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的史實情況為何?
【又是一個朝鮮戰爭的話題,不知道這次回答會不會導致問題被祥瑞。長文預警!】
朝鮮戰爭是一個連續的,一直的進程。溯及以往,才能了解中、美、蘇、朝、韓各方的立場和一貫的行為習慣。沈志華先生整理的朝鮮戰爭史料,個人以為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常常會得出和他相反的結論。陳郢客先生如椽巨筆,大作《東北亞三國演義》是我認為對朝鮮戰爭分析總結盤點最全面的一系列文章,史料詳實,若要全面了解朝鮮戰爭,不可不讀。
東北亞的故事,得上溯到清朝"闖關東"的故事。簡要回顧下:
東北作為清朝龍興之地,山海關只許商人往來,嚴禁關內移民。而關內人口增長,人均土地下降,關外黑土地沃野千里。關內豐年還能僥倖,災荒之年,農民活命不得——只能「闖」關東。若沒有三百年闖關東,以及清晚期解禁「移民實邊」,若漢人不能在東北成為主要民族,日本移民或者蘇聯移民成為主要民族,東北的境遇,有太多的未可知。
中國東北,是到了今天,我們可以自然而然的將東北這兩字的前面冠以」中國「。若不是之前諸多不得已的僥倖,若不是朝鮮戰爭,那塊土地,到底是叫滿洲國,還是另一個符拉迪沃斯托克,真真未可知。類似外蒙、類似新//疆、類似西//藏,從1840年走來,哪一塊土地,曾由中央政府實際完全控制?哪一塊土地,不曾浸透前人鮮血?天朝周邊地界,美蘇英德法日,哪個不是躍躍欲試,哪個不是蠢蠢欲動,哪個不是吃著碗里還要瞧著鍋里的?這裡就不必提諸君盡知的《馬關條約》、三千萬還遼、偽滿洲國了。群狼環伺,是朝戰給它們划了紅線——不僅僅在於朝鮮,而自此之後,東北落袋為安。
朝鮮戰爭,個人以為是基於美蘇戰後在東北亞分贓不均、勢力範圍劃分不清——例如日本分治未遂,中蘇新約簽訂,以及美國釋放的錯誤信號等等。金團長誤判了美國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決心,斯大林無論朝鮮贏輸都不影響蘇聯太平洋的出海口——贏了有釜山仁川,輸了有旅大。而中共一心想解放台灣卻被拖入朝戰。是的,個人以為中共可以說是被斯大林和金日成算計了——但中國周邊的地緣,決定了中國必須要確保自身的生存空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國不仁,以小國為芻狗。大國有大國的幸運,亦有大國的不幸——我國自1840年以來的歷史,不必多言。小國亦有小國的幸運,或是不幸——難免為大國鞍前馬後所驅使所交易。太陽底下,還是沒有新事,黑暗森林裡,誰個生活得都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
我一直很想梳理一下二戰後到朝戰結束東北亞格局的timeline,借這個機會整理了,如有疏漏,請大家不吝指正:
註:我試圖把所有的評論和歷史中的timeline分開,以便各位看見不帶觀點的timeline。
【 】內為我的個人評論。
【__】括弧內有下劃線的觀點,略改或摘自《東北亞三國演義》(未得到授權,如陳先生有意見即刪除)。引用框
引用的內容摘自沈志華的《mzd、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下面不再單獨注釋。
[1943年]
- 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剝奪1914年之後日本與太平洋奪得的島嶼,歸還侵略中國的領土,解放朝鮮。
[1945年]
- 2月4日-2月11日 美、蘇、英雅爾塔會議,《雅爾塔協定》約定外蒙保持現狀(獨立),蘇聯承諾對日作戰,將來取得庫頁島南部、千葉群島,以及對中國大連、旅順港口及長春鐵路的控制權。
【外蒙、東北,再加上蘇聯染指的新//疆,中蘇交界處,若非實際吞併如海參崴,則必為蘇聯勢力控制。可見斯大林謀國的思路。】
在中國問題上,斯大林戰後的遠東戰略主要有兩點,即:把蒙古從中國的版圖中獨立出來,形成廣闊的安全地帶;恢復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以確保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
- 8月6日 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小男孩」原子彈。
-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 8月9日 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胖子」原子彈。
- 8月14日 中華民國代表王世傑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在此基礎上籤訂了《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關於大連之協定》、《關於旅順口之協定》及附屬文件。
這些協定充分保證蘇聯得以恢復沙皇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權益:長春鐵路歸中蘇兩國共同所有,並共同經營;長春鐵路局局長一人由蘇方派員擔任;宣布大連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蘇方派員擔任;經大連港和長春鐵路為蘇聯運輸的進出口貨物均免除關稅,而經該港為中國其他各地運輸的進出貨物則需繳納進出口稅;旅順口作為僅供中蘇兩國共同使用的海軍基地;該基地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由蘇方派任;旅順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員的任免應徵得蘇聯軍事指揮當局的同意。
關於國共關係問題,斯大林表示了三點意見:第一,「中國只能有一個政府,由國民黨領導」,但應容納共產黨和其他人士參加;第二,「中國政府要求軍令、政令統一,極為允當」,國民黨不願建立聯合政府是「正當之願望」;第三,蘇聯援助中國的一切武器及其他物資「均以中央政府為惟一對象,不供給武器於共黨」。斯大林還意味深長地說:「在中國有國民黨,其他力量即為共產黨,共產黨能推翻政府乎?……如果中國與蘇聯同盟,將無任何人可推翻中國政府。」
【許多朋友認為蘇聯理所應當的、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共,是不是該重新認識一下?意識形態在國家利益面前,很明顯斯大林選擇的是國家利益。】
- 8月15日 日本投降。
- 9月14日,駐東北蘇聯紅軍統帥馬利諾夫斯基(Malinovskii)的代表貝魯羅索夫(Berulosov)中校在瀋陽衛戍司令曾克林的陪同下飛抵延安,向中共領導人轉達了馬利諾夫斯基的口頭通知,即:在蘇軍撤出之前,蔣軍和八路軍均不得進入東北;已經到達瀋陽、大連、長春、平泉等地的八路軍,請朱總司令命令各部隊退出蘇聯軍隊佔領的地區。
【各位朋友可以想一想,東北是誰的東北?中共接收東北是簡單的一去就大把的武器裝備和援助么?】
- 9月18日 中共中央東北局在瀋陽成立。
- 10月2日 倫敦五國外長會議失敗,蘇美在遠東問題上未能取得協調。美國軍隊開始在華北各港口登陸,並大規模向華北和東北運送國民黨軍隊。蘇聯對於國民黨軍隊在美國的幫助下向東北進軍表示出嚴重關切和不滿。
- 10月初 蘇軍向中共東北局和中共中央建議,中共抽調20-30萬軍隊進入東北,守住東北大門,蘇軍將向中共提供大批軍事裝備。
- 10月下旬 蘇軍代表進一步鼓勵東北局在東北「應該以主人自居,放手些干」,「速派人接工業中心之城市及工業」,並表示中共「可逐漸接收政府」,蘇軍可協同中共軍隊同國民黨軍隊作戰。蘇軍代表甚至建議最好將中共中央遷移到東北。
【大國的翻雲覆雨,為之一嘆。可是精彩還在繼續……】
- 10月 外蒙獨立公投,全票通過。
然而,蘇聯在東北的政策很快又發生了變化。蘇聯採取對中共支持的方針,一方面是為了阻止美國勢力進入東北,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國民黨施加壓力。當時蘇聯代表正在與國民黨政府進行東北接收和經濟合作問題的談判,中國方面要求先完成東北接收再簽訂經濟合作協議,而蘇聯方面的要求恰恰相反,雙方爭執不下。對此,國民黨政府在東北的經濟代表張嘉璈與馬利諾夫斯基談判時已經明顯地感覺到:只要國民黨能夠滿足蘇聯的要求,蘇聯馬上就會改變態度。這時蔣介石的對策是軟硬兼施,一方面命令國民黨政府東北行轅撤回關內,以此向蘇聯施加壓力,一方面又在經濟談判中做出一些讓步,以此爭取蘇聯的政治回報。這一手果然靈驗。
- 11月17日 蘇聯通知國民黨政府:「中國政府的軍隊可以不受阻礙地進入長春和瀋陽,蘇聯軍隊將為此提供幫助」;「蘇聯軍隊嚴格遵守中蘇條約」,蘇聯「以前沒有現在也不會幫助滿洲的共產黨」;「如果中國政府希望蘇聯軍隊推遲撤離的話,蘇聯軍隊可以推遲一兩個月撤離」。
- 11月19日 重慶表示如果蘇聯願意幫助國民黨向瀋陽和長春空運部隊以及在上海和陸地的運輸,並解除滿洲中共軍隊的武裝,紅軍可以推遲一兩個月撤離。
- 11月20日 莫斯科通知重慶,紅軍將保障國民黨軍隊安全到達瀋陽和長春。
【諸君試看,是不是精彩紛呈?不要急,東北亞的三國演義的大幕才將將拉開…】
- 11月20日 蘇軍代表通知中共東北局說,上級已經決定長春路沿線城市全部交國民黨政府,中共軍隊必須撤退到鐵路沿線50公里以外,並不得進入蘇軍駐紮地區,在蘇軍撤出東北前也不得與國民黨軍隊作戰。蘇軍代表還聲稱,為了維護蘇聯的利益,「必要時不惜用武力」驅逐中共軍隊。此後不久,蘇軍進一步要求中共交出已掌握的政權,並禁止中共在大城市中採取有礙中蘇條約的行動。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過如此吧?主義?呵呵呵呵】
- 12月 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的關係已經好轉。美蘇在莫斯科外長會議上就中國問題再次形成了一致意見,雙方都表示支持統一的由國民黨領導的中國政府。
- 12月30日 斯大林與蔣經國會談時表達了蘇聯政府的如下態度:蘇聯在延安只有3名代表,因為不同意中共中斷重慶談判的做法,蘇聯已經召回了所有在延安的代表;蘇聯重申莫斯科外長會議的精神,即承認蔣介石政府為中國合法的政府,中國不能有兩個政府、兩支軍隊;中共不是從屬於蘇聯共產黨人的,共產國際已不存在,如果中共沒有要求,蘇聯不便向中共提出建議,而自從重慶談判後,中共就不再向蘇聯要求建議了;蘇聯對中共的行為不滿意,如果他們徵求蘇聯的意見,蘇聯將按照對蔣經國所述的精神向他們提出建議;中共想進入滿洲,但蘇聯沒有放行;蘇聯願意在解決新疆起義的問題上充當調停人,蘇聯能夠對新//疆起義者發揮作用等等。
這一切都說明蘇聯的遠東利益有希望通過與美國和蔣介石政府達成妥協來實現了。於是,當馬歇爾(Marshall)在此時來華調處國共關係時,蘇聯不僅拒絕了中共請求蘇聯也參與調停的建議,而且還利用自己的影響促使中共下決心停戰,與國民黨合作進行民主改革。莫斯科還警告中共絕不能在東北開戰,否則會有「全軍覆沒及惹起美軍入滿之絕大危險」。(蘇聯擔心的,無非是美軍入滿罷了,因為東北是蘇聯的勢力範圍。)
[1946年]
- 1月3日 國民政府發表公告,承認外蒙獨立。
- 1月5日 外蒙正式立國
- 3月8日 蘇聯軍隊的代表正式通知中共東北局,紅軍將撤出撫順、吉林和瀋陽等地區。
- 6月26日 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10個整編師,約30餘萬人的兵力,對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內戰爆發
[1949年]
- 1月10日 中共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調停中國內戰。
【中共好不容易從1927年4月12日、從1934年長征,辛辛苦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揚眉吐氣了。恰恰此時,蘇、美在調停國共兩黨「劃江而治」的事情上,驚人默契、粉墨登場。一個個都是「為你好」的深情厚誼,「要爭取輿論」等等——中共:呵呵呵呵,中原突圍的時候,你們哪去了?中共本還打算好風憑藉力,卻不曾想尚未借力,先被卸力,這一腔的苦水對誰訴。主席對斯大林表達的「善意」,極大的憤怒——後來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大概也不僅僅是自勉。
緣何?無非你體量太大,不易控制。這和近年來,要將中國大卸成七塊,倒是高山流水遙遙暗合。許多朋友到今天,仍然一副丫鬟的心態。卻單單不曾想中國這樣的巨物,在他人眼裡已然是小姐的身段。須知小姐一朝造了難,那是求做丫鬟都不可得的。人家定要拆爛打碎,再狠狠跺上一腳,無它——死灰獨不復然乎?後來被美譽有加的亞洲四小龍多大體格?中國若達到美國人均能耗的一半,我們的地球都承受不能。
為何蘇聯要分出外蒙?為何美國要遠涉重洋不遠萬里干涉朝鮮?為何時至今日美軍的基地遍布全球?無非在這黑暗森林裡,人人都沒有安全感——尤其是我們祖上確實闊過,配上這國土和人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4月 國共於北平和談,中共條件不被接受。
- 4月21日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 6月21日 劉少奇等一行人前往蘇聯,斯大林為獲取東北利益,主動建議中共迅速佔領新疆。否則易於引起英國人的干涉。
-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12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親赴蘇聯訪問。
[1950年]
- 1月5日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講話,聲明美國在太平洋的防線是由阿留申群島經日本、沖繩,而至菲律賓。
【艾奇遜講話所聲明的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圈把台灣和南朝鮮都劃在了美國的防禦範圍之外。台灣和南朝鮮並不包括在內。美國釋放的錯誤信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金團長。】
- 1月20日 中國政府兼外交部長周恩來抵達莫斯科;
- 1月 在中蘇條約商定之後,斯大林第一次表態,可以和金日成談談,並準備幫助他。
【1949年,蘇聯緊勒著金日成的籠頭,反對他以軍事手段博取朝鮮統一。直到1950年1月,蘇聯即將失去其在遠東以中國東北為基礎的政治和經濟權益時,斯大林鬆開了籠頭,願意「幫助」朝鮮人民,若「幫助」朝鮮勝利,則蘇聯在中國「丟失」的利益朝鮮半島「有補」——仁川和釜山,可以替代大連和旅順港;若不能深入「東北」則可以掌控朝鮮半島。若不利,鑒於緊張局勢,中國不得不請求蘇聯軍隊留駐旅大,而長春鐵路根據條約因戰事實際上亦「失而復得」。一切盡在斯大林掌握。
另外,從中國的角度,如果朝鮮戰事不利——金在東北組織流亡政府,蘇軍駐旅大,長春鐵路為其控制——凡事深想,便覺幾分萬幸。萬幸的是,建國時的中共,如紅日初生,其道大光,萬難之中火中取栗。】
- 2月14日 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關於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補充協定》。摘要:確立了中蘇盟國的關係,以及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規定了長春鐵路及旅大港口不晚於1952年歸還中國,以及低息貸款。
【外蒙,蘇聯已經落袋為安,吐出豈不是虎口奪食?但是長春和旅大期限從30年縮短到3年,爭取了3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從平等的角度,為了和長春鐵路戰時使用權對等,周總理要了一個口頭的協定——中方必要的時候必須能夠沿西伯利亞鐵路從東北向新疆調運軍隊。
彼時的他們儘力了。】
- 4月 斯大林在莫斯科會見金日成,但對金入侵南朝鮮的計劃不予支持,除非毛澤東同意幫忙
- 6月25日 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後,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
- 6月27日 美國總統杜魯門拋出「台灣地位未定」的宣言;同時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
【這裡的時間節點太值得玩味了。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關中共什麼事?美國對朝鮮宣戰前,居然第一個動作是號稱「台灣地位未定」,然後把第7艦隊弄到台灣海峽。中共當時在國際麻將桌上,都不算個玩家——還在一心一意指望蘇聯支援空軍海軍,解放台灣呢。我幹什麼了我——45°望天一臉的淚】
- 6月27日 毛澤東發表講話,表示抗議。
- 6月28日 周恩來發表聲明。
- 6月29日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動員且抗議美國不要干涉台灣。
- 7月1日 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駐日美軍的地面部隊投入朝鮮戰爭。
- 7月5日 美國軍隊在烏山首次與朝鮮人民軍交戰。
- 7月7日 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決議,同意美國及其它國家的侵朝軍隊使用聯合國的旗幟,組織"聯合國軍司令部",由美國指定"聯合國軍"最高指揮官。
- 7月8日 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授權日本政府組建7.5萬人,並增加8000名海外保安隊成員。並準備儘快編成4個步兵師,以美式武器裝備。
【中國還在「抗議」美國干涉台灣呢,諸君看看美國在幹什麼?珍珠港、中途島、東南亞諸島,血債歷歷,美國可是極務實的——重新武裝日本。】
- 9月15日 美軍仁川登陸。
- 9月25日 聶榮臻對印度駐華大使傳話,希望美方不要欺人太甚。
- 9月28日 朝鮮迫於局勢,不得已向蘇聯、中國求助。
- 9月30日 美軍仁川登陸15天後,周恩來又發表了一次嚴重警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 10月1日 斯大林回電金日成——最好的救兵是志願軍,請找中國同志相商。
- 10月3日 美國部隊大規模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要他轉告美國政府:「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我們不會坐視不顧。」
- 10月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毛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朝鮮。
- 10月8日 斯大林致電金日成,「如果中國只是消極地等待,而不是進行一場認真的較量,再一次使人信服地顯示自己的力量,那麼中國就得不到這些讓步。中國不僅得不到所有這些讓步,甚至連台灣也得不到,美國人會把持台灣,把它當作基地。美國這樣做,不是為了已沒有取勝希望的蔣介石,而是為了他自己或者是為了未來的軍國主義日本。「
【諸位,新生的中國,可有的選擇?倒向美國?第三條道路?除了」一邊倒「以外的任何道路,都被美、蘇合力堵死了。以及說朝鮮戰爭耽誤了解放台灣的網上諸公,看看timeline,一切自明——事情的真相不僅不是為朝戰而失台灣,而是我們為台灣主權、為抗戰之大犧牲不被輕易割讓而戰!】
- 10月13日,美軍艦隊現於咸興。陸軍向鴨綠江推進,麥克阿瑟的口號是:24師的小夥子們,為聖誕節回家努力吧!
- 10月19日 中國在尚沒有得到蘇聯的空軍保證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渡鴨綠江入朝作戰。
【從6月25日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到10月19日中國出兵,我們給了美國近4個月的時間,美國2日就定下了宰割術。中國可有選擇?結局有四種:跪著生?站著死?跪著死?站著生?選擇卻只有兩種:跪著還是站著?
我們可以想像,毛澤東當時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剛掙下一份家業,而家裡尚還有一隅沒整理清楚——而這時,烏雲壓城城欲催,美國來踹門了,這一仗你接還是不接?我們同樣可以理解百戰餘生的將軍們為何不敢不願意打朝戰——不必說武器裝備的代差,不必說農業國和工業國的經濟差距,更不必說這個國家經歷了百餘年的戰亂——哪怕到今天,我們科技樹還是沒爬到美國上面啊!
