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時我軍在戰場上都吃什麼?


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解放軍多年來研製的野戰食品全面上陣。儘管現在看來其花色品種相當單一,口味也不能多加恭維。但在那樣一個全民物質短缺的年代,這些野戰食品不啻於是讓普羅大眾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味,即便是當年參戰的很多軍人,在此之前也從未品嘗過。


唱主角的,當然是761壓縮乾糧。這是1976年研製成功並大規模裝備部隊的解放軍第一代野戰食品的骨幹品種。以精製小麥粉、精製植物油、白砂糖、全脂奶粉、口服葡萄糖、精鹽等為主要原料,經滾軋、烘烤、粉碎、壓塊後再進行密封。每小包兩塊,用羊皮紙包裝加食用膠水粘接而成,凈重250克,口味有蔥油、芝麻、椰香等幾種。761壓縮乾糧的口感因人而異,有人覺得奶香味十足,香甜可口;有人覺得干而無味,無法下咽;有人覺得非常油膩,不想再吃第二口。結果就是,761壓縮乾糧的口感成為了日後綿延多年的「羅生門」。共同的感覺也有:夠硬,非常鍛煉腮幫子,需要大量的水共食。特別是貯存期較長後,咬起來是滿口碎末。761壓縮乾糧的優點是攜帶方便,不易腐壞,在野戰環境下能夠保障作戰人員得到必要的熱量補給。缺點是水分過低,食用時有難以下咽的感覺,如果再多喝點涼水,就很容易拉肚子。而且缺乏人體必要的維生素,長期食用會引發夜盲、口角炎等疾病。

不管怎麼說,在解放軍後勤保障還很落後的當年,761壓縮乾糧對保障部隊的連續作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沒。1979對越作戰期間,後方加班生產了數千噸761壓縮乾糧並運上前線,有力保障了一線部隊的給養需要。


當年的副食就是罐頭,有午餐肉罐頭、紅燒豬肉罐頭、酸辣菜罐頭、豆腐罐頭、糖水菠蘿罐頭、糖水桔子罐頭等品種。

上海梅林食品廠生產的午餐肉罐頭可能很多人還記得,1970年代時可是稀罕的美食,要靠關係才能弄得到。在對越作戰之前,很多官兵也難得品嘗到午餐肉。其實這東西原料也就是豬肉、澱粉、植物蛋白、鹽、香辛料、亞硝酸鈉等。因為其口感鮮嫩,味道香醇,到現在也很受人歡迎,成為各種火鍋的佐餐必備。不過這東西也就徒有熱量,真沒多少營養,加上是罐頭食品,不宜多食。軍用午餐肉罐頭以馬口鐵包裝,撕掉所有商標,也沒有廠家印記,是最受官兵們喜歡的肉罐頭。這種罐頭開戰初期較少配發給一線部隊,主要配發給了幹部、技術兵種和傷員。到了作戰後期,後勤運輸線已經打通,才較多地送上了一線。


紅燒豬肉罐頭足有1公斤重,鐵皮包裝,要用十字鎬或刀片開啟。開蓋後但見上面白花花的厚厚一層油,參戰官兵的普遍反應是立時沒了胃口。行軍作戰之初,為了減輕負重,官兵們首先扔掉的就是這種罐頭。在戰地真要吃起來也不方便,先要用刀刮掉厚厚的冷油,再挑著吃,那個膩勁就別提了。要是就著壓縮乾糧吃,又膩又干,半天咽不下去,再喝點冷水,等著拉肚子吧。後來官兵們總結出了經驗,先用火將紅燒豬肉罐頭加熱一下,把油化開,味道就好多了。沒有生火條件的就用泥沙或者腰帶來回摩擦罐頭鐵皮至發熱,使裡面的冷油溶解,然後再吃。還有的將壓縮乾糧用水化開,煮成糊狀,再就著紅燒豬肉罐頭吃。不過罐頭加熱後剛開啟時要注意,小心被噴一臉熱油。最有創意的是將罐頭裡面的豬油舀出來,倒在柴草上點燃以加熱罐頭。不過用這種方法時要戴上防毒面具,否則豬油燃燒的氣味實在難聞,堪比毒氣彈。如果戰區環境比較安定,可以找來些菜葉就著紅燒肉燉一鍋菜肉湯,一個罐頭正好夠一個班吃的,那味道是很美的。總的來說,紅燒豬肉罐頭雖不太受歡迎,但畢竟熱量還是最高的,對補充體力很有幫助。當年前線雨里來泥里去的步兵是不愛吃,條件較好的炮兵可是沒吃夠。


