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圈系列


24歲即將畢業不算特別軟的在德妹子答一記。


圈系列各個樓里,很是有些答案寫道:哪裡有什麼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

這句話啊,也對也不對。


較真起來,百度百科給「圈子」下的定義是:具有相同愛好、興趣或者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聯繫在一起的人群。也就是說,不僅要有相同點,還要互相聯繫。

放眼全德,上萬華人留學生總是有的。這麼些人同時相互保持聯繫顯然可能性為零。如此說來,「留學圈」似乎的確是個偽命題。

但這個答案畢竟不是用來分析題主問題的嚴謹性的……所以本著和稀泥的精神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剝離圈子的交流功能,僅保持分類作用,那麼「留學圈」這個說法還是可以有的,除「留學圈」外還會有「工作圈」「外嫁圈」「避難圈」(喂你夠了)等等。


在這個前提下,本問題的討論就有了可行性。


一、德國「留學圈」基礎信息


經濟條件:@李哲凱 在答案里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留德主力軍來自每年計劃為留學支付十至十五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家庭,來德後就讀語言班,本科或研究生。此外是一部分可以拿工資的博士。


專業選擇:毫無異議的工科為主。至於文科也有法律、經濟、語言文學、哲學、音樂等專業。


留德時長學生簽證大限為十年。語言班最多可讀兩年,本科學制三年(沒有最長時限),碩士學制兩年(同無時限),博士沒學制愛讀幾年讀幾年。鑒於近兩年的新留學生還是以工科碩士為主,而大部分學校對工科碩士有六個月畢業實習的要求,所以大膽估計工科碩士們所需的畢業時長為語言班一年+碩士三年等於四年(英語授課碩士另計)。文科碩士們相對輕鬆,勤快一點的話,按期兩年或延長一個學期即可畢業。

(PS:還有一批鮮嫩多汁每年收割一次的交流生喔。)


畢業去向:在德國成功畢業的少年們分為兩類:一類是堅決立刻回國策馬奔騰紅塵做伴,多來自文科(不是黑,妹子我也是文科生呀)或已在國內落實了極好工作,這一類大概佔百分之三四十。其餘大部分少年還是抱著「先工作幾年攢攢海外經驗再做去留決定」的想法。德國前兩年頒布了新政策,大力挽留外籍技術人才,於是本人認識的理工科、醫科博士們百分百就業了,即使不大懂德語。工科碩士們相對難些,不過只要成績過得去,德語能交流,不挑剔工作地點的話(某些企業坐落在村子裡,當然,在德國人眼裡已經是座小城了)還是有不少機會。至於文科碩士此時唯有嚶嚶嚶嚶嚶。

理工科碩士或博士畢業,進德企的可能性非常高。文科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大部分還是選擇了會展公司/外貿公司/旅行社等在德華人企業。畢竟中國人比較靈活,只要你幹活又要錢少,基本不大在意你究竟是什麼專業的。


二、「留學圈」の日常

生活費用方面:高票答案其實說得已經比較詳細了,為了搏出位(!),貼一點自己花費的詳細賬目供參考。基礎信息為女生,西德,十萬人小城市,20平一居室房間(私廚私衛),在家做飯為主(食堂伙食熱量太高啊攤手)且食量不大,社交正常,購物慾正常(誰要相信你啊)。


每月必交費用:房租+水電暖+網約為280歐,保險80歐,手機20歐,健身房45歐。總計425歐。

其他花費(六月為例):自購食物115歐,在外就餐75歐,日化用品45歐,衣物45歐,雜物23歐。總計303歐。


六月份花費共計728歐,全年約計8736歐,折約74256人民幣。這個數字在德國應該可算是平均水平。男生在日化和衣物類可能花銷較少,但在食物類上應該找得回來。


這樣的費用維持的生活是這樣的:居住上有獨立不受影響的個人空間且交通購物方便;食物上除德國超市的肉蛋蔬果(不考慮乳酪,披薩,冰淇淋,蛋糕等高熱量食物)外還能買些亞超普遍偏貴的食物嘗嘗鮮,此外六月賬目還包括了一次五人家宴的食物;社交上保證一周一次的聚餐;衣物上可以在HM或Zara買一到兩件;日化上可以在葯妝店買兩瓶護膚品。


在我所在的城市,如果住學生宿舍或與人合租的話,住房費用還可以再減少50歐左右。如果習慣吃食堂或肉夾饃外賣的話,每餐2.6歐到5歐不等,食物費用可能要增加50-70歐左右。


PS:每學期的註冊費,回家機票+禮物費,長短途各種旅遊費,添置大件電器 / 傢具費沒有計入以上費用。


課餘生活方面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課餘生活精彩程度截然不同,這是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顛撲不破的真理。


中國人的聚餐始終還是以中餐館為主要地點。十來萬人口的小城市裡,中餐館可能只有寥寥四五家,還可能有兩三家只做賣給德國人的改良中餐自助(特徵為:一,油大;二,有啥炒啥;三,都一個味兒)。而大北威圈,大法蘭圈,大柏林圈,大慕村圈,大漢堡圈,大甜甜圈(什麼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等地,不要說八大菜系,連燒烤滷味風味小吃都不在話下。


國內聚餐過後多半要尋地再續一攤,在大城市如法蘭和杜塞,勤勞的中國人早已開起了不遜於國內水平的KTV。而在小城市,聚餐通常只是聚餐。

大城市通常也意味著可逛的地方多。要購物,儘管約閨蜜基友去逛街;要拗文藝造型,博物館島歡迎你。小城市的步行街通常兩小時可以仔仔細細從頭逛到尾,景點也無非歐洲三大件——教堂廣場市政廳。就算要通過一些奇奇怪怪的方式減壓,據有見識人士透露,大城市的服務也比小城市花樣兒來得多而新奇一些(這回你真的夠了)。捂臉。


當然了,有錢和沒錢的課餘生活精彩程度也截然不同(真的不是在拉仇恨),這也是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顛撲不破的真理。


還是以小城市的沒錢少女(也就是答主本人嚶嚶嚶)和她的小夥伴們為樣板介紹吧……大家學業任務普遍較輕的時候,基本保持一周一聚或兩周三聚的節奏。規模控制在五到十人,主節目通常是在外or在家聚餐聊天。在外聚餐後可選擇酒吧續攤,某些酒吧可以打撞球。在家聚餐後如果洗完碗還有力氣,來兩局桌游也是極好的。如果只是一群男生商量「今兒是爺們日,我們要做些爺們的事情!」那項目就不同了。通常有撿肥皂(大誤),足球籃球羽毛球,Dota / lol / 星際等。忘了在哪個答案里看到一句,「留學生必然經歷過餃子之夜和火鍋之夜」,如果再加上「三國殺之夜」和「部落榮譽之夜」,這概括就簡直精準得催人淚下。如果有全天空閑時間,城市周邊景區一日游也是常見聚會項目。有空閑時間但想自己靜靜的時候,健身房是首選。周二下午如果沒有課,看場半價電影也不錯。


當然也有跟德國同學的往來,場合通常是打著各種旗號的Party,可以是酒吧或自家。去家裡的話帶盒自製點心或酒就可以了。但除了一些可以發揮創意打扮自己的主題Party外,其餘的大部分只是戶外烤肉,喝酒+跳舞。曾經問過一個同學,「你們德國人沒有課的時候到底都有什麼娛樂啊……感覺大家吃了晚飯都在酒吧里呢。」 誰知她瞪大眼睛一臉的義憤填膺:「我們當然有好多事可做!可以去喝咖啡!去散步!再說酒吧里有那麼多種不同的酒!」


…………………………我也是沒言語啊。


人際交往方面:德國總體上培養的,還是一種獨行俠作風。學校里沒有班級概念,選課自由,學分修夠即可,同樣的,也就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同學概念。這學期你和某兄弟同選三門課驚呼有緣,下學期就可能再也不見他身影。


但是華人留學生們相對還是很抱團的……同專業的會商量著盡量選同樣的課程。無他,唯課程太難需要協作爾。所以第一類小團體大體可按專業分類,清晰瞭然,如按本題風格,可稱為「機械圈」「計算機圈」「經濟圈」「法律圈」等。此種團體因存在戰友情誼,如成員人品均不太差,則相對較為牢固。


第二類可稱為「室友圈」。很多城市大概都有幾棟公寓或幾個街區是中國學生聚居地,早不見晚見,出不見回見,總會慢慢熟起來。一閑聊二邀聚,一來二去就是一個小團體。此種團體因成立純屬偶然,故若非三觀特別投機,則易聚也匆匆散也匆匆。


第三類則是「同好圈」,多見於男生,如遊戲小團體,足球小團體等。這種團體看似有共同愛好聯繫緊密,但也許團員間的聯繫僅止於共同愛好。男人們的感情妹子不懂,此處呼籲有識之士指點。


當然也有人遊離於各團體之外,如學霸,如奇葩,如大俠,如綠茶,不予贅述,懂得就好。

總體而言,有人的地方當然就有江湖,中國人的江湖,四海其實大致皆同。


三、寫在最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八卦。這個所謂的圈子裡,時常有故事發生,並被相對寂寞的人們以光速傳開,成為了江湖中的漣漪點點。


我聽聞德國某高校學生會,主席將成員的津貼每次上千歐直接充公,不知何用;

