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會不會有「越出國,越愛國」的體驗?

外國友人會不會在離開自己的祖國後,加強了自己對鄉土的依戀?
主要想知道,「越出國,越愛國」這個現象,是不是中國特色的。
如果能舉例或者分析下原因就更好惹~


這個得看人, 我在中國會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英國人 (不僅是英語老師和留學生哦)。有的人的性格和想法是非常經典的『Expat 』,那就是說總是會把國外的東西跟老家的東西相比,而且常常感覺老家的東西更好。 在國外時間長了他們會忘記老家的缺點和誇大老家的好處。
但這就不過是一種人, 有的人則會相反的, 在中國時間長了就會覺得老家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有的也會開始瞧不起或者討厭同胞,(不僅是英國人,也有韓國人等國家的留學生在華時會開始排斥同胞,我還見過這樣的海龜)。

我應該屬於中立性的老外, 很喜歡這邊的生活, 很喜歡這邊的人,回國時會經常贊成中國和中國人的不同方面和東西, 但也會承認有些事情在我國更好辦, 或者一些社會問題在華常見在我國卻不會遇見, 偶爾也會想家, 但是到家以後過幾個月又開始想北京哈哈哈。

我覺得出國對每個人的影響不一樣, 每個人的經歷也會有所不同。


一,跟待的時間長短有一定關係。
我的德語外交剛來中國時會覺得中國人太多,空氣不好,中國人說話像吵架聲音太大,亂闖紅燈等等問題,從而覺得原來德國這麼好,但待的時間長了就發現中國的物價便宜,中國的交通太方便了,中國的包子太好吃了,中國各種夜市特別熱鬧等等。
而我剛來德國時會覺得城市建設特別老久,幾十年來都是一個樣子,被我國的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完爆了幾條街,公交車一小時一趟,飲食就那麼幾種一到傍晚街上基本看不見人,太冷清太寂寞,還是我們中國好,但待久了後一樣會發現德國的好,比如超市藥店這些地方自動化程度非常高,一個五六千人口小城市的游泳館和醫院居然可以達到北上廣的水平,殘疾人出行的便利程度簡直不要太好。
附圖一張,兒科走廊里的3DS

二,跟個人成長環境也有一定關係

因為我從小三線城市長大,成年後又去了全國不少一二線城市,更喜歡把城市的現代化程度作為一個評判標準,所以總覺得我國的發達地區比歐羅巴這些國家強到不知哪裡去了,而同樣認識一些國人在國內的成長經歷導致他們更注重平平穩穩過日子的那種高生活質量,他們來到歐洲後根本沒有那種「一出國就愛國」的感覺,如果有機會入德國籍也會毫不猶豫的放棄中國籍,這樣的國人以及外國人可能就不太適用於這個說法。

最後用兩幅圖來說說為什麼感覺歐美的殘疾人要多於中國


2ch上不是經常出現這種帖子嗎?去了海外才發現日本最好。


我覺得,不是「越出國,越愛國」,而是「越出國,越想家」。


相比歐洲,北美是個很多元文化的地方,各色人種,各種語言,時常遇見成群結隊的同胞們,作為異鄉人的被排斥感略少一些,很快就可以適應。
剛來加拿大的時候覺得天藍海藍,空氣又清冽又香甜,城市整潔,人民友好,對於潔癖的我來說,乾淨宜人的環境簡直像天堂。
然而。。。
食物單一,中餐館有的太貴,有的太難吃,有的又貴又難吃。
商場開門晚,關門早,晚上6點以後哪兒也別想去。
機構辦事效率低,國內半小時的事,這兒要一周、遇上節假日更是只能幹著急。
休閑的地方總那麼幾個,項目也只有那麼幾個,開一百年也不會變。
沒有淘寶這種神器!
。。。
我更愛國了!
但也愛加拿大~
於是不停在想,有朝一日我們的街道也能這麼整潔,我們的環境也能這麼清新,我們的人民也能這麼有禮,我們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也能這麼健全就好了。
更愛國的同時有了愛國的方向。
望我們這一代能讓祖國更好!
之前微博里寫的一段話,主旨沒變,依然要回家。


我在想,要是這樣的話,美國為什麼獨立?


