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到底喜歡說英語還是說漢語?

在新加坡讀書,愣是搞不懂新加坡華人到底喜歡講漢語還是講英語,還有他們一會兒漢語一會兒英語的說話方式。


跟你們分享我親眼所見,剛在toast box準備買杯奶茶,前面的一對年輕夫婦應該是來旅遊的,因為女的跟男的用中文講"你去點吧我你英文好,我要奶茶我先去坐著了"


然後男的就去點餐了,字正腔圓的說道
Hello can I have one cup of coffee without milk and one cup of milk tea, thank you.
做水的小哥停頓了一下,說

You wan one kopi one teh meh? 大還小?teh c 還是teh,kopi 要kopi o 還是kopi 搞? Siew dai還是normal?

那男的顯然被震住了,指著菜單說
I want one this and one this

這才皆大歡喜。
(翻譯下,kopi就是咖啡,teh就是奶茶,kopi o是不加奶的,kopi 搞 是比較濃的,siew dai是少糖,meh是語氣詞. )

不要問我都是哪裡的語言,我來了這麼久我也不知道,反正是各種方言了。新加坡人說英語說華語都可以讓你聽不懂,學校公司這種正式點的場合會規範一點,但在大排檔或者普通小店裡就good luck了


我家領導的經歷,她和幾個新加坡人開會。
甲說:阿丁balabala
乙說:阿丁balabala
丙說:阿丁balabala
她就偷著問旁邊的中國同事:阿丁是誰啊?答曰:阿丁就是 I think。


新加坡華人年輕一代:

家裡講Singlish比例逐漸超過漢語,學校用English(實際上夾Sing)教學

所以這樣就迎來了Singlish一統江湖

但因為A-還是有很多家庭在講漢語,B-華人學生必修漢語課,C-中國移民遊客學生越來越多,

所以這些因素也還在維持著新加坡華人的漢語水平

但是只要學校是在用英語上課,新加坡年輕人用Singlish談戀愛、結婚,

家庭語言里,Singlish的比例會繼續增加

李光耀一開始的設想,英文為主+中文輔助=國際化

結果最後新加坡人選用了一種只有幾百萬人聽得懂的語言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華人也一樣會Singlish,

但是他們的華校用漢語上課,所以馬華的漢語水平比新加坡高很多

馬來西亞的馬來語存在感很高,所以馬華的馬來語水平也比新加坡高很多


在新加坡頭幾個月,都是需要用意念和本地人交流的。我覺得新加坡人已經沒在說英語或者漢語了,他們創造了新的語言。有生之年頭一次聽漢語聽不懂還得看英文翻譯。

這裡的人英語和華語的口音都hin重,他們聽得懂中文但普遍不是很會講漢語(所以我們總聽不懂他們的漢語,當然也並不都是香蕉人),中老年人的中文不錯的而且也喜歡說漢語,潮汕話也不賴,只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學中文了……公共場合也一般是英文官方語播報,再來中文播報,再來馬來語播報。

首先英語,他們是有分Singlish和English的,隨意的場合就用singlish較多,嚴肅場合標準English還是說的挺6的,隨意切換語言模式啊;
語法方面,語法?不存在的, No need shy shy one lah!(別羞羞啦),wait a while can?(能等一下嗎?),Can no can lah? -Can gua.(能不能啊?能吧),你還可以發現機關重地會有「here cannot go in」的警示標語(坡民把Chinglish的語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大家就Don"t play play了,這擱在天朝英語考試是要掛科的);
單詞有時不按音標讀,three也成tree;
重音方面更是放飛自我了;
還喜歡用漢語拼音在英文句末加個小尾巴,比如molar,mo~ 摸~ la~啦~,ah,lo,liao,ya……Diam diam la,ok?……很有魔性,已被帶跑偏;
「Is it?」無關語法,無關句中的動詞,可以加在任何句子之後以表示疑問,噢不,表反問,You never study, is it? You don"t like that, is it?
把各路方言或語言化身成各種單詞,如You siao ah!你個瘋紙!He"s damn yaya papaya.他很拽啊,sibeh(超級) zai(厲害) sia(語氣詞) ,ang mo 洋人(閩南語中「紅毛),wah lau!shiok 哇咧!酷!(福建方言) ,「Like that」在坡式英語里化身「liddat」,Cannot liddat go one lah. (你)不能這麼去的啦 ;
英文里夾雜閩南語和馬來語是什麼體驗?You don"t have a coffee.」(你不喝咖啡。)可以說成 you "lim kopi",「lim」是閩南語的「喝」,「kopi」是馬來語的「咖啡」;「Buay tahan!」(不能忍了!),「buay」是閩南語「不能」的意思,「tahan」是馬來語「忍受」的意思;Alahmak!He is so Kiasu, Alahmak是馬來語「我去」、Kiasu閩南語「怕輸」;
……

