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貸款的模式轉變?

最初理解的P2P貸款,平台主要的角色應該是定位於是中介方,負責提供一個平台供投資和借貸雙方達成交易。當然為了投資人的資金安全,也會增加融資人的資格審查、抵押等。這好像最初人人貸的模式,雙方可以在平台上發布供需信息,自由定價、自由選擇投資。

但最近發現流行的P2P貸款平台,都開始發行一些理財計劃,比如有利網、人人貸等。人人貸還保留有散標投資,但是有利網、陸金所已經全部是理財計划了。發生這種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理財計劃對平台來說更有利可圖?還是純粹的「自由選擇」的P2P模式不受歡迎?謝謝!


謝邀!

這個問題非常好。P2P業務模式因為經營的是借款業務,裡面涉及信用環節,因此和普通房地產中介、淘寶網等不一樣,如果純粹是信息介紹撮合出借和借入,而借款逾期了之後平台不承擔任何責任,那麼平台沒有很大的動力去審核、評估並降低借款人的違約風險(因為逾期都是滯後的,而收服務費是在之前的)。即使如淘寶,也是在商品交易環節引入了保證,買家對於賣家商品不滿意要退款,淘寶先行墊付(我自己就經歷過一次,感覺到了淘寶的強大),對其客戶體驗和業務量成倍的增長,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對於客戶體驗和價值提升而言,介入不合格產品的退貨環節,是每種商業模式都需要考慮的。

從散標和理財優選計劃的區別來看,優選計劃(也就是理財計劃)可以理解成一個自動投標程序,對於借款客戶每月還本付息部分進行持續投資,出借人比較省事兒,而且一年下來可以獲得比如13%的收益率,但是對於投資散標的出借人而言,因為是等額本息還款,因此一年下來雖然IRR達到了13%,但是實際到手的收益大概在6.5%左右(因為每期的還本付息有時間價值),考慮到目前很多P2P網站都在發生資金站崗的情況,這種結果發生的概率比較大。這也是很多出借人會選擇優選計劃的主要原因。

對於P2P平台而言,也傾向於選擇優選計劃的原因,我理解是因為獲得一個客戶的成本是類似的,但是一個客戶購買10000元優選計劃,那麼其一年的資金利用就是10000元,而對於一個投資了10000元散標的出借人而言,由於有每月還本付息的存在,其實際的資金利用基本在5000元左右(假設投資的散標都是1年期的)。

話題再回到P2P的自由選擇權這個問題上,其實這個問題除了出借人是否可以自由選擇借款人以外,還可以擴展到,是否可以自由決定對於借款人的利率,期限等選擇權。美國的Prosper的歷史對於這個已經有了很好的答案,當年很長一段時間,Prosper的業務模式是借款人在網站上發借款需求和提供信息,由出借人來進行利率的拍賣式投標,由出借最低利率的出借人來獲得出借權利,這個模式看上去非常自由,非常市場化吧,而且聽起來從根本上降低了借款人的利率,達到了普惠金融的終極目標了!但是,現實卻是很殘酷的,由於在出借人資金遠大於借款人需求的情況下,荷蘭式拍賣形成的利率水平,在事後被證明遠不足以覆蓋借款人的違約損失風險,因此這個業務模式在隨後也被Prosper摒棄,而改成Lending Club的由平台本身來進行風險定價,確定不同風險等級借款客戶借款利率的模式。

金融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發展到互聯網階段,或者未來發展到其他模式階段,金融的本質還是風險定價,那麼由誰來進行風險定價這個命題,歷史和現在都在昭示我們,由個人組成的群體定價模式,雖然看上去更加市場化、充分競爭、有效率,但是這個市場其實會是無效的。可以參考股市,由無數個個體來進行價格的報價和競爭,整個市場會經歷大起大落,這個其中的原因巴菲特做過很好的解釋,一個金融產品(包括股票、貸款、債券都是類似的,即未來一段時間現金流的現值)的報價是「市場先生」給出的價格,始終和「價值」(即其本身真正擁有的價值,即未來一段時間現金流的現值)存在差距,這個差距有時候會很大,市場價格起起落落,會造成很多參與其中的個體暴富、破產,這其中主要是由於個體組成的群體心理性驅動的影響(具體可以參考一本古斯塔夫·勒龐寫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獨立的個體看上去是理性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群體性非理性,包括革命性的運動、猶太人大屠殺等其實都是群體非理性的反應。

扯的有點遠了,再回到P2P平台上,因此在P2P的業務模式中,其實由個體掌握自由選擇權的結果,對個體而言可能看起來應該是更加市場化、有效率的,但是有可能從整體上看是會發生整體非理性和整體無效的可能性。因此對於P2P平台而言,關鍵不是給個體更加多的自由選擇權,而是平台自身能夠建立起理性的、驗證有效的風控審核模式,從而保證出借人的本金和收益安全。


