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楊絳逝世有怎樣的感受,如何評價她?
5月25日凌晨一時,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據稱楊先生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
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
可是,那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楊絳先生過世,享年105歲,默哀。
打開朋友圈,整屏幕下來都是刷屏楊絳先生走好,蠟燭,以及各種楊絳先生文章的經典摘抄,一開始我很欣慰,因為看到大家都知道楊絳先生,知道她的經典,知道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知道他們一家三口的快樂故事。
可是刷著刷著我發現,整屏幕下來除了走好,摘抄的經典就是《我們仨》的經典句子,以及經典的那一句:「你的問題是書讀的太少,想的太多」。
我醒悟過來,這是跟風的刷屏。
心裡有點淡淡地憂傷。
我自認沒有學識淵博,楊絳先生的著作我也只拜讀過經典的《我們仨》以及《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是好作品,當然,不需要過多闡述,然而我多麼希望,在跟風刷屏以後,是真的有人認認真真去讀一讀這些非常棒非常好的作品。
張國榮選擇在愚人節結束自己的生命,因而每年愚人節都有忠實粉絲祭奠他,也有一些偽粉絲,來來去去只知道一首《風繼續吹》,只知道一句「黎耀輝,不如我地從頭黎過」。更有甚者鬧出了拿陳志朋的照片當作張國榮的遺照的洋相。我想這些人也是在哥哥生前跟大家一起跟風嘲諷哥哥和唐唐愛情的那些人。然而張國榮的經典何止是一首風繼續吹,我也是多麼希望有人在跟風刷屏之後,真的用心去聽他的歌,欣賞他的演技。
姚貝娜病逝的前後,還有「布鞋院士」、著名遙感學家李小文先生去世以及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將軍去世,因此也引發一輪討論的狂潮,說為什麼一個歌手之死能轟轟烈烈被紀念,而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中越戰爭,衝鋒陷陣,功勛卓著保家衛國的張將軍卻甚少人緬懷,討論到最後上升到了對各位逝者的各種攻擊,阿彌陀佛。最後剩下爭吵,也沒人記得姚貝娜的歌喉,張將軍的功勛,陷入的是對這個事件的狂歡。
回想起這些,難道沒有一點點細思極恐嗎。這個社會的閱讀習慣已經變得非常碎片化,各種網路平台可以讓大家方便發聲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卻很少人能夠花時間靜下來好好讀一讀,那些超厲害的人寫出的超厲害東西。甚至超厲害的人,都沒辦法引起我們的注意,直到他們去世。
然而去世引起的注意也僅夠引發一輪刷屏,之後大家繼續碎片化閱讀這個習慣,然後又繼續在各種平台上發聲。
我並不想煽動情緒,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很浮躁了,一石就能激起千層浪,也並不想指著誰就罵並不想開啟嘲諷模式,不想說那些今天刷屏楊絳先生的人99%都沒讀過她的書這些話。
我想大家一起思考一下,為什麼很多時候只有死亡才能吸引注意,這個情況到底會給我們以後的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我並不是聖母,也不是救世主,我只大家在浮躁的社會裡,找到自己,活的真實。
祝大家安好。
一個段子手的日常,掃我。
http://weixin.qq.com/r/gkSNlSrEf3cArW729xGQ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對於我來說,楊絳就是個名字,我也不怎麼了解。所以,沒有感受,我不會像別人那樣跟風,明明不怎麼了解,就隨大流,反正就是沒有任何感受。
「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擊和被冷落,一瞑之後,言行兩亡,於是無聊之徒,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賣錢,連死屍也成了他們的沽名獲利之具,這倒是值得悲哀的。」(——魯迅《憶韋素園君》)
《我們仨》終於可以團聚了,真好。
嗯……不知道知乎上面什麼時候出現了這樣一種風氣:對於大眾的、主流的,就一定要冷嘲熱諷一番,以顯示自己的不一樣。
楊絳先生的去世,對於中國文壇是一件大事。楊絳先生也並不如你們認知中的「不可能有那麼多人認識,我就不認識她,那些緬懷的人一定都是在裝逼」。拋除錢鍾書夫人的身份,她本身也是一位優秀的學者、作家。
我同樣反感本來不認識她的人突然來發條朋友圈裝裝文青,可我覺得滿世界被刷屏沒什麼不好的,
因為楊先生,
她配得上。
感到一種憂鬱的有趣。
對那些媚俗的人,也對那些批判媚俗的人。
前者是群消費名人來填補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感的可憐蟲,相比之下,後者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他們具有理性頭腦,看不起附庸風雅,看不起一輪又一輪的雞湯蠟燭,本能地去抵制這種消解意義的行為。
然而,你想必也能嗅到,在反媚俗中的一股子媚俗味道。
比如在楊絳去世這件事上,部分具備人文主義理性的人會批判嘲諷那些並不真誠的哀悼者。可是,他們反對的也僅此而已。
反對無腦跟風。
反對附庸風雅。
反對媚俗。
反對摘抄名句發朋友圈。
反對的理由是什麼?是上述行為在他們眼中是可笑的。他們為楊絳死後遇到這種糟心事而惋惜。親愛的們,這種惋惜本質上和跟風者的哀悼有什麼區別?
