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的了解孩子,應該讀哪些書?
最近有幾位媽媽微信聯繫我,有的問孩子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問孩子不喜歡學習怎麼辦,有的問北京有沒有權威的醫院看多動症……通過一個測試問卷,我發現這些家長都有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到底因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歡學習、好動……如果我們不了解孩子怎麼能夠提供孩子最好的教育呢?所以,我想問的問題是:想真正的了解孩子,應該讀哪些書?看哪些教育作品?期待專業的回答!
就你說的這些問題,都和感覺統合有關,可以看看這方面的書,比如《抓好寶寶頭三年感官訓練》。
要說了解孩子,我想起以前在天才寶寶微信號上看過的一篇文章,是愛讀童書媽媽小莉寫的,希望對你有用。
韓寒曾說過,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親愛的,你連家教書都沒好好看過,怎麼教育孩子呢?就像孩子成長的最初幾年一樣,我們如饑似渴地讀育兒書的時間也許就這麼幾年。
一本好的家教書,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僅是如何與年幼的兒童溝通,更是我們如何與這世界溫柔相處;我們從中學到的不僅是如何培育孩子,更是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管你是否贊同,我都堅信對人生最大的改變不是你上的什麼大學,做的什麼工作,選擇了什麼愛人,而是從你當父母的那一刻開始。
讀書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童書如此,家教類書也是如此。我特別贊同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別並不大,所謂「專業」,所謂「水平」,不過是你在某方面比別人多積累了一萬個小時。
以下是我認為值得一讀的書單,供媽媽們參考。
1.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跟大家推薦過多次,被我譽為「育兒聖經」。當年看完後如獲至寶,但也有很多人看過了之後在孩子教育上仍無所適從。
我只能說這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於一本有用的書,有的人只是翻了翻,有的人認真看了,而有的人照著做了。
請允許我在這裡大書特書一下這本書的好處。尹建莉老師的過人之處在於,她從自己多年的教子和當老師育人的實踐中用心摸索出這些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這中間需要耗費多大的精力,付出多少的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是其一。
其二,她特別善於總結和提煉,能將這些理念和方法的精華從眾多的細枝末節中拎出來,直觀地展示給你看。
其三,尹老師能用平實卻不乏生動的語言、深刻又貼切的比喻、流暢又充滿文採的行文,將這些道理展示得淋漓盡致。這第三點,我想是和她自己多年的大量閱讀分不開的。
尹老師一再強調,經年累月的閱讀是讓孩子寫出好文章的不二法門,這個過程很漫長,實際上卻是最有效最省心的辦法,是真正的「捷徑」。
我從小到大沒有特別崇拜的偶像,當媽之後才開始有了榜樣,她讓我知道同樣是當媽,人與人的差別竟然可以這樣大。如果只能推薦一本書,如果你沒有時間只能看一本書,那麼就請看看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吧!
2.《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微信上有很多文章經常比較國內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別,看了這本書,我似乎悟出了什麼。其實,人家在孩子教育上遇到的問題不比我們少,只是人家願意用科學的方法,用謙卑的態度來總結這些問題,並從中找到解決方法。他們是像對待數學題一樣,用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親子間溝通的問題。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跟孩子之間溝通的技巧,重點是給出了很多的漫畫和實例,甚至設計好了一些對白供你練習。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經常有衝突,那麼看看這本書一定讓你有收穫。
另外,國外翻譯過來的書還推薦《六A的力量》。這本書的作者麥道衛博士是美國著名的婚姻與子女教育專家,是四個孩子的爸爸。六A指六大積極教育子女的原則,幫助你成為孩子眼中的英雄。很多國外翻譯過來的書,理念雖然很好,但讀起來總感覺沒有咱中國人寫的書舒服,這本書譯得不錯,例子也非常豐富,可讀性很強。
3.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
龍應台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家。讀她的文字總給人痛快淋漓的感覺,她的文學作品一向以尖銳犀利著稱。但她寫的親子系列書,卻揉進了無限的母性柔情。
我常引用她關於學英文的一個比喻,「英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對於非英語人而言,它是一個簡便的萬用插頭,放在旅行箱里,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拿出來,插上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
在她的書里,看不到具體的育兒方法,也沒有諄諄教導,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款款深情,她的書可能不會讓你有茅塞頓開的感受,卻吸引著你讀了又讀,這就是龍應台的文字特有的力量。
她和兒子的書信集《親愛的安德烈》以及寫父親逝世、母親蒼老、兒子離開的情感散文集《目送》也是我不忍釋手的兩本。
4.孫瑞雪《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的這兩本書很出名,愛和自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始終需要平衡和把握的。也是看了這兩本,才慢慢領悟,兒童是一個獨立的精神存在物,才慢慢知道,孩子為什麼在某個階段特別愛做某些事情。
「什麼是愛,愛是一種巨大的寬容和理解,有了愛,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給孩子發展的基本權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讓孩子經自由走向獨立。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覆做,就變得專註;在長久的專註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了事物的規律;把握了事物的規律,他就願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5.小巫《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
前幾年小巫的書很風靡,印象最深的是《讓孩子做主》,對我當時堅持母乳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本《接納孩子》,在女兒2歲經歷所謂叛逆期時,也讓我明白,接納孩子才是愛的基礎。
丟掉「家長」的威嚴,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去聽去感受,是我們該修鍊的功課。這兩本看的時間距離現在太久了,很多內容都不記得,感覺比較適合家有小寶寶的父母。
6.《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做最好的家長》
這兩本書作者不同,但類型比較一致,前者的作者劉稱蓮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母親,她用樸實又細膩的文筆,重溫了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大的堅實台階。
我最喜歡書中關於父母幫助孩子結交好人緣以及如何讓女兒愛上閱讀這兩個篇章,處處可見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如何讓生活中的微小細節成為教育的契機。
第二本的作者既是一位爸爸,也是一位在教育一線任職多年的班主任,他的女兒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間的許多苦惱、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選擇共同和女兒克服成長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從而形成一套良性的家教模式。這兩本都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家長看。
說句題外話:為啥寫出這些家教書的大部分是女孩的家長呢?
