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非謂語動詞?

樓主是名預備英語老師...說話比較大大咧咧,如有遣詞不得體的地方,敬請各位前輩同行指出。。
是這樣的,我最近在應聘青少兒的英語老師崗位,在面試過程中和過後了解發現很一些培訓機構對非謂語動詞的講解特別看重。我也是第一次做教案,在看了很多英語老師的教案後,樓主自己理解是沒問題,但換位思考,學生理解起來會很吃力,在沒理解的前提下要求學生記憶枯燥的語法點,效果我個人覺得不會很理想,提高的仍然是本身學習很勤奮的或者愛好學習英語的人,而我個人覺得教育的理念在於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吧。......說的太多了。
樓主發現在厚厚的Cambridge Grammar 里並沒有非謂語動詞這個概念。百度了一下,其定義主要把重點放在了動詞的分型和功能上。當然這沒有什麼不對。但學了這麼多年英語,發現英文語法書和中文語法書最大的區別在於,母語者的書更擅長從根本上告訴你「這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而中文語法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喜用「分類」。尤其是在學生還並沒有知其功能成分的情況下,就把一大堆分類堆出來。試問單憑死記硬背培養出的預感 真的持久有效嗎?(我也在思考中)。。。。感覺在吐槽......

百度了很多關於非謂語的講義,定義講得不太多,關於三種非謂語動詞(不定時,過去分詞,現在分詞)卻講得特別細,我很困惑以後在給學生講解非謂語動詞的時候,能不能有什麼方法讓他們先理解「非謂語動詞」何謂「非謂語動詞」,再從詞在句中的功能去講解。 求大神傳到授業解惑也!小女紙不勝感激。


我只回答「如何從根本上理解非謂語動詞」的部分,「讓學生」涉及到教學法,就不多說了,但是我覺得只有老師從根本上理解了才有可能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吧。我也知道下面的內容對於題主說的「青少兒」來說可能太難了,但是底層的語法就是這樣,作為老師應該懂,但是至於是否教給學生,以及怎樣教,就看老師自己的選擇了。我自己感覺少兒英語應該是學不到「非謂語動詞」這個概念的吧,也就是說:可能會出現這一類句型但是老師不會點明講「非謂語動詞」這個語法概念;青年英語我也不知道到底指什麼階段的英語。總之我覺得英語專業出身的老師該懂,教不教、教多少、怎麼教則都看老師自己安排。


(S + V1) + (S + be + X) = S + V1, X (其中X就是非謂語動詞)


且聽我慢慢推導出來,這個推導看懂了,就知道如何「從根本上」理解非謂語動詞了:

首先,我們知道「英語句子 = 主語 + 謂語」(這裡的謂語指的是廣義上的謂語,包括謂語動詞(V)和賓語、狀語等謂語動詞所附帶的成分),簡寫可以記為「S + V」。其次,我們又知道「一個英語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即上面的「S + V」只能有一個「V」。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兩個主語相同的句子要合併,既不準用成分並列又不準用複合句和複雜句,怎麼辦呢?既然兩個句子主語相同,即:

  • 句1 = S + V1
  • 句2 = S + V2

假如V2 = be + X 的形式或者可以改寫成be + X 的形式而語義不變,那麼兩句合併的規則是:(S + V1) + (S + be + X) = S + V1, X,其中X即非謂語動詞的部分,可以是多種動詞形式,即:

  • to do
  • doing
  • done

其實第一個稱為「不定式」,第二、三個稱為「分詞」,第二個是「現在分詞」,第三個「過去分詞」。用途如下:

很明顯,這三種非謂語動詞之所以被稱為「非」謂語動詞,就是字面意思:它們不能做謂語動詞。所謂「謂語動詞」,就是16種時態的形式,參考:如何準確使用英語時態? - Ernest 的回答,而這些非謂語動詞因為閹割了be動詞,所以不再是完整的謂語動詞的形式,但是它們仍然可以通過變形表現「時態」(雖然不是完整時態的形式,但是能表現相對的時間和狀態),也能通過變形表示「語態」(即主動、被動)。

下面逐一解釋,但是請注意下面講的非謂語動詞的用法不全面,主要關注於非謂語動詞做狀語(大部分啊,有的例句是別的成分)。其實,非謂語動詞是可以做謂語之外的所有成分的,先貼一個吧:

  • 主語:To finish the work in ten minutes is very hard.
  • 賓語:I want to go home.
  • 主語補語(表語):Her job is to clean the hall.
  • 賓語補語:I saw him crossing the road.(視為後置定語也可以)(英語語法其實不嚴謹,很多時候同一個詞或結構可以被看做多種成分,大概是因為英語沒有格的概念。)
  • 定語:I have a meeting to attend.
  • 同位語:His dream, to become a millionaire, wasn』t realized after all.