不得不對當時的領導人肅然起敬:無產搏殺搏命,並不出奇;手上有些東西,患得患失,往往被人溫水煮了青蛙。主席進京「趕考」時說,我們不當李自成!朝戰他踐諾了,確實不是李自成。】
- 10月25日-12月24日 志願軍連續進行了兩次戰役,殲敵5萬餘人。
- 11月20日 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約見J.F.Dulles,談笑風生;美國堅持「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參加對日媾和;蘇聯旁顧左右而言他。
- 12月3日 麥克阿瑟命令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
- 12月5日 周恩來發表《關於對日合約問題的聲明》,宣布北京必須參與對日合約;台灣、澎湖列島、薩哈林島南部及千島群島歸屬《開羅宣言》、《雅爾塔協定》早已解決;譴責美國企圖將日本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 12月6日 我軍收復平壤。
- 12月23日 美軍沃克將軍敗退時死於吉普車事故;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由李奇微將軍接任。
- 12月31日 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
[1951年]
- 1月8日 第三次戰役結束
【於看客而言,朝鮮戰爭是一場通俗易懂、適合觀賞也適合投機押注的戰爭。就像拔河比賽,三八線是中點,誰過了三八線誰略佔上風。兩邊小兄弟們探頭探腦,搖旗吶喊,心思不定。兩個陣營之爭,再沒有比「三八線」更簡明更有象徵性的表達;當然,意識形態無非冰山一角,冰山實有八分之七潛於水下,——利益而已。美軍輕敵傲慢;志願軍慎重且勇敢,遂打贏了兩次戰役。彭將軍認為軍隊需要休整;毛澤東和斯大林要求他「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民主陣線各國亦有些不以為然,發生許多議論」。看客們會看戰局押注,歐洲若有異動,蘇聯必須兼顧歐亞,我軍能獲得的援助,亦會打不少折扣;結局亦難意料。彭將軍,將也;毛澤東,帥也。所顧層面不同,格局不同;如何能輕斷孰是孰非?彭將軍只管將士戰場;後勤、外交卻需毛、周諸人苦心籌謀。而第三次戰役也打勝了,我們最好向事實趨炎附勢。
另一方面,朝鮮戰爭卻是看客們很難看明白的一場戰爭。朝鮮戰爭歷時3年有餘,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停戰談判。外行看熱鬧,內行都在打。打打談談,談談打打;打是為了談,談是為了打;變幻莫測,奧妙無窮。】
- 1月15日 李奇微發動反攻
【這廝發現了志願軍的軟肋——後勤補給。他分析了歷次戰役後,得出結論志願軍只能維持「禮拜攻勢」。於是採用了磁性戰術(怎麼打的見後)。】
- 1月25日 志願軍發動第四次戰役
【其主力在白天撤退,擔任掩護的摩托化部隊和坦克黃昏撤退,每天最多只退20公里,恰是志願軍一夜前進的路程。志願軍的攻擊部隊在夜間抓不做敵人,天明後又正好進至敵預設陣地前,反遭空炮火力的猛襲。待志願軍後撤時,聯合國軍則集中力量進行全線反撲。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特譴隊」在大批飛機掩護下沿公路向志願軍的縱深迅速穿插,搶佔橋樑和渡口,後續部隊則跟進實施包圍。李奇微很清楚,美軍之前是「亂戰」;如果堅持用最強點(空軍、裝備、運輸線)攻擊志願軍最弱的點(給養、裝備),這仗並不難打。
1月25日,李奇微率23萬人,全線進攻。第4次戰役足足打了87天。飢餓寒冷的志願軍使敵人平均每天要付出九百人傷亡的代價,才能前進1.3公里;如此防禦為戰略預備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為第5次戰役的反攻創造了條件。
不少世界主義者開口「道義」閉口「公平」,戰場上可有「公平」?要按這種邏輯,李奇微可謂「不仁」之極,沖我們的「給養」軟肋直插n刀;我們卻只有打「禮拜攻勢」的悲壯。8天左右,勝與不勝,必須結束。空中是人家的,美軍的裝備和炮火,更不用提。然而戰爭即國力之戰,便是如此殘酷。思及冰天雪地里饑寒交迫幾近彈盡糧絕的志願軍將士,我們無法不為之動容。血肉之軀難以承受的,他們承受了;勇毅剛強,不屈不撓,他們做到了——倘若說我們或可一爭,精魄風骨就是我們唯一的資本。】
- 3月 美國憑藉戰場上的優勢再次改變說法,「千島群島」不屬於蘇聯,將由國際法庭決定。
- 3月23日 美國擅自向遠東委員合成員國提交所謂對日和約的「臨時草案」。
- 4月11日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被撤職,由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接任。
- 4月21日 第四次戰役結束。
【我們若要重溫第4次戰役的得失,就必須面對各方面的事實。
至於第3次戰役勝利之後所謂中國面臨的一個機會,即1月13日,十三國提出了新的報告。停火;外國軍隊分階段撤出;召開一個美、英、蘇、中國(土共)參與的會議,討論遠東問題。小兄弟們不願意打了。(真是白陪,一嘆)而美國卻不想讓步。最終,美國國務院通過這一議案,是因為「熱烈地希望並相信,中國人會拒絕這個決議。」美國之所以如此,亦是因為若同意,將「失去朝鮮人的信任,並引起國會和輿論界的憤怒」;不同意則會「失去我們在聯合國中的多數支持」。
——沈先生的立論骨架亦在於此,若此時答應,豈不是最佳結果?可這更近於苛責和浮想。
因為恰從沈先生敘述中,我們可以洞察此事的因果邏輯。美國之所以答應;是因為美國篤定,「中國人會拒絕」。至於這其間有多少反間或誘導,我們且不去提。美國需要向小兄弟交代還是需要向國內及國會交代?如果美國不能篤定「中國人會拒絕」,那麼美國也絕不會給小兄弟們臉面的。(美國一貫行事如何,大家均有眼睛)小兄弟們出兵之時何嘗不知自己是白陪?又能如何?能不出兵嗎?同樣,美國否決,小兄弟們除了鬱悶,又能如何?
1月15日,李奇微便展開反攻。美國從未有和意,亦是一目了然。毛周何嘗不明白?1月17日,周恩來宣布「拒絕停火」,因為事實證明這是「陰謀」。一點兒不錯。李奇微緊逼,就是讓你明白這是「陰謀」,「拒絕」之後然後在聯大處境被動的。——倘若說欠缺經驗,不夠老道深沉;這是事實。然而,這個所謂的「機會」卻是不存在的。
毛澤東想休整,春季再戰,李奇微沒有給機會。人家開始反攻。我軍給養裝備是最大的軟肋,此時有兩種應變:速戰;後撤。毛澤東選擇「速戰」,據經驗而言,亦不算失;可惜對手換人了,不再是麥克阿瑟,卻是有備而來對症下藥的李奇微。
朝戰歷時三年余,蘇美政府後期均有變數。這一過程中,美軍和志願軍亦不斷試探,同時在戰爭中不斷糾正雙方的認識偏差。麥克阿瑟盲目自大,睥睨我軍,自有報應;我們不熟新將李奇微風格,亦損失不小。若還原,請一併還原。李奇微的刀子直插我們軟肋,亦不曾給我們休整機會。後撤?後面就不會吃苦頭了嗎?——若不能肯定,便不能輕率翻案。】
- 4月22日 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
- 5月6日 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譴責美方單獨媾和;主張台灣、澎湖列島的主權無可爭議;反對琉球等島嶼被美國託管;必須限制日本武裝力量,軍國主義絕不能死灰復燃。蘇聯提出對日合約必須堅持:日本不得結盟以反對曾經的對手;簽約一年內所有佔領軍應撤出日本領土;任何國家在日本不能擁有軍隊和軍事基地。中、朝表示完全支持蘇聯的立場。
- 6月10日 第五次戰役結束,志願軍共殲敵8.2萬餘人。
【最終雙方在三八線附近拉鋸。人家吃不掉我們,這才是最終能夠停戰簽約的真正原因。毛澤東2月份便明白,朝戰會長期化,因勢應變,視界調整,不可謂不快。3月1日致斯大林電雲,朝戰至少要做2年準備。就見識而言,他堪稱智者;當然,也並非神仙。】
- 7月10日 開城談判,中、朝有所退讓,美國卻不欲談判有成,曾派飛機轟炸中朝代表團駐地,亦不斷製造摩擦是非,開城談判遂於8月23日被迫中斷。因為這才符合美國的利益,徑直將英美共同草案甩給蘇聯,示以最後通牒。(聲稱「不管有何意見,最終文本都將在8月13日予以公布」。
- 7月20日 美國單方面向各有關國家發出了於9月4日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的通知。
- 8月10日 蘇聯表示:出席舊金山國際代表會議,批評和修改英美草案,強調「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應該參加;否則將拒絕簽署條約。
- 8月15日 美國正式公布所謂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定本》。這個草案定本遭到一些國家的反對。
- 8月15日 周恩來發表聲明:無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合約即為非法無效。這就是我們當年的處境。【舊金山對日會議參與者52國,犧牲三千萬人的中國居然「無人」代表。美方選定蔣介石,蘇聯堅持中共,最終中國被拒之門外。】
- 8月18日 美軍集中8個師的兵力,發動了「夏季攻勢」。
- 9月4日 對日媾和會議在舊金山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國家包括日本在內共有52個。
【舊金山和約把對日作戰的起始時間定為1941年12月7日,從而抹殺了中國人民自1931年9月18日起,特別是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7日這幾年對日寇的單獨抗擊的歷史。】
- 9月8日 舉行了所謂的和約簽字儀式。出席會議的52個國家中,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3國拒絕簽字。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和日本首相吉田茂在舊金山簽訂《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允許美軍無限制、無限期地駐紮日本。
- 9月18日 紀念「九·一八」事變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周恩來再次發表《關於美國及其僕從國家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的聲明》(第一次是在日本投降紀念日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再一次聲明:舊金山和約由於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準備、擬制和簽訂,中央人民政府認為是非法的、無效的,因而是絕對不能承認的」。
- 9月29日 美軍發動了「秋季攻勢」。
[1952年]
- 4月28日 蔣介石在J.F.Dulles(杜勒斯)的壓迫下,簽訂了「日華合約」,放棄全部賠償。
- 5月30日 日本政府通知蘇聯代表團,合約生效,汝等非法,請出境回國。
- 6月27日,蘇聯代表團被迫離開。美軍將原定用於戰爭賠償的850座工廠正式交還日本。
【朝戰期間, 日本成為美軍的「兵工廠」,為美軍提供了價值1.1億美元的武器彈藥。
美國完成了其遠東布局;回過頭來逼迫中朝一方。毛、周諸人,這次卻堅決而鎮定,不復兩月之前。他們已經看明白了美帝的本質和招數,只能「積極反擊敵人」,不輕易媾和,「我方在限制機場的修建、自願遣返(註:指戰俘)和蘇聯參加中立國監察機構三問題上,絕對不能讓步。如果對方仍堅持其不轉彎的立場,我們寧可讓他僵持下去。」
若美國佔了上風,只能得寸進尺,不斷突破中朝底線;想締結平等的和約反而只有一條路徑:我們戰場上佔據有利位置,美國才可能乖乖坐下來談判並真的簽字。
於是,周恩來在報告中說,「我們要繼續鬥爭下去,要在這條戰線上打得美帝國主義罷手,不管一年也好,兩年也好,繼續下去也好,總有一天要打得他罷手。」「現在雖然我們已擋住敵人,並給予敵人很大殺傷,但還沒打得他非停戰不可的程度。美國之所以破壞停戰談判,就是這個原因。因此,明年的抗美援朝鬥爭還應加強,繼續實行『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一直打得它不得不罷手為止。」
事實再次證明,橫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我們真下定了如此決心,反而不到一年美軍便在板門店簽字了。】
[1953年]
- 5月13日~6月23日 第一次和第二次進攻中,志願軍共殲滅「聯合國軍」4.5萬餘人。
- 7月13日~27日 志願軍發動金城戰役,20兵團基本全殲南朝鮮首都師,給予其他3個師以毀滅性的打擊,共殲敵52783人。
- 7月26日 歷時兩年之久的朝鮮停戰談判完全達成協議。
- 7月27日 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和「聯合國軍」方面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即《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
- 7月28日 彭德懷司令員於開城在停戰規定上正式簽字。金日成元帥、彭德懷司令員向朝中部隊發布停戰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後的十二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
彭德懷元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資料[1958年]
- 10月16日 志願軍戰鬥部隊全部撤出朝鮮。
整理後的一些話——
1950年的中國,西南邊陲塵埃未定,東南一島割裂至今,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彼時的美軍,攜二戰餘威,將星璨然,核武在手。萬難之中,我國被迫應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是我國在朝鮮戰場上和世界軍事第一強權,第一次鐵與血的對話。
這一戰,確立了東北亞隨後六十餘年的格局。經此戰,我國的武裝力量在血與火中涅槃,成為並被認可為一隻不可侮的武裝力量。諸君不要小看了「並被認可為」這五個字,這是我國在朝戰之後,低烈度干涉周邊爭端的紅利。也歷這一戰,彭大將軍說出「西方列強在東方架起一門大炮就能征服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這是百年積弱之後,整個中華民族的揚眉吐氣——我們今天平視歐美的底氣亦源於斯。從這個意義上說,朝鮮戰爭的意義對任何一個今天的中國人,如何強調都不過分。
十七萬一千六百八十七名將士,長眠朝鮮。上圖為上海籍戰士宋阿毛的絕筆詩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志願軍烈士千古。
[附錄] 「最可愛最勇敢的人」
圖為第四次戰役中,橫城洪川地區,冰天雪地中前進的志願軍
蘇方評語:
美方評語:
《1951年6月16日在華軍事顧問科切爾金少將寫給蘇軍總參作戰部長的報告》
一.中國人民軍的戰鬥素質
我看過的許多文件以及同有機會接觸過中國人民軍隊中國同志和我們的同志座談都表明,這支軍隊有很好的戰鬥素質。
廣大指戰員堅忍不拔,戰鬥勇敢頑強,不怕流血犧牲,勇於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部隊善於在山地作戰,能廣泛利用夜間和惡劣天氣。於此同時,中國軍隊不適應在冬季條件下作戰,因為棉衣不足,有時甚至完全沒有禦寒衣物,同時還缺少禦寒的經驗。(淚!)
部隊優秀的戰鬥素質和高昂的士氣是由堅強的政治工作來保障的。這說明了為什麼部隊有時雖然傷亡慘重,但仍有戰鬥力並準備迅速由防禦轉入進攻。開始存在的「恐美症」經過幾次勝仗之後基本上消除了。
《李奇微回憶錄》
「他(註:麥克阿瑟)特別告誡我不要小看了中國人。他提醒我說:「他們是很危險的敵人。沃克曾報告,中國軍隊常常避開大路,利用山嶺、丘陵作為接近路。他們總是插入我縱深發起攻擊。其步兵手中的武器運用得比我們充分。敵軍慣於在夜間運動和作戰。中國的整個軍事機器都投入了這場戰爭」。
「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鮮人往往在俘虜腦袋後面補上一顆子彈)。
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
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這樣做,很可能是想讓俘虜深深感到,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要比資本主義制度下好得多。」(仁者之師,當之無愧!)
「我們曾估計,敵人這次可能會廣泛使用坦克作戰,但我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沒有使用過任何坦克。相反,敵人採取了我們所熟悉的而南朝鮮軍隊卻非常不適應的戰術:以大量步兵實施夜間進攻,不顧傷亡,一邊幾乎是在距炮兵彈幕近在咫尺的地方跟進,一邊猛投手榴彈。戰線上又四處響起狂亂的軍號聲和粗野的吼叫聲,敵人的步兵則穿著膠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滲入我方陣地」。朝鮮戰爭得從二戰開始說
1、二戰美蘇瓜分朝鮮,一個參謀在地圖上花了個線,就是38線,雙方以此為界,分別接收。
2、各自成立政府,各自選舉,成為美蘇的附庸國
3、中國解放,中蘇起訂條約,蘇聯失去大連,旅順。需要在朝鮮找到不凍港,轉而支持金日成發動戰爭。
4、李承晚沒實力,叫喚的凶,美軍撤出南朝鮮,公布防線,南朝鮮和台灣不在防線內。
5、金日成發動戰爭,南朝鮮不堪一擊,美軍立即參戰,但是措手不及,步步後退,到了釜山防禦圈。
6、北朝鮮衝擊力消耗完畢,僵持,麥克阿瑟發動仁川登陸,切斷北朝鮮後路,北朝鮮崩潰。寫信要求中蘇支援。
7、中國在發動前知情,發動前就送給朝鮮幾個師有戰鬥經驗的朝鮮族戰士,發揮了巨大作用。
8、中國一直有情報人員在朝鮮偵查,對出兵有預案,並且提出過防仁川登陸的方案,但是朝鮮未採納。
9、中國面對第七艦隊封鎖海峽,解放台灣受阻。面對美軍威脅,決定一戰。彭德懷臨危受命,出兵朝鮮。
10、原定是防禦作戰,在朝鮮守住一條防線,但是美軍進展太快,雙方迎頭相撞,這就是第一次戰役,美軍大驚,中國也見識了美軍的武器優勢和戰鬥力。
11、毛親自指揮,志願軍戰略撤退,隱藏兵力,美軍兩路攻擊前進。志願軍突襲後路,全面反擊。持絕對優勢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勢橫掃美軍。美軍全面退卻,主將交通事故陣亡。但是因為武器裝備和後勤的巨大差距。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全殲美國整師整軍。
12、麥克阿瑟下台,李奇微接任。
13、中國發動第三次攻勢衝過三八線,解放漢城,但是已經被美軍找到弱點,攻勢不久即停止。
14、美軍兇狠反擊,中國退回三八線,損失慘重。雙方都重新認識對方戰鬥力。
15、第五次戰役攻擊成效有限,雙方轉入僵持,志願軍逐步更換蘇式裝備,戰鬥力在增強。美軍也難以推進。雙方開始談談打打。
16、僵持期間,發生上甘嶺戰役,美軍全力投入也難以進一步推進,白馬山戰役38軍也未能攻下韓國軍隊的戰地,雙方已經力竭,進入談判階段。
17、談判中,韓國李承晚不服,志願軍發動金城戰役,痛打南朝鮮軍,剝奪其話語權。
18、斯大林逝世,雙方真正和談,簽訂停戰協議。
19、朝鮮戰爭的意義:維護了中華帝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保障了東北工業區的安全,取得了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認識了現代戰爭,提升了戰鬥力。
給蘇聯交了投名狀,展示了強大的戰鬥力,蘇聯給了156項大項目,建立了工業基礎,成為立國之本。在國際上,樹立了新中國不好惹的形象。周邊再無大規模外敵入侵,即使蘇聯大兵壓境的時,也沒敢真打進來。
越南戰爭,美軍地面部隊也未進入北越基本上,朝鮮戰爭是兩大對立陣營確定勢力範圍的一次測試。
由於主要參戰方中國的軍事威信低下而形成的一次高烈度地區戰爭。
就蘇美全球勢力布局而言,朝鮮半島上一城一地的得失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由於中國軍事威信的低下,使得美國內部主張停止朝鮮戰爭的政治勢力始終論據不足。
美國當時的主戰派也未必就一定要奪取北部朝鮮以滿足美國的遠東戰略需要,只不過他們始終相信美國可以在朝鮮取得某種軍事優勢,使得戰事遷延不絕。
而朝鮮戰場發展到這樣一個將美國的面子置於賭桌之上的局面,正是由於朝鮮北部並非美國的真正戰略需要,從而對前線軍人約束不足,而逐步惡化至此。
一切的一切,在於美國並沒有尊重自己與蘇聯達成的有關在朝勢力範圍劃分的諒解,輕易的放縱美軍在仁川登陸後輕率的越過三八線。而美軍如果不是被人民軍一頓耳光狠抽,而是在南朝鮮中部即能遏制人民軍南進的話,戰爭也不至於到達後來的程度。
首先要明確的是:
1,六二五戰爭第一階段金日成對李承晚,具有一國內戰和蘇美代理人戰爭的雙重性質。
2,六二五戰爭第二階段美軍加入戰爭恢復南朝鮮「國界」仍然處於蘇美對朝勢力範圍劃分的諒解框架內。
3,美軍越過三八線的第一層意思是美國毀棄了蘇美兩國在朝鮮問題上的默契,第二意思是美軍輸昏了頭,混淆了代理人戰爭和親自出馬的區別。
4,志願軍介入朝鮮既是為中國爭取緩衝區,也是為蘇聯的極東戰略爭取緩衝區。在這個層面上是中蘇協力去迫使美國回到對日受降時做出的關於朝鮮雙方勢力範圍劃分的外交承諾框架下,去解決兩大陣營的劃界問題。對於蘇聯而言,仍然堅持代理人戰爭的政治判斷。
5,由於美國國內始終拒絕相信美國與中國通過直接軍事較量而形成的戰略均勢是符合現實實力對比的,所以停戰談判始終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6,美國接受停戰結果是因為美軍通過反覆嘗試也無法獲得任何一個可以證實美國軍力比中國軍力強大的戰例,從而耗盡了耐心。而且民主黨政府選舉失利也使得堅持朝鮮戰爭沒有成為下一屆共和黨政府的義務,結束它反而成為了艾森豪威爾的個人政績。所以美國就結束了這場它為了美國自身和民主黨政府的面子而不得不堅持的無意義戰爭。問題太寬泛,答案就不會很具體。
最初
「美帝」and李承晚要統一北朝鮮
「蘇修」and金日成要統一南朝鮮
開戰
金日成開的第一槍
北朝鮮軍隊把美軍和南朝鮮趕下了海
轉折1
仁川登陸,美軍的漂亮一擊將戰線反推到的鴨綠江.「仁川登陸」完美的詮釋了「打蛇打七寸」這個古語。
這時候,美軍的先頭部隊已近抵鴨綠江邊,明眼人都應該看出來:美軍的戰略目的就是統一半島
第七艦隊挺進台灣海峽,這是對中國的威懾,但也從另一種意義上將中國的軍事力量逼到了朝鮮半島
轉折2
志願軍入朝,也是兇狠的反擊戰,將戰線推到了38線。
僵持
從李奇微接管美軍開始。38線成為了南北雙方的」絞肉機「
結束
雙方都意識到了對方的強大,局勢恢復到了戰前狀態。在38線停火了。
尾聲
直至現在,朝鮮南北雙方其實一直是停火狀態,嚴格來說,戰爭只是暫停,沒有結束。
雙方依然有小規模衝突。關於傷亡
雙方均死傷慘重。對傷亡統計的一個誤區是:只把中國人和美國人當人看。把其他聯合國軍和朝鮮人統計在牲口一欄中。
死的人多不代表戰爭的失敗。這是雙方的技術、後勤、國民經濟差距。關於戰果
朝鮮、南韓(包含部分美軍):始於38線,終於三八線,都沒有任何突破
中國:始於鴨綠江,終於三八線。不管從任何意義上,都是一場勝利。
美軍:始於嘉手納,終於三八線。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大的勝利。畢竟,他曾有統一半島的機會,但是失去了。最終只是保證了最低可接受的勝利。最後加上一個笑話放鬆下
志願軍要和美國人打起來了:
結果兩邊都悲劇了
美國人很開心,不就是中國人嘛,我見過:轉進撤退其疾如風,迂迴包抄其徐如林
志願軍也很開心,不就是美械部隊嘛,我也見過:危害百姓侵掠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國內的敘事不用多說了,保家衛國四個字足夠了。
在作者看來,就是這一系列錯誤,讓美國與紅色中國為敵,新中國倒向了蘇聯,帶來了雙方長達二十年的仇視——直到1970年尼克松訪華。
最近新讀的一本書倒是給了我不少不同視角的認識。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 (豆瓣)
從美國的角度看,朝鮮戰爭,尤其是和新中國的對抗是一系列錯誤的累加,在貝文·亞歷山大看來,這場戰爭本可避免,或者以更小的代價結束,但是最終卻成為了一場悲劇。
錯誤1:蘇聯介入東北亞
至少在作者看來,東北亞的對日作戰是不需要蘇聯介入也可以取勝的,但是美國邀請了蘇聯,就失去了趕走他們的機會,也造成了朝鮮南北分裂的現狀;
錯誤2:試圖統一朝鮮
這個錯誤倒不一定是杜魯門政府犯的,很可能是麥克阿瑟的獨走。如果在仁川登陸後將戰鬥停止於三八線,(至少在表面上)存在構建非軍事化朝鮮,用選舉統一朝鮮的可能——彼時李承晚和金日成都不能算是多數派,溫和派才是多數,何況還有金九這種眾望所歸的任務。但是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後選擇了繼續推進,試圖完全統一朝鮮,建立美國保護下的統一的韓國——這直接威脅到了中國,導致了下一步錯誤。
錯誤3:沒有理會中國的警告
在中國最終決定出兵前,周恩來通過印度大使向美國傳遞了多次警告信息,從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到警告不要越過清川江,甚至在志願軍參戰後的行動中也將清川江作為了行動的一個中界限——聯合國軍如果退回了清川江以南,那麼軍事行動暫時中止。
在如此多的警告下,麥克阿瑟選擇了擴大戰爭,轟炸了鴨綠江沿岸,希冀通過將戰爭由朝鮮半島的局部戰爭擴大到對紅色中國的宣戰,甚至做出了不排除使用原子彈的暗示——這些激進的舉措無疑更加堅定了中國介入的決心。
錯誤4:沒有及時停戰
第一次談判到最終停戰之間,雙方就很多細枝末節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與此同時雙方也寄希望於在戰場上繼續取得優勢以促進談判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僵持階段雙方的火力都不足以進行大規模的戰術突破——前線的工事,坑道,堡壘都需要進攻方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可以攻陷,而收穫只是一個小小的、戰略價值有限的山頭。這種僵持像極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無數年輕人毫無意義的犧牲,換來的或許只是地圖上雙方陣線1cm的變動。傷心嶺,上甘嶺戰役就是最好的證明。
本該更早和解的兩國,就這樣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這本書主要依據美方資料,重點也在於美軍的行動與高層決策,無論是麥克阿瑟的巨大威望與獨走,聯席參謀長們的優柔寡斷,總統與將軍的矛盾,杜魯門政府的意識形態情結還是麥卡錫主義的威脅,都有直接的刻畫。
第一歷史是什麼樣子的,是無法得知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盡量全面的資料,去逼近,刻畫出歷史的草圖。
朝鮮戰爭的史實是什麼,中美韓朝乃至蘇聯多方都有充分的資料,問題的關鍵在於:
你是想要了解史實,還是了解你想要的史實。
就簡單提一個其實很重要的節點。
六二五之後,美國乾的第一件事情是,封鎖台灣海峽。
這件事對我共刺激有多大不言而喻,而且這件事不是用麥克阿瑟獨走就能夠解釋的。後期美國所有的行為,都在佐證我共對其封鎖台灣海峽是為了進一步針對中國的開始這一判斷。
其他的陳先生的文章寫的很明確了。ps我沒寫錯,是陳先生,我知道她是mm.就不知道陳先生的眼睛怎麼樣了,我還為她讀過書,便於節省眼睛寫作。真真天妒英才。
總結,
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戰爭爆發的原因:
金胖子想一統朝鮮半島,美國想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斯大林想玩代理人戰爭,並進一步擴張勢力,中國嘛,既然和蘇聯接壤,只能納投名狀了!戰爭的勝負結果:
朝鮮:把三大國都攪和進來了,自己爭取到未來幾十年其中兩大國的援助!