然後坡縣不可思議的中文,會招來一堆漢語母語人的黑人問號臉。
表達數字的時候,「這車要九百五十千啊」,沒錯,英語思維里,沒有「萬」的單位,九百五十千是nin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的直譯;
坡縣的華語融合了粵語、閩南語、潮州話、客家話和英語,他們說食物燙用「燒」,熱水說燒水,星期幾說「拜幾」,我最喜歡拜六啦;「12點三個字liao」~三個字是粵語搬運,時鐘共12個字,一個字5分鐘……「你睡了三個鍾了」,呃…同理,三個鍾=三個鐘頭/小時;輪胎沒風 = 輪胎沒氣,肚子有風/肚風 = 脹氣;巴仙 = Percent,巴剎 = 菜場,夜市叫Pasar Malam;還錢 = 付款,出糧 = 發工資,按錢 = 去ATM機取錢……
還有很多倒裝「我走先」,問路時通常不說「左轉」說「轉左;
還有奇葩的量詞。粒是個萬能的量詞,球形的東西都要用『粒』,比如一粒雞蛋,一粒橙子,嗯,我想買粒西瓜(評論區說是潮汕語搬運);
………
李家坡是真心在增加文化差異性,保持國家獨立啊。

在懷疑人生嗎?Donch get kancheong lah(別著急啦)。在坡縣多呆點時間,you sure get it lah!

最後,語言無高低貴賤之分,語言有口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也是個習慣問題。不過選擇或重視哪種語言這事,反正都是「你強大了別人就認真學你的語言」。局座有句話說得好:亞投行你愛參加不參加,將來有你跪著求著參加的時候。(PS:不要過分解讀)


we are bilingual lah, you dunno 百靈果 meh, means we dun dink twice before we speak do you in eider chinese or english. you dalk in what language we oso dalk in what language, it"s all induition, all in here lah (points to head).

All joking aside, they do prefer English, because most people don"t have the same level of command in Chinese as in English, especially for occasions beyond ordering food in hawker centers.


我來告訴你,新加坡不熟悉的人之間交往的語言淺規則。

真的是淺顯的淺,不是潛水的潛。

新加坡多種族混居,默認的溝通語言是英語。所以一般陌生人湊一起話題剛打開的時候,都是英語交流。

根據你英語的口音,下一步語言條件就會發生轉移。

  • 標準英美音的,新加坡人對你表示敬意並盡量使用靠近書面英語的Singlish。這一類Singlish除了語法偏中文外,一般不會參雜福建話和馬來語辭彙。
  • 中國口音濃重的,因為你聽不懂他的新加坡口音,他也聽不懂你的中國口音,所以會自己動轉華語,不會用華語表達的phrase,會自動轉英文表述。
  • SInglish對口的聽著就像本地人的,會偶爾參雜一些很土的福建話和馬來語辭彙做氣氛的調劑。

一般只有熟悉的人了解對方的語言習慣的時候,才會直接用中文/福建話交流。

新加坡人六十歲往上,確實有一批Singlish不如馬來語華語好的,一般都是小時候沒怎麼受過教育的一代,你們在新加坡看到的,一把年紀在外面收盤子的一般都是這一批。同理在這個年紀上,只會說英語不會說其他語言的,一般都是小時候家裡條件不錯上過學的,現在都在新加坡開好車住別墅。看這些老人的社會地位,就知道該說什麼語言了。


