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真的存在嗎?


至少比某公司所謂的領先全球,生態化反,垂直整合,以手機-電視-汽車-薯片為主體的超級生態閉環靠譜得多。


更新於2017.10.21
轉眼這個回答已經過去兩年了。今天有人點贊才有看了看。時至今日,估計沒有人再質疑小米生態鏈是否存在了。時至今天,估計也終於沒有人再相信樂視腳踢蘋果,拳打三星的生態化反了,畢竟都快把自己化沒了。如果還有人相信的話,多半不是壞就是蠢。


所謂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相關的物種多樣性。從小米這一個話題養活的米黑的數量來看,小米的生態已經相當可觀了。


似乎沒有人提應用商店吧,事實上小米商店已經是第四大安卓市場,國內。現在做手游的那個不要考慮接入小米遊戲的?其中的分層就大有學問了。大部分應該是7,3分吧。也有些8,2的這個市場很大。
這個應該也叫生態的,或者說分發渠道。盛大衰弱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qq,微信這樣強大的分發渠道。每做一個新遊戲推廣又要重新開始。而騰訊自己內部就能解決推廣問題。渠道對於應用尤其是遊戲來說非常重要。永遠不要忘記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甚至在電商方面,小米網也是第四大電商,主要是手機單價太高,相對淘寶東京。


小米生態是確實存在的,但是目前效果還不夠顯著。

講所謂的『生態』之前,我想先講講最近Zealer中王自如對話老周的一個視頻:王自如對話 360 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視頻

其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老周:我覺得手機未來五年一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我現在做手機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行業,爭取在下一個五年,在這個革命大變革的時機,把握住彎道超車的機會。當然,如果你不做手機,你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可能只限於一個用戶。

王自如:我覺得這個一定要有一定的資本和底氣才能說這樣的話,否則沒等到下一個5年來臨之前就已經被大浪拍死了。下一波浪潮來臨的時候,它的具體標誌是什麼,比如iPhone,它就是觸控。

老周:其實我不僅在做手機,你看我這兩年也不斷的在鼓吹IOT(萬物互聯),IOT裡面我也在想,顛覆手機的也許不是下一步手機,它可能是一種不像手機的東西。有些場景,你會發現手機可能還是核心,它依然會是入口,但是有些場景,你會發現不需要手機,所以這兩種場景還需要去和用戶互動才能看見。

王自如:據我們觀察,其實IOT裡面,現在硬體這一塊不是特別缺乏, 但是缺一條線,來把所有東西都穿起來。

老周: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現在的很多人覺得說我用手機來控制everything,我覺得這個不一定,第二個也有人說是路由器,但是路由器配置好了以後,你很少和它打交道,它不能成為一個交互的入口。我覺得都不是,那麼真正的是什麼呢,我覺得真正的是一個智能的雲端服務把他們統一進來。今天的手機具有很強大的計算能力,但是將來的IOT設備是不具備這個能力。

通過以上這段對話,可以總結一下老周關於生態的定義是:
手機目前作為市場上最好的交互入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和社會運行效率,通過手機中的APP,能夠將用戶和其他平台或是商家更好的連接起來,推動整體效率的提升。但是未來的智能生態一定是像IOT(Internet Of Things)一樣的,那個時候手機可能不再是交互的入口,應該會有某種更加簡潔和方便的設備替代手機,並將和一些IOT智能硬體設備結合,共享大數據,依託於智能雲端後台,更科學、合理、高效地服務於人類。


來回顧下小米這幾年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和分析一下現在的情況:

  • 公司估值和發展:小米科技成立於2010年4月,同年8月MIUI首個內測版推出,11年8月小米1發布,當年年底,小米經過了B輪融9000萬美元,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23日,小米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達100億美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小米手機出貨量超過七千萬台(包括海外市場的數據),國內市場成功超過三星攀登第一。14年底小米完成新一輪融資11億美元,估值超過了450億美元。2015年上半年,小米售出了3470萬台手機,同比增長33%。
  • 銷售產品:小米自身專註於『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個核心產品的業務,投資打造了一些明星產品,例如小米移動電源,小蟻運動相機,插線板,體重秤,凈水器,小米手環。
  • 生態鏈企業:在過去的1-2年里,小米已經投資了不少智能硬體公司,並且在未來的5年之內,小米還得投資接近一百家企業,繼續複製小米模式,所以單從企業生態鏈布局而言,小米才剛剛開始而已。

下面回答幾個關於小米的問題(純屬個人想法,歡迎一起討論):
1.、為什麼小米會選擇『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個產品線作為核心業務?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APP的承載平台,最好的移動交互入口,發展和推廣手機是最重要的事情。關於電視,其實隨著智能電視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家用電視也成為了交互的入口,成為了移動終端,因此電視也理所應當成為了小米產品線中的核心業務。關於路由器,其實一直很難評價路由器是否能夠作為所謂的」交互入口「,正如前面老周所言,路由器配好了之後,人也很少花時間去打理,底層的用戶協議是否有意義還難判斷,這裡想請教下小米的 @孫鵬

2、小米投資的都是什麼類型的公司,這些公司加入小米生態鏈後有什麼好處?
這個問題,現在在回頭看就比較明顯了,雷軍在投資時對公司創始人背景和研發實力要求很高,另外產品的市場規模也得達到一定層次,受眾群體不能太窄。我記得之前有個關於小米為什麼不做機械鍵盤的問題@夏勇峰曾經說到過這一點。 初創公司在加入了小米生態鏈之後,對營銷和流量這塊無需投入太多時間,可以將更多精力聚焦於產品的設計和完善以及迭代方面。

具體的可以看看 @孫鵬的一個答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孫鵬
鏈接:小米在硬體市場做了哪些惡? - 孫鵬的回答

小米的生態鏈模式,集合了很多各個領域的頂尖的創業者,以小米模式打造所在領域的暢銷產品。他們的競爭對手,銷量可能會受很大影響,就算銷量不受影響,利潤也會大大地降低。

這算不算是作惡呢?如果你是用戶,當然不會覺著,甚至會覺著大快人心,這也是為什麼小米模式這麼受歡迎,用戶不斷呼籲小米進入各行各業的原因。如果你是競爭對手,則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會覺著小米搶走了本來屬於他們的利益,從而得出了小米作惡的結論。其實作惡還是不作惡,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就像打土豪分田地,貧農和地主的看法一定不一樣。