但是,徹底和美國走向敵對,而且打來打去金胖子還是沒有實現統一的美夢。美國: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長期來看,在亞太大陸有了落腳點,但是和蘇聯的代理人打得水深火熱,自己死了幾萬人,丟了顏面;而且戰略上,在斯大林的偷笑下,被動著的看著中國全面靠向蘇聯(不過美帝好像沒得選)
蘇聯:最大贏家,除了少量空軍,幾乎沒動家底,卻讓美國燒錢又燒人,而且徹底把中國拉到身邊做小弟,鞏固了共產主義陣線,大林子老謀深算!
中國:情況最複雜!讓史學家多次爭論!
屬於被動的被推向戰爭,非常被動!
一方面:和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徹底翻臉,並長期的敵對;而且死了那麼多經驗豐富的老兵,最後朝鮮還不領情!而且,台灣也丟了!
另一方面:相信當時的高層在戰前應該也預判到以上問題,但是當時的情況是——要麼倒向蘇聯要麼倒向美國,而且急需和平建設的大環境!那麼由於和蘇聯有幾千公里的接壤,如果倒向美國,後果是不敢想像的,斯大林的性格和作風中國很清楚!長期的不安定和危機,將無法建設國家,所以只能投靠蘇聯;那麼,朝鮮戰爭這個投名狀相當有分量!!
於是,戰爭結束後,整個中國的工業體系都得到蘇聯的大力援助,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全盤援助!國家建設在蘇聯的幫助下在幾年內迅速發展!整個國家從工業到教育到生活的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還受到影響!
而且,中國不要命的咬著牙和世界老大拼了一仗,鎮住了全世界,樹立了威名!中國用這種方式告訴全世界:這就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我不要命,誰也別小瞧我!日本:非常大的間接受益者
韓國: 仗在自己家打,死了最多的人,但是這麼多年了,大家分析這場戰爭時,首先都是先分析美中蘇日的利益得失,相對輕視思密達們 !太悲催了,有時輕視比否定還悲催!
迅速在戰後崛起,得到大量機會,迅速成為強國!
對得起孔子、屈原、秦始皇、孫悟空、貝吉塔、魔人布歐這些大韓民國的列祖列宗嗎?謝邀(話說這真是個好奇怪的話題)
晚上和表哥交流了下,簡要結果如下:蘇聯中心思想:尋求新不凍港
中國中心思想:東北要有緩衝
朝鮮中心思想:迅速完成國家統一具體來說
蘇聯方面迫於"錨定中國盟友/西方媒體壓力/艾奇遜"遠東講話"著力拉攏共和國"的三方壓力下,在1950-02-14不代表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包括放棄旅順、大連不凍港和中長鐵路。自沙皇俄國以來長久追求的遠東出海口戰略即將崩塌,蘇聯目光不得不轉向朝鮮半島的釜山。但迫於美軍介入的壓力,一直不敢明確支持金日成發動戰爭。朝鮮方面一直尋求背靠蘇聯快速解決統一問題,並在1950年初看到美軍防區設定中不再包括「南朝鮮及台灣地區」後,尋求斯大林準備著手戰爭,斯大林同意了這一考慮,在兩方同意的情況下遞交給中國
中國方面僅僅希望不和美國直接衝突的同時保證東北有一個戰略緩衝,但「兩方(蘇、朝)都簽了,我不能一方否定」兩方「,於是同意朝鮮進行可能的南下戰爭。在朝鮮戰爭開始後,東北邊防軍一直在增兵,直至9月5日達到90萬人,可見抗美援朝開始之前,毛是一直準備進行有限烈度戰爭的。而這個戰爭願望一直被斯大林壓制,原因很簡單,中國人進入了朝鮮那蘇聯肯定一直就拿不到釜山港了,不符合蘇聯利益。直至1950-09-15美軍仁川登陸,形勢急轉直下不得不打的時候,中國才被迫出兵,在蘇聯的壓制下失去了最好的戰爭時機
這場在美國都幾乎遺忘的戰爭,在中國到現在還討論如此廣泛,無非是因為:
1. TG當權後,最大規模戰爭就是韓戰;
2. 韓戰的另一方主力是傳說中的美軍;
3. TG自認為贏得戰爭;
一般討論歷史無非是為了對後世有所借鑒——因此不客觀的評價也可能會導致對未來決定的誤判——所以先說一下客觀事實:
戰鬥細節不說,麥克阿瑟是戰區總司令,杜魯門是美國總統,麥克阿瑟典型鷹派,杜魯門比較謹慎的,要真是按麥克阿瑟的意思,別說統一朝鮮了,他能給你打到莫斯科,當時中國軍隊一入朝,他就*準備*用原子彈炸北京了(很重要的這一點在中國的教科書里居然是用的「叫囂」一詞,竟有人以為戰場上臨時換將難道就只是因為恐嚇敵人的原因?),杜魯門(一貫的)不願意冒險(可以參考日本投降相關歷史,杜魯門謹慎風格一覽無餘),最後總統跟戰區總司令的矛盾都激化到國會了,最後結果就是麥克阿瑟下課。後來朝鮮戰爭怎麼結束的?情況跟杜魯門時期大不一樣,總統艾森豪威爾,要知道他是美國戰後唯一一個有魄力派美軍戰鬥部隊「鎮壓」國內民眾的美國總統(參看小石城事件),他一上台對朝鮮問題就是一個原則——停戰,當時中美兩軍在38線磨嘰好長時間了,一會打一會談,為各種哪怕極小的利益進行爭奪,艾森豪威爾一上台直接把話一放,要麼中國軍隊往後退XX公里停火併歸還美軍戰俘等等等等一系列條件,要麼往中國扔原子彈,就這樣,沒商量。最後就停戰了,整體戰略層面就是這樣,所以至於什麼37線39線等等說實話也沒啥意義。
其實看完上面這段簡述,觀點已經很清楚了,核武器是一個分水嶺,傳統戰場上的勝負已經不重要,能用核武器,跟不能用核武器的談,有啥好談的?時代在變化,科技在進步,今天的世界已經不是幾十年前,但博弈的本質不會改變,誰強誰就有話語權。為什麼冷戰這麼多年了最後拖到蘇聯解體都沒打起來?兩邊都有原子彈唄。不過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因為美國的衛星防禦系統,正在一點一點打破這種戰略平衡,當然這東西估計再過二十年也不一定能有多少實戰能力,但這是一個趨勢,長遠來說,中國的軍隊應該和美軍一樣,越來越傾向於打局部戰爭而不是用來打「大仗」,因為中國作為一個軍事大國(我理解的軍事大國就是有核武器)和任何一個大國打全面戰爭,都會導致終極武器的使用,目前來說就是核武器——這個任何國家都受不了的玩意。所以要麼中國發展衛星武器,要麼中國也發展反導系統,當然最好兩個都搞,你只壓一個,萬一這一個因為某個短期的技術突破突然失效咋辦?
所以最後說道韓戰,我不是說中國應該忘記自己感覺還挺輝煌的這麼一次戰爭,但是作為對未來的意義,還是希望有識之士能看清楚形勢,即使單純從軍事角度講,中國也應該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需要邁向的方向。答:以言開場: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軍事永遠是政治的附庸。要從兩個方面看美在韓部署反導系統,從戰術上講是美國的勝利,從戰略上講是美國的失敗。
2015年1月預言人民幣貶值,提前半年預言國家熔斷,那都是小兒科,這才是大戰略。
(不貼,自己去找。)點擊看大圖。
開全屏大家能看的清楚些,美國自吹自己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關於1:從地緣政治角度,烏克蘭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 歷史
關於2:如何看待土耳其擊落俄軍轟炸機? - 軍事
關於3:二戰後美國為何要鼓勵菲律賓獨立? - 歷史
關於4:見下文。
關於5:如果現在(2015年)中國再次和美國在朝鮮半島打一場常規局部戰爭,勝算多大? - 軍事
一、惡補朝鮮歷史
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間剿滅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建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個郡。隋朝因為征伐高麗,導致國內維穩失敗,以致滅國。唐朝時期,在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的同時,與日本爆發白江口海戰,此後日本以中國為師,一直到明治維新。遼金時代都對朝鮮沒有進行有效的統治,直到元朝,元朝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用於作為征伐日本的前站基地。明朝時期,朝鮮的李成桂乘亂上台,自立國王。當時的朝鮮內部不穩,不願意多生事端,所以奉明朝為正朔,朱元璋知道朝鮮不能輕易攻克,所以就坡下驢封李成桂為朝鮮國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氏朝鮮。
近代,朝鮮的大院君厚積薄發,為了避免大權旁落,鞏固王權,選擇了沒落家族的閔妃。結果閔妃比他城府還深,於是翁媳之間斗的是高潮迭起,親日的、親俄的、事大的、獨立的、一時間朝鮮就亂了。朝鮮人雖然打仗不怎麼的,但內鬥找事卻是一頂一的好手。當時駐軍朝鮮的袁世凱一看勢頭不對,建議李鴻章早下決心吞併朝鮮,以免引來列國覬覦。當時的中國內部高壓維穩,只怕生事端,所以只是埋頭不理,一心只修頤和園,為朝鮮動亂留出了時間。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甲午戰敗,把中國的現代化推遲了一百年!其實當時中國或讓出朝鮮,或吞併朝鮮都能獲得戰略主動權,都要比瞻前顧後的強。
時間往後推,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中國的一再反對下越過三八線,中國被捲入朝鮮戰爭,徹底打亂了中國收復台灣和進入聯合國的部署。伴隨著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美國越過了三八線,越過了距離中國邊境240公里的平壤和元山一線,中國的選擇就是沒有選擇。而我們再來看攪屎棍朝鮮,利用中蘇矛盾,左右逢源,東食西宿兩邊拿錢,最後跟著蘇聯一溜煙跑了。
1950年6月28日,金日成派武官來知會毛澤東,朝鮮戰爭三天前打響了。毛澤東對師哲說:他們是我們的近鄰,戰爭爆發也不和我們商量,現在才來打招呼。見:李海文《黨的文獻》1993年第6期。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16年1月6日09時30分在朝鮮(疑爆)(北緯41.30度,東經129.1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消息稱,北京時間2016年1月6日9時30分,朝鮮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今天是改革開放第38個年頭,假如今天朝鮮半島打仗,不管輸贏台海局勢都會固化,中國的改革開放都會終止,甚至中國的內政外交方針都會出現大的改變,而這一切問題,都不是朝鮮的問題,朝鮮的目標是踏平漢城,佔領東京,最後造幾十艘帆船進攻紐約。
歷史告訴我們:大院君與閔妃的惡鬥,才是甲午戰爭真正的起因。
二、中國版本的朝鮮歷史一個網友問:朝鮮戰爭該不該打?
瞬間大量信息被調用出來,在遺忘前把它寫出來。
從美國的視角看問題。美國當時剛打完二戰,軍人的勢力如日中天,美國的文官控制不住局面。美國隨時都會出現凱撒(軍人獨裁)控制美國的局面,而美國當時擁有世界一半的物質財富,假如美國要統一歐洲,甚至要統一全世界,可以說根本沒有懸念。但對於美國而言,國務院和軍方就內政和外交的看法都是相反的,國務院不願意出現一個軍政府,所以極力遏制軍人做大,但軍人一聽到戰爭,汗毛都是發笑的。這個時候,美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淪陷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假如美國淪陷成軍人執政,那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根本沒有懸念。對於美國而言,朝鮮戰爭最大的勝利,就是麥克阿瑟的霸星隕落。就美國國家利益而言,美國當時正在強勢崛起,但還不是世界霸權,美國真正接手霸權,是通過歷次中東戰爭,控制了中東就相當於控制了全球的戰略主動權。
從蘇聯的視角看問題。蘇聯當時向小鬍子要巴爾幹地區,小鬍子回答:巴巴羅薩。二戰蘇聯理論上是輸定了,一方面小鬍子自信爆棚,沒有佔領高加索油田。另外一方面美國的大腿那是非常、非常的粗,支持了蘇聯一百多億美元的物資,硬是把一邊倒的局面打成了持久戰,其實二戰是美國單挑德國、日本、義大利。這個時候的蘇聯外強中乾,面對美國兩腿打顫,唯一能挺住的就是軍大衣,因為軍大衣可以遮掩了這一事實。面對伊朗英蘇南北劃分勢力範圍,伊朗的政策就是武裝鬥爭為主,斯大林迅速做出反應,立即撤出伊朗北部全部軍隊。而蘇聯的高壓政治對控制世界第一大國明顯力不從心,蘇聯自身的行政管理學就是鞏固目前的既得利益,無心於對外擴張,但是毛熊的胃口還是沒有吃飽。
從中國的視角看問題。中國繼承的是誰地緣政治利益?或者說中國接手的是誰的勢力範圍?延安不用想,西柏坡不用想,北京不用想,到了莫斯科這個問題就要想了,中國繼承的是日本的(地緣政治利益)勢力範圍。一個國家的崛起,必須要有自己的門羅宣言,必須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起源,這也是為什麼天朝特別反感越南在東南亞擴張的原因。回頭講朝鮮戰爭,從毛和斯大林的會談紀要顯示,朝鮮應該是中國的勢力範圍,但蘇聯比中國有錢,比中國勢力更加龐大,這也是為什麼朝鮮、越南會偷偷倒向蘇聯的原因。作為中國而言,要想不淪為一個地區性大國,成為一個彪炳史冊的世界大國,就要打贏這場日俄戰爭,這場戰爭的意義不僅僅是局限在朝鮮走廊,更是中國門羅宣言的異化。中國必須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否則只能走印度那樣的中間道路,搞不結盟運動。
朝鮮戰爭,中國是不是被蘇聯利用?答:這是毋庸置疑的。那個、那個誰不是說過,被人利用,說明你還有利用的價值。而中國參與朝鮮戰爭,追求的是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政治。
三、美國版本的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有很多版本,沈志華的蘇聯版本是一個,基辛格的美國版本是一個,還有我在公眾號寫過的亞洲主義版本。今天講基辛格的美國版本,這就是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爆發的甲午戰爭至今還沒有結束,雖然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已經簽字停戰,但戰爭還遠沒有結束。多少年以後,美國鼓吹自己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於是俄羅斯、法國、英國決定在中東給美國開闢第三戰場,我把它稱為第六次中東戰爭。
基辛格說:中蘇之間的動機是模仿德日式的侵略戰爭。當時美國的軍隊正在裁軍,沒有力量遏制中國崛起,但杜魯門還是決定調運佔領日本的美國駐軍堅決反抗。
當時斯大林對鐵托背叛自己非常生氣,為了強化對朝鮮的統治,下決心叫朝鮮放手去進攻韓國。同時,斯大林對毛澤東和中國的崛起非常的恐懼,於是斯大林也需要一場局部戰爭來讓中國、朝鮮選邊站。最最關鍵的是,美國把大量的軍事、經濟、政治力量部署在歐洲,導致蘇聯壓力山大,而蘇聯要緩解歐洲方面的壓力,就需要在非歐洲的地區,打一場現代局部戰爭。斯大林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斯大林挑起戰爭以後,就想放手,讓中國和朝鮮充當炮灰,這也是斯大林為什麼不願意大力援助朝鮮戰爭的原因。
雖然我們不知道金日成許下什麼樣的諾言(原話是金日成一次次抬高價碼),但我都清楚,就金日成當時的情況而言,除了當兒皇帝,基本上沒有其他選擇。所以說,戰敗或者說和平協議的簽署,對朝鮮未必就不是好事情!