7.關於兒童閱讀
汪培珽《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松居直《幸福的種子》
尹建莉老師的書指引我走上了親子閱讀之路,但親子閱讀該讀什麼,怎麼讀,這些問題我後來在這兩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汪培珽是台灣最受歡迎的親子作家,她開列的中英文書單都非常受歡迎。
松居直是日本繪本之父,《幸福的種子》更是親子閱讀方面的經典書籍。非常喜歡裡面的一段話「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孩子們長大以後,我才真正了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想深入了解經典圖畫書和兒童文學作品,還建議看看彭懿老師的《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看完這兩本,你也可以成為兒童閱讀方面的達人啦!後面兩本書製作很精美,內容也完美,缺點是狠貴!
8.關於英語學習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
這方面的書我也看了不少,不過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三本,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我是受這本書影響開始對女兒進行英文啟蒙的,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這本書大陸還沒有引進,我看的是電子版。
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也不錯,主要強調從給孩子聽兒歌童謠開始,慢慢給孩子看英文原版動畫片、原版書,一些分級閱讀來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
9.關於音樂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在尹建莉老師的推薦下,買了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作者是台灣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鄭又慧。我們讓孩子學樂器究竟為了什麼,作者以音樂老師、家長和研究者的三個角色,告訴我們如何帶領孩子參與音樂實踐,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使其形成終身音樂愛好,感受音樂帶給人的美好。
如果是想讓孩子學鋼琴,我推薦這本《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作者茅為蕙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施坦威藝術家,她通過自己的學琴經歷以及和國內外眾多琴童家長的交流後,寫下了這本書。孩子學鋼琴父母應該建立怎樣的良好心態;應該怎樣為孩子找合適的鋼琴老師;不懂鋼琴的父母如何輔導孩子學琴;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琴;這些答案對家有琴童的父母來說都很實用。
10.關於美術教育
鳥居昭美《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的經典著作。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被「聽」、被理解了,就有了表達的樂趣。作者強調,幼兒時期的畫,大人只需鼓勵,不要干涉孩子畫的具體形象,不要刻意地「教」孩子畫什麼,糾正了很多家長的誤區,值得一讀。
看育兒書,並不能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重要的是抱著一顆學習的心態不斷前行,很多媽媽說我知道應該這樣,可是我做不到啊!親愛的,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沒有去努力嘗試。
我常感覺帶孩子就像下廚,育兒書是一本菜譜,孩子的成長遇到了新問題,就像自己嘗試做一道新菜,看看菜譜上的標準做法,然後結合自家的口味,摸索出全家人最喜歡的菜式和做法。在爭當好廚娘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吧!
非常贊同「他是透明人」的回答。
在我的另一個回答里,很多人在評論中問我平時看什麼書。但是那個回答已經太長了,實在不好意思添加了,就寫在這裡吧。
很愧疚地說,我有很多年都不看書了……
其實想了解孩子,直接跟他聊天就好了,你以為看書就能了解一個人嗎?
你需要做的,無非是認真傾聽孩子說話而已。
但是我認為,孩子跟你說心裡話的前提,是他信任你。
信任的前提是尊重。
尊重的前提是接受。
比如我問家長:你敢不敢接受你的孩子學習不好?
大部分家長一定會回答不敢。
那麼問問自己為什麼不敢接受這個事實?
因為你擔心他學習不好就沒有自信、學習不好就前途黯淡、學習不好就會沾染不良習慣....
