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類的茶是什麼味道?
早上喝紅茶,因為想著要寫點關於品茶的文字,然後一邊喝一邊感覺,但就是很難形容紅茶的味道,由此想到,普洱的那種特殊味道也是很難表達的。
寫茶評的那種品茶,一般是怎麼做的呢?
茶的味道要具體描述起來有點難,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一泡茶給不同的人喝會得到不同味道,就拿焙比較高火候的岩茶來說,喝的慣的人會覺得炭香很棒,喝不慣的人就會認為是焦味,無法入口。再有,茶的味道與樹齡,製作工藝,以及生長環境、甚至天氣陰晴都有關。所以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來講一種茶的味道。我在給朋友介紹我的茶時,更多的是以我個人對某種茶的評價來供他人參考,剩下的由他們去感受。但這只是我自己的體會,喝茶必須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別人說破天都沒用,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回到正題,說說我對平時接觸比較多的幾種茶的感受和我心中好茶的標準。再次聲明,是我自己心中所認為的好茶應該怎樣,以我的感官出發,不能作為代表,上次回答一篇關於茶具的問題,我多次提到蓋碗,有些喜歡用紫砂壺的朋友不認同,因為我是從事茶行業,常年需要大量試茶,很少用紫砂壺,用一個朋友的話說,紫砂壺的有時候能中和茶的一些不好的地方,能把茶的口感泡的比較飽滿,優點最大化。但這樣我們在試茶時就喝不準了,所以我也是從行業角度的觀點回答,因為蓋碗確實能泡出茶的原香原味。
武夷紅茶:紅茶是全發酵茶,全發酵的茶最大特點是醇,紅茶的味道是甜的,所以評紅茶,水是否是甜的,這很重要,紅茶的甜還取決樹齡,發酵程度,有的茶發酵不夠好,會出現奇怪的雜味。然後是香氣,紅茶的香可分為蜜香,花香,桂圓香,松煙香。紅茶比較溫和,不似其他茶表現的那麼強烈,需要說的是,紅茶的湯色表現並不能說明茶的好差,金黃的湯色和濃紅的湯色是因為工藝的不同。金黃湯色紅茶比較鮮甜,湯色紅的紅茶比較醇甜。我自己心中好的紅茶是:香氣濃,水甜柔滑,入喉無雜味。你們可以試下,紅茶的茶水涼了都是甜的。
武夷岩茶:岩茶的種類太多(一千多種),我敢說在武夷山還沒誰對這一千多種都能全喝明白。
所以在這裡就先說下武夷岩茶兩大當家品種 「水仙和肉桂」。 對岩茶有點了解的朋友相信都聽過有句話叫「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這兩個品種可以稱為是岩茶界的代表。從產量上看,二者加起來佔了總產量至少七八成,剩下的是其他稀有品種(具體數據忘了,有興趣可以查查),它們有各自鮮明的特徵,但有趣的是,它們也有著其他岩茶品種的特徵,簡單來說就是個性中帶有共性。你要問我岩茶是什麼味道,我還真無法說清楚,只能從山場、工藝上進行個大致說明。山場的意思就是茶葉生長環境,不同茶山的氣候,土壤都會影響到茶樹內的物質,茶香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每個山場都有它自己的特點,眾所周知高山出好茶,低山茶有「泥土味」。水仙茶醇,但這個醇又與紅茶、熟普的醇不同,是清醇。水仙茶屬喬木型,喬木型的茶本質味道是木質味;肉桂茶屬灌木型,比較香,香的濃烈,特徵是「桂皮味」。再有就是烘焙的火候了,不同火候出來的茶,滋味也不不同。
走水焙:茶青炒過後進行烘焙,火候比較輕,茶喝起來很清新,葉底也比較綠,味道類似青草。
中火烘焙:葉底是墨綠帶點褐色,香氣比較馥郁,好的有花香,喉韻也好。
足火烘焙:葉底是黑褐色,茶香沉穩,足火的茶剛烤出來,會有炭火味,放置一兩個月後,火味漸退,才好喝,茶水會更順,花香也會轉化成果香。
