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值乎」3.0?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謝邀。

我把價格定在25,一天內幾個人來提問,我認真答了。

一天不喝水看100個普通號,我也就賺這麼幾十塊錢。
答題還不會被醫鬧。
挺好的。

我的值乎: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667791672016896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今天一整天都無法載入「問我的」頁面,無法回答問題,其他頁面都正常。

如圖。

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我賭一萬塊,值乎和分答都會倒閉。為什麼要賭一萬塊,因為賭一千太少了,為什麼不堵一百萬,因為我沒有一百萬,太假了。賭一萬是認真的。

首先表態,我是完全支持付費分享知識。我只是說他行不通而已。

我認為任何完全付費的知識出售在中國都成不了氣候,因為就算免費都搶不到用戶,收費最多要求用戶自願,這種不付錢就完全無法瀏覽的APP根本成不了氣候。就算有市場也是很小的圈子,小到可以消失的地步。

因為每個人要找的答案,在現今的互聯網上都能找到。不管是值乎還是分答,兩個問答網站都是以大V引流,每個大V開通自己的問答主頁,讓用戶提問。既然是大V,每個大V都有自己另外的公眾身份,比如豆瓣,比如知乎大V,比如微博大V,互聯網大佬。我相信這些大V要說的話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早就已經說過了,大V認為自己能輸出的價值在自己形成大V的過程中已經說了,我相信每個大V經常都在思考『我該為粉絲輸出什麼價值』『這個知識很重要,我要告訴粉絲』,然後在自己的主頁上告訴自己的粉絲。至少我是這麼做的,如果我有很重要的知識要跟大家分享,首先想到的是個人專欄,知乎問答,其次是自己的微博。因為在公共領域傳播知識我才能裝逼啊,我就是那種寧願裝逼不要錢的人。不裝逼,人生就會失去意義。

那麼值乎和分答就完全沒有任何價值了嗎,知乎CEO和果殼CEO兩個輸出知識的精英網站的大佬會蠢到去搶一塊完全沒有價值的蛋糕嗎?

答:是的。但是知乎的大佬不蠢,知乎CEO只是捍衛自己領地不被侵犯!(語音,此條答案5元)


另外有人說值乎抄襲分答,我不這麼認為。首先是分答邀請知乎大V做推廣,並且邀請知乎大V在分答上開通個人賬號。知乎能忍么,大家都是做知識分享,你開個問答網站,然後跑到我這邊拉人引流量,局面有點尷尬呢,知乎為了緩解尷尬升華一下氣氛,大家不如直接開戰。我知乎有大V有資源為什麼不能自己做。

肯定有人會說,某些商業機密,專業私貨,行業規則,必須通過付費才能知道。付費才能購買真誠。我反對任何持有這種想法的人,用戶想知道任何領域的專業問題都能從互聯網上免費獲取,並且是更好更完善的知識。我看了某影評人在分答上的回答,遠遠不如他在豆瓣上和微博上寫的影評以及電影領域的分享。所以免費的比付費的答案更完善,這就讓粉絲尷尬了,真的不是不願意花錢啊,花錢的會比付出感情的好嗎?!

再者,金錢限制了答案的傳播性,光憑大V 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從網上衝浪到豆瓣天涯微信知乎微博時代,任何平台都是以免費做基礎的,如果一個收費問答社區的答案質量還不如免費的答案豐滿,誰會願意付錢。我不相信一條語音的價值能超越一片專業文章。收費問答在質量上就已經敗了,產量上也敗了,傳播量也敗了,趣味性也敗了。這個產品簡直就是成功的大反派,輸得很徹底。

最後我覺得付費問答如果真的要問只能問一些比較私人的問題。
如果真的要問,只能問『王小壞你愛我嗎』『約嗎』『能堅持多久』這樣的問題。其他問題都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只有私人問題才有他的價值,增進大家的友誼。

就算我認為這個付費問答不成氣候,但我仍然支持這種付費分享形式。儘管我賭上了一萬塊錢和自己的臉,我也希望付費問答茁壯成長,打臉並不可恥,死不要臉才可恥嘛。最後我向知乎提個意見,就是知乎用戶開通值乎,為什麼不能利用大V的影響力傳播給自己粉絲,而是大V門悄悄的在值乎上靜靜的躺著,等著用戶付錢來稿,感覺諸葛亮流落街頭為百姓指點迷津卻無人問津呢,好失落。


好的,公開賭博開始了,大家點贊表示下注。


不要把值乎和分答當作知識分享平台!
不要把值乎和分答當作知識分享平台!
不要把值乎和分答當作知識分享平台!

首先來看看雙方的口號
值乎的是:

分答的是:

沒一個說自己是知識平台或者教學軟體啊!
只不過表面文字的潛意識都在說:
我這裡有貨!
畢竟一個掛靠果殼,一個是知乎下屬產業鏈,兩者的母體都以分享一些知識為主體嘛

但事實呢?
60秒的語音,能闡述什麼?
前兩天,我看見一個答主說:
作為高考家長,如果可以對孩子擇校帶來幫助,一般家長都願意付費300以上(應該就是這個問題下的某篇,你們自己找)

我當時很困惑啊,難道擇校單單是某網紅,某大V一句:
我認為南開好,我認為哈工程好就可以了么?

難道我們不應該根據考生所面臨的選擇,來細化的分析每一個學校的資質么?
比如對比一下幾校之間,考生已選擇專業的師資力量
比如對比一下幾校之間,此專業領域達成的成就
比如組織出國交流的次數和成就等等嘛?
(抱歉,我就一初中文化,沒上過大學,說的不對,輕點打臉)

真的,我感覺,真要我家孩子擇校,我肯定不會因為別人60秒就做出選擇!
說句不中聽的:
您不靠譜,別連累孩子!!
您想賺錢,也別坑人家孩子!!

再者說回來,60秒,不管付不付費,您能學到嘛啊?
市場運營?
最近我朋友圈不少賣楊梅的,不是一個兩個啊,有的自己賣,有的幫朋友轉
我就對這些新人提出了一些看法:
生鮮,重要的是鮮!
為嘛都去網購原產地的?便宜嘛?不見得,還是鮮!