你沒有辦法改變他沒有自信、前途黯淡、習性不良....
所以似乎學習好就可以減少這些問題發生的概率……
所以一切會耽誤學習的行為都成為孩子的「病」。
比如打遊戲、貪玩、上課坐不住板凳、走神發獃......
人性被視為「人病」,此病無解。
說到孩子淘氣,古往今來就是慣例,好動貪玩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人之常情,適當約束無妨大礙就好,何必要去書里找藥方。
其實我覺得,如果一個孩子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學習和生活、乃至工作一定不會差的。如果一定要我推薦一些書,我只能推薦家長看看黑格爾、尼采、榮格、加繆、薩特、介川龍之介....
先擺正自己的三觀,一切的會改變。
完。
首推《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另外,醫學類我建議讀崔玉濤的書和微博
這些都是基礎,讀完這些再讀別的書。
如果你不平等且經常的與孩子溝通,書讀得再多也沒用(並不是「讀書無用論」擁護者)。不信,請看《媽媽與女傭》
在這個調查里,關於孩子的興趣、朋友、願望……女傭回答的正確率普遍比媽媽要高十到二十個百分點,難道是「女傭」讀的書比「媽媽」多嗎
不信請看視頻:媽媽與女傭—
當然,「媽媽們」和「爸爸們」都有一個看似高大且正確的理由「工作太忙,沒時間」。可」最令奧巴馬自豪的是,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競選期間,他也親自出席兩個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如果出差在外,他每晚都給女兒打電話,讓她們知道父母從沒有將她們遺忘。 「這一點,你有做到嗎最近在看《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覺得挺好的,書中的一些育兒理念,實用性比較強,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教會我們問題的來源,看完這本想再找找他寫的其他一些書。
寶寶健康類的書籍還推薦《哈佛育兒寶典》,這本書是我所購買過的健康類書籍中唯一一本從頭到尾全部都看過,甚至已經泛濫了的一本書。這本書從醫學角度講育兒手冊,內容很豐富,而且很詳細,操作性很強,內容精鍊,我將它歸為工具書一類。
教育類書籍,目前涉及不多,看過《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1和2,作者是日本教育學家鳥居昭美。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喜歡塗鴉,其實家長也可以通過這些看似無序的作品中了解寶寶的內心世界,個人推薦1比較好。
還有如何說系列叢書,看的時候收穫很大,自己也反思了很多問題,讓我開始意識到很多問題的癥結是在我這裡,我把這套書就放在床頭,時常會拿出來翻翻看。
《問你爸去,史上最尷尬最好玩的親子問答書》,當初是沖著這個名字去的,沒想到看完之後,在作者小小幽默的文字背後,確實幫我解決了很多尷尬問題。
最後想推薦的是《兒童的利益:學會尊重孩子》這本書,看了1/3,比較晦澀難懂,可能跟我自己修為不夠有關吧,內容很專業。
注意力、多動,這些都是神經發育到一定階段才會產生的問題,沒人會說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注意力缺失,因為這是他們的天性,如果到了七八歲甚至更大才發現這個問題,說明家長在孩子成長的很多方面都忽視了。孩子早期教育中家長必不可少知識就是肌肉、骨骼、神經發育方面,最簡單一冊(0-6歲兒童發育指南),接下來就是遊戲和活動的重要性和具體指導,參看蒙台梭利系列,孩子在學齡期前後可以看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一類大師的經典作品。所有的雞湯類的書看或不看都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
現在除了書以外,這方面的app和微信公眾號也挺多噠~~~也不妨關注一下!
把行為從情景中分離出來討論,主觀性太強,真的覺得有問題,我建議去做評估然後向心裡諮詢師諮詢。多動症和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有專門評估和訓練方法的,這個是收費的。
了解孩子肯定要看心理學,什麼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來一套,蒙台梭利、關鍵期來一套,家庭使用感覺統合訓練來一套,國家教育部發了一個正常兒童發展發育標準可以做一個參考。
說也說不完。要是真的肯去看,不如去一篇相關論文,把它的參考書目都看一遍。
我想說《正面管教A-Z》不錯,全是具體實操歩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最近也在看,兒童教育手冊最大的優點就是告訴你如何為孩子提供一個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環境,刺激兒童觀察力,認知力和判斷力的發展,最喜歡書中第7章的感知訓練,實用。
推薦閱讀:
※如果孩子打碎了一個生雞蛋,怎麼處理能讓孩子從中收穫更多?
※孩子10歲,討厭英語老師而不完成作業,以此報復英語老師,家長該怎麼辦?
※5歲多小孩對家人生病表現出漠不關心,家庭教育錯在哪?
※我老爸說知乎上(還有其他網站)寫回復的可能是外國人(如日本人),我應該怎麼反駁他?
※父母喜歡隨意進入我的房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