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中用作副詞的「賊」的本字是什麼?
或者求分析一下是哪裡開始傳播的
東北、北京都有用的
就是賊本身吧。名詞(盜賊)→形容詞(精明)→副詞(很)。
我覺得北方方言副詞「賊」的本字就是「賊」,而且是直接自本意引申出的。
「賊」從「戈」「則」聲,本意是「毀壞」、「傷害」。
金文表示傷害、加害,?氏盤:「余有?氏心賊,則鞭千罰千」。「心賊」即「賊心」,表示有加害之心。[1]
「傷害」是暴戾的行爲,引申爲程度之深,所以用於副詞。現在官話中的「很」也有類似的脈絡。「很」「狠」同源,常互訓,「很」可以表示暴戾:《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太子痤美而很。」《淮南子·主術》:「上好取而無量,下貪很而無讓。」[2]而「狠」也可以表示程度之深:《西遊記》第22回:「這家子遠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他那裡得知水性?」《儒林外史》第3回:「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湧上來,迷了心竅。」[3]
至於「賊」的盜竊犯意,我覺得有可能是隸書以來「賊」字難看出意符是「戈」聲符是「則」,反而像從「貝」從「戎」的會意字。(馬王堆和其它漢隸中甚至「則」省「刀」而字形變成?戈貝或戝的異軆十分常見。)一些人可能把「賊」的意符理解爲「貝」,覺得所以「賊」和「財物」有關,而「賊」本意又是破壞,所以以爲「賊」是「盜竊」的意思。(順便一提,即使是「則」也不從「貝」而實爲從「鼎」。)
總結一下,我覺得詞意應是動詞「破壞」--&>名詞「破壞者」--&>「破壞法律者:國賊、奸賊(叛國者)、盜賊(盜竊者)」--&>「詞義收窄,盜竊者爲主,可能受字形影向」這樣的演變。
詞源:
[1]:賊- 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2]:很 - 萌典
[3]:狠 - 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就是「賊」,其實「蠻」和「很」也是同樣的來源。
「很」其實是「狠」的本字,從兇狠引伸為猛烈、極度,也就是程度深。
「蠻」和「賊」也都是這個道理。
「古白話說」和「鮮語說」各有道理。反正一旦涉及關東、河北方言,凡有不決,都該比照一下滿蒙朝鮮語,再不然還有日語俄語。
也說東北話中的「賊」 _ 趣說字裡行間 _求是理論網
歪樓,有粗俗的用法:
賊雞巴(雞兒)累。
賊雞巴使得慌。
不僅僅是官話,晉語如邯鄲也有。
忒
然後一幫不怎麼識字,念字按一半念的不明真相的群眾就這樣念了「zei」,發現比起「忒」,用「賊」字形容「太」,「很」「特別的」這幾個意思逼格更高,還不噴口水,於是,「賊厲害」就取代了「忒厲害」。
本字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意思基本就是「極其」,「特別」,「很」,可能還有其他意思,靈活運用,也不是完全死搬硬套,本回答屬於強答,不同意或不喜者請直接反對或舉報。(本人黑龍江人)
本地西南官話沒有【賊】這個副詞,大部分情況用【蠻】,也有用【好】的。凡北系官話裡面用作副詞的【賊】在我處西南官話裡面可以用【蠻】替換。
由於西南官話起源於明代官話,所以至少在明代官話裡面應該是沒有【賊】這個副詞的。
我腦洞覺得非常小概率是「極」 不過也太野雞了 (但是顎化後再讀精組也有「喫」?(好吧它不是精組的)),但是會不會是明代北方尖團不分的一種類型
又或者是「入」,陝西不是有詈雲「zei ni ma」
「賊/賊」{從「貝」/「貝」}
又是字本位,可是「本」其實是「末」的鏡像。
參考知乎問答:「極、盡、終、窮、最」近音近義,形符「木、皿、糸、宀、冃」也音近,這是巧合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7766665?utm_source=com.example.android.notepadutm_medium=social
坐標華北,沒有聽過這種說法。
建議把問題中的「北方方言」改為「東北方言」
怎麼傳播開來的還真不知道,不過北方很多地方都會說賊好看,賊好吃之類,意思超級,特別,非常。
東北、山東、北京、陝西都說。
除此之外,陝西方言的"賊"還有其他意思:
比如"賊猴"、"賊婆娘"、"這娃賊滴很",是說你這個人狡猾,精明,通常都是朋友之間開玩笑,打情罵俏,不太用做嚴肅的貶義。
再比如"賊你媽"是罵人的話,就是艹你媽的意思。
以上不對的地方還望指出。
推薦閱讀:
※北方官話方言與東南諸方言中,哪一種保存了更多中古漢語發音的特徵?
※用任意一種現代漢語方言讀中國古詩文相當於日語的訓讀還是音讀?
※粵語究竟是「獨立語言」還是「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