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耳機音質可以到什麼地步?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耳機有5塊的,也有五十五百五千的。難道差距能有百倍那麼大?據說可以聽出電的質量,是真的嗎?


有幸我是賣耳機的,拿過批發價1塊五的天橋小米塞子,也蹭過3003這些快一萬的。

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先說答案,五塊錢的耳機和五千的差距有百倍之大。

首先評價一下上面的部分回答,說貴的耳機人聲有感情。

其實是錯的,頂級的耳機追求還原度,而不是人聲的感情。

反而一些單動圈,一些老塞子感情充沛,這些都是工程師一次一次試出來的,屬於保密級別。

頂級的耳機最開始的設計原理是是軍方的通訊器和聽力障礙者的助聽器。

聲音是硬的,脆的,高頻是刺的,它的聲音既不是現場那種宏大聲場,也不是所謂溫暖的感覺。
而是玻璃摔碎在地上的清晰感。

進入正題

——————————————————————————————————
五塊的耳機=走在路上有別人在地上砸了玻璃杯子,你只是聽到了一聲破碎。

五十塊的耳機=走在路上走在你旁邊的人砸了杯子,你聽到清脆的一聲。

五百塊的耳機=有一定聲場=在你左下方的人砸了杯子,感覺好像是杯底先著地,落地那一聲有點兒悶。

頂級耳機=解析度高,聲場強=在你左手邊一米左右的傢伙砸了杯子,杯子先著地,落地猛,砸碎了破斥的一聲清涼的聲響,有一部分碎片飛到了前面,點在地上像針刺的聲音,整體聽起來又清楚,又刺耳,比「現場」更加真實沒有修飾。
頂級耳機+不同播放器或者不同EQ=實現絕大部分類型曲目的適聽感,個人認為比現場還強。

次頂級耳機2000-3000吧選項一堆有圈有鐵有圈鐵結合。

次頂級=流行塞,啊,摔的好有節奏,一蹦一蹦的,好刺激。
=低頻塞,啊,好重的一下摔破了,感覺腳底下似乎震動了一下。
=女聲塞,啊,摔的好有感情,好感動,要哭了,多麼美妙的摔杯子啊。
(玄學主要在這個級別)

——————

不吝賜贊啊大家~

對了,最近有廠商幫我odm了一款hi-res的單元,用日本進口的5u膜片。令到我可以diy一批一百來塊的耳機,素質大約2-300元的檔次。暖聲塞,低頻彈性很好,人聲甜美,泛音豐富,有點兒寶華的「膽機味,箱子味」,適合聽搖滾,jpop,民謠流行一類,屬於hifi初燒段位,大家預算少又要來點兒hifi又是手機直推的,可以私信我試試。真心推薦。


電的質量不一定聽出來,不過質量確實可以聽出來。
普通大學本科學生一枚。
耳機坑是大一的時候入的。第一次見玩hifi的室友,看見他拿著一個大磚頭一樣的mp3聽歌。借來聽了聽,真是沒聽出啥區別。當時我用的是三星的原裝耳機。我第一次知道一個那麼大個的mp3可以買到幾千,耳機原來不都是幾十塊錢的。
懷揣著對未知的敬畏,買了第一條超過百元的耳機,牌子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鐵三角。
然後,慢慢的,慢慢的,就變成了這樣。。