其實,小米要消滅的,不是創業者,而是不能創造價值的中間渠道。這些加入小米生態鏈的兄弟公司,不僅銷量比他們以前增長了很多,總利潤也增長了很多,員工士氣空前高漲,總之是走上了康庄大道。

小米的困境和國內的其他手機廠商們的動態:
小米作為一個手機行業的顛覆者,11年推出小米1重新定義了2000元機,13年推出紅米,重新定義了千元機,也推動了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線的更改和迭代。但是,到了今天,小米真的遇到了些麻煩。

  • 品牌價值:按道理說,小米其實一直走的高性價比,低毛利模式是服務於消費者和用戶的,卻一直被冠以」屌絲品牌「的名號,難以擺脫。今年初推出的旗艦小米Note是一款不錯的產品,但是在性能不佔優勢,售價超過2000元的情況下,最終銷量慘淡。(相比於小米過去的旗艦而言)。所以,如何能夠讓小米真正擺脫」屌絲品牌「的名號,讓用戶去感受MIUI和小米在設計上所付出的心血,是整個小米公司都需要思考的問題。關於我對小米Note的看法可參照:小米note是否已經失敗,為什麼? - 葉偉斌的回答
  • 紅海市場:雖說手機行業的競爭一直很激烈,但於小米而言,現在可能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候,魅族,樂視,鎚子,一加,奇酷,華為等競爭對手產能和UI都在不斷完善和提高,單就手機而言,小米已經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可言。
  • 尚未成型的生態圈:小米計劃5年內投資100家智能硬體公司,現在才投了不到20家,所以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複製模式是否能夠可行,也需要時間的考究,但是目前並沒有太多顯著的效果,當然華米科技的小米手環和紫米的移動電源都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對於整體的布局,意義還不太大。

說完小米,聊聊其他手機廠商,最近1-2個月,先是鎚子推出了『堅果』,魅族推出了『魅藍metal』,奇酷推出了『奇酷手機』,樂視推出了『樂視1S』,一加推出了『一加X』,以上發布會基本我全都看了,單論產品而言都相對比較有誠意,也很有競爭力,無論是外觀,價格,UI都有明顯的進步和成長。But,,,其實我想說都是在走小米所走過的路,目前還很難說有誰能趕上小米。。。鎚子還在打磨產品,魅族還在完善BUG和產能,奇酷才剛剛完成第一個系列,樂視手機真的沒有所得那麼好,社區反饋的BUG很多,一加是誠意之作,但是目前受眾也就是小部分群體而已。至於,其他的品牌,更多的還是依賴於線下渠道銷售和小米的電商模式不構成直接的競爭關係,也沒啥好分析的。

說說樂視,前幾天樂視發布會說在打造樂視汽車,在美國有數百人的研發團隊,但是最後聽說他的使用場景是:用戶使用無人駕駛的汽車(應該是其他公司的技術),悠閑的躺在車上,看電視,挺音樂,回到家之後,電視也自動打開,播放你喜愛的內容。其實,到目前為止,樂視所說的生態更加側重於內容,而並非數據或是智能雲後台,這樣的生態是否符合邏輯還很難判斷,但是,相比於蘋果,樂視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內容並非能夠解決一切。

回到題目,小米生態真的存在嗎?
如果說,你希望得到的答案是真正的智能生態,手機或是其他設備一鍵control everything,不好意思,我認為國內所有的廠商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硬體都沒有這個實力。小米現在在做的生態,就是做好核心業務『手機+電視+路由器』,在這個基礎上,投資更多的硬體公司加入小米網小米電商平台中來,通過小米的營銷曝光和流量導入,降低宣傳成本,壓低價格,走低毛率高銷量的模式。然後,通過這樣的不斷積累,越來越多的智能硬體廠商能夠加入到小米生態中來,那個時候小米才會有資本和能力真正去開始做不同於手機的一下帶智能設備,大數據和智能雲端後台也需要不斷地技術積累和發展。目前而言,好好地活下去,不斷地積累才是重中之重。


其實小米現在也在關鍵期,明年的米5能否重振雄風也需要拭目以待,但是我是真的喜歡小米那種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的企業理念。

如果不是小米的推出,你能想像今天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分布是什麼樣子嗎,三星和Apple稱霸,你能享受千元高性能手機嗎?小米投資的所有智能硬體平台,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對應的智能硬體行業,壓縮成本,難道不是讓消費者受益嗎?

想想小米的口號,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禁感概,如果畢業後能夠加入這樣的公司,一起改變時代,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文章中很多內容,包含太多個人主觀情感,如有不贊同,歡迎在評論中提出,反對無腦黑,拿事實說話,文中一些內容也參考了 @夏勇峰和 @孫鵬的一些問答,一併謝之。


生態鏈企業不求產品最好,但求完整、持久。


離開家後,關空調,開窗,很方便。

人在外面,突然下雨了,遠程關窗或自動關窗,很方便。

人在外面,突然想起要看什麼電影,智能路由器遠程下載,然後回到家看,很方便。

人快到家了,提前關窗,開空調,很方便。
大冬天的,太冷了懶得爬起來關燈,摸出手機,打開app,按一下,很方便。

人在外面,有人闖入家裡,自動錄像還報警了,對不起,這個不能說是方便了,是很重要!

上面說的是智能家居生態,但這還只是個雛形,還有很大很大的進化空間。接再說下系統和軟體生態。

先說下MIUI的雲服務,這是我目前用過的體驗最好的雲服務。當然綁架用戶的程度也是很深的。從上一部小米手機換到現在的這部小米手機,無縫切換。

小米的主題市場,恐怕是最大的主題市場吧。由開發者開發的成千上萬主題,再加上用戶自己可混搭的這種模式,能滿足所有人的個性化需求。100個小米手機扔在一籮筐里,每個人也會很快找到自己的。。

小米的黃頁,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線上生態系統,通過整合相關的生態企業,為相關商家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固定用戶市場。 也為用戶提供一個無痕的衣食住行娛等全方位的服務。

還有,小米用戶之間的聯繫生態,MIUI7還搞了個家庭相冊的功能。這個真是好頂贊,一家老小如果都用的是小米手機,就可以同步查看寶寶照片這種功能是不是很人性化啊?之前的那些沒素質的調侃說什麼「你特么才用小米,你全家都用小米」的惡毒攻擊將變成現實。還有,小米手機用戶之間,分享文件也很方便(只需下拉狀態欄,點開快傳就行),還有分享WiFi密碼只需要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一下二維碼等等,都是一些小細節啦!