行軍作戰非常勞累,官兵們普遍精神緊張,胃口不佳,對油膩的肉罐頭都不太感興趣。酸辣菜則能緩解一下大家的情緒。酸辣菜是腌制的大雜燴,黃瓜、雪菜、蘿蔔、白菜、青豆什麼的都有,口感比較柴,缺油少料的,味道難以說是有多麼好。不過還算有一些汁水,酸酸辣辣的,能起到開胃作用,配上壓縮乾糧能比較容易地送進肚去。戰地環境較差,蔬菜難得,酸辣菜罐頭還是受到了很多官兵的喜愛。


最受歡迎的便是水果罐頭了。飢疲乾渴之下,打開一筒糖水菠蘿或糖水桔子,那清甜的汁水簡直能流到人的心裡去。不過吃水果罐頭需要點技術,因為當時供應前線的水果罐頭不是軍品,還是寬口玻璃瓶裝的,不容易開啟。用匕首或刺刀撬封口蓋的時候不小心就會將玻璃瓶打碎,水果還能吃到,甜美的汁水就浪費掉了。有的官兵就用56式槍的彈匣來開罐頭蓋,大小稜角倒也合適,開啟順利。有的官兵將罐頭倒置在平整的彈藥箱上,用隨處可見的彈片、尖石等在邊緣挑開一個小口,之後,用手槍通條抵住小口,順勢稍用力沿鐵蓋邊緣划下去,整個鐵蓋就能完整的脫離玻璃瓶,之後馬上把罐頭再倒過來,即可品嘗美味了。還有的官兵發明出了比較細膩的吃法:先在瓶口開個小洞,用小竹子或茅草梗做吸管,把罐頭水喝乾,然後再打開鐵蓋吃裡面的東西。多少年後,聊起當年的水果罐頭,很多參戰老兵依然是滿懷深情。


為了彌補因長時間行軍作戰大量出汗而流失掉的體內鹽分,官兵們要隨身攜帶一定量的鹽巴或鹹菜頭。可能的話,還要帶上盡量多的大米,以便在能夠生火的時候蒸飯煮粥。這樣一來,每個單兵隨身攜帶的壓縮乾糧、罐頭、鹽或鹹菜頭、大米等野戰食品的重量就不輕了,再加上武器彈藥和橫背豎掛的其他裝備,負重足有4、50斤,在越北這樣的山嶽叢林地帶行軍打仗,有時候還要緊急穿插,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1979之戰最初的一星期打得很艱苦,穿插部隊很多都中斷了給養。官兵們因為輕裝前進而扔掉了許多罐頭,連碗筷也都扔掉了,只好一連多日涼水拌乾糧,拉肚子也就成了平常事。後來,不少人就按761的音符讀法反過來念,戲稱其為「都拉稀」。當時官兵們隨身攜帶的飲水早就喝光了,越南人還在井裡和河裡投毒,能補充上的水,只有河溝稻田裡的水。接一水壺,再放兩顆凈水藥片,喝起來是一股藥味,難以下咽。可如果不放凈水藥片,說不定水壺裡就會有一層牛屎和許多紅紅的小蟲,那就更讓人睹之鬧心了。有的部隊經常補充不上飲水,焦渴異常。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靳開來就是為了給部隊砍點甘蔗來解渴才踩上了地雷,這正是真實歷史的反映。隨著戰役的發展,中國軍隊控制了戰場,打通了交通線,後方物資源源不斷運上前線,這才保證了部隊的後勤需要。


野戰食品,主要為了保障行軍作戰中士兵們最基本的熱量供給,維持必要的體力。至於口味如何,已難以多加挑剔了。再說,多好的口味,連續十天半個月的吃,也早倒了胃口。1979之戰時,前線官兵們最高興的,就是炊事班送上來的白花花的大米飯。為了節約時間,同時又便於運輸,炊事人員就將菜爆鍋後加上水放上大米做成爆鍋米飯,裝在罐頭盒裡送上前線。官兵們席地而坐,樹枝為筷,吃起來美味異常,多年難忘。有時候做出了熱飯熱菜,卻沒有傢伙盛。官兵們就將裝在軍用掛包里的一塊小塑料布鋪在地上,把飯菜直接倒在上面,再迫不及待地筷夾手抓,大快朵頤。