1)不定式

  • 表將來

It is about to fall.

  • 表目的

We come here to study. = We come here. + We are to study.

主動語態

We decided not to buy that house.

She was told not to be worrying any more.

He is said to have left Shanghai.

The president was reported to have been flying across the Atlantic.

被動語態

The matter to be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is a hard nut to crack.

I am sorry for the article not to have been finished in time.


注意: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來,將非謂語動詞視為去除助動詞be的謂語動詞形式並不嚴謹,因為雖然有be to do的形式,be to be beingbe to have donebe to have been doing就不可能真正出現,但是這並不妨礙這種理解的方便性。另外,to do本身也有表示被動的用法,比如something to eat並不需要特別說something to be eaten,而真的用something to be eaten的時候有另外特別的含義。

2)分詞

  • 現在分詞

表主動伴隨狀態

Walking in the street, I saw him. = I was walking in the street. + I saw him.

Scratching the cat, the boy smiled. = The boy was scratching the cat. + The boy smiled.

  • 過去分詞

表被動伴隨狀態

Scratched by the cat, the boy cried. = The boy was scratched
by the cat. + The boy cried.

主動語態

Scratching the cat, the boy smiled.

Having finished my homework, I went for a stroll.

被動語態

Scratched by the cat, the boy cried.

Being gnawed by the lion, the antelope lay hopelessly still.

Having been robbed, he got up and dialed 911.

注意:從上表中也可以看出來,將非謂語動詞視為去除助動詞be的謂語動詞形式並不嚴謹,因為並沒有be having donebe having been done等形式,但是這並不妨礙這種理解的方便性。

3)邏輯主語一致

其實從上面的推導就可以看出來,(S + V1)
+ (S + be + X) = S + V1, X,反過來要求S + V1, X中X和V1的主語都是句子的主語S,這就是邏輯主語一致原則。比如上面的例句:

  • We come here to study. 其中to study的主語一定是we。
  • Walking in the street, I saw him. 其中walking的主語一定是I,這裡主語對比I saw him walking in the street. 這句里walking的邏輯主語是him(he),但這是非謂語動詞做後置定語的情況(視為賓語補語也可以),我這裡沒討論。
  • Scratched by the cat, the boy cried. 其中scratched的邏輯主語是the boy,注意scratch這個動作在這裡當然是cat發出的,但是scratched是被動語態,被動語態裡面主語和賓語是顛倒的,所以從語法上我們仍然說scratched的邏輯主語是the boy。

另舉一個錯句:(*) Standing by the
window, the city is all below me. 翻譯成中文「我們站在窗邊,城市盡收眼底」肯定是對的,但是英文這個句子就是錯的,我想大家肯定會分析吧。

4)擴展

回到(S + V1) + (S + be + X) = S + V1, X,其實X除了可以用動詞性的非謂語動詞,還可以是其他詞性的形態:

  • 名詞

Conficus taught us that… + Confucius was a great philosopher.

=Confucius, a great philosopher(同位語), taught us that…

  • 形容詞

We naively believed that… + We were young and foolish.

=We, young and foolish(可視為後置定語或定語從句的省略,也可視為狀語), naively belived that…

  • 介賓短語

People tend to behave hastely. + People are in such a situation.

=People in such a situation(後置定語或狀語) tend to behave hastely.

/ People tend to behave hastely in such a situation(狀語).

  • 副詞

I now announce the opening of… + I am here.