其他的還有,一時想不起來啦!。。。
————————
還有 @趙磊Alcor 所說的,帶著手環看電視,手環檢測到人睡著了的時候電視自動關機。也挺實用的。。
——————————————————
編輯分割線

以上所列的生活場景,目前基本都已實現,除了關窗、關窗帘這件事。評論里也有人說到了。
雷軍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智能化關窗帘問題:「 舉個例子,我剛和Hans(童士豪)討論,說用手機控制窗帘,做一個手機Demo是很簡單的,但是真想把窗帘打開有多難,最難的是我家裝修的時候已經裝修了電動窗帘,那是用傳統開關的,現在把它換一個智能開關。可是換開關這個事情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它用的是強電,沒有一個人會換,沒有一個人敢換,就這一個門檻你那個窗帘是肯定打不開的,但是新裝修的房子肯定會用智能開關,我們可能要有10年以上的耐心,這個場景才能真正成立。」
難得恐怕不是技術,而是推廣應用層面。這需要時間。


小米生態能走多遠?目前成長最快、概念最全的小米生態,面臨的挑戰同樣巨大。

在45歲生日之際,雷軍收到了最大一份賀禮:小米完成了第五輪融資,融資額為11億美元,公司估值達到了450億美元。這意味著小米超過了估值400億美元的Uber,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那麼,是什麼讓這家成立四年的企業成長為中國投資領域中最能吸金的企業?小米估值為何在16個月中從100億美元暴漲至450億美元?小米智能生態能走多遠?雷軍會成為智能硬體與移動互聯網初創企業的公敵嗎?

估值暴漲路徑根據媒體調查的公開數據,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註冊資金100萬元,其中雷軍出資90萬元,黎萬強出資10萬元。當年5月,谷歌原高級產品經理洪鋒加入,資本結構變更為雷軍79.4萬元、黎萬強10.33萬元、洪鋒10.27萬元。當年7月,小米進行增資,註冊資金升至2637.5萬元,其中雷軍2457.66萬元洪鋒169.51萬元、黎萬強10.33萬元。

2010年7月,小米完成4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其中3000萬美元來自晨興創投、IDG資本、啟明創投,1100萬美元來自小米初創期的56名員工。而現在擔任小米科技總裁的林斌,開始進入小米科技董事會。
2011年底,小米科技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9000萬美元,估值10億美元。投資方為:晨興創投領投,IDG、啟明創投繼續跟投,新進入者為高通投資、淡馬錫以及雷軍旗下的順為基金。
2012年6月,小米科技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為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該輪融資由俄羅斯DST集團領投,雷軍旗下的順為基金跟投。2013年6月,小米科技再次增資,註冊資本金增至5000萬元,分別為雷軍3890.11萬元、黎萬強506.06萬元、洪鋒503.33萬元、劉德100.5萬元。
2013年8月,雷軍通過微博宣布,小米科技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為100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小米並未透露此輪融資額度,也未透露投資者名單。
2014年12月,小米宣布完成第五輪融資,融資額11億美元,估值達45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創始人為馬雲和虞鋒)等投資機構。

據以上數據,從2010年成立迄今,小米估值基本以每年四倍的速度複合增長(2012~2013年為2.5倍)。即使其2013年估值體量已達100億美元,也未能阻擋其2014年估值增長4.5倍、達到450億美元。那麼,是什麼讓小米在16個月中估值從100億美元暴漲至450億美元?小米又為何在四年中成長為中國投資領域中最能吸金的企業?答案就是雷軍現在圍繞小米手機+MIUI+電商所打造的智能生態系統閉環。

怎樣的小米生態?按照互聯網上市公司實際市值與投資行業規則,應用級公司估值一般在10億美元規模,平台級企業(如奇虎360)會在100億美元規模,而生態系統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會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實際上,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初,也並未想到小米能成長為一家目標千億美元的公司。雷軍2013年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小米的目標是成為一家百億美元公司,否則你做一家又一家10億美金的公司價值有多大?一次又一次複製自己沒有價值。」以小米成立之初「硬體+軟體+服務」的「三駕馬車」模式來看,小米也就是避免成為一家純硬體公司或者移動應用公司,努力定義為一家硬軟結合的平台型公司,此時小米對標的企業目標是看似遙不可及的蘋果公司與三星電子。
不過隨著阿里巴巴投資眾多企業,並在上市後迅速成長為一家超千億美元的公司,騰訊同時也依靠微信進行生態系統布局,國際市場谷歌、蘋果也都在2014年啟動了圍繞系統+硬體的智能家居布局,手握小米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的雷軍,也順應大勢宣布推出了小米智能生態布局。

2014年,小米先後投資了金山旗下遊戲研發工作室西山居、凡客誠品、界面、獵豹移動、積木盒子、九安醫療、麗維家、華策影視集團、凱立德、優酷土豆、愛奇藝、美的等企業。而在此之前,雷軍通過自身天使投資、旗下順為基金以及小米風投,兩年來已投資企業超過60個,涉及手游、電商、新媒體、移動安全、智能家居、醫療、互聯網金融、影視製作、視頻網站、移動地圖、車聯網、移動家政、移動教育、智能家電等眾多領域。從這一層面看,雷軍已將對標的企業目標更換為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生態巨頭企業,而正是這一概念,將小米估值拉升至450億美元級別。雷軍在公開場合也曾說道,阿里巴巴上市給他的啟發就是:「做一個超級大的市場,找超級靠譜的人,以及永遠花不完的錢。」從小米屢次創造高估值融資,但雷軍控股比例並沒有太多稀釋,以及小米同時從銀行貸款來看,這就是雷軍所說的「花不完的錢」。從雷軍自己做天使投資只找熟人,以及雷軍搭建的小米科技創業團隊來看,這就是他所說的「找超級靠譜的人」。而「打造50家類小米公司」、「投資100家硬體企業」,以及投資眾多不同領域的企業等,就是小米用MIUI+電商平台所支撐的「一個超級大市場」。從這個角度而言,雷軍是在嘗試複製騰訊與阿里巴巴的商業生態故事。

只不過,阿里巴巴講的是從用戶購物平台向生活一體化生態系統的故事,騰訊講的是從用戶社交平台向生活一體化生態系統的故事,而雷軍的商業故事則是從系統級別整合「硬體+軟體+雲存儲」的用戶生活一體化生態系統。由此看見,小米所建立的生態系統,是比阿里巴巴、騰訊更接近商業和生態閉環的系統。如果這個商業故事最終形成通路,必將深刻影響目前獨立於系統之外的中型硬體企業和互聯網公司未來的發展,以及大量新型初創企業的命運。