那麼你如何保障這個鮮?
假設你在山東賣櫻桃,你要發往廣東或者黑龍江,你採摘下來的果子,成熟度要選取多少的?
熟的,你順豐到黑龍江,丫爛了,你客戶滿意不?
生的,你順豐到黑龍江,丫沒熟,你客戶滿意不?
選用順豐冰鮮,你的客戶群是否接受那高昂的運費呢?(而且哪怕是冰鮮,4天之內不到,人家順豐都不願意接!怕壞!順豐冰鮮是路運啊!!!)
當然還有航空冰鮮配送,這運費,夠你吃倆月櫻桃了~~~

還有,如果涉及訂單,合同如何寫,訂金收不收,自己能力多大,能承受多高的報損(生鮮有20-40%的報損),積壓後本人能承受多大的損失?甚至定價時,有沒有考慮過積壓和報損的差額???

兄弟們啊,這都是知識啊!
60秒,誰給我講清楚!!!
(想當年我也是做過生鮮的,就一次,頭一次都是血啊,沒擦潤滑油就上了!所以,做生意啊,先學著吧,不學就上啊?我怕您家孩子沒奶粉錢!)

其實我挺想問問知乎和果殼的,真要是為知識擁有者考慮,真要是為保護知識產權,真要是改變免費的分享體系(真正的知識,從不免費),就一定要做分答和值乎么?

不見得吧?
甚至可以說,如果真從以上的觀點出發,分答和值乎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記得曾經騰訊有一個QQ問問吧?
反正就是一個**問問,在QQ主頁版能找到,也不知道如今關了沒~

他有一個懸賞提問的體系:
提問者在描述完問題後可以設立懸賞金幣,來吸引回答者

在眾多的回答下,選取滿意答案,金幣落入此答主腰包~~
想當初俺也賺了不少金幣呢!還是專家級的呢!

那麼無論是果殼還是知乎,真想保護答主的知識產權,讓答主可以提現,又為了提問者的問題不至於消失在茫茫題海中,是否也可以採用此體制呢?
只不過虛擬金幣轉換為毛爺爺嘛!
不管你是綁定銀行卡還是支付寶,都可以嘛!

這才叫真正的分享知識!
你那60秒那叫啥玩意?
我去律師所花50塊諮詢律師,60秒後此律師閉嘴,豎起一塊牌子:
超出時限,請另行付費諮詢!!!
什麼玩意啊,這是!

無論是分答和值乎,都不是去分享知識的,更像是去撈錢的,而且還是那種一臉假惺惺的撈法!
打著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干那男盜女娼的事!

大家在知乎,沒有收費諮詢的,自己說收費,人家不找你了,熱度也降了,回頭還提個問題:
某某收費諮詢,是不是打破了互聯網免費知識共享的理念?

大家都玩分答,官方支持我們創收,啊呀呀好開心,管丫能學到嘛,給錢就行~~~

說真的,為啥很多人不在知乎提問,跑值乎提問去?
因為你在知乎問了,哪怕邀請了,那些大V也不來!
在值乎就不一樣了,看在錢的面子上,他也得答啊!
甚至剛開始設10塊,後來問的人多了,還可以漲價嘛,還可以挑嘛!


毛爺爺不只是社會的原動力,還是互聯網知識回答的原動力,但您那是知識么?

而且有沒有考慮到另一點:
當大規模用戶開始付費諮詢大V的時候,那些擁有知識點,確默默無聞的人怎麼辦?
他們回答後,還有人看么?

人都是從眾的,不管這個V是真乾貨假乾貨,很多人為了找一個大V回答問題,付費了,大V也答了,可是其他的人呢?
他們沒有名氣,既然可以花錢找大V,誰還理那三無的~~~

值乎和分答啊?
根本就沒必要存在,可偏偏兩大公司都很樂意讓他們存在,這裡面水太深,我就不摸了~

這裡我是不是也要晒晒我的二維碼啊?
耍去了,不在這丟人現眼了~~~
輕點打臉,我臉厚,怕您手疼~~


我不是針對果殼和知乎,就我所知現在兩家已經剛正面了,知乎站內疑似屏蔽了分答url,分答在百度競價諷刺知乎抄襲,兩家原本都以知識交互的社區就因為一款現象級產品搞成這樣:

註:(是否屏蔽存在爭議,這裡是參考該問題下劉飛的回答,並測試確實鏈接404,只客觀表述所見所聞,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不知道知乎上有多少人用過N年前的一款類似值乎分答的語音社區產品「抬杠」,我曾經是這個產品的老用戶,雖然這麼多年沒用了,貌似這產品也死了(官博更新於2015年,官網更新是2013年),但分答和值乎一經推出,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仍然是「抬杠」:

如果沒玩過抬杠的知友,我可以簡單描述下它是什麼樣的產品:
用戶可以在社區里發表話題(提問),其他人可以來回復(回答),產品會根據熱度和質量進行排序的影響和用戶等級福利的影響,因為我後面沒再玩了,所以不知道它是怎麼盈利的,就目前官網描述來看,應該和YY那種送禮物分成有相似之處。

如果再往上看,比「抬杠」更早的可以追溯到YY了,所以某種角度果殼和知乎的產品都只能算作是基於移動端做出的現象級語音問答產品,千萬記住,這至多只能算作是「問答產品」,有些人動輒扯上「知識」,學校里一堂課還幾十分鐘呢,你確定60秒能把幾十分鐘才能講清楚的東西濃縮成1分鐘就可以講清楚的內容?

反正我是做不到,除非這個問題問得是「是非題」,比如:范冰冰長得美還是丑,或者海爾兄弟的內褲是什麼顏色的,也就是說想在60秒內把問題答明白,必須是是非題,否則都是瞎掰。

比如說有人想提問找你扒譜子,你用1分鐘的語音怎麼扒你告訴我?
很遺憾,遇到這種情況我只能讓人家加我微信了,不論是打譜還是鋼琴示範,至少我認為這算合理的。然而一分鐘里有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更何況它還是語音,你需要先自己組織好語言才能解答,而且解答也必須有質量,否則講良心話你能對得起付費提問的人嗎?肯定對不住人家。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人確實是打算來消費影響力的,反正有腦殘粉買賬,不忽悠白不忽悠。

值乎3.0這款產品幾乎不需要什麼技術門檻就可以看得出,它是一款被動跟進下誕生的產品,客觀講值乎和分答幾乎沒什麼差別,甚至果殼那邊早已經從知乎開始挖人了,最好玩的是分答上的知乎用戶比值乎上還多。如果真要說差別,那就是值乎有打通站內的潛力,但隱患也不是沒有,隱患就在於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一旦你妹妹大膽地往前走,很可能把原有的知乎形態打破。

如果把知乎的原有形態打破,就會變得無秩序,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大牛本來在知乎答題,既然現在分答和值乎能付費回答,那麼他/她以後還會來知乎答題嗎?
可能會來,但會有所保留;可能很少來,看心情答題;可能不會來,放著錢不掙有病嗎?

