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比利時似乎名不見經傳,但是卻在各種大型國際協議和活動上作為發起國參加,比如巴塞爾委員會的十國成員。能否講講比利時的真實生活和生活水平,本人金融從業新生歡迎堆數字和各種圖表。


比利時應該是法國人最熟悉的國家,不管是啤酒,美食,語言,還有和法國歷史理不清的關係。

3月22日布魯塞爾發生了襲擊,RIP

介紹一個國家是很龐大的工程,所以就做一點點微小的工作吧

1.waffle 華夫餅
這個應該是比利時最偉大的發明了

2. french fries 法式炸薯條?
這個名字有問題,這是比利時的特色,後來二戰美國人來到比利時之後,叫它French fries ,實際上和法國沒有多少關係,只是因為比利時也有很多人說法語。

3. 比利時啤酒
大家都聽說過德國啤酒,實際上比利時的啤酒也是非常出名,按照人口比例來說,比德國人均擁有啤酒品牌更多,真正的啤酒王國,而且大部分都是手工啤酒,精釀啤酒。
就算是工業啤酒lager,也在歐洲其他國家很流行。

4.比利時巧克力
歐洲人特別喜歡吃甜點,巧克力就更喜歡了。巧克力最出名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瑞士,另外一個就是比利時了。
Godiva應該是最出名的巧克力品牌了,巧克力界的Hermes? 品牌名字是從英國的Godiva夫人傳說而選的。

5.比利時餅乾

既然華夫餅都做的這麼好,餅乾也肯定不錯,比如lotus餅乾在歐洲非常流行

6. TINTIN 丁丁
應該是比利時最出名的明星了,在比利時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到丁丁的身影,實際上Tintin在法語里的發音更像 tangtang,所以去比利時說 dingding 可能沒人知道哦。。。

丁丁誕生於20世紀初的比利時報紙,作為一名記者環遊世界。曾經來過中國,有一個中國好友,這些信息都源自於作者埃爾熱Herge的中國朋友。

7.Smurfs 藍精靈
這個應該是在中國最出名的比利時形象了,查了一下谷歌,是80年代中國引進的第一批海外動畫。

聽說藍精靈之歌也很出名: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

8.diamond 鑽石
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地,世界上每10顆未切割鑽石中就有8顆要經過安特衛普處理。比利時鑽石也一直接到歐洲貴族和王室的訂單。

9.saxophone 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是19世紀一個比利時人發明的,阿道夫.薩克斯

10.Audrey Hepburn 奧黛麗赫本
這個不用多說,她出生於布魯塞爾。奧黛麗赫本是典型的歐洲公民,父親是英國愛爾蘭混血,母親是荷蘭比利時混血,事業發展在美國,赫本最後定居在瑞士。

11. Jacques Brel 比利時歌星
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法語歌手之一,在法語世界是超級明星,他的歌曲也被西城男孩Westlife翻唱過。

12. jean-claude van damme 尚格雲頓

出生在布魯塞爾,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看到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后,開始學習空手道,歐洲空手道冠軍。
後來拍了很多電影,著名的動作電影明星。比如《功夫熊貓》,《敢死隊》,《煎餅俠》(好像不是一個級別)

13.Rene Magritte 超現實主義大師

和達利Salvador Dali齊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對popart波普藝術作出了巨大的影響。

14. Stromae 饒舌歌手

歐洲最出名的RAPPER,擁有盧安達血統

15. Manneken Pis撒尿小孩

比利時第一公民,傳說中是某一場戰爭中,一個小孩撒尿澆滅了炸藥,後來為了紀念他,做成了一個雕像。這個也成為布魯塞爾的著名景點。

16.football 比利時足球

比利時因為人口比較少,所以除了80年代風光一段時間,其餘時間都比較弱。而近幾年,很多球迷也發現比利時的球星突然增長,為歐洲各大豪門輸送了不少球員。

17.Brussels布魯塞爾

歐洲首都,曾經是一個荷語城市,現在基本成為一座法語城市,擁有歐洲最大的移民社區,摩洛哥人眾多。除去這些,布魯塞爾是一個非常適合旅行的城市,大量的年輕人聚集在這裡。

18.Gent 根特


荷語區的核心,哈布斯堡最強大時期(西班牙+奧地利+勃艮第+荷蘭+比利時+捷克+匈牙利),歐洲之王查理五世,就出生在這裡。
雖然是在荷語區,而且西班牙是他的主要根據地,奧地利是他的核心區域,但查理五世只會說法語,而法國是他一生的敵人。
根特是比利時著名的工業基地,也是經濟教育中心。

19.布魯日

保存最完好的比利時古城,北方威尼斯。曾經在文藝復興時期是重要的港口,後來衰落,但也正好保存了原貌。
最著名的就是聖血教堂,傳說是十字軍從耶路撒冷帶回的耶穌的血,每年會重新變成血液。。。當然是個傳說

英國人曾在這裡拍了一部裝逼電影,不,旅行宣傳片
IN BRUGES (中文:殺手沒有假期)。。。。

20.University of Louvain 魯汶大學

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是比利時最出名的大學,比利時國王必須擁有他們的碩士學歷才可以繼承王位。全世界的學生都到這裡來學習,中國學生也很多。

  •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 And no religion too
  • Imagine all the people
  • Living life in peace


在比利時生活過一段時間,僅從一個居民的角度聊聊在比利時的感受.

1.天氣
我覺得每年365天有300天是會下雨的,常常騎著單車出門突然就開始下雨了,不過下一陣子就停了,還可以看到陽光.

冬天的時候比較冷,會有一段時間都是白雪皚皚的,記得當時巴西的同學樂壞了.

2.語言
強調以下,沒有比利時語
比利時的弗拉芒區講荷蘭語,瓦隆區和布魯塞爾講法語,還有小片地區講德語,然後沒有人講比利時語.
比利時人通常都會三四門語言的.

3.食物
後來又去歐洲的其他國家旅遊過,其實這些國家賣的吃的差異都不是很大.比利時主要有特色的有巧克力,啤酒,waffle(華夫餅)和mussel(青口),常見的有如下:

巧克力:

Cote D"Or

也被叫做"大象"巧克力,其實它的名字是非洲國家"迦納"的意思.

這是比利時超市裡最常見的品牌.2歐多一大塊,吃起來一點都不心痛.除了大塊的這種,還有各種可可含量和味道的大片裝.

雖然價位和德芙差不多,但純度比德芙高了很多,吃慣了以後再吃德芙,就覺得怎麼德芙滿滿的糖精味.

Guylian

國內超市也常見,特色就是貝殼巧克力了.它的名字是Guy Foubert 和它的太太Liliane的合體.價格不貴.

但我個人覺得太甜了一些,不過貝殼的造型的確是討喜的.


Godiva

最常見的比利時高端巧克力品牌,1926年的時候由比利時人Joseph Draps創立.不過1972年的時候已經被美國Campbell Soup Company收購.

所以在比利時買不一定比在美國買便宜這是真的.

布魯塞爾著名的室內商業街聖于貝爾長廊就有一家大的專賣店.

它家的巧克力純正不要說,口感算是偏甜的.如果有幸來的話,可以試試他家的草莓沾巧克力,草莓個大鮮嫩微酸再配合巧克力的甜蜜,四個字形容就是"恰到好處".

Neuhaus

在比利時各大城市街頭都可見的巧克力連鎖品牌.也屬於高端品牌.

1857年瑞士移民Jean Neuhaus先生來到布魯塞爾開設巧克力店.後來因為他的孫子製作的夾心巧克力非常受歡迎而成為聞名世界的品牌.

它也是第一個用盒子包裝巧克力的品牌,讓巧克力從此成為送禮的好選擇.

它家的招牌依然是夾心巧克力,佔到40%,但如果去到店裡也可以試試來一杯熱巧克力,你會感受到一股流動的"純",當然前提是你喜歡偏苦一點的巧克力的話.

Leonidas

同樣是比利時流行的連鎖巧克力品牌,它家比Neuhaus要便宜一些.北京也有專櫃,我印象中比比利時當地要貴上2-3倍.

與Godiva相比,它的味道沒有那麼甜,但從純度來說,也不及Godiva,算是中規中矩的.

不過她家的包裝,味道,價格一比較,算是性價比不錯的,用來送禮也很合適.那時候回國總是扛很多O(∩_∩)O哈哈~

啤酒


國內現在一提起歐洲的啤酒,可能大多數人想起的是德國的黑啤,但我想說作為鄰國的比利時,在啤酒上的造詣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上千種的啤酒滿足你的各種想像.

每一種啤酒都有專用的啤酒杯,所以搜集啤酒杯也成了一些留學生的業餘愛好之一.

如果你去造訪比利時的魯汶的話,不僅可以參觀百威英博總部,還可能喝到神秘的修道院啤酒.

在魯汶的布魯塞爾大街有一個著名的露天廣場Oude Markt,這裡的學生在課餘總是約上幾個夥伴來上一杯啤酒,成為了學習之餘的日常節目.


Stella

Stella是比利時啤酒里在世界範圍內最有名的,它的味道清苦中帶著一點點酸,清新怡人,人見人愛.

2歐一杯的Stella,是對比利時記憶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Kriek櫻桃味啤酒

作為不勝酒力的我,個人最愛的一款啤酒.它是用從櫻桃中提取的櫻桃汁和啤酒混合製作而成.


它從色澤上來說就是鮮艷的枚紅色,透著一股紅寶石的光芒


口感酸酸甜甜,還有些氣泡的味道,喝起來更像是喝香檳.


Duvel督威

在比利時啤酒里屬於烈性的了,酒精含量達到8.5%,但頗受歡迎.


一半泡沫一半啤酒,裝在專有的鬱金香啤酒杯中,入口起初是泡沫的沙沙感和麥芽的甜香,然後是啤酒本身的酸苦,喝下去以後回味確是酸甜的.

淺粉象(Delirium Tremens)

它家的logo是一隻可愛的粉色小象,又因為啤酒的顏色比較淺,所以被稱作淺粉象.


這款淺粉象酒精度也有8.5%,但是由於它的口感很甜,有股水果和焦糖的混合味道,所以會讓你忽略了它的高度數,一下子就飄飄然起來.

快克KWAK

這個牌子在比利時也相當受歡迎.KWAK本身是"大胖子"的意思.它有些淡淡的果香和蜜糖味道,喝起來很爽口,男生和女生都很容易接受.

它家的酒杯超有特色,很多人都會收藏

Waffle華夫餅

華夫餅是比利時的國民甜點.記得我有一陣子每到傍晚就忍不住去街頭吃上一塊,濃郁的蜜糖香味,讓人停不下來,當然後果是迅速的長膘了.

在布魯塞爾大廣場的周圍有很多專賣waffle的店,裡面可以加水果,加巧克力的,非常不錯,水果新鮮,巧克力濃郁,華夫餅也是鬆軟可口,來比利時就一定要吃新鮮拷出來的.比做成餅乾的或者速食的那種要好吃太多了.

比利時國菜----青口(Mussel)

除了酒和甜點,來比利時最不可錯過的就是Mussel了.在布魯塞爾有一條海鮮街,專門吃這個的,但我個人覺得由於是專門用來招待遊客的,所以很多商家做的並不算用心,選擇起來很困難.


大家可以試試去Chez Leon,是一家百年老店,在巴黎也有分店.它家是專門做青口的,個人覺得還不錯.

比利時的Mussel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的做法比較獨特.