我望著特里薩問道:「你對這事有何看法?」
  「你是什麼意思?」
  「幫助我們。幫助警察。」
  「你是說,因為我是日本人嗎?」她瞥了我一眼,微微地笑著。這是一種古怪的、變形的微笑。「我對日本人不抱幻想。你知道佐古在哪兒嗎?」
  「不知道」
  「這是一個城市——實際上是個小鎮——在北方,在北海道一個偏遠的地方,那兒有個美軍飛機場。我就出生在佐古,我的父親是個kokujin,機械師,你懂這個詞嗎Niguro,黑人。我母親在一家麵館里幹活,空軍基地人員常上那兒去。他們結了婚,但是我兩歲的時候,父親在一次事故中死去。寡婦能得到一筆小小的撫恤金。所以,我們有一點錢,可是我的外祖父拿走了大部分錢,因為他堅持認為,我的出生使他丟盡了臉。我是ainoko和niguro。這兩個詞難聽得很,他就這麼叫我,可是我母親想留在那兒,留在日本,因此我是在佐古長大的。在這個……地方……」
  我聽出她聲音中那種不可名狀的痛苦。
  「你知道burakumin是什麼意思嗎?」她問道,「不知道?我並不覺得奇怪。在日本,在那塊被認為人人平等的土地上,沒有人談論burakumin。然而在婚前,青年男子的家庭要調查新娘的家庭歷史,確保過去沒有burakumin的血統,新娘的家庭也是一樣。如果存有疑問,婚事就告吹啦。burakumin就是日本的賤民,被遺棄者,社會中的最底層。他們是製革工人的後代,在佛教中是骯髒的人。」
  「原來如此。」
  「而我比賤民還低賤,因為我是畸形的。對日本人來說,畸形是丟臉的事,不是難受,也不是背包袱,而是丟臉。這就是說你做了什麼錯事,畸形使你的家庭和親友感到恥辱,你周圍的人巴不得你死了才好。要是你有一半黑人骨血,是長著美國大鼻子的ain oko……」她搖搖頭。「孩子們可惡得很,而這又是個偏遠的地方,一個鄉村小鎮。」
  她眼睛注視著錄像帶。
  「所以,我很高興能來到這兒,你們這塊土地受到老天多大的恩澤,你們的內心享受著多大的自由。你無法想像,如果你在日本被排斥於團體之外,你的生活會寸步難行。可是我對這一點卻深有感受。如果由於我用這隻好手做出的努力使日本人遭受一些痛苦,我毫不在乎。」


一般越出國越愛國的這種情況大多隻出現在落差巨大的人身上。

出國之前把國外生活想的越完美越優越,當出國之後體會到了極大的落差感,完全沒有如預期所料的時候就會出現極大反差,對於自己祖國產生更大的愛國之心。

當然還有一種反差體現在落差巨大,就越要抬高捧低,詆毀自己的祖國,吹捧國外來讓自己的落差心理好受一些進行自我欺騙。

以上兩條包括所有的外國人以及我們中國人本身。


感覺外國人隨機分布 有更加愛國的也有不愛的,因為沒有中國人的國際環境。

中國是快速發展的國家,2000年你如果在美國畢業回國發展,幾乎你的成就和收入要超過美國的同學。

而且中國幾乎持續不斷地 受到bbc cnn zdf 等歐美媒體 醜化,我就看到 有 美國商人,常年往來中美的 吐槽 美國媒體 關於中國的新聞都是 政治宣傳,國內的媒體正好相反,對於外國的介紹幾本偏向正面,但是現實中 你來了其實體會不大,但是對比國內的城市建設 中國近10年幾乎 完爆歐美城市。

而且歐美人畢竟和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留學生對歐美最多的戲稱就是

好山好水好寂寞


「中國的經歷改變了我?是的。」庫卡說,「在中國我對自己有了重新的認識,我認識到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自己,只有我能永遠陪著自己。在中國的生活,也向我展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我能更清醒的認識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文化。
當我們在巴西時,我們總是抱怨巴西哪裡都不好;但只有當你離開巴西,你才會意識到巴西的一切都好,我真的很高興能回家鄉執教。對於在中國的兩年,我也感到很高興,我為山東魯能贏得了兩座獎盃(足協杯、超級盃),並將一些先進的知識傳授給了那裡的球員,我認為自己完成了使命。」
-------- 前山東魯能主教練庫卡接受了巴西知名體育媒體《蘭斯體育》的專訪
庫卡:中國經歷讓我變成熟 我教會魯能很多東西


我身邊去過很多國家旅遊的日本人,在一起交流旅遊見聞或者facebook wall上晒圖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的是,×××マジでオススメ。blablabla (太推薦了……)
「這是除日本之外我最想住的城市」 大概算日本人對一個城市最高的評價了。