美國濫用武力,美國最愚蠢的無非就是不考慮政治後果的,越過三八線。假如當時美國的軍隊僅限於聯合國授權的範圍以內,沒有越過三八線,沒有「入侵」北朝鮮,那戰爭從那刻起就已經結束。再或者,麥克阿瑟在距離中國邊境240公里的地方(平壤和元山一線)停下,那戰爭也不會觸發,中國會默認這個緩衝區,但這一切都是假設,麥克阿瑟還是把軍隊派到了中朝邊境。戰爭終於在突破中國人兩條底線情況下被觸發了。1950年8月4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說:假如美軍停留在平壤和元山一線,那中國軍隊不必主動進攻。因為麥克阿瑟是愚蠢的,當時的美國政府也是愚蠢的,他們只是含糊不清的給麥克阿瑟下達容許越過三八線的命令。當然假如說:越過三八線、越過平壤和元山、向靠近中朝邊境部署小股部隊是愚蠢的話,那觸怒毛澤東的就是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毛澤東作出了最終的判斷,那就是美國要挑起一場更大的戰爭,而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美國奉行的是威斯特伐利亞國際體系原則,毛澤東奉行的是天朝上國的東北亞國際體系原則,於是文明之間的衝突開始了。
從戰場失利的麥克阿瑟想從政治上扳回一句,他和國務院幹上了,他要擴大戰爭,他要空襲中國本土,他要全面遏制中國,杜魯門微微一笑,撤了麥克阿瑟的職位。這個時候,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說:用軍事的手段解決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是先歐後亞。)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是朝鮮戰爭的戰勝國,因為中國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而美國是朝鮮戰爭的戰敗國,因為美國從一戰爭開始就奉行了先亞後歐的錯誤戰略,差點同時挑起兩場戰爭,假如兩場戰爭同時開始,等待美國的只有失敗。當然這不是最搞笑的,最搞笑的是,美國醉漢奧巴馬現在又開始鼓吹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英、法、俄怕美國動手,趕快派航母去中東準備挑起第三場戰爭,希望美國能適可而止。(這段話不是基辛格說的,是我說的。呵呵。)
杜魯門對和平與戰爭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他認為談判與戰爭是相輔相成的,是矛盾共存的,所以美國要見好就收,適時終止戰爭。而毛澤東(或中國)則認為,談判是戰爭的延續,根據孫子兵法的攻心為上,談判是瓦解美軍士氣最好的辦法,處於優勢的時候就進攻,處於劣勢的時候就談判,所以經常談而不決,談判為軍事鬥爭而服務。實際情況是,美軍在談判停戰期間死亡的人數和戰爭進行時死亡的人數呈現1:1的態勢。
最後,在三八線,中國和美國都獲勝了,中國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美國挽回了自己世界霸權的面子。最大的輸家是蘇聯,蘇聯曾經承諾出兵和援助武器,其實大部分沒有做到,出兵沒有,即使是武器援助,蘇聯也要自己的同盟現金償付自己二戰中淘汰的武器,這些嫌隙為以後的中蘇關係破裂埋下了伏筆。而蘇聯的懦弱或背信棄義徹底的激怒美國,美國迅速擴大了自己在歐洲的軍事力量,並長期保持了和蘇聯規模相當的陸軍力量,正式確立了自己全面遏制蘇聯的基本國策。
中國學者認為:朝鮮戰爭使中國失去了收復台灣的機會,使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促進了全世界的民族獨立運動,使美國人民反戰的情緒高漲,美國錯誤的先亞後歐的戰略方向為越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不讓談政治的地緣政治
四、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緣政治。
1、中蘇矛盾其實毛和他所領導的中共不屬於斯大林一派,也不屬於與托洛茨基那一派,所以中共內部的那兩派一直想重新奪取中共內部的控制權。斯大林說毛屬於普加喬夫式的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比較中肯,我個人比較認同。中共一直想擺脫蘇共的控制和影響,其中一個合作夥伴就是美利堅,在延安大家都談了很多有意思的話題,但最後美國始亂終棄,認為中共的實力不夠資格成為一個盟友,背棄自己承諾過的一些東西,所以中共也就沒有義務一頭熱的向美國懷裡擁。
2、機變結盟
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因為美國意識形態的敵視,把中共被迫推向蘇共,對於中共而言結盟是唯一的出路。與美國的私有制和蘇聯的公有制對照而言,農民起義軍的耕者有其田更傾向於蘇聯的公有制,於是毛做出了和蘇聯結盟的決定。但是斯大林不是這樣想的,斯大林的盟友是信奉國家主義的第三帝國,再或者是橫貫全球的大英帝國,再或者是超強的美利堅,中國?那個農業國?根本不予考慮。你當農民有組織就是世界強國?最後毛還是在蘇聯換來了一紙盟約,算是給國內的政治勢力一個交代。
3、朝鮮戰爭弱國不僅無外交,而且弱國無盟友。但是對於脆弱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充其量就是一張紙,對蘇聯沒有任何約束力。而蘇聯也並沒有因為這樣一張紙就放棄他的黃俄羅斯計劃,朝鮮戰爭就是這一計劃的具體表現。在打與不打之間反覆權衡的毛澤東,最後做出一個必須打的決定,美國在海的那一邊指望不上,假如不打如何和蘇聯共處,那盟約就真成了白紙一張。而什麼誤判、美國威脅中國東北等,都是託詞,只有毛自己清楚,不打中國就會被世界徹底孤立和遺忘。
4、軍事主官
粟裕態度消極,林彪等軍事主官都不主張打,因為他們是從單純的軍事角度算賬,打根本就划不來帳。而毛則要考慮大軍事,那就是政治。所以必須打,那就讓彭德懷去吧。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5、大亞洲主義
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做出一個選擇,選擇脫亞論,或者選擇大亞洲主義。毛曾經說過:我不恨日本人,我還要感謝日本人。這是一種大亞洲主義的觀點,他的宣傳詞就是:大東亞共榮。與之對應的是日本的脫亞論。很多落後的亞洲民族,都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亞洲的民族應該聯合起來,比如說緬甸的昂山素季。在戰後面對垃圾場一樣的日本,美國也在考慮怎麼收拾日本的局面,但最後還是先歐後亞。日本就在戰後秩序中掙扎,很有可能就淪為一個三流的民主國家。朝鮮戰爭使日本的戰略地位扶搖直上,一直到1967年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而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承接日本的產業轉移,又造就了亞洲的崛起和復興。假如沒有朝鮮戰爭,那蘇聯也不會在沒有戰略價值的遠東部署很多軍事力量,美國也就沒有必要提振日本經濟,那日本就完了,就會和阿根廷一樣重新墮落返貧,那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和中國沿海的產業轉移也就成了空話。舞台就是這樣,有人唱紅臉,就要有人唱白臉。
6、政治
1972年中國和美國建立交往,中國終於攀到了高富帥的高枝。假如沒有朝鮮戰爭,中國和蘇聯的聯盟就是一紙空談,當蘇聯的利益受到威脅時,中國就是今天的烏克蘭,也就沒有幾個五年計劃,就沒有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當1972年和美國見面時,美國也不會和中國靠近。那今天的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還不如印度,印度沒有經受戰爭破壞,還有英聯邦留下的那些物質財富可以折騰。
7、地盤
就是街上的地痞、流氓都知道,想混就得有自己的地盤,這就是世界政治。當老大打不過新來的混混時,就會說不打不相識的鬼話,這還是政治。然後這個混混就有了自己的地盤,開始擴充自己的實力。以上就是戰略推演,延安接觸是中蘇結盟的前提,中蘇結盟是朝鮮戰爭的前提,朝鮮戰爭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就因為美國背棄延安接觸的精神和原則,所以。。。。。。打仗的目的還是為了建交,建交才是問題自始至終的核心。
(沒有單純的軍事(暴力),和老大打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搞好關係。)
8、中美建交
建交真的那麼重要?我就呵呵,不是有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土豪,我們交個朋友吧。假如在蘇聯和美國中間選擇,滅秦者胡,當然遠交近攻。中美建交是一件中國現代國家利益、傳統政治利益、地緣政治利益高度契合的政治資產,然後就有了中越戰爭,就有了改革開放,就有了中國勇奪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表演。
(政治家和流氓有什麼區別?政治家是智商比較高的流氓,他們都信奉強戰勝於苦耕。)
所以說為什麼會打朝鮮戰爭,因為毛澤東奉行實用主義。
9、政治家
有很多人,他們要做的就是構建制度,引導歷史的發展方向。比如說:李光耀、鄧小平、蔣經國。只要不是很蠢的政治家,都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的預判。拋棄表面現象,看問題的本質。政治的結果,就是政治的原因。朝鮮戰爭是中美建交的基礎,而中美建交始於延安接觸,這才是大戰略。反右、文革和中蘇反目都為中美建交鋪平了道路,關於文革,文革和劉邦、朱元璋對異姓王謀反和千乘之家的屠戮,歸根結蒂是要他們的命,好讓權利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關於中蘇反目,長征路上電台壞了,毛澤東很高興。政治家活著為什麼?那就是用陰謀和陽謀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整個社會之上。
10、政治目的
說得好像能推出幾十年以後的結果一樣。答:這就是政治家吃飯的本事,假如毛不能推演出一個結果,那還不如在北大當他的圖書管理員。而且毛澤東旁邊還有很多非常有錢,對權力定力十足,吃飽了沒事幹的幕僚,給他教帝王心術和提前削藩。
11、厚黑
政治不是講道理,政治就是厚黑哲學,政治就是實用主義。今天的印度,就是理想中的中國。印度沒有反傳統文化的文革,沒有向外推行政治意義的戰爭,沒有國內政治派別的無差別清洗,納倫德拉·莫迪甚至把印度的發改委解散了,嚇了我一跳,但細細反思之他是一位民主世界的領導,這也註定了他一事無成的命運。
12、朝鮮的強悍那個、那個、那個誰說過:大國因為瞻前顧後而顯得軟弱,小國因為無所顧忌而顯得強悍。
朝鮮半島的局面是中、美、蘇三國政治博弈的結果。
13、朝鮮
首先講中朝意識形態方面的矛盾。中朝關係之間有一個集體領導和個人領導的衝突,中國是黨說了算,朝鮮是紅太陽說了算,中國的社會結構要比朝鮮穩定得多,所以可以改革開放。假如朝鮮想改革開放,那就要把紅太陽的個人領導轉換成集體領導,而且還要照顧很多人的利益,是你,你干不幹?朝鮮不改革開放,所以必須排斥中國,否則政治上就不正確。朝鮮不改革開放,不是侵害到黨的利益,也不是侵害到國家的利益,更不是侵害到民族的利益,而是涉及到某些個人的利益。對於人家個人而言,改不改都一樣,改革也不能帶來紅太陽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普列漢諾夫談到法國雅各賓黨專政垮台的原因時,說:這個專政垮台,就是因為砍的腦袋太多了。列寧說:「雅各賓黨垮台,是因為砍的腦袋太少了。革命應該善於自我保衛!」或許這就是朝鮮政治體製得以維持的原因吧。三胖不但有秘密警察、軍隊、政府的支持,還控制了朝鮮的主體精神,讓老百姓一見就激動的淚流滿面。斯大林死了,朝鮮弄了個主題思想,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中共、蘇共控制他。
金三胖說:你還是圖樣。
14、韓國
歷史上西德和東德合併,把西德害慘了,但人家那是一個民族,打斷骨頭連著筋。假如今天中國想滅韓國經濟,很簡單啊,把朝鮮佔領,然後撤出,叫韓國當接盤俠,韓國只能選擇接盤。然後韓國大量的流動性資本(現金流)進入朝鮮,僅維持正常運轉一項就能拖垮韓國經濟。15、中國
毛澤東的態度,你當天朝駐北韓志願軍是在那玩的嗎?最後再三思量,看門不掏錢的犬科哺乳類動物哪裡找。鄧小平的態度。鄧小平對美政策全面轉向,這個時候對待朝鮮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但一思量,中國需要和平的周邊環境。以後,朝鮮經常刷存在感,中國很生氣,美國挑唆,把他滅了,我支持你。中國一思量,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所以作罷。
16、美國
假如南北朝鮮合併,沒有北朝鮮這個敵人,韓國將會倒向誰?
17、俄羅斯
有很多歷史學家說38線是麥克阿瑟隨手一划,我就笑。38線是甲午戰爭以後,俄日之間的勢力分界線,再說直白一點就是俄羅斯的最遠邊界線。俄羅斯經濟雖然三流,核武器那可是一流,你們擅自改動雅爾塔協定,是什麼意思?想破壞戰後秩序?
18、日本
周邊少一個有實力的國家,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大家要多看政治背後的那些東西,六方會談是為了要結果嗎?六方會談最大的意義就是大家可以見見面,走走過場。你看我們大家都是很努力的,至於沒有結果,其實沒有結果就是政客們要的最好的結果。於是六方會談開始了,主持人提出我們討論一下南北朝鮮合併的問題,於是大家一致的發出喻~~~的聲音。看上去很扯淡的38線,是歷史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存在就是合理。
19、大院君
朝鮮信誓旦旦的說:要踏平韓國最高峰,漢拿山。中國說:你上啊!朝鮮回頭看了一眼中國,繼續恨恨的看著韓國。中國說:你倒是上啊!朝鮮回頭看了一眼中國,繼續恨恨的看著韓國。中國說:哎。說你呢,你倒是上啊!朝鮮回頭看了一眼中國,繼續恨恨的看著韓國。中國說:你他#的,上啊!然後嗶哩啪啦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你不知道大院君?你不知道大院君?你不知道大院君?朝鮮被打的抱頭亂跑,大喊:我就是嚇唬、嚇唬美國,減輕你們重返亞太的地緣政治壓力。中國繼續打,說:他#的,我的壓力要你減,要你減,你要是不小心把炮火星子蹦到美軍基地,還用美軍重返亞太?你個蠢豬!金正恩回國以後開始大肆宣傳,金正恩在北京接見維尼同志,和中國就近期東北亞局勢交換意見,雙方交流始終在愉快、祥和的氣氛中進行,雙方會後就美帝妄圖挑起戰爭的舉動發表了聯合公告。中國和朝鮮都是晴天,因為烏雲都跑到韓國和美國了,思密達。
五、朝鮮版本的朝鮮戰爭
友情提示:什麼叫五常?就是減去一常,還有四常。
問:@易行道 怎麼看3胖,美軍有可能對他實施斬首行動嗎?中國會默認美軍的行動嗎?
答:以後上課不好好聽,下課提問題的一律收補課費。你們要理解金正恩他們家是怎麼想的。三金長期以來搞那個主體思想,動力是什麼?就是為了搞意識形態差別,不願讓蘇共和中共控制他,勞動黨還朝秦慕楚兩邊拿好處,兩邊罵。朝鮮想的是學中國最後和美國建交,然後朝鮮也獲得美國的最惠國待遇,朝鮮開始改革開放。這叫預先取之,必先予之。你們認為這種小國的逗比思想比較可笑,朝鮮人家可是非常認真準備的。
問:朝鮮跟中俄兩國邊界接壤,結果最後就跟烏克蘭一樣啊?
答:中國曾經擔心過這個問題,就目前來看,沒當一回事情。道理很簡單,假如中國擔心朝鮮反水,早就滅了朝鮮了。中國考慮的是和平的周邊發展環境。美國考慮的是東北亞的戰略均勢,西方人思維不像我們這麼活泛。假如朝鮮倒向美國,那韓國這麼辦?假如朝鮮倒向美國,那就不是朝韓對峙的局面,而是中美對峙。美國有一個短板陸軍是個瘸子。迄今為止,我們見過美國打海戰,還沒有見過美國陸軍在戰爭中放大招。美國本土陸軍十五萬,想笑的感覺。其實朝鮮戰爭爆發的時間點,非常的好。正好在美國人撤離的關鍵時刻。假如再晚幾年,那朝鮮半島就真統一了,那今天東亞的經濟還不如印度。
問:我發現,美國每次打仗 ,優先使用空軍,世界最強空軍。
答:比起美國海軍的強大,空軍也尿。你見到的空軍都是海軍的艦載機。
問:不會吧,美國會遏制印度崛起?
答:美國要遏制的是亞歐大陸的崛起。因為亞歐大陸比北美大陸大,假如亞歐大陸統一了,那全世界就統一了。再別插話,繼續聽我說朝鮮。朝鮮不止一次的喊:要和美國直接對話。朝鮮不止一次的喊:要和美國建交。朝鮮不止一次的喊:建交就帶速度棄核。美國根本沒有鳥朝鮮。道理很簡單,美國人比較死板和教條,抱著均勢理論不放,所以美國一再重申要在六方會談的框架下和朝鮮談。什麼叫六方會談?就是東北亞攪局大會,東北亞攪局大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持東北亞的戰略均勢。均勢就是和平,均勢就意味著中國不會統一東北亞。麥克阿瑟當年說:韓國沒有戰略價值,所以要全部撤走。因為韓國是亞歐大陸東北亞延伸出來的半島,歸根結底他還是大陸。這裡面毛澤東和金日成是不懂的,但斯大林絕對是懂的。麥克阿瑟跑了,以後再想打美國人就要造軍艦了,那有那個錢啊?所以斯大林叫金日成咬美國人。當時的美國還處於崛起過程中,還是慢慢和英國、法國比內力(百度伊拉克國王)才搞到天下第一的。美國是不願意打仗的,但奈何朝鮮要打美國(駐軍)。這裡又要涉及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軍事擴大化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仁川登陸,其實仁川登陸改變的戰爭的性質,北朝鮮是侵略,仁川登陸從國際法上講也是侵略。對於中國人這不是什麼問題,對於西方就是要重新審視這個地區性質的國際問題。而毫無疑問,美國的國務院關於這個問題是想陰麥克阿瑟的,結局大家都知道,艾森豪威爾成了總統,麥克阿瑟夜夜哭到醒。東北亞的戰略均勢是美國人一手打造的,美國不會結構性破壞它。中國當時的心情和今天的朝鮮是一樣、一樣的,美國你就和老佛爺建交吧。
朝鮮戰爭結束,接著就是越戰,美國實在是被中國鬧的不行了,於是打破戰略均勢收了中國,於是連鎖反應就是蘇聯掛了。關於朝鮮問題,毛澤東想得很清楚,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就想和美國人建交。那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先抱蘇聯的大腿呢?因為中國想和美國講一個好價錢。毛澤東當時是有能力打贏朝鮮戰爭的,但毛澤東不願意。還是前面的顧慮,假如打贏美國,那就要和美國打海戰了。所以中國在朝鮮戰爭中都是以打疼美國為主。很多戰略性的大撤退,根本沒有必要,但毛澤東不是這樣想的。其實關於這一點金日成是看的很清楚的,金日成很清楚中國人就是把自己當猴耍,還發了脾氣,據說被彭德懷扇了耳光。對於毛澤東而言,想打美國了,就隨時拉開朝鮮戰爭(陸戰)的序幕。三金也想學毛澤東的實用主義,但是三金沒有搞清楚,他沒有中國這樣的戰略縱深。美國不和朝鮮建交的主要原因是朝鮮是小國,美國如果被朝鮮訛詐,以後還怎麼混?
