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藍牙耳機有哪些推薦?

主要是用來車上接電話用的~ 送給家人~
要求主要是:待機時間要長;輻射小;使用壽命較長;音質好;最好能支持兩部手機等等
有銷售地址就更好啦~
是否手機有藍牙功能,就可以用藍牙耳機呢?
謝謝~


我們「有調評測」購入了21款主流的藍牙耳機並進行了評測,幫你找出合適的藍牙耳機。

按照蘋果的作風,iPhone8肯定也會和去年發布的iPhone7一樣去掉耳機孔,這就會使得更多的用戶將目光投向藍牙耳機,畢竟少了一個介面還是比較麻煩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藍牙耳機呢?

需要說明的是,使用耳機的人當中,因為大部分選擇的是耳塞式,而頭戴式的佔比較少,所以本次評測主要以耳塞(立體聲)為主,頭戴的我們日後再說~

我們選取了300~2500元價格區間內,知名度較高的11個品牌21款藍牙耳機進行評測。

圖中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依次是:

(價格為有調當時購入的價格,採購於京東商城或品牌天貓旗艦店)

藍牙耳機工作原理

藍牙耳機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為如圖的四個步驟:

手機中的解碼晶元對MP3等音樂文件進行解碼,產生數字信號並通過藍牙發送給藍牙耳機;

  • 藍牙耳機接收數字信號,並通過藍牙耳機內部的數模轉換晶元,把它轉換成人耳能聽懂的模擬信號
  • 將模擬信號進行放大,需要用到耳機內部的信號放大晶元;
  • 耳機單元接收放大後的信號並發出聲音,此時耳朵便聽到了音樂聲

藍牙耳機聽個響?

然而一直以來,藍牙耳機的音質卻飽受詬病,在發燒友圈中甚至經常流傳「藍牙耳機聽個響」這個說法,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藍牙傳輸音頻數據時對音頻進行了有損壓縮,損失了音質;
  • 數模轉換、放大都在藍牙耳機內部完成,在那麼小的體積上想同時做好這兩件事就很難了,所以為了便攜和價格,進一步犧牲音質

其中第二點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解藍牙耳機原理之後我們知道,要使藍牙耳機正常工作,需要在耳機外殼中裝入電池、藍牙模塊、數模轉換電路、放大電路、耳機單元等等一系列組件,這就十分考驗廠商的產品設計能力以及綜合技術實力。然而做到這一步,也僅僅是滿足了「發聲」的需求。想要聲音好聽,還需要調音,這個環節要驗證不同材料不同振膜不同線材下,耳機聲音的具體表現,總之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也是廠商的主要研發成本。

簡單來說,藍牙耳機是一種妥協思維的產物,為了擺脫耳機線的束縛而降低了部分音質。不過目前來看,傳統耳機大廠做出來的藍牙耳機音質普遍比較好(當然價格也較貴),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對音樂的欣賞需求,而那些小廠出品的低價藍牙耳機確實也就只能「聽個響」了。

常見英文縮寫介紹

  • NFC:近場通訊技術,佩戴了此功能的藍牙耳機可以通過與播放設備觸碰的方式,進行快速配對連接。
  • AAC:杜比實驗室提供的技術,是一種高壓縮比的編碼演算法,Apple music上有大量的AAC音頻,同碼率下音質優於MP3,iPhone進行藍牙傳輸時會使用AAC編碼。
  • AptX:高通主推的編碼技術,比傳統藍牙編碼效率更高,聲音保留的細節更多。大部分安卓新機配備AptX,但需要藍牙耳機也支持AptX才能發揮效果。
  • LDAC:索尼自己研製的一項藍牙傳輸技術,可傳輸3倍於普通藍牙的數據,實現在藍牙下播放無損音樂,不過僅有索尼設備支持這項技術。

簡單來說,在傳輸碼率上,AAC&實際聽感AAC&

對於藍牙耳機而言,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戴著舒不舒服,聲音表現如何,以及電池能堅持多久。另外,外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畢竟耳機作為隨身之物,已經逐漸成為配飾的一種。

因此,我們主要根據外觀、佩戴、聲音、續航這幾個大方向來對這些藍牙耳機進行評測,此外,還考慮了除聲音之外的其他性能(連接距離穩定性、通話質量、操控性),以及附加功能(快充、降噪、NFC、防水等),每一個方向都註明了所佔的分數,詳細見下表。

聲音與佩戴無疑是大家最關心的兩點。聲音好,戴著舒適,才能稱之為好耳機,所以分別佔了20、30分。其次是外觀與續航,耳機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了到底買不買,而且有足夠續航的產品才能讓人用的舒服,因此外觀15分,續航10分。接著是其他性能,包括連接距離穩定性5分,通話質量5分,操控性10分。最後是附加功能,此項一般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佔5分。

外觀(滿分15)

我們根據耳機的質感和做工來評判耳機的外觀,另外,配件的豐富程度也是評判標準之一。

做工與質感(滿分10)

耳機做工怎麼樣,往往體現在耳機和線材有無毛糙感,接合處縫隙是否均勻。而耳機的質感,則由耳機的材質、表面處理方式,以及拿在手上的手感決定

我們根據以上標準對這21款耳機進行考量,5分以下為低分,8分以上為高分。

鑒於篇幅有限,不可能在每個維度下都把21款耳機詳細列出來,因此,我們在每個維度下都選取了有代表性的耳機進行說明。

  • BO H5

擁有純正北歐血統的BO可謂耳機界的蘋果,以設計和外觀獨領風騷,耳機面板採用了陽極氧化鋁,經過了15道工序才打造出如此精美的外觀,表面還有激光蝕刻的BO Logo,輔以耐磨的編製線材,給人一種輕奢的感覺,得到了9.5的高分。

Bose QC30

雖說主體仍是塑料,但是無論是項圈還是耳機塞體,摸上去都比較順滑,耳塞上除了有很多用於收集外部噪音的孔洞外,還經過了精細的噴塗處理,看起來比一般的塑料多了不少質感,因此得分8.5。

Jabra Sport Rox

耳機面板採用了高端耳機才會使用的金屬材質,並經過金屬拉絲處理,線控部位採用了與耳機面板相同的材質和處理方式,質感很足,因此得8分。

Monster Clarity Wireless

耳機整體採用塑料+橡膠,但魔聲一直走的是比較炫酷的路線,在耳機上多處採用高光塑料,讓耳機看起來很光亮。整體來說,感覺質感對得起價位,所以得分6.5。

飛利浦SHQ8300

耳機採用平頭塞設計,通體為塑料材質,並套上橡膠耳套,耳機塞體末端與耳套採用了相同的橡膠材質。造型與配色比較一般,拿在手上質感很輕。從外觀設計上看感覺不屬於500元這個價位的產品,所以得4分。

做工質感分數表

可以看出,在做工與質感方面,由於高價耳塞廣泛採用金屬,並且對塑料打磨得很精細,所以整體做工與質感明顯優於低價耳塞。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價位的Jabra sport rox,質感可以達到千元價位的水準。

配件

絕大部分耳機都會標配3組不同大小的耳套或者耳翼來適配不同人的耳道,除此之外,還會提供收納包、臂帶等一些額外的配件。我們根據配件的豐富程度,以及實用性進行評分。

配件最豐富的是天龍W200,除了標配的皮質收納包、充電線耳機線、3組耳套外,還附帶了登山扣和飛機插頭。皮質收納包檔次較高,而且保護性不錯,所以配件方面天龍W200得到5分滿分。

Jabra Elite Sport配件也相當豐富,附贈了6組耳套,3對耳翼,以及充電收納盒。耳套分為硅膠套和海綿套,能讓用戶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收納盒為塑料材質,保護性較強,且可以為耳機額外提供6小時的續航,所以Elite Sport也得到了5分滿分。

JBL X UA和Powerbeats3都配備了非常精緻的配件,JBL X UA有一個質感很好的硅膠收納包以及5對不同的耳套。Powerbeats3也配備了一個質感不錯的硅膠包,但只附帶了基本的3對耳套,不過卻贈送了3個月的Apple Music。總的說來,兩者都得到4分。

而繽特力Backbeat fit的配件就顯得很少,由於耳機採用了不可拆卸設計,無法更換耳套,所以也就沒有標配耳套,另外贈送了一個作用不大的臂帶,用於綁手機,所以得2分。

外觀部分分數表

佩戴(滿分20分)

我們從佩戴穩固性、佩戴舒適度這兩個角度來衡量這21款耳機。

佩戴穩固性(滿分10分)

