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學的大類培養方案下就讀是種怎樣的體驗?

本來覺得浙江大學真的是全國前幾啊,看曾老師@曾博黑浙大有時還覺得他是無腦噴,可是一學期下來我覺得它真的不是一所好大學。
「浙大是一所學風濃郁的學校,這裡的學生一天學習24小時,一周學習七天,一年學習兩周」嗯,對於真的想做出點成就的學生而言浙大真的不適合他們。
總之,浙大隻適合我等臨時抱佛腳的學渣。
那麼請問,諸位在校,在浙江大學讀書是種怎樣的體驗。
————————————————————————————————————————分界線
第一次更新:
可能我的提問說的不是很明白,題主想表達的意思是浙大現在的大類培養方案會扼殺許多充滿天賦的人,而這對浙大的實力的提升也是不利的,所以才會覺得浙大這個學校不太好。
————————————————————————————————————————分界線
第二次更新:
看了看回答竟然有那麼多人批評題主說題主水題主渣,我就不明白了,你們是只看了標題和前兩句話上來就開噴還是怎麼樣,那好,我把題目再改的更明白些。
————————————————————————————————————————分界線
第三次更新:
看到回答裡面有說題主沒說明白哪裡扼殺了有天賦的人,以及大類的缺點,我在問題里統一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大類培養的目的:我想無非是兩個:第一是給那些在高考後還沒確定自己未來方向的人一個緩衝期,第二是讓學生養成在大學也要認真的習慣。但是題主認為這真的沒有用。
如果一個人在高考後的那麼長時間都沒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那大一的時候看著周圍那些有目標的人只會讓他更迷茫。再是讓學生養成認真的習慣,這無非只是讓那些想玩的人晚了一年去玩,從我一個室友的表現來看,甚至只會讓他在之後玩的更凶。
再是大類培養為什麼會扼殺有天賦的人,在這裡我引用某老師的一句話:「我認為大學裡偏科才是正常的,全面發展必然導致沒有一樣是精的」。大類難道不正是和高中一樣的教育方式?不能偏科,全面發展。拿我自己舉例,理科大類里有心理學,可我對它一點興趣都沒有,可不是還要學,考試周的時候還要拚命去復(預)習?不然我甚至可以拿這些時間琢磨幾道數學題?有能力的人開發拿這些時間幾個自己的小軟體?
————————————————————————————————————————分界線

第四次更新:
你們每個人的回答題主都認真看了,也許浙江大學確實沒那麼糟糕,但我還是認為大類培養並不是最優的選擇,可能題主就是某位匿名答主口中的庸才吧,「只想讀個數學研究生轉金融混個高薪工作」,但身邊確實也有些優秀的小夥伴也在抱怨大類培養,總之謝謝各位的回答。


浙大不過是一個跳板,修行在個人。不想學習的人就算績點高了保了研畢業依舊不會從事這個行業。只能說為的是更多人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而不是只為了少數人拔尖成才而進行的嚴苛專教。

再說考前突擊的成績區分度,這又不是選拔人才,區分度太大掛科率達到一半就是眾望所歸么?再重複一遍,浙大是為了更多人有選擇的餘地,而不是只為了少數人拔尖。

當然這自然就造成了不如清北的拔尖,但是誰說浙大的英才就不如清北的了?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浙大只是不希望璞玉因為自己的尚未打磨而淪為真正的石頭而已。

利益相關:學渣腦殘粉

再給學弟?或者學妹舉一個例子吧,工高班你應該不陌生才是,大一行政班的一個男孩子,成績不錯,大一結束的時候約莫拿了三獎,然後他去了工程力學。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專業基本上都是保送生或者績點低到無路可走的人,均績點大概沒有上3
然後這個男孩子在大一的時候進了工高班,自學了電氣的課程。老師自然是很開心有這麼專心於學習的學生,把實驗室交給他管,大一的暑假在實驗室呆了一整個暑假,結束之後以二作發了一篇paper。所以是不合適么?浙大自然也儘力為這些想要專心學術的同學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也許你會說是少數,但是清北出來的人就個個能夠取得頂尖成就或者進入百強企業?自我定位不同罷了。
只要你想,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對你的阻礙那麼大。如果實在覺得浙大不適合你,就退學回去重考吧,不遲。
衷心建議。
以上。


