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專業分析和前景是怎樣的?

是去美國讀芝加哥的iit 讀msf 希望回答下 謝謝了


2015年4月,入職快九個月了,稍稍更新一下~

突然發現一個很大的bug就是我直接把風險管理當成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了汗。。。。其實風險管理的範疇很大很大,比如著名的風險諮詢公司Aon列出的風險有以下這麼多。。。

來源: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Solutions

鑒於答主才疏學淺,對其他了解也不多,就將錯就錯繼續說financial risk吧。
基本一家大的universal bank會有以下幾類business
A Retail Banking
B Commercial Banking
C Investment Banking
D Private Banking (有些銀行PB屬於IB的一個division,和IBD, ST並列)

Retail Banking的風險都是credit risk,再根據產品分為
i. Unsecured 無抵押產品:信用卡,個人貸款
這部分的風險主要源於客戶的willingness to pay,通常是通過統計模型來預測一類人群的portfolio的performance和risk。有了足夠的數據後再根據申請者的個人條件來預測delinquency rate和write off rate,給出一個銀行可接受的利率和額度。
ii. Secured 抵押產品:就是房貸和車貸啦
房貸的風險主要源於房價。因為有抵押所以能夠拿到多少貸款會看申請人條件(比如非自住的第二套房,申請人身上有無其他債務等)以及房子本身來決定。
車貸的話由於舊車賣不了幾個錢,跟unsecured產品幾乎等同,recovery rate給的高點。
Retail Risk通常分這樣幾個team:管政策和acquisition strategy的,管實際操作批不批錢批多少錢的,監控已經借錢的portfolio的,討債的,管做模型的

Commercial Banking的風險大部分是credit risk,照我老闆說起來就art and science
art的部分就是看貸款審查授信人的本事了!具體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銀行是如何確定給企業多少授信額度是合理的? - 銀行貸款
science的部分就是risk quant做模型來確定客戶的PD, EAD, LGD,具體請繼續往下看。

Investment Banking的風險是market和credit
Credit Risk方面,由於一個客戶借了一筆貸款又做了一單financial product的交易對銀行所承受的信貸風險都是來自同一個客戶的,所以通常都是和commercial banking合在一起叫Wholesale Credit Risk。
具體的一下以下兩個問題答得非常詳細,我就不班門弄斧啦【Steven Li是這方面的專家,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可以多看看他的答案】【答主數學渣淚目。。】
金融機構中 Wholesale Credit Risk 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 寬客 (Quant)
如何深入學習信用風險管理? - Steven Li 的回答
Market Risk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不多說了。

在此推薦Margin Call這部電影,答主就是看了這部電影后腦袋一熱掉坑走上不歸路的。。。

Private Banking/Investment Management的Risk主要在於
i. 客戶。。。你懂得。盡職調查要做好
ii. 來自投資的counterparty risk和market risk。這裡銀行是buy side,看問題的角度會與作為sell side不同。

除了以上四類business risk外,橫跨整個部門甚至整個銀行的有operation risk,細分physical security risk,fraud risk,cyber risk,business risk control等等等等【這是一個背鍋俠】

最後,推薦銀行的風控部門具體是幹什麼的? - 風險管理 里得票最高的兩個答案,答主們更專業。

暫時先到這裡吧。下次可能會更新一下entry level的career option。
---------------
原回答
今年金融本科畢業,夏天即將入職risk management部門,了解也不太多就隨便說兩句。

正統的銀行風險種類上基本分credit, market operation,縱向上基本分pre-trade analysis和post-trade monitoring,層次上分product,trade,counterparty level。除此之外還會有些model building,model reviewing,risk strategy之類的功能,對學歷、經驗要求會比較高一些。近兩年有些其他的risk 諸如reputation/legal之類的屬於比較小眾,有時歸compliance或者internal audit部門管。

商行里credit risk更重要(主要功能是借貸),投行里credit market都比較重要(當然出了事情一句unauthorized trading一推都是ops risk背黑鍋,詳情參考UBS)。

risk屬於middle or back office,hour上好過FO,base bonus上低於FO,具體多少差異比較大不好說,但應該是middle/back里比較高的。工作比較穩定,升職大富大貴難,當然大危機來時不容易被裁。出路上因人而異,普通人基本就是1)往上升 2)換個銀行 3)做buy side risk 4)某些consulting firm做risk advisory,轉trader什麼的也是有的,但極其少數。