有一點要特別提醒: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在另一個產品上消耗了很多時間答題,那麼必定不可能在知乎投入同樣的時間。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用戶流失和用戶冷卻,分答已經搶了不少知乎用戶,現在答題可以賣錢了,那麼用戶的答題動機會進行冷卻,會在答題前思考:我究竟去哪裡答題,去哪兒答題對我有利

所以別看「值乎」和「分答」兩款語音問答產品的推出都是急颼颼的,可背後透露出「價值變現」的許多問題,有人會說這是「知識變現」或「能力變現」,然而在值乎與分答的TOP上,你會發現它其實就是類微博式的:粉絲經濟變現,簡單說就是網紅影響力變現

而這個「網紅影響力變現」還並非是全覆蓋,如果你講話的聲音難聽,或者壓根兒普通話不怎麼利索,可能在這些移動語音問答產品中吃大虧,或者說根本無法融入進來,可能本身自己在知乎平台上還蠻受歡迎的,但一旦轉移語音問答就會令彼此非常尷尬。(沒錯 我說的就是你 @徐湘楠 )不過你們別看我嘴上調侃徐湘楠,實際上這也恰恰反映了產品設計者在設計上的欠考慮,沒有充分顧及到用戶的使用場景,即便你邀請用戶來體驗,也會讓用戶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是尷尬。

就情理上講,我更願意支持知乎,畢竟我是知乎用戶。但客觀講,值乎的產品體驗真的很一般。比如昨天一位知友提問,我回答後她說在知乎公眾號的「值乎」頁面看不到自己的提問,我懷疑是用戶授權的問題,她訪問時就變成了「路人」。當時搞得我很愧疚,人家來提問,結果因為你產品的原因搞得很尷尬。然而最令我的值得吐槽的地方,就是值乎目前還沒有獨立的客戶端,太依賴微信,如果你在瀏覽值乎的時候,你再回復其他微信消息就會退出來,很傷害用戶體驗。

此外,值乎和分答的產品形態和用戶形態也反映了一個非常赤裸的現象:人和產品都是趨利的
過去我們在知乎、百度知道、微博分享自己的見解答覆別人的疑惑,說白了大多都是以「表達觀點」、「助人解惑」、「分享自己」三個原始動機驅動著我們,但現在可能未必是這樣了,有些事情,一旦沾染上了錢財利益,都會多多少少變得渾濁。骨子裡其實我是反對打著「傳授知識」的旗號去利用一分鐘賺智商稅,但市場就是這樣,人性就是這樣,在市場面前講這些真的挺無味。

最後:
昨晚聽聞分答拿到A輪融資了,估值1個億。個人希望知乎沉住氣,不要被現象級產品搞亂了前進的步伐。目前知乎Live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未來我認為也有其他可探索的商業方式,不一定非要在移動語音問答上面跟果殼死磕到底。知乎老大們應該拿出自己剛做知乎時的底氣,把自己的初心和企業價值觀牢牢捏住,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打磨知乎,到時候幸福會來敲門的。

知識和經驗是有經濟價值的,但如果你告訴我1分鐘的語音問答就解決了所謂的「知識變現」,甚至有人敢毫無顧忌的開高價,那我真的希望這些人確實是在「售賣知識」,而非打著「知識有價」的旗號賺取不該賺的「智商稅」。而且語音這東西有時候追溯起來也很麻煩,知乎上騙子都抓不完,到時候值乎上出了騙子騙一波就走,到時候怎麼辦?這損害的可是知乎的口碑啊!

有些產品它之所以是「現象級」,是因為這些產品在依靠消費人們的「好奇心」與「偷窺欲」,等網紅的隱私消費光了,或許才會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語音問答產品轉型,而不是對手喝了罐旺仔牛奶,自己也趕緊從冰箱拿一罐旺仔牛奶暗示對手:我也有旺仔牛奶。殊不知,旺仔在瞪大眼睛看戲呢。

尾巴:
「此處應有值乎和分答的二維碼」
想想目前這些產品的體驗常犯尷尬症,還是不虐那些好心捧場的朋友了,愧疚。


我一直不懂這個邏輯:幾千上萬字的文字答案還沒有收費,一兩分鐘的語音答案卻先收費了。
到底哪種答案對提問者/圍觀者幫助更大?
那些語音問題和語音答案,不能以文字方式實現么?

這看起來,像是典型的劣幣逐良幣。
它對知識市場最大的傷害是:相對於分薪xx元/時薪xx元的精巧語音答案作者,那些埋頭急敲鍵盤幾小時提供數千字完整答案的作者,是不是傻逼?
這種傷害,如果是來自果殼這樣的競爭對手,還且罷了。人家本來就是想要拖你的後腿。
但自己戕害自己,為什麼?

何況,知識經濟跟網紅經濟,根本不是一碼事。

——————更新——————
我在想,
值乎為何不能有文字版?
知乎已有的浩如煙海的文字答案為何不能進入定價體系?