講個笑話。朝鮮就是向韓國發射核武器了,美國有什麼損失?學地緣政治,重新審視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在美國地緣政治理論中的重要性,自己心裡要清楚他們到底是幾斤幾兩。美國是在1950年,甚至更早就計劃撤離朝鮮半島的。因為朝鮮半島沒有戰略價值,美國的核心利益是大西洋湖。日本列島都沒有多大的戰略價值!還是那句話,美國的核心利益是大西洋湖。美國當年在歐洲搞馬歇爾計劃的時候,日本大批餓死人,美國連管都沒有管。
我的外公參加過朝鮮戰爭,他當時的兵種是迫擊炮兵。他只跟我說了一些打仗的事,當時部隊要移動到另一個區域,對面山頭上美軍發現了他們。在對面山頭用高射炮平射志願軍,(聯裝小口徑高射炮)外公描述高射炮像割麥子一樣把樹都打斷了。跟他一個班的四川籍兵不走運,被一塊炸起來的石頭打到腦袋,一聲不吭一下就犧牲了。生死是一瞬間的事情,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擊中的就犧牲了。還有一個描述就是冷,外公湖南人,朝鮮溫度太冷,凍得他受不了,不過還是挺了下來。後來外公的眼睛在一次戰鬥中被炮彈炸出的煙熏壞了,睜不開眼,他說後來撤下來在徐州治了幾個月眼睛,當時他很擔心失明,不過後來還是治好了。
另外,外公第一次吃蘋果是在朝鮮,以前從來沒吃過。同一件事情,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觀察結果,事過境遷後,透過歷史雲煙,再回頭看看彼時各個不同角度的情形,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入侵韓國,朝鮮戰爭爆發,中美朝韓,加之蘇聯的部分軍隊,在這片半島上惡戰三年,百萬生靈塗炭,最終重返北緯38度線對峙至今。在各方的國民記憶中,60多年前的那場「有限戰爭」,被涉及各方分別冠以「抗美援朝」、「6·25戰爭」、「韓國戰爭」、「朝鮮戰爭」和「朝鮮祖國解放戰爭」,當年生死相博的交戰各方,自然對那場戰爭的看法天差地別,現在,當回顧那場牽動世界的戰爭時,各自對歷史的表述也深刻滲透著對戰爭史和意識形態的博弈。包括中美俄朝韓在內的涉及各方在教科書中是如何描述朝鮮戰爭呢?作為損失慘重的中國人,我們應該看看那場戰爭的「全形度」視角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美國教科書名:《世界歷史》
作者:威廉·杜伊科爾、傑克遜·斯皮爾沃格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歷史學家)
出版社:湯姆森·沃茲沃思公司
版本:第五版
記述章節:朝鮮戰爭是中國的不幸!編者按:美國的公立中小學不採用統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
美國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級教授《世界歷史》。關於朝鮮戰爭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全文如下:
朝鮮戰爭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在1894-1895年的日清戰爭後,朝鮮這個中國的附庸國逐漸落到了日本和俄羅斯的掌控之下。1905年日本打敗俄羅斯後,朝鮮被歸併進入日本帝國,並延續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宣布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朝鮮擺脫日本的控制。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蘇聯和美國同意按照38度緯線將這個國家分成兩個不同佔領區。他們最初想在朝鮮半島恢復和平後舉行全國大選,但隨著美蘇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各自獨立的政府,一個是北方的共產黨政府,一個是南方的反共產黨的政府。
兩個政府沿著分界線的對立非常緊張。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入侵南方,他們的行動顯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許。杜魯門政府立刻命令美國海軍和空軍支援韓國,聯合國安理會還通過決議要求會員國聯合抵制侵略(由於聯合國拒絕將中國席位給予北京的新政府,蘇聯為示抗議沒有出席這次會議)。到9月份的時候,在美國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率領下,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線向北挺進,目的是統一朝鮮半島,成立一個單一的非共產黨的政府。
杜魯門總統擔心,聯合國部隊逼近中國邊境鴨綠江會挑起中國的干預。但麥克阿瑟向他保證,中國不會做出反應。然而到了11月份,中國的志願軍部隊站在朝鮮這方開始武力干預,並擊潰了聯合國部隊,將其驅趕回南方。儘管戰爭還在持續,在最初的38度分界線附近最終形成了一個靜態的防衛線。
對很多美國人來說,中國干預朝鮮戰爭是想在亞洲推行共產主義的明顯證據,最新資料也顯示,毛澤東當時認為亞洲正在興起一股革命。但事實上,中國參戰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擔心敵對的美國在其前沿駐軍,並可能越過邊境發動攻擊。麥克阿瑟當時還公開鼓吹轟炸中國東北地區、為攻擊共產黨中國做準備,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擔憂。
不管怎樣,朝鮮戰爭的爆發對中國來說尤其不幸。在朝鮮入侵韓國後,杜魯門總統立即下令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防止中國(大陸)進攻台灣。更為不幸的是,戰爭強化了西方對新中國政府的立場,導致中國有20年的時間被主要資本主義大國孤立。美國繼續支持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作為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並支持其佔據聯合國的席位。結果,中國無法獲得各種形式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賴於蘇聯。中蘇兩國在1950年簽署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俄羅斯教科書名:《外國最新歷史》(第五版)
作者:阿·舒賓
出版社:莫斯科德羅法出版社(Дрофа)
版本:2008年第5版
記述章節:第5章「冷戰」中的第16節「1940-1970年的遠東和東南亞」
使用對象:該書為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推薦供全日制學校9年級使用(相當於中國的高中一年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分裂為兩個佔領區:蘇聯和美國佔領區。根據國際條約,在外國軍隊撤出後應舉行全國大選。但是,在共產黨和親美力量在全世界對抗的情況下,這些條約並未履行。在撤軍前,蘇聯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獨裁政權,而美國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權。1948年,朝鮮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方的大韓民國。兩個政權都鎮壓反對派,並開始準備武力奪取整個半島。1950年6月,北朝鮮軍隊侵入南方,並正式宣布他們是為了反擊李承晚軍隊的攻擊。共產黨分子佔領了南朝鮮首都漢城,並渴望繼續前進。8月,南朝鮮軍隊手裡只剩下半島南部面積不大的釜山基地。
聯合國的多數成員國視北朝鮮的進攻為侵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動用武力對付侵略者。蘇聯沒有對這一決定投反對票,蘇聯代表因對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抗議而缺席該會議。1950年9月,主要由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國軍在北朝鮮軍隊的大後方仁川登陸。共產黨分子只得慌忙撤退。他們不僅丟失了漢城,也喪失自己的首都平壤。
1950年10月,美軍先頭部隊抵近朝鮮北部邊境。美軍幾乎控制了全國。斯大林和毛澤東不能接受共產黨勢力失敗的結果。中國宣布派遣志願軍入朝。實際上,進入該國的是上百萬的中國軍隊,他們將美國人趕回到三八分界線,戰爭由此爆發。1951年至1953年,漢城和平壤之間進行了血腥的陣地戰。任何一方都無法突破前線。數十萬人死亡。美國空軍殘忍地轟炸北朝鮮,甚至中國。為反擊這種攻擊,蘇聯飛行員秘密參戰。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議。
韓國教科書名:《國史》
記述章節:大韓民國的建立
編者按:該章節用一個小節(共3頁)介紹了朝鮮戰爭的原因和影響,朝鮮戰爭在韓國被稱為「6·25戰爭」1、6·25戰爭的背景
蘇聯軍進駐朝鮮之後,金日成等朝鮮共產主義者們受到蘇聯支持開始掌握實權,並開始建立專制體制的基礎。與此同時,他們開始肅清民族主義者,並對民族主義理念進行鎮壓,很快完成了對朝鮮的共產化。
1946年2月,金日成成為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委員長,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通過頒布土地改革法令、重要產業國有化法令等,強化了共產主義體制的基礎,並在1948年9月建立了朝鮮共產政權。
朝鮮共產政權與蘇聯秘密簽訂軍事協定,增強軍事實力,為入侵大韓民國做準備。但當時韓國由於各地發生騷亂和罷工等,社會還沒有完全恢復穩定,而且政黨和社會團體也是各為其事,政界同樣一片混亂。
2、朝鮮的南侵
朝鮮一方面加快為南侵做準備,另一方面在表面上希望與韓國和平相處,以掩藏其南侵的意圖。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越過三八線,開始南侵。
韓國軍隊不顧武器落後,為決心守護自由,勇敢地與朝鮮共產軍進行了戰鬥。但是由於兵力和裝備的不足,韓國軍隊面對大規模的共產軍入侵,不得不採取了臨時後退。韓國政府為躲避共產軍的侵略,經過大田、大邱一直撤退到釜山,並將釜山作為臨時首都。
6·25戰爭打響後,年紀尚輕的學生們也為守護自由而投筆從戎,與韓國軍隊一起勇敢戰鬥,很多青年為支持軍隊,而站到了最前線。
隨著朝鮮共產軍的入侵,聯合國安理會也緊急召開會議,將朝鮮確定為侵略者,並要求其撤出,與此同時,聯合國還達成了向韓國派兵的決議。
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以仁川登陸為契機,開始了反擊,並在1950年9月28日收復首爾,為藉此機會實現統一的夙願,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在擊退朝鮮共產軍之後,開始向朝鮮境內進軍。
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一直進軍到鴨綠江畔,眼看統一就在眼前,但由於中國軍隊的介入,不得不進行撤退。
中國動員了大量軍隊,實行人海戰術,將戰線向南大幅推進,並一度佔領首爾。經過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的奮力鬥爭,首爾得以再次失而復得,此後戰線就在三八線周圍呈膠著狀態。在戰爭處於攻防狀態的同時,停戰會談開始召開,並最終達成了停戰協議(1953.7)。
3、6·25戰爭的結果
朝鮮挑起的6·25戰爭是對自由與和平的挑戰,也是同族相殘的悲劇,無數人民在此次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和財產。此次戰爭中,韓國共有多達150萬人的死傷者,併產生了無數戰爭孤兒和離散家屬。
經過此次戰爭,韓國土地荒廢,工廠、發電站、建築、橋樑、鐵道等經濟設施徹底遭到了破壞。不僅人員和物質的損失十分巨大,人們精神上的傷害也同樣巨大。韓朝之間因為此次戰爭產生了嚴重的敵對情緒,其結果就是,和平統一無法實現,雙方長期處於對峙狀態,民族悲劇持續至今。
中國教科書名:高中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編著: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主編:吳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本:2007年2月第2版
記述章節:第五單元「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的第一課「朝鮮戰爭」1、朝鮮戰爭的爆發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國軍隊進入原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接受日軍投降。雙方以北緯38度線作為受降分界線,形成了南北兩個佔領區。在美國扶植下,1948年5月朝鮮南部成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9月,在蘇聯支持下,朝鮮北部成立以金日成為國家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對立政權。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視為自己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在美國看來,朝鮮半島的衝突不僅僅威脅到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更是「蘇聯發動全球性戰爭的第一階段」。對朝鮮進行武裝干涉,既可以維護和擴大美國在東亞的利益,也可以藉機向全球進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權政策,加緊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包圍和封鎖。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迅速(蓄謀已久)攻佔漢城,並向南推進,韓國軍隊節節敗退。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美國利用蘇聯代表拒絕出席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朝鮮問題之機,操縱安理會通過了指責朝鮮是「侵略者」的決議,並宣布武裝援助韓國,並悍然出動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7月,聯合國安理會又決定組成「聯合國軍」干涉朝鮮戰爭,美國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朝鮮戰爭從內戰擴大為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同年8月,朝鮮人民軍已佔領了南部90%以上的地區和人口,把「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壓縮在東南海岸一帶。為挽回敗局,在麥克阿瑟策划下,美國調集在東亞的全部機動兵力5萬人,在500架飛機和300多艘軍艦的配合下,於9月15日突然在半島中部的仁川登陸,並切斷朝鮮人民軍南進部隊的後路。朝鮮戰場上的對比發生了改變。9月28日,美軍佔領漢城;10月,又越過「三八線」佔領平壤。美軍很快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並轟炸中國東北地區,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安全。
2、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金日成向毛澤東主席發出緊急求援電報,請求中國出兵援助。為維護國家安全,援助社會主義國家抵抗外來侵略和干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主要領導人進行了慎重考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9日,在司令員彭德懷的指揮下,志願軍兵分三路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作戰。志願軍利用敵軍輕敵和分兵冒進的弱點,先後取得兩次戰役的勝利,解放平壤,把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南。以後雙方的戰線基本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進行了三次互有攻守的大規模戰役。
1951年7月,在蘇聯建議下,交戰各方開始進行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從此,朝鮮戰爭進入邊談邊打、打打停停的新階段。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有數量上的優勢,士氣高漲;美軍在技術裝備上擁有明顯優勢,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地面部隊的火力和機動能力很強。但美軍士氣低落,無力展開大規模反擊戰。
經過戰場上和談判桌上的反覆較量,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最後簽字。協定規定,雙方在朝鮮停止一切敵對活動,以北緯38度附近的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並在協定生效後60天內遣返戰俘。
3、朝鮮戰爭的影響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為背景的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它對主要參戰國及東北亞的國際局勢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
在朝鮮戰爭中,新中國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進行了三年戰爭,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美國通過戰爭扼殺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企圖徹底失敗。新中國是在帝國主義勢力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的情況下,被迫進行「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它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支援了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在這場戰爭中和戰爭結束後,美國對中國實行長期封鎖,致使兩國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
朝鮮中學教材中有關「6·25戰爭」(朝鮮戰爭)的主要內容
一、南朝鮮侵略朝鮮的戰爭準備
1.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
1948年12月1日炮製了《國家保安法》;1949年初炮製了《報刊法》,完全抹殺了輿論和出版的自由;之後,又陸續製造了《國防警備法》(1948年7月)、《國軍組織法》(1948年11月)、《兵役法》(1949年3月)等其他一系列的反動法律,由此全面確立了法西斯統治機構的傀儡體制。
2.鎮壓革命力量
①完全禁止了民主主義政黨和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
1949年9至10月期間,強制解散了132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組織。
②鎮壓濟州島人民的反抗
在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特的指揮下,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於1948年鎮壓了濟州島人民的反抗鬥爭,屠殺了7萬多人,相當於全島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島400多個村莊中的295個村莊,約1萬戶民居被燒為灰燼。
③鎮壓麗水軍人起義
為了鎮壓麗水軍人的起義,1948年10月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動用了飛機、坦克和軍艦,縱火燒毀了5000多戶居民的房子,野蠻屠殺了6000多名無辜的百姓。
3.為戰爭做準備的「援助」
美帝國主義炮製了《相互防衛援助法》(1949年)和《軍事援助雙邊協定》(1950年1月),特別是1950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對南朝鮮的《援助法》之後,進一步擴大了對南朝鮮的直接軍事援助,另一方面所有的援助資金只用於侵略朝鮮的戰爭。
4.擴大傀儡軍隊
南朝鮮傀儡軍隊在改編之前不過是區區5個旅,1949年年末武裝力量已增加至8個步兵師團和一個裝甲連隊、2個獨立營、6個105mm曲射炮大隊。此外,還擁有了數千名的海軍、空軍部隊和5萬名的戰鬥警察部隊。之後,到1950年6月,南朝鮮傀儡軍隊增加到了15萬人。
美帝國主義不斷增加軍事援助,大規模地向南朝鮮供給軍艦、飛機、坦克等戰鬥武器和戰鬥器材。
5.加強推進南朝鮮軍事基地化
推進軍用道路、港口、飛機場的建設與改建工程,在重要地區構築永久性軍事設施,沿著38°線全域築造了戰壕等防禦工事。
6.進行蓄意的武裝挑釁
美帝國主義從1947年開始就不斷地進行武裝挑釁,僅1949年就共有1863次武裝侵犯。
到1949年止,美帝國主義在對朝鮮的武裝侵犯中,不惜動用了南方傀儡軍隊的81步兵師團和首都師團的營連部隊、虎林部隊、白骨兵團等連隊,投入了師團規模的兵力,甚至調動了特殊部隊、海軍和空軍。
1949年,美帝國主義已經完成了對朝鮮的武力進攻計劃的準備工作。然而,南方傀儡軍隊在38°線區域的武裝侵襲中一直遭受著慘敗,因此美帝國主義和南方傀儡政權不得不對「北伐計劃」重新進行全面的商討和修正。
二、侵略朝鮮的戰爭
1.羅亞爾對「北伐計劃」的指導
1950年1月,美國陸軍部部長羅亞爾進入南朝鮮指揮傀儡軍隊的北伐計劃。
2.麥克阿瑟的指示
1950年2月,麥克阿瑟把逆賊李承晚和傀儡軍隊的總參謀長叫到美軍遠東軍司令部,對進攻朝鮮做出了具體的指示。
3.頒布非常警戒令
1950年6月9日、11日和13日,美帝國主義分別頒布了《特別稽查警備令》、《非常警備令》和《預備非常警備令》,在38°沿線和南朝鮮全域製造了戒備森嚴的戰爭氛圍。
4.杜勒斯的進攻指示
1950年6月18日,杜勒斯作為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進入南朝鮮,帶領著美國軍事顧問團和南朝鮮傀儡軍隊的高級官員視察了38°線一帶,並在38°線的防禦工事中最終批准了北伐的作戰計劃。第二天,杜勒斯向李承晚傀儡集團發出進攻指示,決定6月25日開始進攻北部。
由此可見,美帝國主義為進攻北方進行了縝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掀起了反對北方的侵略戰爭。
三、戰爭期間,美帝國主義欲剷除我們的共和國的險惡用心
1.動員一切侵略勢力
①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把南朝鮮傀儡政權投入戰爭之後,6月26日全線出動了美國海軍陸戰隊,6月27日按照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命令,開始全面出動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此後,在我人民軍隊的猛烈反攻下,極度慌張的美帝國主義於6月30日開始出動了美國陸軍部隊。他們調動了本國陸軍部隊的三分之一、空軍部隊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兵力前往朝鮮全線戰場。依據美帝國主義官方發布的資料,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參加戰鬥的美帝國主義侵略軍總人數超過了400萬。
②操縱聯合國軍隊
1950年7月7日,美帝國主義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應對所謂的北方的「侵略」為理由,結成了聯合國軍隊。此後,與美帝國主義侵略軍一起,追隨美國的15個國家(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衣索比亞、法國、哥倫比亞、盧森堡、紐西蘭、荷蘭、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南非、希臘、比利時)的僱傭兵被捲入侵略朝鮮的戰爭。
③日本軍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勢力參加朝鮮戰爭
據1950年7月27日英國路透通訊報道,2萬5千名的日本侵略軍的武裝力量參加了朝鮮戰爭。
2.現代武器和戰爭器材的使用
戰爭初期,美帝國主義動用了以B-29為主的各種飛機1500多架,而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投入了約1萬多架。還使用了細菌、化學武器等大量殺傷性武器。
3.軍費開支與軍需物資
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軍費開支約為200多億美元。軍需物資大約消耗了7300萬噸以上,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11倍。
4.最野蠻和最殘酷的戰爭手段
①不正當的侵犯
②大規模登陸作戰
1950年9月,仁川登陸作戰時,美帝國主義傾巢出動了在太平洋地區的陸海空部隊,地中海艦隊和追隨美國的15個國家的軍隊也都被拖入了大規模的作戰計劃。我們的人民軍勇士們僅靠4門大炮和1個中隊的力量對抗了5萬多的兵力和300艘軍艦以及1000架飛機,苦守月尾島3天,保證了人民軍隊戰略性撤退,保存了力量。
③大規模的集中進攻
美帝國主義為了配合部隊在元山近海的登陸作戰企圖,在1211高地一帶發起大規模的瘋狂攻勢。
④焦土化作戰
當時,擔任聯合國軍隊司令官的克拉克在1952年8月叫囂著要讓共和國北半部的78個城市「從地球上消失」,命令軍隊進行無差別轟炸和炮擊。僅在平壤市就投下了42萬7千多個炸彈和凝固汽油彈。
5.美帝國主義恥辱的慘敗和停戰協定
美帝國主義在前線戰場上未能得逞的侵略野心,試圖通過談判來實現,於是展開了寡廉鮮恥的軍事外交策略。1951年6月向我方提出停戰談判的請求,企圖通過談判來達成他們狼子野心般的侵略目的,實現所謂的「榮耀之戰」。談判一破裂,美帝國主義立即用原子彈進行威脅,並發動最後的、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他們宣揚「行動重於交涉」,一方面發動新的攻勢,一方面利用間諜集團,陰謀分裂和顛覆我黨和政府。然而,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政權的所有惡毒的居心和計劃均被我們毫不手軟地粉碎了。
6.朝鮮半島北半部與南半部被殺害的無辜百姓的人數
北半部:數十萬人;南半部:100多萬人。
7.所投炸彈、炮彈數量
平均每平方公里投下18顆炸彈、炮彈,僅平壤市投下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的數量就相當於平壤市人口總數。
8.建築、田地和文化遺迹遭受的破壞和掠奪
戰爭期間,北半部的8700多個工廠和企業、60多萬戶的住房、5000多所學校、數千家醫院、數萬公頃良田和6700多處文化遺迹遺物被破壞。南半部在戰爭開始時的4個月時間裡,50多座城市被破壞,12400多個村莊化為了灰燼。
看到這裡,問題來了!朝鮮課本里通篇沒有一個字提到中國,提到「抗美援朝」,提到中國「志願軍」!這個好象中國政府沒有對全國的公眾說,中國死了那麼多士兵,付出了巨額的戰爭經費,結果人家根本一點情都沒領。
今天我們怎麼看「抗美援朝戰爭」?
根據《前蘇聯解密檔案》,現在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重新認識「抗美援朝戰爭」。
一、起因就是賊喊捉賊:解密的蘇聯文件證實,是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默許後,悍然發動了企圖消滅大韓民國,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
二、做了蘇聯「馬前卒」:朝鮮突襲韓國後,無力抵抗的韓國求助於美國和聯合國。蘇聯卻不動用否決權,致使美國能以「聯合國軍」的名義出兵救韓,舉的是聯合國旗號。蘇聯意在讓中美打仗,漁翁得利,我們的「老大哥」原來就是這麼對待「兄弟加同志的」中國人民的。
三、史實和解密文件都證明,美國人不僅無意打中國,而且美國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介入。所以美國一是沒準備,二是證實中國出兵了,還不大相信,三是一直堅決反對台灣的中華民國出兵支持,就是怕中國更深地介入戰爭;
四、戰功被金日成獨攬:朝鮮教科書宣傳的,都是偉大領袖精力充沛地領導朝鮮軍民獨力完成了反擊美帝及其走狗入侵的偉大功績;
五、心不甘情不願的「被指導」:朝鮮教科書中提到中國志願軍時,都是金日成元帥在接見彭德懷將軍時說,我們的戰士都有抗擊美帝經驗,可以直接指導直接幫助你們作戰。
六、尷尬的「替罪羊」:提起朝鮮戰爭,韓國人對中國的怨恨和對美國的感激,都在情理之中,可不在情理之中的是,現在不少朝鮮百姓提起戰爭,他們的回答是,「你們跟美國人賭氣,跑到朝鮮來打仗,讓我們受罪!」......
天哪,朝鮮戰爭,蘇聯是刀切豆腐兩面光,朝鮮是「功勞是自己的,過錯是別人的」,而我們中國呢?成了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羞於啟齒吧?!可事情越是羞於啟齒,有時還越要掩飾。我們為「同志加兄弟」付出了巨大犧牲,為「鮮血凝成的友誼」還要每年「輸血」給朝鮮,為「利用」朝鮮,還得為金家朝鮮「保家衛國」!
建元二年,蠻夷悍侵我朝友藩。我朝撫綏藩服,其國內政事向令自理。各國公論,皆以眾蠻夷師出無名,不合情理,勸令退兵,和平商辦;然其竟悍然不顧,反更陸續添兵,耀武揚威於我朝與友藩之界河。更有甚者,夷機常擾我朝邊疆,傷我臣民,毀我官民之物,實乃欺人太甚!蠻夷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年秋,太祖命太子為監軍,並征夷討虜大元帥率皇師百萬,速入友藩進剿,以拯藩民於塗炭。
不日,皇師入藩,即戰強虜於雲山。戰初,強虜自恃戰械精良,奇技淫巧遠勝我朝。然我皇師乃天兵天將,仰太祖之天威,輔以得當之兵法,終敗強虜於雲山,其所謂開國之師,開戰不日因我皇師猛擊而丟盔棄甲,往日耀武揚威、趾高氣昂之氣蕩然無存。因皇師軍威浩蕩,虜師惶惶而不可終日,竟日無心戀戰,唯求保命,故敗。
首戰即勝強虜於雲山,太祖亦龍顏大悅,飛鴿傳書謂征夷討虜大元帥曰:「初戰告捷,將士用命,朕心甚慰。望爾等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力爭再殲強虜數師,布國威軍威於四方。」
建元二年冬,皇師二戰蠻夷於長津湖。友藩之境,冬日苦寒不毛,嚴寒甚酷。我朝因數十餘載戰亂方終未久,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加之我皇師入藩甚急,禦寒之物及糧草等物所備不足,致前線將兵多有傷亡於凍飢,嘗有某部於伏兵之時全員凍歿於伏兵之地。然皇師不畏艱難,以劣勢戰械力敵強虜精銳之水步軍。強虜之水步軍乃其自恃之精銳,自矜百餘年未有敗績。然長津湖一役,強虜之水步軍為我皇師所困,丟盔棄甲。其師之酋命左右曰:「水步軍,南而擊也!」其言雖名為進擊,實為遁亡。所部為皇師所困,嘗欲脫而不得法,然道遁亡為進擊,冀以此掩人耳目,卻欲蓋彌彰,止增笑耳於世人!戰終,若非強虜之酋急遣麾下他部來援,其自恃之精銳水步軍,必將全歿於斯地。
長津湖之役,皇師以劣勢戰械力敵強虜,舉世皆服。太史公評斯役曰:阿爾卑斯踏征途,歷史悠久雪皚皚。長津湖畔硝煙滾,天朝軍魂威名傳!
