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星空琴行一夜關店?這種商業模式存在哪些問題?

新聞背景:http://tech.163.com/17/0904/14/CTGCT54I00097U7R.html

上個周末,紅極一時的「星空琴行」突然被曝出暫停全國所有門店營業。
周楷程稱,基於目前情況,原股東無法確認新的追加投資,因此,「星空琴行」從2017年9月2日起暫停全國所有門店營業,其他等待進一步通知。
「星空琴行」已創辦5年時間,天使輪獲順為資本和九和創投的投資,此後,前阿里巴巴CEO衛哲掌管的嘉御基金、藍馳創投也進入,「星空琴行」的前後融資近3000萬美元。


謝邀

事件爆發有一段時間了,各個方向上的討論有很多,今天看到上海知音琴行會提供其上海及江蘇的場地給星空琴行的師生用作教學時還是挺開心的,這個對學生和家長較為負責的階段性成果比近年爆發的數起其它教育機構關店/倒閉事件要好得多。

不過在閑時觀察最近輿論,發現反教育市場化反教育商業化的思潮(包括這個問題下的很多回答)很旺盛,其中部分較為極端的觀點甚至提出了教育完全不應該市場化這樣的口號,不免令人擔憂。

誠然教育作為國之命脈,過度產業化導致的公共供給教育質量下降是一個國家的不能承受之重,前段時間英國內閣會議上爭辯許久的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英國版重點公立學校)增設議題就是英國教育過度產業化下利益體之間發生衝突的一個縮影。

鄧公說過「要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就像太多別的事情一樣,教育行業也很容易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如若失去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需求端千奇百怪的需求可能就難以得到滿足,基於來自公共服務的產品不能在明面上上浮到較高的市場出清價格,教育行業的用戶及付費者可能將面臨一個黑幕重重的尋租市場,這時為了獲得同樣質量服務/產品所付出的成本不見得會下降。(比如教育局不讓繳納擇校費後公立小學在對應片區通過電腦隨機選擇的方式挑選孩子入學、民辦中學面對不讓擇校考試的禁令選擇通過考察Candidate父母乃至爺爺奶奶的學識來挑選學生)

如今市場機構已經進入並正在影響著教育行業的方方面面,極端的左和右都會葬送改革成果,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不會犯大錯誤,出現問題也容易及時修正

—————————————————————————————————————————

說回星空琴行,作為現金流充沛的線下教育機構,一夜之間大規模關店和商業模式及戰略一定是有一定關係的。

如其它回答和報道所說,琴行的利潤並不來自教學,而是來自鋼琴銷售。

教學環節售琴是一個比攜程賣機票時搭售保險/接送機服務更加封閉場景,在該場景下,購買決策中「老師」的建議是priority第一的factor,而價格因為不透明、產品型號繁雜等因素令購買者很難評估,因此琴行學琴者通過琴行購買鋼琴的比率以及琴行在該業務上的利潤率都很高。雖然售琴利潤率高,但鋼琴作為一個長壽命的商品,非重度學員基本上只會發生1-2次購買,這就造成了星空用戶LTV較低的現狀。

再說鋼琴培訓業務,基於行業特性,藝術培訓產品非常難以被標準化,而星空琴行選擇的又大多數是兼職教師來進行1對1授課

「難以被標準化」、「兼職教師」、「1對1授課」這幾個關鍵詞在教育行業就是小作坊、難擴張、容易飛單的代名詞,而星空能做到這樣大的規模其實已經足夠讓人欽佩其運營和擴張能力了

在去年,基於對老股東的承諾和獲得新投資的渴求,星空進行了大舉投資並開拓了非常多的新業務,希望藉此進一步做大規模,由於教育產品預收款的性質,開局時一定有巨額的現金流入,然而一旦產品服務沒有跟上,後續現金流入沒有追上不斷發生的成本,現金流枯竭就在所難免。

可能很難有別的2C行業教育這樣預收賬款確認周期這麼長了,教育機構在面對巨額預收款和巨額投資款時保持清醒,理智擴張真的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

Anyway,希望該事件有一個妥當的結果。


根本問題在於創始人不懂音樂不懂教育,做教育行業的,如果只把它當生意看,無論什麼模式註定會失敗。


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是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社會總成本的。

比如 需求是教會100個兒童學習彈鋼琴。
那麼滿足需求的方式有兩種:

讓每個兒童的家庭購買一架鋼琴,然後請老師上門授課
培訓機構購買一些鋼琴,兒童定期到培訓機構來上課

顯然第二種商業模式社會總成本更低,需要購買的鋼琴更少,稀缺的老師不用到處跑浪費路上的時間,家長成本稍微增加但是比買琴便宜。

星空琴行在錯誤的商業模式下還快速擴張,只能說創始人不是蠢就是壞。


這個3000萬是吹牛逼的3000萬。


鋼琴這個興趣愛好本身就特別詭異。這個愛好對於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的要求都不低,想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比如說能夠彈個簡單的樂曲不練個三五年根本不行。走專業路線更是貴的可怕,一節課的費用驚呆小夥伴啊!如果學業有成,只有極少極少的人能夠做演奏家,大部分人的工作主要是繼續教別人彈琴。也就是說練習鋼琴這件事,消耗極多的精力和錢,主要目標就是可以教小朋友。然後小朋友學習了之後再繼續教小朋友。