用白葡萄酒,黃油和芹菜煮出來的青口沒有腥味,還有種淡淡的奶香和酒香混合的奇妙味道,肉質很鮮嫩,當然吃mussel一定會配上炸薯條.留學生里有些人也會學著做,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炸薯條是比利時人發明的,你知道嗎?


4.風景

我覺得比利時的風景可以說是含蓄而不奔放,沁入心田的美.


比如:


號稱歐洲內陸威尼斯的布魯日

歷史悠久,盛產啤酒的大學城----魯汶

"SPA"這個詞的發源地,列日旁邊的SPA小鎮,泡溫泉的好去處,SPA礦泉水也很好喝,比依雲要清甜很多,我的最愛.

當然去的最多的一定是歐盟總部所在地的布魯塞爾.也是丁丁歷險記作者埃爾熱的家鄉.

另外還有時尚之都,有著安特衛普八君子的安特衛普,另外這裡也是全球最大的鑽石交易中心,如果你識貨的話,可以淘到性價比非常高的鑽石.

之前有聽說一些人在安特衛普買鑽石然後回國再加工一下,超級超級划算.不過還是要識貨才行,不然也是有貓膩的.

5.福利

福利挺不錯的,畢竟工資的50%都用來交稅了,對於留學生也很好,很多專業讀書不要錢,只要交註冊費幾十歐,另外學校還發公交卡,免費坐車,還有1000歐收入以下還有26歲以下的人還可以坐車坐火車享受各種福利,這個留學生也可以申請.

回國以後聽到比利時發生了幾次恐怖襲擊,其實還挺震驚,挺心痛的,在那兒待著的時候真的覺得挺美好的.

我寫過一篇文章記錄在比利時好吃好玩的:歐洲心臟比利時,丁丁歷險之處儘是甜蜜與酒香

也歡迎大家來我的公眾號:樂鼠基地, ,沒事我會寫寫吃的


不知道我一個小透明怎麼被神通廣大的知友 @周路 翻到的,謝邀(沒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說這個詞,哈哈哈哈~)。

為了急需充值的人品我就從個人角度回答一下吧。我是2015年秋季入學荷語魯汶大學的學生,來得也不久,所以我只立足於魯汶這個小城市,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此回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有緣見到的人隨便看看就好。所有插圖沒有任何後處理或者濾鏡。

比利時的國土面積是3萬平方公里,大約是1/13個雲南大,或者雲南省的紅河州那麼大。全國氣候濕潤,一年有200天左右的降雨,而且由於臨近北海,地勢平坦,風比較大,所以雨勢通常是傾斜的,因此比利時人民普遍不愛打傘。他們不打傘,也懶得給孩子打,大家一切如常,雨下得非常沒有存在感。下圖是學校雨後的樣子。沒錯那隻鵝是學校里野生的,類似的綠頭鴨一類還很多。

今年六月有大概半個多月沒下雨,氣溫上升到了反常的34度,媒體就驚呼舉國乾旱,影響農業生產了。這裡維度比較高,盛夏晚上10點左右日落,冬天下午3、4點日落。什麼時候日出不知道,因為我起不來床。下圖是學校晴天的樣子,對,空氣質量優良,沒有霧霾。

但是這麼一點點屁大的小地方,分成了瓦隆和弗萊芒以及布魯塞爾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一共有六個政府,曾經罷工了500多天,然而比利時人民還是淡定地繼續生活。瓦隆和布魯塞爾說法語,弗萊芒說弗萊芒語。比利時的法語和法國的法語有點點小差異,比如他們自創了法語中沒有的80和90這倆單詞,大大滴簡化了數數的難度。弗萊芒語其實就是荷蘭語,但是比利時人自認為弗萊芒語比荷蘭語要柔和一點,就連同屬弗萊芒區的安特衛普(安特衛普和荷蘭接壤)人民,也被其他地方的人吐槽說話粗魯。其實聽在我耳朵里,它們都一樣吵,大概因為這種語言的發音方式,很難輕聲說話。

然而弗萊芒人民群眾多半是語言天才,很多人掌握著四五門語言。有一份報道說是因為講弗萊芒語的人很少,比利時又處於交通要道,所以他們必須學別人的語言。弗萊芒語與英語屬同一語系,對他們學習英語比較有助力。而弗萊芒語同時又是低地德語的一種方言,所以持弗萊芒語的人能勉強與持德語的人交流。第一學期我在學校的語言中心學德語,這裡的語言學習屬於從一開始就全德語的環境,但是弗萊芒人民大多聽得懂,老師用德語講笑話時還能接梗。更出乎我意料的是,除了大約1/3的同學是魯汶的學生,其餘都是因為對語言感興趣而來學習的大叔大媽,有些還是驅車2、30公里到魯汶來學習的。根據上課的對話筆記,和我對話的阿姨,會說弗萊芒語、法語、英語(前三項基本是標配)、匈牙利語、俄語、西班牙語,以及正在學習的德語。類似的同學還有好幾位。

這位阿姨家不在城內,每次開車來上課,有次她帶了一些自家做的蘋果酒和華夫餅請大家品嘗。因為她家不是農民,我很好奇她有多少蘋果樹,蘋果居然多得能釀酒。她說,很多……具體沒數過……在介紹比利時的講座上教授講,比利時人自有住房比例高達70%,他們可以選擇買一塊地自己蓋房子,國家對人民如何蓋房子沒有任何約束,也不是人人都是建築師,所以比利時人民建了一些鬼斧神工的房子,同時也建了一個叫做uglybelgiumhouse的facebook賬號,用於自嘲。比利時的人均收入大約是2900+歐元,位於歐洲前列,稅收也很可觀,2900的工資拿到手大約2000左右。同樣的講座上也說,比利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中並沒有遭受什麼損失。

從表面上很難看出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達,因為和所有歐洲國家一樣,這裡的商店下午6點關門,超市8點,周日所有商店不開門除了家樂福express和亞超。而且除了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根特和布魯日,所有城市都和魯汶差不多大(魯汶城區是一個直徑兩公里的圓),其餘地方就是郊區、農村。

從火車上往外看,比利時基本就是xp經典桌面那個樣子,偶爾點綴著一些別野和風力發電機,別野大多有車庫和後院。荒野中偶爾會有一條窄窄的土路,人們可以騎馬、騎車、跑步、踏青。草地上有不少奶牛和馬、羊,偶爾還能見到神獸。這裡的馬除了做農活,還可以用做交通工具。晴天那張圖遠處的樹林子里有一條土路,標識上寫明了這是一條馬路,我曾經在那裡遇到一位少女騎著馬跑過。她穿著馬術制服,用的是馬術比賽上看到的那種姿態在跑馬。

剛剛到學校報到的時候,學生社團發了一個校內體育活動的小冊子,我驚訝地在其中發現了馬術、攀岩、划船(順著城裡的小河劃)等運動,學生們可以隨意參與。平常運動場上比較多的活動是曲棍球和足球,男女混著玩。比利時是一個盛產足球運動員的國家,民眾的足球熱情很高,每逢有比賽(因為我不看足球,不知道是俱樂部比賽還是國家隊比賽)的日子,男女老少會穿著隊服臉上印著比利時國旗提著一箱箱啤酒聚眾看球。我住的地方樓下有一間比利時紅魔的酒吧,每逢比賽就人聲鼎沸,群情激昂,有時候還會帶上鼓。去年歐洲杯的日子,城中的酒吧街每間店都在店外的地盤加了一塊屏幕,以供酒客看球。學校的食堂和學習中心也變成了聚眾看球的場所,還開賣Stella啤酒,一塊錢一杯。

每次聽到德國人說起他們的啤酒,比利時人就會發笑。在比利時這塊小小的土地上,有多達2000多種啤酒,就算一天喝一種,也得4、5年才能喝過來。Stella的總部就在魯汶火車站旁邊,每年魯汶開學的時候,學校和Stella合作的參觀制酒車間是一項不錯的活動,有人給講解,還送一杯啤酒。通常我就是和我媳婦兒在樓下超市隨便拿一瓶沒喝過的,至今尚未品嘗完畢。通常啤酒的顏色越深,酒精含量就越高,口味也越苦。我不太喜歡苦的啤酒,所以大部分酒都被我媳婦兒喝了,在喝過的眾多啤酒中,她最衷愛Chimay Bleu。除了品牌啤酒,這2000多種啤酒中特別的主要是各種各樣的修道院啤酒,產量不多,風味獨特,別的地方見不到。所以在外出吃飯時,她總是會點一瓶之前沒喝過的嘗嘗,而我則是品嘗各種各樣的Cyder。在關於啤酒的講座上,教授說比利時的酒吧不會把酒裝在和它品牌不一樣的杯子上賣給顧客,如果杯子用完了,那服務員會告訴顧客沒酒了。魯汶酒吧街有一間酒吧提供數百種比利時啤酒,但是大部分都得預約才喝得到。

魯汶的酒吧街在市中心的主教堂旁邊,城市中心有一座主教堂大約是每個比利時城市都有的慣例,而名字中有個天主教的我校,將每年的開學典禮都放在了主教堂舉辦,開學典禮主要是教授們參與,還得自己搞定長袍,學生可以隨意圍觀。2015年的開學典禮我出於好奇去湊熱鬧了,教授們在註冊中心換好長袍,走到教堂,入座在長椅上,有紅衣主教講話,有管風琴演奏,有唱詩班,有聖餐。紅衣主教弗萊芒語和拉丁語混用,我一個字也聽不懂。雖然開學典禮保持著這麼個形式,但是學校明文規定,宗教不得干預學校的教學和行政管理。

魯汶主教堂比較簡陋,比利時牛逼的教堂主要是布魯日的聖血神殿,很小的一個教堂,但是供奉著一滴據說是基督的血,當我看到有人對著這一坨像用過的衛生棉一樣的玩意兒痛哭流涕的時候,我是無比震驚的(可惜那裡禁止拍照)。此外還有安特衛普的主教堂,因為有很多魯本斯的畫而值得一去。偶爾運氣好,還能碰到西式婚禮和concert,吃瓜群眾可以免費圍觀。

比利時教堂眾多,修道院也不少(數數有多少種修道院啤酒就知道了),可以算作是一個天主教氛圍還比較濃厚的國家,特別是聖誕節晚上,教堂里人滿為患。但它同時又非常世俗化,甚至世俗得相當前衛,非婚生子和單親家庭是司空見慣的。儘管不像荷蘭那樣可以隨意買賣大麻,但是持有是合法的,街上也偶爾能遇到大麻的味道。早在2003年,比利時就緊隨著荷蘭的步伐通過了同性婚姻法,布魯塞爾每年5月或者6月會有LGBT遊行,平日里街上偶爾可以看到彩虹旗。我沒去過遊行,不過我去過一個和LGBT有關的會議,在會議上遇到了一個教社會方面的中學老師。我問她為什麼來這個會議,她說是為了更好地給學生們上課,怎麼樣能夠更好地讓他們知道這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孩子們在青春期的時候總是會欺凌和孤立與自己不一樣的孩子,學校裡面設置這樣的課程,是為了讓他們長成包容而又平和的人。

但是,比利時的年輕人儘管能夠認識到承認別人的不同,保持禮貌是基本的教養,但因為國家實在太小,影響力有限,比利時吸引力不足,年輕人也更喜歡待在熟悉的環境,他們有時候會玻璃心,而對於中國,基本上可以用無知來形容。中國作為一個剛剛被世人注意到的面目模糊的巨大經濟體,常常在經濟、能源一類的課程上被當做靶子,而其實大多數人對於面積比整個歐洲還大的中國,僅僅只知道個北京和上海。中國也沒有什麼流行文化,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我還是遇到了鹿晗和吳亦凡的粉絲……