數戰皆敗,夷酋惱羞成怒,欲以不齒之法害我皇師。未幾,蠻夷所遣之細作陰悉我中軍所居並報予夷酋,夷酋喜,欲遣兵而襲之。是日,警報頻作,征夷討虜大元帥與諸將皆避於洞內,然太子為取要件,又返中軍。方至,夷機已臨空,彈如雨下,太子薨。太子死國,馬革裹屍,實乃豪傑也。
未幾,皇師戰強虜及其爪牙於上甘之嶺,強虜自恃戰械精良,欲恃其戰械敗我皇師而取上甘之嶺。然鏖戰數日,陣前死傷者相藉,血流漂杵,上甘之嶺仍為我皇師所控,虜敗而亡。夷酋驚懼,名上甘之嶺為傷心之嶺。
建元四年,皇師與眾蠻夷互戰於友藩已三年有餘,眾蠻夷已覺師老兵疲,加之夷民反戰於內,故無心戀戰。夷酋遂與我征夷討虜大元帥簽停戰之約。
是時,戰事畢,眾蠻夷皆畏服我天朝,我朝國威軍威已佈於四方。皇師別藩,凱旋而還。
可以看看&<&&> 從美國角度來看朝鮮戰爭 人物刻畫的很好 麥克阿瑟 阿爾蒙德 弗里曼 史密斯 李奇微 彭德懷 毛澤東 杜魯門等等 看完後覺得他們批評起自己人一點也不含糊 總結的也很好我們這邊的優缺點和他們那邊的優缺點
一般意見是蘇聯是最大贏家,然而基辛格卻認為中國是最大贏家。因為在朝鮮戰爭之後,解放軍樹立了威信,並在全國範圍內順利展開剿匪和肅清鬥爭,並在得到蘇聯經濟技術支持的同時毛澤東可以同時不必心存感激,甚至認為不必依仗美國和蘇聯這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任意一個國家,打仗到關鍵時刻拼的是意志,中國的信心樹立和促進國內團結,讓後續建設工作順利展開,正如彭帥所言,架起幾尊炮台就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可能會有人提到台灣、蘇聯逼債、中印戰爭中國缺少國際支援等問題,但我認為這些損失不能算作志願作戰的失敗,而且這些問題並非當時必須解決的問題,要知道麥克阿瑟是要核爆東北山東江浙等地的,毛澤東借這一杖,讓西方嗔目結舌,更是為不久後的自主研發原子彈爭取到了寶貴的資源和時間。共產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韓國至今沒有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起因,過程前面回答都很清楚。這裡補充一下戰爭的結局及其勝負分析:
朝鮮戰爭實際是中美打戰,戰局最終是在勢均力敵的態勢下籤約停戰。戰爭終點又歸於起點。表面看是和局,平局,但考慮到國力,軍力之懸殊,以小博大,當屬勝局。官方言論,朝鮮戰爭是平局,抗美援朝是勝局。而且達標,達到初衷。好比國足0:0巴西。
戰爭果實:我軍以弱勢裝備打敗頭號強國,打破美軍神話,打出軍威,提高國際地位,根本改變軟弱可欺的形象等等。但是戰爭的負面影響很少涉及,但真實,沉重,深遠,不可低估。
1.大量人員的傷亡和物質消耗。採用國防大學教授,徐焰《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數據》17頁,中方先後入朝297萬此外還有60餘萬民工,我軍戰場犧牲11.4萬人(含陣亡,事故亡,凍亡)醫院死亡2.1萬人,患病1.3萬人,共計14.8萬人。代價慘痛,建國60年我軍犧牲總數30萬人,其中朝鮮戰場14.8萬人,佔一半。
2.外交。中美結怨,死結,對美國在外交方面有實質,真實影響,即封鎖,禁運,制裁,孤立,隔絕世界市場之外,難以獲得資金外資技術,設備,被排除聯合國外20年,沒有話語權。戰後幾十年是世界科技騰飛時期,中國遠離科技中心(美國),中美差距越來越大。
3.台灣問題。不說了
4.中蘇交惡,當時中國應蘇聯請求出兵,但不給無償援助,我們獨自承擔戰爭費用,因此我們還欠債13.4億美元,成為中蘇關係隱患。在585960年困難時期,還債,收集農副產品折價還債,蘇聯拿去造酒(草泥馬)。
5.朝鮮分裂。朝鮮國土分離,骨肉分離。
6.日本復活。戰爭期間日本為後方基地,美軍本應拆遷日本部分工業。應朝鮮戰爭停拆,接受美軍資源,訂單,迅速恢復。日本很快成為經濟強國,唯一受益國家。
以上內容是朝鮮戰爭的戰果勝負分析。歷史這東西永遠難理清啊無量先烈無量血,居然換得金王朝。
一、
1950年秋,我人民解放軍開進了為金日成將軍火中取栗的朝鮮戰場,為了避免新中國與美韓及聯合國軍發生直接衝突,避免宣戰,遂不使用中國和中國軍隊的名義,我軍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大槍小炮換了蘇式裝備,吃穿用有剛成立的共和國的東北工業區和蘇聯做大後方,不再像國內戰爭時期那樣發愁了,可戰場上卻依然出現斷糧。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擁有制空權,開戰三個月,我軍投入的運輸車給打掉了一半,僅靠800輛車供應幾十萬大軍打仗,要把戰略物資運送到三八線,都是晝伏夜行,再揮軍南下三七線作戰,就只能用我軍的傳統戰法:武器,不增加一槍一彈;吃的,每人自帶7天乾糧(炒麵)。這種不要後勤的游擊,美國人嘲笑我們是一星期的戰爭,一個戰役何止打7天啊!彈盡糧絕還得拼死拼活地持續作戰,每到饑荒時刻,紅軍時期培育的流寇思想,就會得到「光大發揚」,我軍所到之處,掘地三尺,鑿壁搗牆,打翻罈罈罐罐尋找口糧。
我經歷的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是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的,到6月10日結束,歷時50天,中間只給我們補給了一次乾糧,就是說有36天缺糧!我們生存憑藉些什麼?有人說是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我說是人在死裡求生時本能的發揮。
戰役一開始,我60萬志願軍迅速突過三八線。別以為我軍攻勢如破竹,美國人為了拉長我們的補給線,有意不和我們對著干,他們駕起四個軲轆跑,我們放開兩條腿追。7天就追到了離漢城10公里的漢江北岸,絲毫未受損失的敵人知道我們開始餓肚子了,他們在漢城外圍的預設陣地上組織起重兵阻擊,想把我軍拖個精疲力竭,再收拾我們。
我所在的野戰醫院,一上戰場總是尾隨先頭團救治傷員。先頭團在漢城邊上激戰了一天一夜,指揮員看到糧袋光了,進不了城了,趕緊下令回撤。這天拂曉,我們醫院竟懵懵懂懂地還在往前闖,炮彈不停地在身邊炸響,槍彈在頭頂上呼嘯亂飛,要不是夜幕,我們就會撞到敵人的槍口上了。院長一接到後撤的命令,掉過頭就帶領我們百十人撒開兩腿,一氣跑了10多里還未停歇。我領著挑夫班急追快趕,還是要掉隊三五里。
我的本職是文化教員,一上戰場,既不能提槍打仗,又不會救死扶傷,教導員分工我跟著司葯老呂管理挑夫班。挑夫班有10人,10副挑箱里裝的是醫藥、手術器械和敷料布疋。老呂主管醫藥用具,隨用隨取;我分管埋葬死人,凡抬到醫院的傷員不治身死,由我指揮挑夫們進行掩埋處理。挑夫都是軍法處輕判的犯人,有開小差抓回來的,有槍走火傷人的,有姦汙婦女未遂的……都給發配來以苦役代刑罰。教導員對我和老呂有特別交代,說他們都是沒改造好的解放兵,又犯了罪,要處處警惕他們的不軌行為。
教導員的忠告我毫不懷疑,戰役開始以來,已通報過好幾起戰場報復殺害幹部的案件,都是這幫人乾的。每天行動,我和老呂都帶有一支20響,一前一後盯住他們,休息時也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我特別憂心的是挑夫班長。大前天,部隊追到漢江邊,先頭團團長吳彥生給敵人冷炮襲擊犧牲,屍體送來醫院交我處理。按規定,團以上幹部犧牲不得就地掩埋,要拉回國葬在瀋陽的烈士陵園。我讓挑夫班長給我三丈白布裹屍,他很不情願地從挑子里取出一匹布來,用右手食指和拇指牽住布頭的一角,左手沿布邊拉動到左肩胛,丈量了10次,是10公尺的量。我說,他是個老紅軍,還是你的團長,再給他添加一丈吧。他臉上泛起慍色,嗤的一聲撕下他剛量好的布扔給我。我壓住火不和他理會,趕緊給死者包裹。包完頭部四肢,還要給死者包全身,翻身時我讓挑夫班長幫忙,他氣呼呼地說:「我幹不了!」我只好讓隨擔架來的吳團長的警衛員搭個幫手,才給死者全都裹上白布,填了一份犧牲鑒定書插在死者身上,又從公路上攔住一輛送彈藥返回的卡車,送走了死者。這時我自然對挑夫班長生產生了警覺:他仇視自己的團長,也會仇視我們,說不定什麼時候會來一次報復,捅我一刀,或撂下挑子遠走高飛!
二、
緊急轉移,雖然醫護人員沒有多少負重,身上只攜帶一個救急大包,一張雨布,一把挖防空洞用的小鎬,但長距離的跑動還是大都支持不住,開始三三兩兩的掉隊,像是一群潰退的散兵游勇。挑夫的擔子都有五六十斤,雖慢下來好幾里,可他們的耐力良好,肩擔閃閃悠悠,前後還能相互照應,消除了我防範他們藉機逃跑的疑慮。
此時,一個人在我前頭一瘸一拐地跑著,突然「咣當」一聲摔倒了,一聽「啊呀」的叫聲,是個女孩子。我疾步上去扶她,是護理員小馮,她痛苦地躺在地上,我怎麼也拉不動。老呂從後面趕來,給她包紮了膝上破皮的傷口。她緩過勁,撐起身來走了幾步,突然轉過身回到摔倒的地方,抽出背負的小鐵鍬,猛力地砸了幾下那塊絆倒她的石頭,飛濺的火星伴著她的憤怒:「你是混蛋,你欺侮人,你是帝國主義……」她那稚氣的動作和罵聲,讓我心底泛起陣陣酸楚:一個剛從城市走向戰場的小家碧玉,承受戰爭的苦難比我們男人沉重得多!她不想走了,蹲下來放聲大哭,還苦苦哀求說:「我一天沒吃東西了,例假也來了,實在是走不動了,你們先走吧。」飢餓正瓦解她的意志。我急了:「你別犯傻了,這是什麼時候,我帶著你!」
挑夫班長停下來,放下肩上的挑擔,打開箱子,取出半袋炒麵。他是個有戰場經歷的人,視糧食如生命,這是他的「庫存」。他摘下腰間的瓷碗,從袋裡挖出一碗來,又從箱里撕下一塊包裹死人用的白布給包上,遞給小馮,什麼也沒說,挑起擔子趕路了。像上天賜了一把靈芝,小馮抓起炒麵拚命往嘴裡填塞。等她吃完最後一口,我才拽起她來,牽住她的手說「快走」!
我的腹內空空,周身乏力,支撐自己身體的力氣都快沒有了,還要顧及小馮。小馮身體本來就纖弱瘦小,加上飢餓,每跑一步幾乎都要我全力牽動。我的胃開始翻滾,不住地涌動酸水,從口裡鼻腔往外冒,又苦又澀。老呂見我難受嘔吐,上來悄聲告訴我說:「不要吐,咽下去,那是膽汁,膽汁沒有了,生命也沒有了。」我聽他的,一口口往回咽,喉管像火燎一樣難受。
天亮了,我們終於趕上了大隊。醫院人馬已分散在一條山溝里隱蔽,休息待命。我把小馮拉到護士長跟前,這個1946年就入伍的山東老兵,圓睜兩眼,光火了:「好個小馮啊,還讓人牽著手回來,為什麼不讓人家背著你!」我從護士長疑神疑鬼的眼神里感到冤枉,我和小馮相識有半年,從未正兒八經地說過話,相見僅是點點頭,這牽手是出於關愛伸出的援手啊!我無法和這位法海式的女人爭辯,只向她作了一番自信無鬼的解釋,算是交了差。
離開小馮時,我發現她眼裡流溢出一股感激之情。她沒有說話,只是傻傻的望著我。我走開了,腦子裡一直映現著她那副傻傻的眼神,手心熱乎乎的,一種逆反效應從心底猛烈升起,身上出現了異樣的感覺,但絕不會是那種「樸素的無產階級感情」。
我回到挑夫班。老呂正在柘樹叢下召集挑夫訓誡:「……你們別以為是我們吃敗仗了,我們的撤退是把敵人放進來打,你們中誰有幻想,誰要趁機開溜,我絕不手軟,堅決執行戰場紀律……」這是老呂天天都要做的功課。挑夫都埋著頭,似聽非聽,只有挑夫班長不時抬眼望望老呂,眼裡有股凶光在閃動。等老呂講完,我和顏悅色地安排大家分散休息。
挑夫班長靠在一棵松樹榦上,兩眼半睜半閉地養神,他對小馮的同情讓我產生了好感,我走近他,勾下身問他累不累?他睜開眼沒有表情。我討了個沒趣,轉身要走,他叫住我,說:「我箱子里還有半袋炒麵,都給你。」他起身要去打開箱蓋,我忙制止他:「我不能要你的,我還能堅持,你乾的是力氣活,沒有你們,醫院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他的臉上泛起一絲笑意,我馬上坐下來唐突地問:「你是哪年的兵?」他答:「在淮海戰場給提溜過來的。」「你還當過班長?」「現在是犯人。」「為什麼犯事?」「沒改造好,思想反動,與人民為敵。」他的話有真意,有嘲弄,心氣仍是不平。我說:「犯法是指強姦的,行兇的,你講了兩句怪話就問罪,是怎麼回事?」「我說的都是真話,還是人家傳來的。」「你說了些什麼?」他目不轉睛地注視我好一陣,似乎看到了信任,才說:『朝鮮男人褲子不大褲襠大,房子不大炕大,國家不大惹的事大,金日成肚臍眼不大心眼特大』……這些順口溜誰都在講啊,我一說就不得了啦,我是個國民黨啊!還說我思想反動,帶壞了一個班,軍法處判我是思想犯,發配到這裡來勞改兩年。」
各種傳言的蔓延,不及時處理,將會渙散部隊鬥志,可為什麼不是批評教育,動不動就給他判刑?我問:「你為什麼不申訴?」他面無表情,說:「能申訴嗎?共產黨&<一貫正確。」這傢伙膽子夠大的,帶著枷鎖還敢揶揄。我怕引出他更反動的話來,想起我在給他團長裹屍時他那付兇相,問:「你們團長怎樣?」「是個老共產黨,」他平靜地回答,「他老是把我們這號人看成敵人。保衛股抓我那天,他站在一邊訓我,說我侮辱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是破壞了國際主義精神,反動透頂。說真心話,我還感激他呢,我要不給逮起來,還得上到最前線吃槍子。現在,我到了福地,雖比一般人苦累,但保住了命,即使傷了,這裡有醫有葯,能得到及時救治。打仗啊,就圖個活命!」
簡短的交談,我對他的了解有了點清晰度,但不能勸諭他,更不能教訓他,他是個有自尊的人,只能和他和平共處,共生共存。我要他好好休息,就起身找老呂去了。
三、
老呂在一處深深的茅草窩裡蹶著睡了。我沒驚動他,靠近他躺了下來,渾身骨頭像散了架,飢腸轆轆的。倒頭便睡。不知睡到什麼時候,突然我的身軀給人搖動:「快起來,他們都走了!」我睜眼見是老呂,呼地爬起來四下張望,太陽正下山,天上有架偵察機在低空盤旋,遠處轟鳴的炮聲依然不斷,四野空寂。我不知所措地問:「怎麼辦?」老呂說:「這是挑夫班長的報復,故意不叫我們,快走呀,追他們去!」
我倆跑出了山溝,前方的山巒上有一片森林,我們以為醫院大隊人馬已轉移到那裡隱蔽。飛奔過去一看,這裡生長著參天大樹,林木陰森,似進入絕境,強烈的恐懼感令人渾身發冷,我們不放棄,冒著膽向林間深處搜尋。走了一程,路面開闊起來,腳下出現了一條寬敞的神道,盡頭約50米處是一座廟宇。我們疾步過去,上到台階,便是大殿的正門,門楣上有「大成至聖」四個金字,是座孔廟。高大的殿門是敞開的,透過幽幽的光亮,見到殿堂中央有一尊孔夫子站立的塑像,頭上有冕,身著飄逸的彩色袍式官服。我們小心翼翼進到殿內,老呂走在頭裡,他一到孔子像前,虔誠的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戰爭在這一帶拉鋸了近一年,韓國人崇敬的孔夫子都得不到祭祀,老呂的祈禱更不濟事。我上去拽他趕快離開,說:「孔聖人幫不了我們的忙,快走吧。」說話間,我發現供桌上堆著供品,很雜亂,滿是塵垢,想尋些吃食的慾望驅動我上去胡亂翻找了一陣。果品大都腐爛,我看到一隻木盆中有塊打糕,是朝鮮人用蒸熟糯米放在木臼里砸出來的,我們稱它「糍粑」,已長出一層長長的白毛。揭開霉衣,露出潔白的糯米茸來,我用手指拈了一小塊放到嘴裡,很硬,硌牙,像嚼骨頭渣子,咬了幾下,軟了,無異味。我興奮地抓起打糕,約斤把重,剝去皮層,揪了一半給老呂,我們急忙退出了大殿。
太陽快落山了,我判斷出北方,邊咬著打糕又開始小跑。我倆上氣不接下氣直跑到入暮時分,發現我們後面上來了一支小分隊。我驚呼:「是敵人!」路旁已找不到隱蔽的地形地物,我倆只得站在路邊聽天由命。老呂是老兵,沉住氣說:「是自己人就合夥走,要是敵人就束手就擒。」他們過來了,突然傳來一聲:「前面是誰?」一聽是自己人,我緊張的心情鬆弛下來,老呂答話:「是師醫院的。」對方大步過來一人,在離我們幾米遠的地方站定,似乎辨清了我們的面目,才把端在胸前成戰鬥狀態的衝鋒槍送到身後,問:「你們是掉隊的?」我說:「是掉隊的。你們也是?」對方說:「我們是二支隊二營收容的。」我心裡湧起一股熱浪,命懸一線時刻碰上救星,感激話正要出口,一個幹部模樣的人過來了,用手電筒在我們臉上晃了晃,驗明了正身,命令式地說:「你們跟著走。」他側過頭對剛和我們打交道的戰士說:「三班副,你帶著他們。」小分隊從我們身邊走過,11人,還有一個韓國人,50多歲,杵根木棍,是帶路的。
副班長說:「你們倆跟在我身後,拉開距離。」
萬籟俱寂,只有腳下的沙沙聲。正行進間,走在我頭裡的老呂停下來附在我耳朵上說:「你看!」我緊張地抬眼望去,夜暗中,副班長正用手捋下一把路邊小樹上的樹葉,放到嘴裡。我知道,他已飢不擇食了,一種報恩之心油然而起,我幾步就走上去從袋裡取出我剩下的打糕,掰下一半給他。他三下兩下就塞到嘴裡,只說了聲:「快走吧。」口氣和緩多了。他悄聲告訴我:他們的任務是保障大部隊撤退的安全,警惕敵人的跟進,又不讓有任何人掉隊,帶隊的是營的參謀。我跟在副班長身後,保持著五六米距離行進。恐懼已消除,可我的打糕馬上沒有了,我學著副班長,從路邊小樹上摘下幾片嫩葉放到嘴裡嚼了兩下,苦味滿口串,乾嘔了好一陣。我想起入朝前教導員的談話,要我經受住黨賦予的生死考驗,吃大苦、耐大勞……我還是個正被改造的小知識分子,要脫胎換骨,起碼還要三年五載的磨難歷程。
四、
已入午夜,前面出現幾點星火,在星光下能影影綽綽見到一座村莊的輪廓。小分隊在路邊停了下來,參謀派人到村子裡去搜索,看看有沒有人掉隊。沒多久,派出的戰士回來了,參謀問詢了戰士幾句,就帶領我們進了村,來到一家院落。房子里閃爍的火光透出窗戶,參謀推開了房門。我看到坑中央正燃起爐火,兩個戰士圍在火盆邊翻烤著苞米,兩支步槍扔在一邊。參謀對他倆發話:「你們是哪個單位的?」大個子戰士停下他手上的撥火棍抬起頭來:「二支隊三營的。」「為什麼不趕隊?」「餓得走不動了,天亮再走。」「你們現在就跟我走!」參謀在下達命令。「十多天沒睡覺了,睡一覺再走,」另一個瘦瘦的戰士回答,說話慢條斯理的,很油。「敵人很快過來了,你們必須馬上離開!」「我們又不是新兵嘎子,你別唬人了。」「你們想不想走!?」「你想幹什麼?我們在國民黨那邊還沒人敢逼我們呢。」大個子說話更傲氣,說完,把扔在一邊的步槍拉到自己身邊,似乎在顯示他的自主能力。聽得出,這兩人都是解放兵,戰場的歷練給了他們天不怕地不怕的膽氣。參謀發出警告:「你們究竟走不走?」瘦瘦的戰士說:「走不走我們自己決定,用不著你來給瞎子點燈。」參謀火了:「你們想當俘虜?」大個子說:「當就當唄,無非是第二次解放!」參謀氣得「砰」的一聲猛力關上房門,退下台階來,一揮手說:「我們走!」剛走出院落,參謀回過頭來,叫:「三班長!」一個敦敦實實的戰士走到他跟前,參謀吩咐說:「你帶著小李馬上去處理了他們!」參謀轉身領著我們出了村,上到路口,突然間,從我們剛離開的那家院落傳來幾聲叫罵,接著兩聲槍響。我毛骨悚然,心像重重地壓上了塊石頭。
