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的歷史脈絡是怎樣的?
以前在網上某相冊發現的down下,來源不可考,請知道的朋友告知,我會補充上!
2014.05.31 補充:有評論說下圖是從鄧曉芒趙林的《西方哲學史》總結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這本書深入研究下。
最簡潔的西方哲學史【from 草榴】
1,前希臘時期:
泰勒斯說,世界是原子構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質基礎。畢達哥拉斯說,萬物皆數,世界是由數演化而來的,事物有內在的一致性。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世界是流變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質是不一致的。
2,古希臘時期:
蘇格拉底幹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選擇了畢達哥拉斯,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陰陽流變"的觀念。他說,世界不是流變的,流變是感官經驗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恆的和一致的。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繼承了他老師的思想,他說,在現象世界之上存在一個永恆的理念世界。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也是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說:世界的本質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達到了完整和一致就會呈現出完美和和諧,就展現了世界的本質。"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學和科學的標準,也是藝術和審 美的標準!
亞里士多德達到了古典哲學的頂峰,在他的領域至今沒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義的哲學和美學觀,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則。其後的哲學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亞里士多德已經思考過的問題,而是另闢蹊徑。
3,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被文藝復興之後進入現代的西方人評價為「黑暗的中世紀」,但這個黑暗的評價是西方人以現代的政治文明以參照物的,並不適合中國人引用,因為如果以中國文化做參照物,中世紀絕對是一個光明和理性的時代。西方中世紀學者達到的水平,現在北大清華的教授可能還摸不到邊,至少那個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導是達不到的。
中世紀有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及神學家,叫阿奎那托馬斯,他提問:為什麼世界的本質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這是上帝創造的!他的理論叫三位一體,即上帝提供了理性 世界的終極前提。數學的研究也證明了"完整和一致"並不能被理性自身產生,需要由"外在的存在"提供。
4,經驗派的興起。
虔誠的基督徒笛卡兒揭開了現代科學發展的大幕,他開始懷疑一切,甚至對自己是否存在都開始懷疑,最後靠"我思故我在"才確認了自己的存在。笛卡兒懷疑的目的是尋找不可被懷疑的判斷,從而位哲學和科學打下堅實的根基。
懷疑開始後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就懷疑到了理性的根基:完整和一致!世界真的是完整和一致的嗎?這個原則到底存在在哪裡?可以被實證嗎?最後休謨出手徹底幹掉了亞里士多德,他證明了這一點:因果關係是被人類的觀念所建構的,並不是真實存在!
休謨之後唯理論哲學 大廈傾覆,天下大亂,更麻煩的是科學技術卻突飛猛進,於是各種暴力和殺戮橫行,各種狂人登上了歷史舞台,人類遭受生存危機。
5,康德的力挽狂瀾。
康德出手相救,挽救了休謨推翻的理性大廈。康德承認:理性是先驗的,理性不能自證。理性思考需要前提,而前提來自於直覺和情感。康德劃定了理性的邊界,唯理論和經驗派握手言和,人類文明的大廈重新建立了。
康德之後,人類文明的格局改變了。康德之前,唯理論一家獨大,神聖不可侵犯,"完整和一致"是宇宙真理,而科學只是認知"現象片段",上不了檯面;康德之後,唯理論承認"完整和一致"是人類的先驗觀念,不可被實證,而科學的"現象片段"研究也可以揭示普遍性和一致性,也被承認為知識。
6,終極霸主:海德格爾
康德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所謂的宇宙規則其實是人類意識的先天規則,這個觀點更進一步,便是"人類所有的認識都是通過人類的意識而獲得的",所以人類的意識其實是第一位的存在。這其實是一句大實話,但人類卻琢磨了數千年。
海德格爾出面一錘定音,敲定了這個認識:所謂世界的本質只是人類意識的表象,現象就是本質。海德格爾承接了亞里士多德和康德,但他把亞氏的定義扭反了一下:不是世界是"完整的和一致的",而是人類的意識結構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不管世界是否是完整的 ,但被人類認知到的世界一定是完整的;不管世界是不是一致的,人類認知到的世界一定是一致的。
7,心理學的時代
海德格爾之後,"人意識的存在形式是人一切認識的前提"成為常識,對人意識的研究開始成為最重要的問題,心理學和腦科學研究逐漸成為主流。那人的心理到底是如何運作到呢?弗洛伊德說:一切都是性;榮格說:一切都是無意識;馬洛斯說:一切都是需要;羅洛梅說:一切都是情感。
中國的心理學為什麼一塌糊塗?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哲學和邏輯學基礎,甚至很多學心理學的是所謂的"文科生",他們幾乎沒有數學、哲學和邏輯學基礎,連學習心理學的工具都沒有掌握,能學出什麼來呢?
