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實現盈利了的P2P平台嗎?

感覺網貸平台的運營成本應該不小吧?陸金所看起來收的那點手續費,目前好多還都免收,根本不夠覆蓋成本吧?其他的平台呢?請問不吃利差,只靠手續費的平台,有實現盈利了的嗎?
另外請問P2P平台的投入成本大概都有哪些方面?

很多平台的員工數都很多,遠高於一般的小貸公司,是否是因為網貸單筆交易額低,需要大量的業務量導致人工上升? 但平台自己做線下審核,大量的交易量會擴大成本,這個平衡怎麼考量?

一些平台引入第三方擔保,跟擔保公司的合作模式一般是怎樣?從一些擔保公司的註冊資質來看也應該不會願意做小微業務,跟擔保公司如何議價? 風控交給別人,自己必然議價弱,高利潤又如何來?感覺這種模式很矛盾啊。。。


平台的盈利與否各家都有不同的發展戰略,有人燒錢打廣告,買用戶,建品牌,也有人非常低調地做業務,在一定規模下由於投入小反而更掙錢。這些都和一個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願景有關。
而至於公司成本投入,主要的幾塊兒其實和一般的互聯網公司都差不多,無非就是人員、市場廣告、IT運維、辦公等。


看見這個話題……突然有點小激動的說,我司上線只有10個月,但是的的確確盈利了。詳情可以看報道P2P平台金信網上線10個月實現盈利

嘛,P2P平台想盈利其實並不容易,至少據我所知的大部分平台都在努力砸錢的階段,入不敷出也是常有的事。


目前,盈利的P2P平台並不多。
雖說作為互聯網屬性的企業,引入風投燒錢也是常態模式,
但從金融屬性來說,盈利是一家平台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能力的體現。
據說我知,樓上說的金信網確實是為數不多盈利的平台之一。


賺錢的p2p平台有,有很多,去網貸之家、網貸天眼挨個數就可以。
賺錢的模式很簡單,利差,絕大多數的p2p平台,或者說草根p2p都是賺利差的,交易流程內審合規做的不標準,就是把單純把線下民間借貸那種玩法搬到線上了。
一般能聽見的高大上的p2p平台,人人貸很能賺錢,模式也非常穩,也有很大的一批線下團隊。其他的愛投資、積木盒子、微金所、有利、銀客都是在培育市場的階段,就不用討論賺錢的問題了。想賺隨時能賺,只是大家想的都是未來的大錢,而不是眼前這點小錢。
線下審核,入戶調查,這些審核手段根據貸款業務類型操作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人貸、宜信的微貸模式,簡單的知道借款人身份、收入、工作單位、住所,就可以。而愛投資、積木盒子針對的是企業,需要分析企業的三張表、上下游、經營狀況,現場調查來還原企業的真實情況,工作量就會大很多。人多不是問題,有規模,信貸工廠式的流水作業,當然會比作坊的產能跟利潤高。
擔保公司這種合作,挺簡單的。直接談就可以,無非看擔保公司的擔保率是多少,是否融資性擔保。但擔保公司也確實喜歡大客戶,微貸模式不是太支持。
關於利潤分配,p2p本身在中國,因為沒有強大的信用體系支撐。線下放款,線上募資已經是種常態。沒有線下,無法確保用戶的真實性,審核用戶的還款能力跟意願,而互聯網端主要是做出借人/理財人的營銷。而目前整個p2p行業,都是缺好的借款人(資產端,有資金需求,能及時還款的借款人),而不缺好的出借人/理財人。所以只做線上或者線上營銷,眼前日子是不太好過。


事實上,在當前市場環境下,P2P平台想要盈利的確不是很容易。作為連接借款人投資者的中介,P2P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中介費用。收入來源單一,但是運行成本可不小。租中關村、國貿等區域的寫字樓做辦公室,每個月需要個幾十萬吧;做個P2P平台需要IT團隊、理財團隊、放貸團隊、風險控制團隊、線上品牌和網站推廣團隊以及行政人事等,員工工資也是一大筆費用;想要吸引投資者,就要在網站、媒體做推廣,為了拼過其他家,每個月推廣費動輒幾百萬真心不算個啥;況且,在中國做P2P和在美國做P2P可以說是兩碼事,國情不同,美國徵信健全,網上幾乎能搞定一切,中國徵信缺失,P2P公司難以通過純線上模式做大體量,不得不組建線下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借款人進行審核,要付出非常高的線下徵信等成本。

