉嗎?

在這種情況下稅費根本降不下來。這個降了那個也得增加,稅降了費也得增加。於是,在沉重的稅負壓力之下,企業生不如死,經濟和社會逐步失去活力。

其次是腐敗、尋租加重企業的交易成本。做實業,特別是創業真的太難了。一個人,一旦和很多部門打交道,就知道中國的創業環境究竟有多難。一些部分地方政府職能多龍治水,多馬分肥,有的企業甚至由此陷入絕境。

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債轉股,營改增,新政策新概念層出不窮,然而對絕大多數民企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

不要總說空的,不要總開空頭支票,也不要總雲里霧裡的玩新概念,就來點簡單的,實際的,降點稅,降降房價,少點吃拿卡要,企業就不會慌不擇路。否則,隨著經濟進一步下滑,很快將有無數曹德旺們爭先恐後出逃。

更深入的分析可以關注我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

最敢說真話的中國經濟原創乾貨!


確實是的,沿海的加工行業都很慘淡。
國內薪資連續提高,國外經濟疲軟訂單減少
服裝啊,鞋子啊,只需要低級別工人的,很多就遷移到月薪1000的東南亞去了。
電子行業啊倒閉的也不少,富士康都開始大量使用機器人了。

接下來更惱火,川普上台後要求盡量將普通工作崗位移回美國。
幾個開廠的朋友們都說要2018年才能看到起色


夜視儀那個答案真是笑死人了,因為你們廠子技術壟斷就判斷製造業很好?升級?科研?產能過剩,工資都發不出了,為了在競爭紅海中活下去各個廠子八仙過海,蘇浙一帶小廠都倒得差不多了。不看大環境光盯著幾個有所成果的廠和公司,我真是很服氣啊


20號到了,統計報告出爐了:

原答案:
--------------------------
這個問題,起碼要看了1月20號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才好回答!

原因請看:
http://wap.stats.gov.cn/gg/201612/t20161230_1448528.html


應該算是平均水平。
看工資也能看的出來。
跟發達國家肯定不好比,再說,我們製造業的匠人精神也達不到那個標準。
但是跟一些新興的勞動密集型國家比,要好點。譬如東南亞。

國內現在的房地產業,互聯網業,金融業發展的太迅猛了,比較起來製造業實在看起來太掙扎了。所以給很多人這樣的印象。其實,支撐起我們國家的,還要是基礎製造業。。。。才會比較好啊


謝邀,不是製造業的,不敢妄言

首先中國以前是低端製造業居多,靠價格取勝,
但是近年來人力成本上升這麼厲害,估計是走下坡路的
難免會有逆水行舟的,但是畢竟少,所以很多都工廠都搬走了啊

就是這樣吧,這個問題沒啥說的,放眼一看就能看見,媒體也天天報道

化解兩個辦法:
①升級高端製造業 -------------難,底子薄
②降低成本,勞動力成本回到90年代 -------------不可能


只能說中國製造業回歸正常軌道,結束狂飆時代了。
你有技術優勢自然可以混的很好。小手工作坊你機動靈活,適應網路經濟一樣混得好。

告訴你一個竅門,你去製造業、商貿都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浙江、廣東。
在年底的時候看到新買的入門級豪華車。去恭喜一下車主,問問他是幹什麼的。這樣的人通常都是剛剛賺了點錢的小商人。


可以回答你,是也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製造業分為低端製造業,和高端製造業。

低端製造業處境很糟糕,產品價格比東南亞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高,用工成本也遠高於東南亞。

一家棉紡廠,在湖北,給你800元人民幣工資,一家初級製造業的電子廠,在蘇州給你2500元工資。。。

工人真的活的很累,很苦!


但是高端製造業,例如機器人,無人機,太陽能,處境就比較好了,深圳的大疆無人機就不用說了,全球最牛,蘇州的科沃斯機器人一年賺10來個億,常州的天合光能太陽能公司,一年盈利也是數億。。公司賺得到錢,員工收入相對高出很多。。。

但是工人工資仍然低,工資高的是這些公司的中層以上白領,過得最風光的無疑是在其中有股份的核心人員。。。

總的來說,中國正在經歷一次產業升級,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已經開始了。。。記得武漢有一家商業運營的航空航天公司,幾年前就融資了。

中國的製造業,低端產業要麼向安徽、江西轉移,要麼破產,維繫起來很困難。

但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占的份額越來越大,名聲也越來越好,大疆無人機,科沃斯機器人,華為越來越棒!

製造業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在痛苦的轉型升級。。。。另外,我很喜歡製造業,這些產品才是在真正改變世界。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房地產和it太景氣了所以對比的製造業不景氣


政府不支持,政策向IT和房產及高新科技等產業傾斜。
但是我們沒有放棄,我們還在努力。


近年來,低端的,簡單的加工型製造業,尤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那真是生不如死。但是以此就能說明中國的製造業不行了么?好像不行吧!
別的行業知道的少,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我們生產夜視儀,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廠家,產品供不應求;在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並積極地向上下游擴展,銀行主動來協商貸款的事情。為我們配套生產稜鏡的廠家,他們的稜鏡以及其他鏡片,因為進行了技術升級(老闆抱怨說,幾年的積蓄全部搭進去了),現在也是供不應求,國外的廠商100%預付款,發貨期90--120天;另一家,生產二極體,就連我們這樣的大客戶,也得排隊······
是你的廠子不行,不是中國的製造業不行了。不進行技術升級,不搞研發,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被淘汰才是正常的!


推薦閱讀:

TAG:製造業 | 大學生就業 | 中國經濟 | 研究生就業 | 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