補充和更正一下頂票答案 @言又一十幾個錯誤的地方。新加坡英語是一門由英式英語、粵語、閩語(主要為閩南語支,包括潮汕話。潮汕話是閩南語支下屬的一個片,和閩南語不是並列關係)、馬來語集合成的克里奧爾語(克里奧爾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新加坡英文不是沒有語法,那些奇怪的表達不過是用中文語法替換英文辭彙而已(如果你是粵語或閩語使用者,你會發現新加坡英語很親切且容易理解,換句話說,粵語和閩語人群說singlish就像說中國人說chinglish一樣自然)。更詳細的用例可以看維基百科:Singlish - Wikipedia 新加坡式英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例如頂票答案中的幾個例子:

No need shy shy one lah!

lah是粵語中的常用語氣詞「喇」,這個句子是典型的粵語句法,估計使用者是想說「唔使怕丑喇!」

Can no can lah? -Can gua

這又是一句典型的粵語句法,「gua」是粵語常用語氣助詞「啩」,表示不確定,相當於普通話的「吧」。粵語原句應該是「得唔得喇?—得啩」,普通話翻譯「行不行啊?—行吧」。

Alahmak!He is so Kiahsu

這句則是馬來語和閩南語的集合。其中「alamak」是「阿拉媽」,就是真主安拉的母親,表示「我的媽呀!」而「Kiahsu」 則是閩南語的「驚輸」,也就是怕輸。

wah lau

這個對於懂閩南語的人就很顯然了,就是「哇佬」,相當於「卧槽」,表示驚訝。

you lim kopi

這個lim對應於閩南語中的「啉」,意即「飲」(謝評論區指正)。

Buay tahan!

這裡的Buay是閩南語中的「嫑」。

Donch get kancheong lah

kancheong就是粵語中的「緊張」。

而頂票答案中的「12點三個字」、「三個鍾」,還有還錢、出糧、按錢等等,這些都是南方很常見的表達,答主來粵語區或閩語區生活一段時間就懂了,我們這裡都是這樣講的,和新加坡英語無關。以及「我走先」、「轉左」這些,全部都是正宗粵語表達(荷達:什麼是「袋住先」?),不是什麼倒裝。還有樓下 @Mobius四維大白鯨 中的

do project she very good la

這完全是粵語「做項目佢最勁喇」的純直譯,跟倒裝沒有關係。

因評論區有疑問,這裡科普一下什麼是倒裝。倒裝是一種修辭手法,用來強調。現代漢語普通話並不是是典型的SVO語序(主-謂-賓)語言,而粵語由於保留較多中古漢語成分,且受到侗台語族影響,SVO特徵更強。這些都是粵語的本來用法,不是用來修辭強調的。就例如日語習慣把動詞放在句末,沒人會說日語很多倒裝,因為日語本來語序就是這樣。

相比於普通話,粵語有非常豐富的語氣助詞(這也是為什麼粵語更擅長表達細膩情感),像上文提到的lah、gua等等都是很常見的粵語語氣助詞。詳細介紹可見

Ching-hung Ng:粵語中的語氣(助)詞應當如何使用,另有可考證的正字嗎?

淺談粵語中的語氣助詞

粵語語氣詞一覽

而 在@ygao.233 買奶茶的經歷中,那一句

You wan one kopi one teh meh? 大還小?teh c 還是teh,kopi 要kopi o 還是kopi 搞? Siew dai還是normal?

teh就是閩南語中的「茶」(英語中的tea就是這裡音譯來的張雩:「茶」在英語中為什麼叫「tea」?),meh就是粵語的「咩」(「咩」字用在這裡其實不正確,這位奶茶小哥肯定不是粵語母語者。不過因為不知道「大還小」、「還是」這幾個字是用什麼語言說出來的,所以無法判斷這位小哥的母語是什麼)。Siew dai是閩南語中的「少糖」,正確發音應該是siau thng。