每一副耳機都有自己的風格,同一首歌曲,不同的音源不同的耳機可以搭配出不同的風格,這真是太奇妙了。iPhone的素,索尼的暖,電腦的低噪,讓我欲罷不能。
一副普通的耳機,對於一首歌的細節描繪是遠遠不夠的,就像解析度不夠的顯微鏡,當你直接看模糊的圖像時,可能意識不到。但是當你看過更加清晰的圖像後,再去看模糊的圖像,你就恨不得戳瞎自己的眼睛。。。
聲場問題,當用es100聽歌的時候,感覺自己在柜子里,當用塑料之淚聽歌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小房子里,當用K701聽歌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大廳里。聲場如同你的視角,眼睛睜的越大越好。
樂器分離度解析度等問題,當用普通耳機聽歌時,各種樂器混雜在一起無法區分,或者乾脆類似貝斯這種根本不存在,鼓點像敲塑料瓶一樣無力,就像眼睛散光一樣模糊,無法分辨各種顏色與構造。當用好耳機聽歌時,能清楚的分辨各種樂器,並進行準確的定位,讓你感受到每種樂器的方位是不同的,鼓聲不再無力,貝斯不再沒有存在感,三角鐵不在那麼沉悶,沙錘也有了活力,歌手換氣的聲音口水的聲音如此性感,就像眼睛能分辨多彩的世界。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聽歌人的心境。如果你真的在用心聽音樂,把注意力完全傾注到音樂上,用心感受裡面的每一個音符,那麼任何刺耳的雜訊都會令體驗大打折扣,一副說得過去的耳機是對自己也是對音樂的尊重吧。如果音樂不能觸動你的內心,那麼HD800戴頭上也白搭。
音樂文件的音質問題,普通的mp3和aac是有區別的,CD與192K也是有區別的,並且這個區別是能感受出來的。可是,真正熱愛音樂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快樂的人,是不會在乎這些的吧。金耳木耳不重要,開心才重要。
最後,千歌好可愛,我要廚水團!


耳機的檔次分為好幾個基本層次。

1-2000元基本上是直推合理的檔次。

2000-10000元基本上是量產版極限檔次。

再往上基本上是限量版。

首先耳塞是沒法和大耳機相提並論的,3003也可以被2000元加上前端驅動良好的大耳機打出鬼,說極限音質還是說大耳機。

直推檔次的耳機為什麼是直推因為它的解析並不高,也就是說耳機能展現的所有細節基本上也就是電腦或者手機直接解析出來的細節,兩者互相滿足。

超過2000級別的HIFI耳機解析能力已經大大超出了電腦直接解析的上限,推力上也是普通耳機口跟不上的。這時候就需要前端了。這時候有人要問了,電腦這麼強的運算能力,怎麼會解析不了呢,這裡面的重點不是解析能力,而是干擾,而干擾的重點就是電,雖然現在傳輸的都是數字信號,但實際上0101並不會像理想的情況下以一個恆定的速率播放出來,他會因為任何可能的干擾而出現前後的偏差,就像汽車行駛在馬路上你以為他們會勻速排齊了運動,實際上是不斷的加速減速,有時候擠在一起,有時候又拉的很開,這就是著名的jitter。這極大的導致了音樂播放的失真。而這些失真對於超過2000元以上的耳機解析能力來說表現無疑,對清晰度追求者自然是極大的傷害。

在諸多干擾之中,最糟糕的莫過於電。因為電是能量的來源,又存在或高或低的脈衝,就像一個人本來應該工作狀態恆定,但有時候吃飽飯他就乾的快點,沒吃飽就乾的慢點,你還能讓他工作出來的效果遵循一個理想的恆定速度嗎,不可能。

所以,一個穩定的供飯,啊不,電流是排除干擾的關鍵之一。

核電水電是段子,但一個電處,一個牆插在高級設備(這要足夠高級,你個5千的東西上基本是聽不出來的)上改善基本上一耳朵就出來了,清晰度不在一個檔次上。但一個線性電源在1千元級別DAC就聽出來了,所以線電我覺得性價比極高。

這裡補充一下幾個常規的誤解,實際上為什麼這麼強調解碼器和耳機放大器的分離,和音源(尤其是電腦)的分離,這主要就是電,因為解碼器要求最精細的將數字信號高保真轉化成模擬信號,而這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獨立時鐘,也就是我自己設立一個穩定的隊伍順序,混亂的汽車隊列先在紅綠燈口給我等著,然後在我的指揮下以非常精確的速度一輛輛開出,勻速跑出一個穩定的隊伍,這樣加上數字信號高保真0101,理論上就還原除了一個極其保真的模擬信號。而這一切都是精細活,但你和電腦里網卡,顯卡,CPU這種耗電忽多忽少的東西放在一起,你還怎麼能維持你時鐘的精確性,因為你們在共用電力啊,就好像一個想練平衡木的和幾個玩蹦床的孩子在同一個蹦床上你讓他保持水平,這不可能。