-------------------2016年6月更新------------------

專業已經確定很久了,我看到很多人,
因為不想浪費自己的高績點,就報名最熱門的專業,
而那些真正適合這些專業的人,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選上。

而且學校的對非竺可楨學院的學生基本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
這種態度,讓很多本來很優秀的人,慢慢埋沒了。

讀了一個學期,很迷茫。在這期間做了很多錯事,也有很多後悔。


剛入學的時候,我對大學的想法是這樣的:還過得去的成績,自由安排的時間,每天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

於是我不太在意軍訓的成績,覺得思修就是浪費時間,微積分很有用但是並不一定要刷題。

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前半個學期我自學了C#,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三千行項目。

成績一般。

-------------------------------------

我很蔑視的看著那些為了一點平時分而不擇手段的人,直到有一天我也被逼進入了他們的行列。

體育按時打卡,思修課前演講,軍理論文字數翻倍,考前不理解概念就直接刷題。

一個月沒有打開Visual Studio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下個學期的選專業幾乎完全參考大一上的成績。如果我還是堅持自己,未來留給我的就是去一個完全不感興趣的專業。

-------------------------------------

回家和同學說起過去一個學期,志願者社會實踐潛心學術。

問我幹了什麼,一時間無言以對。

我不知道那些被強迫學習的課程到底給我帶來了什麼,學完還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知道。


而我想學的東西:一學期下來,C語言講完了數組


-------------------------------------

現在的我拿著一個不算好的成績,等著下學期被專業屠宰。

利益相關:曾拒絕浙大三位一體的工信大類學生,(現浙大黑),寄希望於出國。


大學選的好,年年像高考


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浙大絕對不是TOP3。除某些省份某些年份外(例如我所在省份我高考的那年),去浙大的都是去不了復旦的,甚至去不了交大。
清華北大就不必說了。

進入清華北大的人都不一定是真大神,去不了清華北大的已經基本告別「大神」這個詞了。我們那年不知道,可能各地發展不均衡還沒有競賽的思想。現在,如果你真的是大神,那早就去省會讀書,全國甚至國際競賽獲獎了。清華北大應該是保送的。我們國家雖然制度不健全,但對於高智商的高中生還是特別珍惜的。

不過這個殘酷、冰冷世界有這一個好:真正的大神並不生活在我們的世界裡,他們生活在華爾街,矽谷,北京上海深圳的頂層。所以那些非清北的所謂大神就有機會在社會上拋頭露面,在知乎上混個大V。活的滋潤不代表是大神。當然,我也想向他們學習,活的滋潤。

真不知道是可恥還是可恥啊。

我認為,凡是說自己大神的人,有種都回去高中考一個IMO,IPHO出來再說。否則智商就是不過關。


我發現很多回答都提到了一點,"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
其實這句話根本經不起推敲,因為它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上,我為啥發不了光啊,你不牛逼唄,我覺得我很牛逼了啊,你不夠牛逼唄。那麼到底有多牛逼才能發光呢?不同的學校對於這一點有影響嗎?
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其內在邏輯是,不管在任何學校,同等程度牛逼的人能夠同等水平的發光,而這顯然是值得懷疑的。如果真是這樣,還要學校和教育幹啥呢。

再回到大類培養的問題上來,單單就基礎學科,特指數理等學科的培養而言,是不利的,基礎學科不是不需要通識教育,相反,基礎學科也需要大量的人文學科學習,但是那並不是僵化的大類培養能做到的,至少在大一,絕對不應該加入大類培養的課程,因為這正是高中知識整合、思維方式轉換的關鍵點。只有對形成了自身學科的思維之後,才能有效而更深層的接觸專業類的課程,以及了解其他大類的課程並對自身學科進行反思。
以物理係為例,因為大一沒有經過純粹的物理修鍊,把專業課都堆在大二大三上,才會出現四大力學兩學期學完這種明顯是反人類反思維習慣的愚蠢教學方式。