另外指正一點,很多答案喜歡用「福建話」這個詞,作為閩南語使用者我覺得這個詞聽起來很彆扭。福建只是一個行政區域概念,跟語言文化沒有任何關係。閩語群分布於中國東南沿海數個省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下屬的各個語支差異巨大,閩東、閩北、閩中、閩南、蒲仙互相不能通話,且福建省內部也有大量使用客家話、贛語等語言的非閩語人群,所以大家在用詞的時候最好使用「閩語」、「閩南語」等表達,而不要用「福建話」這種含糊不清的概念。

(我個人也有一些疑問,為什麼singlish裡面客家話的成分那麼少,李光耀可是客家人啊,是不是新加坡客家人人口比例太少?)


這個真的要看情況,原來老闆和同事都是新加坡的

基本上老闆知道我是留美的,所以和我說英語,老闆在澳洲待過一段時間所以英文正經講起來也沒問題。

一旦和另外一個新加坡哥聊天,我就真的完全聽不懂了

幾個記憶很深刻的:

no play play la

我當時懵逼很久,後來才知道是"我是認真的,不是說來玩玩。"

do project she very good la

這種類似於尤達大師的倒裝句。。。加個la顯得十分活潑。。。。

you want that thing or not?

基本上只要是疑問句,就是敘述+ or not的形式。。。。真是方便。。。

還有很多神奇的,singlish真是博大精神


-

似乎星城人不分華、馬來和印度,講的都是一種 Singlish ??,大致就是以英文為基盤,混入大量漢語方言、馬來語、泰米爾詞彙。

-


提起這個,真的有些感慨,有些事情還是講一講吧。

毋庸置疑,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國家。題主問是說,他們是講華語多還是英語多,這個得分年齡層,我的回答是,在年輕人當中,除了中文系和剛移民的中國人之外,他們都不會說普通話,他們當然是說英語啊。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就有非常強的生存危機意識。李光耀本身是一個香蕉人,從小就接受英式的精英教育,在新加坡獨立以後,就力圖把英語教學推開。從70年代開始,政府逐漸掌控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全部使用英語教學。新加坡的家長也很清楚的認識到,想要有競爭力,就必須學好英語。

在這個過程中,華人也表現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覺,覺得還是要用華文教學。於是有一些私立的學校用華文教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洋大學。南洋大學是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由陳嘉庚創辦,其過程非常艱難。政府的為了限制華文教育,從中多方掣肘,除此之外,資金也是一個大問題。當時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捐款運動,從建築工人,搬水工,甚至妓女、乞丐,每個人都捐錢。但是華文大學的存在,與新加坡政府的英語教育政策背道而馳。過程很複雜,我不細說,最終在1980年南洋大學被迫關閉,陳嘉庚流亡中國大陸,被永遠禁止進入新加坡。

從80年代中期開始,整個華文書籍,華語歌曲的衰落就顯得特別明顯。第一代接受英語教育的新加坡人,基本上在家還是使用華語,等到第二代接受英語教育的年輕人,在家也不用華語了。現在的年輕人,能知道你說的是華語,但基本也聽不懂太多,說華語就更不用談了。

新加坡的李氏家族是精緻的功利主義者,根據政治的需要,隨意的調整文化方向。隨著整個國家的英語化,新加坡又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國家,文化的凝聚力越來越弱,有鑒於此,新加坡政府開展了講華語運動,宣傳儒家思想,但是受制於英語教育的國策,這個運動開展的收效甚微。

新加坡的百勝樓是著名的圖書城,裡面華文圖書店鋪的興衰反映著華語在新加坡的興衰。新加坡並不流行網購,但華文書店的經營也基本走到了絕境。80年代初,巫啟賢為代表的新民謠風潮興起,但之後華語歌壇就星光暗淡,巫啟賢也跑到台灣發展。很多人覺得新加坡是華人國家,移民新加坡,融入當地社會應該不成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中國的移民來到新加坡之後,遲遲不能融入主流社會。