耳機系統一般存在一個音源(可以是電腦,CD機,轉盤等)保證數字信號的輸出。然後通過一個非同步系統接入DAC,也就是設立一個等待處,先給我停著,我叫一輛過去你開過去(USB非同步界面)。接下來是DAC,DAC的水平主要在於時鐘,一個好的時鐘基本值1W(是不是直接超過了耳機,其實就是這樣)。時鐘就是一個絕對準確的隊伍保證者,確保一輛輛車穩穩的給我排隊出去,然後一個個數字信號穩穩通過數字模擬轉化(DAC)轉化成模擬信號。接下來進入放大,這時候我就有了很高像素的一個底片,但你放大不能給我虛焦,不能失真,這時候又需要耳放的電力的穩定了,但這時候因為只是放大而已,是個粗活,所以電力要求要低的多,但也不能太差。最後經過放大的照片放入耳機,耳機其實就是個相框而已,是整個系統中最便宜的東西。

一個2000多的森海HD6000,你給他手機直接出聲,那就是一個500元的耳機,你給他5000元基本的前端,他出的就是7000元的聲音,你給他15000元的前端,他出的就是17000的聲音,因為在他精確的解析下,你前端干擾造成的模糊都會放在其中,就好像一個4K電視放個480P的片子,沒什麼用。

其實高級HIFI耳機系統是在高保真的情況下體現好聽的失真。所以還原是基礎,調音是關鍵。在做好了解析的部分之後,每個設備,甚至每條線路都會因為無法避免的干擾有意無意的加入少許自身的聲音色彩。正是這些聲音色彩很可能成為它的招牌,比如膽機著名的溫暖音染就是在放大信號的過程中加強了會產生溫暖感的偶次諧波而造成的。很多人通過換不同的線材來改變聲音的去向也正是利用了這種失真。

最後想說,其實耳機的極限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尤其你仔細聆聽了一首高質量的錄音並記住了所有的細節之後,你會發現,5元的耳機就是縮成一團,500元的稍微分了一點點,有了點低頻或者解析,2000元的老旗艦們,HD600,K701,880,在5000元前端下,你會發現質的飛躍,首先,我靠聲音原來這麼廣闊,它不是一團,是一個大空間(聲場)。伴奏想起,低頻直接敲打肚皮,高頻頂住額頭一飛衝天(三頻延展),溫柔的時候低語,氣勢出來的時候卻一下震感你的整個腦子(動態),左邊3點鐘有個提琴,右邊有架鋼琴,前面有個薩克斯,一清二楚(結像)。然後人聲響起,從吸氣,到換氣的那一下咽口水(解析),到聲音發出來的略帶沙啞的質感,每一個音色都充滿厚度和體積(染色)。這樣一首曲子你會開始渴望聽到更多,更多。

這時候,就是傳說中的開始發燒了。

此時你會覺得高頻不好聽,換個有點控制力的耳放(比如701驅動良好可以大量改善高頻的毛刺),改善了,好開心。低頻略慢,DAC換個線性電源,哇有力了,好開心,你調整著一套設備,直到你聽的那首你聽過100遍每個細節都印在腦海中的曲子,哇,所有的毛躁都被儘可能的糾正了,你滿意了。

直到有一天,你到試聽會上用顫巍巍的手拿起009,大奧,R10,這些上古神器,在2W以上的前端上放出那首你再熟悉不過的歌曲,這時候你發現,我靠,原來自己再熟悉不過的那個環境,那個演奏的房間,其實一直隔著一層紗布,那時候你知道紗布開始退去,每個細小的煙霧的在退散,而且那聲音是那麼好聽,關鍵TM的還好聽,我靠這怎麼玩。完了,你知道其實你並沒有多少錢,你知道在他們面前你渺小的設備其實並沒有多少解析,沒有多少值得驕傲的,然後你帶著哀傷和一點僥倖回到家,拿著你精心調整的設備聽了所有你熟悉的曲子,一邊聽一邊對自己說,還是我熟悉的調子好聽,你看就是更有韻味,解析算什麼,素質不重要,最後你睡著了,帶著自欺欺人的微笑。

