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究竟講了些什麼?為什麼讀起來如此晦澀。
掙扎著讀了半本,找不到興奮點和讀下去的動力。
之所以會覺得晦澀,或許是因為你在閱讀的過程中太過執著於尋找在文字背後的那些含義。
姑且當是一本普通的小說來讀吧,放下那些心理包袱才能真正欣賞一本小說。
又或者,它其實就是不適合你口味,這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就算全地球人都說它好看,也不代表你應該覺得它也好看。
要說《百年孤獨》究竟說了什麼,你想問的肯定不是它的劇情,而是它的內涵。私以為一本小說其實就是由劇情和作者的表現手法兩者構建起來的,但所謂內涵,其實是讀者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經歷與想法而產生的一種屬於自己的解讀。因此即使是作者本身都不能為作品定義內涵,這就是所謂的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部作品完成並面世以後,它就不屬於作者了,作者也不再享有解釋權。因此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我想說:自己看,看出什麼就是什麼,其他人說的什麼根本不算數。
但是我猜想,你問這個問題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別人給你一個理由和動力去讀完這本書。那麼我可以說:
這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書,它的藝術誇張被巧妙地控制在「正常以上神跡未達」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又像是真的,又不可能是真的。這種亦真亦幻的文風,我覺得是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失眠症:失眠再正常不過,但是連續不斷的失眠,就很不正常,卻又讓你覺得它是somehow possible的。而且這還不是普通的失眠,這是會傳染還會讓人患上失憶的失眠。為了逃避者失眠症,某部落的貴族階級甚至背井離鄉到馬孔多來給布恩迪亞一家人打工。其他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香蕉園屠殺、經年不停的暴雨、奧雷連諾第二瘋狂繁殖的動物等等等等。總之,如果你留點心,你就會發現,這本書里的種種情節,莫不是非凡想像力的產物。在馬孔多,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這是一本不真實,但又很真實的書。雖然這樣說很有過分解讀的意思……但是只要你願意,在每個被誇張的情節背後你都能找到某種深刻的現實內涵。私以為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真諦。從現實里營造出魔幻,再用魔幻反照現實。比如說吉卜賽人帶來的種種新奇玩意可以理解為當初外邦人給哥倫比亞帶來的新奇事物,梅爾加德斯就是第一批向哥倫比亞進行文化入侵(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恰當)的傳道者,霍·布恩迪亞為瞭望遠鏡和鍊金術之類的東西將烏蘇娜所存的金子盡數花光可以理解為當初哥倫比亞為了獲得知識和技術大肆開採自己的金礦資源等等等等。這一點我想沒什麼能比這本書的推薦詞更直接更有說服力了: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引自百度百科。
這是一本經得起反覆閱讀的書。我覺得這本書讀一次應該說是不夠的,隨著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對書的理解不同,你會漸漸地從中發現更多的東西。比如我自己,最少完整看過三次了,每次的感覺和注重點都有所不同,但都有所收穫。
至於如何讓讀的過程不覺得那麼晦澀,我有一些建議,首先就是在讀的過程中,自然地接受其中的各種怪誕現象,把怪誕當作常態。比如說看見有人吃石灰就能活下去,不要驚訝,也不要糾結地研究為什麼會這樣。馬爾克斯從不花費任何一點筆墨去解釋那些怪誕現象發生的理由,你也不應該在這上面浪費時間,接受荒誕,享受其中的想像力和那個世界無限的可能。
另外一點,就是要習慣他的敘事方式。《百》這本書的敘事是多線並序的,比如說著說著現在,又會回去描述過去的事情,然後可能在描述過去的時候,又穿插著未來的故事。有時候看著看著會有前後脫節的感覺,不過其實沒關係,繼續看下去就好,不用糾結怎樣把各種事件在時間上準確地串聯起來。
對於第一次讀《百》,感覺很晦澀的朋友,我總是讓他們不要管,大口大口鯨吞下去,最後總會有些東西你記得很清楚的,比如失眠症,自行流動的血,俏姑娘升天什麼的,慢慢玩味一下,就會有感覺的了。然後當你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再讀的時候,就會覺得輕鬆很多,也看到得更多了。
任何人對某本書的理解都是很複雜的一個體系,這關係到每個人的經歷和知識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感受嘛,自然也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你看到了別人都看不到的東西,那你其實是更幸福的。
希望能幫到你。
很慚愧,讀了三分之一,然後被裡面的人名,幾代幾代的,搞昏了頭。最初讀的時候還好,沒有想要刻意的去區分人物,去記住名字,意外的沉了進去,一口氣讀了三節課,覺得很吸引人。後來,重新打開書本,突然發現似乎都是陌生人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了。各處送來的小孩長大了,已經長大的或者走了或者死了。延續著……但是突然就沒有那天的感覺了,覺得讀不下去了
我最愛的一本書。不是晦澀,是荒涼,一個屹立在人群中獨特的家族,然後風一吹就滅了。
我讀了三遍,然後慢慢地看懂了,能寫出這樣的書,試著反映了一些現實無法改變,但又求堅守著,,,,。
不是晦澀,在下第一次翻這本書看到的一句話讓我愛上了它。
______________一張圖__________
百年孤獨實在太宏大了,所以,我看的時候,並沒有試圖理解裡面所有的隱喻。而我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本書展現的孤獨。孤獨可以說是整個家族的特性,其中也不乏一些殘酷的孤獨。比如上校晚年的孤獨,比如大屠殺知情者的孤獨。感受這些孤獨,讓人覺得在時代面前是如此的無力,但我們也感受到了一些悲壯英雄般的美感。
這就是百年孤獨最吸引我的地方。當然這只是個人感受~
這本書 我一次又一次的去閱讀 每次都能讀出那種荒涼孤寂 一種歡宴之後的凄清 總之他給我的感覺一直在那裡 無法名狀一個人讀的時候總是顯得特別的孤獨 可能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吧
這本書全文貫穿了,一種新的理念「無政府主義」,因為奧雷里亞諾一家都不希望有政府在他們那裡存在。
每本小說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
《百年孤獨》壯美的華章出現在馬貢多被颶風抹去的最後一瞬間!
雷奧里亞諾·巴比倫和姨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用原始狂野的性愛和熾熱厚重的情愛徹底摧毀了籠罩在雷奧里亞諾家族頭上一百年的愛情的孤獨魔咒,結束了象徵殖民時代最後樂園的馬貢多,加勒比海拉丁人的原生狀態從此抹去。
馬爾克斯在著作最後幾頁夢幻般的場景描繪和破譯羊皮紙卷的情感宣洩,讓人在淚如湧泉之際頓生倦怠:沒有值得回憶的,生命終歸寂靜!
多讀拉美紀實文學,就會發現好理解很多。
泥萌都曲解馬爾克斯的用意了。這本書不需要多麼深刻的解讀,你只要耐著性子讀完它,你就知道大概這麼晦澀平淡的一本書能讀完就是孤獨了。
也許是譯者的問題,又或許對時代背景的不了解,所有假大空地討論這本書的偉大之處的人都是強行裝逼。
所以我不覺得它好看。因為我的文學素養還不夠高╮(╯▽╰)╭孤獨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生命就是一個輪迴,。
翻譯問題吧
我覺得 范曄 翻譯的不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柴靜的書《看見》?
※如何評價饒平如《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的內容?裝幀又如何?
※如何評價ONE一個 ?
※目前為止,紅學研究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最近讀了沈從文的《邊城》,讀完後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但大家對這本書評價都很高。我想問該如何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