當然我在出國之前,對於比利時的認識也是不足的。比如說,我以為來歐洲上學就是來玩的,沒想到這間學校的孩子們大多數都在玩命地學習。他們能夠用非常工整的字跡,把課堂上老師說的東西邏輯清晰地記錄下來,還能同時在思考和回答問題。他們也能像我們高三一樣,從早到晚地在課堂、實驗室、自習室之間來回,復活節兩周假只休兩天就乖乖坐回自習室,甚至可以用吐司+乳酪+火腿解決一日三餐。作為一個吃貨國吃貨省來的小吃貨,我看著他們津津有味地咬著能把牙咯下來的吐司,內心深刻地覺得自己如此學渣一定是因為把別人學習的時間都拿來做飯和吃飯了。

這是食堂的日常午餐,這一盤東西6歐。左邊那是一堆炒過頭的蔥,下面是一小塊魚排,那些沒有味道的煮土豆,吃得我快要吐了,而有同學吃完了去續盤的(土豆隨便續不要錢)。比利時的國菜是海虹,每逢吃海虹的季節食堂里也會有這道菜品,7.9歐元,比餐館裡賣的20歐左右要便宜不少,因為食堂對學生及教職員工是打折的。

很顯然國民的巨額稅收中有一部分用來補貼這個了。比利時的大學不收學費,只收一個註冊費,如果掛科了,重修需要按11歐/每學分交費。在2016年之前,這項政策對歐盟以外的學生也是適用的,而且是英語教學。現在,對歐盟以外的學生要收6000歐的學費,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話。即便如此,這所學校依然屬於性價比很高的學校,6000歐的學費比荷蘭、瑞典等國便宜不少,它的院系設置十分完善,在所有的大學排名里都名列前100,近兩年蟬聯歐洲最具創新力的大學榜首。這裡的本科階段只有3年,弗萊芒語教學,每年有接近50%的淘汰率,能按時畢業的都是頂尖的學生。絕大部分學生從本科畢業之後會繼續念兩年制的研究生,而研究生畢業之後,仍有近50%的學生打算讀博。對於讀博的比利時學生,學校發給每月至少1900歐的工資,還可以公費去美國交換一年。正是這些願意深造的學生們為這個國家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才能憑藉科技實力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就地理位置來說,比利時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國家,北邊是荷蘭,東邊是德國,南邊有法國和盧森堡,與英國還隔海相望,所以在比利時到周邊玩耍都很容易。。。。
就政治來說,比利時真的是一個很分裂的國家呢,一個荷蘭語區的人不會說自己是比利時人,會說自己是弗拉芒人,而荷語區的人和法語區的人更是互相鄙視,長期無中央政府對他們好像也沒啥太大的影響,各自己為政,連公交公司都是荷語區一個法語區一個,到了法語區基本找不到會說英語的人了。
就生活來說的話,外國人最好待在荷語區吧,這樣生活真的不是神馬問題,如果在大學城或者大城市,居民的英語水平真的挺高的。

比利時有三寶,啤酒,巧克力和薯條

比利時人一直都覺得french fries這個名字給起錯了,因為他們覺得薯條是源於比利時的,導致他們還有薯條博物館,一個小薯條店,可能可以提供二十幾鍾醬,你能想像這個事兒么?
我一直覺得比利時的啤酒勝過德國,不過我喝過的啤酒種類太少,我並有什麼發言權,但是就那些低度數的白啤和果啤一直是我的最愛
比利時是巧克力王國你們知道么?你到了布魯塞爾就會發現街上全是賣巧克力和華夫的店,但是一般說的那些很高級的巧克力,比如godiva, neuhaus等,在我看來也就一般吧,因為好的巧克力絕對不來自工廠,絕對是最新鮮的手工巧克力,這種店一般遊客是找不到的,哇哈哈哈哈,想知道的可以問我。。。。。

不多說了,比利時是我到現在最喜歡的國家~~~當然因為有很多感情因素了~~~


題主是國有銀行北京總部風險管理部的吧, 要來比利時外派么?
題主是金融相關的,我就聊聊比利時的經濟和金融.
--------------------------------------------------------------------------------
很多有到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旅遊的時候,想不明白一個事情, 這個黑人滿街走,垃圾遍地飛的地方,竟然是八國聯軍之一的國家,歐盟的首都,歐洲經濟發達地區。
比利時僅僅國土面積3萬平方公里,對比一下中國哈爾濱市,5萬平方公里。彈丸之地,比利時憑什麼?

我前期出了本書&<你說不了解的歐洲經濟&>,這就聊聊&<你說不了解的比利時經濟&>.
比利時是很有意思的地方,這裡有最好吃的巧克力、啤酒和海鮮,有世界上最動人的女人,有閃亮的鑽石,有低調的港口、石化和汽車工業,有隱秘的金融......
對了,比利時還是歐洲最閃亮的國家,看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國家......
不過,有時候比利時REN被周圍國家罵作SB,這又是為什麼呢......
還有,比利時也有櫥窗女郎,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只是路過打醬油的時候看到的......
謎一樣的比利時!
-----------------------------------------------------------------------------------

1,比利時中世紀很牛逼.
在中世紀的時候,布魯日是歐洲的高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 同義大利的威尼斯並駕齊驅, 類似於今日世界的紐約和倫敦的地位.

布魯日的紡織品特別發達, 蕾絲製造是拳頭產品.
在中世紀,紡織品就是當時的高科技了, 想想宋朝時候的絲綢製品,橫掃歐洲,就跟現在美國的蘋果手機橫掃世界一樣.

比利時的最牛逼的產品是比利時掛毯, 當時有種說法:歐洲國家的皇宮裡面要是不掛幾個比利時掛毯, 皇族就不好意思說裝修過了.
那個比利時掛毯, 相當於藝術品裡面的愛馬仕了.

在梵蒂岡博物館,還有專門的一個屋子,比利時掛毯屋,裡面全是教皇在中世紀收藏的比利時掛毯.

2,比利時近代很牛逼.
很多有到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旅遊的時候,想不明白一個事情, 這個黑人滿街走,垃圾遍地飛的地方,竟然是八國聯軍之一的國家

比利時憑什麼?近代工業革命以來,比利時還真的是工業強國.

首先,從地段和資源來說, 比利時南部以及東部的煤礦地區, 同比利時的南部的法國洛林地區的鐵礦地區,以及比利時的東部的魯爾區的煤礦地區, 都連成了一片, 想不發展都很難.

其次,從代表性工業來說,汽車工業是比利時工業的支柱產業。比利時的汽車品牌,成立時間比寶馬還早兩年。

比利時是歐洲最早修建鐵路的國家,當然也是汽車的製造大國,當時的規模僅次於法國和德國。

1914年,比利時自主的汽車工業誕生,製造的品牌是:FN、Imperia、Pipe de tourisme、Miesse和Execlsior,當時,比利時製造的汽車四分之三都是出口,同時還授權在英國、德國、法國甚至俄羅斯生產。
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賓士誕生.而寶馬誕生於1916年,落後比利時的汽車品牌,還晚了2年.

布魯塞爾的汽車大世界博物館,記錄了比利時過去的汽車工業的榮光。

汽車大世界博物館,就在風景如畫的「五十周年公園」邊上。

目前,比利時已經沒有汽車品牌了,但是汽車工業仍然是比利時的產業支柱.

由於地處歐洲中心的地理位置及港口的有利條件,加上擁有高素質的員工,比利時吸引了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沃爾沃、奧迪等在比利時投資設廠,高峰時年產汽車近百萬輛.

在首都布魯塞爾和旅遊勝地(中世紀的高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布魯日的中間,有一個叫根特的地方,也是一個旅遊勝地, 去布魯日旅遊的時候,可以順便來看看.

根特郊外,是瑞典沃爾沃的工廠,是沃爾沃,也是歐洲的最先進的汽車製造廠,自動化程度最高.
根據一個機械專家的看法, 這個工廠過度機器人化,盡量撇棄了人工的參與程度, 有點過於浪費了.
每天生產Volvo車1200輛。

當然這個工廠還是有人的,這是慶祝第500萬輛車下線。

3.比利時的港口經濟.
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是歐洲第二大的港口,同荷蘭鹿特丹,德國漢堡港並列前三位.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安特衛普,還是法國的最大的港口!
是的,安特衛普港,轉運到法國的貨物,比法國本土任何一個港口的數量都多。
從實際貨物裝運來說,安特衛普港,也是法國的第一大港口。

港口經濟,是現在比利時經濟的發動機。通過港口,以及鐵路、客運,比利時具有物流的優勢,比利時發展以下產業:
石化產業:石化產業是比利時的第一工業,以安特衛普港為中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石化產業集群區。
原油以及煉油產品,後續的工業成品等,通過港口吞吐,降低了成本。
港口經濟同石化產業是天然的好朋友,例如新加坡,上海等,都相互促進。

汽車產業:比利時的汽車產業同港口經濟無縫對接。
還是以上文說的volvo汽車廠為例,根特港是比利時的第三大港,在港口邊上,也就是volvo工廠邊上,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廠阿賽洛米塔爾集團建立了鋼鐵廠,鍊鋼原材料從港口進口,鋼鐵供給給volvo工廠等汽車工廠,汽車工廠生產出汽車以後,通過港口運輸到歐洲其他國家,乃至世界各地。
布魯日下面的「這布魯日」港口,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轉運港口,每年運輸量有200萬輛,豐田汽車在這裡設立了歐洲最大的物流中心。

石化產業、汽車產業、鋼鐵產業,同港口經濟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封閉運轉、自我循環的閉環,相互促進,越做越大。

4、石化、汽車是不是陽剛了,可能女孩不喜歡。
好了,女孩子喜歡的東西來了——鑽石。

安特衛普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貿易和加工基地。以「鑽石之都」享譽全球。
安特衛普每天的珠寶交易額大約為1.5億歐元,全年的交易額大約為450億歐元。

安特衛普素自19世紀以來,安特衛普就是著名的鑽石加工和貿易地,世界上每10顆鑽石就有7顆是在此地加工而成的。

僅僅有鑽石加工還不夠,比利時把鑽石的產業鏈,發揮到了極致。
比利時還成立了很多家鑽石銀行,專門做鑽石貿易、鑽石抵押貸款等業務。
宇宙行——工商銀行跟比利時的鑽石銀行開展了合作,除了布魯塞爾,宇宙行在安特衛普也成立了分行。

比利時國家這麼小,工商銀行卻成立了兩個分行機構,可見鑽石經濟的魅力。
比利時國家有多小呢?國土面積3萬平方公里,中國哈爾濱市面積5萬平方公里。

5、說道鑽石銀行,我們不得不談起比利時比較隱秘的優勢,金融。

比利時的兩個鄰居,荷蘭,盧森堡,人們通常把它們合在一起,稱之為「荷比盧」,專用英文為Benelux,分別取三個小國家的英文開頭組合而成。
荷比盧是歐洲最為經濟活躍、發達的地區,對於歐洲的外來投資,60%多是經過荷比盧而進入歐洲市場,因此,可以說,荷比盧是外來資本投資歐洲的門戶。
實際上各個國家在吸引外來投資方面,各有絕招。盧森堡是世界第七大銀行中心,世界第二大信託基金中心(第一美國);在金融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也因為金融業發達,從而成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盧森堡吸引外來投資靠金融。
而荷蘭在吸引實業投資、貿易投資、物流投資方面,更勝一籌。荷蘭吸引外來投資靠貿易物流。
那麼比利時的情況就比較中庸,貿易物流和金融方面都有優勢,也很難說出特別突出的一方面。

在金融方面,通常把比利時也做為一個離岸金融國家。離岸金融國家,乾的就是:「拿人錢財,出頭露面,替人消災」的活。
舉兩個例子。
1、法國總統奧朗德剛上台的時候,要推出富人稅,富人要交75%的稅。嚇得各路富人紛紛移民。
法國首富,LV集團老闆伯納德 阿諾特就把目標定在了比利時,威脅要移民比利時。
可以看出,比利時屬於對於富人友好的國家,私人銀行在比利時也比較發達。

2、國際金融分析師在分析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投資動向的時候,會將比利時持有美國國債頭寸變化,做一併的參考。
這在國際金融市場,是一個半公開的秘密。
事實上也如此,比利時持有美國國債的頭寸變化,「經常性的」,跟中國政府持有國債的頭寸變化,一致!
比利時的離岸金融中心生意做得大啊,它最大的客戶竟然是PRC政府!