異國作戰,繳獲很多,很多部隊就地取食,吃到了不少新東西。如繳獲的蘇聯產煉乳和牛油罐頭、美國沙丁魚罐頭、蘇聯壓縮米飯、木瓜炒狗肉、蛇肉等。因為特殊的作戰環境,有時候實在供應不上,部隊不得不從越南老百姓那裡獲取食物。如果越南老百姓在家,官兵們會付上一些越幣購買食物。如果越南老百姓已經逃散,而家裡還有一些糧食或禽、畜,那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膽子大的官兵,殺雞宰豬也是常有的事。對於普通的越南老百姓,出國時規定的紀律是絕對不能傷害他們。有時,部隊還會把繳獲的糧食分送給他們,並向他們宣傳解放軍的政策。


在1979之戰中,因為各部隊作戰地域不同、戰場態勢不同、補給條件不同,在後勤保障上往往差距極大。先不說深入敵後打穿插的部隊,就說正面進攻的部隊,如第13軍,沿河口正面進攻,公路、鐵路、紅河水運交通發達,補給便利。該軍37師111團渡河先遣營2月17日偷渡紅河後,部隊還在灘頭要點230高地與越軍激戰,炊事人員就已利用越軍扔下的竹籤當柴禾,採用散煙避光方式開始做飯了。並且冒著踩到地雷的危險,到越南人的菜地里搞來白菜和萵筍,做出了豬肉炒白菜、燴粉條、罐頭紅燒肉燒萵筍、白菜湯等菜肴和熱騰騰的米飯。當部隊打下越軍陣地後,立即就吃到了新鮮熱辣的飯菜,鬥志更加高昂;再觀攻打祿平方向的第43軍128師,從交蛙山向540高地、長條山地域進攻,戰場偏僻,山地連綿,離後勤補給線較遠。結果官兵們一連多日只能吃涼水就壓縮乾糧,再加些罐頭,連口熱水都喝不上。如果他們當時知道第13軍弟兄吃得是這樣好,還不要羨慕死了。


壓縮乾糧和罐頭食品是1979之戰中的兩大功臣。然而不能忘了,最艱苦的時候,有的部隊連這些也吃不上了。東線121師和123師穿插班庄、扣屯,西線149師447團穿插黃連山埡口,因戰區情況複雜多變,部隊給養補充不上,指戰員都斷糧多日,艱苦異常,靠吃野菜、野果甚至青草、樹葉維持。還要沿路與敵激戰,很多犧牲的烈士嘴裡含著青草而不瞑目,打出來的腸子中裝滿野菜、野草,情景悲壯異常。

和平年代的人們,不要忘了他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壓縮乾糧、各種肉罐頭之類的野戰食品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都不能和熱食(即飯菜)相比,只能作為應急使用。在較長時間的戰鬥中,真的要保持指戰員體質,鞏固和提高戰鬥力,還是得靠熱食保障。以葉挺獨立團—43軍127師379團為例:

該團戰中共有26個伙食單位,在22天的戰鬥中,除了7個連隊在一至兩天只吃一餐熱食之外,其餘單位每日熱食兩餐以上。其中三餐都有熱食達18天以上的有12個單位,14天以上的有8個單位。全團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水平:糧食1斤7兩(乾糧8兩5),肉類2兩6,食油3錢,蔬菜9兩。

營成立伙食保障組,戰中統一組織各連炊事班做飯,一般部署在營指揮所後面2-3公里處。當戰鬥向縱深發展或是部隊轉移時,各連炊事班攜帶一餐主副食隨營指揮所跟進。

每個炊事班編製4個竹背簍,準備4條面袋和4付背具,以及78式背囊和壓縮乾糧桶。經過實戰檢驗,使用背囊效果最好。一次可背50-60斤,可供一個排的人吃,也不影響人員運動,遇到敵人可以迅速作出反應。