我聽聞另一高校學生會,固定成員不到十人,即如此為主席一職仍然兄弟鬩牆拳腳相向;

我聽聞剛出國的女生不耐寂寞+缺乏經驗,被渣男半年內連睡帶甩,以死相逼被警察帶走;

我聽聞有人沉溺戀愛語言考試兩年未過,苦苦求情未果大學門尚未入就黯然分手歸國;

我聽聞有人學業壓力過大精神恍惚,躲起來自言自語被室友發現送醫最後診斷重度抑鬱;

…………

我聽聞留學圈內許多故事,乍一聽驚詫感慨,再一想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這些故事換在國內,換在其他任何一個留學國家,都可能同樣發生。

決定這些故事走向的不是環境,而是人。


有些給校友的肺腑之言,寫在後面了。

同濟屌絲上來給大家描述一下留德圈子。

同濟人在德國的很多,早年來的校友情況大都和我一樣,在德國也就中低收入,一個月到手2500歐左右(工作5年後)。比上不足,但是生活無憂。大家不必多擔心。生活質量實話實說,貴的玩不起。房子也就努努力買個小點的。這幾年德國房價漲得厲害,我在這邊杜塞估計不靠家裡支持是買不起房子的。

留德圈子裡男多女少。女的搶手的不行。男的很多屌絲的不行,關鍵國內家裡面也沒什麼錢,在這邊生活節約,也還算過的去。

同濟這幾年的學弟大都是到德國拿個FH學歷來報Uni的,這點的確是我濟不給力,FH比起Uni來還是有點差距的。還有就是這幾年學弟學妹們德語似乎越來越差了,多出去走走,少抱團,德國很大的,大家有外國朋友德語才能好起來。德語不好工作都難。

在德國進入大企業Intern的同濟人的確非常非常少,大都都是外包工。這點是因為中國人大都也進不去Intern,大家都一樣罷了。

作為一個同濟人評價下對非誠勿擾圈子的同濟校友,就一句,男的真好的搶手的在德國怎麼會單身這麼久啊?

不過絕大多數同濟人至少還是比他們混的好的。也不會像他們那麼浮誇的,自己腦子還是清楚的。華為出了名的壓榨勞動力,非碼農的收入還是低人一頭的。估計要是在慕尼黑的話沒家裡支持還是生活的蠻艱苦的。

還有,我濟在國內畢竟是不入前二十的,只是身在上海,和德國項目略多吸引點眼球罷了。我校主校區離復旦不遠,但是我校和復旦的差距比同濟離大專的差距還遠。這句話校友大都聽過吧。人家復旦高產投行高富帥,我們是產工科屌絲男。偶爾有幾個混的好的,也都只是個例罷了。

我們同濟除了建築也的確沒什麼拿的出手的,各位要是真到德國讀讀就知道,同濟的汽車水平和德國大學的汽車水平的差距遠比中國和德國的差距大啊。各位校友別被同濟裡面那批鬱郁不得志的老頭子洗掉了腦子才好。我濟這幾年其實很缺錢的,錢都投到復旦交大那裡去了。真混的好的給我校捐點錢才是實在的。我老爸那個所裡面的設備足足比德國普通FH里落後了一代。這麼個基礎拿什麼和德國高校比?大家有機會還是要出來見見世面的。

上海大眾還有一汽其實跟我濟關係也不大,人家一國企,真的高管也沒幾個同濟人。拿大眾的待遇說我濟多好也就太誇張了。我濟這幾年能進大眾的也沒幾個,待遇也沒見的好到哪裡去。

萬鋼時代的同濟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我也是那個年代的同濟人。但是輝煌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大家努力共創輝煌才是實在的。

延續校友傳統,匿了。
--------------------------------------------------------------------------------------------------------------------------
最後來點雞湯:修行在個人,學校不是你的上限,只是你的下限罷了。

拿著學校驕傲的,要有底氣以後讓學校為你驕傲。
---------------------------------------------------------------------------------------------------------------------------
要是你是同濟的學生,並且希望將來來德國留學,並且在留學後積累一些不錯的工作經驗再回國,我希望你能仔細讀讀我接下去寫的話,我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

很多我濟的校友提起我濟最優勢的地方,往往都會說是建築系,但是在我濟呆的長的人往往不會這麼想。

我個人覺得我濟最好的就是對非德語系學生提供的德語教學服務。在我大同濟,只要你想,一定可以打一個非常好的德語基礎。希望大家能把這個利用起來。

要是家庭條件足夠支持你在德國留學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儘早的準備來德國學習。我濟的學生要是我沒搞錯的話在國內念一個學期就可以申請德國的本科學習位置了。儘早到德國,在德國接受你喜歡專業的本科教育,雖說開始有些辛苦,但是對你將來的發展絕對大有益處。不在德國讀本科你想將來進入德國的頂級研發基本不可能。(除去計算機專業)

保險些的話的確可以先在我濟讀完本科再出來,但是我並不建議各位學弟學妹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我濟和FH連辦的雙本科學位項目。德國的FH不是不好,只是德國的FH和Uni培養的目標不同,一個打下了技術工人基礎的人進入Uni的確可以轉型成研髮型人才。但是,和德國人比起來我們在德國是外國人,這點對我們很難的。項目的優勢只有一個,就是能幫你省錢,要是可以的話,自己做吧。

選碩士學校的時候記得,不要選東德除柏林外的學校,避開TU Dresden。

到了德國,無論你是走一年半項目的還是自己申請來的碩士,我希望大家不要急著畢業。可以適當的把時間延長一年用來找和自己專業方向相關的小企業去實習。不要去VW,BMV,那些企業,除非你牛的和我們萬校長一樣,不然你不可能在這些大企業裡面學到什麼東西的。這幾年德國大企業的技術保護越來越厲害了,像我這樣換了德國籍的其實很多時候都能感到企業的小心。實習生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小企業的情況要好得多。德國的中小企業競爭力世界絕對一流,好好學習下對你將來創業也有很大幫助。這也是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去東德的原因,相關有實力的小企業太難找了。

在大學讀碩士是為了在細化領域獲得進一步研發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好好把握在德國周邊優越的工科環境。

來德國之後,大家交德國朋友也要謹慎。要是不缺錢的話,我希望大家還是少去酒吧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打工。耐心點找家小公司打打雜絕對要好的多。那裡面的德國人也相對靠譜。

要是不排斥的話,可以找找教會學學德語。但是不要找華人教會。我當初在慕尼黑就周末去天主教會,那邊天主教風氣比較盛。我大學時通過教會得到過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但是這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啦。

今天上班的時候在知乎看了下留德的回答,找了幾個靠譜的,建議大家也可以多看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某位德國朋友認為中國學生無付出就佔用了德國人自己的教育資源,怎樣反駁?
這個問題蠻有趣的。

在德國讀金融靠譜嗎?
讀金融的要看看。

在德國大學讀書是什麼樣的體驗?

為了能在德國碩士畢業以後有個好的工作開端,應作哪些努力?

是否要放棄現在的國內大學的學習去德國重讀本科?德國大學有多難畢業?
要是你覺得周邊的德國人水平不行的話就證明你圈子錯了。這句話請大家記得。

車輛工程專業留美好還是留德好?

tu9畢業之後?
看見萬校長被人提到好開心啊。

求助!德國大學錄取工作是否是在截止日期後統一處理申請材料?
DIY必備

前往德國學習機械專業比在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德國TU9高校的機械專業是否各具特色難分伯仲?德國部分大學像TUD(德工大)在中國的團審項目究竟出於哪些利益考慮?

去德國是正確的嗎?
------------------------------------------------------------------------------------------------------------------------
哪位校友有時間幫助整理下,發給學弟學妹們共享一下,善莫大焉。

今天自己看了下回答,知乎上留德的高手很多啊。大家有事可以向他們請教下。免費的還不花錢的事情自然要多做啊。


謝基友邀
高清無碼的瀏覽了得票答案,你們逗我呢?

先說非誠勿擾,在陪我媽看過的總計不超過100分鐘的節目里,我看見的男嘉賓各個事業有成,恨不得再有三年馬雲都得跪舔他們,這種時候我媽會一臉疑惑的問我「你都找得到女朋友,他們幹嘛上這來?」

回歸主題,圈?我在語言學校見過,大學裡由於我學的專業在中國留德學生里不算常見,接觸也較少。但是我理解這一系列有關留學生的提問大概是問生活狀態吧?簡單作答:
留德學生相比去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的確屌絲不少,一是這裡不收學費,房租便宜,每月國家規定的生活保障金700歐不到;二來,赴德留學生學習壓力比其他國家普遍大一些:從在國內準備開始,要新學一門語言,準備aps審核(也叫大學專業課總複習),審核前每天一趟雍和宮燒香拜佛祈禱aps考官不是小土。。。在德國,名義上學制是五年本碩,但作為這個世界上處女座比例最高的國家,他們會和我們這麼友善的做朋友嗎?當然不會。拼了命努力延期一年畢業算是高手了。這麼個生活環境,我們哪有時間裝高富帥?