至於singlish,算是一種英語方言吧。雖然難懂,但不算是另一種語言。

新加坡想融入世界,國內搞種族融合。現在去新加坡,跟他們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啊什麼之類的,他們一定不會認同,這種政治正確已經深入人心,俺們就是新加坡人。但在文化上,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失去華語之後,新加坡在文化上的定位顯得模糊,這也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凝聚力。很多新加坡人的內心是困惑和迷茫的。在國家的層面上,新加坡為了生存,在中美兩大國之間反覆搖擺。新加坡是繁榮的,但繁榮背後,也有著隱憂。


在新加坡呆了七年 說點自己的理解

先說結果吧 官方的調查
32%的新加坡人把英語作為家庭用語
47%的新加坡人把中文作為家庭用語
19%的新加坡人把方言如閩南語作為家庭用語
其他語言只佔很小的部分

所謂家庭用語就是和家人的交流語言

新加坡的華人 倒到祖上 大多來自福建 廣州 和海南
而年紀大的一輩 有些是不會講英語的 所以在家裡 就要用華語或者方言

但是如我一般年輕的一代 他們完全沒有對中文的感情 但是相比於馬來華人和印尼華人 新加坡華人對中國人更友好 我個人是沒有遇見過真正歧視中國人 或者是直接懟我的(但是我有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反而有些和我同齡的朋友 會自動告訴我他的爺爺是中國哪裡人 奶奶是中國哪裡人 甚至是太爺爺.... 但是 有好歸友好 但是他們幾乎不認為自己是華族(注意是華族 不是漢族 不是中國 不是中國人)

所以 我個人的感覺 有點相反 可能是我接觸的都是年輕一代的原因
如果僅僅回答中文和英文 毫無疑問是英文 新加坡的華人更喜歡用英語 因為他們能說的更流暢

在新加坡 英文時教育媒介語 等同於國內的普通話 再加上政治 經濟 歷史的原因 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幾乎都以英文為常用語言

其他的答主所謂的singlish 確實是生活中的常用語(還會另講) 但是每個新加坡年輕人都可以說標準的英語

除了英語 新加坡的教育規定要學第二語言 由於新加坡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國家 常常新加坡人會把自己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 馬來人學馬來語 印度人學泰米爾語 但是現在 情況有所變化

中國的地位上升 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把中文作為第二語言 你會看見馬來人 印度人現在都學中文 反而是新加坡華人會學西班牙語 法語
一方面是因為想學一個新語言 因為華語在家可以學爸媽的
另一方面是我覺得新加坡華人所以華族文化的認同感在降低

年紀大的人一輩 和我聊天常說我們福建 我們廣州怎樣怎樣 在他們心裡 自己的家在中國 但是年輕的一代 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 所以他們並不會把中文作為認同的象徵 相反 他們對 singlish才有很深的認同感

singlish是一門很奇詭的語言 有一些答主說了很多 同意觀點 但是表達有些誇張 至少我從來沒聽過can no can這樣的表達

簡單說來 singlish就是中文的語法 加上英語 閩南語 粵語 華語 馬來語的詞匯 和英式英語 馬來語融合的口音

最後 我的感覺 如果你在新加坡 你用什麼語言提問 新加坡華人就會用什麼語言回復你 如果他不會 他會告訴你 我不會中文 或者中文不好 同樣 如果你的英文不好 他也會告訴你 他聽得懂中文 可以說中文

就是這樣


英語(當然,更確切地說,是新加坡英語)。用數字說話: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的調查,36.9%年齡大於5歲的新加坡人在家更常使用英語,而在家更常使用普通話的比例為34.9%。差距看起來不大,是不是?但從這幾年的趨勢來看,英語的比例一直在穩步增加:2010年,使用普通話為第一語言的比例為35.6%,而英語更流利者為32.3%,普通話尚且高於英語。而更早前使用英語者所佔比例,2000年為23%, 2005年為28.1%。當然,也要說明的是,很多新加坡人確實是多語者,而且他們的比例也在增長(跟移民因素有關嗎?):2016年的比例為73.2%, 2010年為70.5%,2005年缺,2000年為56%。而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的比例為74.3%,與2005年相比基本保持不變。至於漢語方言的使用則呈現一路下滑的趨勢,從2005年的18.2%到2010年的14.3%再到2015年的12.2%。

English most common home language in Singapore, bilingualism also up: Government survey


總的說來,他們更喜歡說那種帶有嚴重閩南腔與粵語的Singlish(同時部分發音也被三哥們嚴重影響)。最經典的莫過於問你可不可以:can la? ok la?