=Here(狀語), I now announce the opening of…

相關回答:

如何準確使用英語時態? - Ernest 的回答

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Ernest 的回答


告訴學生一個規矩——每個簡單句里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其他所有的動詞必定是什麼別的東西,不可能再是謂語動詞了。


這句話看起來簡單,其實可以拓展的東西非常多。

不是謂語動詞那是什麼呢?可能是助動詞,可能是動詞的非謂語(非限定)形式,也可能是隱藏的很深的一個從句中的謂語動詞。


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以及它們間的關係。
謂語動詞=時間助動詞+狀態主動詞
謂語動詞=時間助動詞+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狀態主動詞
從上面的公式你也就可以理解什麼是時態的概念了。
謂語動詞的第一個詞一定是含有時間內涵,謂語動詞的最後一個詞一定是表達狀態內涵的。有「時」有「態」,這就是所謂的謂語動詞的時態。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非謂語動詞為什麼不能做謂語動詞了吧。
另外任何一句完整的句子,無論哪個國家語言,其一定是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狀態的,好比我們中文,你說的每一句話一定都是給予特定的時間和狀態的。
現在在舉2個例子。
我在吃飯。
I am eating.
am (現在)時間助動詞
eating 進行態狀態主動詞。
I did not like you.
did (過去)時間助動詞
like 一般態狀態主動詞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英語學習一定要有"4時「和」4態「的概念,這兩個概念貫穿於英語的整個學習,如果這個最基本的概念都模糊不清,那英語何來的體系,何來的框架。更別談對英語語法所含的英語思維的細膩理解。 建議你看一下華理工的《英語思維:語法原理》這本書。看完後你對英語會有脫胎換骨的理解。


首先向學生講明非謂語在句子中的地位。

可以給學生打比方,比如在簡單句中,因為「一山不容二虎」,所以當一個簡單句里,已經有了一隻老虎(一套主謂賓,表達核心意思)稱王稱霸,其他的老虎要麼向它俯首稱臣(變成非謂語成分),要麼離開(乾脆不用非謂語,這是另一種情況),總之老大只有一個。

舉個栗子:
Wang Ergou sat on the beach, thinking about his future.
(王二狗坐在沙灘上,思考他的未來。)

這是個主謂結構的簡單句,Wang Ergou sat是核心部分,後面的thinking about his future是附帶說明,表示伴隨的動作。

那為什麼thinking about his future不是句子的核心?因為形式決定了它的地位。

如果要謀權篡位,把這部分換成句子核心,那就應該這樣說:
Sitting on on the beach, Wang Ergou thought about his future.

接下來,要清楚非謂語有3種,在「動作是否做了」、「主動還是被動」這2個維度上,分工明確:
1. 不定式to do:沒有做、要去做的動作(理解tips:把to理解為「要去哪,尚未」);主動發出的動作
2. 動詞v-ing:伴隨或正在做的動作;主動
3. 過去分詞done:已經完成的動作;或表示被動


贊同樓上James Woo的回答。
我一般也是先講句子結構,讓學生把什麼是謂語理解清楚,再講非謂語。當一個句子已經有了謂語動詞,而現在你又需要表達各種動詞含義的時候,就只好給動詞降級成非謂語了。

非謂語基本可以充當除謂語以外的任何成分。

而非謂語有三種形式,具體用哪種形式就再根據它的意義來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總之不能再搞出謂語來。

比如先舉例:我走了五分鐘。I walked for five minutes.
現在要說我走了五分鐘來見你。「見」又是一個動詞,但是咱們已經有謂語「walked」了,那隻好把「見」換成非謂語啊。「來」見你,看來是做目的用的,所以我們用to do。I walked for five minutes to see you.

再把其他的兩種也舉個例子: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neself.

做主語和賓語(這裡其實是表語)可選用to do和動名詞。(它們也可以做定語和狀語的)

Given more time, I can finish this job.

做狀語(這裡屬於條件狀語),選用分詞。而且give和句子主語 I 構成動賓(被動)關係,選用過去分詞-ed。如果是主動關係,就用現在分詞-ing,比如Having more time, I can finish this job.和前面那句話完全一樣的,就是主被動關係不同。(分詞只能做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modifier,不能做主語賓語等名詞性成分)
這就差不多了。

總之,說「非謂語」離不開謂語,先讓學生知道啥叫謂語,然後為什麼我們要用非謂語,以及如何確定該選用哪種非謂語。我覺得這樣就比較清楚。


先向學生講清楚什麼是主、謂、賓。再講清由動詞擔當謂語。所謂非謂語動詞、即動詞不再擔當謂語角色、而是擔當主語、賓語等角色、而主語、賓語之角色一般是由名詞、代詞擔當的,現在變成由動名詞、不定式擔方了。相應地、定語一般由形容詞擔當、現在也可由動詞擔當、或者說分詞Ving擔當。


贊同五湖四海的程序員,大道至簡

非謂語動詞,顧名思義,就是不做謂語的動詞(就三種:不定式、分詞、動名詞)

那麼不能做謂語,可以做什麼呢?