那麼也許就有人問了,你這麼牛逼,咋沒自己學呢,那誰誰誰大一就學完四大力學大二就怎麼怎麼大三就跑實驗室了大四就發arxiv了……
問題就是我還沒那麼牛逼,我也是等學完才發現自己大學四年其實學習過程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換個方式早就把我也培養的那麼牛逼了。如果我真的牛到不管你們怎麼教我都能學會的話,還要啥自行車呢。
這就是我上面說的,同等程度牛逼的人不一定能同等程度的發光。至少對於一部分不那麼牛逼的人,錯誤的培養方案確實的阻礙了他們。

當然,貴浙本來就不以物理見長,興許對於其他學科的同學們來說大類培養對他們更合適;來貴浙的同學們也都懷有各種各樣的志向,來把妹的來泡小受的來看風景的來划水的,我這種也只是一己之見罷了。


同理科大類。。然後心理學導論只拿到2.7。。。。然後因為gpa太低不敢選統計。。。。然後滾去數應。。。。智商就不夠用了。。。。學渣的掙扎,一切都從心理學導論開始。。。。
fighting!自己選的專業,跪著也要學出去!
-------------------------------------------
最討厭必修通識。。。學一些人文社科課,還要必須達到多少學分。根本沒興趣,考試還只是看論文,通識績點幾乎都在4以下。


-------------------------------------------------------2017.2.21日更新--------------------------------------------------

這個答案寫下已經將近有一年的時間了。我對大類培養有了不少新的感悟,是我去年的這個回答應該交代但卻沒法交代的。所以來這裡補充一些雜言碎語(順便改了原回答的一些語病→_→),希望能給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轉眼間我個人的大類的培養方案已經修讀了大概四分之三(剩下的要麼選在了下學期,要麼至今沒有選上T_T)。我依然支持大類培養+參照大學成績選拔的培養模式,並且從中受益良多,但我卻切身地體會到其中的技術問題有多麼嚴重。制度的優勢原回答已經寫得比較詳盡,我主要更新我看到的技術問題。

以我的專業為例,培養方案中要求的專業課程有83學分。去掉短學期和畢業設計,只有62學分;相比之下,通識課要求的14學分是不是相當可觀?如果打個粗略的比方,由於大類培養,你需要多花專業課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時間來上通識課。如果把這些時間投入本專業的學習,那應該會有顯著的進步。聽聞其他學校水平較好的同級學生,大一結束就開始著手跟著老師做項目了,但我所在的院系這樣的人很少聽說,通識教育影響專業起步、佔用自由時間可能是一個很大的誘因。同時,我個人遇到的通識老師很多沒有把通識課當成一回事,教學質量遠低於專業課和大類必修,負擔卻很大。

另外,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工信大類強制修讀的專業課安排得很不合理。我對兩門課意見尤其大。一門是工程圖學,一門是工程訓練。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高時間成本,低實際意義。前者每周都需要數個小時手工繪圖,翻標準,畫一些奇形怪狀、不知何用的零件;後者則佔用了我們一個學期每周半天時間實習機械製造(順便一提,我們系課時超過每周半天的課只有一門毛概……),做鉗工,玩機床啥的。對於我一個倒持計算機的,它們對我的幫助大概只在於堅定了我不學機械的決心,和讓我沒時間找女朋友進而專註於功課吧(¬︿??¬☆)

一言以蔽之,我所感受到的糟糕之處在於:浙大採用了大類培養,但卻沒有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大類課程」和「通識課程」。機械系的製圖課不會因為改叫大類課而對搞計算機的有所幫助,至少其中過度瑣碎的內容和熟練度的訓練應該適度減少;某老師對XX的評論,閑話XXX也不該稱為合格的通識課。個人以為,大類培養帶給學生的最寶貴的東西是眼界和自由,但是它們都需要適合大類培養的課程支撐。只是把老課改個名字,把水課貼個標籤,反而會累死學生,制約他們在專業上的發展。