烘焙岩茶,茶香已經不是表面的香,茶香已經留在水底。越焙下去,茶水的口感會越厚重,但那些花香、果香會被焙走。岩茶的炭焙絕對是一門技術,有經驗的師傅會容易了解一款茶的茶性再進行炭焙,焙的不夠時間不夠溫度或焙過頭,亂七八糟的味道就會出來了。在潮汕地區,潮汕人喝的岩茶相對比較濃重,投茶量也相對比外地多,特別是喝了很多年岩茶的人,他們除了喜歡濃,還喜歡那種炭火香,就是烤的很足很透的茶。對於喝不慣的人會認為是焦味。總的來說一般剛接觸的人是喝香,有一定飲岩茶時間的朋友是喝茶水。其實真正喝岩茶還是足火的好喝,也是岩茶真正的魅力所在。我自己心中好岩茶的是:有岩韻,喝起來要有骨(岩骨),茶水順滑度,喝下去回起來的香要舒服,回甘也要好。茶香不需要太串,有的茶香氣很好,但水澀,這是不過關的。岩茶這塊其實可以說很多,一時的思緒就這些了,有的地方也許說的不完善,很多制茶師傅對制茶都會有自己的看法,這太正常,而且不同的品種,製法也不一樣,武夷山有句話是,看青做茶,看天做青。(指的是茶青)
鐵觀音:鐵觀音這個茶認識起來比較簡單,品種就那幾個,對比下就能喝出區別來。主要品種有:觀音,本山,毛蟹,黃金桂,喝鐵觀音追求的是口感鮮爽、茶水清甜和觀音韻。這個觀音韻到底是怎麼個感受,我自己的感受是,入喉回起來的余香,喉底中再回甘。生長環境,製作工藝對觀音韻也會有影響,不同人感官是不同的,喝的舒服就行。
說說工藝上的差別:
正味鐵觀音:通俗來說是鐵觀音的原味,香氣比較清雅,好的會有蘭花香,正味的葉底黃綠。正味和消青工藝上差不多,時間上有點不一樣。滋味都比較清。
托酸的鐵觀音:喝起來口感會有點「酸味」,有人會把酸味誤解為就是觀音韻,其實不是,這種酸味只是發酵時間延長才會有,托酸鐵觀音的葉底墨綠。
還有一種是炭焙鐵觀音:這種鐵觀音跟那些看去青綠的鐵觀音不一樣。青綠的鐵觀音喝起來清香,炭焙的鐵觀音喝起來是炭香,(鐵觀音的炭焙跟岩茶炭焙不同的區別是鐵觀音的烘焙火候相對比較低,而且是慢焙),炭焙鐵觀音的回甘跟青茶鐵觀音回甘也是有區別的,喉嚨會有涼涼的感覺。
鳳凰單樅:鳳凰單樅是半發酵茶,香型也比較豐富。這個茶給我最大的感覺是香氣烈,回甘強。但與岩茶比起來,沒有岩茶的厚重感。不過這也沒法比,畢竟品種不同,各有各特色。單樅也有它的韻,稱為山韻。生長環境在潮州鳳凰那一帶海拔較高的茶山,環境可想而知,夏天上茶山有時候還得穿長袖。香氣獨特,它的茶香可大體分為蜜香和花香(比如蘭花香,梔子花,水蜜桃香、杏仁等),會出現這麼多香型的原因除了品種及環境影響外,在曬青和發酵,烘焙過程對茶香也會多少有影響,比如發酵的輕會形成花香,發酵的重會形成蜜香果香,單樅的滋味是清甜的,口感怎樣取決於茶的品質,品質不行的單樅泡下去是第一次沖就水苦,水澀,再香都沒用。好的單樅是不用擔心這些的,但在浸泡時間也需要把握好,單樅泡的比較久會很濃,濃就帶微苦了,但澀不會出現。除了香和口感之外,還要有「茶」,就是要有茶味,喝到喉嚨能明顯的感受到茶味,喝茶不能被香氣所蒙蔽,有茶味才是關鍵。我個人喜歡焙的比較熟的單樅,前面講岩茶時候說過,茶焙的足,茶水會更柔順甘醇。輕火焙的單樅固然是高香的,但茶水不夠順滑,出水時間控制不好會影響口感。鳳凰單樅的回甘很強這個不可否認,茶回味起來連口水都是帶甜的。總的來說這個茶給我的感覺是確實是好茶,只是所知的人比較少,以前是在廣東、福建閩南一帶比較有名,近年也開始漸漸地在外地有了名氣。
我所認識比較深的茶就以上這些,其他茶接觸不多還是不多言,普洱熟茶,它的味道應該要醇中帶甜,甜中帶著陳香,這種陳香是乾淨的,連茶湯也是無任何雜味,口感要柔滑,滋味醇厚,熟茶一般五六年就可以喝了,再放久上去沒什麼意義。至於生茶,學問很深,還望有懂的人多來指教。