首先通過甩頭15秒來測試耳機戴著到底牢不牢固。掉落的耳機記為2分。

測試前,先摘下眼鏡。。。

首先上陣的是BO H5,因為耳塞體積較大,而且沒有耳翼支撐,就算是日常佩戴也很容易從耳道中滑出,甩頭的話分分鐘就掉出來了。

而之前被黑的飛起的Airpods,戴上去能夠牢牢卡住耳道,就算經過劇烈的甩頭都不會掉,所以說想在大街上撿到落單的Airpods應該很難。

同樣採用真·無線設計的Jabra Elite Sport,由於耳機外面套有耳翼且採用入耳式設計,因此也完全甩不掉。

本輪測試中,沒有通過的耳機有:Jabra halo smart,魔聲Clarity,索尼EX750BT,BO H5。說明沒有配備耳翼的耳機穩固性都屬於比較差的。

佩戴舒適度(滿分10分)

接著,為了具體考量佩戴牢固性和舒適度,有調還來到了健身房,進行跑步測試。調整好合適的耳套大小後,讓不同耳道大小的男生女生進行試戴,在跑步機上經歷3km的勻速跑步(速度為8km/h)後,通過參測人員的主觀感受打分。

跑步機上的佩戴圖:

Powerbeats 3

JBL Reflect mini BT

通過測試,耳掛類的耳機基本沒有掉落的可能,但是舒適度差別較大,舒適度最差的是天龍W200,雖說戴上去很穩固,但是因為耳機本體又厚又重,所以沒戴多久便覺得不舒服,經常有一種被硌到的感覺。整體舒適度相當差。

天龍W200佩戴效果

項圈式耳機中,因為項圈套在脖子上,整體比較穩固,在日常走路或者小步慢跑的時候晃動很小,但如果快跑的話就會有大幅晃動。因此項圈式耳機日常使用基本沒有舒適度上的問題,但不適合激烈運動

Bose QC30佩戴效果

入耳式耳機中,JBL Reflect,魔聲clarity這種塞體較大的耳機,穩固性較差,而Bose專利的鯊魚鰭耳套和JBL的專利防脫落技術,使得佩戴上又穩固又舒適。

JBL X UA佩戴效果

佩戴分數表

下面是有代表性的佩戴感受:

@陳老濕:Powerbeats3質地很柔軟,耳掛與耳朵的貼合程度很好,耳套大小合適,戴上後跑20分鐘,不覺得發脹,整體舒適度很棒。

@王椰子:我耳道比較小,JBL Reflect mini需要換上最小號的耳翼,調整角度後,耳翼能夠卡在耳朵里,使得佩戴比較穩固,跑步過程中晃動程度比較小,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李大貓:JBL X UA的專利佩戴技術很贊,戴入後轉一定的角度就會變得非常牢固,跑步的時候無論怎麼晃,都很穩,幾乎沒有晃動,而且跑久了也沒有脹痛感。

聲音(滿分30分)

聲音作為衡量一個耳機好壞的基本標準,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選取了網易雲音樂上評論超級多的幾首歌曲進行測試,按照低頻、人聲、層次感(人聲有沒有被低頻蓋住,能否聽清楚伴奏樂器)進行劃分,根據主觀聽感打分。因為這三個維度都很能體現耳機到底合不合用戶胃口,所以各佔10分。

本次測試以iPhone6S Plus作為播放設備,所有歌曲均從Apple Music上下載。前文的科普中有提到過對聽感影響最大的並不是音源,而是耳機本身。以iPhone作為前端,能夠公平的反應出每個耳機聲音的差異。

試聽曲目

這幾首歌分別是《See you again》、《小幸運》、《晴天》,相信大家應該非常熟悉。

下面選取了幾款有代表性的耳機,做一個聲音簡評,需要注意的是,聲音作為一個比較主觀的東西,每個人聽到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音頻產品才會引發如此多的討論。以下文字基於的是個人的視聽感受。

JBL X UA

低頻量感適中,質感不錯,聽起來很彈;人聲密度相當大,比較貼耳,三頻比較中正,容易分清樂器位置,層次感很好。總之整體的聽感很不錯,低頻、人聲、層次感分別得到8、9、9分,總計26分。

索尼XB80BS EX750BT

索尼的這兩個耳機,調音風格很類似,都是在保證有質有量低頻的同時,重點突出人聲,而且層次感做得也很到位。區別在於XB80BS特意加強了低音,低頻的量感比較大,但是質感卻不如EX750BT,導致層次感也沒有EX750BT好。XB80S和EX750BT分別得分21.5、23.5。

Airpods

低頻量感較少,彈性很好,中頻結實有力,人聲密度不錯,高頻與Earpods差不多,層次明晰。整體可以看做是Earpods的升級版,在藍牙耳機中屬於素質聽感靠前的位置。低頻、人聲、層次感分別得到6、8、7分,總計21分。

Bose Soundsport QC30

這兩款師出同門的耳機,調音路線也非常接近,兩者的低頻都具有不錯的量感和質感,且人聲密度較為優秀。區別在於QC30對於低頻有所加強,但人聲密度稍微不如soundsport。另外,由於加入了降噪,使得聲音的層次感變弱了,不如soundsport。Soundsport和QC30分別得分21.5、21。

飛利浦SHQ8300

低頻量感比較少,但彈性不錯,人聲密度較好,聲音整體通透,容易聽出樂器的層次感。整體聽來感覺很耐聽,低頻、人聲、層次感分別得到6.5、7、6.5分,總計20分。

天龍W200

低頻量感很大,有一種轟頭的感覺,低頻質感一般,聽起來非常混。人聲密度還行,但很容易被低頻蓋住,導致樂器也難以分辨。整體聽感相當差。低頻、人聲、層次感分別得分3、5、2分,總計10分。

JBL Reflect Reflect Mini

開始播放後最大的感覺就是聲音又悶又混,低頻量感較大但毫無質感,人聲比較難聽清楚,層次感很弱,整體聽感很不好。而它的兄弟型號Reflect Mini,也有相同的毛病,但相比Reflect,在低頻和層次感方面,有一點點的改善。Reflect和Mini分別得分9、13分。

聲音部分測試結果:

續航(滿分20分)

將每個耳機調整至50%音量,然後連續不斷的播放,直到電量耗盡為止,統計續航時間。

對於耳塞式藍牙耳機來說, 實際播放時間6小時,是一個分水嶺。如果超過6小時,考慮到實際使用情況(一般連續聽2小時以上會明顯感到疲勞),可以3~4天充一次電,體驗還不錯。如果續航只有4~6小時,充電就會比較頻繁,影響使用體驗。因此,本次測試將續航達到6小時記為6分,在6小時的基礎上每超過1小時加1分,少於1小時扣1分,超過10小時記為滿分10分。

情況特殊的是Airpods,雖說耳機本體的續航時間為4.5小時,但是由於配備了充電盒可以隨時充電,實際續航時間超過20小時,且具備快充功能,所以也將其記為滿分。而採用同樣設計理念的Jabra Elite Sport,耳機本體續航時間為2.5小時,配合充電盒一共具有7小時的續航,也有快充功能,所以將其記為7分。

續航部分測試結果:

其他性能(滿分20分)

操控性(滿分10分)

我們根據操作難易度、按鍵手感進行主觀打分,滿分各為5分。

操作難易度:根據切歌、播放暫停、調節音量是否方便進行主觀打分。

按鍵手感:根據按鍵回彈速度、按鍵軟硬度進行主觀打分。

通過測試發現,將三鍵線控與耳機分離出來,是最簡單的操控方式,直接按壓就可進行播放暫停、調整音量、切歌的操作。而那種將線控整合到耳掛/項圈上的耳機,大多操作起來比較麻煩,首先要記住記憶按鍵的位置,其次,在按鍵的時候還需要用手保持耳機的穩定,不然很容易讓耳機從耳道中偏離,進而需要重新調整佩戴。

因此,對於採用線控分離設計的耳機,我們給出4分的難易度得分,而對非線控分離的耳機給出2分的難易度得分,之後再根據按鍵手感、按鍵大小和分布進行增減分。

魔聲Clarity配備了寬大顯眼的按鍵,而且是凸起的,很容易操作,因此得到8分。

Jabra Elite Sport的按鍵比較小,而且有點硬,操作的時候需要找到支撐才能按下按鍵,比較麻煩,得4分。

繽特力Backbeat 3.0的操控很獨特,調整音量是通過一個細小凸起的按鍵完成,短按提高音量,長按降低,操作起來很容易誤操作。再加上採用的是將按鈕整合到耳機上的設計,所以只有3分。