既然是知識經濟,是否考慮過建立知乎自己的內部貨幣系統?
如果把知乎當作一個獨立經濟體來看,它的產品——問題和答案——不斷在增長,提問者和回答者不斷在「努力工作」,那似乎應該持續發行一種「知乎貨幣」來對應這些產品。
至於這些知乎貨幣如何與真實貨幣兌換,則是另一個問題。

以知乎的規模和基礎,去跟風推出值乎/Live這樣低層次的產品,思考得有點淺了。@周源

——————更新 II——————
本來是隨口說幾句的。既然現在關注的人多了,就多說幾句。
(你看,語音答案修改/更新起來就沒這麼方便了吧。
還有,知乎你什麼時候可以開發一個功能,當作者對答案做更新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勾選項,選中即表示作者覺得這個更新很重要,系統應該通知所有留評論者「該答案有重要更新」。)


關於知識應該免費還是付費的問題
我一向都覺得,公眾問題應該免費,個人問題應該付費。
換一個表達方式,獲得知識應該免費,獲得專業觀點應該付費。
(所以我不反對語音答案——搞清楚。)
但是知乎並未建立一個邊界。而身為業界領袖,不去做這個界定,是一種不作為。
知乎曾經還有個人問題舉報,後來卻取消了,莫名。


關於文字答案容易拷貝,語音答案不易拷貝的問題
有什麼不能拷貝的?數億美金投資的電影都能下載到拷貝。
你那點語音,轉錄一下,或者開發一個插件,分分鐘。


關於知乎文字答案大V通過值乎/Live變現的問題
我的看法是,能通過這種形式變現的,不是大V,而是表演藝術家。
如果你是表演藝術家,不論V不V,你都能變現。
如果你不懂表演,說都不會話,再V也然並卵。認命吧。(說都不會話,是一種修辭手法)


關於「那大俠你給個方案唄」的問題
首先這不是我的責任,這應該是知乎團隊和宏觀經濟學家坐下來討論的事情。
其次就算我有,知乎也不見得認同。

———廣告時間————

一把剃鬚刀


—————
—————————


我的想法也許有些極端:140字能討論清楚的話題基本都不值得討論,60秒能回答完的問題大多都不值得回答。

我看了下我在知乎上的回答,似乎99.0%都不可能在一分鐘內讀完,一半以上不可能在五分鐘內讀完,還有幾篇甚至連小標題都不能在一分鐘內掃完…所以我這種風格大約是不太適應值乎吧,但這也許也跟我回答了許多社會類問題有關,畢竟這類問題一般沒有狹義上的「正確答案」,且「好答案」往往會很複雜。

當然,不是說值乎就不值,有些類型的提問也許還是能在60秒內給出足夠有效信息的。比如值乎可能會適合信息匯總類提問,60秒內不直接回答問題,但給出大致思路和思考方向,給出一些有用的資源,讓真正感興趣的聽眾自己嘗試尋找答案(極端的例子是直接給個參考文獻列表…)。但一方面語音不能添加鏈接,大大限制了信息匯總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也懷疑大多數人就只想在60秒內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而不是一個「思路」,儘管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現實的。

過段時間希望有人能對所有值乎提問做個文本分析,看看值乎上的提問都有什麼特點,更適合哪一類提問。

p.s. 值乎讓我這種發個微信語音都要在腦中排練兩遍的人情何以堪?…就算要在值乎上回答,我估計也是先寫完一整篇文章然後把小標題給你讀一遍…但這樣的話為啥不直接寫文章呢?聽眾為啥不直接來看文章呢?…

語音的另一個特性也讓我很難適應:發布後不能修改。像我這種平均每個回答要修改十幾次,有些回答甚至修改超過五十次的強迫症,想到發布後不能修改就要犯尷尬症…


實際上,人類最大的需求,其實是「情緒的體驗」,而非「事實或者技能的獲得」。


情緒的體驗是什麼呢?例如問王思聰有多少個女票,滿足了「窺探」的情緒;知乎live,販賣的更多的是「參與感」的情緒。

其實藝術和娛樂,都是販售一種「情緒的體驗」。

通常來說一部電影的情緒是豐富的,如同旺旺大禮包,什麼都有。而一些細分的東西,例如短篇小說和知乎答案——我曾經很困惑,一些滿載著惡毒情緒的答案為什麼會高贊(例如毒舌表等),後來明白這也是一種「強烈的情緒體驗」,具體是「受虐」還是「虐人」還是「看一個人虐另一批人」,則取決於觀眾代入的角色。一部電影既可以代入主角,也可以代入反派和配角,甚至是路人甲和導演。

通常「能讓人獲得技能的事實」都是枯燥無味的。


不說《高等數學》,音樂創作的《和聲學》即使最好的版本,讀起來也是相當枯燥的。而指導創作的《故事》則是讓我好幾次都沒看下去,直到現在都沒看完。然而所謂「暢銷書」,或者雞湯,更多帶給人的是「情緒的體驗」而非「技能或者事實的獲得」。

就算是一部電影,你用「讓你獲得導演技巧」的方式去看,而不是「體驗情緒」的方式去看,看的過程中也是會感覺負擔大很多——這個差距幾乎等於使用一個軟體和反編譯一個軟體。

其實人活下去並不需要太多技能,也不需要太多事實,這註定了這種需求的細分。


我是個寫代碼的,我完全可以不會拍電影;我認為轉基因有毒和無毒,其實也不影響我生活——到超市裡都是轉基因油我難道還能不吃油?當然,也可以不吃,但吃與不吃都不影響我生活。

其實我對「技能與事實的獲得」的需求非常少,少到了現在知乎上「事實與技能獲得」的答案那麼少。


如果一個綜合平台,想擴大其適用程度,「娛樂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值乎可以更多的承載「情緒體驗」的內容,畢竟一分鐘能陳述啥事實?一分鐘更不怎麼能讓你獲得什麼技能——那不如乾脆的多販售情緒體驗——也給大家一個變現的渠道。

人往往對情緒體驗的付費意願更高,因為感性的東西更容易帶來「情緒體驗」。


但是如果是硬核的「知識和技能」,則是需要用戶在足夠理性的情況下做出選擇——理性的激發比感性一般來說要困難,也會讓用戶更多的去衡量「性價比」。這也解釋了我們為什麼願意花幾百元聽演唱會,而不太願意購買幾元一份的論文(即使是這個錢會給作者)——因為更廉價的知識獲取渠道「盜版」幾乎無處不在。也能解釋為什麼一些粉絲願意買多份歌手的CD——明明多買也是浪費。究其原因不過是「情緒體驗」。

所以我還是認為值乎這個產品對改善知乎的氛圍是有益的,儘管我自己並不會去用。


知乎做這個東西有點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意思。
知乎本身是高質量的免費回答,值乎卻是低質量的收費回答,你覺得能火嗎?最多也就能做個半死不活的狀態,聽個響。

分答比知乎吸引到更多的名人網紅,因為分答更遵守商業規則。而知乎老是愛耍手段瞎折騰用戶,今天定個罪,明天封個號,功成名就的大V多半都不會選擇在知乎繼續開大號,自然也不會出現在值乎。知乎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竟然沒有人提到大弓?

