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法國前總統戴高樂?


要評價戴高樂,首先要弄清楚他到底是什麼人,他到底是支持者和崇拜者們所宣稱的「法蘭西理應永世銘記的拯救者」,還是反對者們所暗自嘲諷的「滑稽的僭主」、「假拿破崙」?


實際上這兩種極端的看法都言過其實,但是卻又微妙地描述出了這位大人物的一個側面。


要評價他,首先要弄清楚他所處的環境,他首先是一個軍官,和其他軍人一樣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並且不可避免地共享了一些價值觀,可以先看看我的這個回答,先對法蘭西接近一個世紀的軍人和政界的不和有所了解。

如何評價亨利·菲利浦·貝當元帥? - 匂宮出夢的回答 - 知乎


正如我是那個回答所闡述的那樣,在當時,法國陸軍就是保守主義和教權主義的堡壘,推崇服從、忍耐、集權的價值觀,戴高樂的父親就是一個保守教權主義軍人,而戴高樂也不可避免地會在家庭生活和軍旅生涯當中,沾染上保守的軍官團所傳遞的共通價值觀。

也正是基於這種價值觀,他才會在復出掌權之後對法國進行改造,才有人幫助他進行這樣的改造。

也正因為如此,戴高樂對貝當的感情十分複雜,既有對他叛國的不滿,也有對「老前輩」的尊重。在戰後,賴伐爾這樣的政客被槍決,貝當卻被留下了性命(雖然在投降之後,貝當曾因為他和英國人合作組建自由法國,而授意法庭以叛國罪缺席判處他死刑)

了解了這個背景環境之後,我們再來評價一下戴高樂。

首先,戴高樂是一個優秀的軍人,而且是一個頗為有頭腦、有創見的軍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忠實勇敢地為國服役,並且多次負傷,雖然被俘但也無損軍人的榮譽,而在第二次大戰到來之前,戴高樂沒有和同僚一樣,沉溺於過往的慘勝當中,在舊有的經驗和教條當中昏昏欲睡,他和英國的富勒和德國的古德里安等優秀軍事戰略家一樣,潛心研究新時代的戰略戰術,並且提出了集中裝甲部隊進行機動戰爭獲取勝利的戰略思想。

然而由於當時軍界領導人的思想觀念,他一直都沒有得志,他的老上司、一戰的英雄貝當元帥就相當不認同他的學說,並且在希特勒發動西線戰爭前夕,反對軍隊內部將他擢升為將軍,理由是「他太年輕,才50歲」。

也正是因為這重重掣肘,他直到最後一刻才終於說動陸軍高層按照他的見解組建了一支獨立建制的裝甲部隊(這還多虧了1939年德軍閃電戰在波蘭的成功實踐),但是這時候為時已晚,在希特勒發動西線攻勢之後,他只能和法國陸軍一起崩潰,一同迎來國土淪亡的悲慘結局——雖然在這期間他帶著他的部隊得到了一些戰術上的小勝利,但是於事無補。

在戰術成就和理論成就上面,他和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雖然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已經是當時完全落魄的法國陸軍的最後一抹殘光,也是法國陸軍最後一點為自己挽回顏面的理由,也正是這一抹殘光給他帶來了威望,註定給他帶來了未來足以改造法國的政治資本。

正是因為他在大崩潰的時候所樹立起的一些威望,他被當時已經岌岌可危的雷諾內閣看中,委任為國防部的副國務秘書(大約算是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常任秘書之下的法國陸軍內部第四號或者第五號人物),軍事和政界最頂峰的大門向他打開——但是第三共和國這時候已經註定無法在德軍鐵蹄下倖存了。

在貝當掌控政府並決定求和之後,戴高樂卻認為應該堅持下去,不讓法國一直淪亡到德國人手中,於是他選擇違抗了命令,來到了英國組建自由法國,繼續堅持抵抗——在這一段生涯期間,他積累了他的第一批支持者,也讓他的身份進一步向政治傾斜。

然而,雖然他當時被盟國承認為法國唯一代表,但是法國的淪陷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政治地位的掉落,在戰爭期間,以至於羅斯福和斯大林談起他的時候,都是以一種輕慢和漫不經心的態度來互相打趣的,而戴高樂對他們的這種態度十分不滿意,心裡更加埋下了要讓法國復興的宏願。

【…………………在簡短地討論了戰局之後,羅斯福問斯大林,他和戴高樂十二月在莫斯科會晤時,談得怎麼樣。  

「我不認為戴高樂是個很難相處的人,」斯大林回答說:「不過,他在一點上缺乏現實主義,即法國在戰爭中沒打很多仗,但它卻要求和挑起了作戰重擔的美國人、英國人、俄國人平分秋色。」  

羅斯福不怎麼喜歡這位法國首腦,把他看成卸不掉的包袱。】

到了戰後,因為他的堅持鬥爭,戴高樂得到了法國人民的普遍歡迎,他也一心想要藉此來改造法國,將70年來因為政治分裂所帶來的行動拖沓、低效和互相掣肘,統統掃除,以萬眾一心的姿態來實現法國的復興。

然而他的想法卻不為當時的政治環境所容,第四共和國從建立一開始就落入到了政治惡鬥的漩渦當中,他的言論被政壇所敵視,他軍界領袖的身份也被政壇所戒備,於是這位國家英雄被政界排擠,最後不得不隱居。

如果不是因為第四共和國的失措和混亂,戴高樂本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可是繼續在政黨鬥爭當中糾纏不休的法國,一次次地面對了重大危機——在1953年共和國丟掉了越南,從此在遠東再也沒有了存在可言,而在50年代中期,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鬥爭也方興未艾,讓法國政府焦頭爛額。