最特殊的是Airpods,耳機一個按鍵都沒有,由於配備了光學和運動感測器,在摘下一側耳機後會自動暫停,很智能。但是調節音量和切歌很麻煩,需要雙擊呼出siri然後說話讓siri來執行語音指令,否則只能通過手機來調節。綜合來說給出6分。

連接距離穩定性(滿分5分)

連接距離(滿分2.5):

對於連接距離的測試,很多人的做法是拿到空曠的操場或者廣場去測試,結果得出來好幾十米的連接距離。這麼做,雖說數據看起來很好,但是難以反映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的表現。所以,我們選用室內真實的環境來進行測試。

主要分為直線距離、轉角距離和穿牆能力的測試。當耳機出現明顯卡頓時,測量耳機與手機之間的距離或者隔牆的數目。

計分規則:距離得分=直接距離*0.6+穿牆數目*0.2+轉角距離*0.2,之後按照分數高低排序,第一名記為滿分。其餘耳機根據與第一名之間的差距算出得分。

穩定性(滿分2.5):

用iPhone連接每個耳機,統計正常播放30分鐘內,出現卡頓的次數,每出現一次卡頓減0.5分。

通話質量(滿分5分)

此項測試,將iPhone的通話音量開到最高,然後進行20秒的通話。根據聲音清晰度、聲音大小以及是否有卡頓進行主觀打分。

以下是其他性能測試的完整結果:

附加功能(滿分5分)

我們將耳機的附加功能主要分為快速配對連接、快速充電、降噪、防水、磁吸斷電、實用APP、音質提升(是否有AptX或者LDAC)。

每具備一項功能加1分,滿分為5分。結果如下:

在快速連接方面,配備了W1晶元的Airpods和Powerbeats3表現出色,第一次開機時,與iPhone靠近便會自動彈出連接畫面,然後點一下即可連接,無論是速度還是易用性都優於傳統的配對方式。而支持NFC功能的耳機,也可以在安卓陣營體驗到更快的連接速度。

至於快速充電,在現在這個節奏特快的時代,是一個實用的功能,但只有少數耳機支持。其中效率最高的還是Airpods和Powerbeats,Airpods充電15分鐘可使用3小時,Powerbeats充電5分鐘可使用1小時。

以下是這21款藍牙耳機在各個維度上的具體表現和得分:

(有調APP內可以查看高清大圖)

表中評分均為分數越大越好;表格按價格由低到高排列,表中價格均為購買時的價格。

  • 本次評測,JBL X Underarmour各項表現均衡且突出,聲音部分更是因為良好的聽感而排在首位。另外,得益於專利的防脫落技術,佩戴十分穩固。相當完美的符合了一個好耳機「佩戴好」、「聲音好」的標準,而且價格也不算太貴。
  • 蘋果系的Airpods和Powerbeat3則分列二三位,前者因為完全無線的美妙體驗贏得了有調絕大部分同事的喜愛,而後者則是俘獲了眾多運動愛好者的芳心。
  • 選品中最貴的一款Bose QC30,雖說綜合排名第五,但是行業領先的控噪能力,以及舒適的佩戴,仍舊使它圈粉無數,詳細介紹戳這裡。

至於詳細的評測過程,還是要麻煩大家調回到評測維度慢慢觀看。如果覺得不夠詳細,可以戳單品介紹下面的「具體細節和詳細評分」,裡面有各個維度的詳細說明,大家可以據此選購~

說了這麼多,最終還是要回歸買買買上。我們根據得分排名和具體用途,向你推薦以下幾款耳機。

有調之選 JBL X UnderArmour

JBL與UnderArmour聯合出品的這款耳機得到了最高分,佩戴穩固、音質出眾,再加上靚麗的顏值,各方面表現都很全面,整體感覺讓人挑不出毛病。

優點:佩戴好聲音好,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

  • 缺點:線控按鈕比較細,手感一般;附加功能比較少。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運動穩無邊 Powerbeats 3

可能是因為被蘋果收購的原因,Powerbeats3的續航相比2代大幅提升,聲音也有一些進步。假如喜愛長跑或戶外運動,或者說需要經常泡在健身房,那麼Powerbeats3可以說是不二之選。

優點:續航時間長,佩戴穩固舒適,聲音也不賴。整體來說是目前最好的藍牙運動耳掛。

  • 缺點:耳掛式耳機的通病,佩戴有點麻煩。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搶佔科技巔 Apple Airpods

雖說一眼看上去就是沒了線的Earpods,但是背後卻隱藏了眾多科技,實現了快速連接、快充、智能控制,以及在多個蘋果設備間無縫切換,能給你帶來「無線,無繁瑣,只有妙不可言」的體驗。用了Airpods,便能體會到蘋果為啥會去掉耳機孔。

優點:完全無線,戴了就像沒戴一樣,十分舒適;小巧緊湊續航久,使用後能切實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 缺點:調節音量、切歌的過程繁瑣。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顏值大於天 BO Beoplay H5

藍牙耳機中逼格最高的存在,聲音表現處於榜眼位置,雖說佩戴上有些問題,只適合走路或者靜止的時候佩戴,但作為外觀黨不容錯過的選擇,哪怕把它當項鏈掛在胸前也是極好的。

優點:做工用料優異,質感出眾,音質清澈耐聽。

  • 缺點:佩戴不夠牢固,續航偏短。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平價選擇:

索尼MDR-XB80BS

雖說操控有點礙事,但其他方面在耳掛式耳機中均表現出色,而且聽感優於大部分低價位耳機,離高價位耳機差距也不大。如果愛好運動的話,那麼這款運動耳掛是不錯的選擇。

優點:佩戴穩固舒適,聲音不賴,適合預算不高但卻對耳掛音質有要求的用戶。

  • 缺點:操控不方便。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飛利浦SHQ8300

除了顏值方面低了點外,在佩戴穩固與舒適度、以及音質上有著不錯的表現。

優點:兩種佩戴方式,兼顧穩固與舒適度,聲音素質高。

  • 缺點:顏值不在線,外觀控慎入。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先鋒Pio-One

本次評測中購入價格第二低的型號,但是整體表現卻比同價位的其他選手要好。對音質要求不高,只是不想用iPhone轉接頭的朋友,可以考慮這款。

優點:各項表現都略優於平均水準,考慮到價格,總體性價比不錯。

  • 缺點:聲音表現可能不盡如人意。

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最好別買:

天龍AH-W200

從包裝、配件以及價格上,W200算是一個高端產品,但是它的實際表現卻十分差強人意。佩戴舒適度讓人根本不想把它掛在耳朵上,而且聲音的表現遠低於同價位產品,操控起來也讓人覺得很著急,不得不懷疑天龍在無線影音領域的能力。

為啥別買?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JBL Reflect BT

本次評測聲音表現最糟糕的一款,再加上短暫的續航,很差的通話質量,價格也算不上很低,很難找到推薦它的理由。

到底怎麼糟糕?具體細節及評測得分戳這裡

結語:

以上就是本期藍牙耳機評測的全部內容,假如對於數碼科技類產品還有啥感興趣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可能我們會在篩選後進行評測哦~

---------------推薦的分割線----------------
有調」是一個品質生活導購平台,這裡有一群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以獨特新銳的視角、客觀真實的評測,為嚮往美好生活的人,找尋真正值得買的好東西。 下載請戳 &>&>&> http://www.diaox2.com/download.html


視頻封面藍牙耳塞選購指南 / 消費者報告bilibili.com視頻

前言

連曾經嘲笑 iPhone 7 的谷歌都在 Pixel 2 上取消掉了耳機孔,至此,移動操作系統兩大霸主都認為耳機孔應該成為歷史。未來不是 Lightning 介面的 EarPods 的,也不是 Type-C 到 3.5mm 轉接線的,更不是韓國的,而是無線的。

耳機孔的取消,可能用戶近年來最無法接受的「進步」之一。作為消費者,我能理解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一切以「進步」的名義大義滅孔,而不給出便宜好用無線耳機方案的廠商,都是耍流氓。

今年年初的藍牙耳機評測中,我們已經告訴大家,挑選一條藍牙耳機的大致步驟。但是頭戴耳機本身的形態決定了,它不適合眼鏡黨,要麼夾得耳朵疼,要麼壓鏡腿漏音,最重要的是,頭戴式耳機非常毀髮型。正所謂頭可斷髮型不可亂,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擦油。而且,碩大的體積,基本告別了任何形式的運動。