然後當你有機會接觸到KK的時候,明知會深深打擊,但又帶上碟片,興沖沖的像會場傻傻的趕去了。。。

本人前端auneX1s做界面,接lavryDA10,耳放歐博cyber20,黑嗓337,萊曼。耳機主力是K701,HD600,鐵三角AD1000X,其中AD1000X便攜。總價值約2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一下新的系統,很早就喜歡靜電了,所以後來幾乎把一套東西都換成靜電了,保留了701和歐博cyber20,ADKX依舊放單位。

北極星DAC32+STAX717+STAX407,全平衡靜電系統。

第一張封面是顧令爸爸星塵的野子,靜電下特別好聽。順便藏點私心拍套茶具,畢竟除了音樂就是喝茶了吧。

PS:順便安利一下,北極星DAC32單端接惠威MKii女聲是非常好聽的,完美的風格對應,不過可能很少有人願意這樣接。

更新一下終於有了自己的009,算是對STAX和靜電的一種致敬,也是對自己燒耳機的歷程的一個階段性的紀念吧。009真的是太好看了。


這麼說吧
隨身前端QP1R
曲目是DSD格式的君のままで和王菲的天空
耳機是Sony的exk
這套東西見一個毒一個
當各位聽過的親朋好友們問了下這套東西要花多少的時候
哪怕他們聽到了一個比較嚇人的數字,也表示這蠻值的,人嘛有點愛好挺好的之類
後來我把耳機換成了ve5
當他們聽到這個被強塞進他們耳道的定製耳機的時候
世界觀大概被顛覆了吧
這非常的顯而易見
因為當他們聽到這套東西的價錢的時候
在他們那關愛智障的眼神中,我可以捕捉到,捕捉到那麼一絲糾結,那麼一絲猶豫,那麼一絲羨慕
想必這就是好耳機的魅力吧
#已被pia飛#
真的我智障才買的ve5,原線辣雞木紋面板還特么裂了除了聲音一無是處....

哦當然他是六折的~(≧▽≦)/那個...話說需不需要我發一下那倆DSD的車?


我只能說我感受到的差距
大耳機,PS1000,
耳塞,EX1000.
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聽過的歌,用她們再聽,感覺就像是這些歌以前從沒聽過,完全重新演繹了一遍,味道不一樣了。
其餘的耳機沒有給我過這樣的感覺。


看我的頭像以及下圖的對比就明白了:


啊,這個問題兩年前就有了,今天又被刷到時間線來,想答了。

幾周前在好友那裡試聽了整整一白天的HD800配上HDVD800,回來有種莫名的失落。
對了,先給路人朋友們科普下,HD800是目前森海塞爾的頭戴旗艦(國內正價10000+RMB亞馬遜正價1000USD),HDVD800則是森海推出的耳放解碼一體機(國內正價14000+RMB亞馬遜正價2200USD),當然以上只是「專櫃價」罷了,通過其他渠道肯定能便宜不少。

————————————以下大部分是廢話想到哪說到哪——————————————
——————————不喜長篇大論的可直接看斜體字幾個段落————————————

其實我也算不上什麼燒友。想了想,半個燒友都算不上。我只是一個想要找到我理想中的耳機的普通消費者而已。試聽過的耳機有哪些早已不記得了,多半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的熱門產品,中高端偏多,但試聽歸試聽,也就那麼幾分鐘的事兒,能留下多少印象呢。一直陪伴著我的是三年前買的一條IE80和一台C4,我知道耳機圈撕逼多,所以買完立刻「退圈」,極少再關注耳機相關的消息;約一年前的時候想試試別的風格也想收個頭戴,就入了DT1350,但無奈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實在與它擅長的部分交集甚少,最終還是把它賣了出去。因為不捨得花3000+甚至更高買比自己的IE80好的耳機,也因為對它感情頗深,始終沒有考慮購入新的耳機。

不知大家是不是聽過這樣的說法:耳機的價格,是粗略符合「邊際遞減效應」的。比如說一個聽慣了50塊耳機的人去聽200塊的,會覺得音質有明顯改善;200的去聽800的,才會覺得有明顯改善;800去聽2000的,才會覺得有明顯改善;還想再上一個檔次?抱歉,你得去聽7000的才成了。而我的耳機使用經歷,也不斷地印證著這一說法。