前景上這兩年的demand比較大,未來肯定是越來越好的,但by nature這個行業不會大富大貴也不會大起大落,各方面比較balance,如果沒有一顆年薪百萬的雄心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

PS 第一次知乎回答問題獻醜了請輕拍。


我只研究過金融風險管理,別的風險管理不是很懂。

這行業還能怎麼樣,平常長期被架空,在國內很多公司和銀行,風控職能長期被財務科霸佔。

不過以後總是會有光明前途的。。。

學金融風險管理還會學到不少的金融模型和計算機的知識,老老實實學的話,難說也可以轉行搞搞程序化交易。。

主要還是工作經驗吧。風險管理模型也就那幾個,金融學的基礎知識也都差不多。。


@西鹿irakih 總結的是國外偏banking的情況,已經很詳細了,不做補充,我大概說一下國內券商的情況。

就鄙人的工作環境來看,部門裡面基本沒有risk專業出身的同事,但這並不代表學RM沒有用,我下面會解釋。

簡單說一下分支的需求:

Model Risk:Quant背景,只有RM的背景肯定不夠。

Market RIsk:基本也要有quant的背景,懂得如何hedge是一門學問。

Credit Risk:不管是信用類or交易對手類,背景要求因具體職位而異,個人覺得quant/財務背景二選一比較好,RM的背景應該可以了。

Op Risk:理論上RM背景也OK。

還有一些組,需求也是比較多樣化的,略去不表。

大概是這樣的情況,不過RIsk的老大一般有權決定部門怎麼分組和招攬人才,所以具體組別因公司而異吧,只是需求應該大致雷同。

總的來說不覺得RM沒前途,但要想清楚這裡面希望從事的分支是什麼。

還是反對一下認為國內用的模型很初級的答主,Risk如果不能做到學歷和實際水準都高於FO,那也就沒什麼意思了。你要知道很多如RIsk用的CCR的model,FO是不用考慮的。Model水準上下有別,FO的Hedge確實很厲害,但國內RIsk的Rating、CCR Risk還有Model RIsk,都是要超過前台相應水準的,確切地說這不是目標,是最基本的要求。


應屆生求職的時候常會問風險管理前景如何?就我工作這些年所見所聞,現代社會變化太快,沒有永遠永生髮展、前途一片光明的專業。工業化大躍進,金融的發展,銀行、投行的光鮮,到互聯網金融的崛起,AI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急速前進,冷熱專業可能瞬息萬變,如果僅僅通過一個專業的前景來決定你未來的職業發展,是有失偏頗的。

我已經從事風險管理十餘年,十餘年也是經歷各種起起伏伏。那我從我的角度來談談我為什麼選擇風險管理作為個人職業?

你可以以此為借鑒考慮自己的職場道路。

從事風險管理工作能給人帶來三個獨有的價值:接觸更廣泛的業務、與優秀的同事共事、遇見出色的領導者!

價值一:接觸更廣泛的業務

2016年4月耐克公司創始人菲爾?奈特出版來了親筆撰寫的自傳《鞋狗(Shoe Dog)》,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人生即是成長,不成長即死亡(Life is growth,you grow or you die)」,這句話很適用於金融職場。畢竟,金融業是一個以「人才」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同時金融工作又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金融人才在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專業能力。

我經常打這樣的比喻:一個人的職業就像是一座城堡,個人需要思考如何為這個城堡拓寬護城河,在金融行業中接觸並學習更多的業務,尤其是創新的業務和前沿的產品,往往是拓寬個人職業護城河的最佳方法。或許有人會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習業務、熟悉產品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參加金融證書的考試、參與產品業務的培訓、閱讀專業類的書籍文章等。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風險管理工作恰恰就提供了一種最便捷、最有效的「躬行」路徑

自從2004年美國COSO(全國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的發起人委員會)發布《全面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以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踐行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與文化。一家金融機構內部的所有業務,尤其是創新和複雜的產品,都需要風險管理團隊全方位、全流程的參與,與此同時業務和產品中最關鍵、最核心、最有價值的內容就是相關的風險管理體系和風險控制方案,這既是外部監管機構聚焦的重點,也是包括外部投資人在內的利益相關者關注的焦點,這些內容顯然就需要由風險管理團隊進行設計和制定。下面就舉兩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