中型公司進退兩難
所謂中型公司,可分為如下幾類企業:已經成熟但未建立自身生態的企業,主要包括BAT以外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初具規模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傳統手機企業;傳統家電企業;將被移動互聯網改造的其他傳統行業企業。對於中型公司來說,或者選擇依附在BAT體系中獲得系統性成長(如騰訊入股滴滴打車、阿里巴巴投資快的打車等);或者選擇一個BAT沒有布局好的領域迅速做大,並保證短期內難以被複制(如奇虎360);或者嘗試自己建立一個不同於BAT和小米的生態系統(如樂視、魅族)。這也是2014年互聯網企業、家電企業、終端企業、移動應用企業頻頻發起合縱連橫大戰的原因。

在巨頭互聯網公司和快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夾擊」下,大多數中型公司近年來位置頗為尷尬,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聯想、格力等傳統企業。聯想擁有較為完整的硬體設計與製造能力,也擁有智能手機、PC、平板、智能手環等智能硬體產品線。在收購了摩托羅拉品牌後,聯想手機海外市場也已打開。但問題在於,這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整合能力,單純的硬體套路未來的命運就是被BAT、小米等生態系統所整合。變數在於,由陳旭東所掌握的聯想智能終端和服務業子公司「神奇工場」,在短時期內能夠給聯想生態帶來多大的改變和內外部衝擊。對於傳統家電行業來說,智能家電與智能家庭在空喊十年後陡然加速。相較阿里巴巴投資海爾、小米投資美的,「落單」了的格力似乎還沒有清醒過來。智能生態這一商業模式如能成為通路,那麼就像當年微軟Windows對戰網景瀏覽器、蘋果iOS對戰諾基亞一樣,會在短時間內完成新舊格局交替。格力,未來或將成為一個研究智能生態對家電企業格局演變的教科書案例。

初創公司如何應對
與已經佔據了一定規模用戶和市場的中型公司相比,小米等智能生態系統對大量初創公司的影響更值得關注。實際上,這本身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騰訊公司也曾因借力於自身生態系統的抄襲能力,引發各類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初創企業爭相吐槽,並最終引發了「XX的騰訊」的業界大討論。不過與奇虎360一戰之後,馬化騰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最終開始藉助資本投資或平台合作打造新的「航母」發展模式。

截至目前,騰訊已經投資或併購了100多家公司,幾乎涉獵所有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由此一步步建立起了騰訊的生態系統。而小米目前更像是一個騰訊向生態系統演進的過渡期版本:與手機和小米生態結合度比較高的產品由自己來做,而其他的硬體產品對合作夥伴要求比較苛刻,並往往帶有排他性協議。而雷軍所稱的「打造50家類小米公司」、「投資100家硬體企業」也就意味著大量硬體初創企業,未來將與小米硬體產品線布局不可避免地產生交集。

其結果就是,作為初創企業要麼接受小米的要求,成為其智能生態的一分子,準備做毛利率較低的「爆款」產品。要麼產品被小米OEM,或者被小米入股的競爭對手衝擊市場。而這種狀況已在小米手環、移動電源、攝像頭甚至滑鼠墊產品上出現了商業案例。小米手環依靠79元的定價三個月內迅速將銷量提升至100萬,深圳數家智能手環企業由此消失。而小米在推出49元的表面鋁合金材質滑鼠墊後,也導致深圳首先生產這種滑鼠墊的公司直接倒閉。

究其原因,作為初創企業,在缺乏市場推廣和渠道的初期,一般都會將目光聚焦在單款利潤率較高的產品。不過單一硬體產品很難抵擋小米在生態系統下的低利潤、高出貨模式。但對於小米而言,要在低利潤的情況下維持高估值,很難避免資本逐利性與簡單粗暴合作模式的打法。

那麼,初創企業又該如何在小米等智能生態系統的衝擊下成長呢?有過市場教訓的深圳行業人士認為:首先,要接受智能手環、電源品類的教訓,避免進入門檻較低,短時間內利潤較高,但是會很快成為紅海市場的產品。其次,面向大眾市場的產品會很容易引起巨頭企業的關注,而關注細分市場,本身有一定技術門檻的產品反而會獲得較為充分的發展空間。最後,對於移動應用類初創企業而言,盡量遠離通訊和社交這種紅海應用,並儘可能多地與終端企業達成合作,以分擔市場風險,同時也可以增加與談判企業的溢價空間。


小米生態的風險不過,目前成長最快、概念最全的小米生態,面臨的挑戰同樣巨大

首先,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首輪換機大潮已過,未來幾年都會穩定在每年4.2~4.5億左右的出貨規模。這也就意味著,20%這個三星頂峰時期都未在中國市場觸摸到的份額,也同樣會成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的紅線,8000萬將成為小米在中國市場的峰值。而在海外市場,因為專利問題,小米短期內無法完成迅速放量。而沒有了關鍵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的迅速提升背書,小米智能生態進展和小米估值增速都將減緩。其次,在2000元小米手機價位和600~800元的紅米定價區間,小米都將面臨競爭對手越來越激烈的「肉搏戰」。

而在硬體同質化的同時,各家軟體與ROM體驗也在與MIUI差距快速縮小,小米手機品類的市場風險在增大。最後,隨著小米生態體系的迅速擴張,小米在產品層面犯錯的幾率也在迅速增大。如何控制小米生態體系的合理性增長,同時將「豬一樣的隊友」犯錯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也會成為雷軍關注的重點問題。

綜合以上信息,由於小米已經經過了五輪投資,用戶規模、市場規模、融資規模都已足夠大,諸多力量和因素都將助推小米繼續快速走下去。而基於用戶生活一體化的智能生態,也必將成為未來3~5年巨頭們競相爭奪的戰場。對處於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而言,已經到了考慮是否要自建生態、自建生態能否成功、如何在巨頭博弈中「站隊」,甚至如何生存下去的時候了。

知乎專欄 歡迎討論 矽谷密探 - 知乎專欄


為什麼一堆沒有用過小米產品的人在大談特談小米生態?為什麼一堆連什麼是生態都不知道怎麼定義的人在說生態?
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很滑稽的事情。


我覺得存在,小米正逐漸將其變為現實;

  • 以miui為核心的小米手機作為其他智能設備的控制顯示中心,高頻加便捷獲取,同時提高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的粘度和銷量;
  • 以手環作為人體數字ID,無意識加便捷,降低驗證成本;
  • 以品牌作為銷售產品的背書,讓人們以更低選擇成本地選購硬體設備(插座,耳機);
  • 以強大的供應鏈和宣傳渠道,將新型概念產品以平民價格讓更多人享用到科技帶來的樂趣;