HDVD800+HD800的組合,再一次堅定了我對這一說法的深信。

回到幾年前。記得初見IE80的時候,那種驚艷已經真真讓人難以忘懷了:吉他撥弦時的泛音被如此細膩的重現了出來、鼓聲充滿了力度和彈性、人聲的清晰就像真有人在自己面前唱歌、大提琴抹上了松香的琴弓與弦在換弓時摩擦產生的一絲雜音甚至都能辨出——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已經是頂級的享受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驚艷感逐漸消退,自己的耳朵也熟悉了它的解析度和風格。

直到前陣子許久沒見面的一個燒友問我,要不要來試聽這套HDVD800+HD800,我才發覺,其實自己依舊渴望著更逼真更豐富更立體的聲音。到了他那,設備一切就緒,我戴上這個稍有些重的「大傢伙」,坐等它們能給我帶來怎樣的驚喜。

等等。為什麼和我聽過的兩三千價位頭戴沒有太大區別……除了聲場大點。這是怎麼回事?我當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換了幾張專輯試聽。照理說,音源是沒問題的,我測試的那幾張專輯都是國外訂購的正版(雖然真特么貴),用我的IE80+C4這套聽的時候解析度也就大概這樣,WTF?不可能吧。

終於,播放到Vittorio的這張「The Romantic Hero」的時候,事情開始有變化了。
我能清楚的感覺到解析度比自己以往使用的耳機高。
Vittorio的聲音在原先的基礎上更加飽滿了一些。
不過我心說,科科,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啦。
然而到了弦樂的部分我呆了。Literally呆了。
原來數把提琴共同演奏時的聲音該是這樣。
原來數把提琴共同演奏時的聲音該是這樣。
原來數把提琴共同演奏時的聲音該是這樣。
感覺就像電視廣告里柔順的黑髮,根根分明亮澤飽滿;
均衡自然且和諧,就算有其他樂器疊加也清晰可辨。
媽的我以前聽的都是什麼玩意兒。
「我發誓,我從未如此刻這般喜愛古典音樂。」

但是我能得出的結論絕不僅僅是「HD800這套系統聽弦樂很驚艷」這麼簡單。
我當天用它連著聽了兩三個小時的音樂(好吧,下午又聽了兩個小時),幾乎把我存的無損(每張選兩三首)都拿來試了一遍,最後我非常鬱悶地發現,我的大部分無損音頻,在這套系統可怕的解析力之下,都只有「及格」水準而已。我不知道大家懂不懂我的意思——相當於,如果只從音源這個環節看,只有一小部分音頻能夠發揮出這套系統的八成功力。我當時沒有更高比特率錄製效果更優的音頻,所以我認為這還只是八成。而幾年前感動我的IE80,卻完全無法讓我分辨出擁有較好的錄音效果的音頻、與普通的錄音效果的音頻的差異。

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詩。「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嘿嘿,不過拿來形容這個有點誇張了。兩千塊的耳機和HD800系統的差別,比起兩百塊的耳機和兩千塊的耳機的差別,還是小多了。但看答案的旁友們如果自己城市有試聽耳機的地方,還是非常推薦大家去感受一下的。其實玩耳機不光是砸錢追求還原度和解析度那麼簡單,有時候,對音頻的適當處理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聽音樂體驗,這也是很有意思的過程呢。

最後……雖然我在這篇文里把HDVD800+HD800這套寫得有點神乎其神,不過再棒的耳機和音響也不如自己坐在音樂廳的好位置、直接聆聽樂器和人聲最原始的聲音真實呀~~~^_^

P.S.聽過大奧兩次,但是時間都比較局限,每個人也就大概一兩首歌的時間,我帶的曲子後來發現不太適合拿來試音……而這回聽這套系統時間充足所以印象深刻


上面一位朋友說了HD800。手頭的參考系統同時有HD800與009,在此說說009吧。

如果說HD800給聽者的感受是【歷歷在目】,那麼009則是【餘音繞梁】。

當從一套完善的HD800系統換上009,不見得立刻會有驚喜。因為009的聲音仍屬於較為內斂,調音與動圈耳機不同。甚至可能會覺得009有些軟、蒙。尤其是大場面的交響樂,許多人會覺得HD800聽上去更"過癮"。所以靜電耳機其實不大適合在聚會上粗聽,更適合多花些時間悉心體會。