6、比利時的創意產業。
這年頭,不說點創意產業,就不好意思叫歐洲發達國家。
比利時的創意產業在國際上初試啼聲,要說上世紀80年代的「安特衛普六君子」 (The Antwerp Six) ,在歐洲時尚界崛起的六位比利時設計師的總稱。

1988年的那場時尚革命,是現被尊稱為安特衛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以Walter Van Beirendonck為首,帶領著同校學弟妹 Ann Demeulemeester,Dries van Noten,Dirk Van Saene,Dirk Bikkembergs,Marina Yee,一行人開著簡陋租來的卡車,車上載著各自的作品,以不請自來的方式直闖倫敦時尚周的門外,舉辦了第一次的時裝展示;
他們同為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時尚設計 (Fashion department of the Royal Academy )的學生,對時尚有著相通的理念,反叛當時時尚產業越來越奢華高調又了無創意,以激進前衛的設計風格,大大憾動了急於找尋新靈感的時尚媒體;英國媒體就把這場展示為視為時尚革命,並把他們冠上安特衛普六君子(The Antwerp 6)的封號。

現在在時尚工業的檯面上,許多大品牌的創意總監也多是安特衛普的設計師,一時之間讓巴黎時裝周充滿著安特衛普精神,最著名的例子為Dior的設計總監Raf Simon。

在電影和音樂行業,比利時充分利用高素質勞動力(費用相對低)、多語言的優勢,也成為法國和英國等文化大國的後期製作中心,做文化產業的代工。

7、比利時人在歐洲名聲不好,經常被別國嘲笑為SHACHA。
有很多諷刺比利時人的段子,尤其是法國人最喜歡編嘲笑比利時的笑話,當然,法國人經常被英國人編笑話嘲笑。

先聽一個:
有一天,一個比利時人發現了一隻猴子,問警察該如何處理。警察說:「你帶它去動物園吧。」
第二天,警察看到那人還帶著猴子在街上溜達,便問他:「我記得告訴過你,讓你帶它去動物園。」
「沒錯,」那個比利時人回答說,
「我昨天帶它去了動物園,今天要帶它去看電影。」

比利時南部的人,慶祝法國國慶日,放煙花,法國人不領情,說傻逼。
比利時北部的人,慶祝荷蘭國慶日,放煙花,荷蘭人不領情,說傻逼。

再看看比利時的傻逼事情的新聞報道。

男人把愛人頭像紋身到背上,愛人不高興了,竟然:
離開了他。離婚了。
男人說:
雖然我紋身惹得前妻不高興,但是我不會去掉紋身,
我要讓前妻,永遠在我的背上(悲傷)。

你說這是什麼狗血劇情?!
耳邊,想起陳升的歌曲:
"把我的背上,留給自己,
你的紋身,不讓你帶走......"

我自己經歷一些事情,也會急了罵比利時人傻逼。
看看這個高速路上的指示牌。

在現實生活中,比利時高速路上的指示牌,經常做的字很小,等到你看清了指示牌的字,你已經太近了,錯過了轉彎......

8、說完了經濟,說說生活和旅遊,比利時總會給你驚喜。

歐洲最好的巧克力在比利時,不在瑞士。
比利時是果仁巧克力的發明者,也誕生了世界上最貴的巧克力的品牌。

歐洲最好的啤酒在比利時,不在德國。
比利時號稱有400多種啤酒,由於傳統上一個形狀的啤酒杯,配一個啤酒,因此,比利時也有400多種形狀各異的啤酒杯。

歐洲最好的海鮮在比利時,不在西班牙。
比利時人愛吃青口,是他們的國菜,類似於我們的餃子。
配上比利時的「炸薯條」,對,炸薯條也是比利時人發明的。

歐洲最好的漫畫,在比利時。

歐洲最大、最好的二手古董市場,在比利時。
不好意思,不在巴黎左岸,也不在巴黎右岸,不在東岸、西岸。而是在比利時,通哲倫,一個非常小非常小的小鎮,總人口3萬人。

歐洲夜晚從衛星上看,最閃亮的國家是比利時。

歐洲國家裡面,全國沒有任何一段高速路收費的國家,是比利時。

歐洲夜晚高速公路全程亮路燈的國家,是比利時。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比利時是歐洲最閃亮的國家。

去看達芬奇的不朽名畫——《最後的晚餐》,不是義大利米蘭城,而是比利時。

你好好看看這腳丫子,高清晰啊,在米蘭根本看不到這樣的腳丫子。
在歐洲旅遊少不了看教堂,最獨特的教堂是空教堂,在比利時。

最後,歐洲最好看的女人在比利時,不在法國。
不相信,我只舉一個比利時女人的名字,她是......

--------------------------------------------------------------------------------------
比利時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三部曲:
布魯塞爾大爆炸,全面撕裂歐洲 - 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 - 知乎專欄
「悶聲發大財」——談談比利時經濟 - 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 - 知乎專欄
歐洲「最閃亮」的國家,談談比利時旅遊 - 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 - 知乎專欄

http://weixin.qq.com/r/EnXh_UDE3h2hrQSa9yAA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可憐的比利時,可惡的比利時人,無奈的比利時王室。
比利時就是大國博弈的產物,當年為了防止波拿巴氏法蘭西帝國再度稱霸歐洲,先是把法國分了,比利時分給了荷蘭,後來為了打擊海上馬車夫又把荷蘭分了,分出比利時,為了給各方一點面子,強扯了一點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產生的。據說原來想找一個勃艮第地區的波旁貴族,結果普魯士等會議方不幹,結果王室都是從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里挑的,國王都不是比國人,你讓比國人如何培養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歐盟和北約的總部設在比利時,是大國博弈的結果,英法德都想當老大,又都不想讓別人當老大施加影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總部設在一個小國——最好交通再便利一些,位置再重要一些——很不幸,比利時當選了。至於北約,哼哼,當年被法國趕出國門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呢,所以在一個軍事小國站住腳還是比較實際的,雖然至今辦公室還是3層的臨時板樓。
至於比利時的經濟,一個法語區比國人曾對我說,80年代之前,法語區有鋼鐵煤炭等重工業,那時候法語區特別特別富,你都想像不到它到底有多富,現在?鋼鐵廠倒閉,煤礦關閉,窮的可怕,我一直認為法語區的今天就是我們共和國長子的明天。而荷語區,情況好很多,優美科的回收利用、 楊森的製藥、根特的農業研究、布魯日的旅遊經濟和歐洲學院研究氣氛……以及各個弗拉芒省公路兩旁商業的蓬勃,感覺真的富餘很多。
但是20年前,法語區富餘想鬧獨立,現在荷語區富餘,也想鬧獨立,真不知道20年後,比利時這個國家是否還會存在——我是說真的。
大城市如布魯塞爾的比利時人相當討厭和冷漠,不跟他們說法語都不給你好臉色,其他如法語區的拘謹,荷語區的腦子有些固執,不過都還好,還算好客。只是現在阿拉伯移民太多,這些人好吃懶做,外加警察的不作為,整個比國的治安狀況每況愈下,感覺比北京大北窯、回龍觀霍營都亂。
還要吐槽一下天氣——溫帶海洋性氣候,好處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壞處就是沒!有!太!陽!天!天!下!雨!基本之比英倫好一點,英國今天下雨,明天比利時就下雨,比天氣預報還准。


手機怒答:比利時才是啤酒的王國!
比利時修道院啤酒的濃烈醇厚,Trappist就是修道士釀造啤酒的出品證明啦!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據百科所言,修道士啤酒採用上層發酵法,經過2到3次瓶內發酵,全程手工製作。Trappist特點是味道強烈、度數高並且很苦。比利時現今存在的Trappist釀酒廠只有5間:Orval、Chimay、Westmalle、 Rochefort與Westvleteren,是最具特色的比利時啤酒寶藏。
在中國,Chimay,westmalle和rochefort都能買到,其他沒見過。最頂級的westvletrren貌似只有去修道院購買,而且限購。
看到這裡,酒罈朋友如果暗咽口水,皮癢難耐的話,建議可以購買以上的修道士啤酒嘗嘗,反正我現在一周會小飲一瓶。 現在覺得吃西餐,上牛排啥的來一杯濃度數的羅斯福10號,或者chimay智美,真心好美過紅酒。請各位美食大師勿噴,我只是講我自己的味蕾體驗:味偏苦、醇厚、留香的修道士啤酒才能好的勾勒紅肉的鮮美,絕配! 白肉海鮮類的話可能還是白葡萄酒更好一些,鮮甜嘛。 當然看個人口味啦,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表示如有機會真的很想去比利時嘗嘗修道院地道的啤酒!