此外,因為大類培養方案在不斷修訂,專業確認細則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此註明本回答為15屆某工信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對於16屆以後的本科生參考意義有限。在大學生活中,大類培養與專業確認互為表裡。16屆的專業確認提前到了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基本沒有參考大學成績的可能,所以只是對照各同學自己提供的材料,進行面試或筆試+面試。這種選拔能讓學生提早開始專業學習(對部分高強度的學科這確實非常必要)。但我非常反對這樣的選拔方式。

對其中專業性的考核,由於入學時間太短,受地方中等教育水平的影響太大,很難像原來一樣公平反映學生本身的資質和他在大學的作為。原來的選拔方式固然會受學生選課技巧的影響,也不是完全客觀,但在成績正態分布的措施下還是具有較好可比性的,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舊的選拔方式保證了所有人入學時站在相同的起跑線。

對其中非專業性的考核,我很難相信大多數學院的考官能給出有意義評價。如果任何科目的老師都能在沒有可靠參考的情況下看懂一個人,那HR也太好當了吧?

在浙大學習期間,我結識了不少有才華、有潛力的人,但因為他們之前一直是高強度應試教育(而且是應筆試)過來的,在面試時很難展示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如果他們參加16屆的專業確認,大概會吃大虧。相反,一些善於包裝、能說會道的人反而能佔據更好的資源。

所以我覺得這種新辦法只能用「玄學」形容,反正都是「玄學」,也許直接在高考時調劑更公平有效?此時大類培養的益處大概就只剩下「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選專業」了(部分老師會說實話,講乾貨,但也有一部分老師是大忽悠,講些溢美之詞,據說有心理系的老師宣揚心理系學生的統計學水平將不遜於數學系……也許幾年後我回來看時他們的編程水平也超過計算機系了……)。大類培養也許已經淪為「噱頭」,成為了浙大對外宣傳時一件拿得出手的武器?

P.S. 16屆專業確認季,校內的宇宙級組織「求是潮」寫了一篇報道。個人以為,對於想了解專業確認與大類培養的各位知友來說,這是比本回答和其他很多回答更好的參考,鏈接如下:http://mp.weixin.qq.com/s/cuGoM5PtPwsT7dw6MlLBnQ

---------------------------------------------------------初始回答----------------------------------------------------------

我是15屆的學生,大類培養還是進行時,就這半年所感來答一下吧。

題主似乎一上來就給浙大下了一個「不是好學校」的結論啊。這種論斷可比「浙大排不進前10」之類的嚴重的多。我想請問,題主在給出這個答案前,對其他的學校是否也有相似程度的了解呢?我想作為本科生,如果沒有交換學習過,沒有這個可能。其他的學校是天堂還是地獄,光靠道聽途說是不會明白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題主自身,你在入學前,整合有關浙大的信息,得出的結論是「前幾」,不也和你現在的感受相去甚遠嗎?而你所引述的那個段子,ZJU有,PKU有,THU也有……

我也認為目前ZJU的大類培養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不加解釋地強制大家選修J類課程;例如把數學、物理和心理、化學編為一個大類;譬如工科的機能、信息…,明明是不同的大類,但是培養方案基本一樣,這麼分類有教育意義嗎?),但大類培養絕不會是完全遜於直接專業培養的,我認為二者是各有利弊的。

直接專業化培養是非常簡單粗暴的,它很難預估,全靠報志願時的賭博,就算浙大不大類培養,浙大的冷門專業、弱勢專業,還是會被填滿,一個空位也不留,因為進了冷門專業而難過憂傷的人,一個也不會少;我不同意題主所謂「高考後沒決定目標,接下來一學期只能更迷茫」,在大學裡選專業與在家裡選專業,區別不僅僅在於可供考慮的時間變長了,更在於你變了,你能觸及的資源變了:高考完,學生不懂何為矩陣,不懂何為高等數學,不懂管理學的研究方法,甚至不知道心理學不是讀心術,對於不同專業他們只能東西打聽,查查薪水,查查畢業去向。現在,學生可以更理性地思考「我究竟願不願意拿矩陣、代碼做我糊口的工具」,更可以向知名學者了解這個專業的本質(至少光工信大類組織的教授座談、實驗室參觀不下十次),我認為比起高考後直接報志願,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體驗】:上學期,我選修了管理基礎、西方小說欣賞、公共經濟學、社會心理……我參觀過了土木、生物、自動化的實驗室、浙一醫院,能自由在如此寬闊的範圍內了解不同的學科(不是水水地帶過,而是認真想像選擇他們以後能見到的風景),選擇人生的方向,是在浙大才有的幸福。