以上便是 簡明的西方哲學史,從唯理論發展到存在主義,由研究對象的本質發展到研究自我意識的本質,由哲學發展到心理學。那麼,中國人的思維在哪一個階段呢?應該是相當於前希臘時期的赫拉克利特,即世界是"流變和矛盾的"。
西方哲學發展史與流派及部分代表人物著作,轉自網路
古希臘羅馬哲學包括自然哲學、形而上學和倫理哲學三個階段,為西方哲學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學打下了傳統根基。它提出了邏各斯、存在、實體等成為西方哲學的經典命題,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共相性質的爭論開啟了中世紀基督教哲學關於唯名論和實在論的爭論。
蘇格拉底代表論著:《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柏拉圖代表論著:《對話錄》、《理想國》、《柏拉圖對話集》
亞里士多德代表論著:《工具論》、《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恩培多克勒:《論自然》、《論凈化》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基督教成為西歐不可侵犯的絕對意識形態,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濃重陰影所籠罩。從教父哲學(柏拉圖-奧古斯丁體系)到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阿奎那體系)的過渡反應了希臘羅馬理性精神的復甦,而唯名論和實在論的對立為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論的興起開闢了道路。
奧古斯丁代表論著:《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
阿奎納代表論著:《神學大全》、《論君主政治》、《反異教大全》、《亞里士多德(政治學)詮釋》
威廉·奧卡姆代表論著:《邏輯大全》、《辯論集7篇》、「自然法則」、「契約論」
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開始,演化出歐陸唯理論同不列顛經驗論的對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對經驗(外在或內在)的重視。唯理論演變成萊布尼茨-沃爾夫體系中的獨斷論,而經驗論則在休謨那裡成為徹底的懷疑主義,這為法蘭西啟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學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萊布尼茨代表論著:《神義論》、《單子論》、《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
沃爾夫代表論著:《關於人類理智能力的理性思想》、《關於上帝、世界及人的靈魂的理性思想》(講演「中國的實踐哲學」,1721)
休謨代表論著:《人性論》、《道德原則研究》、《人類理解研究》、《宗教的自然史》
18世紀法國哲學包括法國自然神論和唯物主義兩塊,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論上則表現為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法國自然神論奠定了西方政治學的基礎,而激進的盧梭則引導了後世批判哲學(馬克思和尼采)的出現。法國唯物主義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義成為法國哲學鮮明的特點。
伏爾泰代表論著:《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
孟德斯鳩代表論著:《論法的精神》
盧梭代表論著:《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
18C末19C初,德意志古典哲學體系的出現標誌著傳統西方哲學的最高成就。它將考察重點轉向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實現了西方哲學繼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體系之後的第二次飛躍。康德通過對自在之物和現象的嚴格區分,發展出認識論的先驗自我意識統攝機能和道德實踐領域的純粹理性,以及溝通兩者的判斷力批判。黑格爾通過辯證法三段論將整個世界容納在絕對精神從自在狀態過渡到自為狀態,最終達成絕對理性自我意識的宏大歷史過程。因此,黑格爾成為最後一個形而上學大體系,並引發費爾巴哈和馬克思對其的反思。
康德代表論著:《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黑格爾代表論著:《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科學全書綱要》、《法哲學原理》
過渡時期代表人物及論著:
馬克思:《資本論》、《共產黨宣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尼采:《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
Super Scholar曾經做過幾張圖,來表述西方哲學史、東方哲學史以及兩者的comprehensive version,這裡僅留個檔。
以下只是近代之前 近現代如果贊的人數多的話我再繼續貼上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世界是什麼?