所以作為藍牙耳機的續集,我們本期節目將目光放到「耳塞」產品上,看看主流無線藍牙耳塞有哪些熱門產品,如何選購,以及哪個最值得買。

市面上有哪些值得買的藍牙耳塞

稍微關注一下藍牙耳機,你就會發現,目前的市場上,有著 Bose、索尼和 Beats 高端老玩家,也有著 FIIL、魅族等國產廠商的嘗試。

從形態來看,這種兩個腦袋 + 一根線的傳統運動式藍牙耳機已經不是主流了。這種耳機要在如此小的腔體內,要集成動圈單元、藍牙電路、運放電路和電池,結果就是要麼耳機比較重,需要特殊的固定技巧,要麼續航不理想,一天都用不了。而進化的下一階段,是「項圈式」和「分體式」兩路兵線。

「項圈式」的產品不少,價格最貴的 Bose QC30 和索尼 WI-1000X 都選擇了硬項圈, 這種形態的耳機的理念是,反正也會留個圈,那就充分利用這個圈。電池、藍牙晶元、天線等組件全部放在了項圈內,大幅減輕耳朵上的重量;項圈本身的體積,也為耳機提供了十小時左右的續航和主動降噪功能。

軟圈的代表則是,賣 1188 的 BeatsX、499 的 FIIL 隨身星 和 299 的 魅藍 EP52。沒錯,是魅藍。這三個更加偏向輕巧。捨棄掉了降噪和一定的續航時間,換來了柔軟的線圈,電池縮小成兩個小倉,還可以選擇成為線控的一部分。

另一類,真·三國無線「分體式」,代表有 1288 的蘋果 AirPods,699 日本老廠先鋒的 Tiny Twins,和索尼降噪豆 WF-1000X。這種形態的理念是,無論代價多大,把線剪掉,耳機本身的續航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採用和收納盒搭配,類似空中加油的方式,實現長時間的續航。這樣帶來的優勢和缺點都非常明顯。輕便的外觀彷彿來自未來,但是對耳機的單次續航和信號穩定性都提出極高的要求。 兩個耳機是手機把信號傳給左耳,左耳再傳給右耳,還是是手機直接連接左右耳呢。而無論哪種方式,都相當於做了兩個獨立收聲的藍牙耳機,還要想辦法做到兩耳同步。所以我們在買先鋒這套小姐妹的時候,可能是商家也知道續航太短,所以送了我們一條充電時臨時聽歌用的 JBL 有線耳機,嗯…… 好意我們心領了。

市面上比較熱的產品除了剛才提到的三款還有一個 Bose SoundSport Free,但是到截稿之前還沒有到貨,只能先不帶它玩了。等我們拿到產品之後,會在愛否科技微信公眾號的「認真系列」更新相關的測試數據和使用體驗。

藍牙耳塞已經發展到哪一步了

藍牙耳機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不太「Hi-Fi」的,甚至到現在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藍牙耳機就是掛在一隻耳朵上打電話用的。但是最近幾年,藍牙產品有了大躍進般的進步,已經今非昔比。我們從:

? 佩戴 舒適度

? 音頻延遲

? 續航

? 音質

? 信號

五個角度,一個一個說。

佩戴 舒適度

索尼 WI-1000X,(名字真複雜,我就叫他降噪圈好了。)降噪圈 和 Bose QC30 在耳塞本身的舒適度上都拿出了這個價位應有的誠意,索尼附贈了四對膠塞和三對佩戴更舒適的海綿塞,不過這種海綿塞並不是那種會自動膨脹的「記憶海綿」,既有硅膠的光滑和彈性,也有海綿本身膨脹的天生驕傲;Bose 則附贈了三對「鯊魚鰭」超軟膠塞,作為 Bose 的一絕,不但固定非常牢,還非常軟,戴在耳朵上直接消失,很適合長時間佩戴。不過軟的代價就是……(易斷)大家平時還是要對耳機溫柔一些。

二者都是項圈設計,並且是硬項圈。硬項圈佩戴的問題在於:即使是後面再加軟墊,整體的堅硬材質也會不時地告訴你「我硬固我在」;如果不想被當作帶著項圈的閏土,那麼,把項圈藏在領子下面的想法,是完全不現實的,是因為它們的線不是從項圈的頂端伸出的,而是中部,要麼線不夠長,要麼把領子翻成一對翅膀。

我左思右想,實在是找不到「緊箍咒」以外更好的佩戴方式。硬項圈的另一個問題是收納不夠方便。它們不能像 BeatsX 那樣隨便一卷就可以放在兜里,要麼需要放到特殊的收納包里,要麼只能掛在脖子上。想和朋友吃個火鍋,會讓你切身的體會到,長發飄飄的難言之隱。當然實在沒地方放,音樂的確和火鍋很配。

BeatsX、FIIL 隨身星和魅藍 EP52 則是軟項圈設計,線材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更貼合脖子的形狀,還可以藏在領子下面,存在感比較低。BeatsX 還額外附送了兩對翼尖,裝上以後劇烈運動更不容易掉,不過質感就要比鯊魚鰭差太多了。

這三個軟項圈中,BeatsX 的電池倉最小,FIIL 的最大,但是從重量上看,三者都差不多。區別在於,EP52 面前的線要短一截,別看短的這一截不多,但是如果你把項圈藏在領子里,左右扭頭的時候,EP52 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會拽到線,不夠自由。最後,價錢擺在那,EP52 的硅膠塞質感不如 Beats 和 FIIL,體現在總感覺密封不夠嚴。

分體式的先鋒小姐妹看起來就比較現代了,流線型的外觀一眼看上去就像是科幻電影里黑客用的通信設備。耳機的形狀幾乎就是按照耳朵輪廓倒模出來的。正常的耳機, AirPods 除外,都會附送多套不同尺寸的膠塞以適應不同尺寸的耳朵,先鋒小姐妹也送了三對,可這三對怎麼看都一樣大啊。實際佩戴起來,整個耳機會鑲嵌在耳廓里,很牢固。

本次參評的所有耳機里,AirPods 最能扛得起一張「人體工程學」大旗。它的外形繼承自 EarPods,而 EarPods 又號稱是匯總了幾百人耳朵形狀的大數據繪製出來的適合絕大多數人的完美形狀,實際測試即使是劇烈搖頭也不會掉。(掉了)(嗶-)實際測試不同人的佩戴情況差異很大,大部分人佩戴都不會有問題,想知道你帶上會不會掉,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一個 EarPods,看看是不是合適。

最後是索尼的降噪豆,收納盒比 AirPods 大一倍,NFC 配對前需要先把耳機拿出來,刷空盒子的設定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入耳式的佩戴方式和多對硅膠塞、海綿塞也讓它能比 AirPods 適應更多人的耳朵,佩戴更加牢靠。

有些人會擔心分體式耳機會不會過重,佩戴有下墜感。但是其實普通耳機加上一邊線的重量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分體式耳機了,我們的實際測試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重量完全不需要擔心。

聽診器效應

這裡插一句聽診器效應。聽診器效應就是在戴耳機的時候容易聽到的這種聲音(聲音演示),產生聽診器效應的兩個必要條件是:密封,和震動。

本次評測的 9 條耳機中,只有 AirPods 沒有密封耳道,所以沒有聽診器效應;而震動帶來的聽診器效應對於其他耳機來說就會相對明顯,大到走路時腳跟著地的震動,小到領子碰到線材,甚至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自己的動脈都是震動源,在這種情況下,聽診器效應是完全無法避免的。

聽診器效應對聽歌的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在跑步的時候會比較明顯,這裡給大家幾個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1. 穿比較軟的鞋,落腳輕一點;2. 跟著歌的節奏落腳;3. 想辦法減少線材的晃動。

小結

在佩戴 舒適度這一輪,從腔體重量、聽診器效應、扭頭自由度和頭頸的舒適度四項來看,AirPods 最好,而兩個背負了降噪功能的硬項圈產品最差。他倆的主要問題在於運動的時候存在感太強,平時使用不如分體和軟項圈舒服。EP52 面前的線有點短,左右扭頭可能會拽到,所以在街邊走路需要頻繁左右看的時候會比較煩。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AirPods 的確會在一些人的耳朵里掛不住,如果你按照剛才的方法試過 EarPods 在你耳朵里松,那麼 AirPods 基本也會松;如果 EarPods 帶上會脹,那麼 AirPods 和剛才提到的先鋒小姐妹就都和你無緣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耳機看起來多好,也別買。