其實仔細閱讀工科類的論文,什麼zigbee,智能家居,物聯網很多都是挺成熟的技術方案,各種工業設計的點子也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在論文里各種被寫爛也各種描述美好的前景,但是卻很少被真正大規模的推行和實現,記得論文里總是存在這麼一句話:該系統存在較高的實用推廣價值。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很多就是因為產量有限情況下推行的成本過高。硬體在之前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它只是冷冰冰的一坨設備,而非在手機端你能夠接觸的那一個個鮮活的icon以及其背後的數據。
相信小米能夠讓很多曾經只存在論文里和概念設計中的美好事物以合適的價格被大量人群所使用。

  • 很多東西是美好的,但因為價格過高我們只能選擇做鴕鳥忽視它;
  • 很多東西是美好的,但因傳播途徑有限,我們無從知曉;
  • 很多東西是美好的,但因為是概念我們只會想想;

而小米至少在我心中正逐漸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個代名詞,體驗科技,未來已來!


這是一個好問題。尤其是現在好多企業都動不動說我要做生態的!的背景之下。其實問題的關鍵得看你怎麼界定生態了,不同的界定就會帶來不同的回答。

我所說的好多企業都動不動說要做的生態,其實就是「生態是個框,什麼產品都要往裡裝」,做手機不能光賣手機,還要造盒子,造空氣凈化器,造體重稱……如果擴張產品線是一種生態系統的類型,那麼小米的生態的確存在,畢竟人家涉獵如此廣泛,連插座都有了。

但是回歸到更深層次的問題,做生態系統到底是想幹啥呢???

私以為是為了把消費者(或者其他的,比如說開發者)圈在裡面,在你的生態系統裡面健康成長吃嘛嘛香(誤,但是脫離了你的生態就茶不思飯不想各種不服(大誤,然後你就能賺大錢啦!

對於小米來說,本意應該是全方位滲透消費者的生活,然後消費者你離不開小米手機(胡說!明明是手機賣不好了就拿生態忽悠投資人,靠其他硬體帶銷量)。但是小米做到了嗎?當然沒有!因為小米體重稱也能接iPhone啊,小米手環也能連三星啊,買了盒子不一定想買手環啊,買了手環也不一定想買運動相機啊。你們大概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吧。那你可能會問,那小米可以限定這些硬體的接入啊,就是只有小米能連上,這樣不就是抓住消費者了嗎?

道理我都懂,那小米為啥不那麼做呢,因為沒底氣,你會因為智能硬體只讓接小米就去買個小米手機嗎?小米也想做成閉環,但是要是做成了閉環,它恐怕連這些智能硬體的銷量都要打個折扣了,它不敢所以只好開放,但是開放的生態系統,並沒有什麼意義。結局大概是小米靠「顛覆」各種小產品,最終成長成了平價電子產品百貨商店。

那什麼生態系統是能「圈人」的生態呢,我看到 @張恆的回答里說小米網,我同意。再給幾個例子,iPhone的收費應用商店,華為面向開發者的10億美元的沃土計劃,海爾的HOPE創新平台。iPhone應用商店讓開發者賺錢了,開發者願意來,應用豐富了,消費者也更願意買,是比較成功的生態,反面典型參照WP。華為與海爾成功與否尚不可知,不過在這個方向上,畢竟還要受到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

相關問題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670614/answer/69080932

廣告位:微信號「創新廣角鏡」,各種商業案例,商業理論介紹


起碼這是小米的目標,什麼不好用,我來做~~


這句話講的我竟無言以對,但是作為一個買了米note高配的我只想說一句,那些瞎BB的人沒用過,不配說,你們不是雷軍,也不是真正的那些廣大小米消費者,更不是來自華爾街的禿鷲先生!
還有,miui真特么占運存……
然而依舊很優秀……
說起華為鎚子魅族
開始鄙視嘲諷小米雷軍
說他飢餓營銷
現在呢
又說這是戰略思想上的進步改變
所以我就從沒看得起過這一些牌子
沒有小米
你們可能學會這般手法
沒有小米
估計國產依舊呵呵……


可惜了米聊生不逢時!!!!


很多人看不懂小米模式,認為小米靠得不過是奇技淫巧,不過是靠低價位來贏得目前的銷量而已,有什麼前途?比專利,連國內的中華酷聯都比不過,比對產業鏈的控制,能比得上三星?他們這些前輩都擋在前面,小米能怎麼超越?縱使小米目前靠高性價比和營銷博得了銷量,以後怎麼辦?它的那一套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早就被華為、魅族、酷派、一加等手機品牌學到了,隨著國內手機公司紛紛成立了電商品牌,而且專利技術還比小米厲害,小米以後怎麼玩?靠miui?miui不過是安卓的一層外殼而已,要是以後安卓閉源了,你分分鐘滅掉,怎麼拼得過IOS和WP們?縱使成了第一,也不過名不符實,空有銷量而已,這樣的品牌成了第一,就是中國科技的悲哀。大部分看不起小米的人都是這個想法吧?

首先,如果這麼想,那說明你們的確不了解小米模式,認識得很片面。小米一直強調自己是互聯網企業,可大多數看不起小米的人一直認為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不過是小米的噱頭而已。或者認為,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互聯網營銷思維。這都是不對的。那麼小米的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互聯網思維就是基本功能免費,增值服務收費。比如QQ,比如360,基礎的聊天、殺毒功能都是免費的,那什麼是賺錢的?比如QQ秀,或者是騰訊遊戲,或者是廣告收入等。它們為什麼費心在增值服務上收費,而不直接在QQ的聊天上,360的殺毒上收費呢?而要將基礎功能做成免費?答案很簡單,為了鋪量,如果QQ的聊天,360的殺毒收費,恐怕用它們的人會很少。大家都有一個這樣的想法,收費的不如免費的,收費的還要錢,萬一感覺不好豈不是白花了錢?而免費的,哪怕差點,好歹免費啊,哪怕感覺不好,不用就是了,沒有一點損失。所以大家都往免費的軟體上湊。


而用在手機上是怎樣呢?那就是手機這個硬體免費,靠增值服務,比如各種配件、手機軟體、互聯網服務收費。可手機硬體成本不像軟體的成本,攤在每個人頭上非常低,手機成本實實在在的需要材料,目前很難通過各種增值服務彌補硬體成本,那麼怎麼辦呢?有辦法,我手機貼近成本價發售,這樣也可以大量鋪量,並且可以靠各種增值服務賺錢,這樣就安全多了。