非常好,知乎和果殼加入混戰,微博再插入就完美了。現階段所有付費看/聽內容的產品都是培育市場的養料,如同當初的百團大戰。

讚賞-分答-知乎Live-線上課堂-線上教育-線上互動課堂(此處應有VR產品插入)。

果殼之前的 MOOC 總算不是白燒錢了,市場足夠成熟了,該收穫了。

善用技術,善用互聯網,人類文明的雅典知識共和國才有建成的可能。——果殼分答的本質是否違背了互聯網「開放共享知識」的原則?它會因此失敗么? - 柳如嫿的回答

最後勝出一兩家,形成一個優質的產品。結果是能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作者和目標讀者贏。

我在分答和值乎都有頁面,測試一段時間後再報告使用體驗。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彷彿從此你說的話真的很值錢了。
彷彿從此收錢的答案比不收錢的答案要更好了。
彷彿從此開通了的答主再為別人免費回答問題都是在「好友優惠酬賓」了。

自願的打賞功能我是很贊同的。
付費問答功能,或許在部分專業領域合適吧,但我不認為大多數問題真的值。

買賣商品,獲得金錢,天經地義。
但是買賣知識卻不僅如此,因為賣知識的回報是很豐富的:分享的快樂、反饋與討論、更多的知識、金錢、影響力、支持者、甚至未來的同伴……只變現成金錢,是不是太便宜了?

更重要的是下面兩點:

宏觀來看,這是在消磨互聯網的共享基礎。過去,在任何論壇或社區,都是菜鳥看著老鳥的帖子成長-&>成為老鳥-&>回饋下一代菜鳥,這是一種雖然漫長卻良性的循環。分答和值乎的做法是讓這循環變得短和可見,貌似會賺一點小錢,但是老鳥早早就開始惜字如金,最終下一代會更難成長,最終無人買單,社區失去活力。

微觀來看,對於占網路大多數的「情感諮詢」或者「個人成長」類問題,與其說我們要的是個「答案」,不如說我們要的是「情感支持」,這時候,去和爸媽、親朋、師長、好友打個電話,聚一餐,常常能得到好太多的支持。

知識的傳播,終究會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也會越來越重視開放共享,兩個方向都會朝前走。
但我覺得正確的走法是TED和Github,而不是分答和值乎。

--------------------Price Tag伴奏響起---------------------
利益相關:已受值乎邀請,但不但沒有接受,還在此說了自己的想法……向工作人員表示感激和歉意,也算一種不靠譜的預測吧,你們可以用蓬勃發展的社區來反擊。
鏈接:有哪些多數人都喜歡,但你就是不喜歡,即使別人覺得你品位有問題,可你還是不喜歡的東西? - 周看看的回答


這是一個有趣的產品,雖然我並不喜歡它在娛樂之外的用途,但也許它將會影響或者顛覆現有的問答社區。原因在於:既然金錢的力量可以使內購網遊全面取代良心遊戲,問答領域恐怕也難以免俗,結果恐怕是必然的,剩下的問題僅僅是問答領域將以何種形式,什麼程度,多長時間後被付費問答腐蝕而已。

我覺得它一定程度上背離了知乎的本來氛圍。起初我對知乎的想法是:知乎是個問答社交網站,所以它的定位重點不是尋求特定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答案與評論來尋求與人的交流。這種交流可能帶來朋友,可能帶來的答案的改進,可能帶來新的知識。這種知識交流的氣氛孕育了社區的基調。

不過顯然,隨著知乎的發展,更多的人進駐了,也帶著各有不同的目的,有尋求曝光度,尋求關注度的,有尋求金錢的,有真的是純粹的尋求答案而非尋求社交的,有搞營銷推廣的,這意味著知乎可能需要多樣化的方式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值乎也許就是這樣一個產品。它的答案並不需要公開出來受到公眾的檢驗與討論,並不需要具有足夠的一般性,它限制了回答的長度,因為它只是針對具體的人回答具體的問題,意味著它不需要嚴密的解釋一個回答內在的道理,它就是簡單的讓你給出答案。——看起來這與「知乎」的精神完全是背離的,它是否一定適用於某種完全不同的場景?

仔細想來,這個模式最適合的場景,就是問診:你不需要質疑醫生,也不需要知道醫生的結論是怎麼作出的,你需要的只是聽醫生在說什麼就可以了。——或者換句話說,這個模式,讓每個行業的人都當一回醫生

既然如此,那麼「值乎」適合什麼問題就很明確,它適合詢問一個你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你不需要與對方探討,交流,只需要獲取對方的答案即可。反過來說,如果你需要在你自己熟悉的領域中,進行相對平等相對客觀的探討,那麼用知乎可能是更好的。

--
評論中的知友說得很好:知道止於答案,知乎始於答案。

值乎其實算是個「止於答案」的產品,而知乎卻是「始於答案」的產品。他們兩者,在我心目中,價值是相悖的。


我猜,三個月之內,如果沒什麼大突破,值乎會變成一個發紅包工具的……

值乎:想要紅包得說點什麼……


更正一下:

  1. 我認為這個值乎的產品經理很不錯。
  2. 我認為副標題「說點兒有用的」非常刺眼(意思是我們在知乎說的沒用?而且還是『點兒用都沒』

值乎 加入了一個新設計——「超值」

這個功能很聰明,很有用,我覺得甚至不需要解釋大家都能明白

而分答是沒有這個功能的

這就像是芬達和美年達,你非要說差不多,但實際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芬達是什麼?像美年達的東西

但也僅僅是「像」而已


所以說。。。。
知乎做這個設計的 PM 請站出來好嗎,我想要請願讓你來帶知乎網站。。。。。和知乎 iOS 客戶端

——原答案——


今天有人推給我的鏈接。。。

前段時間被很多人要求開通了分答,結果問題全都過期了沒辦法回答(抱歉)

一是沒空(如果想要給出我滿意的回答至少需要 5-10 分鐘,時間上很不划算)