關於穿衣品味這事,德國這裡確實和歐陸其他國家沒法比,畢竟這裡沒有滿大街奢侈品店,縱使有,也沒有一開門一口流利普通話的中國導購。但是出席正式場合穿成真屌絲這事有點黑的狠了吧?因為個別人黑一個大群體不大合適啊少年!這裡別的不說,買件hugo boss應付場面還不是難事。

總的來說,德國留學生的屌絲氣息被黑在所難免,畢竟這個群體具備了985工科學生的全部特點,但容我在最後開一記地圖炮:國貿掙8000的白領沒資格因為公司樓下的停車場停著不屬於他們的蘭博基尼而瞧不起中關村掙15000的程序員。你們感受一下。


前言
--------------------------------------------
前面各種答案說得留學德國的同學相對屌絲。如果不深入了解後面的原因,初步印象來說,的確是這樣。
但是,留學德國所謂的相對屌絲,是相對 最近5年,那些非常多數量的,父母(不管什麼原因)很有錢(超過1000萬資產)給小孩去英美的讀本科的人群來說的。

定義
-------------------------------------------
恩,那我們不如來根據父母的資產來定義一下,屌絲,中產,富裕。
父母自住的住房:不可支配資產(下面概念排除這部分資產,上海平均一套房子雖然400萬,若自住,不具備套現功能)
父母自住的住房外的:可支配資產,包括(二套房及以上,股票等金融資產,現金
按照家庭可支配資產來定義:
100萬以下:屌絲
100萬到1000萬:中產
1000萬以上:富裕。(近似於某些機構對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定義:個人資產在100萬美金以上)


海外留學人群父母背景粗分析
-----------------------------------------------------------
哪些人占來德國留學?
屌絲階層(沒有獎學金,去不了英美),中產階層(經濟上講,也可以去英美碩士),和非常少部分的富裕階層(比如只愛學習汽車製造,德國技術世界第一,英美還有汽車產業么?)
哪些人去美國?
屌絲階層(讀博,帶全獎),中產階層(自費碩士學費沒問題),富裕階層(留美本科自費學費)

看了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有錢去英美讀本科的,是這個來德國留學的父母人群和其他國家留學人群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人的父母確實是毋庸置疑的中國富裕階層。

去美國讀碩,讀博的人群和來德國讀碩讀博的人群,從家庭環境來相比,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來德國留學,有幾點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樓上說的德國免學費不假,但區別英美的關鍵點,並不是德國大學免學費,而是德國大學給予一切外國留學生,一切外國留學生,國民待遇!
去看英美大學的網站,你們都可以看到,本土學生,和國際學生兩套收費標準吧?英美用國際學生的學費反補教授講師的津貼,研究經費,校舍。這點沒錯吧?

畢業工作前景
-------------------------------------
此外,來德國留學的另一大好處:只要你德語足夠好,就可以順利在德國找到工作,尤其是理工科。
所謂德語足夠好,只要是口語交流無障礙,表達觀點無障礙即可,並不是特別高的要求。
為什麼?
除了美國,歐洲列強還有哪個國家的製造業如此繁榮,在世界各地投資建廠,賣汽車,賣設備?
去英國讀書,非常難留下來工作,是不爭的事實。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的製造業,你開玩笑?

延伸出去,由於來德國留學經濟上的好處:來德國,從本科開始讀是一個對於中國非富裕階層(中產和屌絲)一個太好的選擇。
筆者當時沒有了解到來德國讀本科的好處,高考進入同濟後,享受著自由帶來的春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真是上海最好的大學校園,沒有之一。
實際上,如果能夠在德國大學開始讀本科,相對於從德國讀碩士開始,找工作上有太多優勢。優勢體現在,在找更高端挑戰性的工作,比如在德國的麥肯錫,BCG,埃森哲的這些筆者非常嚮往的工作上。而從德國開始讀本科這對於,父母中產的群體來說,真是沒有任何經濟壓力,賣房子的壓力都沒有。

生活
-------------------------------
說到沒有學費的壓力,那麼基本自己付的錢,就是自己生活享受的錢。所以,在德國,包括我自己的一群小夥伴,我們可以經常去吃吃,西班牙菜,義大利菜,希臘菜,偶爾還可以去消費一下法國菜。德國菜真是難吃無比,但是,德國的這些西班牙菜,義大利菜是好吃,地道啊!人均20歐,吃得很滿足!
我們不僅吃他們的菜
留學期間,義大利,法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一個個玩過來。32寸液晶電視就買起來,都沒有任何壓力呀,經常看看德語電視,練習德語嘛!誰讓我們把學費的錢省了呢!
--------------------------------
最後說一句:由於中國社會迅速的貧富分化,裙帶關係,女神鄙視屌絲的社會文化心理的迅速擴散等一系列因素的集合,搞得貧寒子弟,即便是留學黨都這麼不受待見。這種問題的存在,感覺就是吐槽留德黨多麼屌絲一樣的存在。
但是,相比國內的高富帥,即便這些人都是留學屌絲。無論是,去英美還是來德國,他們靠著自己優異的成績和勤奮的努力,20年後,這些人都將是中國社會穩定的中產階級的脊樑。


顯然,看一個人的價值,更要看他的增量,不能只看他的存量。


看到吳濤貼的東西,我想起來了這個:

提醒留學人員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發布日期:2012-07-02  瀏覽數:3242  信息來源:

各位留德同學:

暑期臨近,希望您從緊張而忙碌的學習和考試中暫時得以放鬆,預祝您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假期!

近一個月來,留德同學中接連發生了多起因學業壓力導致的心理疾病案例,有的同學因此甚至失去了年輕的生命,有的還在遭受病魔的折磨,我們為這些同學和他們的親人深感痛惜,同時全力以赴地提供幫助。另一方面,為儘可能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特別作如下提醒:

1.希望同學們利用假期時間多參加體育、文化等聯誼活動,釋放因學業、工作、生活等帶來的心理壓力,並為下學期的學習「充好電」,作好準備;
2.如利用假期出遊,請盡量結伴而行,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暢通,並請務必注意安全;

3.希望同學們相互關心,遇有同學心情鬱悶時,要及時給與寬解和幫助,避免積鬱成疾,釀成悲劇;
4.上述所提案例多數與留學準備不足有直接關係。因此,也請準備來德國留學的同學們,「留學有風險,選擇須理性」,希望你們在來德前做好充分的留學準備,多了解德國的教育制度、文化習俗等,掌握留學所需的德語能力,並對留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要有足夠的估計和心理準備。

駐德使館教育處 2012年7月2日


作為過來人,看到這麼多人如此狠毒的攻擊德國留學生,真的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勤儉節約,不想花太多家裡的錢就要被稱作屌絲的話,我真的只能無言以對

左一個屌絲,右一個窮酸,說這些的人都是以怎樣的角度在俯瞰這個世界啊


現身說法。
非常同意以上。

來德國讀德語課程,付出一年以上的時間來學德語,往往開始上學的時候實在差強人意,就算一直到畢業有些人也是看著很著急。來了學習時間長,學習壓力大就不提,就說如果正常入學好學校(個人認為德國工科最多不超過5個)所需要的準備,對於大多數天賦一般的同學(國內211學校平均水平),都是非常困難的。身邊一起開始學德語的同學,後來有多少都放棄了,或者是到德國又讀了一兩個學期的語言。從開始準備到正式入學,兩年已經很快了。尤其是對於不是在北京上海或者是巨大省會的同學,學德語的條件也有限,我們就是總需要去北京什麼的上補習班,考試什麼的。APS、簽證,都是問題。

我大一開始斷斷續續學德語,四年下來也是犧牲了不少東西,但是還是堅持下來了。我身邊的同學如果想去德國的,從大三沒有開始準備的,基本都要額外的預備學習或者就閑置在家。很多大三就開始的同學現在畢業一年了還在國內。多數人是語言問題少數人是APS和沒有offer。

面對這些困難,如果選擇轉去美國,起碼語言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也沒有APS,offer如果不是特別挑基本也不是大問題。

能一路堅持走下來的,除了對於德國是真愛,其他的很大一個原因都是經濟因素。畢竟一路走來同學也不少,大概都知道一些。中國普通家庭要負擔沒有獎學金的英語國家留學還是比較困難的,或者父母對孩子並沒有那麼支持,孩子也沒有這個決心。但是德國沒有學費,10萬一年已經可以過的很不錯,不用打工,有空北歐地中海什麼的都可以去玩玩。所以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如果經濟很富裕,誰不想把自己好好打理一下,你沒有見到擦的非常乾淨的劣質皮鞋么,沒有見過借來的不合適大小的正裝么,如果有錢誰不想花個一千歐買一套體面的正裝呢,在這裡的學生相對於歐美的同學,平均差距用郊區和城裡的來形容不為過。

上邊有人提到經常20歐吃的義大利菜西班牙菜,這裡聽過各種比如「一天有10歐就可以吃的很好了」的話,畢竟大家都是學生,也有些不喜歡多花家裡錢也會比較省。

說「土」,衣著確實比較土。但是這些同學經歷了這樣的學習經歷一般學習能力都會得到很多的提升,各方面尤其是如果在這裡讀過本科的機械電子土木類的學生,基礎知識都是非常的紮實,由於從基礎教育體系就要比國內先進(個人感覺),對於數學力學等基礎學科相比國內畢業的同學更是強的太多。可能學生的時候不是特別體面,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以後不「土」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順便,在這裡出了名難的課學了兩三門以後,才知道一門給學生的課可以難成那樣。我覺得英美一般學校的同學可能不太好體會,當然名校自然是名校。 還有一點就是德國的好學校,對於在國內一般學校的同學來說算是一個機會,好好準備申請的話,可能去英美只能去些。。大學的同學在這裡的頂尖學校也可以得到學習的機會。這個情況我估計近幾年應該不會變太多。