當然,大類缺陷也有很多,譬如課程安排就會不那麼合理:我們的專業課從大二才開始,相對於其他學校會強度會大不少;還有像題主所言,單科實力鶴立雞群,卻被其他的強制課程耽誤,最終告別自己擅長的領域【不過這個情況,不採用大類培養就一定能得到解決嗎?】
有很多人錯過這個專業並非因為大類培養,他們悔恨,只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有選擇的機會,卻沒有抓住,他們痛恨大類培養,是這種情緒的轉嫁,是對自我責任的逃避。大類培養不是錯誤的制度,錯的不該選擇大類培養的學生。
【體驗】:選專業使我學習投資的短期性大大增強了,如果不需要憑成績選專業,我大一的成績稍差一些也無所謂,我會在上個學期就好好學自己選定的第二外語,在做志願者時也不會那麼瞻前顧後,我只需保證長期的成績合格就好。但大類培養讓我的第一學期沒有預想的瀟洒,這也是必須承認的事實。

大類培養方案一直都在官網上,招生辦的電話也未曾拒絕回答,所以,對大類培養準備不足的是我們,不是浙大。比起成為浙大黑在悔恨中度過這四年甚至這一生,接受這次失敗,接受自己當初選擇浙大時的不成熟,都是更積極的心態吧,畢竟大二的專業課和浙大以外的舞台,都等待著我們去綻放光彩。大類培養,充其量是人生長路上飄過的一片浮雲。


我現在浙大大二計科,大一上修了社會學,大一下修了微經,正在學中國哲學,大一一年修了60多學分,沒有輔修(純粹興趣愛好)。
我說這個,就是告訴你,培養方案只是一個框架。你要是自己被束縛住了,那可是自己的問題。想學什麼,就去學什麼。
別的不提,浙大的選課絕對是最自由的了。四輪選課,選不上還可以去補選,找老師簽字,基本上就是都能選上。(當然這也是個技術活,不會選課的還真不會。)你要是真想提前修讀專業課,沒人攔著你。(如果你要是想學哪門課選不上,可以諮詢我哦)
你要是不願意學大類的某些課,那就水掉唄,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也不代表別人認為沒用。喜歡微積分,喜歡線代,喜歡大物,甚至喜歡工訓的人都有。擔心水掉掛科的,一周一學期,保個及格妥妥的,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祝你下學期選上一個好的專業。


表示真的很坑。不喜歡所謂的大類培養。我身邊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大類培養只是變成了讓專業選你,而不是你選專業。


樓主在題目里也寫了大類培養的目的,但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你沒說,那就是有利於招生時模糊專業差別,吸引分數線附近的考生填報,對高校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潛在理由,別信什麼通識教育,都是唬人的。


你怎麼沒有看到每天都去自習室圖書館或者實驗室的大神呢?我身邊就很多這樣的人,題主問出這樣的問題我只能猜測是你自己在學渣的圈子混太久導致以為所有浙大學生都是這樣。
勸題主一句,浙大的學術資源還是很不錯的,不要以為大學就只有考試。千萬別浪費了這麼寶貴的四年時間,是時候走出學渣的圈子了。