在這種情況下,戴高樂很快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懷念和期待,也借著這個機會,最終通過軍界的擁戴走上了總統大位。

他是法蘭西軍隊和政府一百年鬥爭的最終勝利者,並且依靠軍界的支持得到了改造法國的權力

他首先想要的是集權,擺脫之前無節制的政黨惡鬥給法國帶來的政治危機和癱瘓狀態。

第四共和國的憲法曾規定:「國民議會單獨享有議決法律案之權,該項權力不得委託代行。」

而他制定的1958憲法則規定,總統不僅可以解散國民議會,還可以把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決定,總統在「非常時期」有權根據形勢採取必要的措施,頒布法令,這些都無需經過國民議會的同意。此外,依據該憲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政府為了實施其施政綱領,可要求議會授權它在一定時期內以法令對於通常屬於法律範圍的事項採取措施」。

因此,在法國,總統任期改為七年(在2002年的時候又改為了5年)享有在非常時刻可以限制議會的立法權或直接取代議會的立法權的權力

同時,在第四共和國時期,議員提出的財政法案若增加國家開支時,可以在以後剩餘的預算里予以補償。這種補償的辦法在第五共和國憲法 里是不被容許的,現行憲法第四十條規定,議會議員提出的建議案和修正案,如果通過後其結果將減少國家收入或者將新增或加重國家支出時,則不予接受。

法國議會有權決定國家年度總預算,追加預算,以及各項經濟建設法案。然而,預算的編製卻是由政府負責,而其他國家議會所享有的對政府的財政支出的監督權又被戴高樂的憲法所限制。

也就是說,戴高樂經過自己政治勢力的支持,大大增加了法國總統手中的權力,幾乎可以說是半個皇帝,他讓法國的政治生態和之前八十年換了一個模樣。

同時,和軍方的期待一樣,他也鼓吹民族統一和民族夢想,希望用振作這個民族的精神,為了這一點甚至不惜和英美交惡。

在1960年,他退出了北約聯合司令部,將軍隊的指揮權拿了回來(當然並沒有退出北約國家組織)。

1967年,他正以參加蒙特利爾世博會為由正式訪問加拿大。當他在蒙特利爾市政廳的陽台上發表即興演講時,他高呼:「蒙特利爾萬歲!魁北克萬歲!」在一片歡呼聲中,他又接著喊出了:「自由魁北克萬歲!」這一魁北克獨立運動使用的口號。戴高樂的演講被視為是對魁北克獨立運動的支持,並引發了法加兩國的外交危機。

然而,雖然戴高樂可以說是法蘭西軍官團內那種「打倒腐敗無能的共和國」、「提振民族精神」的理想的最終執行者,但是他的政治理念,卻又和軍方很多人想要的「軍部內閣」,「法蘭西第三帝國」的理想卻又大不相同,他不是人們想像的那種「新一個拿破崙」,他也無意於做一個拿破崙

他能夠面對現實,拋棄了軍官團所固有的對帝國時代榮光的迷戀,承認法國已經今不如昔,痛快地承認了各個殖民地的獨立,甚至承認了阿爾及利亞的獨立(為了這個甚至有一些軍人想要刺殺他),他是以他個人的世界觀來改造著這個國家。

他也並不留戀權力,當學生們上街反對他,其他人也開始反對他的政策時,他甚至如釋重負地從總統寶座上走了下來,重新歸隱田園——他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屬於他的戲已經演完了,兩個拿破崙皇帝下台的時候經過了腥風血雨,而他卻沒有讓法國流血就走下了台。

而即使他下野,他對法國的改造也持續了下去,今天的整個法國政界,不管是好是壞,都是他的政治遺產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他是法國從一個世界帝國的地位上跌落到地區強國的過程的見證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象徵性的具現,同時卻也是這個國家在跌落時所能夠尋找到的最好的保衛者

即使是一個最為虛榮自負、嫉妒他人的民族,即使是一個最崇拜自由和平等、最愛互相爭吵的民族,在受到危難和恐懼一次次的折磨之後,仍舊會忍不住祈盼一位「天降偉人」來拯救他們,而戴高樂雖然不是一位無所不能的偉人,卻已經做到了在他的歷史條件下所能做到的一切——也許之前的任何一個法國人都不會再比他做得更好。


也許這個民族以後連一個戴高樂都碰不到了。


戴高樂在二戰時期的作用和對法國的意義,很多人也都熟悉和知道了,這裡就不說了,下面主要說說戴高樂戰後對法國的貢獻。

1.體制改革
自大革命以及第一帝國倒台以來,法國政府可以說如走馬燈一樣不斷的在變著,而這樣便造成了政府在決策上的諸多問題。
雖然在第二時代,穩定了一陣子。但是隨著第二帝國的倒台,和第三共和國的建立,法國政府倒台,決策的遲疑、混亂等問題,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最短的一屆政府才不過2天,平均每屆內閣的任期也不過在幾個月。並且由於政府的不持續性,一系列決策問題的失誤,都深遠的影響了法國的發展,而第四共和國則繼續延續了第三共和國的體制。
戴高樂上台後開始著手改變這一現狀。由於戴高樂上台實際上是一次「政變」,其在民眾、軍隊中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戴派在政府中所佔的地位。所以戴高樂要想修改憲法,打造一個新的共和國,並非難事。
戴高樂的目標是「一個專事治理的政府」「一個專事立法的議會」。他極大的擴大了總統的權力,
但是又不過於削弱議會的力量,來讓議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總統,防止總統「獨裁」或者總統是一個蠢貨的時候議會能夠防止這位蠢貨趕出蠢事,而總統權力的擴大和中心在政府後也解決了過去那種日常倒台政令矛盾的情況。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時間的錯開,有效的讓這一機製得到了運行。所以法國這一半總統制,可以說高效而又有保障。