順便那個非誠勿擾的東西,當時看的時候覺得還挺牛的啊,畢竟包裝的很好,而且這裡的牛人還是總會出那麼一兩個的,後來知道了就。。。。

美國名校總會出那麼幾個大神什麼的,這裡真的很少。。。。

----------------------------------------------

再看一遍覺得真是太年輕


一直以為,任何圈子實際上本質是一樣,因為人性是相通的。

首先簡單用二八原則分個類。就是德國留學圈子基本上就是由兩成精英,八成混子組成。

世界上的幸福大致都相似,精英基本上也符合這個道理。他們大多數很好地融入了德國社會,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自己發展出來的人際關係,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定的建樹,可以獨立解決生活,學習,事業上的問題。這一部分人其實在德國華人圈子裡是比較低調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業要忙,搞學術的潛心學問,賺鈔票的悶聲發大財,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從政。這部分人普通人通常在華人圈子裡大家如果沒有利害關係,是很難知道他們的存在的。

另外八成就是所謂的混子了,這裡我很不客氣的用混子這個詞。在華人圈子裡貌似風聲水起的人,動不動就跟你說開了個什麼公司,搞代購的個個都像是商業巨子,炒股年入百萬都是股神。與你打交道動不動就告訴你認識多少多少人,又或者說自己年入多少萬,微信群里幾個弱雞互相吹捧,唬得新來的人一愣一愣的。實際基本都是因為融入不了德國社會,又沒有什麼安身立命的本事,只能在華人圈子裡虛張聲勢,在新人和弱者面前找點存在感罷了。

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讀書的時候給漢諾威工業展一個展商團做翻譯,同團還有另一個小夥子給團里另一個老闆做翻譯。逢人見面就地明片,某某某貿易公司。做的是防pm2.5的紗窗,高端大氣上檔次,當時我真是被唬住了。後來有點晚上團里眾老闆請喝酒,這個小夥子不在,席間我說這個小夥子真不錯,搞了個這麼個高科技。他給做翻譯的那個老闆就說了一句話,騙人的唄。事後收集相關資料,的確是騙人的。

這八成混子因為在德國社會沒有存在感,通常只能通過抱團取暖來自己騙自己,或者互相騙自己。市面上如今流行的的那些謠言,比如什麼德國留學畢業難,德國工作難找等等,基本上就是這幫人傳出來的。這種人數量本身就多,加上又喜歡在華人圈子裡咋咋呼呼,所以給很多新人,媽寶,以及還沒有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人很多誤導。


這個帖子已經吵好幾年了,為什麼吵呢?因為一些人覺得另外一些人在噴他們自己,而那些噴的其實真的沒噴這些自覺躺槍的人。
那些被噴的對象並不會上知乎,火力最後還是發射在了友軍身上。


仔細看了所有的回答。

覺得有幾位匿名回答的,非常生氣。

人家劉淺淺說非誠勿擾裡面那幾個人屌絲裝高富帥,起碼說的有理有據。也算是給大家出來提個醒,將來到德國遇到這樣滿嘴跑火車的人也好多上個心。

我在網上一搜,同濟大學各類學生有70652人,這當中出幾個不靠譜的,滿嘴跑火車的稀奇嗎?7萬多個人出幾個反面教材都不行?

我就是個普通人,沒什麼錢,但是畢業了在慕尼黑這樣的地方每月到手1800歐的確是非常少的,怎麼都算不上高富帥。人家哪裡說錯了你起來講講,憑據拿出來。人家劍橋畢業看不上同濟也是人之常情。說交流生項目水這的確是。到德國1年半德語都說不利索,畢業了找工作肯定難。

上來就是

跪求黑的這幾位報上個人背景,比較比較。

要真是個男的,我都替你感到羞愧。人家慕尼黑大學的本科完爆你同濟不成問題吧?還說人家是在國內連一本都考不上的人才能去劍橋。無語。

你拿同濟的畢業證來德國找找工作看看就知道了。

接著答題: 留德圈子裡面確實是有一些奇葩極品,這點你看看那幾個匿名回復肯定就知道了。出來混的好的確實是少,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收入比不上開中餐館的非常正常。我敢說比的上的反過來是少數。德國賺錢一般人也就夠自己生活,像我一樣省吃儉用的人很多,總體上比不過英美。但是還是有很多很優秀的人才的。

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區別很大的,在德國尤甚。
--------------------------------------------------------------------------------------------------------------------------
接著我也來補充下留德屌絲的典型心態和行為。

有個可能是同濟的學生註冊了很多個匿名賬戶在這個回答裡面。凡是質疑非誠勿擾的,就說人家屌絲,在國內逃了高考出來的。

我本科是南京大學德語系。我在山東參加的高考。要是你還沒有工作的話,我想跟你講下,一個人高考考進什麼大學沒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你現在在幹什麼。很多人一輩子最高峰也就在高考完之後了。

我想看過你回復的人大概就能定義出什麼是留德圈中的屌絲了。就是像你這樣的。人家說的一點都沒錯,你大學畢業了找份工作一個月到手1800歐,在德國慕尼黑算屌絲沒問題。掙得比不過人家不丟臉,硬要說人家劍橋畢業沒什麼了不起,在上海出生的進慕尼黑大學就是沒本事不高考的只能說你自己有問題。別人平台比你高,不想著怎麼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還硬要說別人不入流,這事情你自己應該知道怎麼判斷。

還有我實在不知道你那個嘴裡成績很爛的進伯克利的同學現在或者說將來的工資是你的幾倍?能告訴我下嗎。

同濟本科畢業的薪水要是能到20萬的話,月薪就至少是1萬5千了,但是我在網上隨手搜了張11年的表格,顯示是這樣的:

我不知道真假,可能國內現在行情不一樣了。

還有的張表格我也不懂行,只是隨手引用下: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骨子裡面深深的自卑感才是屌絲的最大特點。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算是不給學校丟臉。
------------------------------------------------------------------------------------------------------------------------
還有德國的工資制度我只能按我知道的來說說:

一樣畢業薪水人和人的差距很大。德國有intern和extern的區別很大,intern起薪比extern高不了多少。但是每年按合同不同有5-10%的漲薪幅度。工作10年後在intern的寶馬人可以拿到每月至少8000歐的薪水。還不算年終的績效。同樣要是在extern就是3500歐稅前,加每年2%左右的漲薪了。水平差的畢業了也就做做extern,高的就進intern。

我一個很好的德國姐妹老公就在寶馬intern。一個月稅務級別3級,稅後是5500歐一個月。他也是TUM畢業的。但是同濟留德項目裡面出來的慕尼黑工大在寶馬的一個intern都沒有。全部都是外包合同。稅後收入大概2300歐左右。稅務級別1的話。你們還別看不起開中餐館的,我很少見到同濟人在德國每月到手收入比我們定點的幾個中餐館的人高的。上非誠的那幾個就更不要說了。你在德國只讀個碩士想要進intern找份好工作。

人畢業是看能力的。一樣慕尼黑工大畢業水平高的就是工資高。工資低就是能力問題,這點沒什麼好爭議的。

還有我自己專門去問了同濟在TUM畢業的人,說的很清楚,一樣同濟的,上海本地人出來收入要比外地來的高不少,因為進上海大眾更容易。很多同濟本科汽車畢業的,現在一個月拿6000塊人民幣才是均價。一年拿30萬在大眾里的都是中層領導,只能說同濟畢業的相對較多一點罷了。大多數本科就出來工作的外地學生其實也不容易找工作。

最後說句,很多留德的同濟人自己也覺得上非誠勿擾的那些同濟人丟同濟的臉,只是不願意明說罷了。做人實事求是才是對母校最好的回報。而且一所學校這麼多人,出幾個不入流的非常正常,我個人不覺得他們幾個能夠靠著一己之力去損害同濟的形象。
-----------------------------------------------------------------------------------------------------------------------
一所學校總有混的好的,混的不好的。這是常識啊。我們當初南大德語系的學生,有進外交部的,還有回老家教小學語文的。這沒什麼好丟臉的,大家各自憑本事吃飯。但是關鍵是實事求是,說實話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老公是同濟機械畢業後到TUM念的Dip. 現在在寶馬工作,但是合同不是簽在寶馬的。這點沒什麼好丟臉的,出門自然也不會說自己是寶馬的工程師。在德國混相對起美國要難的多,尤其是只念一個碩士的,想要在德國找家大公司進intern(被內部錄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多人畢業之後還是想留在德國工作,一般一個月也就2000歐到手,這點和你國內哪個大學沒什麼關係。就是個常態。在德國工作過的人想必都知道,這樣的收入很多時候在德國過的還是蠻拮据的,尤其是這幾年國內收入高了,很多在德國工作的人收入其實也不一定比國內高的。

在這裡還給大家提個醒,想留在德國先要把德語學好,這樣不管你什麼學歷,工作總是有的。但是你要想過的不錯,在德國人的公司里有升職空間的,只念個碩士是不夠的。我老公很多學弟在德國找不到還算可以的工作大都是因為德語不好。