二是啊。。科學雖好,也管用,但蓋不住信仰強烈呀。。。


所以雖然我開通了值乎,但是就是不貼二維碼


之前剛用分答,隨便抱怨兩句。
分答很早就有兩個市場的人加了我建議我入駐。
還說什麼內容都可以分享,還提醒我有些敏感字眼的問題,你可以叫粉絲私密提問,這樣會避免一些風險。其實我內心是很感動的。還給我加了個V!
歡迎來分答問問題哦!搜索:m戰神

值乎有了之後,也順手註冊了一個。
發現一模一樣,也沒必要分開推廣了。
說實話還依賴知乎平台的大V,真的沒有幾個。去哪一樣能火。
分答甚至還可以給你搞一個知乎專欄專門把知乎上的大v收集起來呢!
別人把你的內容你的大V全搶過來,也都是活該。

在知乎那麼專註只寫兩性話題的我,也沒哪個了。
光寫這個能成為大V的我,而且還沒被撕,我也挺佩服我自己的。

知乎給過我什麼支持?除了在首頁上封殺我,所有粉絲都看不到我回答的問題,很多人問我去哪了?我問官方很多個為什麼?他們從來不回私信。
估計他們也挺納悶為何我還活著,到底什麼時候什麼借口才能把我封掉。
對於一些兩性內容,我不覺得我哪裡有一絲的不正經。
認真教學認真科普,為何我的內容總是不符合社區標準。
在知乎我感到的就是不公平。

之前知乎不是有個獨家消息偷偷問的應用嗎?我到現在還能陸續收到錢。
我的內容到底值不值,其實不是知乎說了算的。
知乎給我的感覺就是,我們真的不care你,who are you啊, 他們只支持他們喜歡的人。
跟他們撕x的內容政治不正確的都應該消失吧。
分享經驗?有些經驗根本不應該拿出來分享。
發現更大的世界?那只是他們想要呈現給你們的世界。


不管是值乎還是分答,和前幾年的付費問答網站略曉,只有展現形式上的差別,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付費問答不是不可以,但適用範圍應該非常窄,對應現實生活當中,法務和商務諮詢領域較多,其他領域較少。特徵是付費高,回答有較深專業性和針對性。泛話題低付費的問答可不可以存在?用戶基數大了當然有其生存空間,但難以成氣候。

如此說來,目前值乎和分答的產品形態還不如略曉,一分鐘語音只能做泛話題低付費,稍微有點深度和專業性的都做不了。

對於知乎來說,專欄讚賞,答案讚賞,答案部分付費,都是比當前值乎更好的變現方式,更不用說還有正在做的知乎live。


值乎,作為一個付費問答平台,目前看來局限性很高,現在的用戶體驗也不算好,未來能走到哪一步不好說,但有一些其他角度的價值,我胡亂說說,大家胡亂聽聽。

1,作為陌生人社交的破冰點
不得不說,有一部分人的社交禮貌確實需要提升,私信上來就你好,在嗎,請問微信號多少?稍微好一點的就你好,請問微信號多少,有點問題請教。
第二種好歹我知道你是有事問我,理不理你看我心情。第一種就完全莫名其妙了。所以知乎的陌生人信箱非常靠譜,我也許十天半月才看一次,能省很多事。
但值乎提問會有特殊的提醒,用他破冰,至少對方會第一時間看到。比如我關注的一位西藏遊方面的答主,一塊錢一條值乎,之後我們聊得不亦樂乎。

2,對提問者提問能力的提升,和對回答者回答水平的鍛煉
值乎提問有字數限制,回答語音也有時間限制。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限制了值乎問題的完整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家的自我提升。避免了連篇累牘不知道說什麼的提問者,也讓回答者精簡語言方面有所提升,免得浪費彼此時間。
私信經常會有人問,我想創業,請給點建議。但值乎到目前為止一個這種人都沒有。

拿我自己舉例,我向@花老師請教關於信用卡的問題。高度概括了我的徵信流水情況和大體經濟情況,這決定了我有資格辦什麼卡和需要什麼樣的卡,傳說中無限額度的神卡雖好,我當然沒資格辦,花老師當然也不必費心推薦了。如果我只說讓他推薦信用卡,不說這些細節,他勢必要先問我這些問題,那我不就又要多花十塊嗎?
在回答方面,兩分鐘內把內容表達清楚也是一種能力,我自己也覺得對自己表達能力有不小提升

3,確實對解決私人問題有幫助
還說那個和花老師請教信用卡的事,其實他的答案也談不上什麼秘訣,只要我花幾天時間了解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條款,然後結合自身情況,也能篩選出比較適合自己的卡,本可以不用花錢的。但問題就是時間本身的成本問題了,我大學時教練字一小時就收費六十了,何況現在呢,花時間琢磨各種卡,對我將來工作生活並不會有什麼提升,我大可以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退一步講,我花點錢能解決的問題,省下的時間睡覺也是好的。
知乎里關於信用卡的問題很多,但這麼赤裸裸要求別人根據你情況推薦卡,離開值乎你試試花老師理不理我。@花老師


4,某種社交禮儀
個人對於微信發語音這件事是比較討厭的,你是方便了,但我卻麻煩了,尤其如果你聲音不夠好聽,我更討厭你發語音。
當然這種討厭是建立在陌生人或者關係一般的情況下,你上來直接發語音給我當然很不禮貌,但假如對方是我長輩,老師呢?或者是正在追求的女孩呢?
值乎是一種請教問題的方式,讓回答者方便一點難道不是天經地義嘛?知乎沒有語音功能,值乎有。換個思路講,先不管回答者的時間和知識值多少錢,你花點錢買個老師方便,不冤。

5,屏蔽掉一些不值得你幫他的人,收錢不是目的,收錢是門檻
伸手黨由來已久,知乎也算重災區了,問你問題的時候態度很好,一聽收錢立刻變臉的大有人在。發一個值呼截圖,再發一個私信截圖,如果這兩個人同時有事需要我幫忙,而我又恰好力所能及,你猜我幫誰。

第一位當時提問應該是花了五塊錢,我們現在加了微信,從不閑聊,但偶然點贊,我會想起這個人,雖然他這一輩子未必有事求我,但總是個交情,如果有緣分來成都,我就算不請他吃火鍋,也可以請一頓成都茶。