2.經濟改革
戴高樂的經濟改革主要為四條(此處引用自b喪的數據)

①法郎貶值17%


②國家控制金融系統

③國家為製造業和相關研發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


④高就業高收入,拉動內需


貨幣的主動貶值,讓法國能夠大為的開拓海外市場。國家對金融系統的控制,能讓國家掌控到更多的資金來投入到實際生產中去,並且防止金融資本家通過多種手段來搞空實業等讓自己獲利的行為(如天天被批的華爾街)危害到國家。國家對金融業的把持,可以為製造業和一系列相關的提供大量資金以供發展,而合理的政策支持(包括資金投入)則讓當時就以蓬勃發展的經濟更上一層樓。高就業高收入,人民才能有更多的消費需求,如此才能進一步拉動內需。

這樣一來,法國的經濟發展就達到了黃金三十年裡面最繁榮的時代,並且發達的經濟為戴高樂的軍事和外交行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3.軍事

為了達到戴高樂讓法國重新偉大的目的,軍事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點。

①獨立自主的軍事發展策略

退出北約一體化,開始走獨立自主的軍事發展道路。讓法國能夠擺脫二戰後美國的軍事影響,軍備恢復自主生產為主,並建立了完善的軍工業系統。

②走高精尖路線

戴高樂認識到法國的局限,所以軍事和經濟產業機構都是往高精尖路線發展,大而全為輔。

1960年研製出核彈,62年建立初代核打擊力量。對核能的深入研究,讓法國脫離了缺少煤炭、石油而帶來的能源問題,全國電力約74%均由核電站供應,歐洲除了蘇聯和英國上世紀的少數核電站外,便可以說全部都是法國的和法國造的了。鐵路交通系統居世界首位,並且外銷世界各地,在歐洲以法國為核心建立了強大的鐵路幹線。歐洲航天局便設在法國圖盧茲,發射基地為蓋亞那,法國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資金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法國航天局。空客、達索在民用和軍用飛機方面的大量優勢。擁有全球打擊力量的海軍,和除美國外的唯一一艘核航母。

4.外交

以讓法國重新偉大和建立歐洲人的歐洲為主基調。

加強法德合作,用一個框架來拉入歐洲各國,而法國則充當協調性和分蛋糕的大哥的地位,最後主導了歐共體的建立和為歐盟埋下了伏筆。

主動撤離大部分殖民地,來降低法國的損失,但是經濟、資源等各方面繼續把持。在廣大的前法殖民地,建立了「新殖民主義」。

打擊美國,破除布雷頓森林體系、退出北約一體化便成為北約的no.2。

和蘇聯交好,拉攏第三世界國家,成為遊離於美蘇之外的第三極。在冷戰結束最初十幾年,第五共和國成為了美國的假想敵。

可以說,沒有戴高樂就沒有新法國。沒有戴高樂的法國將會成為一個歐洲的二流經濟強國,而有了戴高樂法國則成為了第三極。戴高樂對法國的貢獻最大便是在於其重塑了法國,讓法國重新偉大。按eu來說就是一個666,滿正面強力特質的神君(滑稽)。

參考:

《法國現當代史》、《戰爭回憶錄》、《希望回憶錄》、《法國經濟與社會史》、《法國通史》、喬治·杜比《法國史》、《戴高樂傳》、《特立獨行的航母大國》、《劍橋插圖法國史》、《阿爾及利亞史》


感謝大家,知乎首答居然有50多個贊,作為一個學生黨感覺很激動啊(≧?≦);最近卡斯特羅去世,看到了生前有人採訪老卡,他專門談到了戴高樂;雖然在阿爾及利亞他們是對頭,但是老卡對於戴高樂的對抗英美以及軍事能力評價很高。也算是英雄惜英雄吧。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啊(特朗普:喵喵喵?)


------------華麗的分割線------------
作為一個戴高樂粉,我覺得我還是有必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粉戴高樂是粉他的性格:獨角獸不是妄得虛名;在納粹入侵的時候,戴高樂帶著裝甲部隊依然抵抗裝甲戰大師古德里安(其實戴高樂自己也是裝甲戰的倡導者之一),哪怕落得個鎩羽而歸;在倫敦他和丘吉爾爭得面紅耳赤,深夜裡聽到弩炮計劃和諾曼底登陸時,他都會頂風冒雨去和丘吉爾大鬧一番,甚至還會跑到魁北克噁心英國人,去布拉柴維爾搞他的自由法國;二戰結束,他又在政治漩渦中毅然下野,就是看不慣那個聯合政府,一犟就是十餘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戴高樂頂著被幾次刺殺,硬是把公投獨立推行了下去;美蘇簽訂核不擴散協議,又是戴高樂堅持搞核武器,弄的赫魯曉夫大罵戴高樂,他依舊我行我素;還有中法建交時,他跟美國玩神秘,製造了一場外交核爆炸;脫離北約、排斥英國、法德軸心...戴高樂拿著法國這張二等座車票,硬是干出了VIP才敢幹的事-羅斯福為什麼討厭戴高樂?因為他太有主見,太法國了。「法國如果不偉大,就不能稱之為法國」,為了這個理念,他敢於和世界鬥爭。
然而如果僅僅是這樣,戴高樂並不算得上偉大。戴高樂孤僻,但他並不高冷。也正因為此,有一大批人在自由法國被羅斯福冷眼相待時跟隨他,有那麼多精英在戴高樂下野時敢於為他奔走驅馳,以至於他離開政界十餘年,阿爾及利亞的軍隊還堅定的認為,只有戴高樂能救法國。在丘吉爾去世之後,戴高樂還保持著他和丘吉爾夫人的聯繫,當年爭得面紅耳赤的大國領袖,卻在下野和離世後依然心神相通-這也就是為什麼,戴高樂去世時,毛澤東能為他下半旗致哀,除了政治考量,不能不說有英雄惜英雄之感。我記得紀錄片le grand deGaulle裡面有一幕,戴高樂在心懷天下時,還不忘給他妻子採下一朵小花。
戴高樂是個帝國主義者,他忠誠於法國的帝國榮耀,但他會看到獨立浪潮下法國殖民體系崩塌的現實,並且坦然接受他。要知道,推行非洲獨立他可是冒著背叛軍方和許多右派的巨大風險的;他清楚的知道中國的貧窮,他也對共產黨並不抱有好感,但在1963年他有這麼一番話,大意是:中國很窮,他們沒有錢和糧食,但是我相信,二三十年後,中國將會有著巨大的變革和發展,到那時,我們與之建交的舉動將會為我們的子孫帶來巨大的優勢。
二三十年後,中國打開國門。時至今日,兩國政府仍在中法建交的周年日相互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
難怪法國人會說,20世紀法國會記住三個人,香奈兒,畢加索和戴高樂。他們的功績和業績,不止停留在二十世紀,而是會在歷史的醞釀中愈久彌香。
偉人之所以偉大,在於他不僅活在歷史之中,也活在歷史之外。