好了,除了以上幾款耳機實際體驗上的細節和缺點,我要祭出第一張表格了,這張表格,詳細的列出了項圈式/分體式所適合的場景,方便無法體驗到耳機的用戶,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先做一個雲排除法。

延遲

延遲也是藍牙耳機的老毛病了,體現在耳朵里的聲音總比畫面慢半拍,比如視頻里的人總是對不上嘴型,比如打字的反饋聲慢一個節奏。

延遲為什麼出現?是因為數字信號不是連續不斷的信號,而是一段一段的。藍牙耳機只有在收到完整的一段信號時才開始播放這段音頻。而因為聲音中斷非常惱人,耳機往往會緩存一段音頻再開始播放,這就造成了延遲。

根據 國際電視電影工程師協會 的研究,電影的音頻延遲應該不超過 22ms,而電視劇等休閑節目的音頻延遲只要不超過 45ms 就不會被明顯感知,比如你可能也沒有注意到這段視頻的音頻被我們人為加上了 40ms 延遲。

在看視頻的時候,一些先進的手機可以做到檢測到藍牙耳機時,把畫面也相應地拖慢,這樣最終結果還是同步的。我們測試了手頭的設備,iPhone、三星 Note 8、小米 5X、魅族 Pro 7、和 Mac 都能做到音畫同步。

如果是用來玩遊戲,就不能把畫面也對應拖慢了,而且這個時候延遲,可不只是眼睛到耳朵的延遲,而是手下操作到耳朵的延遲,這就可能非常影響你的體驗。具體來說,如果你感官比較靈敏,在一些需要快速反應、聽聲辨位,甚至節奏本身決定勝負的遊戲中,發揮一定會失常。

所以,延遲是不是會影響體驗,取決於你用藍牙耳機來做什麼。競技類遊戲可能比較難受,但是聽歌沒問題,看視頻大部分情況下沒問題,玩休閒遊戲也沒問題。

哦對了,降噪豆除外。這耳機本次測試的耳機中唯一一個延遲大得離譜的,在一秒左右,並且無論是 iPhone 還是大法 Z5P 都無法在看視頻的時候補償這個延遲。我推測降噪豆為了保證自己左右之間無延遲,會再次拖慢聲音,才導致延遲如此變態的。

續航+快充

相比有線耳機,藍牙耳機最大的劣勢就是頻繁需要充電。試想看《權利的遊戲》三四集電池就開始飄紅,每天晚上回家除了給手機充電、給手錶充電、給筆記本充電,還要再加一個耳機,呼…… 無線充電啥時候才能普及啊。

本次測試的這些耳機,官網給出的續航數據,有的長達 10 小時,有的只有 3 個小時,但是對於那些沒有明確習慣,看心情聽歌的用戶來說,這樣的參數是沒有參考意義的。

所以我們引出「心理安全電量」的概念,

1. 單次使用時間應該不少於3 小時

以頻次最高的單次最長使用場景,追劇看電影為例,使用時間不應該短於一個電影的兩個半小時,一周更新四集《白夜追兇》,並且在這 150 分鐘里,用戶全程不應該聽到耳機發出低電量的提示聲,打破觀看的沉浸感。 所以,單次電量至少要能滿足三個小時的使用下限。

2. 總續航時間不得少於6個小時。

如果按照通勤/休息的三個小時使用時間,晚上回家發現剩餘電量不到一半,那為了保證第二天使用,當晚必須要充電。為不至於一天一充,無論是分體/還是項圈式耳機,總續航時間都應該能滿足兩天的正常使用,即 6 小時。

3. 主動降噪耳機單次續航不低於 5 小時

考慮到降噪耳機的特殊功能和針對的使用場景,降噪耳機應該至少能覆蓋國內一線城市圈 航線的時長,以國內最為頻繁的 上海/北京/深圳為例,主動降噪時間應不低於 5 個小時。

為了實際測試一下這幾個耳機的真實續航情況。我們統一 50% 音量,循環播放歌單,最終得出的結果比較有趣。

魅藍 EP52 的實測數據就和官網的「至少 8 小時」差的比較遠,我們測了 3 次都不到 6 小時,不能做到「使用 3 小時後剩餘一半以上電量」,本輪撲街。Bose C30 和索尼降噪圈在開啟降噪後的續航時間都達到了 10 小時,超過我們定義的 6 小時,完美通過。降噪豆按類別應該算降噪耳機,所以單次三小時的續航很不幸,飛到中途你可能得聽一會兒噪音再接著用。

不過在一個功能上 EP52 能扳回一局,就是自動關機。EP52 的腔體背面有霍爾元件,說人話呢就是兩個耳機吸到一起的時候會自動暫停音樂,閑置 5 分鐘之後自動關機,節省電量。

除了三個分體式會盒自動關機以外,其他的耳機都不支持自動關機。唉我說,不要仗著自己底子好就不努力了行嗎?

觀眾朋友們如果想要試試自己的藍牙耳機續航怎麼樣,我們為此在網易雲音樂上準備了一個超長的歌單,大家沒事幹可以給藍牙耳機充滿電,調到 50% 音量,連夜播放這個歌單測試一下續航,看最後暫停在哪首歌的那一秒,iOS 或者 Android 都可以。歡迎大家在歌單的評論區,注意是歌單的評論區,不是歌曲的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耳機型號和續航時間,這樣也方便後來的朋友參考。我們會為第 1000 個評論的朋友送上一條 EP52 以示感謝。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活動有意義,請一定不要刷樓。如果我們發現有人在刷樓,會直接無視他的評論,樓層順延。

音質+通話

只要一說耳機,音質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而藍牙耳機又一直給人一個「音質固然不好」的印象。再加上目前全球銷量最大的藍牙耳機居然是 Beats,似乎讓狀況雪上加霜。

瑞斌:「你藍牙的那點數據量,怎麼可能比有線多呢?」

誒,這你才說到點上了。

和有線耳機直接傳輸模擬信號不同,一般來說,手機要把正在播放的聲音,編碼成 SBC 數字格式,傳給藍牙耳機,耳機再解碼。考慮到藍牙本身的傳輸速率有限,在把聲音編碼成 SBC 的這一步,就會產生損失。

但是在藍牙 5.0 普及之前,藍牙傳輸的帶寬不太可能更高,所以想要高音質,只能從「如何更高效利用這些帶寬」上下手。通過使用比 SBC 更高級的音頻編碼,可以在同樣的帶寬下,擠下更多數據。AAC 或者 aptX 就是負責做這件事,有它們的加持,用藍牙聽 320 MP3、Apple Music 已經沒有問題了。不過要像官網說的這樣能達到 CD 級音質,呵呵,aptX 也是有損壓縮。

索尼作為黑科技真正的代名詞,更進一步,讓自己的一部分藍牙耳機和手機的帶寬翻了兩倍,高達 990kbps,再配合自家的 LDAC 編碼,真正把藍牙耳機的數據量做到了 CD 級別。至此,用藍牙聽無損也沒有問題了。不過,雖然索尼已經把 LDAC 捐給了 Android 開源項目,目前卻還只有索尼自己的藍牙耳機支持。所以除非你非無損不聽,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在意 LDAC。

無論是 AAC、aptX 還是 LDAC,都是需要手機和耳機同時支持才可以的。耳機支持情況請看這邊,

手機的情況稍微複雜,LDAC 目前主要是索尼的手機和 Walkman 支持,aptX 則支持比較多的 Android 手機和所有 Windows 10 PC,AAC 主要混蘋果生態,iPhone、iPad、Mac、Apple Watch 都支持這個編碼。其實大多數 Mac 也都支持 aptX,只不過默認被禁用,啟用方法,可以在微信後台回復「aptX」查看。

原理部分講明白了,總之就是要說,行業已經給了廠商做好藍牙耳機音質的技術基礎,具體到每個產品是否好聽,就看廠商自己是否努力了。

實戰

我們此次測試的 7 條耳機,哪個的音質都沒有高到我可以用什麼聲場、下潛、瞬態玄學講一個半小時。

所有耳機中,聲音最好的毫無疑問是圈鐵的索尼 WI-1000X,這麼豪華的硬體配置加上用戶可以自定義的均衡器功能,決定了你可以把它調成你喜歡的聲音,喜歡人聲自然一點調這裡,喜歡齒音少一點調這裡。為了發揮索尼 LDAC 的全部能力,我還專門找愛否某個不太耐摔的前輩借了一台大法 Z5P,但是發現在使用 LDAC 編碼的時候,耳機的內置的均衡器調節會失效,得不償失,所以我維持原判,大家不要太在意 LDAC。