說了這麼多,總覺得不夠完善,一般我們評茶都是從:條索、湯色、香氣、特徵、水這幾個方面進行審評,口感因為每個人感官不同,所以不會記在筆記上面,記在腦子裡就可以了。這篇回答發出來估計會引起不同的意見,如果各位有自己的看法歡迎說出來一起探討哈,我自認為對茶的理解和認識遠遠還不夠,學茶識茶是隨著時間沉澱的,所以說制茶還是老師傅有經驗。其實好茶很簡單,乾淨沒雜味、不苦不澀,你覺得喝著順暢就是好茶。如果你喜歡喝茶,還是認真的對待每一片茶葉每一杯茶吧,做茶不易,茶農是看天吃飯,制茶師傅辛苦,特別在夏天,還要待在高溫的焙房裡焙茶,又悶又熱,全身濕透,臉被熱紅。個人體會看法,有錯誤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1??世界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區分)
綠茶(不發酵)
白茶(微發酵)
黃茶(微發酵)
烏龍茶(也稱青茶,半發酵)
紅茶(全發酵)
黑茶(後發酵)
2??六大茶類各舉例子
西湖龍井(綠茶):聞著喝著有一點點炒青豆子的味道,又略帶清爽的青草的味道,有春天陽光滿地,萬物復甦的感覺。像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青春活潑。
………………………………………………………
白毫銀針(白茶):聞著味道清淡又不失淡淡花香,喝著清甜,就好像剛剛出土的青草香,有陽光的味道。「白毫銀針採摘嫩芽,日晒、乾燥而成,無炒青,很好的保留了作為山茶科的植物本真的味道」像一個恬靜的少女,亭亭玉立又清純可人。
……………………………………………………
君山銀針(黃茶):比綠茶醇和,個性沒有綠茶那麼鮮銳,聞著香起很乾凈,清新。像一位輕熟女,青春靚麗又耐人尋味。
……………………………………………………
武夷岩茶大紅袍(烏龍茶):聞著有調味的那種霸氣的肉桂的香氣,又有一種碳火的香氣,還有一種岩石被太陽暴晒的味道,有的岩茶品種還有蘭花香、蛋白香、水蜜桃香等等。喝著茶水挺醇厚,每一泡茶湯所表現的層次略有不同。像一位禪者,不斷修鍊,不斷領悟。又像霸氣的將軍,所向披靡。還像努力的奮鬥者,苦盡甘來。
……………………………………………………
正山小種(紅茶):正統的正山小種聞著有松煙香味,被煙熏過的那種味道,龍眼乾的那種味道,一般品質或者有添加物的正山小種有甜膩的焦糖香。正統的正山小種味道醇和,有植物的清甜味道,一般的正山小種有爛地瓜的味道,甜味很雜。像一位溫婉賢淑的女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宜家宜室,溫婉醇和。
……………………………………………………
普洱熟茶(黑茶):聞著有老家木頭衣櫃的味道,老木頭的陳味,又彷彿是發霉的味道。喝著茶水爽滑順口,十分醇和,像一個飽盡滄桑的老人,沉穩又平和。
……………………………………………………
以上文字均答主親身體會與感受
以上圖片來自百度圖片、淘寶阿雷固茶物鋪
歡迎評論處交流分享讀後感
謝閱
分享一個廣西六堡茶茶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這種茶
基本信息
編號:三鶴六堡茶25102
級別:一級
規格:7.4kg
產地:梧州
生產時間:2013年1月23日
干茶審評
條索緊結,有少量茶結塊,呈紅褐色
沖泡準備
湯色
潤洗兩遍後,1~5道的湯色表現
此茶湯色橙紅通透,木香比較顯著。兼帶少許蜜香味,略回甘。
茶底
茶底紅褐,有光澤,總體較嫩
評鑒
@中級評茶師 楊延健
干茶:條索緊結,有少量茶結塊,呈紅褐色。
香氣:木香比較顯著。
湯色:橙紅通透。
滋味:木香味,兼帶少許蜜香味,略回甘。
茶底:紅褐色,韌性較好。
三鶴六堡茶25102是三鶴茶廠比較有代表性的【木香型】經典中蘿茶之一。於2012年陳化,在2013年出廠售賣,經過約4年多的陳化發酵,口感顯著。是一款比較有潛力的三鶴牌六堡茶之一。在第五泡到第十泡左右,木香味和回甘度比較穩定,比較明顯。
@小T
干茶:色澤黑褐,略帶金毫
香氣:清爽的木香
湯色:湯色橙紅,通透明亮
滋味:甘醇爽口,有黏稠感,略帶青澀,但很快化開
茶底:茶底紅褐,有光澤,總體較嫩
該茶實際陳化期約4年,湯色橙紅、甘醇爽口,有黏稠感,香氣,滋味慢慢走向穩定,紅、濃、醇特點已顯。
謝邀!