@豚豚寫得對。不過她忘了提天氣。比利時天氣特別變幻莫測。比如月初:每天15度(在海邊的奧斯坦德),然後有一天30度潮濕,後來又15度。15度在6月算很冷,但是很可能的。安排跟朋友燒烤嗎?沒門:一定會下雨。
我現在住的昆明算是四季如春的城市,那麼比利時算是春夏球如四季的國家。冬天一直冷。

此致,

一個比利時不滿


比利時是個很歐洲的國家

先說說歐盟和北約
歐盟和北約懸在比利時當總部主要有兩點原因
1 位置 比利時在西歐的正中央
2 妥協 德法英都覺得自己是老大 所以總部這三個國家裡面哪個都不能設立

歐洲這種衙門口一般都喜歡在這種地方設立
歐洲議會設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sbourg.
這個搞笑的城市位於德法邊境
你要是稍微會點德語你就知道為啥搞笑了
這簡直就是個德語地名啊。strass是德語裡面street的意思,bourg就是漢堡 杜伊斯堡裡面那個城堡 這個地方本來是德國的 被法國強行弄過來的。

再說說人口構成
上面有關人的說法其實都不準確

比利時的確分三種語言 法語 荷蘭語 德語
excuse me 德語請忽略
事實上荷蘭語是德語的一種變種
荷蘭 the Netherlands 注意官方說法不是Holland,這個國家用法語說,叫les Pays-Bas,就是低地國家的意思。荷蘭語是低地德語的一種變種或者說方言

我們來說說荷蘭語跟法語的問題
準確地說,比利時人說法語的人叫Walloon瓦隆人;這個地區叫瓦隆區 Wallonia
而比利時人說荷蘭語的人叫弗萊芒人 Flemish,這個地區叫Flanders 佛蘭德斯。
其他答案裡面已經提到了,這是兩個水深火熱的民族。

從人口來說,弗萊人比瓦隆人多
從地盤來說,瓦隆比弗萊芒人大


深色地盤是弗萊芒區,離荷蘭近;淺色區是瓦隆區,跟法國接壤的部分大
中間那個地方想必你也猜出來了,就是布魯塞爾
所以理論上布魯塞爾是弗萊芒區也就是說荷蘭語的,但實際上這地方說法語的反而偏多。

插段歷史(其實我的歐洲史很爛)
曾經法國工業相對發達,法國人你懂的,覺得世界都是他們的。所以法國人在比利時境內扶植,投資的是瓦隆人也就是說法語的區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所以曾經比利時主要說法語
但是
後來法國經濟衰退了,荷蘭相對起來了,於是乎弗萊芒人腰板直了。
目前來說,弗萊芒區的日子比較滋潤。當然,布魯塞爾也還可以啦。

這兩個地區一直在鬧獨立。答主不支持獨立,但是答主去比利時的經歷告訴我,這的確是兩個民族。

說完這些,我們插一段。比利時裡面其實黑人不少
跟隔壁法國的北部來說,黑人比例要稍微高一點。這是因為比利時曾經入侵過非洲 弄了些奴隸 以及一些非洲殖民地的黑人後裔要求回比利時造成的。

好了說完比利時的人口。問題就來了
有人提到了 比利時有6個政府
這沒說錯,但是略微有點誇張了 List of governments in Belgium
簡單說,由於法語區跟荷蘭語區的人水火不容,其實就是各自管各自的,聯邦政府沒人關心。比利時曾經有過一段長達541天沒有政府的日子
然後選出來一位男同性戀首相(此處無歧視)
接著隔壁盧森堡也出了個男同性戀首相

這些都是比利時很歐洲的特徵
嚮往自由;表達獨立;輕政府存在;重自己存在

扯點八卦
在首都布魯塞爾 同時有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http://www.ulb.ac.be/ 和 荷蘭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http://www.vub.ac.be/
哦 你沒有搞錯 這是兩所大學

如果說食物
比利時的食物應該是這幾樣
巧克力 青口 薯條 啤酒

巧克力
godiva的確是比利時品牌,名氣也比較大
neuhaus也是一家不錯的巧克力品牌 據說這家公司發明了果仁巧克力或者說夾心巧克力 但是這家公司在國外沒有godiva名氣大
插一張答主買的一盒neuhaus的限量款巧克力 好不好吃單說,歐洲人在外形這方面還是很講究的

青口
某人放了那麼多知乎級大圖,居然沒有提 比利時國菜moules?呵呵我懷疑您有沒有在法國待過呢

這就是傳說中的比利時國菜,這個國菜可不分什麼瓦隆人還是弗萊芒人,都承認是國菜。基本上在比利時的餐廳都能點到。
實際上就是蔬菜煮的青口貝,或者比較講究一點的是用汽鍋煮的
作為北方人,我只能表示呵呵地欣賞這道菜

薯條
嗯 比利時人認為 薯條也是他們發明的
好了我就不貼圖了

啤酒
嗯 比利時人認為 啤酒也是他們發明的
所謂什麼修道院啤酒,ale啤酒,至今在比利時仍然很流行。
中國酒吧經常賣的一種啤酒 福佳白啤hoegaarden就是比利時出的

友情提示 福佳白啤由於是ale 務必飲用前請先倒出來 最好用上圖中的六角杯按照以上泡沫比例飲用最佳

至於什麼華夫餅啊,的確比利時到處能看到。而且的確經常是用godiva巧克力stuff的。

旅遊的話
布魯塞爾其實沒啥可看的
一般去比利時旅遊都去布魯日 brugge 和 根特 ghent

安特衛普是所謂鑽石交易之都

===============================我是分割線===============================
答主是旅行家,國航終身白金卡,人稱「空中飛人里最會買機票的,會買機票的人裡面飛的最多的」
著有新浪財經專欄 贏途商旅 趙伊辰_《贏途商旅》
知乎頁面 趙伊辰
知乎專欄 在雲端 - 知乎專欄
微博 DylanZ在路上的微博


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國家叫比利時,有的只是佛蘭德斯和瓦隆兩大社群。
-----------------------------------------------
「比利時」雖然得名於羅馬帝國行省,但是1831年獨立建國是近代歐洲大國博弈的產物,甚至堪稱近代歐洲種種亂象的縮影。

比利時本可以成為歐洲第一個以公民身份代替民族主義的現代國家,卻一經獨立就成了弗蘭德斯和瓦隆兩大民系相互傾軋的戰場,這一政治生態延續至今。歷史上比利時的荷蘭語(舊稱弗拉芒語,英:Flemish)語言文化曾受到打壓和限制,中學教育和司法只採用法語作為通用語。直到1898年荷蘭語和法語才實現法理上的平等,1970年語言分區才被寫入憲法。然而今日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佔據三分之一的領土卻擁有近60%的人口,經濟狀況也明顯好於瓦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本是弗拉芒-布拉班特故地,卻自19世紀以來持續法語化。時至今日布魯塞爾的通用語言問題也是比利時政治生活的重要話題。

比利時本可以像北歐國家一樣遠離非洲事務,卻因為大國博弈「意外獲得」了剛果自由邦又在一戰後接管了今日的盧安達和蒲隆地。比利時對剛果自由邦的管制可謂「罄竹難書」,盧安達大屠殺也是比利時殖民政策的直接產物,而且受到了弗蘭德斯—瓦隆關係的影響。比利時接管盧安達—烏隆迪後把當地黑人劃分成圖西、胡圖和特瓦三大族群,其中圖西人因膚色較淺等原因被選為統治階級。上世紀六十年代非洲各殖民地獨立時,比利時因為國內的弗蘭德斯權利運動,決定讓胡圖族接管盧安達政權,由是埋下了盧安達大屠殺的導火索。

兩次世界大戰比利時都曾是重要戰場,戰後各種激進浪潮也都曾襲卷比利時。如今布魯塞爾雖然成了歐盟駐地,但是我們仍不宜把比利時當成一個高度統一的國家或者是歐盟的「近畿地區」,傳統的佛蘭德斯—瓦隆對立仍然存在,而且存在於政治經濟文化多個領域。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比利時之於歐洲各國就像江蘇之於中國各省。
-----------------------------------------------------
利益相關:持有荷蘭語天主教魯汶大學(KU Leuven)錄取。


比利時也在非洲殖民過,並在非洲建立過一個 「剛果獨立國」,法語叫 état indépendant du Congo,時間是 1885 年到 1908 年(現在的剛果·金,以下簡稱剛果)。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兼任剛果獨立國的第一任國家首腦。

利奧波德二世,一位風度翩翩的歐洲紳士。

比利時為什麼要殖民非洲呢?第一無非是隨大流,當時許多歐洲國家都喜歡去非洲控制一個地區,好像潮流一樣;第二則是是經濟利益。剛果獨立國以出口橡膠聞名。橡膠出口占其收入的絕大部分。

剛果勞動者在割取橡膠

當時比利時人在剛果的公司為了提高生產並最大化利潤,對當地的土著剝削十分嚴重,並且採取及其殘酷的手法對待不能完成生產任務的工人。什麼殘酷的手法呢?砍手。

一個土著小孩展示被砍的右手,原因就是不能完成生產任務。

更多被砍手的剛果土著

這種殘酷刑罰連老牌殖民者英國人都看不下去。當時英國的一個諷刺雜誌畫了一個漫畫來諷刺比利時在剛果的殘暴統治。

一個土著被蛇一樣的橡膠藤給纏住,藤的頂端是利奧波德二世的頭

最後事情怎麼解決的呢?老牌殖民者英國和當時新興的大國美國紛紛發聲,抗議比利時在剛果的所作所為。這場抗議運動導致比利時在 1908 年直接吞併了剛果,成立 「比屬剛果」。當地土著的生活工作狀況有明顯提升,但很多那些曾在 「剛果獨立國」 時期造成一系列慘劇的官員卻無人問責。


只知道十九世紀末是歐洲各國君主的舅舅國,一打仗就先打舅舅。


自以為是歐洲的心臟,因為歐盟總部所在,法語區和荷蘭語區對掐的厲害,直接導致天主教魯汶大學分裂為荷蘭語和法語兩個獨立大學,法語魯汶大學直接出走成立新魯汶大學城。總體來說沒有國家和民族概念和凝聚力法語區的人更熱情點,堅持說法語,荷蘭語區的認為自己是弗來芒人,慶祝荷蘭國慶,家裡掛荷蘭國旗,搞笑的是荷蘭人和法國人都不待見比利時人,荷蘭人覺得荷蘭語區的保守蠢萌,法國人覺得法語區的口音鄉土。荷蘭語區的人馬上要發起滑鐵盧戰爭紀念,法語區的又開始反對了。。。。


我很想說一句實名反對目前所有答案
算我一黑黑28個吧
純個人觀點 比利時是可以看作是歐盟的一個縮影


1 比利時雖然有很多個官方語言 經常有一些地方有英法荷德四種語言的服務 但是實際上包容性非常低 國際化程度非常差
舉幾個例子
在布魯塞爾博物館 某個男服務員看我們是外國人 就和我們說英語 並且給我們一份英語說明 但是我要求來份法語的 這傢伙明顯表現出不高興 而旁邊的女服務員在壞笑

坐公共汽車去荷蘭語區的某地找人 和司機說英語遭到白眼 法語也同樣白眼
在法語區如果不說nonante 經常會被"糾正"

也就是本來是一個國家 各個民族卻都要努力刷存在感 一定要刻意體現出自己的特色

以國家融合為理念的歐盟也是一樣 各個小國努力表現自己 絕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是單一文化 無法融合

2 和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樣 老工業區的問題
據說200年前這裡是歐洲大陸最早的工業區 我也沒能力考證是否是真的
但是現在這裡就和中國東北 美國底特律的問題類似 死氣沉沉 看不到任何的發展前景
當然主要是法語區 荷蘭語區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
機智的弗拉芒人 為了獨佔出海口 搞了一個半真半假的獨立運動
終於在90年代把國家搞成了聯邦制 成功達到獨佔目的
兩地的經濟差距因此逐年拉大 同時出現了一個讓很多人都相信的政治謠言——」瓦隆人比弗拉芒人更懶惰「

遇到苦難的時候 想到的首先是損人利己 小國寡民的醜態暴露無遺

想想最近德國 希臘 英國 的歐盟進出鬧劇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上演了

3 精神和物質上有很多老本可以吃 但是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當代文明

想必大家都知道《丁丁歷險記》是比利時漫畫 但是這說明什麼?
快要有100年比利時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原子球?我相信歐洲人也有很多不知道的)
想想這樣的國家如果不是歐洲這麼安逸的環境恐怕已經亡國了吧 事實上比利時也是歐洲目前有亡國危險的國家之一
歐洲大陸最早的工業區 還有最早風靡世界的漫畫 當年至少應該算是物質和文化都很先進的國家吧
可是現在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這幅樣子 21世紀還拿《丁丁歷險記》當招牌

創造了工業文明的歐洲 現在也就差不多是這幅樣子 看不出歐洲有什麼希望 吃祖宗的老本吧


先說這幾個吧 想起來的話再繼續寫吧


謝邀!