題主題目改了很多次啊……隨便答答看。

首先的話,高考後確定自己的方向我覺得基本是笑話……真正有心力和志向確定自己方向的人高考前早就有目標了,大多數人都是隨波逐流的。況且在事實上很多人選擇自己的專業前根本沒有接觸過任何相關內容,而大類培養給他們儘可能地提供了一個接觸更多東西的平台,讓他們在對自己未來得選擇有了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後才做出選擇,我覺得挺不錯。而給了這樣的大選擇範圍都不好好把握的……算了吧。
題主你自己不喜歡心理學,但也許有一個你的同學第一次發現有這樣一門有趣的學科從此走上了不歸路呢?就我個人感覺,年輕的時候我更喜歡接觸多種多樣的東西,而不喜歡把自己一下子框死在一個定局裡。我高二的時候還想玩生物走到黑現在已經想碩博轉哲學了……人的命運吶自己都不可預料。
「再是大類培養為什麼會扼殺有天賦的人,在這裡我引用我大計基老師的一句話:「我認為大學裡偏科才是正常的,全面發展必然導致沒有一樣是精的」。我覺得會被加的幾門普化和心導就剝奪了菲爾茨獎的人,也談不上有天賦吧?說實話我自己覺得,這點學習壓力根本不算大……我自己這學期33.5學分,下學期已經是35了……一個農學狗還修著兩門人文的大類課,天天活在圖書館,毫無壓力啊。相反我覺得,現在是學科交叉的時代,我們的專業課就有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生物信息學生物統計學……在未來學科之間的融合會越來越深刻。真正有天賦的人,接觸到的更多的東西只會被轉化為力量,而被拖累的人,再怎麼好好學,說得不好聽點,沒這些課也就是個學術民工,大了發點灌水論文,庸才而已。這點時間讓他們拿去做幾道數學題,做個十年還是做幾道數學題。而這些人,who cares?

說點大類招生的缺點,妨礙了庸才的成長。對於那些人,也許他僅僅是想學個數學然後讀個金融的碩士,出門混份高薪工作而已,然後你塞給他普化心導大物甲,勢必會削弱他本來就未必過關的專業功底,讓他在和別的學校的庸才競爭時在專業功底方面相對有一點劣勢。而這些庸才,不管在哪個學校,都是大多數,三本的浙大更不例外。


被溝通與領導類課程逼瘋的體驗。


個人覺得,對於我這種沒有什麼天賦的人,很適合。而對於各路天賦加成大神,其實大類培養根本滿足不了他們。
---------------------我等普通人的情況--------------------------
大類培養的效果,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根本培養不出交叉型人才,更多是為你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讓你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大一大二大類培養時,基礎知識是相當相當重要的。因為當你大三大四真正想做什麼不一樣的事時(例如電設,機器人比賽等工科技能比賽),其實每個專業使出的技能基本都是大一大二的物理數學編程大雜燴,再加一些速學的相關學科的結論。大三大四學的專業課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對於我等渣渣,哪怕專業課滿績了,基本也是半年不到就忘光,之後重新翻閱也基本只看結論。所以很慶幸自己大一大二把基礎打得很紮實,

大一大二我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將來規劃的,身邊絕大多數人也基本這樣。如果早早就給他們限定了專業,恐怕我們的視野會更加狹隘。也會有更多的人為自己學不進去找這個借口。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導論課通識課,可以對不同專業有個全面的認識,我現在選擇的方向也真是深受當初通識課的影響。其實很多課程會讓你後知後覺。當時修大計基時大家都說它水水的,可我後面發覺他是除了數學和物理這些基礎課外對我最有幫助的課程;當初選修無線網路應用和智能家居課程只是為了好玩,後面便慢慢走向這個方向;當時選修信電系的導論課,學得雲里霧裡,現在以點帶面已逐漸開啟上帝視角。所以希望樓主可以在選修通識課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浙大的培養方式使你的專業不會過分地限制你的發展方向。大三覺得自己選錯了專業,大一大二的基礎可以使你聽懂大類里其他專業的課程。舉個例子,我一基友同在光電卻對機械極為感興趣。一起做機器人時隊里有個工高的機電系的,最後的分工確是我基友主要負責機械,機電系的主要負責上位機軟體,我負責電路。如果你有自己的方向,專業並不會限制你。而你如果沒有方向,也可以跟著大潮走尋找安全感。