說完最好的咱們說最差的,FIIL 隨身星這個有著大藝術家做背書的產品,調音非常詭異,可以說比 Beats 還 Beats。整個歌曲只有高頻和低頻,中間人聲凹下去一大塊幾乎消失,這種聲音你是要用來聽小提琴配運動會大鼓嗎?絕大多數音樂聽上去都是一耳朵刺激,長時間聆聽比較刺耳,很容易疲勞。這樣高低兩頭尖的聲音,只能說也活該上不了頭條了。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本次買到的是標準版,降噪和婁式版目前都買不到。等到能買到了,我們會在微信公眾號里發布相關體驗。

Bose QC30、AirPods 和 EP52 的聲音走向比較相似,都是稍微強調低音,而削弱高音,這是比較大眾的調音傾向,長時間聽音的疲勞感最少,大部分人會喜歡,發燒友可能會覺得解析力不太夠。

降噪豆的人聲更多一些,但是大體是也是這個套路。它的問題在於底噪太大,在歌曲暫停之後,會聽到底噪暫停,開始播放之後底噪又出現的情況。在夜深人靜時使用,歌曲音量如果比較低還容易被底噪蓋過。

最後剩下一個 BeatsX,現在黑 Beats 都已經是政治正確了。其實 BeatsX 的聲音少了很多 Beats 的感覺,比它的前輩們均衡了很多,比 FIIL 強太多。但是比其他的耳機還是偏重口味一點,體現在低頻的力量很足,在聽一些節奏很快的音樂的時候,非常帶感。缺點是人聲還是塌陷的,在聽男聲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娘。

在音質這一環,所有耳機的聲音都可以滿足日常聽音需求,如果你比較追求音質,那麼大可以非索法不嫁。FIIL 這樣的聲音取向可能有些人會喜歡,但是長時間聆聽一定會感到累。尤其是它續航還那麼長……

信號

你可能會好奇我們為什麼完全沒有提到先鋒小姐妹,這是因為在實際使用的時候,發現先鋒小姐妹有非常嚴重的左右不同步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本來應該這樣的聲音,變成了這樣。而且信號也不穩定,在辦公室這種信號不那麼複雜的環境,也經常會斷一下。更有甚者,當左耳斷線的時候,右耳也會跟著中斷。連接都沒做好也不配談音質了。分體式耳機中目前只有 AirPods 很好地解決了這三個問題。降噪豆的左右同步沒問題,但是信號穩定性的確不如 AirPods,右耳會時不時斷一下。也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我建議,分體式耳機中除了 AirPods 以外暫時都先別買。

不過為了評測的完整性,我們也進行了一個信號測試,方法簡單粗暴,就是連著藍牙往前走,出現中斷的時候,測距,結果如下:

信號在如今的藍牙耳機里想做砸不容易,大部分產品都能滿足日常需求。EP52 成功做到了全場最爛的信號,這一點都不意外,因為 EP51 信號就很爛。我們的測試場景比較開闊,周圍干擾也小,平時在地鐵上,信號環境要比這複雜好幾倍。不得不說 W1 晶元真的很強大,效能很高,小體積的 AirPods 達到了 5 小時續航;信號還特好,BeatsX 的信號水平沒有辜負 Class 1 藍牙規範 100 米的要求。

大家可能知道 W1 晶元的藍牙耳機可以在蘋果設備之間無縫切換,其實只要和這個耳機配對過的設備,直接發起連接都可以切換過去,它還是同時只能連接一個設備。這個功能不稀奇,兩個索尼也能做到。而 Bose QC30 和 FIIL 隨身星可以同時連接兩個設備,哪個設備開始播放音樂或者打電話就瞬間切換過去,在你連著電腦聽歌,電話響了的時候,就不用手忙腳亂摘耳機了。

EP52 需要你關機再長按開機鍵進入配對模式才能切換設備,不太方便。而先鋒,不但也需要先關機,它還會在開機之後先要念一首詩:

麥克風收聲

至於麥克風收聲效果,我直接錄給大家聽。

降噪,非常重要

聽完了樂音,咱們來講講噪音。 目前國際雜訊暴露標準(ISO-1999,2013)建議允許的等效聲級接觸限值是頻率 A 加權,在 85dBA 等效聲級的噪音環境中暴露時間不應該超過 8 小時,並且雜訊強度每增加 3 dBA,暴露時間應該減半,88 dBA 對應 4 小時,106 dBA 對應 3 分鐘,否則會造成永久聽力損傷。(來源:中華耳科學雜誌)

我們生活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接觸噪音。以地鐵為例,北京地鐵一號線全程平均噪音 85.18 分貝,地鐵加速配上熊孩子喊叫峰值甚至可以達到 102。我們愛否朝陽區黃金地段辦公室開個空氣凈化器,室內噪音常年處在 55 dBA 左右。這些噪音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會被人腦自動過濾掉,比如你可能也沒有注意到這段視頻的音頻被我們人為加上了底噪。環境噪音你平時雖然意識不到,但如果你在這種環境下聽歌,會不自主地把音量調高以蓋過環境雜訊,此時,耳機內的音量就會嚴重超標,對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確鑿的負面作用的。

我建議大家給手機下載一個分貝計,iPhone 用戶請掃描這個二維碼,Android 用戶請掃描這個二維碼,Windows Phone 用戶請找朋友借一個手機,來測量一下你平時所處環境中的噪音。如果噪音比較大,那麼請一定要關注一下我接下來要說的兩款帶有「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

「主動降噪」的原理聽上去簡單,就是採集環境的噪音,將聲波反相再發出,與源噪音正負抵消。但是實際部署上還是有很多挑戰,比如 Beats 這款 Studio 3 就會開機之後發現外部的噪音沒消乾淨,內部還引入了很大的底噪。

Bose 是整個降噪行業的先驅,最早給飛行員製造降噪耳機的就是它。如今 QC30 仍然保持了 Bose 的高降噪水準。這麼說吧,哪怕當你認為當前環境已經很安靜了,打開降噪開關它還是會給你找到噪音,降掉。非常神奇。

SONY 的降噪圈的對環境噪音的抑制已經基本和 Bose 站在同一條線上,但是在相對安靜的室內,還是會發現底噪稍高,對人聲的抑制不如 Bose。它的優勢在於根據你的運動狀態,自動調整降噪水平。比如你在走步時收入一些環境聲,跑步時收入更多的環境聲以保證安全,而在坐公交的時候則開啟最大馬力降噪。

降噪的好處是可以讓你聽歌的音量小一些,在飛機、高鐵、地鐵這種噪音非常高的場景下,強烈推薦所有人使用降噪耳機,千萬不要用不降噪的耳機聽歌。

而且我會告訴你用降噪耳機聽歌非常帶感嗎?是因為它會把環境噪音大幅度降低,這樣在歌曲安靜的部分就會真的安靜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收放自如,動態非常好。

降噪豆放在最後說,是因為它的降噪水平可以用「聊勝於無」來形容,毫不誇張的說,它的這點降噪效果,也就和京東上十塊錢一大把的 3M 耳塞一個水平。而且,在歌曲剛開始播放,或暫停一段時間以後,還會出現降噪斷一下的情況,很是鬧心。我翻遍了索尼的官網和 Connect 軟體,都沒有提固件更新的事,這個毛病多版會伴隨產品終身了。我可以告訴你這個耳機把降噪關了也依然續航達標,音質靠譜,但轉念一想,為什麼不去買更便宜還更智能的 AirPods 呢?

