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克思提出的五種社會形態演變?
馬克思是怎樣推論出五種社會心態的演變的 他把什麼作為主要變數 忽視了哪些變數,以及他的學說適用範圍多大 或者說在各國這個學說又有怎樣不同的存在方式。
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能體現這個觀點嗎?
五個社會形態的學說,不是馬克思的學說,而是蘇聯的學說,即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雖沒有劃分社會形態,但有三種經濟形態上的劃分,即自然經濟、商品經濟、時間經濟。馬克思的社會形態演變觀點主要是圍繞經濟因素展開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兩對矛盾三個要素綜合作用推動歷史發展。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革命也是改朝換代的重要方式。
要說忽視了什麼,也許是對上層建築的作用沒那麼重視吧。像是思想學說理論什麼的,自然馬克思是承認它們有作用的,但依然認為人類生產實踐才是決定性因素。「唯上層建築論」固然是錯的,但是「唯生產力論」也不見得完全正確。對兩者若想真正做到辯證分析,也確實很難。
還有一點就是對歷史上的偶然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有些輕視。其實,西安事變這種事隨著近年史料的逐步解密,已經差不多可以看出就是少帥的一時衝動做出的事,但是這足以扭轉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甚至讓一條世界線都崩壞了……人民創造歷史,可這會兒的作用還真就不大,一個西安事變讓社會主義提前到來了好多年,還真的是一人之力改變世界。有些事,還是要小心求證,客觀分析得才好。
總之還是那句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謝邀。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個人的看法是,馬克思忽視了歐洲文明的特殊性,從而其觀點不很普適。
歐洲歷史的脈絡是羅馬帝國、各路野蠻人入侵併不同程度羅馬化、黑暗時期,從此以後一直到威斯特伐利亞是封建時期,威斯特伐利亞以後,雖然封建主仍然存在,但近代國家已經開始興起,工業革命後封建制度徹底毀滅。幾乎就是一條線。
而其他地方的歷史不盡如此。如中國,秦漢帝國、隋唐帝國和明清帝國是等量齊觀的,更加像一個個的循環。而這些帝國的制度和歐洲封建制度相似之處甚小,最後一個則更是以小地主為基礎,根本不存在什麼「封建制度」。「封建」的原意是周初封建。而奴隸制時代也不盡相同,中國的三個大一統帝國一個強於前一個,秦漢強於之前的商周,歐洲的中世紀則遠遠不如羅馬繁榮。
總之,馬克思的方法是科學的,生產力確實是基礎,但歐洲歷史的特殊性使得其模型過於簡單化了,所以結果不一定完全對。我們不能苛求馬克思作為歐洲人讀過中國歷史,但我們自己不能用其有局限性的理論往中國歷史上生搬硬套。
至於社會主義及以後,則不是我們能揣測的範圍了。
另,如題主所在或曾經所在的學校全稱八個字,簡稱取其第一三五七共四個字,校門口有一家叫苗苗便利的商店,請私信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德國可以拒絕美國而日本不可以?
※如果用歷史唯物主義,如何來解釋七年戰爭普魯士的勝利?
※如果張學良沒有殺掉楊宇霆,郭松齡並沒有反奉起兵,日本會輕易發動九一八事變么?
※如何評價中法戰爭?
※有哪些歷史人物在小說和真實中差距比較大的?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