但是事實上,新加坡華人說話有三種方式,一是華文、二是比較標準的英語、三是較為隨意的Singlish。由於我的口語很好,標準美式發音,所以直接說英語的時候很容易被以為是ABC。剛開始被誤解時我會試圖去糾正,現在就隨意了,誤解就誤解吧,順便觀察一下新加坡人在不同情況下的說話習慣。

1. 當你跟他們說華文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會跟你說華文。會帶有閩南話或者粵語的味道,但聽懂肯定是沒問題的。50歲以上的老人除外,因為他們很多真的只會粵語或閩南話。

2. 當你跟他們說英語的時候,尤其是當你發音標準,與當地的Singlish有很大差別,他們也會很認真地跟你說英語。他們會去刻意地注意自己的語法與發音(但是還是會帶有濃厚的風味)。

3. 當然更多時候還是會很隨意地說Singlish。Singlish不僅在發音上有明顯差異,甚至是語法上都更偏向於華文。大多數情況下會給我一種他們在用英語說華文的感覺。

總的來說,說Singlish與說華文的都挺多的。但據我觀察,身邊平時說Singlish的還是會偏多一點。可能在Chinatown或geylong這種華人集中的地方會以華文為主。

當然,平時在學校上課還是全英文授課的,雖然這對於華人、三哥們以及歐美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尤其是當教授是本地人或者馬來越南來的時候~


給你們感受一下新加坡英語:

Open your eye big big

Don"t play play

stoning

why you smile smile

He don"t know XX

you ok or not

Can or not

three=tree,return=redurn

she got come or not

If you dont XXX, you jetlan(福建話)