---------------------身邊大神的情況---------------------------------
身邊大神大多喜歡玩跨界。明明是光電的,卻要出去和物理系的玩學術競賽,和數學系的玩數學建模,和生物系的去玩細胞機器……什麼通識課之類的不過是他們的刷分神器罷了。ym。(這部分答案還得大神們發表言論)


作為竺院在讀學生答一個。大類培養方案里的很多課,不是讓你去用的,學知識的時候只顧著實用,忽視了能力和素養,以至於學了無數工科知識,連基本的價值判斷都沒有,這樣的培養方案顯然更可怕。眼光放長遠一點,別太功利了。理科生學點文科的內容,開拓一下視野,以後才能擔當大任。世界名校,至少是美國的名校,通識教育地位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點,這樣的培養方案的受害者,也就是選不到好專業的,很多確實是不夠用功的同學,比如我。竺院的很多課考試難度大,靠一兩周突擊根本考不到3,很考驗平時的自律。
最後,有天賦的學生,包括那些偏才,出路是很廣的,不會因為一門課考砸全盤皆輸。至少是在竺院。選專業不是僅僅以績點為依據的。浙大作為一個在浙江理科招到五千名的學校,不實行這樣的政策,其實碰到的問題只會更多。有的專業讓能力非常差的學生學習,確實是影響教學的。現行方案是無數次試錯後改進、妥協的結果,也是一個相對合理的結果。


我覺得我很適合這個問題,剛進來沒想好專業,想兩門一起修,結果期末火葬場,根本顧不過來,擅長的科目發揮失常,結果兩個專業都懸,要被丟到最末去了。不知道為什麼,選課前沒人告訴你大一上的績點基本決定了專業,被坑的很慘。一個大寫的後悔。


題主啊,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很多元的地方。
並不是所有人都以取得好成績作為人生目標的。
真正想取得成就的學生,總是能獲得足夠他取得成就的資源。
浙江大學的大類培養方案在我看來是適應浙大現狀最好的方案了。浙大這種體量的大學帶來的管理難度是非常大的。大類招生的確會影響部分學生收到的關注和支持,但是對總體的提升肯定是最優的。
————————————————長得很醜的分割線———————————————
題主看起來對大類招生意見很大啊。
事實上你說的這些問題都不是大類招生的問題,甚至都不是學校的問題。
到了大學,什麼培養方案啊都是虛的,你得自己想好你想幹什麼,你的未來在哪裡,然後不知道就去問,問學長問老師都行,你得自己找方向,學校指給你的未必適合你。
要懂得什麼課能水過去,什麼課得下苦功夫,什麼課對你未來屁用沒有,什麼課對你的目標幫助巨大。
大類招生的確能使很多人失去進步的空間,但不會組織一個有夢想有執行力的人進步。
共勉。


題主考試周結束之後看一下自己的成績和績點,同優秀的同學比一下,想法就會改變了


我也是理科大類的,雖然覺得這個政策在中國變了味,但是感覺除了分專業看績點使一些同學不能進入理想專業很殘酷(畢竟是少數),其他都還好,心理學老師講的有趣,更加了解了自己以及一些事,題主難道不覺得獲得知識了嗎?不要太看重成績,我現在的成績數學進不了,不過想想自己收穫到的知識很開心,假期也借了2本關於心理學的書回來看看。
願題主想通


大二老學姐來回答一發,雖然我現在是對於我拿著可以去人大復旦的分數來了浙大(文科生)感到後悔,大一時因為自己不努力成績差也埋怨過浙大的大類培養,不過現在想想,如果當初按照父母的意願去了某些自己根本不喜歡的熱門專業,內心會更難受的吧?好吧,我只是為自己渣找借口而已TAT


推薦閱讀:

「珠峰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暨南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學什麼?
化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必須要背下來的?
如何評價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聯合學院(ZJU-UIUC Institute)?

TAG:教育 | 大學 | 浙江大學 | 985工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