謝邀

如此深奧的話題請自行百度
…………
總而言之
戴高樂將軍是個偉人,困難的時候能堅持到底,執政的時候能高瞻遠矚,人生做的唯一不明智的事情就是被書商逼寫回憶錄累死。


第五共和國第一任以及最後一任總統

第五共和國的政治架構就是為戴高樂量身定製的

自他之後法國再也沒有出過可以完美駕馭這一架構的人物

法國最後一個偉人

De Gaulle, le dernier des géants.

https://youtu.be/YlIHA7TikeYhttps://youtu.be/YlIHA7TikeY

此鏈接需要翻牆,是1964年戴高樂關於承認我國的記者招待會發言

該年法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和我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法語水平好的胖友可以聽一下戴高樂對我國的評價

說他是有遠見卓識是不為過的


謝邀,我覺得他很厲害的,就憑法國在二戰中的水平,他能夠和英美蘇討價還價能夠進五常,就知道不是凡人。


戴高樂一生中的三件大事。

1、反抗希特勒。

2、干反法國偽民主。

3、替法國造出了原子彈。

法國要崛起,結果在印度支那遇見了中國崛起,於是法國崛起失敗。而美國殖民地最少,所以提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公開和私下支持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戴高樂的地緣政治。戴高樂想自從拿破崙大帝以來,法國也是世界大國啊!現在怎麼混成英國的跟班,陸軍打不過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美國,照此以往下去,可怎麼辦啊!

於是法國地緣政治學家(雷蒙)建議戴高樂:為了鞏固自己的海權和陸權,法國要造核武器!為此法國不惜和英國、美國翻臉,最後退出北約。由於法國有了核武器,德國發現法國有實力、有資格和自己成為盟友了,於是親美的(西)德國總理施密特反向調整了德國的國家戰略,開始全面親法,刻意拉開德國與美國之間的距離。為法德經濟、政治、金融,甚至是軍事同盟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於是法國又誕生了新的地緣政治學派,以拉克斯特為代表的區域地緣政治學浮出水面,意思就是美國可以主導世界,但不能主導歐盟,你們看的是不是個病句,其實不是。

德國主導歐盟一體化,法國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於是法國開始構建自己經濟一元的地中海湖,結果英、美、德反對,連卡扎菲都跳出來反對。法國真的是無奈了。真的是醉了。真的是怒了。真是給臉不要啊!打英、美、德法國不敢,打卡扎菲還是可以的。要知道法國的本質還是帝國!!!請你們不要不把豆包不當乾糧!!!

法國出兵威懾卡扎菲 利比亞局勢生變---鳳凰視頻---鳳凰網

薩科齊為何要打卡扎菲?

法國要造核武,英美蘇反對,誰支持法國?!?!?!

廁所那頭說了一句:雷鋒。

奧,錯了答案是:中國。因為中國也想成為五無核,所以需要法國帶路。

核煙花的美,是你們這群愛好和平的傢伙永遠不懂的。

以上就是法國為什麼是五常的原因。入常簡單,維持難,SO法國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又作出了很多努力。


高個子帥哥,性子拽,能忽悠,坦克混成戰術的提倡者,不加入北約跟中共建交,膈色


謝 @楊七十三邀。
戴高樂將軍無疑是一位偉人。他眾生的成就包括創建法國第五共和國,中法建交等。其中為中法兩國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他頗具政治遠見的一大決定——推進中法建交。歷史證明戴高樂將軍慧眼獨具,在當時多數國家都遲疑觀望的情況下,毅然做出了這個利於兩國的偉大決策。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里爾,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於1913年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委員會) 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共和總統。在他總統任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樂將軍與毛澤東主席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周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

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實際上他也當之無愧,這樣的政治遠見需要的不僅僅是深厚的知識大膽的魄力,更多的是時機的決斷,機會的把握。


說到戴高樂兩次進宮,我順便說一句:當年第四共和國大選,法國共產黨領跑第一,結果多烈士找臨時政府總理戴高樂要權——給執政權我當頭兒更好,給三個部長——外交,國防。警察部長中的至少一個職位(最低要求)也可以,戴高樂當然不幹——不說法共的性質,他之前的蓬勃的政改計劃也受到法共,社會黨等政黨的阻礙,破壞了戴高樂將其轉變為他想要的總統制國家的努力。
果不其然,當「貝葉講話」被人遺忘後,第四共和國因為權力過大的「六邊形議會」而逐漸風雨飄搖。