例子1:2010年初,我離開外資銀行並加入一家證券公司從事風險管理工作,在此後不久整個證券行業就掀起了一股創新浪潮,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這兩年間,我個人就深度參與了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互換、國債期貨、股票約定式回購、股票收益率互換、場外個股期權等創新業務,並且去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等外部監管機構參加此類創新業務的現場答辯會,答辯會上驚心動魄、唇槍舌戰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此外,伴隨著整個公司集團化、平台化進程的日益推進,除了原有的公募基金、期貨公司和香港公司以外,又陸續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直投公司、另類投資公司、投行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加強對子公司的管控就理所當然納入了整個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版圖中,我也就有了更多機會去熟悉子公司的各項業務與產品。

例子2:2015年初,我去了一家快速發展的信託公司從事風險管理工作,當時又正逢整個信託行業的創新與轉型,在2015年這一年中,我有幸參與了資產證券化、應收賬款保理、新三板基金、公益信託、消費信託、互聯網金融、光伏產業基金以及投資港股IPO等全新的業務,真有些讓人眼花繚亂。今年5月初,為了進一步充實公司的風險管理隊伍,一位業務部門的資深員工轉崗加入了風險管理團隊,工作了一個月以後,我問她對風險管理工作有怎樣的切身感受時,她很興奮地告訴我:「在風險管理部門工作的這一個月,接觸到的新業務、新產品數量超過了以往在業務部門的一整年。」

去年,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行這樣一句話:「職場中許多人的十年工作經驗,往往是用一年的經驗工作了十年。」但是,在風險管理中,這樣的邏輯絕對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從事風險管理工作需要窮盡一生的時間去努力和學習,往往每天都需要接受全新的考驗、經受各種的歷練。在中國金融業不斷改革、開放與創新的大背景下,如果有幸能夠在風險管理崗位上踏踏實實工作十年,這十年的工作經驗絕對是貨真價值、毫無水分的乾貨,個人的成長絕非是簡單線性的增長而是指數式的增長。

價值二:與優秀的同事共事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女士在2013年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專訪時就開宗明義地提到:「企業發展靠的是什麼?靠技術?靠營銷?都不對,我認為是管理能力。」同樣,一家金融機構的發展也需要依靠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風險管理能力!與此同時,無論在商界還是金融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一家金融機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客戶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這家機構風險管理的信任,一家受人尊敬的金融機構始終會伴隨著一支出色的風險管理團隊。

前些年很火的網路遊戲《穿越火線》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風險管理團隊中,想遇到豬一樣的隊友真的很難,遇到神一樣的隊友則是常態,畢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2010年初我加入的這家證券公司中,風險管理團隊共有18個人,其中博士6人、註冊會計師8人、律師5人,就連團隊中負責風險管理系統項目開發的同事也是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對此,公司首席風險官就曾經十分自豪地說:「風險管理團隊中無論是博士的佔比還是專業證書的佔比,恐怕在公司內部只有研究所才能相提並論。」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分析,人作為一種群居的動物,在群體活動中,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等許多方面會與所在群體逐步保持一致。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外部環境尤其是團隊和同事對個人的重要影響。在從事風險管理工作期間,我就利用工作之餘順利取得了特許金融風險師(CFA)、註冊會計師(CPA)以及博士學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工作中優秀同事的示範效應。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不會讓團隊每位成員掉隊的,一群優秀的人精誠合作的力量要遠勝過個人單打獨鬥的力量之和」。

此外,我還想說一點,從事風險管理工作的人通常性格比較沉穩、行事比較嚴謹、做事比較理性,還真沒見到過特別古怪之人,可以說從事風險管理工作的都是一群很可愛、有智慧的精靈。或許有人心生疑慮了,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風險管理團隊中神一樣的隊友呢?」我想這要歸功於金融機構對於風險管理人才嚴格的准入和極高的門檻,下面舉幾個例子。

例子1:我的第一份風險管理工作是負責公司債券投資自營業務的風險管理,這個崗位在我加入以前在公司內部已經空缺了1年多時間,公司也嘗試了獵頭推薦、內部招聘等手段,均未遇到合適人選,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依然奉行「寧缺毋濫」的人力資源政策。

例子2:2012年,我所在的風險管理團隊從數千名大學畢業求職者中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錄取了兩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一位是經濟學博士,另一位是數學碩士,錄用這位數學碩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學生高中就讀於上海市四大名校之一的華師大二附中(其他三所分別是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交大附中)。