在經過了大腦適應期後,我們會發現009的信息量令人印象深刻。在質量較高的錄音中,每件樂器,每位演唱者,它們的尾音並不是簡單地休止,而是在空氣中顫動著漸漸地衰落。這種對於餘韻的刻畫,在動圈耳機上很難聽到。

在樂曲的強音段落,HD800有充足的能力將音樂的各個層次展現;而009不僅止於此,許多此前不可覺察的配樂器,清晰地浮現在聲場中,令人感慨16bit 44.1khz的波形中竟有如此豐富的內涵。

對於微小信號的極致解析力,是靜電耳機的特徵。一個音符的完整過程,包括所謂Attack,Decay,Sustain,Release。如下圖。

  • 在attack階段,HD800更為清晰過癮,而009更為平和,在大音量下也不會有壓迫感。

  • 在decay和release階段,動圈太"乾淨"了,丟失了細節,即便是HD800也不例外;靜電的優勢很明顯。

如果說中端動圈耳機的聲音是一塊棉布,高端動圈如HD800是一匹綢緞,那麼在009上,聲音已輕如蟬翼,近乎要彌散在空氣中。

  • 在sustain階段,009更能充分捕捉到波形的微小變化,一嘆三疊的婉轉,細膩。許多用戶表示靜電耳機更能傳達歌者和樂器的感情,正是如此。

如果用常見的事物來類比:

低端耳機,是3.5寸480x320的手機屏,能亮,能看清字。

普通中端耳機,就像14寸1024x768的舊筆記本TN屏。有點偏色是正常的。

HD800,相當於一台40寸的1080p大電視,音場大,動態十足,細節也令人滿意。如果不去專門對比,其實已經是不錯的聲音。

009的屏幕不大,24寸。但這屏幕可不簡單,是5K retina屏,纖毫畢現,栩栩如生。如果換上更強力的第三方耳放,這屏幕還可以更大。

各位不禁要問,怎樣的系統才是80寸的8K 3D屏?這估計就還得看森海塞爾的HE 1,奧菲斯二代了。


聽音品質是無形間慢慢培養和提升的,應該突然換回便宜的耳機聽,比如earpod,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白牙鎮樓

這要看從什麼角度說了,耳機主要分三個領域。
通俗的說,就是還原度,好聽度和降噪度。
還原靠的是解析,監聽什麼的主要往這裡靠。
好聽靠的是渲染,這個靠渲染和聲場。
降噪是黑科技,樓上一幫bose的兄弟們都說了。不要看不起啊,我也算是個發燒友了,出差bose qc20真心神器啊,3003吃灰去。
音質黨量力而行,有多少預算買多貴耳機,稍微考慮一下佩戴舒適度。
真想好好深入玩,前端,耳放,耳機補短板吧。
為了避免被小白說強答,隨便發幾張圖吧


再次更新:去年回答完這個問題後,我買了個多媒體音響
用了快一年吧
聽我一句勸,朋友們
千萬別買,買了就回不來了_(:з」∠)_
——————————————hūn割線——————————————

更新:那個...請問天鵝絨的墊子有什麼清洗方法嗎?我的耳機墊經常打理可是還是慢慢變色,不知道怎麼辦_(:з」∠)_

——————————————hūn割線——————————————

我覺得很奇怪啊,為什麼關於耳機的板塊下面總是有人扯水電火電風電什麼的段子?無腦跟風黑有意思嗎?

電很重要?那麼那些用mp3聽音樂的該怎麼說?是不是會說出「直流電就是好啊,雖然是鋰電池,但是電整體性非常好,高音不刺耳,低音溫暖厚實,得益於低音的烘托,中頻也變得無比溫和」這類話?耳機好壞確實是有差別的,但並不是意味著說1000元的耳機比5元的耳機好了200倍,不同價位的耳機提升是有限的,然而就是因為這些有限的提升,讓使用者在習慣了高端的耳機之後,返回去聽低端的耳機就會不習慣,一下子就能聽出差別。

好的耳機與普通耳機相比,解析度更高,聲音更自然,對於音樂的細節把握得更好。普通耳機聽交響樂之類的樂曲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在聽感上的表現就是雜亂,甚至刺耳,相比之下好的耳機會把樂器分離清楚,聽者可以毫不費力的分辨出各種樂器。