我們又開始行進。腳下是一條牛車路,路面坑坑窪窪的,本來就繃緊的神經還得全神貫注盯住地面,生怕稍有不慎摔倒爬不起或走不動,就得吃槍子。班長帶著那個小李回來了,快步從我身邊通過,那黑森森剛開過火的衝鋒槍,成了我加快步伐的動力。肚子又開始飢餓了,步子卻是疾速的。
拂曉前,我們來到一處山埡口。兩側的山頭上一支殿後的部隊正在構築工事,清晰的鎬鍬撞擊聲,在夜空中傳得很遠,他們在準備迎擊跟上來的敵人。我意識到已到達安全地帶了。參謀停下來用手電筒看了看手中的行動路線圖,走過來對我和老呂說,現在已進入三營的阻擊線,他的小分隊已完成任務,要從另一條小路下去歸隊了,那裡是他們營的集結地。參謀要我們徑直往前走5公里,就是支隊部的位置,到了那裡就可以打聽到師醫院所在地。
我倆表示了感謝正要走,參謀叫過三班長說:「把帶路的老鄉帶到背靜處去解決了。」我一聽驚恐了,老呂忙轉過身到參謀跟前求情說:「放了他吧,他帶路我們才走&<出來的。」參謀提高了嗓門,說:「你放走他,敵人跟上來就不會放過你,這裡不只你和我,還有上千人的安全!」他急迫地命令班長:「帶走!」那個韓國人,見班長在推搡他,其勢又洶洶,已意識到什麼,喊叫開了,班長連推帶拉地把他弄到不遠的一個小溝邊,我不敢看……槍聲響了,子彈像穿過我的心臟,我全身發出陣陣的顫抖。
五、
天光大亮,我和老呂終於回到醫院的新營地。這是一座被炮火摧毀成瘡痍般的村子,一個坑洞,一處斷垣,一間塌房,都有我們的人在藏身,他們把身體蜷曲成一團呼呼睡去。老呂是黨員,組織觀念強,他領著我去找教導員彙報掉隊的事。教導員正在地邊的一個土坑裡弓著身子睡覺,老呂叫醒了他,向他報告了我們掉隊趕隊的經過,教導員張著惺松的睡眼說:「你們活著回來就不錯嘛。」話語是冷漠的,也許正在為自己的生死存亡憂心忡忡,已見不到戰前他那種「政治工作的活力」了。我里有幾分悵然:戰爭把人情都扭曲了,你死了,如同工作調離,你歷險歸來,就像出趟差回隊,一切都平淡無奇,生生死死的此時此刻,黨的關懷麻木了,人的相憫相惜已不如動物的群體。
我找到了挑夫班。他們正蹲在一間半塌的牛棚里,有的靠著牆在睡覺,有的圍在炊事班的灶前捉虱子,我清點了人數,9個。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問:「你們班長呢?」幾個挑夫都抬起頭望著我,感情是漠然的。半晌,一個挑夫用怪怪的聲調說:「跑啦,沒走多遠,你快去追吧。」他面對灶火的臉上似笑非笑的,聽得出,這是在調侃我。我平靜下來,問他們一路的情況,沒人答理我。
醫院已斷炊,炊事班在這裡支鍋升火,只為大家燒開水。這場戰役一開始他們就不再造飯,現在沒幹糧吃了,燒水只是盡職盡責給大家補充水分。挑夫班長來了,手裡拎著一袋鼓鼓的東西,到了灶前,他提起麻袋就往鍋里倒,我一看全是老百姓當柴火的老苞米芯子,盛了滿滿一鍋。不多會煮開了,苞米芯在鍋里熱氣騰騰,幾個挑夫迫不及待地用樹枝各自撥出一個來托在手上吹著、啃著,還把捉住的虱子也放到嘴裡,拌著苞米芯吃。他們都當過國民黨兵,吃虱子是常事,從不畏懼什麼回歸熱的傳播,還認為是以血還血,既增加營養,也懲治了虱子。他們圍住火堆,把脫下的內衣內褲翻來覆去地找,嘴裡接二連三地在咬虱子,卟哧卟哧的,像吃五香豆,咂巴得有滋有味。人常說:虱子多了不癢,此時,我身上卻開始反射,感到虱子在爬動。我也脫下衣褲收拾起來,捉住的虱子,不像他們放在嘴裡,而是扔進火堆,捉一個扔一個,實在太多了,我就抓住襯衣的領肩往火爐里使勁抖動,火堆里立刻閃現出一片火星子,發出了噼啪炸響,我感到一種愜意。
六、
剛開始享受心情的緩和,棚子外面響起一陣急促的哨子聲,有人高喊:準備出發!是管理員的聲音,我的神經又繃緊了。馬上穿好衣服,叫起躺在牆角的挑夫,挑夫班長把鍋里的包米芯子撈起兩個來塞給了我,說:「你太斯文了,他們都在搶著吃,你為什麼不動手?」我感激地向他點了點頭。他讓一個挑夫和他一起,把一鍋包米芯子拎到路邊,給醫護人員分發,一人一個。院長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說:「好樣的,你在立功贖罪。」挑夫班長面無表情,木木的,像是很不願意接受這種讚譽。
出發了。醫院不是班排連的編製,各自招呼自己的小集體,稀稀拉拉啃著包米芯子上路了。這是第一次白天行動,說明情況是緊急的,誰也不顧及飢餓疲憊,步子再沉重也要咬著牙關跟進。路邊有人倒下了,後面上來的人不扶也不問,無所顧忌地從他身邊走過去。我們醫院年輕女同胞多,腳板上都是泡摞泡,行動起來痛苦鑽心,有的邊走邊哭,老兵罵罵咧咧,拽著推著催她們趕路。
太陽剛升起,傳來口令:人人要戴防空圈。我弄來些帶葉的樹枝,紮成一頂偽裝帽扣在頭上,很大,像個斗笠。敵機果然來了,四架油挑子(美F86佩刀式殲擊機,翼下有副油箱,我們稱它為「油挑子」),它們發現了目標,直朝我們前面一支正行進的步兵分隊俯衝掃射,還扔下幾枚炸彈。炸煙起處,有人倒下,更多的人四處狂奔。等我們走到飛機襲擊過的地點時,傷員已抬走,留下兩具屍體,死者渾身是血,鞋襪已被人扒走,胸襟是敞開的,腹腔已開裂,白花花的腸子突露出來,腸的破處都是些草糰子。女同胞捂住嘴扭著頭快步通過,我們到死者跟前,挑夫班長放下挑子,蹲下來看個究竟。他扒拉開腸子,把一隻手伸進死者腹腔里去摸了一陣,退出手來,整個手臂都是殷紅淋淋的血污,用力甩了幾下,對我說:「心肝都沒有了,肯定給他們掏走了。」我不解地問:「這是怎麼回事?」他說:「人打死了,人肉不好吃,人的心肝要比豬羊身上的細嫩。」「你吃過?」「吃過,戰場上沒吃的就得吃死人身上的,什麼都要會吃,何況這是好東西啊!」這個來自國民黨的老兵,身處絕地,他有自己生存的法則。
我小的時候,常去刑場觀看刀砍槍崩犯人,人們都爭著去弄些死人血回來辟邪。我也去弄過一回,劊子手剛砍下一個大煙販子的腦殼,我們一群孩子奔過去用草紙或小銅錢蘸上鮮血,拿回家壓在床頭。挑夫班長說吃人的心肝,讓我不寒而慄。戰爭,人性就得退到動物的地位。
七、
日以繼夜的強行軍。天天蹲山溝,在一堆草邊,一棵樹下,刨個坑蹶著就睡。肚子里沒有食物支撐,每邁動一步如同背負三箱彈藥一樣吃力。人人都形容枯槁,面帶菜色,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像一具具活殭屍。人在絕處都有求生的慾望,連路邊的小草也給連根拔起,抖抖泥就放進嘴裡。老呂煮了一飯盒灰菜,倒去苦水,我倆分享,算得上一頓美食。我們在一條山溝停下來歇息,他把我帶到溝口一處斷壁殘垣的村落里去找吃的。韓國人早就把食物藏進了深山老林,這裡還是不斷被人梳篦,仍然有好幾十個戰士在村裡村外東尋西覓,奮力翻著刨著,盼望能撈到一口吃的。
我跟著老呂在一處殘房中撬開坑石,腦子裡不斷出現幻覺,彷彿每掘開一塊石板,都有一缸白油油的大米。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我們已別無所求,只有不惜餘力才能活命。正刨著,見幾個戰士圍著一個坐在房前台階上的韓國老人說話,老人背靠殘壁,閉著眼。戰士說的是半通不通的朝語,一個戰士像是認定他坐的台階下有隱藏的東西,就抓住老人的手臂拉扯,老人犟著不動,幾個戰士一齊上去提起老人的胳膊腿,硬是抬出了十幾米,放到一個草堆上,回頭就掄起鎬頭,砸碎了台階的石板,露出一道陰溝來。一個戰士急忙卧下身去掏了一陣,拉出一個草包,這是朝鮮人盛的稻子。旁邊的兩個戰士伸手拎住草包的一角,提溜出來,那個掏的戰士又&<伏下身軀,不一會又拉出一包來。這時,周圍正在搜尋的十幾個戰士蜂擁而至,七手八腳撕開兩個草包,稻穀散了一地,都忙不迭地脫下衣服褲子,把稻子往自己的衣褲里撥拉。我和老呂眼熱了,也脫下軍裝擠進人堆奮力哄搶,好不容易都弄得三四斤,如獲至寶。生怕被再來的人奪走,我們抱著軍衣包住的穀子轉身跑到一處殘牆下,找來兩塊坑石,抓出一把穀子放在石板上,再壓上另一塊石板搓磨開了。磨了一陣,揭開石板,吹去稻殼,撿出了一把米粒,急不可待地塞進嘴裡,又抓出一把稻子來磨,邊磨邊嚼邊咽,忙活了個把時辰,吃下了有斤把的生米。一股青香味在口腔里久久迴旋,恐慌情緒抑止了,剩下的稻穀我用塊布包起來系在腰上,找了個草多的地方,美美地睡開了。
半夜,炊事員來傳信息,說一支隊的幾個連隊從山上的洞里搞到了不少糧食,要挑夫班去給他們說說,弄些過來。挑夫班長從睡夢中驚起,帶著挑夫班就向山上奔去,我和老呂怕他們出事,緊跟在他們的後面。在半山腰,一個班的戰士正抬著兩個草包下山,挑夫班長來了精神,三步並兩步地沖了上去:「站住!放下,這裡是我們的地盤。」走在頭裡的是個老兵,可能是班長,他毫不示弱:「誰規定是你們的地盤?」「是我的規定。」挑夫班長舉了手中的扁擔。那個像班長的老兵,呼地從身後把衝鋒槍順到胸前,拉動了槍栓,說:「你想找死!」他身後的七八個戰士放下抬草包的扛子,端起了槍。挑夫們也高舉扁擔,眼看火併一觸即發,老呂慌忙舉起雙手連連往下壓,高喊:「都放下!出了人命誰都活不成。都是自己人,我的意見二一添作五,和為貴,你們留下一包。走人。」對方沒吭聲。我站出來曉之以情:「我們是醫院,傷員多,大家都在挨餓,總要給傷員留下一口吃的吧?」我不由分說地招呼過來幾個挑夫,扛上一包就下山了,那個班長明知遇到了攔路打劫,又鬥不過我們一夥不要命的,氣呼呼地愣在那裡。
回到營地開包,全是苞米,炊事班熬出了兩鍋半稀半乾的苞米粥,全院每人都分得兩碗奪來之食。
八、
我軍的緊急轉移,不是北撤,而是揮師東向,到中線地區尋機殲敵,這是彭老總的新部署。我們是6月12日到達三八線上重鎮華川的,在那裡補給7天的乾糧。
補糧那天,我們醫院的大隊人馬是半夜開進兵站的。在一個山坡的樹林里,每人用自己的面袋盛了9斤炒麵,裝袋時都迫不及待往嘴裡填,像是盛宴。腮幫子、鼻子上都粘了一層香噴噴麵粉,一咳嗽像是嘴裡噴出一朵蘑菇般的雲煙。沒有水,全是在乾咽,我一口氣吃了兩碗,多少天來一直貼著脊樑的肚皮鼓起來了,挑夫班長警告我:「千萬不能喝水,喝了就要膨脹,撐死你!」我打嗝都小心翼翼地護著肚子。
挑夫班長在求生存上比誰都精明,他不知從哪裡得到一個令人驚喜的信息,說在另一處山溝里還有一個特供站,專給機關首長提供高級食品的。他領著挑夫班和我去了,到了溝口,有哨兵守衛。一個幹部模樣的人站在路邊大聲問:「哪個單位的?」挑夫班長理直氣壯的大聲回答:「九二〇司令部的。」九二〇是軍的代號,因打砸搶的名聲讓人生懼,對方沒敢再問,放我們進去了。進溝約百十米,溝的兩側出現了十多個貨堆,堆上蓋的都是青草,還能辨出袋裝的米面和箱裝的蔬菜副食,有不少人正在領取。挑夫班長從一個貨堆里拖出一箱來撬開一看,全是豬肉罐頭。大家相機行事,都拖出一箱來砸開,急切地脫下褲子就往裡裝,我裝了二十多筒,用皮帶收緊褲腰,又紮緊褲腳,碼到脖子上就急匆匆往回走。沒人攔,沒人問,奔出了溝,心裡像得了唐僧肉一樣興奮。挑夫班長力氣大,扛了兩整箱回到路邊,他一人一筒分給了醫護人員。醫生高興得撫摸著挑夫班長的手,女同胞就舉手敬禮致謝,挑夫班長笑呵呵的像是在給大家授勛。我突然想起了小馮,跑到護理班,悄悄塞給她三筒,剩下的我又給了挑夫班長和老呂,我留下了三筒。
路上,我問挑夫班長:「你為什麼不給自己留下幾筒,是不是為了立功受獎?」他說:「我絕不承認我有罪,也不需要立功。他們都餓成了皮包骨,還要搶救傷員。」我說:「你的心腸太好了。」他說:「我在國民黨當了八年兵,升了班長,再艱苦,我的班從來不會餓肚子的。人要結善緣啊,上天就會保佑你。」
九、
五次戰役進入第二階段,我軍以3000人的代價,打開朝鮮中部的屏障加里山,切斷了洪楊公路,在小平川圍殲了美軍第三十八團。
此時,擔任後續部隊的三支隊剛翻過加里山,在一條沖積溝里隱蔽待命,給敵人發現了,15個炮兵營萬炮齊發,打得這個團人仰馬翻,傷亡2000多人。我們的醫護人員都投入了搶救,跟隨先頭團的副師長、作戰科長和團參謀長,也被炮擊犧牲,屍體抬來交給我處理,我讓護理班守屍。挑夫班裡有個叫小李子的犯人,見到死者中有武參謀長就哭開了。他告訴我,成都戰役時,他是俘虜,武參謀長那時是營長,給他們動員說:「我們是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你們願跟我們打老蔣的,就掉過槍口,不願的就發給三塊大洋,走人。」他留下了,還打了一仗,傷亡了幾個剛過來的弟兄。武參謀長很仁義,給死者挖坑壘墳,用木板寫上墓牌,還給他們家寄去烈士證。小李說話時很帶感情,兩眼淚花花的。挑夫班長感動了,他打開挑箱,倒出裡面所有的紗布繃帶,說:「白布沒有了,就用這些來包好他們。」邊說邊動手,我們三人把三具屍體裹了個嚴嚴實實。天下起小雨,小李子拿出自己的雨布給屍體蓋住。
挑夫班長感動地說:「人心是肉做的,誰對我好,我也會用十倍的恩情報答誰。小李判的罪是報復殺人,他的排長罵他打他,他無法忍受屈辱,槍殺排長未遂,他是個懂得恩仇的漢子。」挑夫班長的感言讓我領略:帶領他們,無需用階級鬥爭的思維,就是一個「仁」字。
晚上,我去攔了一輛送彈藥返回的車,把三具屍體送上了車。回過頭,身邊已無乾糧了,我又忙著去找吃的。
小平川是一個村莊,村前有一片開闊地,美軍一個營在這裡被全殲,到處是屍體,一百多頂帳篷東倒西歪。這裡早就被戰鬥部隊打掃戰場清洗過了,我在死人堆中翻找了半天,最大的運氣是從一具死屍的腰上拽下來一隻鋁質飯盒。我又沿著洪楊公路搜索,發現一輛美軍的中型吉普翻到有六七米深的溝底。我下到溝里一看,車身已變形,渾身血污的駕駛員僵直地橫躺在座椅上,兩條腿懸吊在車門之外。車箱內空空的,尾箱鎖著,我用石頭砸開,裡面僅有一隻木箱,我輕輕托出來,最大的擔心是偽裝炸彈。敵人知道我們都是些餓鬼,把爆炸物製成如打火機或罐頭之類食品來誘殺我們,我曾用過美軍飛機上撒下的傳單擦屁股,肛門紅腫流血,痛苦了好些天。這次,我倍加小心地把木箱抱上公路,從路邊拾來一根長約30米的電話線,一頭捆住箱子,我從另一頭拉著在公路上奔跑。沒有聽到箱子有動靜,我仍不放心,回頭又抱起箱子扔到路邊的坎下,趕緊伏在地上,只傳來啪的一聲,箱子開裂了。我爬起身向下望去,見溝底散落一地的餅乾,我欣喜不已,下到溝底,把餅乾裝進破箱扛回營地。
老呂打掃戰場先我回來,他從炊事班弄來一隻大盆,把他撿回來的十多聽罐頭煮了一鍋,稀稀的。我忙把剛弄回來的餅乾全倒了進去,想讓挑夫班的人來共享我和老呂的成果,熬了一會,我迫不及待用瓷碗舀了半碗,不顧滾燙,就放到嘴邊吹著喝著。剛喝兩口,就嘗到一陣難受的苦澀味,呲牙咧嘴對老呂喊道:「不能吃,毒藥!」老呂也驚愕了,他用手指醮上放到嘴裡品了品,也吐了。我趕緊去找來郝軍醫,他是白求恩大學來的,懂英語。他拿起老呂開過的空罐頭看了看標識和文字說:「不是毒藥,你們拿回來的都是人家的戰傷用藥,你看,這是沙發米德,我們也在用嘛。」老呂臉紅了,他是老司葯,臉上露出難為情的樣子,說:「怪我沒認真看,飢不擇食了。」
我後悔不已,撿來的一箱子餅乾全報廢了。
十、
我們又開始後撤了,傳來的命令是十萬火急。美國人摸准了我們的補給已斷線,他們不再像戰役第一階段那樣不敢尾追,這次竟放心大膽地撒出了五個先遣快速縱隊,從我們6個軍的戰鬥分界線楔入,用坦克開路,迅速深入到我後方,俘虜了我們一個師(第180師)。我們兵團的20萬大軍陣腳亂了,撤退已無序,滾滾人流都爭先恐後擠在一條公路上逃命。實在跑不動的,就倒在路邊呻吟,叫罵,公路邊的溝里,幾付遺棄的擔架上,傷員呼天喚地哭嚎,誰也顧不上誰。我的體力嚴重透支,睏倦已極,跑動中連連摔跤。我突然想起挑夫班長擔子中有鴉片,我要他放下擔子,給我弄出一小塊來。我用紙捲起,點上火,猛吸了兩口。煙氣實在難聞,又滿嘴苦澀,咳嗽不止,走在我身後的老呂上來警告說:「這是生煙啊,止痛用藥,你要吃死的。」我驚恐地扔掉煙捲。挑夫班長遞給我一盒萬金油,我摳了一點抹在太陽穴上,涼涼的,神志開始興奮了,從路邊拾來一根樹棍拄著。挑夫班長讓我揪住他挑擔上的繩子跑,還要我閉上眼,果然我神情懵懵的,兩耳已聽不見周圍馬嘶人叫,兩條腿成慣性邁動。
迷糊中有人在我身後推了一把,說:「前邊有匹騾子給飛機打死了,趕快去看看,搞點來吃。」我一聽是大好事,跌跌撞撞地跟著老呂向前奔去。果然,公路邊大約有三四十人擠成一團,有吵嘴的,有打架的,我和老呂怎麼也擠不進人堆。我轉著圈找人縫,終不得逞,老呂眼尖,說:「你看,一條腿。」我從老呂指處發現從一個戰士的兩腿間露出了一隻騾蹄子來,老呂抓住騾蹄子又拽又扯,怎麼也不得手。我上去用頭頂住那個正搶奪的戰士的屁股,幫老呂合力拽住蹄子搖晃了一陣,也無能為力。突然我身後伸進來一雙大手,左旋右轉幾下,猛力地一頓,扯出了騾子腿,我回頭一看是挑夫班長。老呂用雙手緊緊抱住騾子腿起身便跑,幾個擠不進人堆的戰士像見到希望,跟在老呂身後緊追不捨。老呂跑下了公路,在一條小溪邊停下來,等我上去一看,他扔在地上的騾腿上白凈凈的,幾乎沒一點肉,幾個追來的戰士失望地掉頭走了。
老呂不死心,說:「哪怕敲骨吸髓,我也要吃上幾口。」他從身上取出一把小刀來,在骨頭上刮著,真給剔下了幾塊薄如紙的軟組織,他興奮地說:「不錯嘛,還有點油水。」我從腰間取下鋁質飯盒,把他刮下的往盒裡裝。我又找來一塊尖棱的石塊在騾腿骨上刮開了,颳了半個時辰,已盛了半飯盒。老呂拾來些干樹枝,我支上飯盒,點上火熬了起來。剛開鍋,我的喉嚨里像伸出了手,迫不及待地端起滾燙的飯盒倒出一半,狼吞虎咽地喝開了。突然想起挑夫班長,我向老呂建議給他留一些。我們各自勻出一半來,我提著飯盒拚命趕上隊,遞給還在跑動的挑夫班長,他怎麼也不要,說:「還是你留下吧,你再不增加營養,真要倒下了。」他話語真誠,有情有義——誰說他是罪犯呢?