法蘭西不能不偉大,即使底氣不足,靠的就是他這樣的死硬民族主義者。更別說在軍事上的建樹。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高祖武威貞烈大帝夏爾?戴高樂一世,

法蘭西帝國最後一個有種的男人,
孤膽統帥,
第四共和國的締造者和掘墓人,
第五共和國的僭主和締造者,
阿爾巴尼亞的獨裁者,
第五共和國僅有稱職的一個半總統中的一,
歐洲二戰三雄之下第一人,
可與毛澤東並稱的西方政治家,
殖民地的解放者。


酷似希特勒的准將,
高傲的高盧雄雞,
大獨裁者,
民主的敵人,
愛國家勝於人民的領袖。
—————————————


謝邀…既然你們都說好話,那我就講負面的吧…
這位公然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喊出魁獨的口號:"Vive le Québec libre",實在是不怎麼厚道。想像一下,如果奧朗德在訪問中國XZ的時候,在公開場合吼一句:支持Z獨。你們會不會想直接揍死他?

哦,為了避免誤會再澄清一次,我不在法國,我在加拿大魁北克。


之前拜讀過戴高樂將軍的傳記,感覺特別崇拜他的事迹,可能是同是軍人產生的共鳴,也沒有看過關於他的負面信息,所以個人對戴高樂將軍還是相當崇拜的!

說說幾個細節的地方吧:

1、他出生於法國貴族家庭,至少是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聖西爾軍校(法國著名軍訓,與美國西點軍校齊名的軍事學府);可見他並不是草莽起義的英雄,而是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極具軍事才能的;1934年,他在《建立職業軍》(與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相提並論,並列入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一書中提出:必須建立一支結合機動能力和毀滅性火力,既能夠主動出擊、又能夠出奇制勝的裝甲師的理論。也就是閃電戰的雛形。結果讓德國人有力地實踐了戴高樂將軍武裝裝甲部隊的理論。同時,戴高樂將軍主張改革馬奇諾防線(世界上的奇葩防線),經常拜會以主張改革防禦戰略的埃米爾·梅耶上校為首的各界人士,可見當時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馬奇諾防線的致命缺陷了,結果法國政府有意忽略了!

2、他的人生歷盡坎坷,參加一戰,三次負傷,還有一次中毒;遭到監禁三十二個月,其中越獄五次,1940年5月10日,德國軍隊使用飛機與裝甲車雙管齊下的方法突破了法國防線,驗證了戴高樂提出的理論。在德國寇邊之際,奉命指揮第四裝甲師,在蒙科爾內和拉昂大獲全勝,並於1940年5月27日至30日在阿布維爾阻斷了德軍進攻。他因此受到部隊嘉獎,被稱為「勇敢果斷的傑出指揮官」。一個人的成功,堅韌是最基礎的修養,在他的戎馬生涯中表現出來的不僅是堅韌不拔的品質,更是歷經磨難淬鍊出來的鐵血軍人!

3、德國入侵法國後,僅僅六個星期,法國就宣布投降,德軍接近巴黎時,還一度宣稱巴黎是「不設防城市」,基本上等同於不戰而降,歷史的輕描淡寫無法掩蓋當時的局勢狼藉,兩個世仇國,一個甚至是一戰的戰勝國,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僅僅過了二十年,昔日的榮耀在一瞬間煙消雲散,對於社會各個階層而言更是一片茫然,還需要承擔高額的戰爭賠款,當時的法國可見是極度混亂,這個時候的站出來的戴高樂將軍就如同一桿旗幟,代表著法國各個階層不屈與高昂的鬥志…

4、對於普通階層的百姓而言,統治階級到底是誰真的是無關緊要,我們可以把一切當作是利益分割的必然,不能說戴高樂將軍就代表了法國人民的意志,只能說代表絕大部分法國人的利益,我們在痛罵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的時候,也應該從更深層次的矛盾去考慮。

一戰後,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還把之前打下來的殖民地給打沒了,(喪失了 1/8的領土、 1/10的人口、65%的鐵礦、45%的煤礦,大部分的海外投資、商船和海軍。)戰後賠償1320億金馬克,每年交付20億金馬克,66年付清(約為49.9億英鎊,差不多等於如今的1875億英鎊),祖孫三代人都白給別人打工了。法國把德國往死里整,妄圖稱霸歐洲,英美兩國又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德國本土又沒有遭受嚴重的破壞,還能繼續死磕,大家都在這種畸形的框架內簽訂的條約,能有多大效用?所以希特勒才得以上台,說這麼多,不外乎也就是想說任何事情都存在著因果循環,戴高樂將軍並不能說是代表法國人民,但是他摯起了一盞明燈,告訴法國人民,除了投降,還有不屈的意志在不斷地抗爭;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價值觀,也為後人留下了學習的楷模;

5、他的性格特點是相當符合軍人本色的,雷厲風行、不屈不饒!(也就是老一輩人說的,不當兵就糟蹋了的那種)1940年6月17日,法國臨時政府宣布投降當天,戴高樂將軍在送別英國斯皮爾斯將軍回倫敦的時候,突然一轉身追著英國人的飛機,最後還在爬上了對方的飛機上,在第二天發表講話,號召不願屈服的法國民眾組成軍隊進行抵抗,這點還需要進一步商榷,另外的說法是他的家人也隨行一同前往倫敦,那…還追飛機幹嘛…?