因為開了一家小小的茶館被邀請了,實在是汗顏,關於茶的味道真是一個好大的問題啊,就好像一千個人讀莎士比亞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有個人化的感受,心情不一樣喝茶的感受就可能不一樣,今天喝得苦了,明天喝得酸了,後天又喝得甜了;也有科學上的標準,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樹種,不同的茶齡,這些都決定了茶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湯色和味道就是不一樣的。所以個人覺得要清晰明白茶的味道就是得多喝多學,你喝多了,自然會感受出其中的差別,黑茶肯定和紅茶是不一樣的;多學,就可以找到專門的術語去形容它,上面得票最高的兩個答案就是不同的側面做了專業的描述。
我有一個男性朋友為了提高對茶味的敏感度,就戒酒戒煙戒一切重口味的食物。所以,真正要提高對茶味道的敏銳度,就是要提高自己本身的感覺器官的靈敏度,不然所謂的「岩韻」「觀音韻」看上去這麼抽象的東西怎麼喝得出來呢,但其實這些恰恰就是武夷岩茶和鐵觀音最大的特點。而且不誇張的說,對茶品質的品味提高了,相應地對其他食物的味道也會更敏感了。所以,經常聽到的好好品味「一泡茶」是有道理的。
再總結一下,多喝多學多想,茶的味道就自然出來了。然後再去對應所學的東西,會發現還真是那麼一回事呢,尤其是好茶的表現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不知道這個答案有木有幫助,第一次回答自己稍微擅長一點的問題,好像寫得很不專業啊。
百度茶吧,P大學子品茶記。寫了些自己的感受,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http://tieba.baidu.com/p/3730537236
問出這個問題,說明茶品類太多了,有很多人想嘗嘗其他味道。分享一篇文章,講如何匹配到用戶喜歡的茶口味。
傳統茶門店做生意的套路很簡單,招徠朋友來喝茶,也不一定是很直接要買茶,就是來聊聊天。茶老闆就泡上各種不同的茶招待,喝到哪一款朋友特別中意的,就會購買。
這一購買場景的核心是:用戶的口味往往有不同的偏好,讓用戶接觸儘可能多的茶類,就有很大的幾率喝到一款用戶喜歡的。這個場景十分重要,但傳統茶企並沒有重視其背後的消費邏輯,也沒有設計出相關的購買場景。但是新的茶品牌對這個場景做了一些嘗試。
那麼接下來就介紹一些解決方案,來解決匹配用戶飲茶需求的場景。
大品類解決方案
新加坡茶奢侈品牌TWG的產品目錄中有一千多種茶,確保儘可能涵蓋多的口感,滿足不同用戶的口感偏好。他們希望達到的效果是,在這一千款茶中,用戶能找到一款自己終生都喜愛的茶,給品牌帶來忠實的用戶。不要覺得這個目標很高遠,其實傳統小門店生存之道就是培養自己的終生客戶。在茶門店裡,他們的消費者是一些什麼人?是依據人脈為拓展的忠實客戶,只在這家門店裡能喝到自己中意的茶,這就能沉澱下長期的客戶。
如今亞馬遜平台上有一百萬的茶產品。美國市場的領軍品牌,teavana和DAVIDsTEA的銷售額有20%是在線上銷售。而這麼多品類的茶,如何匹配到用戶的口感,成為每一個創新茶品牌要解決的問題。
大品類是做到了,問題是,這麼多茶,理論上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口感區間,但也增加了匹配用戶口感的難度,畢竟用戶不可能嘗完幾千種茶吧?