說起比利時,大家一定會想起漫畫、歐洲紅魔、薯條、幾百種啤酒還有精美的巧克力吧?雖然整個國家才跟海南省的陸地面積差不多大,不過比利時的過去和現在其實遠比這些豐富。

介紹國家是個龐大的工程,我們還是從一些細節出發吧!

布魯塞爾 | 聽說是歐洲最沒勁的首都?

才不是!

大家都知道,布魯塞爾自二戰以後一直是歐盟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這個詞也許聽上去沒什麼趣味,但作為歐盟辦事機構所在地,這座城市必然吸引了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來工作,扮演著「文化熔爐」的角色。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如果說今天的文化碰撞需要你細心品味,那麼歷史上的碰撞留下的痕迹就要明顯多了。

今天布魯塞爾所在的這片土地,歷史上曾經被羅馬、法蘭西、西班牙、奧地利哈布斯堡和荷蘭統治過,可謂是歐洲北部日爾曼文明和南部羅馬文明互相碰撞、融合的地帶。歷代統治者與歷次重大變遷都在這座城市裡留下了不少痕迹。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複雜的歷史痕迹讓布魯塞爾無法做太多的行政規劃。城裡的街道至今蜿蜒交錯,除了 19 世紀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奢華建築和宮殿,不少街道上還保留著不同世紀的房子——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新藝術時期(art nouveau)、新古典式和七十年代的簡約式等等。走在那一條條路上,好像在時間隧道里遊走,即便拿著地圖也可能迷失方向。

這裡雖然沒有巴黎的和諧與浪漫,但也有她獨有的古怪、專註、動態和自我約束,充滿了藝術氣息。

第一公民 | 變裝才是我的愛

公認的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就是常年讓遊客趨之若鶩的撒尿小童(Manneken Pis)——嗯,真的很小,很小很小。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關於小童有好幾種版本的傳說,基本都是講一個叫於連的男孩,他撒尿的時候,無意中拯救了一座城市。1619 年,雕刻家傑羅姆·杜奎斯諾伊製作了這座於連的銅像,一直保存至今。

雖然誰也不知道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麼一位少年英雄,但 400 年過去了,人們不但沒有忘記他,這座小小的雕像反而成為了布魯塞爾的一大標誌。除了光著身子的原版雕像,它也時常會換上不同風格的新衣,到了中國春節的時候還會換上唐裝。

美食 | 可不只是巧克力和華夫餅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提到比利時的美食,不能不提巧克力、華夫餅,還有「比利時發明的」薯條。但除此之外,也不要忘記嘗嘗這兒的其他特色菜和特產,比如弗拉芒啤酒牛肉(Flemish beef stew)、Waterzooi(雞肉或者魚肉和蔬菜一起煮)、番茄配灰蝦(Stuffed tomatoes with grey shrimps / crevitte)、布魯塞爾抱子甘藍(Brussels spout)和比利時白菜(Witlof)等等。

當然,最不能錯過的還是淡菜(海虹 Mussels)配白葡萄酒加薯條,無論哪裡的比利時人都承認這是他們的國菜。

Photo by Miguel Discart CC BY SA2.0

另外,比利時雖然很小,但卻是個啤酒大國。

歷史上,由於擔心水污染,老百姓乾脆不喝水而改喝安全殺菌的啤酒,所以,很多家庭當時都會自己釀造啤酒,啤酒作坊到處都是。雖然這個習慣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人們對啤酒和相關文化的熱愛依舊保存著。

如果不好好品嘗各種啤酒,那可真是白來了一趟。

語言 | 比利時語是什麼?

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還有很多種非官方語言,但可沒有比利時語。

wikipedia

北部弗拉芒區的人(大概佔全國人口的 60%)講荷蘭語,南部瓦隆區的人(大概占人口的 40%)講法語,東部的極少數人講德語。首都布魯塞爾則是荷蘭語和法語的雙語地區,道路名字一般用這兩種語言表示。當然,在主要旅遊區,用英語也完全沒問題。

在比利時,你能深刻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並不是說這裡的語言特別優美,而是能讓你發現不同語言間對比與切換的趣味。在比利時,一個人同時會好幾種語言真不是什麼難事兒,一家旅館的門上能同時印上 4 種語言也是豪不稀奇。

布魯日 | 殺手沒有假期,可我們有

十年前的那部電影《殺手沒有假期》(In Bruges)讓無數人認識了布魯日。如今這座古城早已無需電影的加持——這裡精緻、細膩與古樸並存,攏住了無數人心。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布魯日又被稱為北方的威尼斯。在這裡,船曾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中世紀時期,依靠海運和貿易,這裡成為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地的重要港口,也是歐洲最富裕的城市。經濟的發達自然帶來了財富,人口增長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在這之後,由於入海口逐漸被沙石堵住,布魯日漸漸失去了港口的功能,慢慢衰落直至被完全替代。不過如今看來,整座小城似乎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由於沒有太多的發展和改變,這裡的中世紀建築和文化遺產反而得以倖存。

也許你不習慣衝突強烈的布魯塞爾,但這座小城一定可以俘獲你的心。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文化藝術 | 這裡是漫畫的王國

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上漫畫家數量給世界上的國家排個序,比利時大概可以高居首位。如果你去過這個國家,一定也會對無處不在的漫畫和塗鴉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利時是藍精靈和丁丁的故鄉,但除了他們,這裡其實還有各種各樣你眼熟或不眼熟的漫畫形象,這些你都可以在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Belgian Comic Strip Center)里看到。博物館雖然坐落在一條毫不起眼的小街里,但內部別有洞天,六百多位漫畫畫家的作品中既有丁丁這樣的經典,也不乏最新、最現代的藝術。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對一座全是漫畫的博物館感興趣吧。不過即便是在布魯塞爾這樣一座國際大都市裡,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充滿生機的漫畫與塗鴉。

Photo by 窮游er AppleBobi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特點,比利時還有很多令人驚嘆的地方。比如這裡的港口城市安特衛普是世界知名的「鑽石之都」;魯汶大學是歐洲最著名的學府之一,至今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比利時的一座小鎮因溫泉而著名,甚至讓全世界的溫泉名字里都離不開這個鎮的名字——「Spa」……

一個地方給每個人的感受必然不盡相同,比利時在每個人心中也可能有著不同的形象。如果對這個國家感興趣,不妨找機會去那裡的街巷中走走,感受她最真實的那一面。

以上拍攝者為窮游er@AppleBobi的圖片由她在vivo x20Plus 全球逆光旅拍季活動中拍攝。

---------------------------------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謝邀~~

已經在比利時生活了一年的人飄來~

一直認為,感受這種東西,非常主觀,每件事、每部電影、每本小說、每座城市、每個人,不同的人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也正是這樣,構成了大千世界吧。

但是,要真的談感受,一定是要親身經歷的。

從旅遊者的角度談對一座城市的感受是最最不可取的。

你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北京的霧霾也沒有那麼嚴重,內蒙古不是只有大草原,老外的數學一樣很好。

下面的談論,夾雜了很多感受,肯定有很多和別人經歷不一樣的東西。只是自己的親身感受罷了。

要從這幾個角度談談吧,作為借鑒。

1. 地理

1.1 位置

1.2 氣候

2. 主要城市

3. 生活

3.1 語言

3.2 居民

3.3 交通

3.4 物價

3.5 起居購物

3.6 時間觀念

3.7 租房/買房

3.8 飲食

3.9 婚姻狀態

3.10 移民/工作

3.11 福利

3.12 醫療

3.13 對外來文化態度

4. 學習

4.1 大學

4.2 學習習慣

5. 旅遊

6. 優勢劣勢


————————————————————————————————————

1. 地理

1.1 位置

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是西歐的一部分。上面是荷蘭,下面是法國。右邊是德國。右下方有盧森堡。小的很。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眾所周知,歐盟所在地。歐盟大樓就在schuman。正是創始人的名字舒曼命名的地鐵站。每年有一次公眾開放日。可以免費參觀。還有很多禮品呢~~

歐盟大樓。

總之,去哪玩都挺方便,便宜,快~

1.2 氣候/時差

溫帶海洋性氣候。

有人提到多雨。是的。基本上一年能見到太陽的日子不多。所以出太陽的時候,大家都趕緊出來啊。

頻繁的下雨。但是一場雨不會太久。10分鐘-30分鐘。休息半個小時,繼續下。

不過,這邊人不習慣打傘。 所以,下雨的時候,能見到打傘的人非常少。可能他們喜歡親近大自然吧。私以為,不要跟他們學,感冒什麼的,就不值當了。

全年溫度都不會太低。夏天最熱,也就是35度(今年據說全球氣候變暖,所以難得35度了一周--)

但是!!!沒有空調,全國只有輕軌,部分公交車有空調。。問過一個同學,她說居民也很抱怨,可是政府就是不裝,大概是因為最熱也熱不了幾天吧。是的,所以,也就一周~二周溫度在30度以上。剩下的就飄到25度以下了。

冬天最冷也就零下10度(大有人穿裙子,短褲,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我冬天在操場跑步,就我穿的最多,他們都穿個短褲)。

屋子裡都有暖氣,而且是自行控制溫度。也就是說,熱了就把暖氣關了,冷了就開。全年都可以供暖。

晝夜溫差不大,5-9度左右吧。至於下雪,冬天會下,但是也很少,一周,兩周偶爾下一下。難得看到大量的積雪。

時差。

冬令時和祖國差7小時。夏令時和祖國差6小時。其實我認為這樣不合理,應該反過來。細細體會。

夏天的時候,白天時長非常久。早上5點天就亮了,晚上12點左右才徹底黑掉。人們都high到很晚。

冬天,相反。

2.主要城市

2.1 布魯塞爾

首都。什麼都有。大家說的都很全了。

2.2 根特

古老的根特,安靜的根特。非常適合養老,和學習。很多城堡。在布魯塞爾幾乎見不到城堡吧。反正我是沒見過。

2.3 魯汶

因為魯汶大學城才興起的小城市。到了學生放假的時候,魯汶幾乎就沒有人了。

2.4 布魯日

都知道《殺手沒有假期》,電影真實還原布魯日的場景。我覺得很好玩的城市。有著名的小丑啤酒廠。還有巧克力博物館。小橋流水,很不錯。

2.5 列日

古老的城市,過去的軍事重地。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火車站好豪華啊!