No need lah

```````

`````````

``````````````````

當年大家特別天真

無論WhatsApp檢查三遍語法,口語交流特別字正腔圓,後來發覺我們想太多。

人家就是這樣回復的

認識到部分新加坡中產

英語同樣夾雜著濃重的新加坡口音,包括留洋派,頂多他們的英文較為規範

順便附上:【科普】李顯龍稱讚中國電子支付領先世界 美國不到一個零頭

(聽聽李顯龍的英語)

我的新加坡朋友

也有的組織家庭生孩子了

我暫時沒聽過他們跟孩子用中文交流

特別是80後夫婦尤甚

新加坡的00後小朋友之間用英文交流比較多

不過都有中文名,會聽會說中文

還有你們去bread talk / toast box/ cold storage/·······

不需要用英文,有中國人在裡面工作

還有m記工作的兼職侍應,那些小弟弟小妹妹

你也可以用中文,哪怕馬來人,基本都聽得懂

順便加一點,新加坡醫院的醫生挺帥的

我指的是公立醫院醫生

都會中文

不過他們華人醫生之間交流都是英文

政府部門,銀行客服,都會中文

不過第一句肯定英語

你自己要求華文服務就行了

無論你的問題多弱智,他們都會耐心回答

怕你投訴

還有新加坡版的電話客服

很多都是中國人,馬來華人

我每次都是直接中文

現在銀行客服也有中國人

先這樣

有機會再補充其他


基本上有這幾個原則,首先新加坡華人自己的母語也分廣東話和福建話,然後政府推普。母語通的時候,是講母語的。你要記住,很多年紀大的,不會講英文的,尤其是食閣里服務的大叔大媽。

然後,正式場合,討論問題一般是英文的,因為很多正式的辭彙有時候沒有母語詞。


這個就是新加坡經典的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

通俗點來說就是一種通用於新加坡的英語方言,主要受到英國英語影響,但近年來日益受到美國英語的影響。其英語句子里夾雜了許多新加坡當地語言的辭彙,例如閩南語(福建話),馬來話,華語等。新加坡式英語的文法則是以中文文法直接套用英語單字遂而形成的,是一種新加坡獨特的方言混合語。尾語及感嘆詞夾雜了大量的漢語方言的感嘆詞如閩南語,粵語,華語等。

一開始來新加坡可能會不習慣,本來好好地聽著英語,突然蹦出來一個中文或者其他語言,會覺得很唐突。但是這就是新加坡的一種特色吧。當然這種新加坡式英語知識新加坡人在非正式場合下說的英語,在正式場合下,還是會使用正宗英語,但是accent還是會有的。

Singlish和國內有些高級白領講的中文有異曲同工之處,就好像有些白領講中文夾雜著英文,只是那些人有些是裝13,而有些就如新加坡人一樣,是能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看英語新聞,聽華語電台。

談不上喜歡什麼。小國寡民,我們都講實用主義。

但是在一對膜英(anglophile)李姓父子的帶領下,英語還是比華語更常見的。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想答這個問題。

因為,我也不知道他們說的到底是英語還是漢語!他們說英語我聽不大懂,說漢語我還是聽著費勁,我覺得他們是「世說新語」!


新加坡-rean,by right是bilingual的啦。但是事實啊,我們還講bahasa melayu,hokkien,teochew,有時甚至還有淡米爾what。
whaat?你說你不明我的華語?how come siah?我們華語很清楚的what!「德士」就是taxi;「還錢」就是讓你付錢;蛤?你問我「搭客」是神莫?「搭客」就是p???ssenger來的啦。我們食閣的malay安哥都會華語的。蛤?你問我Nasi Lemak是神莫?啊就是「辣死你嗎」辣!我們的食物蛤,rojak rojak的啦,你吃了就知道了(liǎo)辣!
你還是聽不懂我的華語?jiak lat啦,你們的華語有這麼不同的meh?aiz,不和你說了,我要去makan了(liǎo),byebye……


不同年齡、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行業的人,情況當然都不完全一樣。

我讀書和工作時分別因為各種原因接觸過不少新加坡人,基本都是學生或者公司白領吧。經觀察及詢問,可以確認他們相互間說英文的時候多一些。但有中國朋友/同事/同學在場的時候,他們基本都會切換為華語。有少數不切換的,也都會抱歉地表示自己華語很差,我們也不苛求,因為經過我們小心的試探發現人家確實差到還不如我們一起說英語。

這個我覺得是很好理解的。這個國家多民族混居,英語自然成為首推的公共交流語言,繼而推廣到教育體系中,久而久之,一個副作用就是說英語一般暗示著教育程度高,更進一步形成鼓勵大家說英語的社會氛圍。就像在我們國家首推普通話一樣,時間長了,很多地區的年輕人相互之間也首選普通話交流,而不是當地方言,道理類似。

新加坡人的華語水平參差不齊,好的可以做到和標準普通話沒差別,差的可能開口都有困難。據了解,是因為不同的學校鼓勵的語言環境不盡相同。但他們無論說得怎麼樣,讀寫能力普遍都一般,聽力偶爾也有個別辭彙抓不住。所以跟他們日常口頭聊天,我用中文;但是到了發郵件和網聊的時候,我得換成英文。這都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妥協的結果。

Singlish是有很重的口音及特色「土話」,這倒是沒錯。有次和三個新加坡朋友出行,聊著聊著我困了,二十分鐘沒說話。他們以為我睡著了,就改用Singlish繼續。我休息好後,也不好破壞他們氛圍,就也用英語加入。因為我說的是真正的英語,跟Singlish很不一樣,搞得氣氛有點尷尬(好像我在糾正他們發音似的)。馬上他們又切換回中文了。


推薦閱讀:

是不是說粵語會被兩廣之外的部分人群看不起?
為什麼我們不再造字了?
如何評價部分知乎用戶在公共提問中將拼音為 duǐ 的這個方言詞反覆從「?」編輯回「懟」的行為?
只會普通話的中國人,漢語拼音中明明沒有 fai 的組合為什麼還會念Wi-Fi 後面 Fi?
上班的「班」是什麼意思?從何而來?

TAG:語言 | 文化 | 英語 | 語言文化 |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