認識一個汶萊人,百度下汶萊的人均GDP就可以知道汶萊人生活多滋潤了。但是他並不打算回汶萊,努力學日語就是為了留在日本,因為愛上了喝酒。。。


朝鮮人有大幾率不會這麼想。


首先,越出國越愛國是一個偽命題,即使放在中國人身上。愛不愛國,和出不出國,和受沒受過黨性教育和喜不喜歡看AV完全沒有關係。出國的人太多,領導人出訪大使館隨隨便便找二三百個留學生來揮舞著紅旗迎接晚上七點讓你看看太容易,但是二三百三四百和十幾萬的人數比例樣本還是有限(並不貶低任何紅旗手)。然後,倒是覺得老外更容易適應接受融入當地文化,而且他一定會告訴你他很愛這裡(客套也算了),然後順便嘲諷一下自己國家的政黨紛爭,領導人醜聞以及類似吃不到肝心肺大腸一類的美味。你問他愛不愛美國,護照通行,發生戰事分分鐘撤離。你問他愛不愛俄羅斯,油品又好又便宜,有一個強勢騎熊的普京大帝和美國西歐人士爭論一點不虛。你問他愛不愛印度,呵呵,見過印度閱兵吧,阿三民族榮譽感其實挺橫的。但是你問有更愛嘛,我相信肯定有,而且其中北朝鮮人的比例會很高。愛不一定就是愛,有時候恨也是一種愛吧。


有些人,真是夠了。
海歸=在國外混不下去=什麼東西都沒學到
神邏輯。
承認自己國家有吸引人的地方,這件事對你們這麼難嗎?


我覺得大多數國人出國以後見到同胞或者本國國旗,心中都會熱血沸騰。在國外看到中國文化或者科技更會感到驕傲!


適者生存,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你越說老家好只是能側面反應出這裡所缺失的而已。然而大體比較真的覺得哪裡好,自己會用腳決定去哪!有個老說在美國並且說那裡什麼都好的表哥,毅然放棄留在那的機會回來創業。


說到外國友人是不是「也」,
可能我有點答非所問:
說實話題主可能出國時間並不久,或者我會錯意。

我出國時間到今年是第十年,不長不短不知能否說一下我觀察到的現象。

剛出國的人,有可能一切都新鮮,所以沒想過自己愛不愛國的問題,或者是去的地方風格比較古老,心裡最多會對比下然後感覺不如國內一線城市。
然後出國半年到兩年左右時,有些人因為思鄉於是非常想念國內的生活。有些人因為融入不了外國社會,或者習慣不了外國文化,親朋好友都在國內等等各種因素,這種情緒轉達成愛國心。很正常,很大部分人是這樣。(如果是我猜測的第一種情況,題主很大可能是這個階段)
三年到五年左右過渡到平滑的適應階段,其實在上一階段我提到的那種人群到這時彷彿也無所謂在哪兒了,而上階段本身就適應的群體這階段也是平緩在習慣。(也有上一階段情緒持續到這階段的,不過不如上一階段喜歡思考自己愛不愛國)

以上部分是我為什麼感覺題主出國不是很久 一般以上情況最喜歡感慨自己越出國越愛國 因為是對比我之前說的第一個階段是顯著增加的

現在我說下為什麼可能是我會錯意

六年到八年左右的時候,反而覺得回國會有各種不適應(提早在上一階段都很常見),會各種吐槽空氣,食品衛生,素質等等。

十多年的話,愛國可以表現在自己沒意識到的方面。有可能題主超過這個階段覺得自己可以真的說自己愛國了。

不過一般到這個階段想不到提自己愛國的話題。

個人拙見,與君共勉。


韓國的GSIS項目,就是國際大學院,類似於日本的G30。不知道日本情況怎樣,反正韓國這邊的已經被中國留學生佔領了,一半以上都是中國人,平時上課討論還是下課一般都是講中文。
每次寒暑假回家,就跟大學的時候感覺差不多,平時看機票便宜有事沒事也飛回國一趟,和在美帝讀書的同學完全不一樣。
綜上,在韓國就跟在某個特區差不多,沒有特別思念的感覺。


我愛我的祖國 但我想留在美國,爸媽花這麼多錢不容易,我不想回去


理論上也會有,但肯定不會像中國人這麼普遍。
而差異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國籍/中外差異,只是因為你是中國人。你遇見的外國人(不出意外比你認識的中國人少吧)大多是喜歡中國才來,真不喜歡很可能會回去。而你遇見的中國人(在外國的)都是喜歡中國才會繼續和你聯繫,真不喜歡中國的早斷絕一切聯繫了。換句話說對於每個國家的人而言,更可能在自己同胞身上遇到「越出國越愛國」現象。


推薦閱讀:

西方人之間如何相處?(比如男女朋友之間、最好朋友間、普通朋友間)
在美國補辦護照是什麼體驗? 有什麼經驗?
為何過半中國留學生選擇學習商科?這個數據準確嗎?
有美國留學簽證 能不能把它當旅遊簽證使 ?
如何比較浙大國際聯合學院和交大密西根學院?

TAG:出國 | 留學 | 外國人 | 愛國 | 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