所以,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降低用戶的選茶成本?包括時間成本、決策成本、金錢成本。
互聯網社區解決方案
在美國,一些茶品牌推出了茶的「搜索引擎」和「大眾點評」。一家叫Turvani的茶品牌,在網站上推出了搜索引擎功能,用戶只需要把自己喜歡的口味特性和標籤輸入,就可以獲得推薦。另一家叫Steepster的茶社區網站,類似於茶中的「大眾點評」。用戶在這個網站上可以看到各種不同茶品牌茶類的評論,但有批評說,太多的評論反而導致不知道該買什麼茶,因為有些評論相互矛盾。
國內,茶貓的一個朋友也推出了一個茶人社區,叫做茶親,目前已經上線蘋果app store。其主要的就是針對喜歡飲茶的群體,建立一個社區交流,學茶、玩茶,匹配給他們合適的茶。
快遞解決方案
印度茶葉電商teabox的策略是,飲茶愛好者每個月支付20美元,就能收到teabox每個月送上門的箱子,箱子里會放許多茶樣品,滿足用戶一個月的飲用量(當然是物超所值)。隨著用戶的每個月反饋自己喜歡的口味,通過數據分析不斷改變遞送的茶品類,最終篩選出用戶最喜歡的幾種茶的口味。
星巴克旗下的teavana,開闢了一個月度茶俱樂部版塊,在這個俱樂部里的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愛茶的品類。每個月都會收到teavana的新品茶,這些新品茶是根據用戶在網路上的數據分析而得出的。這種方式能夠增加與用戶更多的接觸機會,更大概率的回購率。
國內的茶品牌也開始嘗試。例如杭州有一個品牌叫對白茶舍,他們推出一款不標註品類的產品,讓用戶盲測,喜歡哪種茶反饋給品牌。包括茶也品牌,同一時間也推出了混搭茶,不標註品類,只標註二維碼,喜歡哪款可以掃二維碼了解具體詳情。
對白茶舍的盲品產品
茶也推出的盲品混搭茶
內容解決方案
用內容去吸引用戶,讓用戶閱讀文章後產生消費行為。這類解決方案國內外都很多。
國外的有七杯茶網(http://sevencup.com),用大量的圖片、文字、視頻來記錄茶關於風土、口感、故事等信息,讓用戶們閱讀這些信息後自行篩選。
而國內則有茶語網等專註於茶行業的媒體,利用自己在行業媒體的權威性,起到分銷茶的渠道作用。
茶也的策略是,做茶的內容IP。深度的分析屬於專業領域的事情,大部分用戶不大關心茶的專業背景,只關心茶本身的是否有趣,好喝。如果能營造貼合互聯網的茶文化IP,讓用戶覺得有趣,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或許是一條不錯的思路。
這裡有技術黨,用評茶的專業技術,審評的方式方法,甚至於大數據,產品指標來解讀茶的味道。
這裡有推廣黨,不乏各種茶農茶商,推薦自己的產品,推廣茶品的方法,果然是大開眼界。
這裡有文藝黨,清新秀麗文筆,配上美倫美煥的茶具茶葉,讓你覺得如果不喝茶就是沒文化。
這裡有情懷黨,懷念家鄉,懷念小時候的味道,懷念一切可以懷念的茶的記憶。
這裡有養生黨,茶生百味,卻並非讓人樣樣適口,但是養生功效卻令那些喜歡養生的人自我陶醉。
這裡有玄疑黨,未必能說出多少與茶與味道相關的內容,卻衷情於茶與眾不同的情調和感覺。
有這麼多不同的回答,題主為什麼不自己好好去嘗試一下,自己來見證茶不同的味道呢?你有一條一條的看回復的時候,那你就有足夠的裡間去體驗茶,了解茶,至於有沒有錢,那是次要的,相信這裡做商品推廣的,有實體店的,絕不會讓客人沒茶喝。去走一走看看一看,交心的茶人茶客遠比你看這片生硬的文字來得有意義。
哈哈!讓我來試試看能否能給大家一個不錯的答案。
在茶室打工,專為品茶那種。
運氣不錯,遇到了一些至少名氣上還不錯的人,就不多說。
要說各種茶的味道真心很難,就只說一種吧。
班章,恩,就是老闆問我,這飯用什麼茶煮的,我顫抖著回答,班章,然後老闆坐下來一個勁扒飯的班章。555555我錯了。
泡茶手法的不同,茶的口感,滋味也可以幻化出各種不同的滋味。打工這裡聽說很多奇葩泡法。比如嫩葉紅茶先過道冷水,然後直接沸水沖。比如沖水很慢,不用濾網,延壁慢慢倒入茶海,說這樣可以多點粘稠感。總之各種,絕對滿滿逼格。