為了方便快速分發飯菜,還把飯和菜混合在一起裝入塑料袋每人一份。

由於作戰期間天氣較為炎熱,加之戰鬥和機動時體力消耗較大,流失水分較多,肉罐頭又油膩,難以下咽。指戰員們普遍對水果和稀飯最為歡迎。2、3營在540高地一線組織防禦時,團後勤採購了甘蔗14000斤、綠豆800斤、水果罐頭3000斤,活雞150隻,白糖1000斤,水果糖400斤送上陣地。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水果吃,有甜稀飯喝,生活困難解決了,後勤問題解決了。使得幹部戰士身體狀況良好,心情舒暢,這才是提升士氣鼓舞鬥志的最好辦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有乾貨,沒有水分。

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


記得當時看節目的時候,一個戰鬥英雄提到了自己在貓耳洞裡面固定的每日用餐量是「二兩肉,三兩菜,四兩水果罐頭」

======
視頻找到了!

出自搜狐視頻大視野:兄弟連-他們的戰爭 第三集:貓耳洞


先講了物資都是軍工背到前線上去的,負重很大,傷亡率比較高。

然後講了戰士們在貓耳洞裡面吃什麼:

這是戰鬥英雄宋飛,在「1.7」戰鬥中擔任通信員

然後又講了吃飯不是問題,喝水是問題,每人每天限量半斤。

通過接雨水然後用凈水片沉降來增加可用水,之前一集裡面也說過,只有指揮員可以享受多喝一杯水的權利,因為需要指揮嗓子喊話不能啞,戰士們過生日的話,指揮員就會把這一杯水當成禮物送給戰士~

足以見得前線條件非常艱苦。。。現在我們所享受的和平真的是這群人靠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犧牲換來的。

======私貨(^^)
這個節目有好多集,看下來真的很感動,尤其是要出擊的時候每個士兵寫血書,為了獲得上戰場的機會互相比拼自己的專業素質,身體素質甚至還有戰士因為年齡小,連長不選他,他就求連長說「我知道你怕我死,你就把他看成一個送死的機會,也給我吧。」


老爸那時在湖南當兵,戰爭爆發時就去打仗了。由於是炮兵,伙食肯定是比一線步兵好,不過問之前我也沒想到能好到這種程度......

在上面那位先生所舉到的很多例子中,我爸倒是只吃過紅燒豬肉,每餐都能吃到豬肉炒粉絲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畢竟是七十年代末,全國人民吃得都不好,軍隊算是吃得很好的了。
我爸打仗的時候是班長,回來當了個排長,就這樣而已大家不要瞎猜。
在家的時候還跟我提到過一件事,那時候他們吃豬肉炒蘿蔔乾,盤子里總歸是豬肉少蘿蔔乾多,經常看著盤子里那麼大塊豬肉夾起來一咬發現是蘿蔔乾。


父親當年在南京軍區部隊,參加了兩山輪戰。此時解放軍優勢已經很大,傷亡不多,後勤條件比79年好的多,基本不會挨餓。在後方是炊事班做飯,在陣地上是壓縮餅乾和罐頭,其中最受戰士好評的是橘子罐頭裡的糖水。父親還說他吃到過六十年代生產的肉罐頭。。。應該是那會吃夠了,他至今不碰任何罐頭和午餐肉。。。。


提供一個側面吧
吃過戰備牛肉,文革前的,50還是60年代的忘記了
那滋味
就是沒有滋味


聽我爹說,當年我二爺立功,帶回家一袋子壓縮餅乾


80年代初在部隊長大,前線未必能得到後方那麼好的補給,但是罐頭食品味道不錯,壓縮乾糧味道也比現在的要好,還有牙膏妝的軟巧克力……


碰巧前幾天聽一個參加過79年越戰的老兵說「打了21天,只吃過三頓熱飯,剩下的就是吃壓縮餅乾


現在的09or13單兵自熱食品吃多了也會便秘,無論什麼時候能吃上熱騰騰的大米飯才是幸福的


推薦閱讀:

黃維的12兵團能不能走出 《大決戰》淮海戰役里這個水平的隊列?
為什麼很多外國電影都說中國槍是垃圾?
如果你穿越到長征途中,你會帶一張什麼照片給紅軍看看?
二戰期間,德軍的伙食怎麼樣?
歷史上有哪些人的父輩很有成就,而自己是個渣渣?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中越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