小米模式就是這樣,簡單的說,靠接近成本價的手機等硬體大量鋪量,並且在硬體上搭建軟體和互聯網服務,同時出售各種周邊產品,靠這些來賺錢。所以說,小米不(僅僅)是一家手機企業,它是互聯網企業。他想做的是互聯網行業的巨頭,而不是手機行業的巨頭,手機只是用來鋪量的手段而已,等到手機的量達到一定的層次,就可以靠手機裡面的各種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錢了。就像騰訊的QQ,本身不賺錢,但是用QQ的人太多了,於是騰訊靠各種增值服務,比如遊戲,比如QQ秀,會員等增值服務賺錢。QQ只是用來獲取用來獲取用戶流量的手段而已。


小米想做的,就是從硬體領域,迂迴包抄軟體和互聯網領域,表面上看,小米是手機公司,其實它是互聯網公司。它想做的,就是在手機的量,準確的說,是手機內MIUI的量達到一定的層次後。靠軟體和互聯網服務,比如說電子書、視頻、遊戲、各種軟體等賺錢。


小米想通過接近成本價的硬體,強力介入硬體領域,由於巨大的價格優勢,這時,就會有很多人用,而一旦有很多人用小米的硬體,小米在硬體上搭建的各種軟體和互聯網服務就可以大量賺錢了。所以,接下來,如果小米的手機銷量達到一定的量級以後,你會看到小米手機上會有越來越多小米自家的軟體,比如小米小說、多看閱讀、米聊,以後還有可能會有什麼小米黃頁軟體、小米瀏覽器,小米視頻等軟體出現。

而軟體和互聯網才是小米真正想做的,手機硬體只不過是盒子,盒子賺不賺錢,有多少專利,小米才不在乎。


那麼小米為什麼不直接做一家硬體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而要從硬體領域,迂迴進入互聯網領域?

首先,不說國外,單單說國內,硬體領域,就有華為、酷派這些老牌硬體企業,互聯網領域,有騰訊,百度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如果直接做硬體,或者互聯網,那麼就要面對直接和他們廝殺的結果,而一家新企業是很難打得贏他們的。所以,你們說,小米硬體專利比不過華為、三星這是對的,如果小米是硬體企業或互聯網企業,的確會像你們所說的,無法取勝,因為硬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都有巨頭在前面攔路。那麼小米能怎麼辦?小米能做的,就是走這些巨頭沒走過的路!那條路沒走過?從硬體入手,迂迴包抄軟體和互聯網領域,這條路,沒有人走過!於是小米選擇走這條路!

華為酷派一眾硬體企業想和小米廝殺,小米會笑著說,對不起,我是互聯網企業,你們找錯人了。我的盈利方向在互聯網領域,和你們不構成直接競爭。那麼,騰訊百度一眾互聯網企業想和小米決鬥……等等,他們會和小米決鬥嗎?小米可是掌控著硬體,目前就有超7000萬人用小米手機,明年如果賣出去一億多台,那就有將近兩億台小米手機。他們巴不得和小米合作,通過小米家的硬體平台推廣自家的軟體呢。

所以,為什麼說不能直接拿華為三星一眾硬體企業和小米比,因為它們屬於不同類型的企業,所以你們說,小米硬體專利啊什麼的不如華為蘋果等企業,這些都是對的,但這又如何?小米本來就不打算在硬體領域深度發展,互聯網才是它的目標啊。


而要達成小米的互聯網巨頭的目標,就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也就是基本功能免費,增值功能收費這一思維,用在手機上就是手機免費,靠軟體、互聯網服務、周邊產品賺錢,這樣能夠極速鋪量。手機免費不現實,但接近成本價銷售還是可以的,小米於是便以接近成本價銷售它的手機等眾多硬體,價格低,對於百姓總有很大的吸引力的,等到用的人多了,比如達到幾億層次,這時,我在MIUI當中預裝各種小米軟體和互聯網服務,由於有幾億人用小米的硬體。那麼通過硬體推廣軟體也變得很容易,畢竟軟體和互聯網的載體是硬體,你都用我家的硬體了,我還怕你不用我家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


所以,小米接下來會怎麼做?小米接下來會將這一思維貫徹下去,硬體接近成本價銷售,隨著元器件價格下跌。一有利潤,馬上讓硬體降價,再接近成本價銷售。這樣由於硬體很便宜,就會有很多人買,一旦miui用戶有了好幾億,那麼,搭載在miui當中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就可以大展拳腳賺錢了。而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錢,可以拿出一部分,補貼硬體成本。讓硬體價格再次下跌,硬體價格一旦下跌,那麼性價比會更突出,就會有更多的miui用戶。有更多的miui用戶,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的錢就越可觀,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的錢越多,硬體價格就可以進一步下降。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那麼,最終,小米模式會演變成怎樣?


那就是硬體完全免費!靠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錢!


試想一下,假設小米硬體完全免費,靠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錢。那麼這時,小米的軟體和互聯網生態一定是極其完善。那麼,一台免費,而且服務非常完善的手機和其他要錢、而且服務比不上小米手機的手機,你會買哪一個?

這就是三體中的降維打擊!一旦小米真的能做到這一步,基本上天下無敵了。硬體都免費了,其他硬體企業還怎麼和小米對抗啊?如果誰都用小米家的硬體,那麼也非常容易通過小米家的硬體用小米家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那麼,這樣一個變態的互聯網企業,其他互聯網企業又怎樣和小米對抗?


我知道,肯定有人有疑問,比如如果真實現硬體免費?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賺的錢夠彌補硬體的成本?比如小米4,1999,怎麼可能在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花這麼多錢?