扯遠…其實想說的是每個茶藝師的不同泡茶習慣。喝多了,發現每個茶藝師泡的茶味道都不同,和性格還真有關係。所以只講一款。
班章是款韻味十足,霸氣的茶,當然價格也很霸氣。再次說一句,5555老闆,我真的錯了,其實煮了三次茶飯。就怪這茶太香了。
我泡班章生茶喜歡低溫一點水,香味濃,苦基本沒有,可以品到微甜。哈哈,有沒有覺得像母親對孩子一樣,不敢用太高水溫,怕燙到茶,所以童年總是香甜的,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其實是我技術不到位,掌握不好水溫。
一個前輩,十佳茶藝師,泡的班章苦味明顯,香濃厚,口感潤滑。挺有才華的一個人,作了很多詩,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自己腦補,沒問她太多的事,也不想說。
然後遇到的就是一個茶藝師六年的前輩。泡的班章味道苦味十足,香味低,口感潤滑。我問她為什麼這麼重口味,她回答這樣才能體現班章的味道。確實那味道霸氣啊。
喝完幾種味道想到了那首虞美人 聽雨。第一次從茶中品出道的味道。
原諒我道行太低,只能表達到這個地步
而且,偏題了
就是根據上面這個表來描述品感。
我已經很詳細的寫過文章論述,下面是傳送門: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25006
===以下廣告===
在買茶時遇見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會磨損對茶的熱愛,浪費寶貴的時間精力和心情。來我的live,教你識破茶商詭計。
2017茶友防忽悠指南https://www.zhihu.com/lives/865215558755418112
作為一名茶學專業畢業生,我們上課期間學到的審評是有一套完整流程的:
稱量—沖泡—出湯—看湯色—嗅香氣—嘗滋味——看葉底
今天由大王為我們親情演繹西湖龍井審評全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審評的是名優綠茶,所以採用3克茶葉,沖泡4分鐘
烏龍茶比較特殊
至於審評術語,你可以關注一下我的文章,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最後,大家一起去玩耍啊~
第一次在知乎答得這麼認真
浙江大學茶學系小碩,浙江大學茶學系本科畢業。
別問我怎麼進的這專業,就是當時看著專業好文藝呀~然後發現,真是太天真了呢。
------我就假裝是分割線吧------
首先抱歉我要小小的說明一下,題主所說「紅茶」與「普洱茶」不屬於同一個等級喲~目前一般認為茶葉分為6大類,紅、黃、白、綠、黑、烏龍。題主說的普洱屬於黑茶中的一種~
以下的描述術語摘自浙江大學本科生《茶葉審評與檢驗》課程講義。
(一)外形
1、 造型
a 捲曲型
江蘇碧螺春、高橋銀峰、蒙頂甘露、景寧惠明茶、餘杭徑山茶、福建毛峰(高檔:用於窨制極品花茶))等。
b 扁平(劍形)型
西湖龍井、大佛龍井、會稽龍井、千島玉葉、竹葉青、溫州清明早、平陽早春茶等。
c 針型(月牙形)
開化龍頂(極品)、太湖翠竹、千島銀針、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白毫銀針、仙都筍峰、諸暨綠劍茶等。
d 花朵型
太平猴魁、長興紫筍茶、江山綠牡丹、東白春芽等。
e 盤花渾圓型
涌溪火青、臨海蟠毫、龍浦仙毫-翠茗茶、泉崗輝白、奉化曲毫茶、羊岩勾青(秋)等。
f 條型
如三杯香、高綠等
g 束型
菊花茶、黃山綠牡丹、婺源墨菊茶、繡球茶、龍鬚茶等
此外,還有瓜片形(六安瓜片),環形(女兒茶) 等。
2、 色澤
翠綠:青里發綠,似青果色而有光澤。
嫩綠:綠中泛象牙色,如黃山毛峰。
蒼綠:深綠色且光潤,如太平猴魁。
銀綠:綠中帶白,白里透綠。
鮮活:色富光澤,且有活力。
(二)內質
1、 香氣
高鮮或鮮濃:香氣高而新鮮持久。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間。
鮮嫩:香高細膩,新鮮悅鼻。
馥郁:具特殊的花香。