我出國到現在12年了,國內的信息肯定不夠了解,但是我上面引用的那些數據也都是國內各大網站上有的,不是我自己編出來的。

人憑本事吃飯就不會丟臉,丟臉的是自己打腫臉充胖子。


德國人好多習慣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很「D絲」(穿的和用的方面),就像外國人到中國也闖紅燈那樣,我們在德國也近朱者赤,趨利避害,追隨自己的內(lan)心(duo),同化成「D絲」或者更甚,變成 @濤吳 答案里的那個樣子。但真沒必要糾結此帽子,不作姦犯科,追求什麼就是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管人家對自己的定義。這點贊同 @李哲凱 。如果把我們這圈的存在定義為D絲,那我作為圈中一員真的有D絲情結,最愛騎著我二十歐的廢品組裝車,屁顛屁顛去體驗風中少女的feel。這種情結也像是德國人熱衷於很不好看的狼爪和勃肯,笨拙又舒適。(毫無褒揚之意,純屬吐槽)
我雖然家境不差,來了之後很神奇地無法抗拒地淪為D絲,但是我不噁心到人家,旁人看我無不適感就ok(當然不同場合的著裝要分無爭議)。我會賴德國人D絲,吐德國人的槽,其實就是自嘲。
作為一個留德女生,我已經不太穿bra了,素麵朝天,套件連衣裙拖個人字鞋就能出門,還背一個破爛成大洞小洞的書包。不是買不起,以前我也會化妝,再熱再悶都穿bra,書包破個洞絕不背。在德國,雖然我還常常看「女生有什麼令人討厭的細節」等等答案來懸崖勒馬,但是什麼都已經阻止不了我了……
一個剛到德國還衣著講究的中國女生,不到一年已經上身短款T下身僅一條透薄黑絲就出來招搖過市了,我一直堅信她夢遊呢。(褲子裙子還是要用來遮羞的啊妹紙)
一個去英國讀研的男同學的臉書頁面,隨手一張頭像就頂一小清新電影封面,來德國讀研的男同學呢,頂著大媽頭,還常常有些凌亂,是,他們本科的形象都差不多。

如此宿命又戲劇性的變化,只因「德國自己就是個D絲國!」 我一個做全球支持的滿世界亂飛的同學鑒定過的。

勒夫對著這麼多鏡頭還是摳鼻,摳鼻後就跟人握手,現在又掏褲襠。
跟著系主任混的一個女老師,上課,先脫鞋子,「欣賞欣賞」自己的光腳丫,上著上著撩開襯衫撓肚子,想事情時候就把自己的頭髮抓成金毛獅王,再把髮型保持到下課,一切那麼順手拈來不費演技。為了撿個筆被轉椅撞來撞去跟拍D絲女士一樣。有一次大家正經討論方案的時候,她作為指導老師,高聲跟人討論著她從不穿bra。
建築系系主任,大腹便便,不是寬寬大大的淺色牛仔褲就是褐色燈芯絨。換國內本科的老師,哪個不比他穿得精緻!
一建築系男生,背的包破得,裡面的文件紙頭各種外翻,他還在背。
藝術史倆女教授總該穿著講究些了吧。上衣褲子款式永遠一樣搭配就不會出錯,只換顏色,跟默克爾的彩虹套裝一樣,但,寬大,舒服,必須的。另一個女教授小講究,從恨不得赤膊的夏天到積雪深深的冬天,黑打底衫黑西裝黑A字裙黑絲黑單皮鞋從來沒有變過,風雨無阻冷熱不懼。
如果要說這都是特例,列幾個普遍的,我們校園內的女生化妝不化妝的人數一半一半。(我又正巧跟不化妝的熟)
在義大利大街上,臉盲的我總能準確識別到德國人,衝鋒衣當然是特徵之一,稍感違和的搭配但一定很舒適的穿著也是一大鑒定依據。
校園裡,拿著麵包大口大口急匆匆地邊走邊啃的女生,還少見嗎。
色拉油只便宜了五毛錢德國人就一箱一箱地買走,二手市場的東東都那麼便宜了他們還常常熱心地提醒我太不值了。

但是。
我就是覺得勒夫有范!德國女老師有范!建築系系主任有范!
只因他們高,帥,她們美,白,他們再摳不會摳小費。
就像德國人跟萌搭不上邊,德國人也跟猥瑣沾不上親。誰叫他們那麼符合現代審美!

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百搭的膚色輪廓,所以我說服自己,他們反正也都這樣不拘小節的,懶掉了。

可能很多家境還行,留德後成型的D絲也是如此。
德國女生不化妝沒啥,我這張風一吹都會高原紅的大餅臉呢,畫面太美不敢想。
德國女生一襲黑衣沒啥,我這背又不挺拔臉又不白的穿黑衣還以為奔喪呢。
德國男生穿老頭汗衫配短褲沒啥,一部分的中國男生呢?……

所以就有了答案們千夫所指的留德華印象。
要改嗎?不是我們不能,是我們可以不必。高於整潔之上的追求都奢侈品。

我有次在下廚房髮菜照時抱怨說沒有好看桌布好看背景,我國內同學說不要過得這麼癟三好不好!我猛然回過神來,來了德國之後把錢都花在切菜榨汁的方便神器上了,鍋碗瓢盆都是撿的!我爸我媽一直在罵我坍他們台我還不以為然,因為德國語言拍檔撿東西回來說這個很實誠那個還是很新我都習以為常了!自己性本實惠,到了德國就瘋狂吸收德國人的「癟三氣」。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只會在新環境中變本加厲(遊刃有餘)地什麼樣。但是等回了國,我就會無奈又乖乖買好體面的廚具,無奈又乖乖買個新包了唄。我就又能無奈地脫離癟三趣味了唄。

其實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不成文的習慣,或好或壞或無影響。德國女生再累都會花很長時間把全身上下的汗毛理乾淨,是每天。看到旅舍在天台當眾刷牙的日本人很反感。中國女生過得精緻的很多,但是對手上的汗毛也不會天天剃吧。集體宿舍邊刷牙邊說話的都比比皆是吧。

對所在國的習慣,不影響市容範圍內遵守就好。之外,愛打扮的繼續打扮,愛實惠的找個借口把錢花刀刃上,用本來打扮時間干自己想乾的,畢業,養生,讀書,發獃都可以。

德國就是我這個懶人,愛靜下來沉浸在自己事情里的人的福音!
留德生的存在,可能是有足夠的理由犯「懶」的一幫人,有足夠的時間折騰自己在乎的事情,幸運的一幫人。

以己度人,望見諒。歡迎多多否定和補充~~


分享一些真實的身邊故事。

預科畢業七年了,讀博中,預科的同班們,大部分留在那座東德大城市的,畢業的寥寥無幾,當年那座東德的公立預科,為了留住學生們在那座城市,特意把畢業典禮安排在了7月15日(冬季學期入學申請截止日),當時開完畢業典禮景象甚為壯觀,約莫7-8人分批去各個城市人肉投遞材料,我當時去的是海德堡,印象深刻,這麼做為的就是能離開那座東德大城市。

現在回憶起來,小小的預科班,五味雜陳。

那一年,剛來德國讀預科,就目睹了同胞們各種苦大仇深的樣子,舉例來說,有個女性同胞同班,為了賺錢,去Amazon倉庫當Lagerarbeiterin,值的還是大夜班,於是乎,第一周周一到第二周周三, 每天22點上班,次日6點下班,8點來預科上課,下午3點下課,整日眼睛布滿血絲,10天扣完稅她驕傲地說賺了900多,現在想來真是細思極恐。

同樣是她,班裡人一起組織去西班牙,出發前她買了一件ZARA外衣,德國售價36歐,由於ZARA西本土品牌,所謂有西葡統一價在西班牙售價32歐,為了省這4歐差點誤了大家的飛機,因為她在機場又買了一件,回到德國後退了德國那件,滿臉的滿足。這位女生現在的話據說也就是在當地外貿公司當個接線員,一個月1000歐,書也沒讀完,當然了這都是個人選擇,我只是陳述事實。

另外一位是我的同桌,海跑學院畢業的,畢業專科三年德語和德國一年語言班不是白讀的,和我這個當年德語剛學8個月只有B1證書,入學考低空飛過的學渣不可同日而語。有天上課我忘了帶水,自來水雖能直飲,但還是想借他的水倒在一次性杯子里喝, 後面的同胞同班說,咳,這水加一盒LEIBNIZ餅乾是他一天口糧。(註:水是LIDL 0.19歐1升半的蘇打水), 我很尷尬就沒要了. 之後 和他逐漸熟悉以後,他就打開了話匣子,說他來德國帶的8800歐保證金一分沒花,靠自己打工付了五個月房租以及語言班還有生活費,很自豪。需要說的是,當時他還在華人教會公司里打工,一小時5歐。在中餐館洗盤子,一小時3歐。雖然那是2010年,但是明顯都是不合法的時薪。

雖然他口音真的很重,但是辭彙量大,那時候閱讀小測驗都是1,而我是5。終於到了期末,雖然德語考了1,但是他掛了別的三門,就留級了,打工耗費了太多的精力。

留級後他就刪了我們所有人的聯繫方式,後來他去了NRW的一個大城市,開始在D家旅行社當導遊,2017年我開始讀博,他,還在本科,我特意留意了D家對於他的吹捧介紹,以及身邊熟人也去D家當實習導遊,他作為金牌導遊怕新人搶活,什麼經驗都不傳授,這人品也是,當然了他政治傾向也很偏激,基本屬於民運那一類人想法,根本就不想回國。