例子3:在2015年初我加入的這家信託公司內部,就有一項特別的人事規定:凡應聘風險管理部的人員,除了經過部門負責人、首席風險官以及總裁的三輪面試以外,最終錄用名單需要上報公司總裁辦公會並經過集體討論後才能決定,對風險管理人才引進的嚴格把關程度甚至都要高於前台業務部門的負責人。

例子4:前些天,與公司首席風險官商議2017年風險管理團隊新員工招聘事項,我就提出了針對應聘者的三條底線要求:一是國內外名牌大學的碩士及以上學歷;二是取得註冊會計師、律師、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這四張職業證書的至少兩張;三是擁有在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或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五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

價值三:遇到出色的領導者

2015年4月份,我有機會與國內一家資產規模排名前5位的公募基金公司總裁對話,交流中這位總裁提到:「一個人在選擇一份工作時需要依次進行三個選擇:選擇有發展潛力的行業,選擇行業內的優秀企業,選擇企業中的優秀領導者」。「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自從2010年初開始從事風險管理以來,我接觸過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團隊負責人以及首席風險官不下於200位,根據個人的觀察,發現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行業內很出色的領導者。當然,評價一位領導者是否出色有許多的維度,在這裡我聚焦三個維度:專業背景殷實、鼓勵員工成長以及擁有良好願景,下面就依次闡述。

01.

專業背景殷實

如果將金融工作比喻為一頂光彩奪目的皇冠,那麼風險管理就是這頂皇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風險管理會牽涉到除了金融知識以外的其他諸多學科知識,包括了財務、法律、統計、信息技術等等。在工作中,風險管理團隊的負責人、首席風險官更像是一位風險管理專業的導師和學科帶頭人,他們更多地是利用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專業背景給團隊的成員在工作上提供指導意見和解決方案,有時又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和不落俗套的思路,促使員工去思考。比如,2010年初我去的這家證券公司,風險管理團隊的負責人是畢業於復旦大學的博士,公司首席風險官是復旦大學的博士後,配備類似高學歷的風險管理領導者在國內外眾多優秀金融機構中是司空見慣的。

02. 鼓勵員工成長

一位出色的風險管理領導者除了自己擁有很強的專業背景以外,更會積極鼓勵團隊中的每位員工學習和成長,包括支持員工參加專業性的培訓、攻讀更高的學位、考有價值的職業證書等等。2012年9月份,我所在的風險管理團隊內部就有兩位員工考上了委託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團隊負責人就儘可能為這兩位員工的求學開方便之門,比如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增加工作時間的靈活性。

此外,風險管理團隊沒有業務團隊那樣繁重的業績考核指標,因此風險管理的領導者通常比較有人情味、有親和力,所以就會有更多機會與團隊成員促膝談心,及時了解員工對自己工作的思考、對未來職業的期待,從而有利於團隊內部形成一種比較穩定和持久的「心理契約」關係。

03.

擁有良好願景

用一個共同的目標將身邊的人聚集在一起並且創造價值,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願景。當然,願景是切實可行的,是基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卻不遠離現實。對於風險管理而言,成為行業內的標杆往往就是一個比較現實的願景,畢竟國內的風險管理尚處於初級階段,未來會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雖然許多風險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在教科書上或多或少都有論述,但如何將這些工具和方法與國內的金融機構有效融合則是一項極富挑戰又無法一蹴而就的艱巨使命,這就需要一位有理想、有願景的風險管理領導者帶領整個團隊,秉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腳踏實地朝著目標前進。

在200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踏入金融職場以後,我經常思考「這輩子自己最想做什麼?」後來,無論是誤打誤撞還是機緣巧合,我幸運地踏上了風險管理崗位,逐漸發現風險管理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項可以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

更多互金職場信息請關注【互金職場】

http://weixin.qq.com/r/Sy4mPonE3NSjrc1d93t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是在券商做風險管理的,說說券商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在國內剛起步,2014年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範出台後,大多證券公司從那時候才真正開始用金融的方法管理風險,因此人才是很缺的,很多人以前都不是做金融/學金融,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現在招的應屆畢業生也是要求很高,基本要重點院校研究生以上,學金融的。

以前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基本由合規部負責,這也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在中國搞金融,最大的風險就是合規風險,或者說那種朝令夕改、模稜兩可、行外人指導行內人的監管風險(最近在看阿耐的大江東去,這跟剛改革開放時候沒有多大改進)。