首先,買小米的人不止是買最高的配置的手機,還有大部分人買紅米,對於小米來說,無論你買紅米還是小米都是一樣的,都收穫了一個互聯網用戶。拿紅米note來說,目前賣899,成本按800算,你如果每個月在軟體和互聯網服務付出100元,那麼小米一年就能掙1200元,刨去硬體成本,小米在軟體和互聯網領域就賺了400元,那麼有人會說:我腦子有坑,一個月在互聯網上花一百元?那我問你們,你們每個月充多少話費?大部分人都有幾十塊吧?為什麼你充話費就捨得幾十塊?甚至很多人每個月話費上百塊吧?在網上就捨不得一百塊?歸根結底,是大家還沒養成網上付費的習慣,而卻有充話費的習慣,這取決於現今的電子支付手段還不發達。十年後你再看看,大部分人每個月在網上付費都有兩三百元,別說沒有這麼多。看電子書、看電影、買桌面、看小說打賞、看短視頻、購物、聽歌、玩遊戲、購買軟體等,現在很多人動輒在玩遊戲或者起點看小說購買道具、打賞作者上千元,雖然是少數,但未來的互聯網服務經濟不可想像有多發達。,十年後,電子支付手段很發達,隨手就能付費,大部分民眾也有網上付費的習慣,硬體的那點成本不算什麼的。如果平均每個人用兩百元,一年也能有2400,那麼1999的最高配置的成本也不算什麼。更別說,如果小米做大了,還有廣告收入、軟體預裝、分發收入、小米網流量也可以變現成現金、各種配件的收入……

那有人又會說,那這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硬體免費跟不免費對於普通人來說不都一樣?最終都是從自己身上付費。話可不能這麼說,雖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窮人和富人都能免費享受同樣的科技產品,唯一差別之處在於窮人享受的互聯網服務沒有富人多,但這也不算大的問題。不過是少玩幾個遊戲,少看幾個視頻而已,但對於拉平窮人富人之間的信息鴻溝、貧富差距還是有巨大的幫助的。試想一下,假如有朝一日,最窮的人家裡也能夠用的起各種科技產品,這難道不算好事?窮人會自覺在互聯網服務上少付費,而富人會在互聯網服務上傾向於多付費,這其實相當於把富人的財富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分了一部分給窮人,讓窮人也能夠享受科技產品。

所以,如果,我是說如果,小米成功了,其他跟互聯網、硬體有關的企業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和小米合作,硬體企業幫小米研發、生產硬體,軟體和互聯網企業給小米提供軟體技術支持和
互聯網內容服務支持;另一種可能,就是直接死一片。畢竟到那時,要和小米相抗,除了一種可能,別無它法,那就是硬體免費,但是硬體免費,需要極其完善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生態的支持。這隻能是巨頭企業還有可能。不過到那時,小米攔在這條路前面,其他企業要越過去,就很難了。

那麼有人會說,那這樣其他企業怎麼辦?其他企業會傾向於和小米合作。剛才說了,小米模式決定了小米的行業整合能力很強。硬體領域的企業跟小米沒有直接利益衝突,它們會和小米合作,藉助小米品牌巨大的流量優勢推廣自家的硬體產品,比如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攝像頭、ihealth血壓計,這些都不是小米公司生產的,但卻和小米公司合作,藉助小米推廣它們的產品,而小米也因此完善了自家的智能家居生態鏈,以後在物聯網領域有一個席位。那麼軟體和互聯網領域也不會和小米競爭,因為它們想藉助小米家硬體推廣自家軟體和互聯網服務。所以有人說miui做大了會遭到谷歌的打擊,這是不對的,因為小米家有硬體基因,小米做大了,谷歌會更傾向於和小米合作,谷歌給小米提供開源的安卓和一系列技術、內容支持,小米負責推廣他家的產品。所以,小米作為互聯網企業,入股百度旗下的愛奇藝,百度反而支持,為什麼?因為百度還打算和小米合作,通過他家的硬體推廣自家的愛奇藝呢。

所以,小米在硬體領域,會有強大的整合能力,隨著小米越來越強大,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硬體企業加入小米生態鏈或者和小米合作,而小米得到了更加完善的物聯網生態鏈以及賣這些硬體給小米網帶來的巨大流量以及賣掉後得到的利潤分成。在軟體和互聯網領域,也會有許多軟體和互聯網企業和小米合作,小米負責推廣,而他們給小米提供軟體技術支持、內容支持、服務支持,讓miui變得更加強大。

小米更有可能變成一個物聯網科技平台,整合各個行業領域企業,小米得到了完善的生態鏈,而各個企業借小米品牌流量得到了推廣。


接下來說miui,miui從技術上來說,不算牛逼,只是安卓的一層殼,但是,小米本來就沒打算靠miui的技術和ios、WP等操作系統比,它想做的,是在miui當中內植入自家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因此和ios、塞班們,並不構成直接的競爭,縱使有朝一日,安卓閉源了,那麼自行演化就是了,閉源了對於國產一眾手機來說,就是安卓系統不再更新了,那麼自己演化就行了,這影響又不算大,畢竟你安卓總不可能把潑出去的水收回來吧?以前開源公布的那些源代碼,你還能把它從別人電腦中刪除掉?對小米來說,miui甚至比手機更重要,因為它承載著小米的互聯網夢想,所以說,哪怕你不用小米手機只要用miui,小米就很高興了。

而小米手機,是小米的互聯網夢想的基石,你用紅米,或者小米3,小米2,小米4,對於小米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收穫了一個用戶。

硬體+軟體+互聯網三駕馬車模式讓小米的互聯網的路非常寬廣。你不用我家的手機,行,用小米平板,用小米電視也是一樣的。你連這些也不用?哪怕你用其他品牌的硬體。刷miui對小米來說也是一樣的,哪怕你miui也不用,你只要用我家的軟體,我也能盈利,,你在蘋果手機用多看閱讀等小米系的軟體,對小米來說同樣不錯。

而小米三駕馬車模式加上輕模式,讓小米的行業整合能力很強,比如小米的智能攝像頭、小米手環、小米電源、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小米智能血壓器等等,都是不同的科技硬體領域,而小米能夠遊刃有餘。小米也打算這五年內投資一百家硬體企業,納入自己的生態鏈。而miui當中集成的服務是與不同的軟體企業領域,比如小米黃頁、小米流量監控、小米一鍵式連wifi等,和迅雷、搜狐、金山、百度等企業都有合作。小米模式,讓小米行業整合能力很強大,同時能整合硬體和軟體和互聯網領域的多個企業的幫助。這讓小米模式在接下來的物聯網時代大有作為。

很多人有疑問,小米目前的營收大部分來自硬體,為什麼還標榜互聯網公司。目前來說,小米營收的確大部分來自硬體,那是因為軟體和互聯網生態布局的速度趕不上硬體鋪量的速度,小米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硬體鋪量的速度會有這麼快。而且在互聯網領域,入門用戶最起碼要上億,才有能力發揮威力,小米目前用戶才7000多萬,因此互聯網方面的營收趕不上硬體方面的營收,目前還只是第一個階段,硬體鋪量階段,第二個階段,軟體和互聯網生態布局階段,第三個階段,硬體完全免費,軟體和互聯網生態布局完成。目前小米還只是第一個階段,以後硬體的營收比重會越來越少,與之相比,軟體和互聯網營收比重會越來越大,直到最後硬體負營收,軟體和互聯網營收額是天文數字,此時小米模式才完全展開。