幽香:幽雅而文氣,似有花香。
高甜:多用於工夫紅茶,香高爽具刺激性,且帶甜味。
2、 湯色
嫩綠明亮:綠中泛嫩黃色,且潔凈有光澤。
杏綠明亮:色比嫩綠稍黃,且潔凈有光澤。
淺綠明亮:色比嫩綠稍淺,且潔凈有光澤。
紅艷明亮:湯色物質很豐富,鮮艷引目。
3、 滋味
鮮爽:鮮潔爽口,有活力。
醇厚:茶湯內含物豐富,且有較強的刺激性。
醇和:湯味欠濃且也不厚,但無不良雜味。
4、 葉底
色澤有翠綠、嫩綠、嫩黃、綠等。
嫩度有:細嫩、幼嫩、肥嫩、肥壯、成朵、多芽、有芽等。
形狀:單芽、一芽一葉為主、一芽二葉為主、單片為主等
----我還是分割線------
具體哪一種茶是什麼香氣什麼滋味什麼色澤,那麼描述就可專業可文藝啦~專業描述可以在知網或者萬方看到很多,當然最專業的還是《茶葉審評與檢驗》課本呀~我只學過若干名茶的審評描述,就不在此贅述啦,如果有興趣,可以私下交流~
另,如果想文藝一點的描述,那。。。那我語文不好,題主請根據專業描述自行渲染吧嘿嘿
我答了這麼久,全程手機打字,可不可以賞個贊嘛(撒嬌臉)~我剛好知道古丈毛尖~
地理位置:
古丈是湘西一座陷在綠色里的山城,中間是城,城外便是肆無忌憚蔓延開的綠,這綠,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茶樹。這座小到「一戶炒菜滿城香」的縣城,遍植茶樹,山上是茶,門前是茶,屋後也是茶,像是天然的茶室,四面環山,香氣捨不得外溢一部分,好像從地理位置上也印證了「毛尖」二字的內涵:藏精於尖,絕不泄了靈氣。
採茶:
採茶的人有茶農,也有閑著的老人、孩子。清明前後十天是古丈毛尖採摘茶青的最佳時間,為保證人手,中小學還有專門的「農忙假」,7~10天不等,專門去幫茶農採摘。
進茶山的路並不崎嶇,很多茶山就在居民屋後,被春雨浸泡得鬆軟的路又被採茶的人踏實。大家的採茶工具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都是在胸前掛一個竹編簍子,扁圓有腰,下大上小,倘若是經年累月用來盛茶的簍,會因為與衣物、茶樹的摩擦而產生一種油潤的光澤,簍內還會散發陣陣清香。
這種簍掛在胸前方便易行,但是對於採茶能手來說似乎容量不夠,於是一些箇中高手就用上了背簍。同樣是竹製的器具,雖容量巨大,但因為背在背後不易操作,除非是功夫深厚,一般人不會選擇。我看品茶還是需要一種心境,一樣的茶不同的人味道就不一樣!
語言無法訴說的醇香。
沒有兩杯同樣味道的茶
你從3方面入手:1茶的品種香,2茶的地域香,3茶的工藝香。希望有幫助
評價茶葉的味道分為香氣(聞)和滋味(喝),茶葉的通用術語如下:
香氣:
1、高香,香高而持久
2、純正,茶香不高不低,純凈正常
3、平正,較低,但無異雜氣
4、低,低微,但無粗氣
5、鈍濁,滯鈍不爽
6、悶氣,沉悶不爽
7、粗氣,粗老葉的氣息
8、青臭氣,帶有青草或青葉的氣息
9、高火,微帶烤黃的鍋巴或者焦糖的香氣
10、老火,火氣程度重於高火
11、陳氣,茶葉陳化的氣息
12、劣異氣,煙、焦、酸、餿、霉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所產生的氣息,使用時應指明屬何種劣異氣
滋味:
1、回甘,回味較佳,略有甜感
2、濃厚,茶湯味厚,刺激性強
3、醇厚,爽適甘厚,有刺激性
4、濃醇,濃爽適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濃厚弱而比醇厚強
5、醇正,清爽正常,略帶甜
6、醇和,醇而平和,帶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強
7、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8、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後就淡而無味。同義詞:和淡、清淡、平淡
9、澀,茶湯入口後,有麻嘴厚舌的感覺
10、粗,粗糙滯鈍
11、青澀,澀而帶有生青味
12、苦,入口即有苦味,後味更苦
13、熟味,茶湯入口不爽,帶有蒸熟或者悶熟味