另一位是一個國內四線城市的哥們,當年在預科和我關係非常的好,畢業前我喝醉了他還把我扛回家。後來他手頭緊,沒錢延簽,就問我們的一個共同好友借了2000歐延簽,說是三個月內還,後來他也申請到了弗萊堡,在我這裡免費住了一個月,等我從義大利旅行歸來他就要走了,說是弗萊堡怎麼找不到200歐的房子,後來他也去了NRW的一個大城市(手頭也有別的zu),找到了230的房子。後來我和他就失去了聯繫,2年後借錢給他的那個共同好友給我打電話說,他人不見了,換了手機號刪了微信qq,2000歐到現在沒有還,最後是通過我在弗萊堡的一個鄰居要到了他的電話,借錢的朋友打給他時據說是他的聲音都顫抖了,後來他用了10個月時間還清了這2000歐。

預科還有個帝都的中國女生, 在預科就找高調了東德高校的德國的在讀博士生, 那時候我偶爾作為慕道友去個教會, 她也是教會的,於是對她有些了解,每次來教會,她都會穿的類似坐台小姐的打扮, 並會特別吹噓下她男友對她怎麼好,給她買了鋼琴(好象是二手的), 兩人同居但是沒有發生關係云云,第一呢我覺得她真的情商很低, 第二呢, 作為已經受洗過的教徒,婚前不能同居懂嗎? 我倒現在還記得她對我們說的那句話: 我男友對我可好了! 給我買了台大鋼QING( 帝都鼻音重)

那個城市教會也是蠻有意思的, 主內說自己十年就回國兩次, 第一次是外婆去世, 第二次是回國結婚, 這,還是人么? 後來搬家麻煩過一次他們, 寄出了我兩個箱子, 一共大概20KG, 以前很多慕道友愛佔便宜, 讓教會的人來取也不給郵費, 後來我還是問了多少錢,在fb 站內信里, 人家說算上油錢25, 我直接匯了35, 自那以後就沒再去過教會, 因為我不虧欠,我高於市價很多正常付費.

那年預科畢業,我是班裡17個學生中的第8,一共9個人畢業。當時我畢業分只有3.5,卻申請到了FU,海德堡,弗萊堡,康坦等一批名校,比我成績好的那些同胞,為了省那500歐的學費和南邊的房租,紛紛留了下來。(註:2011-12 WS學期巴符還收了最後一學期學費)

隔壁班1.75畢業留下來的姑娘,讀完傳媒的本科就去首都華人旅行社工作了,一個月領者稅後1200的工資,做代購刷屏,後來聽說去延簽首都外管局的人說,你這工作不讀大學也能幹啊,1200不可能轉工作簽!

-----------------------------------------分割線--------------------------------------------------------------------------------

順帶說一句, 這個圈子歧視文科生極其嚴重, 我離開那裡之前曾和教會的小姐姐有過對話:

"你讀的啥專業啊小弟弟?"

"語言類專業啊姐姐."

"哎呀小弟弟,你以後沒工作的知道嗎?姐姐化學本科讀了7年畢業都沒找到工作,你文科根本沒機會,以後失業誰養你?

事實上, 這個圈子大部分工科生德語極差, 差到工作了以後會被老闆要求去補習德語.

說實話,離開了那個東德大城市,開始確實不太習慣南邊的房租,比如300歐在6年前只能住在南部的衛星城,而那座東德大城市2人wg也就150-160歐,開始我也懷疑我的選擇,可是到了當時還是精英高校的Freiburg,當我接觸到德福20,雅思8的學霸時,學習的動力就完全被激發了。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人,而優秀德國高校和普通德國高校的差距誠然是存在的,就文科來說,是非常之巨大的。已確定2017-18 WS學期起巴符州高校徵收新入學非EU學生3000歐一年學費,聽到這個消息,想必是自費的同胞新生估計要在此州絕跡,但可惜的是,德國最好的高校大都集中在這個州,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選擇。

-----------------------------------------分割線--------------------------------------------------------------------------------

說真的我也是佩服留德圈, 曾經有摯友在西德F城的免稅店做了一年銷售,大家知道德國雙心KNOBLAUCH一盒480粒裝才9.45歐, 而在免稅店裡賣20歐,美其名曰可以退稅,其實都是這些無良的,入了德國籍的華人坑騙同胞, 其實保健品稅率只有7%,所以20歐稅不過才1.4歐,還是比正常超市貴一倍多.

猶記當年還在那座東德大城市,聞聽三個中國人合夥開了中餐館, 招跑堂和幫工, 時薪才5歐, 但是要試工一周, 關鍵是, 試工不給錢, 只管喝, 干好了才能留, 當時去試工的至少有30多個, 後來我感覺老闆應該不用找跑堂了, 找一個人免費干一周再換人這感情多好啊!!


這圈子真是不要臉的老油條太多,哎.

----------------------------------------分割線-------------------------------------------------------------------------------

這個圈子風氣也不好, 有一個uk和另一個us的女性同窗都和抱怨過,一來德國Momo和wechat附近加好友的男的都特別多. 這...........

曾經的一個國內室友,來德後自甘墮落,7年來yue了大概有60多個妹子,同時撩了十幾個妹子,當然了,最後被微薄,票圈,開元各種扒了出來,下場很慘。

另有一個好友,信教多年,在德國wechat附近加一個陌生女性同胞,到上床前後用了不到三小時. 後來約炮又把一個女生肚子吹大.

當然下場都不好,本科都尚未畢業.

另外一個預科同班, 本科快畢業時已經結婚, 還在那個城市約的飛起, 當然了人家老婆在國內嘛

這個圈子真的是很寂寞.

-----------------------------------------分割線-------------------------------------------------------------------------------

前幾天做了一次公證的陪同翻譯,特別的震撼, 朋友介紹的同胞女,說自己來德國10年了,其實都不需要翻譯,只是公證處需要翻譯,才沒辦法才來找我。我按照約定14點準時到會場,她卻說她和她德國男友13點40就到了,和Notar的人都聊完了。意思不需要我了,我一臉驚訝,Notar的人說,這2個人買房公證,我還是要在場,我就留了下來. Notar的人開始讀購房合同,大概是30頁,讀完一頁讓我翻譯下,我盡心翻譯,那女的一臉不耐煩地說,我隨便說兩句就行了,她都能聽懂. 後來中間休息, Notar的人和我們聊天, 那女的一開口德語就嚇死我了. 由於一直從事德語教學的緣故,她的水平大概只有A2,基本是一句話全是語病,居然說自己是海德堡漢學專業畢業, 例如:

Mein Mutter, hmmmmm, schicken, Geld, Deutschland, wir wird scha... schaffen.

我仔細看了下合同,房屋位於德國比較發達的H州府,面積71平方,總價是29.9萬歐,關鍵是這個中國女同胞出全款. Notar人意思說他倆還沒結婚, 申請綠色能源補助款需要夫妻身份才行,現在申請女的風險太大,後來她完全沒聽懂,說和她男友商量, 出去後剛才還誇她德語ganz gut的Notar的人一臉嫌棄地說,她一個字都沒聽懂把,我只能苦笑.

那個女的年近40,她男友67年的50,一看她男友就是德國ds,女的票圈裡天天罵祖國,各種德國好,各種德國美景,各種她過的滋潤,你看,來了十年,不好好讀書,連基本交流能力都沒有,這,就是你要的生活?

最後不歡而散,各種挑我刺,說好陪同一次的35歐變成了3次35歐,每次3小時,後來第一次結束我錢都沒要就走了,沒有契約精神,再者這價格也真是夠侮辱人,一次經歷也是讓我開了眼.


呵呵,你這種人也就票圈刷屏代購滿嘴跑火車沒畢業苟活罷了.


周1 上課 Institute 食堂 回家做飯
周2 上課 Institute 食堂 回家做飯
周3 上課 Institute 食堂 回家做飯
周4 上課 Institute 食堂 回家做飯
周5 上課 Institute 食堂 回家做飯
周6 買菜 喊同學回家一起做飯
周日 喊同學回家一起做飯