這種惋惜建立在兩個看不見的條件上,一是對無知大眾的鄙夷,二是對逝者的充分肯定與尊重。可是,這些人當真了解這些故去的大師的價值?
楊絳最受人推崇的是散文,但散文文體的特殊性在於它太容易偽飾。文風對口抓住一部分讀者就能立於不敗,任何文學價值意義上的評判都會變成耍流氓。很多人喜歡散文更多的是喜歡寫下這般文字之人。
典型例子是季羨林。哪家書店都擺滿各種版本的季羨林散文。說實話很難嗎?牛棚雜憶什麼的要文筆沒文筆,要思想沒思想,家長里短,誰寫不出來么?不諱言地講,季羨林的散文就是一般水平以下。要知道,季先生的偉大在於學術,尤在於翻譯了不朽的《羅摩衍那》。群眾膜的姿勢水平當真不高。
什麼叫再無大師?
那些在專業領域中埋首研究、甘坐冷板凳的人,他們致力於訓詁音讀,在煙海史料中鉤沉,用學校分配的發黃紙張寫下康德的推理,對索福克勒斯流傳的七部悲劇每一個細節都如數家珍。
大師已死?
死去的是是人文社科在群氓視域中的地位。
這真是個奇妙的時代——每死去一個文化名人,我們就多了一位大師。而他們每一位都變成那一日中國最後一位大師。
很多人捧楊絳之流,給他們冠以大師之名,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大師,反而因為他們是凡人。
他們是可觸碰的凡人。與自己類似的凡人。
「你的問題在於書讀得太少,但給去世的作家點的蠟燭太多。」(轉)
我亂鬨哄的書架上他們在一起
終於死了吧。
古人說壽多則辱。孤獨地活著,到最後一個親人都離去,是一件很殘酷的事。
幹校六記還在雜誌上刊出時就讀過,之後買過單行本。將飲茶也在差不多同期買過。
很喜歡。彼時彼地,很好的文字,很好的描寫。
然而《我們仨》卻沒買過沒讀過,不想買不想讀。朋友問《我們仨》你不去買?不。然後她讀完說,我知道你為什麼不去買了。
楊先生九十歲以後,每次看她的新聞都覺得,這樣孤零零地活下去究竟是幸福的事情嗎?
還是早歸塵土吧。
聽到這個消息,算是長出一口氣。
無喜無悲。
對她是解脫。
對我們,又有什麼干係?
昨天被楊絳先生刷屏了,楊先生一生才高不矜,德藝雙馨,塑造的各種藝術形象過目不忘,令人欽佩。願先生走好!
我感覺我身邊的人都在裝逼。
在朋友圈裡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是楊絳先生的忠實鐵粉,都能信手拈來楊先生格言金句,對楊先生了如指掌深切懷念啊...........