結論

最後,又到了喜聞樂見的總結時間了,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哪款產品最好,那麼綜合佩戴舒適度、續航、音質和信號水平,分體式耳機我推薦 AirPods,理由是出色的信號穩定性、和分體式里優秀的續航。

軟項圈式耳機我推薦 BeatsX,是因為它既沒有 EP52 那樣的續航問題,也沒有 FIIL 那樣的奇怪的調音。

到了三個降噪耳機上,降噪豆因為續航、信號、延遲和降噪水平全都不達標而被打入冷宮,QC30 和索尼降噪圈之間老實說我也很糾結。二者區別在於Bose 的降噪好一些,索尼的音質好一些,Bose 的鯊魚鰭舒服一些,Bose 還支持多設備無縫切換。哦,那我還糾結什麼。

至於先鋒小姐妹,連基本的保持穩定連接都做不到,(和降噪豆放在一起)

但是我更想告訴大家的是藍牙耳塞的選購方法。複習一下:

1. 首先確認自己要選頭戴式耳機還是耳塞式耳機,手機沒有耳機孔、在乎髮型、不在乎延遲的,請大膽剁手耳塞式;

2. 佩戴方式優先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無論是分體還是項圈,如果有條件,盡量試過再買,挑最舒服的那款;

3. 續航想要「心理安全」,要達到單次不低於 3 小時,並且不能一天一充;降噪耳機考慮到使用場景特殊應該達到單次 6 小時以上續航;

4. 音質的瓶頸不是藍牙本身,有追求的廠商是可以做好的。優先選擇可以調節均衡器的耳機;

5. 降噪功能對於每天坐地鐵、經常出差的人是剛需,請一定對自己好一些。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消費者報告的全部內容,在此感謝微博好友 @然而張尼瑪早就看穿了一切 借給我們降噪豆,我們會送上一條未拆封的婁式版魅族 Flow 以示感謝。歡迎關注愛否科技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賬號,馬上 iPhone X 就要發布了,在購買這樣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之前,不考慮給它選配一條藍牙耳機嗎?我是王躍琨,咱們下期再見。


用過的藍牙耳機也不少了,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也算是自己的一個小總結。

1、用途

其實藍牙耳機的用途無非是開車、日常使用、運動和聽音樂這麼幾種。

  • 對於開車的話,當然還是單聲道的非常實用,價格也實惠,一般100~300元的價格就可以買到非常合適的產品。畢竟這種用途重要的是打電話,聽清楚聲音即可,不用考慮音質。例如後面介紹的Philips SHB1801。
  • 如果日常使用的話,那就要兼顧便攜、方便和音質,那麼市場上300~1000元的市場基本就可以滿足要求,例如索尼SBH56之類,音質也不錯,但是這個級別的產品多數不支持apt-x和LDAC,僅僅為普通的SBC方式傳輸,所以音質肯定受限,在音質部分裡面還要詳解。
  • 對於運動用的藍牙耳機,其實骨傳導會更舒服一些,骨傳導耳機開放耳道,還能聽到外界聲音,且不會導致耳道潮濕滋生細菌,但是骨傳導的低頻表現較差,且聲音的質感明顯不同於傳統耳機,所以是否適合骨傳導耳機則因人而異。雖然很多入耳式藍牙耳機也宣稱運動,但是筆者並不推薦,一則入耳式耳機隔音效果好,聽不到外界聲音不夠安全,二則運動時有咯噔咯噔的人體自身震動的聲音,三則密封的耳道,在出汗的情況下,非常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對於運動場景,個人覺得還是普通耳塞為好,例如索尼的SBH70或者SBH56/54之類可以更換耳塞的產品。當然如果能接受骨傳導,那就更好了。
  • 對於聽音樂而言,音質則是第一位的,音質部分還會有詳解,價位則要達到1000以上,畢竟如果重點定位為聽音樂,那麼apt-x或者LDAC則是必須的。不過說實在話,目前如果藍牙耳機聽音樂的話,性價比比較低,的確是不如國磚+有線耳機的組合來的更實惠。

2、音質

藍牙耳機傳輸的是數字信號,手機或者平板等音源設備要按照藍牙的標準將聲音信號發送到耳機,耳機接收到信號後要進行DAC(數模轉換,將數字音頻信號轉化為模擬音頻信號)得到模擬信號,然後放大推動耳機發出聲音。藍牙耳機相對普通有線耳機多了一個數字信號傳輸的過程,且只能在耳機端進行DAC和信號放大,這兩個過程都會對音質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這兩個過程。

第一,藍牙傳輸數字信號的過程。藍牙標準在最初提出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低功耗,音質並不是其重點,直到現在的藍牙4.0標準,其傳輸速率也不過1Mbps,而在傳輸聲音的過程中,大部分藍牙耳機都是採用的SBC方式,其傳輸速率為328kbps,這個速度也就是高碼率MP3的傳輸速度而已,並且在實際傳輸的過程中,必須將音源的聲音文件重新編碼為SBC的格式,然後經過藍牙傳輸後重新解碼,然後DAC,所以這個過程對聲音有較大的損失,特別是高碼率和無損的音樂文件,其音質會比直接用有線耳機輸出差不少。當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SR公司提出了Apt-X,這種方式通過優化編碼,在傳輸速度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獲得更好的音質,宣稱可以達到CD音質的聽感,但是實際上要稍遜於CD音質。SONY也提出了自己的藍牙傳輸技術LDAC,其傳輸速度接近1Mbps,從而實現了CD音質,獲得了接近Hi-Res Audio的音質,也就是說和有線耳機基本沒有差別了,這也是目前藍牙標準裡面音質最高的音頻傳輸方式了,還是那句話,索尼大法好啊。

第二,藍牙耳機的DAC和功率放大電路都集中在耳機上,而我們都知道,音質基本上與體積成正比,藍牙耳機狹小的體積,同時要負責電源、藍牙通訊、DAC、功放和發聲,其每個部件的體積都非常小,同時為了保證還過得去的續航,其功率也不可能做大,這些都是與音質相矛盾的,所以這也決定了藍牙耳機的音質要弱於同等價位的有線耳機。

綜上,藍牙耳機的音質的確是一個弱項,對於音樂發燒友,國磚+有線依然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但是藍牙耳機勝在方便舒適,擺脫了線的限制,用起來更爽,所以這是一個音質和實用性的權衡問題。

3、價位

這個前面也大概說過了,300元以下的藍牙耳機無法討論音質,主要是考慮接電話使用的便利性。300~1000價位的耳機,音質一般做的不錯,各方面都比較均衡,適合日常使用,各種用途都可以。10000以上的耳機更多的是支持更新更高級的藍牙傳輸協議,可以獲得更好的音質。

4、電池和續航

目前情況下,正常的藍牙耳機聽音樂的續航可以達到4~6小時左右,但是對於分體式真無線耳機,則其續航一般要適當降低,比如業界註明的airpods能達到6個小時,但是多數分體式真無線耳機僅僅能達到3~4個小時,畢竟小體積很難裝下大電池,還好,這類耳機一般配有可以充電的收納盒,方便提供更長的續航。

藍牙耳機的充電,一般問題不大,多數在1~2小時內即可充滿,這裡也就不多說了。

5、特色功能

現在很多耳機有一些特色功能,比如SONY的SBH54具備屏幕和收音機功能,FIIL carat具備運動計步功能,Philips SHB 1801具備拿起接聽、放下掛斷的功能,最牛的是AirPods,各種感應功能,不過筆者認為這些功能是否適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盡量避免為自己不需要的功能買單。

最後,點評幾個我用過的產品吧。

FIIL carat:FIIL Carat具有精緻的外觀,個性的設計和舒適的佩戴,個性與顏值共存。音質方面高低音表現不錯,中音略差,總體很討人喜歡,特別適合有激情的歌曲。運動監測準確、實用、貼心,續航出色,各項功能都緊密圍繞著運動耳機這一主題,總體看來是一款非常有誠意的產品,499元的價格,非常值得入手。

Breeze 骨傳導耳機:開放雙耳,可以聽到外界聲音,運動更安全。不深入耳道,對鼓膜無傷害,佩戴舒爽,對耳朵健康有利。對於鼓膜受損傷或者耳朵有炎症的朋友來說,絕對是福音。大音量漏音嚴重,有明顯的震動感。整體音量偏小,音質弱於同價位傳統耳機。

SONY SBH56:做工精緻,細節到位。採用分體式設計,使用起來很靈活,可以更換耳機,具備拍照和免提通話的功能,用起來非常方便。缺憾就是不支持Apt-X和LDAC,不過還好,大法強大的技術使這款耳機在沒有Apt-X和LDAC加持的情況下做到了非常不錯的音質,聲音明亮中性,解析力很強,三頻均衡,音質在同級別藍牙耳機中絕對是頂尖的。當然,索尼自家的產品,對Xperia之外的手機支持要差一些,必須安裝SBH56的APP才能使用。總體而言,SBH56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產品,綜合實力強悍。