哲學最初在古希臘人那裡是以這樣一個問題呈現的:世界是什麼?連帶著這一問題出現的詞語是「驚訝」。換言之,當你對世界還存有好奇心並有閑暇試圖對它做出自己的理解時,你就有了自己的哲學。
世界是什麼?最初的希臘哲學家沉浸在對外在世界的描述,並嘗試解釋它的存在和變化。於是你可以看到各種版本:世界的本原是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阿那克西美尼的「氣」、畢達哥拉斯的「數」、赫拉克利特的「火」、德謨克利特的「原子」、阿那克薩戈拉的「種子」;或者貪心一點,恩培多克勒的「火、土、水、氣」;抽象一點,巴門尼德和芝諾的「存在」。如此等等,都只是在回答「世界是什麼」這個基本問題。
所有哲學家都相信世界可以追溯到某種確定性本原,一旦我們找到了最終的「哲學之石」,它可以解釋一切。由是,究極的知性思維和靜觀的理論態度連帶著對確定性的崇拜,成為西方哲學一以貫之的特徵。
沒有一個哲學家會死去,或者說沒有一種嚴肅的哲學會徹底消亡;幽靈般的存在會在未來的適合時機復活。於是,畢達哥拉斯通過萊布尼茨和今天的互聯網信息時代(0和1兩個數字)宣稱自己獲勝;德謨克利特說「沒有我,就不會有一切的近代科學,愛因斯坦和普朗克也只是我的門徒」;恩培多克勒說:「想要明白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嗎?那就跟我走」;赫拉克利特說:「列寧是個好同志,因為他懂我,懂我的『邏各斯』,才外還有尼采」;阿那克西曼德和巴門尼德則說:「在我的再再傳弟子海德格爾那裡,我知道我會不朽」……
2
人是什麼?
當蘇格拉底登上舞台的時候,宣稱「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普羅泰格拉還和他的學生優安塞隆為著學費辯解於「打官司悖論」,而高爾吉亞懶懶地嘟囔著「無物存在,存在也不可知,可知也無法交流」。蘇格拉底非常不滿,立誓說:「誠然我是智者,但自我以後再無智者,因為我要將哲學從天上拉到人間」——追問世界是什麼,這是無意義的問題;應該問的是:人是什麼?
何以如此?「認識你自己」,並且人可以通過對自己無知的認識和對至善的追求契合了不朽的靈魂進而在另一個世界和荷馬聊天;努力學習知識吧,它不僅可以讓你變得有德性,還可以讓你去為成年男子的心靈接生出智慧的胎兒。
柏拉圖是如此尊敬老師,以至於一輩子只用蘇格拉底——這唯一的主角——在自己的著述中言說哲學。
「讓我們談天」,柏拉圖這樣教導。在天上,有未曾墮落的長有翅膀的不朽靈魂,有真實的理念世界,有精確的契合幾何學的真理。而塵世,靈魂被肉體污染,感官對我們只有欺騙,一切的經驗事物只是對理念的分有和摹仿,而藝術則是「摹仿的摹仿」——「驅逐詩人」。
「讓我們談理想」,柏拉圖如此展望。有那麼一個國度,那裡雖有等級區分但人們各安本分各司其職,他們將智慧、勇敢和節制融為至高無上的「正義」,在那裡是哲學家做國王。
「讓我們談愛」,柏拉圖如此區分。讓女人忙碌於財富和生兒育女,而我們成年的男子,在對智慧和理念的追求中將愛情賦予少年,賦予那易逝的容顏之美和柔軟開放的可塑的性情。
人是什麼?人是嚮往理念世界的將來會飛升的不朽靈魂。
然而,亞里士多德謙遜地表達了不滿,「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轉譯一下:吾師柏拉圖宣講的並不全然是真理。「你必須在我和他之間做出選擇!」
「讓我們談地」,亞里士多德指指腳下,這裡一切都是眼見的形式和質料結合成的可觸摸的世間萬物;每一顆種子都能通過「隱德萊希」實現自己的潛能。
「讓我們談城邦」,雖然行走是哲人的品質,又何必羨慕亞歷山大的龐大帝國?世界只是我能看見並丈量的腳下大地。在這裡,一切生命各各湧現,我將對它們小心地歸納分類。累了,去城邦的廣場宣講一番,在投票舉手的過程中體驗在城邦的歸宿感——畢竟,「人是政治的動物嘛」。
「讓我們談談做人」,靈魂的高雅並非出身的高貴,我將遵循中庸的姿態,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達至德性。「怨無大小,皆因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
人是什麼?人是托於城邦的現世存在,自有他的尊嚴和不朽。
3
我是誰?