14、高火味,高火氣的茶葉,在嘗味時也有火氣味
15、老火味,近似帶焦的味感
16、陳味,陳變的味道
17、劣異味,煙、焦、酸、餿、霉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所產生的味感,使用時應指明屬何種劣異味
形容紅茶的專用術語:
香氣:
1、鮮甜,鮮爽帶甜感。此術語也適用於滋味
2、高甜,高而帶甜感
3、焦糖香,烘乾充足或火工較高致使香氣帶有飴糖甜香
4、甜和,香氣純和雖不高,但有甜感
5、高銳,香氣鮮銳,高而持久
6、果香,類似某種乾鮮果香。如核桃香、蘋果香
7、麥芽香,乾燥得當,帶有麥芽糖香
滋味:
1、濃強,茶味濃厚,刺激性強
2、甜濃,味濃而帶甜,富有刺激性
3、濃澀,富有刺激性,但帶澀味,鮮爽度較差
以上內容摘自《茶葉標準彙編(第三版)》,這些術語是規定在評價一種茶葉時候的標準術語,但如果你要寫的不是茶葉的標準評價,則完全可以不受這些術語的限制,但至於用什麼樣的辭彙來形容某一款茶的味道,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如果偏文學性的話,你大可用各種比喻來形容茶的味道,甚至可以不用描述氣味的詞語,這就已經超出了茶葉的範圍,而是考驗一個人的文學修養問題了
~~~~~~~~~~~~~~~~~~~~~~~2015/6/25更新~~~~~~~~~~~~~~~~~~~~~~~關於茶葉滋味的交流,最方便的是在都喝過這種茶的人之間進行,否則,就像你給一個天生盲人用文字形容紅色一樣,很難通過文字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
之前有一次單位里搞知識競賽,考茶葉鑒別,其中有一款茶是君山銀針,後來一個沒參加的同事問我,君山銀針是什麼味道,我對他說,即使我按照標準的範式告訴了你,你也一樣不知道它是什麼味,只有喝過之後,才能明白我說的是什麼。
所以,就像這裡許多想要學茶的問題下面的回答一樣,想要了解茶,除了喝之外,真的沒有別的號辦法。
而如果要對一個不喝茶的人準確的傳達某種茶的味道,在我看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了,如果寫茶,不是為了傳達味道,而是傳達一種意境,那麼文字或許還可以勝任,只是這已經是評茶之外的事情了。
給你提供一些茶葉的特性和分別吧
不同產地,不同山場,不同環境出來的茶,再加上工藝和儲存等的影響,每種茶的口感差之千里。從紅茶來講,桐木關的正山小種首先是茶湯純凈度非常之高,十泡過後還有甜涼感,而其特殊的樅韻(一種類似青苔和木頭的味道)一場讓人迷戀。但滇紅作為大葉種紅茶,滋味較之小種紅茶更重更厚,古樹紅茶有特有的森林氣息。
再者,武夷山出產的岩茶,剛入口苦澀味重加上特有的焙火香初接觸者很難接受,但是其土壤、氣候、山場賦予了她得天獨厚的岩韻,整齊表現為清香甘活和骨感。越泡越清冽甘甜,甚至好一些的山場在後面會出現糯感和棗子味。
其次,普洱茶較之岩茶滋味輕些。但不同山頭有有不同之處。例如易武產地的苦澀度輕,香高,水柔。而布朗的普遍苦澀重,回甘強烈,收斂度高。最極品的普洱是無味之味的(入口茶湯迅速劃掉,但茶香,茶韻和茶氣卻強烈持久)。
更次,白茶的味道在所有的茶中屬於最輕的一種,甜柔涼。綠茶則強調鮮爽度和醇和感。
作為後發酵茶的黑茶類包括熟普洱,則是醇厚感。
專業審評,無非從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幾個方面來評論茶葉,和文藝青年寫出來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推薦閱讀:
※除了傳統茶,大家平常還喝花茶,水果茶嗎,有沒有好的推薦?
※喝茶喝醉(醉茶)是種怎樣的體驗?
※飲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茶葉蛋到底是不是健康食品?
※陝西的茯茶和安化黑茶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