另一位也印象很深,上來私信先問在嗎?給他截圖看我和別人的聊天記錄,提醒她非即時通訊工具問在嗎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之後提問也是不著四六,毫無有效信息。告訴她提問要點,並且說明了值乎可以語音,還是一大段文字就扔過來了,我如果想解答打字太慢,給了她我值乎二維碼,回復就是兩個字,呵呵。不禁齒冷啊,如果我今天幫她解決了這個問題,下次她提出的問題我沒能力解決或者沒空解決的話,得到的回復不知道會是什麼。感謝值乎,篩選掉了這種人。

整體來說,值乎還是有點意思的。


從愚人節「值乎」上線,5月14日「知乎Live」上線,5月18日「分答」上線,到6月6日,像素級Copy「分答」的「值乎」3.0上線,我覺得還是挺喜人,畢竟,在知識變現的道路上,果殼與知乎都循著前人的腳步,開始做進一步的探索,近期群聊基本跑不開幾個關鍵詞「知識變現」、「抄襲」、「吃相難看」。

先說Live吧,因為聽說新版客戶端比較不好使,所以我的知乎app一直沒升級,所以也沒收到Live的入口推送,不過看到@陳語嵐 的截圖,感覺形式類似於很早很早就有過的微信群內分享。

其實這不算什麼創新,我大學時代就參加過類似的分享,知乎上也有人做過類似的事,還開了個專欄——「九言」。我以為知乎會做直播,但目前直播被打上「遊戲」、「秀場」、「看球」的標籤,跟知乎的逼格不符。

一言蔽之,Live談不上創新,也談不上抄襲,非要說抄襲,那就是抄襲那個第一個在群聊做在線分享的人吧。

再說說「分答」,老實說,偷聽的設計稱得上是神來之筆,以前我很喜歡在知乎上提問各種問題,現在基本沒什麼提問的動力,因為知乎對提問者的激勵近乎沒有,你提過什麼好問題,無人知曉。

但是,「分答」給提問者的激勵,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更是物質上的,許多人依靠提出個好問題,不僅得到了偶像的語音回復,被足夠多人偷聽後回本乃至賺錢了。

在行做「分答」,要的是增加變現渠道,讓知識有價值,實現知識青年和站方的雙贏,而知乎做「值乎」,則是一款防禦型產品,好不容易造就這麼多知乎大V(雖然大部分水得很)結果被分答吸引走,知乎團隊心裡估計也是憋屈得很。

但是,不論是「值乎」還是「分答」,都有一個不可避開的問題,一分鐘的語音其實很難解答清楚一些問題,我之前提的幾個問題,提問者都表示,問題很好,但一分鐘說不清,選擇狗帶。再來就是,雖然初衷可能是做知識問答,但最終可能發展成販賣隱私的大秀場,甚至是滋生色情內容的溫床。

昨天,「值乎」3.0上,許多人大罵知乎抄襲(略微的區別就是呵呵改超值),還說,果然拿了騰訊的投資節操都不要了,直接變成抄襲狗了,吃相太難看了。但是,不要忘了,吃相優雅的公司都倒閉了,當然我並不是鼓勵抄襲鼓勵狼吞虎咽,我也希望,「值乎」在未來的迭代中能夠和「分答」有差異化,有自己的特色。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186156581187584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兩個產品都持久不了。

我一直認為一個理想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模式,應該既能自己生產「V」們,又能吸引社區外的「大V」。(雖然知乎好像不提倡「大V」這個概念,但一時想不到更合適的詞替換,sorry……)

知乎能做到前者,但是後一方面差了點意思。(本來AMA和知乎現有問答形式是很好的互補。)

而分答只能消耗「大V」,不能產生「大V」(這跟在行有很大的區別:在行原本是能幫助一部分有潛力的「行家」成長及擴大影響力的。)

分答面臨的還有長尾用戶/流量分發的問題,這方面的產品分析和設計並不是團隊的強項。

(做得好的據說是快手,不知道誰研究過可以分享下。在分析開什麼樣的花、怎麼會結這樣的果時,除了理性和邏輯上的探討,還有人作為關鍵影響因素,比如當事人的性格、思維套路、行事動機等……總之,事在人為是我覺得絕不會錯的道理。)


另外,內容上已經和知識越走越遠,一跟王思聰、網紅掛鉤,形象和道路就已經快定型了。

說回知識內容,除了職場雞湯、明星八卦這兩個類別,平移到其他領域,60s(短內容)能承載的知識含量太低、收穫感太差。在值乎1.0還是純文字階段已經表現出類似的跡象。我觀察了一些我們通常認為很有貨有料的資深行業專家、意見領袖,比如開復老師等等,要想提升知識乾貨率,生產一條內容的成本很高,據說有的要想兩天才能編出一條;花錢刮開後我發現內容相對而言確實很長,說明生產者並不隨意。越是資深專業的人士,越愛惜羽毛不想消耗個人信任,而是想獲得物超所值的評價,但並不輕鬆。


說回值乎3.0,知乎優勢是流量,但這麼搞一下又沒用到自身的流量資源……在知識內容領域這套又未必行得通,難以造成火爆現象。


所以接著走下去可能兩者都會面臨尷尬的問題,總不能一直依賴雙方員工各自在朋友圈刷屏比誰的微信好友多且被屏蔽少吧。


說到兩者之外,其實最適合做這個feature的是微博(對,我說的是「feature」,不是產品,這東西就是「feature」級別)

微博本來就已經自發產生類似的需求場景,比如像下面這種私信對話,是不是很眼熟。

(ps. 我超愛執中學長,特別欣賞他這種發微博總要配個不相干美女的做法)

把私信提問換成語音諮詢,一切順利成章。一般用一條私信能說明白的問題,60s語音也差不多;可公開可私密,可普適可個性化。


中國互聯網的武功路數向來天下一絕,從打車領域滴滴快的uber的「每人往自己身上砍一刀,看看誰先死」,到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讓人紛紛揣測這一定又是領會了高深武學。

很不希望看到兩家本來都是很優秀的公司,因為意氣之爭,造成負和遊戲,甚至到逼迫人非要二選一的站隊境地。

希望能走好知識這條路,順便賺點錢。知識交易≠網紅變現。

(真正的網紅是不需要你幫人家變現的,能混出來的大多數都比互聯網產品經理聰明,頂端的能進化成IP,人家說不定都有自己的公司和團隊,怎麼還需要你幫人家掙這點零花錢呢。)