一個偉大的時代結束,繼起的哲學家在斷壁殘垣中思考著何以在如此這樣一個亂世棲身。斯多亞學派說:「我內心的小宇宙將契合大宇宙,讓那世界性的大火燒得更猛烈些吧,我和世界都將在烈火中永生」;浴缸里的伊壁鳩魯呷了一口酒,告誡弟子:「聽從我,只相信你的感覺;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眼見弟子的悲戚,又說到:「死亦何懼?當我們還能思考它的時候,說明我還活著;而當它真來了,我已經不可能懼怕了」。彼時,皮浪則帶著一幫懷疑主義的弟子坐在顛簸的船上演練著「不動心、不做判斷」的密義;而船艙一旁拱好白菜的無憂無慮的豬是他們崇拜的偶像。
普諾提諾晦澀地講著他的《九章集》:一切只是太一的「流溢」,「普世的光」沐浴在我們身上,往上追溯,那裡有唯一的神——「太一」;不久的將來,在耶路撒冷,世人將稱它為「耶和華」。
所以,不要去問人是什麼?人只是一個過程,一個因墮落需要拯救的卑微存在。應該問的問題是:「我是誰?」
「我是誰?」基督教如是問,並且一問就是兩千年。我是主的受造物,因原罪被驅逐出伊甸園,也將在末日審判中回到主的懷抱——奧古斯丁說:「如果我是上帝的選民」,抑或如德爾圖良:我「惟憑信仰」。
從此,時間有了方向,不再是可怕的無限流逝;人有了歸宿,從哪裡來也將回到哪裡去;歷史有了周期和意義,在黑暗中救贖是唯一的撫慰;生命有了寄託,「跪下去吧,試著禱告,然後你就有了信仰」。我是誰?阿奎那告訴你的是:「一個渺小的存在,然而因為有了對主的信仰而蒙得救,因為有了理性和信仰的雙翼而顯尊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內容均來自 蘭厝 公眾號
如果你喜歡,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蘭厝訂閱號吧
http://weixin.qq.com/r/mEi-p9bEaYsWrZLE9x2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章,圖片,非經作者允許,不許翻譯,不許引用,違者必究。
若要引用文章,請私信我。謹致
如何學習西方哲學
首先學習邏輯學,然後用數學思維,作為認識論,學習西方哲學思想。西方偉大的哲學家,首先是數學家,自然科學家,然後才是哲學家。然後看西方文學史,西方哲學史,西方文化史,羅馬史,柏拉圖是重點,人類2000年的哲學思想,基本是給柏拉圖寫注釋。其理想國,就是烏托邦的起源,烏托邦就是共產主義的起源。近代的重點是康德,3批判必須懂。
看西方哲學思想一定用數學邏輯思維來讀,他們哲學思想邏輯思維非常嚴密,有的就是數學公式作為哲學思想的基礎,所以世界影響大,其真理性不言而喻。
中國傳統哲學,傳統文化,是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適應農民文化的思想體系。是以感性為中心,邏輯,理性,數學的內容非常罕見,主要是經驗教訓,道德規範。
近代哲學思想是以自然科學為範式建立起來的。
笛卡爾按照普遍數學,建立了近代第一行而上學的理論。斯賓洛莎,按照幾何原理,建立了倫理學。霍布斯按照自然科邏輯學原理,建立了政治哲學。休謨以牛頓的物理學為原理,建立了人性論的哲學。近代哲學思想全部是以科學論文的方式發表,給古代哲學思想詩歌,散文完全不同。
科學理性最大的特點,就是工具性。知識就是力量,表達的就是科學,哲學為人類服務。古代哲學思想沒有改造和控制知識對象的力量,所以被排除在近代科學體系之外。
現代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不為宗教辯護,不為科學明志,他們對人類無意識的探索對人類本性的理解最感興趣,未來哲學家的方向在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自然科學,歷史學的綜合。