樓主提到的正是散標和理財計劃的模式。
1. 協議雙方的角色。以其中典型的人人貸來看,散標模式的協議雙方主體是出借人和借款人,而理財計劃的協議雙方則是出借人和「人人貸商務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從協議的角度來看,散標是傳統意義上的p2p,而理財計劃中人人貸扮演的角色就像一家類金融機構,先行給借款人放款,然後把借貸設計包裝成理財產品銷售給投資者。但p2p平台是否都具備相應的資質開展這樣的類金融業務,這裡是需要投資人進行審核的。
2. 對平台的收益。散標通常是等額本息按月還款,理財計劃則通常鎖定資金12個月以上,對於平台來說,投資人年化回報率相當的情況下對資金的利用率理財計劃顯然更高。
3. 借款人來源。很多平台的借款人來源自小額借款機構,從小額借款機構乃至借款人本身並不希望這些信息透明地公佈於網上,通過理財計劃的包裝這些信息就可以自然地隱藏起來。

歡迎繼續拍磚補充


一句話,金融還是越簡單越純粹越好,多一層包裝,多一重風險


我關注的是這麼做是否逾越了央行給P2P設定的紅線——不能搞資金池,拆標


前面有朋友問的是對的,就是這樣是否變成了資金池?
目前p2p的監管還在風雨飄搖中,融資多少這種根本不重要,如果監管機構最後說不能做資金池怎麼辦?另外對於備付金和賬戶託管方面也肯定會有嚴格的措施。
p2p公司也不傻,自己總是說自己好的,不能全信。


P2P最終應該會轉變成純粹的中介平台吧。對於那些平台本身設資金池管理的,感覺還是不靠譜啊


模式很多,關鍵是要做到安全可控,我們不應該以一個平台的融資額來驕傲,而應該以一個平台的安全性和真實性來當做宣揚的資本


越來越多的模式看的眼花繚亂,不懂。


有利網(平均利率12%)
2013年11月,有利網上線10個月就獲得軟銀中國資本1000萬美元級別A輪融資;
2014年6月上線一年多,有利網又宣布獲得晨興資本5000萬美元B輪融資。

人人貸(平均利率10%)
上線於 2010 年 10 月,曾收穫弘合基金的數百萬人民幣種子天使。
2014年初人人貸母公司人人友信獲得1.3億美元巨額融資
最近降息降的厲害……

微貸網(平均利率15%)
於2014年6月18日正式宣布獲得漢鼎宇佑集團和盛大資本的億元人民幣投資。

投哪網(原融信財富)(平均利率13%)
2014年5月獲得廣發證券旗下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億元注資,順利完成A輪融資。

銀豆網(平均利率13%)
2014年9月2日獲得A輪融資,聯想控股旗下的聯想之星為領投方,另有兩家投資機構跟投,融資金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

銅板街銅板街—首次交易即送20元!(平均利率9%)
2013年11月獲IDG千萬美元A輪融資。
2014年9月22日獲君聯資本五千萬美元B輪融資。

人人聚財(平均利率10%)
2014年8月28日,人人聚財宣布獲得博時基金1億元注資,2小時候博時基金出面否認,實際為投資600萬元,注意,是「投資」600萬。

積木盒子(平均利率9.5%)
2014年2月24號獲得銀泰資本千萬美元A輪融資。
2014年9月10號獲小米公司以及順為資本領投的3719萬美元的B輪融資。


其實這是平台根據用戶需求進化出來的結果,以前的P2P平台都是散標的形式,P2P發標然後用戶去搶標,這樣一來平台要經常去發標下標很麻煩,二來用戶也要天天去搶標,有的時候搶不到標資金還要站崗,所以雙方都很麻煩。

後面平台就搞了一些計劃,你把錢投到這個計劃裡面,我自動幫你匹配對應的標的,保證你的安全性和收益就Ok了。所以中國的P2P平台更類似於銀行一樣了,自身保證自己的安全性,而不是純粹中介的模式了。

在中國,純粹的自由選擇類P2P模式不受歡迎,這是結論。

微信公眾號:扒皮挖互金

公眾號有扒皮姐對500個平台的測評和一些理財經驗,歡迎加入!


大家都處於探索階段,現在發展到很多其實就是理財產品了,我認為以後發展是借款人貸款更簡單,容易(例如:今天要錢,兩個小時可到,想啥時候還,自己定。);出借人diy選擇自己理財產品,自己把組合合適自己的。(例如:自己想把想選擇短期,利率,勾選上,就可以投資。)


推薦閱讀:

P2P 網路借貸平台倒閉的原因目前有哪些?
與八家個人徵信機構合作的P2P平台有哪些?
投資P2P需要注意什麼?
趣分期推出「金蛋理財」年化收益率 8-9%,隨用隨取,是否有確實的投資保證?

TAG:P2P網路借貸平台 | 人人貸 | 有利網 | P2P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