更有力的例子是在自由法國建立後,他被迫放下手中的權利,開始逐步隱退,同時密切關注著法國的政局,在1958年9月28日,在全民選舉中再度掌權,力挽狂瀾,在一個政黨更迭走馬觀花的時代,總攬法國政務長達10年之久,在此前的第四共和國(1947年11月到1954年6月)七年多時間內,政府更換了13屆。真的是打臉了,一年一換。

歷史上戴高樂將軍驚人地預測出了德法戰爭,1905年寫了劇本《德國戰役》,該劇假設法國和德國在1930年突然發生衝突,更主要的是,劇中寫到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的就是——戴高樂將軍。

「法國當時很快就組織起來了。戴高樂將軍手下有20萬人和618門大炮…戴高爾很快就制定了計劃…消滅德國人。」

他在15歲的時候就開始證明自己——他將永垂不朽!

ps:很多資料都會把袁騰飛老師說的狙擊手的故事來說明戴高樂將軍的人格魅力,查了一些資料後,覺得並不符合史料,存在幾個不同的說法,可能答案有些是錯的,希望有史料的朋友指正一下。

6、戴高樂將軍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女兒安娜患有唐氏綜合症,在整個二戰期間,他都沒有拋下他的妻兒,即便是流亡海外,相比其他偉大的政客而言,他在家庭上從未辜負過深愛他的女人,還有他深愛的女人…

現在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忙碌開脫,認為自己因為忙碌,才沒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妻兒,但是一位歷經兩戰的軍人,一位歷經戰火蔓延、劫後餘生的政治家,卻總會在飯後之餘,照顧自己殘缺的天使,在後花園陪她散步,讓安娜伏在他的肩膀上入睡…她的父親是唯一能讓她發笑的人,他死後,選擇安葬在女兒的旁邊,或許是因為他覺得虧欠了自己的女兒太多了,每每讀到這裡,都會對這個情節沉默很久,足以拍攝一部偉大的紀錄片…

7、他的偉大,在於他的平常心,法國光復後,戴高樂將軍隨即辭職,他簽署了的最後一道命令是特赦兩次被判死刑的貝當元帥(當時的魏剛政府可是一度宣判戴高樂將軍死刑),之所以選擇在最後時刻赦免貝當元帥,以報答他對貝當元帥的知遇之恩,同時也竭力地維護國家法制的尊嚴;

在離開愛麗舍宮的時候,他唯一的要求是買走使用多年的舊書櫃,一個拯救了法國的偉人,即便是政治作秀,也無法掩蓋他的偉大,至少他堅定維護了國家的法律地位,維護法國的自由、民主、法制…

8、他是一個精於權術的政治家,相比丘吉爾,他的政治生涯算是無出其右了,在1946年迫於政治壓力退出由他竭力締造的法蘭克第四共和國,成為反對派,並且一度遭到禁止在廣播電視台上講話(嗶了狗的法國黨爭…)這群高喊自由民主的黨派人士也算是給足面子了,光復後12年啥也沒幹,就光顧著打擊其他政黨了,等到阿爾及利亞動亂後,才開始想到戴高樂,有人說戴高樂通過加劇阿爾及利亞動亂的手段獲取政權的手段,這點歷史上也是模凌兩可的,但我個人是偏向戴高樂將軍是憑藉自身的威望還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力挽狂瀾的;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從二戰開始就許諾戰後同意阿爾及利亞地區獨立,但戴高樂將軍下野後大家就開始不願意承認了,第四共和國誰也沒有足夠的威望同意將其獨立出去,否則會立即下台成為政治生涯的污點,誰也不願意背黑鍋。也只有戴高樂將軍具備威望,選用全民投票的方式,使得阿爾及利亞獨立,才不至於使法國再度陷入混亂,他個人也為此遭受過幾次暗殺,在1961年,以夏爾、薩朗、澤勒和儒奧幾位軍界為首的將軍發起了叛亂,於4月22日在阿爾及爾奪取政權。隨後被平息,可見當時的局勢已經失控了,即便是全民公投的形式,也導致了法國及阿爾及利亞地區長達七年的動蕩…

我個人也覺得果斷放棄海外殖民地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在後殖民時代,資本主義國家在這些國家上也沒少撈好處!

9、在他執政期間,對外採取強硬措施,對內主張專政,並且通過全民投票的方式,維護了國家的民主制度,為法國遺留下了一筆可觀財富,或許有人認為戴高樂將軍第二次下野是因為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因此失去了人民的投票,但我們需要明白民主制度本身並非最完美的制度,政治舉措是需要維持一定的持續性,並且無法取得即時性成效的,經濟上的滯後鑄就了法國長期的國際地位,戴高樂主義在二戰後確實為人所詬病,但假設我們站在法國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那就會發現,這一系列的極端主義,為法國日後的發展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

一個流亡政府,依靠自己的政治遊說,改變了二戰的局勢;面對美英蘇三大強國,依舊不失大國本色;利用交錯的國際形勢, 斡旋於兩大陣營而不落下風;縱橫捭闔,誓死捍衛法國民族尊嚴。

10、雅爾塔會議時,法國是排除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外的,同時,佔領德國的3大國並沒有法國的份。也就是法國能夠復國已經算是同盟國法外開恩了,結果戴高樂拒絕美軍的要求,命令法軍,儘快打過河去,能佔領多少德國土地就佔領多少。同時宣布——法國不承認盟國方面任何沒有法國參與的決議。一個流亡政府一舉躋身五大常任理事國,同時作為4大國之一參與對德國的佔領。維持了法國在歐洲的政治地位。