從事實上,一些大的平台現在根本不在乎是否賺錢了,傳統互聯網思維下,現在這個階段,,他們想要做的就是跑馬圈地,進行融資開打價格戰,反正最後只要把對手大都拖死,活下來的就可以慢慢過日子了,只要體量夠大,一旦開始控制成本,盈利還是很快的。

當然,也有一些平台選擇的是「穩紮穩打」,就好像前幾天看新聞,說是一個叫做金信網的平台上線10個月開始盈利了,有業內的記者問我說,這條新聞是不是假新聞,我仔細查看了一下,覺得盈利還是有可能的。老的平台有個劣勢,就是有壞賬,盈利是要覆蓋了壞賬率,即凈收入增長減去壞賬率,才能看出是否是正數。一個新的平台,上線10個月,交易量在最近3個月突飛猛進,從核算的角度來看,的確不可能有壞賬,壞賬率為零,這樣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看,就佔了很大的便宜,只要合理控制推廣費用,的確是可能實現盈利的。


跟主流平台接觸比較多,偶爾也接觸幾個非主流,基本上他們都贏利了。


事實上,從純平台的角度來看,目前還真的沒有什麼平台能夠直接實現盈利,很多能夠勉強運營下去已經不錯了。
P2P平台如果只想從撮合投資的角度收取一定服務費來實現盈利,本人做了一個基本的成本核算,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能!
那麼很多P2P平台的盈利點分為以下:
1.作為借款渠道,直接轉到線下收取高額居間服務費,線下一般是2-4分息。
2.自融(事實上比較多平台在搞這個)
3.與線下融資的企業、機構合作,共同分成


目測好多托


我前兩天看到了新聞,金信網好像真的賺錢了。


前期的推廣花費還是很大的,平台的建設,人員的薪酬,場地的租用,活動的費用,現在前期很多平台是不盈利的,主要看後期了 前海馳宸將在元旦上線,望大家都來看看 多多提意見


前期的宣傳通常是要花費很多資金的,所以想要盈利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運營的


謝謝邀請, 如果不賺錢怎麼可能這麼多公司蜂擁而至,上面幾位介紹的很清楚,可能有部分P2P前期為了吸引人氣是虧損的但不至於像電商那麼燒錢。


在過去兩年里,我有機會和許多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交流,詢問他們在投資時的感受和關注的重點。在這段時間裡,我能感受到的最明顯的變化是,許多人從最開始的只關注收益、投資時間、品牌背書,開始逐漸轉移到另外一個問題上——平台或公司本身能不能盈利。而且越是高凈值用戶,越是如此。

一個最直接的答案是,「如果公司自己不能掙錢,那為什麼要幫我們掙錢?」回歸常識來看,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能夠盈利的商業模式當然是創業的基礎。

盈利的平台一定是存在的,據我所知,已經公布盈利的超過10家,當然監管政策下來之後平台轉型業務調整之類的,可能會有變動。如果總結一下,大概有兩種模式。

第一是類美國平台的那種純P2P模式,所有借款人與投資人是一一對應的,平台是像地產中介一樣撮合交易,掙的是服務費。

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要把量做起來,平台有一個相對規定的成本,這個起步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一旦達到一定規模,交易額帶來的服務費可以覆蓋成本了,就開始盈利了。

說起來這種模式不複雜,但是難點在於流量越來越貴,大平台把流量都壟在手裡,小平台走這個模式,除非能找到願意給你融資一輪又一輪還不圖回報的風投。而且,需要出借人心理比較強大,因為壞賬可能高一些,而平台是決不兜底的。

另外一種模式會更容易一些,也是一些平台在轉型的方向。以我司(有利網)為例吧,就是平台自己掌握資產端。通過線下團隊強化風險控制、開發貸款端客戶,P2P網貸平台自己或者聯合合作機構(如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理財端只負責吸引出借人,並公開借款人的信息以及相關法律服務流程。

這種模式下一是壞賬比較低,因為自己掌握資產端嘛,不靠譜的我可以拒絕借款。另外就是成本會低一些,除了服務費,平台還可以賺取一定的利差。

說實話,P2P這種商業模式既然存在,必定是能盈利的,一切不能賺錢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投資人那句話決定是對的,如果你們公司不掙錢,憑什麼幫我掙錢。所以,這個以後也可以成為選平台的一條標準。


推薦閱讀:

大家覺得p2p發展得起來嗎?
後天金控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我大概有5w暫時不用的錢,請問有什麼好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理財通餘額寶這種的,謝謝?
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跨行清結算過程中備付金如何流轉?支付公司的不同銀行的備付金賬戶間的頭寸是如何調撥的?
互聯網金融方面有哪些比較好的學習書籍?

TAG:P2P | 互聯網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 有利網 | 陸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