而且列日是華夫餅的發源地。還有比利時據說唯一一家煎餅果子。不過上次周日去吃,關門休息。

主要是去下面的SPA小鎮泡溫泉的。

SPA 這個詞就是出自比利時的。

2.6 那慕爾

就是一個著名的那慕爾城堡。

半天足以逛完。

還有著名的西北菜-大盤雞。不過現在老闆不做了。所以唯一去的動力也沒有了。

2.7 迪南

迪南小鎮是很美得。薩克斯之鄉。上次去沖著漂流去的。

結果。。。坑爹了。

就是在河上划船。划了6個小時。最後晒傷了。感覺花了40歐找罪受去了。還是推薦去拒馬河十渡漂吧。- -

2.8 安特衛普

比利時第二大城市,號稱比利時時尚之都。我還沒有去。

今年10月1號,lady gaga來開演唱會。會去看看

2018年7月katy perry也會來開。

3.生活

3.1 語言

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是三種:法語,荷蘭語和德語。

說德語的人非常非常少。就集中在靠近德國的幾個村。

在這邊想學荷蘭語或者法語再合適不過了。還便宜。

有很多語言機構。說一個CVO。半年學費是180歐。

荷蘭語很多機構都是免費的,只需要交書費就可以。

但是,對於說英語的人來說,也是非常不方便的,遍地的法語,賬單,保險,餐館,辦事的地方都是法語,看不懂啊聽不懂,學習也困難。唉一言難盡。

3.2 居民

來了歐洲,我相信大家應該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人好少啊。是的。冬天到了晚上4點來鍾,大街上都沒人了。周日出門簡直是沒人。空城。也沒有大排檔。啊啊。孤單寂寞冷。居民都喜歡宅在家裡。不過人是真的很少。

而且,居民素質參差不齊,一樣有素質差的。有次我走在馬路上,路上一坨xx巨大的。。

3.2.1 布魯塞爾大區

布魯塞爾大區的民眾是說法語為主的。由於是首都,又是歐盟所在地,相對來說,說英語的人也不少。還是好很多的。

移民非常多。市中心有穆斯林、土耳其、非洲聚集地,不是很安全。火車北站有難民營。建議還是不要選擇住在那邊。

布魯塞爾很小。但是也比其他幾個城市大。從最北邊原子球到最南邊,坐輕軌1個小時也足夠了。

3.2.2 法語區-瓦隆區

瓦隆區主要包括上面說的列日,那慕爾、迪南等城市。這邊的居民都是說法語的。

注意,說法語的人基本上英語都不是特別好。

可能是引以為傲的法語,看不上別的語言吧。

不過,我一個學法語的同學說,比利時人的法語有口音,聽著有點「鄉巴佬」的感覺。不如法國人的法語那麼純正,好聽。

3.2.3 荷語區-弗拉芒區

包括根特、魯汶、安特衛普、布魯日等城市。

這邊的居民是說荷蘭語的。

注意,說荷蘭語的人,都會說英語,至少普遍英文都不錯。

去了這幾個城市生活、玩耍,講英語就可以。

而且,我發現,說法語的和說荷蘭語的互相不順眼。

3.3 交通

3.3.1 市內交通

歐洲的交通都差不多,公交車、tram(輕軌),地鐵。買了票,所有的交通工具隨便坐。

但是三個大區,不同的交通系統,布魯塞爾是SNTB公司的,荷語區是DELIJN公司,瓦隆區是TEC公司。在布魯塞爾單程買票2.6歐,一個小時內交通工具隨便坐。

荷語區3歐一張票,不過荷語區只有bus和tram。瓦隆區的車我沒有坐過。

關於逃票這種東西。還是別抱著僥倖心理了。全歐洲雖說都不怎麼查票。但是被查到了,可就慘了。

我在布魯塞爾9個月都沒有遇到查票,但是第九個月的夜晚,凌晨12點,我坐公交車回家。突然,一個站上來一群武裝的保安,查票!!我內心那個激動啊!因為我有票。很多人被查到。帶到車下面接受罰款。據說是三倍。好像還會記入信用系統吧。所以。。。

有一個好的,布魯塞爾的汽車距離人行道5米的時候會減速,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普遍讓行人先走。據說荷蘭是50米處減速。走在路人,到處都是車停下來,讓行人先走的。你要是停下不走,司機會揮手示意你先走。

3.3.2 火車

有一個同學說,train haha, like a bus ehheng~~~

沒有錯。

尤其是布魯塞爾的火車就像公交車,好多地方都有火車站。。。

不過比利時最好的一點也包括火車。它的火車票是這樣的,你買了之後,比如,買根特到魯汶的往返車票。那麼,你這一天可以隨時上下車,中途停靠布魯塞爾,沒問題,下車玩。然後找個時間再上車。都可以。不像其他國家,必須按時間和站點上下車。

而且有周末票,是平時的半價。還有go pass票,給26歲以下的人用的。10次52歐。非常划算。

關於晚點。

基本上不會。晚點也就10分鐘之內。一定看好時間上車,到站就停一分鐘。很快的。

不過,偶爾會遇到火車取消。比如,我有時候看到預告,有人卧軌了。火車取消。遇到炸彈警報,也會取消,或者晚點火車。那個時候就不一定幾點了。上次從SPA小鎮回布魯塞爾,就遇到有人卧軌,取消火車。等了三個小時,到了半夜才來一趟火車,導致我現在坐火車都有陰影,生怕取消火車。

3.4 物價

應該說比利時的物價很高。跟法國差不多。

街邊的華夫餅,一個2-6歐都有。

中餐吃個蛋炒飯最便宜的wok要5歐。一般的參觀10歐都是正常。想吃個宮保雞丁,準備好12歐-15歐。一個月,不買衣服,不娛樂的話,租便宜的房子,大概600歐差不多。這是布魯塞爾。其他城市相對便宜一點點,一點點而已。但是不可能不娛樂吧,不購物吧。

民眾的收入普遍在1500歐左右。1200歐以下叫窮人。別笑,我看都是窮人不少。

到處是流浪的,要飯的移民。

3.5 起居購物

超市,購物非常方便。

中國超市,韓國超市,越南超市,泰國超市,應有盡有。老乾媽,康師傅,麻辣香鍋,小肥羊調料應有盡有。

居民主要去的超市就是家樂福,黑獅,colruyt,lidi等廉價超市。大部分都是開車去,買一周的食物,周六去購物就知道多壯觀了。十幾箱的礦泉水,啤酒買啊。

但是,最不方便的就是商品都是法語或者荷蘭語。我第一次就買錯了很多東西。把甜醬當醋了。把蛋黃醬當辣醬了(長的差不多),把大豆罐頭當松子罐頭了。雖說可以用手機翻譯,可是一個一個翻譯太累了。後來摸索,習慣就好了。買固定的東西,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東西。

每個超市都有免費的會員卡,會有折扣。

啤酒瓶子可以換錢,基本上10分一個。去超市換就可以。

購物的話,比利時有一個馬村,打折村,經常會有組織免費車去的。還有一個打折村更大一些,在比利時和荷蘭的交界處。

這邊有兩次打折季,2月一次,7月一次。牌子們都打5折或者更低,大家都開啟購物模式。

3.6 時間觀念/金錢觀念

據說,比利時人非常守時。我看,也分人。

還有人告訴我,說法語的人們,遲到個10-30分鐘都是正常的。

我們好幾次聚會,大家都「姍姍來遲」。

不過正式會議什麼的,倒是很準時的。

這邊有個習慣就是什麼都要預約。

人們都很「忙」,把一周,甚至二周後都會安排好。所以,不提前約,可能對方都沒有時間的。

曾經我們討論過,中國人是不是也要提前約朋友和事情。我想了想,沒有他們這麼嚴重。我們也會提前,但是很少提前一周,兩周約一些非正式事情。

關於錢。

最近正好在做調查。

我發現,比利時人不會把錢放在第一位。可以是第二位,但一般不是第一位。

比如我辦很多事的時候,在國內一般錢能解決的,在這邊要按規章來。

比如,我去潛水,明明當天就有一個空位,但我沒有預約,就是不能去。要回去預約下周才可以。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按規章來,錢,不是主要的。

大家吃飯,喝酒,一般都是AA。很少有人請客。可以理解為」小氣「,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氣。

但據我同事說,他們很」摳「,連3歐一盒的草莓都捨不得吃。

3.7 租房/買房

買房我不是很了解。不過我看過Facebook上有人賣房子。布魯塞爾50平米左右吧。要10萬歐左右。

不管是租房還是賣方。也有很多中介公司。21世紀什麼的。也有類似我們xx同城的網站,也有騙子。都一樣。

說到租房。跟義大利,法國同學交流過。發現比利時真是貴啊。

一套studio要500歐起。

要是合租,14平米左右的也要300歐+。普遍是450歐+。

這邊涉及到有傢具、無傢具、能辦地址、不能辦地址的房子。提前問好。

涉及到辦居留卡的問題。

3.8 飲食

亞洲餐館多到數不清。

但是大部分以南方菜為主。很少有正宗的北方廚師來。不過布魯塞爾有一家非常好吃的北方菜。需要的同學私我哦~李小冉總去。不過我去了幾次,沒有碰到。。。

比利時菜就是普通的西餐。國菜是海虹。就是黑色的那個蜆子。還有甜甜的蘑菇,麵包卷。我不喜歡吃。

比利時人午餐吃的非常隨意,一個三明治,著名的法棍。吃點麵包就好了。他們晚餐會正式的,好好吃。而且他們喜歡吃冷食。對於我們國人來說非常不習慣。我中午都是自己帶飯,拿微波爐熱,其他老外同事都很好奇我吃的什麼。總之,我吃什麼他們都驚奇。我上次炒了個土豆絲。他們驚呼,土豆居然還能這樣吃呢?!還有絲?問我是超市買的絲么?我說自己切的- -.

3.9 婚姻狀況

比利時有三種合法的婚姻狀態:異性結婚,同居,同性婚姻。

比利時是第一個還是第二個同意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要不就是荷蘭第一個)。

在這邊同居和結婚領到的福利是一樣的。沒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結婚壓力。

西方那種個人主義精神,普遍父母不會太干涉孩子的婚姻。之前一起討論過,父母也會過問,但是不會大加干涉。對於所謂的房子車子票子,也會考慮。但依舊不是主要的,還是要愛情。

但是一說同性婚姻,很多人會羨慕啊什麼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美好。兩個同性在一起,或者結婚,也會遭到一些異樣的眼光。

但是相對自由很多,比如每年5月20日,布魯塞爾會有盛大的同志遊行。阿姆斯特丹今年是8月4號,比布魯塞爾的肯定要隆重啦。

但是,到了5月20號之前的一周和之後的兩周,街上到處都會裝飾。

3.10 移民/工作

移民。

想移民,很」容易「。只要你工作5年以上,並且會一門官方語言,就可以移民啦!是不是很簡單。或者會一門官方語言,找個比利時人結婚了。一樣可以。

但是。。。第一條途徑,你要能找到工作,第二條途徑,你要能找到一個比利時人結婚。

工作。

很難找。很難找。

我有一些土耳其啊,中東的同學找了一年工作,都沒找到。很多崗位要求你必須會說法語和荷蘭語,注意,是和。

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多了去了。

就業壓力一樣。

不過,這邊人很多是self-employ。就是自己是自己的老闆。政府啊公務員啊銀行都不是熱門職業。

至於黑戶,多了去了。有一個大哥,在餐館當廚子,據他自己說,當年來了比利時,後來簽證到期就滯留了,黑戶了。然後黑了10年後,比利時政府一次」大赦天下「,所有黑戶都給戶口。然後就合法比利時人了。不過,前提是這10年里你不能生病,不能出去旅遊,不能辦事。。。

3.11 福利

很多人說福利好。是我承認好。

醫療保險給報銷,配眼鏡給報銷。交通票窮人都有折扣福利。

可是,報銷了一樣很貴啊。我挂號要25歐,最後報了15歐。然並卵。。。。。。。

公交卡一年90歐。合人民幣700元。其實。。。也挺貴吧。。。

但是,生孩子福利多。生一個政府給獎勵一堆東西,奶粉啊錢啊,據說有某些xx移民靠這個賺錢。無語。這個我沒經歷,不能答了。

3.12 醫療

在留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小病靠自愈,大病靠忍。

生個病是非常貴的。

看病也不容易,首先要預約家庭醫生。你要找到一個醫生先給你診療一下。先花一筆錢。診斷結果如果他處理不了,建議你去醫院,那就花海了錢了。普通保險只能報銷第一步。第二步的話,需要買額外的保險,才給報銷。