11、北約集團唯一自主研發核能技術的國家(可能背後有英國的政治交易),美國強勢要求法國不要搞核武器,戴高樂表面法國不會中止核武器研發,整個北約,除了英國(美英同盟),唯一一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國家,甚至一度宣稱退出北約成員國,而其他歐洲國家的外交政策都與美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12、戴高樂將軍的政策措施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奔潰,美國不得已,使美元與黃金脫鉤,並且選擇與石油掛鉤。

13、冷戰時期,法國扮演的角色是第三極國家,除了美蘇爭霸,其中法國同樣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這與戴高樂主義的宗旨是分不開的。但是對外而言,戴高樂主義並非好事,因此西方學者認為戴高樂主義會產生第二個法西斯主義也源於此處,過於強調大國尊嚴與地位。

戴高樂將軍的功過得失自有後來人才能去評價,對外而言,他是世界格局的不穩定因素;對於法國而言,如今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政治框架就在戴高樂時期制定的,以前的議會制度在第三共和國時期就顯示出它的缺陷,只有在歷史進程的檢驗下才能夠評價戴高樂將軍以及戴高樂主義的功過是非。

但是從民族的角度出發,戴高樂將軍忠於自己的信仰,忠於自己的祖國,在危機時刻挽救了自己的國家,他是值得肯定的政治家;

對於家庭而言,他始終忠貞不移地愛戴自己的家人,他是值得肯定的父親;

對於個人而言,他竭力避免自己的家庭與國家有利益掛鉤,從人格魅力上,他是值得肯定的領導…

從看到問題後,歷時三個多月來考慮這個答案,刪刪減減了不少內容,有些爭議性太強的資料,還有不太符合邏輯的資料都儘可能不寫上去,以免誤導別人。
但是互聯網上不靠譜的內容實在太多了…把自己也弄亂了,連歷史都可以瞎編…
應該不會有人看這個答案了,不過看到有些答案偏離了真實歷史,所以才想作答,沒想到歷史上的信息實在太多、太複雜了,還是希望有錯誤的地方能夠幫我指點一下,先謝謝了~


對戴高樂感興趣很久了,這是鄙人寫的一篇相關的文章。簡單來說,戴高樂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倔強的人,但他首先是個政治家。假使他真正站在你面前,他的孤傲冷峻可能會讓你冷水潑面。因為他心中只有他的法蘭西人民。

--------------------分割線----------------------

對戴高樂將軍的興趣,源於各類閱讀中有意無意的提及。也好奇在歷史拋給他如此多的問題選擇的同時,他的反應如何塑造他的人格:生活上他溫情,對自己的智障女兒百般呵護,甚至死後也將自己葬在女兒墓旁。公開場合時他卻是個孤傲,倔強,毫不留情面的軍事政治人物,配合他異於常人的身高,更是冷峻異常。

下筆敘述一個人物,始終不能離開事實。對於法國偉人戴高樂將軍,能為文總結的,是「兩句話,兩件事」。前後四個側面,希望展開筆者心目中的戴高樂形象。

1、「我是一個既不隸屬於任何人,又隸屬於任何人的人」

出生於法國邊境城市,參加過普法戰爭,從小對戰爭和民族有著強烈的認識。軍校深造,參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鬥中被俘虜。後來德國戰敗,他回到祖國,擔任起當時的機械部隊的團長。

二戰爆發,德國閃電戰橫掃波蘭,法國同樣猝不及防。當槍口轉向,整個法蘭西陷入不安與焦躁。後來,法國向納粹宣布「無條件投降」,建立傀儡政府(維希政府)。這時已是國防部長的戴高樂,堅決要和德國血戰到底。國家已被佔領,他乘上飛機,在倫敦BBC公開演講,號召自由的法國人民收復國土。「自由法國」由此而始。

時間推移到二戰結束,將軍回到故土,準備重建法國,但政府的建立不由他說了算,而當時憲法與政府,與他所願所想背道而馳,於是毅然辭職下野。因為他相信人民是希望由他執政的。是的,的確如此,只是時間發生在12年後。

他執政後法國的個性,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奉行單邊,獨立的政治。退出北約,將美國基地擠出法國,和中國建交,搞軍備核武。因為他一直認為,法蘭西是一個大國。事實也是如此,法國又重新成為了一個世界大國。

如此,算是粗陋地梳理了戴高樂的事迹。

戴高樂的每一個決定和選擇,都是身後民族的驕傲和自豪,「不隸屬於任何人」見諸他一生與大國強國的抗爭,在《偉大的戴高樂》紀錄片中,與丘吉爾、羅斯福和各類政敵明裡暗裡的較量,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甚至咄咄逼人。而「隸屬於任何人」,我相信這裡應該有他的法蘭西人民。

2、「時代變了,五十年前,法國可以從殖民地獲取力量和財富,今天,它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負擔,它讓我們無法保持在世界上的地位。現在,實力不是說這裡佔一塊地,那裡佔一塊地;實力是上千公里的高速公路,是幾百萬公里的電話線,是高速列車,是非常多的飛機,是現代化的工廠,大學,是實驗室和研究員」

這句話出現在戴高樂決定放棄法國長久以來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演講之後,儘管他在演講中並未涉及任何決定。

看到這句話相當觸動,當絕大多數法國人相信「日不落帝國」「法國國旗下的和平」的所謂信仰時,透過格局看到真實的戴高樂或許正是憑著對「實力」的透徹認知才帶領著法國人重新步入自信。

和反殖民主義者不同,戴高樂首先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其次才是個令人尊敬的人。讓阿爾及利亞獨立,並不是說他們有多博愛,而是時勢使然。