耳機還原的好並不夠,每一家耳機廠商的調音風格都不同,就像照片,完全還原場景顏色的照片可能並不討喜,相比之下適當處理過的照片更會吸睛,至於喜歡哪種處理方式就得看個人了。

耳機是拿來欣賞音樂的,好的耳機就是把這功能的無比細緻。在耳機還原了音樂的各個細節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細節,你可能會發現某首rap裡面的背景音樂的鼓點裡面竟然混入了三角鐵的聲音,可能會發現鋼琴的聲音變得無比清澈,可能會發現某樂手的聲音是那麼乾淨空靈,可能會發現以前從沒注意的吉他掃弦聲變得如此清晰,就像側著耳朵聆聽一樣。這並不是玄學,而是實實在在的聽感。普通耳機可能會讓你聽久了覺得不耐煩,說不出哪裡難受,但是好點的耳機不必顧慮這點,因為音質足夠乾淨,聲音非常自然,帶上耳機只管聽,每一首都有獨特的體驗。

我身邊的這款耳機陪伴了我幾年,剛到貨的時候確實讓我驚艷了一把,因為對於一直用幾十塊耳機的我來說,這音質簡直無法比擬,我第一次知道了320kbps的mp3比起192kbps的mp3到底好在哪裡,我開始發現無論人聲還是伴奏都值得細細品味,更重要的是,爵士樂的薩克斯,日系純音里的鋼琴,後搖演奏到後面紛繁的樂器,都在耳機的演奏下有了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音樂變得極富感染力。


就是學校宿舍沒空調,夏天的時候這耳機戴起來簡直要命。_(:з」∠)_


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沒買過也沒聽過最頂級的,我只是想做點適合大眾的耳機。

謝謝大家!


補充說一點,狹義上的音質很玄幻,我確實聽不出來什麼特別的。
不過按照我的標準,音質就是儘可能停到更多細節。
如果這個標準成立,那麼在降噪耳機使用的環境中,包括但不限于飛機、高鐵、火車、地鐵、大巴車、考斯特、計程車等,這款降噪耳機確實可以讓人更加容易停到音樂的細節。
比如自從上個月買了這付耳機後,我已經坐了5架次飛機,兩次高鐵,數次計程車大巴車,qc35都能夠讓我在更低的音量下更好地聽清音樂。
如果是普通耳機,音樂的很多細節會被噪音嚴重干擾,聽不清楚,如果要聽清楚,音量就得很大。而qc35的降噪功能則屏蔽了大部分有干擾的噪音,只需要大概一半的音量水平就能聽到和聽清音樂。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降噪耳機確實也可以說音質好。

以下是原答案
剛買了bose的qc35降噪耳機,降噪效果好到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2888的價格,值!
啟動耳機的一剎那,這個世界瞬間安靜了。
買之前還擔心降噪效果,買了以後完全不後悔。

之前用的是森海塞爾ie8i,我是木耳,聽不出好壞,但這個耳機的降噪效果我是可以聽出來的!


不一定貴的耳機就一定是好耳機,不一定你買得起耳機的就用得起,不一定測測...OK..測評說好的耳機就一定好
帶上自己的設備去店家實際感受對比一下就知道


以前聽的都是三四十的價位,最近一兩年我哥們帶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因為我聽得很雜,所以很難說有一款耳機不管什麼風格都讓我驚艷,但是去了耳機店確實感受到在某些風格方面,好的耳機和垃圾耳機的差異是巨大的。
雖然我在廣州和深圳都喜歡逛耳機店,但是目前窮,幾千幾千的還是算了,買了個y50,目前各種歌播放還是比較給力的(畢竟我還沒發燒到一個level)
耳機好就是能聽得清各種細節,對於節奏型歌曲立體和環繞感更強,部分耳機側重人聲的人聲部分特別優美漂亮。
2000多的我在店裡聽是不太捨得摘下來的,這時候你給我一個地攤貨直接能吐血。

當然我要說,站在普通聽友的立場來說的話,好耳機並不是那麼必要,他們也就聽聽芭樂high high動次打次,低端的足夠了。而且對於一些歌曲是要注重器樂和多層次的編曲人聲才能感受到魅力的,有些人你塞給他耳機,他覺得差別不大,不都是「你總說是我的錯,可你自己總太過自我「嗎?
哈哈,歌是開玩笑的。


哈哈哈哈哈哈

水電火電核能電

都是高壓電!!