我為什麼希望小米成功?因為我覺得小米真的有可能改變世界,如果它的模式完全展開,試想一下,免費的硬體,完善的服務,基本上已經沒敵手了,畢竟有誰敢把自家產品完全免費?假設小米成功了,那麼小米所投資複製小米的那一眾國產企業也會因此而崛起,這難道不是中國的幸事?如果小米真的成功了,小米會帶領成千上萬的企業走出去,同時帶領成千上萬的國外企業走進來,這對於中國崛起、更加開放是有幫助的。同時,小米成功了,那麼,也會有很多窮人們能夠用的起免費的硬體,這對於減小貧富差距,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什麼技術專利什麼的,如果小米真的能成功的話,還愁沒有專利?你以為那些巨頭專利都是自家研發而來?靠收購各個企業足夠積累足夠的專利了。

我希望小米能夠成功,因為我希望,有朝一日,硬體能夠完全免費,中國企業也能走向世界,中國也有許多站在科技巔峰的企業,窮人富人都能用的起各種科技產品。


希望小米公司的口號實現:讓更多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接下來簡略地在這回答一下各位兄台在評論中提出的問題。
首先,硬體完全免費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小米模式的最終結局。小米未必一定會走。也許硬體降價到一定程度,後來者無法追趕,小米就不降了。即使走也有可能通過另外一種方式,比如充米幣送手機、買手機送智能攝像頭,送米環等 等價值的禮包、以舊換新、或者你每月在小米硬體上消費達到了一定的數量,小米自動送你手機或其他硬體。花錢買手機等過一段時間自動返還相應金額進你的賬戶。

有人說,我用小米手機不用收費的軟體,光用免費的。你能從軟體中賺到我的錢?也能啊,不然微信等軟體如何賺錢的?微信估值好幾百億吧?免費軟體可以通過廣告、分發其他軟體等方式收費。

有人說,我只用你的手機,系統換掉,軟體也不用你的。你怎麼賺錢?首先,軟體和系統也是有粘性的,比如QQ,你親戚朋友都使用QQ交流,你用其他的軟體就無法和他們很好的交流,如果小米成了巨頭,肯定也有很多類似的有粘性的軟體出現,讓你無法用其他軟體,再說了,軟體分發、軟體預裝也是一種收入,你在小米手機上用其他軟體,也能賺到錢的,因為小米替那個軟體分推廣,不然你以為愛奇藝、優酷等為什麼要和小米合作。再說系統,如果miui的服務足夠好,好到無可替代,你會想著換其他系統?即使你狠下心把系統換了,可小米家就只有手機嗎?還有小米平板、小米電視、小米攝像頭……。未來還有可能有小米智能鎖、小米智能門、小米智能空調……如果你用的都是小米家的,那時,想更換系統,恐怕代價太高了。

那麼,又有兄台有疑問,如果手機等硬體完全免費。軟體、服務的收入能夠彌補硬體成本?未來是互聯網的世界的,電子經濟會高度發達。你看見一篇文章寫得好。可以隨手打賞一些錢,比如1米幣、10米幣、100米幣等。而且支付手段可能非常方便,點一下屏幕也許就能打賞,現在網上隨手付費的人不多,十年後你再看,電子支付非常發達,隨手就能付費,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付費的服務的。你看見一個人唱歌唱的好,也可以打賞,一段視頻很搞笑,也可以隨手付小費。就像現在的起點小說,動輒有人打賞上百塊、上千塊、甚至上萬都有,未來手機網上支付極其方便,可能你在網上隨便唱歌、拍視頻、寫東西、幫別人玩遊戲都能賺錢,也能很容易就為某些服務花錢。那時,知乎沒準都有打賞機制了。看視頻、看小說、聽歌、手機桌面、玩遊戲、買軟體、小米黃頁、分發軟體、預裝軟體、廣告收入、小米雲服務、小米商城購物、手機人工智慧助理、小米配件等等,有各種方式賺錢。未來互聯網經濟會高度發達,而互聯網的載體是硬體,只要你用小米家硬體,它總有各種途徑賺到錢。

有兄台又問,沒看見小米有什麼軟體和互聯網布局。小米成立了電子支付公司、入股了愛奇藝、和優酷合作、收購了多看、成立了小米互娛公司、現在也有小米桌面、小米系統、米聊、小米小說、WPS等軟體,以後還會有各種小米遊戲、自製視頻等。這些都是在布局。

還有知友說,你用了蘋果三星還會跑回去用小米手機嗎?是啊,假如有朝一日,小米手機價格低得令人髮指,你會不會嘗試用用?還是繼續用昂貴的蘋果和三星呢?另外,你用miui,為了享受更好的適配,可能會使用小米手機,你買了小米手環,為了更好的體驗,可能會使用小米手機……小米家的各項產品,互相之間是有粘性的。

有人說,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和軟體怎麼打得敗谷歌等行業巨頭?那些行業巨頭沒必要打敗小米,小米有硬體基因,它們和小米合作,通過小米的硬體推廣自家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而小米可以得到它們的技術支持,這對雙方都有好處——轉自知乎大神@石昊


等這個問題很久了,雷軍只是看看能把什麼產品的價格降下來,也就是雷軍常說的,讓每個人都享受科技的樂趣。

你們非說有什麼小米生態。
小米商城本質就是個淘寶店,只不過店主都是科技宅而已。


如果你擁有小米的全部產品,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因為你已經有答案。


遇到好的價格又高的東西(科技產品),我會想,先等等吧,小米總會有的。這就是小米的實力。


注意兩幅圖最下面一行!賈躍亭的微博_微博


生態這種東西不是說有就有的,是逐步建立起來的。小米目前還談不上具備生態圈,但從小米做的事情來看,是想建立一個生態圈


這要看你關注的是什麼生態,比如主題製作生態,這個很多桌面全都有,比如專屬內容開發,這個幾乎沒有。


推薦閱讀:

「小米(手機)」是如何跟「屌絲」聯繫起來的?
黑小米的人處於何種心態?
小米掃地機器人對比iRobot和其他國產品牌到底如何?
如何看待小米將於2017年2月28日發布的松果處理器?
雷軍為什麼作為中方代表參加國宴?

TAG:互聯網 | 小米科技 | 米柚MIUI | 智能家居 | 小米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