主語、賓語、狀語、補語(賓語補足語,就是補充說明的意思,使得語意完整)等等


看旋元佑的《文法俱樂部》。這個問題講得超級透徹。


所謂的非謂語 即形式上是類似謂語 由謂語動詞的形式轉變而來 但本質上卻是作為非謂語使用 (在句子中充當不是謂語的其他成分) 只有三種: v-ing; v-ed; to do
因為一個完整的句子中只有也只能有一個謂語 所以想要同時使用更多的動詞,表示更多的動作的時候 就可以使用非謂語

eg: The discovery increases the chance of finding at least one other planet like Earth that might support life.

這個句子里有increase, find, support三個動詞 但只有increase是這個句子的謂語 其中find作為了非謂語動詞在句子中充當of的介詞賓語 support在從句中充當謂語 所以這樣就保持了這個句子的語法正確性


一個句子只能出現一個謂語動詞,硬要出現兩個就得把謂語動詞變成非謂語形式。

然後你就可以barabra解釋非謂語動詞之間的差別了

然後非謂語動詞保留有動詞特性,後面可以帶自己的賓語狀語,構成非謂語短語。作賓語、補語、表語、主語、定語、狀語,推理後發現非謂語動詞除了謂語啥都能充擔...


大道至簡

(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

作謂語的動詞和不作謂語的動詞

作謂語的動詞 有各種時態變化

不作謂語的動詞 作主語,賓語,狀語
和前面區別,to do, doing, done


我是這麼理解的。
非謂語動詞 ≠ 動詞
當動詞轉為不定式,動名詞,過去分詞,現在分詞時 ,就有了其他詞性,或形容詞詞性,或副詞詞性,或名詞詞性,所以他們可以看做是形容詞,副詞,名詞,就不再是動詞了。

根據不同詞性做定語,狀語,主語,賓語等等。。。

總之就不是一個動詞了,所有這些動詞轉為其他詞性的,都叫做非謂語。


非謂語=不是謂語

但是 是個動詞,所以叫非謂語

用來修飾或者延伸,句子本身謂語這個動作發生的狀態OR結果OR目的0R條件0R原因OR同時發生的情況等等。

例如:

1.To realize my dream, I decide to study hard.

解析:decide 句子本身的謂語,to realize 這個非謂語是句子謂語decide這個動作的目的。

2.Not knowing how do solve the proble, Tom chose to insult his teacher.

解析:Tom 做出選擇(choose)這個動作,原因是不知道解決方法(not knowing),而choose的結果是去諮詢老師(to insult the teacher)。

3.Hurt seriously , the soilders didn『t give up.

解析:士兵沒有放棄(did not give up)的隱含意義是,雖然傷得很重(hurt serioulsy),但是仍不放棄(勇氣可嘉)。

以上三句,都是用以襯托謂語動作發生時的狀態,若想意義更明確更凸顯,則可以選擇添加介詞片語,副詞等,比如1.中 :In order to realize my dream; 2中:without knowing ;3中:though hurt seriously 。

我們在分析比較學習非謂語過程中,會碰到一些固定搭配固定句型,都是可以用這個概念來解釋的,而且可以此為基礎,進行中英英中互譯。


動詞分為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就是由動詞演變而來的一種形態,可以表示一個動作,但是不能做謂語動詞。


受前面回答啟發:
一個句子表意清洗主要靠「主語+動詞」,而一個句子中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所以一個主語唯一的句子在同一層次下有兩個或以上動詞時,只有一個能擔當謂語動詞,而其他則退而修飾該謂語動詞或主語,進而就要往其他詞類上轉變,於是衍生出分詞,不定動詞,動名詞,稱之非謂語動詞……
當總結吧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增加對生詞的熟悉度?
為什麼phantom與fantastic是同一詞源,但第一個輔音的寫法不同?
外國人看到陌生的數學辭彙會知道它和數學有關嗎?
上班族一直想學英語,有哪些好的經驗方法可推薦?
GRE 對辭彙量的要求大概是多少?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語法 | 高中英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