哲學不但於個人有關,也給社會和政治有關。1是事物是什麼?2是事物應該是什麼?當哲學的對象是人是什麼?就是心理學色彩,當哲學探討人應該是什麼?就是倫理學的色彩。
了解事物當前的狀況,就是事物現在是什麼?欲了解當前就需要了解過去。當對象是人,就是傳記。當對過去的了解是社會,就是歷史。傳記描述事物過去是什麼?也提供事物應該是什麼?同樣歷史描述事物過去的狀態,是什麼?應該是什麼?
哲學集各種科學為一體,所以是科學的皇冠。
哲學家主要為一個讀者或者徒弟寫作。這個讀者是完全能理解哲學家思想的人。他是這個哲學家最優秀的批評家。正如柏拉圖超越蘇格拉底,尼采超於叔本華。
哲學起源於人類的驚訝之心。首先對人探索,現代哲學家不是科學家,是人文學家,現代哲學家不是物理學家,是心裡學家。現代哲學最驚訝的是人的 無意識的力量,對歷史事件,藝術作品,其他社會現象的驚訝。古希臘對哲學的定義,就是愛智慧。
最激動人心的還是德國哲學家,但一開始讀柏拉圖的時候也很激動。那種東西給人藝術性享受,尼采也一樣。我覺得黑格爾很無聊,但你得咬著牙讀進去,最後必須承認的是,最靠譜的往往是那些理性主義、實用主義的哲學家,它們基本都枯燥一些,但不容辯駁。看到最後,伯特蘭· 羅素更加言之有理,引起我更深的共鳴,但他就沒有加繆、薩特、尼采這些極富戲劇性、以令人震悚的方式闡釋生死問題的人那麼激動人心。
中文譯名「形而上學」是根據《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由日本人(明治時期)井上哲次郎metaphysic翻譯而來。當時,嚴復抗拒這種翻譯,自創「玄學」,可是並沒有被接受,於是中文就翻譯成形而上學了。換而言之「形而上學」就是西方「第一哲學(first philosophy)」的中文翻譯。
地位
形而上學在古典哲學裡面 是至高無上的,是第一哲學。是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礎。當然一些概念被後來人推翻並完善了了,但是它的核心思想卻是不可動搖的,至今起著重要作用。正因為這些觀念,許多哲學家把哲學的核心放在了研究宇宙萬物統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質或者共相上,認為它是萬物存在的根本根據。所以,這門科學是研究所有科學的基礎所在。這就是形而上學。幾千年以來,形而上學的演變史幾乎等同與哲學的發展史。在哲學家看來,如果哲學是人類科學 最美麗的王冠,那形而上學就是王冠上最美麗的那顆寶石。
笛卡爾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榦;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恐龍之仙
深入了解建議去讀文德爾班;在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可以從每章導言中獲得一個關於西方哲學問題流變的完整脈絡。
雖然手裡有一本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但是上面的那幅圖真的是太贊了。
另外覺得這本書是了解西方哲學史的不錯的讀物。入門可讀。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海斯/穆恩/韋蘭合著《World History》認為中國文字系統是中國文化進步的阻力的觀點?
※中國南方人聽北方人說普通話,是種怎樣的體驗?
※「這輛車我是買的朋友的」還是「這輛車我是買得朋友的」?
※不同國家或民族語言有什麼有趣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