這是一個玄學!


說點靠譜的吧

本人熱愛動鐵,喜人聲,大法入坑,但是鍾愛鐵三角。

hifi太貴,目前還沒到這個追求。

家裡的基本都是1000到3000左右的塞子。

也有天橋5塊錢的假逼冊

感覺就是,千來塊的塞子之間其實除了各頻的區別,素質其實差別不大。
比如說大法的雙耳插u盤那直指褲襠的低音,和鐵三角在你耳邊呼出的人聲,你換著聽,就能聽出很大的區別。

但是就素質來說,聽不出多大區別。

但是你聽完幾千的耳機,突然拿個五塊錢的耳機讓你聽聽,你的感覺就是卧槽的

「卧槽!這都能聽歌?」

聲音離我好遠啊,聲音好奇怪啊,解析好差啊……

簡直不能聽了嚕!

話說燒耳機是個大坑,因為你的耳朵大概會越來越叼,然後越燒越貴


耳機現在已經是玄學了

但其實仔細梳理梳理還是可以知道本身的面貌是怎樣的

以價格為區分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當你用五塊的耳機的時候

你會感覺明顯的瑕疵

這個時候的問題真的是誰都能聽出來
不論是完全什麼都不懂的小白
還是已經燒到線材的大神們
都輕而易舉的可以感覺出來

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當你聽五十塊耳機的時候瑕疵就不見了

好像日常的聽一聽還不錯


當你用到五百塊的時候
發現五十塊其實還是有瑕疵的
只不過當時你不知道音樂質量還能上升到這個層次

當你用到超過兩千塊的耳機的時候
發現五百塊沒什麼瑕疵
但是不出彩
而兩千塊在很多地方是出彩的

再以上就沒買過了

所以說

這是一個加法過程

每上升一個台階

感官就上了一層

總有你想不到的地方變得優秀

帶給你全新的感覺

一個小學生怎麼能想像到大學生的課本是什麼難度呢。。。

對吧。。

只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一步一步才能清清楚楚


當然,每一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接觸去感受

適應耳機,感受耳機

到了下一個級別你才能感覺出來


我認為單單在耳機店去感受耳機其實並不是很明智的耳機挑選方式

對於某些評論和其他答案都有說可以聽出區別的

我想說

去耳機店

裝修環境,不停播放音量超大MV和廣告,以及耳機下方的價簽都是影響你的因素。

設想你進到耳機店裡,越便宜的耳機往往顏色越多,重量越輕,擺放也越隨便。

而貴的耳機,往往恰好相反。

在這裡你的心理作用可能會很大。

拿起一個重重的,外觀就很高級的,價格貴貴的,只有一兩種低調顏色的,甚至還配有專門優質前端的耳機。

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給這個耳機以好的印象吧,誒呦,低中高頻都不錯,這個下潛,這個高音,嘖嘖嘖就是好。

既然要做對比,那就把除音質以外的任何因素都去掉,一樣的重量,一樣的外觀,讓你做比較,我覺得這個時候可能就有結果了。

雙盲才可以啊


「不同種類的電影響音質」

感覺是很有意思的話


或許全世界最高級的工程師們

花著數以百萬計的資金

造出來的設備

才能分辨出來吧


為什麼不自己直接去耳機店裡聽聽?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更多的是音樂本身帶來的感動以及...美艷的外觀


這個道理就算你不去大法體驗店蹭耳機應該也很好理解吧,4K電視的畫質跟彩電比能好到什麼地步?


推薦閱讀:

怎麼欣賞Math rock?
喜歡 Sigur Rós 的都是什麼樣的人?都會很想去冰島嗎?
有哪些周杰倫的歌曲live版超越了CD版?
華晨宇在音樂方面的的上升空間有多大?
後搖滾是不是一種空洞的音樂?

TAG:音樂 | 音質 | 耳機 | 耳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