我又想起小馮,把剩下的騾肉湯端到她跟前。她患了夜盲症,護士長用一根繩子牽引著她,跟在護理班的班尾,那纖弱的小腿,舉步似千斤,口邊流著涎水。她一見我捧著半盒熱乎乎的肉湯,兩眼淚花涌動:「你真好!」護士長回頭來一見是我,那雙冒著火的眼睛變得和睦了,善意地向我點了點頭。我永遠記住了這充滿人性的一瞬間。
我們真像拿破崙從莫斯科的大撤退,千軍萬馬不成列。人們擠著擁著,吵架的、打鬥的,亂成一團。路的兩側,有人坐著,有人躺著,分不清是死是活。一個戰士坐在公路邊的一塊石頭上,雙肘抵住膝蓋,手掌托住腮,兩眼睜開,安詳地望著每個行人。他死了,沒有倒下,像一尊雕塑。人們走過都要敬佩地向他注目致敬。我和挑夫班長走到他跟前,默立良久,挑夫班長用沙啞的聲音對我說:「他了不起,人都死了,還為我們送行。說不定有一天,我也會像他一樣,為你們送別的。」
十一、
已疲累不堪的敗軍經兩天兩夜急行軍,到達了北漢江,江橋已給美國飛機炸斷,一個工兵營正在伐樹搶修,大部隊都給堵在江的南岸。這是一條獨路,一邊是絕壁,一邊是臨江的懸崖。禍不單行,我們的後方華川,已給美軍快速縱隊佔領,開設在那裡的兵站醫院給連鍋端了,4600傷員和300醫護人員都成了人家的戰利品。從華川到眼前的江橋有30多公里,敵人坦克正迂迴過來斷我們的後路,我們已派出一個營去阻擊。
滾滾人流,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我們醫院擠在中間。突然間,護士長在人群中高喊:「快給我們讓路,前面有傷員,我們要去搶救!」她帶領幾個老女兵在前邊不住地喊著、衝撞著,有牲口擋路,女兵們就掀翻了馱子,還把一輛大車推下了懸崖。飼養員破口大罵,女兵們出語更凶:「閉住你們的P嘴,你挨了槍子,老娘不會給你堵洞!」一路沖衝撞撞到了橋頭,江橋中段的桁間已整體斷裂,修復它恐怕要等到天明。炮彈在江岸附近爆炸,彈片在頭上橫飛。此時,護士長又發了神威,她振臂高呼:「女同胞們,不要等待了,趕緊趟水過河!」她縱身先跳下水,女兵們緊隨其後,接著呼呼啦啦地一幫人馬都進到河中,炮彈在河水中升起水柱,求生的人不顧一切撲向對岸。
步兵分隊都跟著下了水,一時間,北漢江上像開鍋的水餃,幾千人在水中撲動。地面上,敵人的坦克炮在不住點地轟擊,夜空掛滿照明彈,飛機臨空一撥接一撥,狂扔炸彈,激起無數水柱,織成了一道高高的水牆,死的傷的都讓水沖走了,越過死亡線上岸的,就驚呼狂叫,像是慶幸他們的活著。
我們醫院徒涉過江,一些不會水的女同胞站立在江岸,急得直叫喚。挑夫班長突然一聲喊:「我們班都放下挑子,背人過江!」他帶頭背上哭叫聲最高的小馮,撲撲啦啦游向河心,挑夫班的都背上人跟在他身後。他們一連來回背了三趟,醫院終於突破了封鎖線,人都上到了北岸,院長馬不停蹄地又急速帶領大家繼續突圍。他們走了,我和老呂停下來等挑夫班——他們背人過河後,又返回南岸搬取自己的挑子。
他們回來了,我清點人數,9人,少了挑夫班長。我問:「你們班長呢?」一個挑夫抓住兩副挑子哭開了,說:「他把挑子交給我了,說不過來了。」老呂驚恐地火了:「為什麼他就不過來?他想幹什麼?」挑夫們都悶不吭聲。半晌,挑夫小李子高喊:「還不趕快走,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此時,江岸上黑壓壓地堆滿從水中爬上來的人群,嘈雜的呼叫聲響成一片。我催老呂快走,老呂氣呼呼地挑起挑夫班長留下的那副擔子,領著我們融入了潰逃的人群。
在路上,小李子告訴我,班長交待,他箱子的半袋炒麵是留給我的。我問小李子:「他為什麼不過來?還說了些什麼沒有?」小李子說:「我們回去搬箱子,他對我們說:『你們都是有妻室兒女的人,還要顧家,就好好接受改造,活著回去。我什麼也沒有了,我走了……』」
到了後方休整。教導員在總結會上說:「這場戰役,我們醫院冒著敵人炮火,忍飢挨餓,收治轉運傷員3700多人,有17名同志為保家衛國在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也出現了叛逃的……」
挑夫班長被定性為叛逃者。
在我心目中他卻是一個沒有過河的卒子。
據說,改革開放後,他回到大陸老家開辦了一家糧食加工廠。
30年後,我出差去南方,順便探望了小馮,她逃過了戰爭的劫難,幸運地隨夫轉業走進了東方大都會。她已是一個事業單位的人事處長。也許是對戰爭傷痛的感懷,她特地做了一席豐盛的家宴款待我,一再囑咐:「要吃飽啊!」
這場戰爭的殘酷性遠不止讓人析肝吐膽的飢餓。我軍遭到慘重損失的真實人數官方一直沒有公布,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在他的回憶錄後記中只說了一句話:「犧牲了幾十萬同志。」前些年,彭德懷的老秘書王亞志給了我一個具體的數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負傷、陣亡、病故、失蹤、被俘,共為978122人,占入朝作戰總人數190萬人的51.5%(這一驚人的數字還經民政部門在全國普查核實過)。
表演戰爭
1952年秋,祖國赴朝慰問團來到金城前線。一天,營部通知我,說慰問團有個代表要見我。什麼人?傳話人說不清楚。我知道這支慰問分團來自四川,肯定是家裡人帶來囑咐,我喜出望外,跟連長打了個招呼,一氣跑了十多華里來到師部。慰問團住在師部附近的一條山溝的小坑道里,我見到要見我的人。他是四川省的勞模,我哥哥當年的車工徒弟,我叫他喬哥,現在已是所在絲廠的車間主任,分管動力部。他果然帶來我父母的問候,好長時間沒寫信回家了,他們都牽掛我的死活。
代表團成員將分頭給部隊作鼓舞鬥志的報告,談家鄉的新氣象、新面貌。喬哥是搞階級鬥爭的積極分子,他悄悄告訴我重慶的肅反大逮捕,一夜就抓了七千人,鎮壓了好幾百。他的絲廠廠長肖淵也給槍斃了,肖是留日的,有繅絲專業技能,槍斃他是有人說他是日本特務。他夫人收的屍體火化未燒盡,連肉帶骨頭的裝了兩罈子運回浙江老家。
喬哥還告訴我一件高興的事,慰問團帶來一台川劇的折子戲。最有名的演員都來了,丑角有周企何,旦角有陳書舫,他們在四十年代就紅遍川南川北。過去,我在家就聽老一輩人經常談起他們的軼事,遺憾的是從未見過他們的演出。
第三天,師里安排我們山炮營觀看慰問團的演出。地點在離陣地後方十多公里的一片樹林里,這裡有高大的落葉松,足以掩蔽500多人的活動。慰問團為我們師一天要演兩場,演出時是高度的戒備,場地四周設有防空哨,敵機一來就鳴槍示警,同時,安排了慰問團和部隊疏散的路線和防空地域,還專門有一個高炮營保護。
那天聽完代表報告,喬哥又坐在我身邊陪著我觀看演出。第一個節目是周企何的《花子罵相》,花子嘲弄官僚,體現了古代的階級鬥爭,周扮演的花子罵得痛快之極,四川方言幽默,看得觀眾滿堂喝彩。第二出是陳書舫的《秋江》,她把尼姑陳妙常思凡的心境演得纏綿又細膩,直看得人迴腸盪氣。第三出是《小放牛》,由青年演員曉艇、曉舫(陳書舫的女兒)載歌載舞的用舊調新詞讚美四川改天換地。鄉音鄉情喚起我們思念之情,激動地把手掌都拍痛了。最後一出是《八仙過海》,表現何仙姑、呂洞賓等仙人和蝦兵蟹將大打出手,劇情說明書上說,志願軍就是八仙,打敗侵略者的法寶就是全國人民作堅強後盾。喬哥興奮的告訴我,這齣戲得到七團團長的百般讚許,他對慰問團表示,他的七團要打一仗給慰問團看,邀請代表們到前線觀戰!
我一聽十分欣喜,七團團長是川南人,1938年隻身跑到陝北參了軍,他的鄉音未改,鄉情更濃烈。我說:「好啊,讓你們看看我們是怎麼用真刀真槍打美國鬼子的,你回去夠你擺一輩子的龍門陣!」
看戲歸來,營長把各連排以上幹部留下。營長只說了幾句:我們準備配合七團二營五連打641(我們給敵人陣地的編號),每連彈數是240發,還有喀秋莎連、炮41團的一個105火炮連和我們協同,炮火準備時間是明天上午9時。給慰問團的表演戰鬥和部署就這麼簡單。
我們已和敵人對峙近一年,敵我陣地犬牙交錯,像這樣的小打小鬧,每個月要打好幾回,我們稱之為「擠」陣地,來來回回的爭奪,目的不只是爭地盤,而是誘殺敵人的有生力量。比如攻打641,我們已打過好多次,無需作多大準備,說打就打,有現成的射擊諸元,最大的準備就是炮彈數量。我回到陣地,連長分配給我們排60發炮彈,只需10分鐘就可以打完。
我從喬哥那裡知道,慰問團要來觀戰,觀看的位置肯定是在我們陣地後面的龍鳳山。龍鳳山山勢突兀,又居高臨下,可以看到敵人一線營壘的全景,山上有師的前進指揮所,團指揮所和我們營的炮兵觀測所。我還打聽到,師團都安排人給慰問團做現場解說。我在電話里要求營長也安排我,營長知道我在慰問團有親人,滿口答應。
第二天,我提前來到龍鳳山我們營的觀測所。等了半個時辰,慰問團一行在師警衛連的護衛下爬上山來了,他們有12個代表和8個演員。據說,來的人都經過嚴格政治審查的,他們分成7個小組,到炮兵觀測所來的三位代表,自然有喬哥。
山上的指揮所都是土木結構的掩蔽部,活動面積小,只能容下三到五人,原值班的和通信人員都撤走,瞭望孔有 30——50公分寬,可供三人觀望。師領導擔心不夠,還讓工兵連在附近又構築了幾個臨時觀察所備用。我們的觀測所有一架20倍的炮對鏡,一個代表往鏡里瞧時,興奮的喊開了:呀呀,敵人從工事里伸出來的槍都看見了!
我向他們三人介紹了敵我態勢,這場戰鬥用多少炮彈打,多少人攻。他們仨聽得新奇又新鮮,傻傻地張著嘴。更讓喬哥感動的是,他在家鄉見我時,我還是個娃娃,現在已是帶兵的排長了(其實還是見習的),表揚說:老弟呀,你像個官了。
我把炮對鏡對向攻擊目標641,還給他們配了兩個望遠鏡。我一邊講解,一邊給他們指示目標。這是一條橫向拖長的山樑,641是山樑中段隆起的山包,面積約百十平米,美軍只用一個排依託水泥工事在防守。我們攻擊部隊從我方的610陣地出擊,順山樑到641約400米距離,為了給慰問團觀看清楚,攻擊路線和戰鬥隊形,全都選擇在面向我們的斜坡。三位代表聽我的介紹,已急不可待,巴不得馬上看到敵人灰飛煙滅。
到各觀察點的代表都已在掩蔽部就位,山上出現了一片難耐的寂靜,等待我們的炮火準備。9時整,龍鳳山左側喀秋莎陣地的炮火首先響起,這是蘇聯二戰後期發明的多管火箭炮,一個齊射同時打出64發,給敵人以突然襲擊。兩分鐘之後,百炮齊鳴,千百發炮彈從龍鳳山前掠過,肉眼都看見彈丸在空中飛行,無以計數的小黑點,很像蜂群出巢,帶著尖利的嘯聲撲向敵人的陣地!霎時間,641山頭上彈著密布,一簇簇煙柱衝天而起,接著傳來地動山搖的炸裂聲,火光閃爍,石塊泥土在硝煙中上下翻飛,三位代表看得興奮的跳起了腳,嘴裡直叫:啊呀呀,真了不得,了不得!
火炮的射擊還沒停,我步兵一個排從617陣地出動接敵。等炮火延伸,步兵排加快了前進的速度,邊衝擊邊用手中槍射擊。當他們離敵人陣地不到100米時,突然從殘存的工事里一挺輕機槍復活了!攻擊的先頭班倒下了,跟進的一個班給打的往坡下翻滾。我的心沉了:我們使用了比過去打641多兩倍的火力,為什麼還不能徹底摧毀敵人工事?很快,團的82炮連進行火力支援,打了五分鐘,敵人機槍啞了。五連的又一個排很快向641靠近,剛接敵到150米左右,敵人從642陣地上撲下來一個班,手中全是衝鋒槍。過去,敵人是不敢白天反擊的,為什麼今天竟敢出來碰硬?我們的第二個排也給突如其來的增援火力打得趴在坡上。炮火不能支援了,因靠敵太近,怕誤傷自己人,就這樣僵在那裡,都用自己手中武器對射。這時,我發現這場戰鬥的指揮者在一塊石頭邊上正揮動手臂,不一會,後面上來一挺輕機槍,卧在他身邊不住點的向641陣地射擊。敵人大都趴在殘留的工事、塹壕或彈坑裡頑強的對我進行阻擊。機槍打了一陣,絲毫不能掩護步兵前進。
我突然想到,過去我們「擠」陣地,都是多路攻擊,敵人總是措手不及,惟獨這次是專為代表觀看,僅選擇一個光禿禿的山坡,而且還是單一的路線在出擊,只為看,不為戰,把戰士生命當了兒戲。
敵人開始在我進攻道路上進行炮火攔阻射擊,五連全暴露在山坡上挨打。在岩石邊的指揮員已無能為力了,我看到他把掛在胸前的一隻小羊角號放到嘴裡,我雖然聽不到號聲,但我能猜度他是在下達撤退的號令。果然,上去的兩個排連滾帶爬的退下來了,只剩下十幾個人。
山樑上沒有槍聲了,戰鬥已停止。我們的三位代表都長嘆了一口氣,他們沒見到消滅一個敵人,看到的是自己人死了一大堆。他們惶惑的臉上似乎都是在責怪自己,不該來看一場用生命表演的戰爭。
我安撫他們說,失敗是兵家的常事。喬哥保證說,我們回到四川不會亂說的。
七團團長在戰場上培養了爭強好勝的脾性,這次卻在祖國親人跟前大丟了面子。送走慰問團,他火冒三丈,要懲處指揮戰鬥的二營副教導員。團長之所以用他,一是年輕,二是四川人,如讓代表們看他打了勝仗,會給四川人增光添彩的。可惜他辜負了團長的期望,只能讓他上天國去反省。他命令身邊的趙參謀,去二營執行他的處決命令。
趙參謀到二營,把副教導員五花大綁拉到一個山溝里,舉起手槍對向他腦後勺,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副教導員已淚流滿面,說「我對不起祖國,對不起團長!我不知道該怎麼打這一仗——團長是要我表演啊!排兵布陣都是你們來制定的,我的失職是沒有拿下陣地。」
趙參謀的心顫動了,這場戰鬥是他和團長來二營部署的,團長還特別指名要副教導員代連長指揮,自己也有重大責任。他慢慢放低了槍口,回過頭對跟在身邊看他執行死刑的營長和教導員說:「你們給他鬆綁帶回去,等候發落。」
趙參謀沒直接去找團長解釋他不執行命令的原因,即使他敢去,也會嘗到苦果。他先找了慰問團副團長,請他出面干預。這位副團長是從部隊轉到地方的,他和我們師政委交換意見時說,責任不在基層,不能再用幹部的性命去抵償這場戰鬥的損失,希望槍下留人。
副教導員給保下來了,撤職任副指導員。回國轉業回四川,在一家大廠做保衛股長。
多年後,我見到已是某步校教研室副主任的趙參謀。舊事重提,他說,這明明是團長好勝喜功,不惜人命,自己下不了台,還諉過於人,要那個副教導員給他墊背。
養兵用兵,為祖國生存而戰,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在朝鮮用了「保家衛國」的口號多少還體現了些愛國主義精神,可我們這位團長打的這一仗,我不知該用什麼辭彙來為它定名。上世紀的朝鮮戰爭是由朝鮮與蘇聯共同策劃發動的,而最初時具體的戰爭計劃,中國方面並沒參與到。
金日成聯合斯大林發動這場朝鮮戰爭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第一,駐韓美軍的撤走。
第二,受到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勝利的刺激。在二戰結束後,斯大林為了與英美兩國交好,曾讓各國共產黨交出武裝,走和平的會議道路。當時的毛澤東會去和蔣介石談判就是因為如此。
而讓蘇聯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共產黨主張的武裝奪取政權居然成功了,還迫使美軍退出了中國大陸。這讓斯大林開始肯定毛澤東提出的「共產主義武裝革命」的道路。
在斯大林看來,朝鮮半島的韓朝分爭就是國共內戰的翻版,而且美國連中國大陸都放棄了,怎麼會去掙這麼一小塊地呢?於是斯大林便決心支持金日成去發動朝鮮統一戰爭。
在預備發動戰爭時,斯大林只是擔心朝鮮部隊能否在短時間內佔領南方,對此,朝鮮黨內部是極其樂觀的。「人民軍現在比李承晚軍強大太多了」「最少幾天,最多兩個月,就能夠佔領南方全境」。
儘管當時的南韓獨裁總統李承晚極力挽留美軍繼續駐紮,由於蘇聯軍隊已經率先撤出了三八線北部地區,美國在國際壓力之下,仍不得不撤出了南部地區。
蘇聯軍隊在撤出北部的時候,留下了一大堆武器資源,而朝鮮的人民軍正是在蘇聯軍隊撤出的前幾個月時間內才匆匆建立起來的,其中還包括了中國給予的三個師的朝鮮族部隊,人民軍南下時候的主力主要還是在中國經歷過多場戰役的朝鮮族部隊……由此可見,朝鮮的人民軍部隊的作戰能力是無法和國共內戰時候的共軍相提並論的。
蘇聯與朝鮮的戰略錯誤,就是嚴重高估了人民軍部隊的戰鬥力,以及沒有事先與中國商議,就開始貿然地發動這場戰爭,使得中國志願軍錯失了最佳入朝的時機。何況中國當時還並未完全統一,台灣的蔣中正還天天喊著「反攻大陸」的口號,中共還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實不是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機。
推薦閱讀:
※志願軍入朝時行軍隊列會被老百姓看到嗎?指揮官步行還是乘車?
※如何把宿舍裝扮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風格?
※如何評價所謂的「軍人生理學」?
※朝鮮有對其他國家公民免簽的待遇么?
※如何評價朝鮮戰爭在世界戰爭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