我們在朋友圈哄哄烈烈的送,而楊絳先生只希望安安靜靜的走。
這幾天不裝得和楊絳先生很熟都不好意思出來裝逼了…
楊絳先生辭世,悼文比比皆是。
不知道的也知道了,不了解的也了解了,不感動的也感動了,不喜歡的也喜歡了。
(並無半點對先生的不敬)
所有社交平台就像坦克一樣碾過這一消息,卻全無通知意味。中國的年輕人彷彿在同一天都發現自己曾經好喜歡這個人的文字以及為人。然而年長的人們卻彷彿不知道這樣一個人的逝世,大概是因為他們不熱衷於發現自己喜歡與時俱進吧。
文化人的事,我真心不懂。只是社交論壇上跟風(zhuangbi)緬懷他的人太他特么多了,我要是說我沒讀過她的書,不熟悉她的為人,知乎上會不會有人指責我
有人說我跑題,題目是「對楊絳先生的逝世,你有什麼感受?」而不是「如何看待楊絳這個人?」
我的感受就是,她逝世那一天,朋友圈突然冒出一大堆貌似對楊絳(和她說過的話)很熱愛的人。
——————以下是原答案————————
朋友圈裡分享楊絳死訊的,80%根本沒
看過她的任何作品;分享「楊絳的十句話」的,80%在今天之前根本沒聽說過楊絳是誰;然後,最近楊絳的作品很可能銷量直線上升然後再版;再然後,我說的第一種人很可能去給再版貢獻銷量,但是第二種人不會,因為第二種人從來不會買書。
喜事。
長壽終究是件苦事,是個酷刑。
我媽跟我說,她希望看著三個孩子都成了家,有了自己幸福的人生,她和我爸過幾年安生日子,然後她死在我爸前面。她說這就是享福了。委屈,非常委屈。
我愛楊絳大概有五年矣,她是一個很美好的女性,我從不說她的文章有多優秀,說實話,她的文字遠遠達不到其夫錢鍾書的水平,不過我極愛她。
楊文是細膩的,她人很單純,慢慢的安安靜靜的活了一輩子,是個幸福的女人。楊絳符合我對「幸福的人生」的所有幻想:深愛以至於崇拜的丈夫、貼心優秀的女兒、對寒來暑往都默默的愛著的自己。愛人在她的面前像是大男孩,她自己呢,是一個柔且韌的「母親」。
她寫《幹校六記》寫的都是「大家都很照顧我」、「因為大家的照顧我得以經常見到默存」。她寫《雜憶與雜寫》,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事兒也是通篇「與鍾書談到此事如何如何」,所以其實錢鍾書從未死去,楊絳也從的獨活,他們從來是一起的。
昨天早上,楊絳去世。開始我並未覺得難過,一百零五歲了,生死本身也就不是什麼大事了。
可昨天下午開始,一切都好像開始慢慢變味:
先是各種連「錢鍾書和錢默存到底是什麼關係」都需要我來給科普的「文青」們在刷屏悼念楊絳去世;然後各種自媒體緊隨其後;接著晚上下班路過書店,楊絳的書赫然已經被擺到了最顯眼的位置。
一個開獨立書店的朋友說」一個作者死了,他的書會立馬跟著好賣起來「,余深以為然。其實從馬爾克斯到陳忠實,再到楊絳,我已經習慣了。我很反感一個生命的離去被當做熱點來刷,無論他是普通老太太還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但是我毫無辦法,我沒有任何辦法去保護這個我深愛的女人。
到了今天早上,因為一件事,我出離的憤怒了。早起刷朋友圈居然看到「錢鍾書夫婦其實人品極差」、「錢鍾書是個極其自私的人」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這些嘩眾取寵的東西在吾等看來無異於把錢默存從墓里挖出來鞭屍!
楊絳去了,我不難過;她的去世被當做熱點,我只是有些悲哀;現在居然有人說這種話抓人眼球搏點擊量,我極其委屈。
行文至此,幾度哽咽,已矣。推薦閱讀:
※有哪些別人覺得顏值高而你不覺得的名人?
※章子怡和撒貝南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一夜成名的感覺是怎樣?
※余文樂結婚了,你有什麼想說的?
※怎樣評價張震?
TAG:名人 | 文學 | 社會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