但是現在國內金融監管的思維也逐漸跟國際接軌(雖然很多四不像),特別是全面風險管理規範出台後,證券公司開始用國際通用的方法去管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國內的券商業務遠沒有發達國家的複雜,因此從建模上很多東西都不難處理。只不過需要人建立這套體系,現在證券公司基本都從制度、系統、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初步的體系,當然大公司跟小公司的差距還是很大,大公司投入大,海龜多,自然更成熟,小公司大多是應付日常業務和監管要求而已。

風險管理的思想,國內券商還是在發展之中。國內券商,特別是中小型券商,處於戰國時代,生存的壓力遠遠大於一切,風險偏好也比較高,因此風險管理做得漂漂亮亮也並不重要,在高管心目中風險管理是Nice to have,因此風控的話語權不如業務部門是很常見的事。同時風控得到的授權也不多,手裡(處罰)權力小了,人家自然是不太聽你的,但確實有些風控做得不好,老是打擾業務人員,也很不值得鼓勵。

風控應該是站在公司角度去管理風向,有著向上對高管提供信息和建議的職能,因此高度本身就跟業務不一樣,所以也有很多機會跟總裁、董事長之類開會,這也是業務部門比較難做到的,不過首先要得到他們的授權,才好開展工作,說到底風險管理是代替董事會去監控風險,因此必須有從上到下的授權,而這個權力不是每個證券公司都會給風控的。如果沒有權,風控只能偶爾吆喝一下,不會得到業務部門的尊重。聽說銀行的風控權力比較大,也許這也是銀行和證券的差別。

從收入上來說,風控的收入不見得特別高,total大概可能就跟在證券公司的IT差不多吧,不過可以預見風控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上升會很快,現在搶人也非常激烈。

風控對業務的了解比較全,但未必深入,發展空間也因人而異。總的來說,如果資質比較好,還是先努力進入固收、資管之類賺錢的部門,再考慮風控這些中台吧!


風險管理大三學生,學校有全美前五風險管理項目。風險管理行業的target school。


Employee Benefit side 跟隨政策起起伏伏,相對來說前景不看好也不看壞。

PropertyCasualty side 前景不看好。

(國內的風險管理不了解,這是美國市場)


原因:

  1. 美國風險管理行業正在轉型期,風險管理諮詢行業大哥哥們像AonHewitt,Trion,Marsh,Mercer,Willis Towers Waston. 都在為未來的一輪科技衝擊做好準備。
  2. 科技衝擊:
    1. 風險管理行業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風險管理的大vendor們像AIG,statefarm, travelers, cigna等等,基本上沒有什麼行業內部的科技創新(尤其是數據管理以及分析方面)
    2. 所以大家聽到google開始進軍風險管理行業的時候,都懵逼了。而且Tesla的橫空出世再次讓大家嗅到了暴風雨的來臨。
    3. 我覺得這些公司未來會開始各種合併,收購。不然抵擋不了這種新的科技衝擊。
  3. 人才招聘風向:baby boomers 開始退休了,行業內一下少了25%的人。公司招人的時候開始著重招數據分析處理方面的人才而不是精算和風險管理專業的學生。(so sad)

就說一點。別回國 。
回國也別做風險崗,國內的風險崗簡直是又無聊又沒地位又沒錢,用的模型基本也都是很初級的。。
如果能夠在外資機構風險管理崗有一定經驗,這應該是個挺有前景的專業。


金融業高風險行業存著匯率風險、利率風險、計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諸金融風險金融市場逐步放外資金融機構快速進入加金融機構經營風險。
目前國內金融控股企業、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期貨商、保險公司、各型企業集團財與稽核部門紛紛加強金融風險控制導致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專業才需求急劇增加企業求賢若渴由於內相關教育滯才供給明顯足訓練素、具專業資格風險管理才鳳毛麟角才緊缺導致薪酬漲據解目前風險管理師薪金豐厚參加專業培訓獲資質證書躋身熱門人才捷徑。


風險行業前景看好,因為隨著國內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將交由市場評價,而不像以往傳統銀行業壞賬可以保守地放入關注類貸款。尤其是對於P2P行業和互聯網金融產品,有效風控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存亡。因此,練的一手風控好本領,會在未來金融行業很有競爭力的。


看到前面的回答,我在想當初為啥沒有把FRM二級考過,然而,一級成績已然快過期。好憂傷。。。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風控?
目前聚合支付的發展現狀如何?
作為交易員,都有哪些好的風險管理心得?都是如何摸索出來的?
中國為何要推出信用違約掉期 (CDS) 市場?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
銀行對客戶風險評估的方法是怎樣的?

TAG:風險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