(憋自己公號文章憋兩天了,寫不出來,來回答個問題換換腦……最近時不時有人來問我,就寫個公開回答吧,能說的都在這兒了。上次聽 @何明科 老師說他寫一篇只用一小時,給了我非常大的刺激,不多說了,趕緊回去練手……)


簡答的說,分答、值乎與微博是類似的產品。這類產品內容容量有限,提高了用戶篩選信息的難度,此時用戶篩選信息最好的決策之一就是找相關領域的名人。

所謂名人,就是在社會網路中所處節點鏈接的非常多的人。

社會網路是服從冪次分布的,知乎也一樣,簡答的說就是越知名的人受關注度越高,越不知名的人受關注度越低,指數係數影響兩級差異大小。

由於值乎提高信息內容的有限,值乎名人效應會更明顯,值乎會存在比知乎更嚴重的分化。由於金錢的刺激,隨著大量答主進入值乎,對知乎投入下降,對知乎用戶來說,答主直接的信息篩選難度也開始提高,此時知乎也會出現兩極分化加劇,中等用戶量答主受關注度下降。

值乎其實是與分答競爭的一種語音版微博,顯然分答具有更高的名人效應,知乎名人無法在同類產品中擊敗分答。

值乎大V往往只有知乎這一個曝光平台,而分答大V曝光平台就有很多了,沒有持續曝光吸引新擁護,老用戶卻是必然不受控制流失的。對分答大V來說,他們有多種途徑證明自己信息的價值,而值乎用戶除了張佳瑋、采銅的等少數幾個用戶外,其他用戶只有知乎答案提供的信息和關注度,可以對值乎用戶起到信息導向的作用。簡答的說,國民老公不需要寫長篇大論,就可以談如何創業,著名經濟學家其頭銜,就足夠自己談股票市場,可知乎用戶,哪怕是前20名的大V,你不提供新的、有價值的長篇知乎內容,很快就會失去曝光率,失去用戶。

所以說,隨著知乎名人降低知乎內容投入,知乎為值乎提供的信息篩選價值惡化,知乎的知名度開始不值錢,值乎關注度開始惡化。典型的例子就是張英峰這樣的知乎大V隨著在知乎投入的減少,受關注度下降很多。由於這些大V受關注度的減少,使得知乎用戶群減少;值乎導致導致知乎網路冪指數係數可能增加:這兩方面都可能導致中上等答主關注度的下降,從而降低其回答積極性。

簡答的說:值乎可能對知乎網本身,和知乎中上等答主,是雙輸的產品,對知乎大V短期內有套現的價值,長期則很難說;而對知乎超級大V來說,這是自己掙錢的又一個網站而已。


這個答案原本是想寫給分答的,因為之前在那邊註冊了幾天,收到一堆問題,挑著答了一些。正好最近值乎也加上了語音問答功能,就一併談談吧,不講單獨產品,也不講細節,只講這種模式本身。

最近有人說語音問答的新模式能顛覆舊有的問答社區,比如知乎和果殼這樣的。其實不然。
值乎和分答,是標準的問答產品。
而知乎形式上雖然也是問答,但本質是什麼?是命題寫作
知乎一開始就不提倡個人化的問題,而希望大家提出更能激起答主們靈感和答題慾望的、最好是不限於僅僅解答問題本身,而是以此發散開來討論更廣闊的、更普適性的問題。

而在純粹的問答平台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向大V提了一個問題,你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自己也想答一下,可能比大V答得還好,說不定一炮而紅——剛想到這兒,發現麻煩了,沒人給你提問;就算自己用小號提了,答案也傳不出去;就算傳出去了,大家會花一塊錢來聽一個小透明的答案嗎?

現在新興的移動問答平台們還處於啟動期,走的是微博那條名人的老路線:分答邀請各路網紅,知乎靠自家大V。絕大多數用戶是純聽眾,但通過各種運營手段(主要是提問者也能分錢),激發大家參與的熱情。
但更重要的是,過了這一撥新鮮勁兒,怎麼培養粘性,怎樣讓大多數早期核心用戶失去動力之前(喂喂,你們不是想說排行榜前列的那些大V們答題賺個幾千塊就天天泡在上面靠這個吃飯了吧),挖掘新的活躍點,把平台持續運營下去。可能會有更長的語音,可能會加強普通用戶的互動,甚至搞出更跨界的結合來。
跨過這個坎,才有可能帶動一大批有能力、有見解、但原本沒有網路上號召力的人來長期使用,成為真正「靠知識賺錢」的形態。不然就會是曇花一現,火於網紅,死於網紅。

另外,就是微信帶來的60秒語音限制問題。

理論上它比微博的140字要包含更多信息量,但如果不刻意字斟句酌,僅僅是像發普通的微信語音那樣邊想邊答的話,恐怕還未必趕得上一條微博。而且微博還有輔助的圖片、視頻、長微博,但語音就是語音,你總不能念一個網址上去讓大家對著敲吧。

而這個天然限制就導致了不可能在上面搞出真正的知識問答和深度諮詢。這幾天的觀察發現,凡是有些價值的、認真的提問,回答時間都接近了60秒極限,只有那些隨意的、抖機靈的或粉絲對偶像的提問才會得到稍短的回答。

從知乎出來的諸位基本都有些話癆,動不動就發散,旁徵博引一下,一個問題扯三千字很正常。非得把答案壓縮到一分鐘內,太難為人了。我剛開始答題,回回超時,緊趕慢趕都趕不及,最後不得已寫了個大綱對著念,才勉強控制住節奏。

當然這個障礙也不難克服,做大些之後搞個獨立APP就是了。

最後還是應該說說分答和值乎自身。對果殼來說,分答是個十分重視的項目,重視到什麼程度?他們把原先「在行」(就是那個付費諮詢產品)的微信公眾號直接改名送給分答了;而知乎正在走另一條變現路線,就是知乎live,至於從分答覆制一個值乎過來,技術上不難,冷啟動也容易,從知乎拉人就是了。但到底是僅僅拿來防禦一下分答的攻勢,還是發現了語音問答的價值從而重視起來做成核心產品,就看知乎的想法了。

我在兩邊都有註冊,大家想去哪裡隨意提問都行,但不保證能回答,特別是幾句話說不完的,我實在是懶得寫大綱了……
蘇莉安的分答

蘇莉安的值乎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互聯網 | 互聯網產品 | 社交媒體 | 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