3、與中國的建交,法國總統的親華。

1964年,戴高樂讓法國稱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還曾表示要訪問中國。

對於西歐國家,中國一直以紅色示人,而戴高樂對於紅色的共產黨,其實並無好感,在紀錄片中建立新黨派時,就曾明確表示過要把在法國的共產黨排除在外。

而對於中國的建交,更多的是和法國在二戰中的格局有關。二戰後的沉淪,法國在西歐一直就抬不起頭,非洲殖民帝國的瓦解,特別是阿爾及利亞,更是損害了法蘭西的民族自尊心和戴高樂的個人威信,那麼戴高樂主義的下法蘭西民族主義,重塑獨立自主大國形象,成為凝聚民族,擺脫美國和北約抑或是實現獨立自主目標的必然。

和中國朋友的結交,是相當穩妥的策略。

後來的密特朗,希拉克和薩科齊到現在的奧朗德,不管是親華與反華,都與戴高樂主義的發展深有關聯,至於朋友,都是暫時說辭,戴高樂其實深知這點。

從紀錄片的戴高樂重新掌權的過程其實可以明確看到,不管他使用了什麼手段,這位「偉大的」法國人始終都在遵循一個原則:民意,以及代表民意的國家利益。

如同一篇新聞里說道:理解多元聲音和選民利益,才是理解此類問題的關鍵。

4、對英國的態度,法國總統的強硬。

筆者在自己的公眾號寫過英國脫歐的一篇文章,其中就講到當時的法國總統兩次明確反對英國加入歐洲聯盟。

二戰後的格局,西歐國家普遍弱勢,在面對亦敵亦友的大哥美國時,抱團才是最好的選擇。而英國在歷史上卻是「光榮孤立」「大陸均勢」的始作俑者。

談及戴高樂對英國的態度,應是從他跳上飛機發表「自由法國」演講開始。法國被德國佔領,英國人就開始打自己的算盤,曾明確提議法國與英國合併,以同一個國家的形式出現。在盟軍反攻時,英美在未告知戴高樂的情況下,選擇在北非法國領地進登錄作戰。雖然在丘吉爾去世後戴高樂還主動提出問候其家人並提供幫助,但在英國當時他倆的唇槍舌戰卻更多的代表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或許那時開始戴高樂就明白了英國人的角色和骨子裡的不安分。

對法國的政局不甚了了,作為一個外國吃瓜群眾,也更不好置喙,2017年法國德國或許還會有新變化,戴高樂是法國的偉人,或許在這個民粹迭起的時期,他的主義再次盛行也未可知。文章的末尾,發個小預告吧,歷史題已嘗試過美英法,下次涉獵德國可好~下台鞠躬。


我來說一個,每年7月,巴黎榮軍院會舉辦一年一度的軍樂節,一般四月開始地鐵里就會看到巨幅的宣傳海報,背景就是榮軍院的塔樓,背景之上,有且只有三個人,從左到右:路易十四,拿破崙,戴高樂


如果沒有戴高樂,現今的英國人提起英法百年戰爭只會覺得跌份兒。


於公民族英雄,於私柔情鐵漢,嫁人當嫁戴高樂,當然他的夫人伊馮娜也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尼克松回憶錄里談戴高樂疼愛他的弱智女兒安娜那一段,整本書里最令人感動的情節。


偉人。也是平凡人。
偉大無私,但又傲慢,固執。但是無論什麼,他的個性,意志,思想都賦予了無窮的魅力。剛看完他的書。印象還比較深刻。
偉大。兩次在法蘭西民族面臨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拯救法蘭西民族。第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初戰即敗。政府投降,他毅然到英國扛起法蘭西民族抗戰大旗,以非凡的智慧和意志,頑強挺住美國和英國的排擠打擊,使得已經戰敗的大國獲得了戰勝國地位,並獲得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席位。維護了法蘭西民族的尊嚴。第二次,在法國國內經濟崩潰的邊緣,政治分裂面臨內戰的惡劣條件下,又一次擔起拯救法國的重任,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改革經濟政治體制,實現法國經濟騰飛。
他兩次以救世主的角色上台,卻又兩次黯然下台。這又與他的個人品質不無關係。傲慢,固執。一個個人英雄主義者,強調集權,把自己看做是凌駕於人民的救世主,所有的危機都希望是由自己登高振臂一呼,而解決,忽略人民的力量。他以為人民離不開他,法蘭西離不開他。這體現在他1946年主動辭去總理職務。鬥氣似的賭博,以為人民會來挽留他,結果他誤判了局勢。
第二次全心傾注於偉大的法蘭西民族的復興藍圖,但卻固執到不願承認當時的世界政治現實。妄圖使法國在美蘇控制下的歐洲取得主導地位和獲得世界大國地位。種種,看來像是脫離了國家現實和人民。就像一個孤獨的鬥士,狂樂的追求脫離時代的狂想。最終也是在人命的反對聲中,再次無奈辭職。


軍人楷模。

在絕境中領導屈辱淪陷的祖國,並最終全境光復,成為仲裁國際秩序的世界五大國之一。

這份無上的榮光,就連在地下的皇帝和聖女也會傾慕不已。


推薦閱讀:

在法國A類工程師學校可以學到什麼?
法國女人究竟是什麼形象?
如何看待2017年3月26日法國巴黎警察槍殺華人的事件?
如何看待法國巴黎2017年3月26日警察打死一名中國公民?
法國小說中,比如茶花女,上流社會中普遍的一種關係是貴婦有情人,情人有老婆,老婆又是別人的情人,關係這麼亂,是小說虛構的場景么,還是真的有這麼情況。如果是真的,是法國特色么?

TAG:歷史 | 人物 | 法國 | 歐洲 | 戴高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