Pioneer 先鋒 tiny twins:Tiny Twins在以一半於蘋果Airpods的價格實現了類似的體驗,輕巧便攜,使用方便,在沒有Apt-X和LDAC加持的情況下做到還不錯的音質,雖然離HiFi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音質的表現還是滿足日常需求的。要說缺點的話,就是耳機按鍵處縫隙比較大,按鍵小,手感一般,兩隻耳機雖然能夠一鍵同時關機,但是需要依次開機,還有就是續航時間略短。整體評價Tiny Twins的話,我認為這是一款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

Philips SHB1801:耳機+車載充電的組合,用起來方便舒適,開車打電話具有非常好的體驗。但是音質之類的就沒法提了。

附件:

以下是我用過的藍牙耳機的詳細評測,供各位參考。

FIIL carat:個性與激情——FIIL Carat無線運動智能耳機

Breeze 骨傳導耳機:黑科技還是大噱頭?——Breez骨傳導藍牙運動耳機

SONY SBH56:索尼大法依然好——SONY SBH56無線藍牙耳機

Pioneer 先鋒 tiny twins:讓你感動的不止佳能,還有先鋒——先鋒藍牙無線耳機Tiny Twins

Philips SHB1801:今天來聊聊開車打電話的那些事兒


要音質好的話首選sony m2bt1藍牙接收器+xba z5,音質應該是目前藍牙耳機當中數一數二的了。只是價格就比較高了,預算低點的話,也可以用m2bt1搭配sony其它支持它的低端一些的耳機。
其它的話BO H5、H7、H8音質都不錯,外型也好看


很多評論對於我對藍牙耳機的理解持有不同意見,所以我把我在另一篇回答的答案截圖貼在這裡,以便儘可能詳細地描述一下我的觀點:

退燒快兩年了,耳機圈子戾氣還是這麼重,哪怕在知乎也一樣,玩耳機的總有種莫名的優越感,蘋果手下的beats和傳統hifi耳機產品定位和屬性不同,沒有什麼好比較的,就像瑞士機械錶和智能手錶手環的區別一樣。底下不少回復連我回答都沒看全就來爭論,靜下心來平心靜氣地討論產品的優劣多好。

============分隔線============

雖然吹beats在哪裡都不是政治正確,但是我還是要說,從目前來看,拋開音質不談(當然藍牙耳機普遍沒什麼音質,況且在我看來,藍牙耳機的主要作用是方便生活,而不是專門為了欣賞音樂),綜合性能最優秀的藍牙耳機非蘋果(airpods)/有著蘋果直系血統的beats x莫屬。(經評論提醒,本回答僅討論入耳式耳機)

人們使用藍牙耳機,不是因為它有多好聽,而是因為它足夠方便。藍牙耳機相對於傳統耳機,方便之處在於可以無線連接,不便之處在於使用時間會受到電量的限制,並且需要經常充電。而蘋果麾下的藍牙耳機,大大避免了這種短板,做到了更加方便。

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配備w1晶元的airpods以及所有三代beats的續航是目前所有藍牙耳機中最高的(劃重點,最高,不用有疑義,同體積續航airpods和三代beats目前對其他所有藍牙耳機都是吊打,不服請舉例)。w1晶元讓三代beats相對於前代產品續航足足提升了一倍,況且airpods還有個充電收納盒。

在目前主流的藍牙耳機中,據我所知只有airpods/三代beats配備了快充技術,這也最大程度避免了藍牙耳機相對於普通耳機的短板(想想看,那些沒有配備快充的藍牙耳機,聽四五小時歌就得放著充電,等上一個多小時才能繼續聽歌)

airpods上的種種黑科技不用多說了(不能通過耳機調音量這點很遺憾)

綜上,airpods以及beats x是目前藍牙耳機中最好用、最優秀的。

關於beats我在這篇回答里有更詳細的描述

知乎用戶:與其它耳機品牌相比,Beats 耳機怎麼樣?

歡迎點贊(手動滑稽)


我要安利的就是下面這個漫步者w295bt(好像是叫這個的來著。。。)啦
講真的這個耳機可以說是完全的顛覆了我對藍牙耳機的概念、甚至說是299這個價位的概念,作為一個藍牙運動耳機,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水和信息傳輸得好,但是這個小東西不僅做到了這些,他還做好了每個燒油都會在意的東西——音質。
說一下他的表現吧。前端是鎚子m1l網易雲,測試曲目是2g的母帶加州招待所。這首曲子開聲我就被震撼了,像我這個平時聽聽k3的人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大毛病。前幾個掃弦都表現的十分出色,但是信息量似乎不是很大。接下來的鼓聲卻不太盡人意,低頻下潛不太深,開聲後更是人聲基本把鼓聲蓋掉了。幾句話來說:1、中頻凸,2、低頻少,下潛不行;3、中高頻銜接不流暢;4、解析力不行;5、中頻柔順,有男毒的嫌疑。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299運動藍牙耳機,漫步者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但是作為一個299價位的音樂耳機,也似乎可以打上400的價位,當然也只是做個參考,以價論聲不是很好,具體的還是要耳聽為實,最後..........

沒了√


大部分藍牙耳機都支持兩部手機啊,注意只有立體聲藍牙才可以聽音樂,

車載耳機的話,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繽特力的m165,續航時間超長,支持兩部手機,支持立體聲,缺點語音應答是個玩具,音質一般。
還有Nokia的 BH-310 ,待機長,有一個底座可以充電,從底座拿下來就可以接聽,不過是單聲道的,不好聽音樂了,不過一般丟車上的藍牙耳機只要可以接電話就好了
上面兩款都在200軟妹幣上下。

假如你要音質過得去,待機長,我推薦羅技的 UE3000 ,十個小時聽音樂時間。不過挺大的


這明顯是廣告題好吧?引來了好多打廣告的。


沒說預算就默認沒預算限制,那就QC35吧。


都不知道買了多少個了,個人推薦這個,解放雙手,穩定,同時兩部手機續航有點差不過有充電盒。


兩部什麼手機,蘋果的推薦airpods,安卓的用個小米就行,沒什麼大區別。


飛利浦正在眾籌藍牙耳機,前五百名399元,你可以看看。


第一,輻射問題不用擔心。第二。重點是車上用,那麼雙耳的立體聲耳機肯定不合適,會妨礙你聽周圍的聲音,國內的牌子的話可以看看一個叫QCY的牌子,算是國產藍牙的佼佼者了。還有就是捷波朗,繽特力兩個藍牙大牌的兩百元上下的產品也很不錯


如果經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只推薦一款,QC30。


bose


首先我感覺首先要買四個耳機,才能滿足所有場景的需求。

1、主動降噪來一個~Q351000X~一般坐飛機、高鐵、輪船、汽車時使用,買頭戴即可。如果錢多,可以再入一個入耳的降噪。

2、單耳藍牙來一個~M180(連雙機)~出差商務辦公開車都能用,妥妥的商務范,開車好幫手。

3、雙耳藍牙來一個~beats x~躺床上看視頻,聽音樂,必須得側躺!如果有錢,可以升級成真無線雙兒藍牙。看自己的續航情況。

4、運動防水來一個~SONY的防水音樂播放器~跑個步,游個泳,帶個什麼手機嘛,當然是一體的音樂播放器耳機!


看完了這麼詳細,發現果然是愛否出品


強推backbeat fit. 本人耳道比較小,帶入耳式特別不舒服還容易掉,終於找到了一款合適的運動耳機,上馬四個小時不會無聊了 。耳機的低音有點重,需要調一下播放器的均衡器。


好用的藍牙耳機可以分功能來區分的:如降噪藍牙耳機品牌很多,但是真正降噪很少,我目前有用降噪藍牙耳機的是頌奔BH519主動降噪藍牙耳機。真無線藍牙耳機的話,我個人就喜歡有TBH17、18、19這幾款真無線藍牙耳機。說真的,品牌的出名並不是口口而傳的,而是眾多企業用錢砸下來的。


不考慮預算的話,最貼合需求的應該是airpod和sony的降噪豆

如果預算低的話可以考慮下小米的藍牙耳機,至少售後比大多數牌子好多了

只要手機有藍牙功能就可以用藍牙耳機,但是不同的協議音質不同,比如sony的ldac有加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1萬塊錢以下的耳機都是聽響的?
有沒有一款低調,好看而且音質不錯的耳機?
2000元以內攜帶型頭戴耳機應該如何選擇?
為什麼1000元以下的耳機的購買評論里大都有人說不如地攤20元的?
蘋果取消3.5mm耳機介面對用戶體驗上的影響真有那麼大嗎?

TAG:耳機 | 電子產品 | 藍牙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