而且葯很貴,也買不到什麼感冒藥的,要醫生的處方。更別說抗生素了。還好國內帶了一些。

3.13 對外來文化

這個要見仁見智了。

喜歡亞洲文化的老外太多了。我認識的很多外國人特別喜歡日本文化,還有幾個喜歡中國文化,會講一點中文。

歧視的也不在少數,有一個教授,當著我們的面說亞洲學生腦筋不清楚。

總之,多多少少他們會有一種」優越感「,你能感覺到的。

4.學習

4.1 大學

比利時有很多著名的大學。排名第一的應該就是魯汶大學了。然後是根特大學。ULB 法語自由大學,VUB 荷語自由大學。列日大學。安特衛普大學等等。

4.2 學習習慣

亞洲學生很刻苦是真的。

學習學到12點才離開學校的太多了。

普遍來說,比老外要刻苦。但是老外學到很晚的也大有人在。

而且,他們數學一樣很好。最近在研究R語言,搞了半天不懂。不過其他人,都熟悉的很。他們說本科都會教這些。唉,我們還停留在SPSS上。

5.旅遊

這個大家說的太多了。我就不說了。

再強調一下,比利時才是啤酒王國。

有家酒吧,他們家就有1000種啤酒。這家在魯汶。

我自從來了之後就開始喝,至今超市的啤酒我只喝了5分之四感覺。更別說酒吧的啤酒了。

還有,不要對撒尿小孩抱太大的期望。哈哈哈。來過的人一定懂。

華夫餅好吃啊。一定要吃。

巧克力王國。一定要吃。

6.優勢劣勢

優勢說說吧。個人覺得。自由。人權。

非常自由。每個人都專註自己的事,不會有人過多管你,議論你。大家都很忙。

人權。不管去做什麼,對方都很尊重你。我同學生孩子的時候跟我們說,去醫院簡直是太棒的體驗,醫生護士一直問你感覺如何,細心呵護啊。

比利時執行分類垃圾。紙、塑料瓶、生活垃圾都分開放。養成好習慣不錯。


劣勢。

吃的不好。人少。沒有大排檔。

恐怖分子多。

快遞半個月才收到太正常了。

外賣都是什麼破必勝客之類的。

商店6,7點就關門。周日都不開。

手機支付沒有。

到處都寄信。不方便。

4G不普及。這邊的4G有點像咱們的3G,手機信號經常不好。資費還貴。我用過三家運營商。最便宜的月租,一個月1G流量還要摺合人民幣80元。去別的國家還要漫遊費。不過據說6月1日取消歐盟漫遊費了。還不知道是不是。


——————————————————————————————

只是現有的感受吧。

再過一年,感覺又會不一樣的。


不想用圖表!不想用數字!作為在比利時讀書2年的留學生回國了幾年後只想感~性~的~留下我的想法

1.再也吃不到那麼便宜,那麼純的巧克力了,在那裡超市裡1歐元可以買一「小捆」巧克力,6板,味道超級純正。坐車去巧克力工廠,可以免費吃各種味道巧克力,上百種口味,邊吃邊扔,因為吃不下。

2.再也沒機會吐槽那裡的天氣了,基本上是陰天啊,經常下小雨,所以當地人都穿深色系,下雨衣服不會變色。看上去特別高冷啊。黑大衣,黑雨傘啊什麼的。花花綠綠的一般都是外國遊客,或者夏天,穿著僅有的一兩件亮色系出來晒晒。

3. 再也沒有高大上的藝術了,歐洲,「神一樣的歐洲」,比利時藝術在當地雖然沒有義大利,法國,荷蘭藝術家有名。但是只!要!是!歐!洲!就沒有一個不重視藝術的國家,各種華麗麗,各種裝逼大法,各種骨子裡的藝術細胞。滿大街的塗鴉,丁丁漫畫,教堂建築,現代雕塑,高級服裝店。。。回國後,everything is grey。everything is copied。everything is cheap(對不起,是廉價)。

4.再也沒有各色人種可以鄙視了,比利時尤其是歐盟中心,各個國家的人口都混雜在這裡,有政客,有移民,有學生,有遊客。在這魚龍混雜的城市,外國人都嫌棄荷蘭語和法語太難學,本地比利時人就冷冷地看著這些外國人裝逼做法。
作為中國學生,覺得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種差別真的好大,有的人蠢得可以卻可以高大上的逼逼個沒完,有的歐洲人是真聰明到想抱大腿喊「老公操我」, 黑人和阿拉伯人學生一臉的懵逼,彷彿一切學術和他們沒什麼關係。。。

第一更:
---------------------------------------------------------
5. 說說教育:我就是學的教育學啊!媽啊,出了國門以後才發現國外的教育系統多麼的毀三關!和中國大學完全不一樣。從小學到大學,每個學校的教材就沒有統一的,而且每個老師都不是統一的!他們可以自己選教材。。。在大綱的範圍內,老師可以自由選擇教學材料
因為他們沒有!高考!
但是比利時的大學科研水平很高,魯汶大學,ULB,VUB是華人去讀書比較多的學校,
值得一提的是,我讀的是文科,平時上課的模式有很多是討論,辯論,演講,考試也是口試。所以真的很鍛煉人的表達能力。

6. 再也遇不到那些一口幾國語言的奇才了!國外出奇才,中國出庸才,總體來說中國大部分人比較聰明,但是我想說比利時,尤其是布魯塞爾是歐盟中心,什麼奇才都有。一個華裔在比利時長大的博士帥哥,家裡有一套潛水裝,沒事就去潛水。一個ULB的女博士,參加了12年的奧運會。都是什麼人啊。。。

大家喜歡的話,我再找些東西更,有沒有感興趣的話題?


唱唱反調……我是比利時一生黑。。。
法語區落後,荷蘭語區保守。
薪水沒有周邊國家高,物價又沒有那麼低。
氣候實在是太……
講法語的國家,人家有法國;說德語的國家,也首屈德意志;荷蘭語國家裡又不如荷蘭;
相似大小的國家裡瑞士能甩掉他幾條街……


當年去歐洲交換的時候去過比利時,但只去過布魯塞爾,所以對比利時的印象主要來自布魯塞爾。
相比於歐洲許多首都,布魯塞爾是一座很分裂的城市。
記得當時從荷蘭坐大巴過去,下車的時候簡直驚呆了,一排排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還全是玻璃樓。幸虧在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之下,天氣一直是霧蒙蒙的,否則陽光折射,必然亮瞎了我的狗眼。當然,有人可能會問高樓大廈有什麼好驚奇的。那是因為無論是在羅馬、馬德里、柏林還是巴黎,為了保持城市建築風格的統一性,他們把許多現代建築也常常打造得有19世紀的風範(巴黎的某些建築19世紀就開始比較出位了哈哈)。布魯塞爾這些現代建築基本上屬於歐盟區的範圍,再往市中心走,就又是一派古色古香了。某種程度上感覺有點像從國貿走到了故宮。
還有一種分裂就是法語區和荷語區的隔閡了。正如一些答主回復的,比利時本身就是拼湊出來的,又跟荷蘭分分合合過,其中矛盾不可謂不多。這裡不去討論政治、歷史等問題,從整體感覺上來講,確實講法語的比利時人比較冷漠(其實法國人也相當高冷……),講荷蘭語的比較熱情。當時在布魯塞爾買巧克力,傲嬌的店主聽我說英語就一臉鄙夷的樣子,愛答不理,交錢就了事……比利時人總體上對國家應該沒什麼認同感,情況有點類似於瑞士,各自為政,還老當各種國際組織的會議所在地。
論及比利時的經濟生活狀況的話,反正就按歐洲的較高水平去想吧。一個三萬多平方公里(差不多三個北京大小),1100萬左右人口(二分之一個北京)的國家,歷史上積累的資本那麼雄厚,再怎麼折騰,生活水平也差不到哪兒去。再加上身處英法德三大國交通樞紐地帶,光靠做做中轉都能賺得盆滿缽滿了。他們的生活節奏也不快,當時在布魯塞爾準備坐車離開的時候,那位大巴司機愣是遲到了半小時,然後在大巴公司的辦公室又休息了半小時,把我們一群乘客等得花兒也謝了……比利時的巧克力確實便宜。Neuhaus同樣包裝的巧克力在比利時和在別的國家價格甚至能差好幾倍。啤酒嘛,感覺還是慕尼黑的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時與荷蘭、盧森堡在以前是一個國家,叫尼德蘭,意思就是低地,他們常被統稱為低地國家。因為他們海拔低,地勢又比較平坦,所以非常適合進行自行車等運動。不像德國多高原,葡萄牙、西班牙城市的路起起伏伏能把人折騰死,法國相對還好一點。荷蘭的馬路都有專用的自行車道,歐洲的城市普遍也不大,人們最喜歡的出行方式就是自行車。年輕人騎車常常飛起來,所以在荷蘭過馬路還得注意小心被自行車撞飛了= =比利時也類似,自行車進口量非常大,人們特別喜歡騎自行車出門。既然自行車都發展為全民運動了,自然成績也不會差,至於為什麼能多次制霸環法冠軍,就不知道了(大概是因為離法國近,熟悉地形?哈哈)。


天氣確實很差,夏天不像夏天。
在比利時生活會當地語言非常非常重要,作為外國人如果想要找工作,必須要會法語/荷蘭語,除非你學的是工科類的專業。然而長期來看不會語言真的非常麻煩。
小城市的生活蠻無聊的,我曾經生活在布魯日,沒什麼朋友,也不愛喝酒不愛party,也很少聽搖滾樂,基本就是被所有social活動排斥在外。又因為不會荷蘭語,沒有工作,即使周圍環境很美,也沒堅持在那裡繼續生活下去。
荷蘭語區的人很保守,思維狹隘。遇到的一些人不僅無知還自大,認為自己比亞洲人地位高,時不時用you developing country people指代亞裔。和他們在一起工作也不太舒服,比利時人喜歡扎堆自己和自己玩,在你面前也不太會照顧你主動和你交流。他們只和自己的人用荷蘭語交談,你就和傻X一樣揣測他們在說什麼,是不是有談到你。
比利時街上很多年輕姑娘的衣品也蠻土的,Zara HM標配已經算蠻時髦的了,領著pu皮的大包,穿著平底帆布鞋。
這裡沒有很多窮人,大多是中產,家裡就一套房一部車,夫妻雙方都是工薪,交很高的稅,工資年增長也不高,生孩子的話政府有補貼,有的移民就靠政府補貼猛生孩子,然後不工作。因為收入來源單一,大多數家庭都還是很普通,緊巴巴的生活。很多人因此都很摳門,喜歡逛二手市場買便宜貨,淘舊貨。
說到買房子,比利時人和中國人還有一點像,比利時人是"born with a brick in the heart", 生來就有一個買房的夙願。比利時的房價相對國內一線城市來說很好接受了,年輕人真的可以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買得起。
總而言之,適應的了,這還是一個生活很舒適的國家,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但是鐵路經常罷工,堵車也很嚇人),工作壓力不大,福利雖然在減,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比利時生活會很開心。


推薦閱讀:

比利時為什麼會集中湧現出這麼一大批青年足球才俊?

TAG:比利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