放假買tuifly的票去義大利西班牙東歐或者租車何比盧

圈子以同學/打工工友為主


怒答。
1.德國真的是留學門檻超級低的國家。無學費,物價低。這個門檻一下放進來了多少國內時被無視的群體。。當留學僧來到德國,發現自己的圈子是這樣一群土氣的存在。不開森。說好的觥籌交錯華爾街,上流舞會交際圈呢?可是姑娘,漢子們的心是比天高的。天天屌絲大聚餐。唉。聚餐也還是好無聊嘛。就是感覺個失望。
2.進來門檻低,出去門檻不算低。掛夠三次就轉專業。於是,莫名其妙的壓力如影隨形。就是到了碩士階段仍是授課制,如果不是學的自己喜歡的專業,真的感覺學不到什麼東西。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不知道前路在哪裡。
3.德國人自己都沒有圈,你怎麼融入嘛。我的鄰居,我同學的室友都沒有見他們跟自己朋友出去玩過。過了二十五的德國人,很少和朋友來往的。他們自己都好孤獨,又有什麼要跟你玩的。你又講不好德語。即便德國人有活動,一堆人喝啤酒,在酒館喝啤酒說著笑點不知道在哪的笑話。沒見幾個中國人接受這種娛樂活動。
4.綜上。來德國的孩子們由於期待過高,很難收穫愛情,學業壓力又大,娛樂活動以聚餐為主。十分消磨人的激情。所以,留學德國其實成本很大。留德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歪樓咯!關於德國人屌絲,天天衝鋒衣,我想說幾句。
我村百分之八十的德國女生,都會化妝,最起碼塗睫毛塗唇彩。
穿運動鞋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皮鞋緊身牛仔褲。
女生背包經常可以看到Longchamp基本款級別,混雜北極狐雙肩包和部分MK。
德國的衝鋒衣,酷到爆好嗎。很少看到有人穿某寶那樣的彩色的,大部分是黑色。
德國女生秋冬的圍巾,顏色和衣服搭配真心棒。
男生,大多數會很注意自己的儀錶。平均水平也是牛仔褲馬丁靴襯衣大衣,加上基礎的顏值和身高,隨便拉出來一個放國內應該就是男神級別的。
身邊的德國同學都會健身,男女身材大部分以健康勻稱為主。
很多七八十歲的老奶奶冬天依然穿絲襪皮鞋呢子裙。
可能是我見識短,沒見過英法美澳等國的情況。可和國內相比,真的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屌絲的國家。


一篇文不對題的回答。
只是為了實名來反對前面 @陳陽 的這篇回答:德國留學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 回答作者: 陳陽 http://zhihu.com/question/24349645/answer/145441780
寫一篇戾氣十足的文章,然後別人反駁之後,就拉黑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不讓繼續評論不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我也真是呵呵了。這樣真的大丈夫么?

恩,在我和幾位同學的反對意見被他強詞奪度的反駁之後,我就再也沒法回復了(補充,現在我的答案已經被答主摺疊了 10.02.1017 18:27) 。拉黑了就可以代表自己的回復下面一片和諧都是贊同的聲音么?真是too young啊少年!

這裡是我的反駁意見。就算你不讓我評論,我也要寫出來。你來打我啊~

@陳陽 :

呵呵。所以在你眼裡,客觀的告訴你考試內容是怎樣的,這個就是吐槽?這個就是負能量?那我只能說您也太玻璃心了點吧。更何況,我跟你說這個考試是怎樣的,不是為了反駁你回答說德國學校的考試和國內也差不多難度么?所以這也成了你眼裡的負能量?不好意思,這麼差的理解能力,是不是也能說明您無能呢?

再糾正你一點,我說的是nebenfach是bwl。沒有提過任何說我選過BWL這門課(所以到現在看來不光是你理解能力有問題,你閱讀能力好像也並不合格吧~)。也就是說,我們上的是bwl專業的diplom的haupt studium階段的所有課程。不過和你說diplom也沒太大意義吧,您這麼看不起德國的人,應該更看不起"德國特色"的diplom學制吧。畢竟您的時間那麼寶貴,怎麼能讓diplom這樣的超長學制來耽誤吶!

另外,你說BWL是文科?我沒看錯吧,你不怕說出去貽笑大方么?還是對你來說無知就是個性呢?BWL里多少需要計算的課程, Finanzbuchhaltung, Kosten- und Leistungsrechnung, Externe Rechnungslegung...你特么跟我說 "文科學科,材料分析背原文就好"?!

最後,看在姐姐是你前校友的份上,我浪費個幾分鐘告訴你下什麼叫"積極的生活態度":

當年我在中餐館打工,一小時才5歐的時候,中午11點多下課就去打工2小時,兩點再趕回學校上課。可是打工完我買了一隻我最喜歡的口味的冰淇淋,我覺得打工所有的委屈都被這根冰淇淋消滅了。滿血復活回學校去上課。這個叫積極的生活態度。

考試月的時候,每天在我們系的樓裡面複習到12點,然後披星戴月的走回宿舍。發個朋友圈,表揚下自己,覺得自己又過了充實的一天。這個叫積極的生活態度。

當年畢業了各種面試的時候,好幾次凌晨4,5點爬起來趕火車去別的城市面試。回到斯圖就是晚上8,9點了。每每回憶起那段辛苦的面試日子,就更加珍惜現在工作的機會,想更努力成為更好的人。這個叫積極的生活態度。


同樣的,就像我現在看到你這篇充滿戾氣的回答,我能夠堅定的告訴我自己,這只是個小屁孩自以為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一篇回答,而事實上他忽略或者選擇性的忘記了太多留德華們的各種優點。

我慶幸我身邊沒有你這樣戾氣十足卻又聽不見別人意見的人。我感恩我和我的朋友們都能樂觀而堅強的生活, 留學,成家,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走的踏實而絕不後悔。這個才叫積極的生活態度。


我沒有體會到所謂的圈子,我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但這頂多就是牌搭子,還算不上圈子。我理解的圈子,藝術圈子,金融圈子,IT圈子。都是相對封閉的一群精英或者同道中人組成的小型社交網路。

而德國,我可以說全世界留學生,都不存在所謂的圈子。因為凡是中國人都比較抵觸中國人多的學校或者城市或者國家。(可能有例外,但是少,畢竟大家都想獲得更加異質化的留學體驗。)中國人或者留德中國學生這樣一個群體不存在內向吸引同類的向心力,也就不能稱為圈子,頂多是個鬆散的群體。(我的理解)

我說說我的留德大概:去年九月來的德國,開始上master,前年六月從法國交換一學期回來毅然決然去學了德語,去年三月考了德福,奇蹟般的剛剛4444,但是來了之後發現德語仍然是說不出的,今年一月上了個當地的德語課,天天上,不到一個月,竟然奇蹟般地能不怕丟臉錯誤百出地流利說德語了,期間當然也要感謝和我一起上課的一幫同學,大家約定只說德語,還有和我聊天的鄰居室友,帶來的進步很大。還有去年九月底參加學校的雙學位申請,幸運的得到一家法國學校的雙學位錄取(德國這邊學校的項目),意味著要延期畢業很久,但是可以去對方學校巴黎和新加坡的兩個校區一共呆一年也讓我覺得我運氣太好了吧……今年二月底,在經歷了瘋狂投簡歷的一個半月之後(瘋狂悲劇,也迅速積累起對找實習的脈絡性認識),得到了一個在法蘭克福的實習位置(投行類)。現在在正常上課並坐等開始實習中,並且開始閱讀德語報紙雜誌(Stern, Spiegel,FAZ都買過不少,但是發現適合外國人讀德語報紙入門的還是Bild好。前三個太難了。)


這是大概。來德國的原因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沒錢去美帝,並且GMAT托福考了兩三次還是沒上700和100 。我不願意多提那些很理想化的理由,比如喜歡語言(這當然是我能夠在大四懶散的時候還能卯足全力學德語的動力之一)。我覺得我是異常幸運的,自己的計劃都一步步在實現。但是德國留學圈(我只知道我讀的商科),在商科這一塊,大家都是沒什麼野心,不像去了美帝的牛人們削尖腦袋往華爾街沖,更多的是約著去東西南北歐的漂亮城市去玩兒。(因為現階段我是一心撲在自己的計划上,所以我也只是偶爾三五個月出去玩幾天。)所以我會感到除了語言習俗朋友社交之外另一層的孤獨,「戰友」難找,特別是我想去的行業競爭激烈,一個人申請著,有時真是無助崩潰找不到方向的。


留學還有個關鍵,「學」!我覺得是自學,公立大學的課真的太多人了,本科時候習慣了的二三十個人的專業課上課習慣已經改變不過來了。所以自學。課也不想上(主要不讀博士,我對上課也不太上心。)


最大的樂趣就是喝遍城裡咖啡館,便宜又好喝,因為朋友少,我也沒錢去結伴旅遊,所以泡咖啡館的時間,我用kindle讀了很多以前想讀的小說,也讀了很多德語報刊雜誌(艱難的,做閱讀一般的,但是我對政治新聞感興趣,所以讀報也覺得很有趣。)也會學著德國人在街上跑步,而不是去健身房。偶爾買張票去劇院感受一下文化生活。這樣,我也只感覺到能勉強抵抗孤獨和浮躁。但是我的懶是抵抗不了的,課少(一般的學分要去法國的學校的上),所以也會睡很久。


當然平時生活也是吃吃喝喝做做飯,試著去了解德國社會,試著去組織理由來反駁誤會中國的人哈哈哈哈(別人說的事實我也會大方承認)。


如果要說圈子,我覺得圈子不止一個,我們要在學業求職方面和所有學生圈子裡的人競爭,我們和中國圈子裡的同胞一起做飯過節聊聊家鄉的巨大變化,我們在當地德國人圈子裡生活,衣食住行都是德國規則。再者說,交了德國的或者其他外國的朋友,也是圈子。

所以我覺得圈子是多元的,所以帶來的挑戰更大。


暫時想到這麼多。


實名反對 @陳陽的回答。
原本不想多費唇舌,況且在留德圈問題下引起罵戰,本身就是給留德華群體招黑的行為,但是該答主充滿戾氣的回答和「用自己所謂的『理性和邏輯』來反駁,並且拉黑一切持異議的聲音」這一行為真的讓人難以忍受。
首先必須要指明的一點是,任何根據主觀印象一棍子打死一群人的行為都是有失公允的,因為,任何的圈子都有積極和消極的存在,而反觀該位答主的回答:

「回頭看看留德華,搜搜網上,除了吐槽讀書難、德語難,抱團取暖求解脫外你還看得到其他內容嗎??」
「無論哪個維度看,留德圈總是帶著股類似小農經濟的酸勁兒——短視且又自大」

通篇充斥著滿滿的戾氣,並且劍指整個留德華群體。
本人來自因歷史原因留德頻率較高的學校,有幸在德強班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同學,當時大家一起努力考德福、過APS、申請學校,一步一步走來,回頭看看確實很不易,如今在德國,又遇到了許多有想法、努力向上的留德華,客觀來說,留德華這一群體,許多家庭狀況確實一般,但是其中確實有不少人靠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奮鬥,而成為優秀的人的。再怎麼說,還是那句話,每個圈子都有優秀的人和混日子的人,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你自己的行為、你交往的人中體現了出來。
而該位答主的卻用窮酸、吃相難看來描述大多數、甚至全部的留德華。我只能作此理解,每個人的想法和行為決定了自己的朋友圈,你願意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最終看到的就是什麼樣子。


我在評論區表示了異議和不滿,不僅被拉黑,還收到了極其好笑的回復:
因為該答主指出留德華群體普遍「吃相難看」,我回復「你這樣的回答本身就吃相很難看」,結果:

說明該答主不僅不認為自己的無腦噴行為是有失偏頗的,而且還認為跟魯迅寫文痛批社會弊端是「同質」行為,不僅把自己抬得很高,還用根本不成立的邏輯來反駁了一番,看似非常「有理有據」,並且把我拉黑了。。。。真的是可悲可嘆。最後,抱歉獻上了如此不切主題的回答,就當我是剛考完兩門試閑得吧,希望經過在德國摸爬滾打若干年後,能夠再回來修改~


圈到德國啦?好。先轉貼我國駐德使館教育處的兩篇文章:

德國的中國學生很土氣

發布日期:2012-06-22  瀏覽數:3489  信息來源:杜平

我在英國留學,偶爾到德國,看到在德國和英國留學的中國人差別很大,在英國的很帥氣,在德國的很土氣。

英國是個紳士和淑女風度十足的國家,在英國留學的中國人也「沾染」上了這些「習氣」,每到學校聚會,同學們總要著意打扮一番。男生們西裝革履,女生們也要「濃妝淡抹總相宜」,「昂首挺胸」地招呼、談吐,雖然知道是在「裝腔作勢」,可心中總是美滋滋的,享受著高雅的瞬間和情調。久而久之,對這樣的英國式的社交就有了幾分期待,社交活動也成了留學生涯中的美味。

這周有機會在德國參加了一場中國學生的聚會,其中也有些德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很驚訝地看到,這裡的中國學生很「土」,尤其是男生們,大都穿著牛仔褲,上衣也多是皺褶滿布,一看就知是很長時間沒洗過,更不要說熨過了,似乎他們參加聚會就是要展示他們的邋遢和不入流。女生的衣著也乏善可陳。大多數男女生共同的特點就是頭髮亂,說話聲音很大,旁若無人,即便是主人還在招呼,他們也絲毫不在意。甚至,他們對主人走過身邊時的歡迎和友好示意也不在意,握手的姿勢十分委瑣,一點都不氣派,不舒展,透著「奴相」。更讓人不解的是,主人走近時,有些學生居然趕快躲開,象小偷一樣地鑽進旁邊的人堆中去。到吃飯的時候,情形近於「慘不忍睹」,不僅男生「狼吞虎咽」,就是女生也不少人端著食物摞出尖的盤子,全無淑女的樣子。看到這些,一起從英國過來的同伴說:已經沒有胃口。

在德國參加的這場中國學生的聚會,讓人很壓抑,好像他們缺吃少衣,「溫飽」是個大問題。

中國駐聯邦德國使館教育處

此文既出,留德學生一片嘩然。於是幾周後:

關於我處網站轉載文章引起誤解事

發布日期:2012-07-18  瀏覽數:2478  信息來源:

駐德使館教育處網站轉載《德國的中國學生很土氣》一文,意在提醒我留學人員出席正式活動時應得體著裝,注意舉止禮儀。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引起歧義和部分讀者誤解,有悖轉載此文初衷。鑒此,撤銷此轉載。

我處呼籲大家和為貴,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對待批評。

駐德使館教育處
2012年7月18日
( 駐德使館教育處 )

所以,是的,我們顯然至少是一個需要本國使館教育處來提醒「出席正式活動時應得體著裝,注意舉止禮儀」的圈子。實話說我在知乎上讀到男生在美國讀本科要備五套正裝還只是「基本夠用」時簡直驚呆了。

若說德國留學人員除了不懂得體著裝之外還有什麼共性,大概可以總結為「家境一般,讀書還行」。前者富集,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大學不收學費,所以窮人家的孩子申請擠破頭,另一方面是因為德國沒有名校又學制偏長,只想鍍層金的不會選擇這賠本買賣;後者富集則是因為德國學制重修次數有限,讀不下去的就走了。

可共同點大概也就到此為止了吧。引用忘記哪個國家圈子問題的某個答案里一句話,「你總能找到跟你一樣的人」——德國也是。


文科博士壓力比較大,學位不好拿,周期相當長,精神壓力大,就業反饋度低,慎重考慮。有空就詳細說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吧,既然大家很有興趣,我就稍微來說一些。
前面幾樓大部分都是在德國的理工碩士,或者可能還會出現理工的博士,這都是在德國留學的真正主流。在德國留學的文科生的確不多,而且念博士的更是其中比較小的一個群體。

再將這個比較小的群體拆解開來的話,雖然沒有詳細的統計,但是相信這個小群體中的主流是哲學的博士和語言學(或者就是德語語言文學的居多)的博士是主流。而這兩個群體都是長期由國內固定的傳統強校向德國固定的傳統強校幾乎是定額輸出的。而他們中的9.9成以後也會反流到國內高校拿教職。其中語言學的基本會回碩士或者本科的母校,因為人數總體就不多,基本和需要的教職人數是相對吻合的。相對而言,哲學的就業具我幾個好朋友說,就業形勢不好,因為人數很多,現在在國內拿一個好些的教職會有困難。學藝術的,我也認識一些,但是學藝術的比較靈活,你懂的,有點名氣,一個作品就很值錢了,他們拿教職也還行。

第二類大群體是社科中的經濟學博士和法學博士。因為目前的經濟學理論已經高度國際化和統一化,所以據幾個好友的說法是,德國的經濟博士如果做經濟理論的話,和美國畢業的沒有比較優勢,但是回國教職是肯定拿得下的,就是競爭激烈一些,實在不行還是能跳去工業界的。法學博士,不是特別多,法學是沒有高度國際化的統一口徑的,而且基本和哲學與語言學一樣,只能在大學拿教職,數量不多。
————————————————————————————————————
評論中 @Schwartz LEE 補充說:
幫樓主更正下,第二群體中的法學回國後還是能有機會成為各大法學院的主流教員的....法學群體裡面我猜中政大在法學讀博屌絲群體裡面穩居第一...PS:法學雖然沒有國際化,但是我國法律是間接繼受德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了半天,都沒說到我這個專業,因為我這個專業根本就沒有什麼圈。因為在德國學政治學真的是超長時,超費力,需要超努力。我認識的一些念政治學的中國碩士,基本也放棄了這個念頭。
好吧,我雖然認識一些在歐洲念政治學博士的朋友,但是他們也都不在德國,而且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研究興趣是中國問題,或者是做中國政治研究方面的題目,所以畢業起來會方便很多很多。

我卻犯了賤。除了自己寫的畢業論文的一個理論問題以及涉及到的政治學方法研究和政治學下的統計研究外,還有其他的研究興趣是德國政治和德國經濟制度等。你想想在一群德國人面前討論他們的體制,各種不容易你們可以自己想。我除了周六上午睡個懶覺,周日出門和朋友搓下麻將或者看個電影之外,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每天工作時間應該超過12小時,甚至14小時。哦,對了,忘記說了,我畢業論文的那本書是要用德語寫的,在做的小論文發表的是用英語寫的。如果你沒學過德語的話,就想一下你的macbook開虛擬機同時再用win8是怎樣的,你可以仔細聽聽那個機器咆哮的聲音哦,我有的時候總在想,人腦的確是真的比電腦還要能抗。

不過真的很累,每天只要能靠上個什麼東西,就能很沉的睡死過去,能睡也算是福氣吧!因為我的確認識好幾個非中國在這邊念政治學博士的其他國家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經常失眠。一個台灣師姐去年畢業後,回台灣被檢查出來了腸道腫瘤。咳。

吃方面的話,因為沒有什麼空的時間,所以也沒有辦法自己做飯,基本是食堂和外面覓食,來德國之後胖了超過10多斤。因為德國主餐好多是土豆,也大油的關係。

就這樣吧。


推薦閱讀:

奧地利到底是怎麼洗白的?
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什麼突然提出讓日本正視歷史?
德國哪些東西適合帶給親朋好友?
學習德語時,背德語單詞有何技巧。特別是後面要加上介詞的德語單詞?
普魯士怎麼統一德意志的?

TAG:德國 | 留學 | 碩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