我覺得彈鋼琴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特別詭異的漩渦,似乎就是為了讓大家花掉錢,讓老師掙到錢而存在的。而且鋼琴教學和大部分的教學不太一樣,大部分的教學可以規模化,一位名師在網路上面講課,可以讓成千上萬的同學聽,鋼琴就不行,名師講的再好,還是得一對一的不停的糾正從肩膀到手指的每一寸的動作。其它行業的名師完全可以錄製一堆視頻,然後賣視頻版權就可以坐著收錢了,鋼琴老師就不行,今天不上課,今天就沒錢。

大家對於簡單的樂曲有疑問,我指的是在一個普通中學大學的各種文藝活動上面可以演奏一下的程度。我一般就彈業餘七八級難度的曲子(因為再難的就彈不了啦),我發現關鍵不在於樂曲難度,而在於這首曲子必須是群眾耳熟能詳的,你彈得溜就能拿獎。


這個模式北京各大理髮店,健身房人家都玩的透透的了……直接消失玩失蹤,你投訴都無門


培訓行業有區域限制,一個門店輻射範圍有限,而且有周期性,以培訓主力,孩子來說,參加培訓的孩子是一波一波的,不是持續性的

興趣培訓並不是強需求,運營成本高相對就高了,星空琴行的定價明顯偏低,這麼做肯定就得壓低老師的收入,如此肯定是留不住高水平的老師的

也就是說琴行培訓這塊業務估計是賠錢再做,創始人應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想著在自身比較大的市場份額上干點別的,來貼補培訓業務

殊不知啊,樂器培訓這個行業,在中國發展了幾十年,沒出個大頭,是有原因的,不像阿里能顛覆傳統零售那樣,傳統零售在中間環節多,也有一定門檻,他們有定價權,有做優化的空間

培訓行業可以是一個老師就是一家培訓機構,都是老師對學生,沒什麼可以優化的中間環節,想做大,就得整合教育資源,也就是老師資源,課程體系,還有就是提高學生的教育支出,這個就得國家扶持了

要說星空琴行商業模式有什麼問題,我覺得沒啥問題,問題就在創始人腦子有問題,根本就不懂培訓行業,出現問題不是想辦法做優化,變損為盈利,而是畫大餅,講故事騙錢。


星空琴行試圖把鋼琴培訓做的想英語培訓一樣大眾化,依靠規模降低對教師的依賴。我去上過幾節課,很不錯比一般的藝術類課程接受門檻低好多。但是缺少功利的情況下還是很難減持,很多人新鮮勁頭過了後進去抵觸區間就不再去了。
相比「k12學科教育」,"英語培訓",「職業教育」等領域。「素質教育」的市場還是太小了,即使最大的細分市場「鋼琴培訓」也沒能出來一個巨頭。
沒有足夠的利益,教育反人性的障礙太高


重資產模式快速發展模式風險都很大


供給沒有明顯的改變,商業模式沒有突出的優勢,進去紅海市場只能靠運營做誠信百年店。失敗,可能是狂飆突進的結果。


過分透支市場的潛能和消費者的信任,最後玩金融遊戲導致資金鏈的問題,其實現在很多時候由於資本的推動,改變了商業的內在價值和一些應該堅守的東西。怎麼說呢,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不難理解,現在琴行,競爭異常激烈,以前一個區可能只有一家,現在每個學校就有幾家。可想而知,現在開琴行,只有死在路上的份。
第二,品牌效應在琴行這個行業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人們更多看到身邊哪個孩子厲害,他在哪學就去哪。靠的是口碑。


教育行業,是一點一點磨出來的。又不是做氪金遊戲割韭菜,做完換皮再來一波。

商業模式沒問題,感覺是星空的打法太急功近利了。

星空這樣既傷害了自己,更傷害了整個音樂教育行業。


不全部和商業模式有關。外部資本的湧入不斷稀釋了原股東的股權。

原股東的股份不斷被稀釋,原股東不知危機到來,目的把握外來資本,趁機擴張,佔據市場一定份額。如果這時資本被大量抽出,公司的資金就會出現明顯斷層。資金斷層就會拖欠工資,如下

而被拖欠工資老師的怒火無疑雪上加霜,家長不滿,輿論滔天,更加讓公司難以抬頭。
而辦卡模式可能是原股東為了增加手中資本的對策。
融資,上市融資擴張,是一場機遇,但也可能是一場災難。而如何把握好其中關係就不只是嘴上功夫了。也許只和商業模式有關係,畢竟局外人


作為一位公考培訓老師,我想說鋼琴培訓的成本比公考要高,利潤又少,還盲目擴張豈不是作死。
前幾年中公和華圖那擴張速度叫一個快,那是站在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連帶地方的小機構都賺了不少錢。鋼琴培訓又沒有迎來它的風口,穩步經營,搞點微創新,慢慢發展,靜待時機。
最後,我想說培訓機構我自己都覺得不靠譜,謹慎對待…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有點震驚。記得兩年前的某天,喝下午茶時,星空琴行的老總還坐在鄰桌。由於我是第一次聽說這家琴行,當時還去查詢了下這所琴行。我還覺得選擇的這家餐廳不錯,有一定逼格。時過境遷,當我再次看到這所琴行的消息時,竟是他家關閉門店。

星空琴行之前能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還是有其可圈可點之處的,但由於市場競爭,行業特性,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做出調整。 本人才學疏淺,有感而發下。


推薦閱讀:

TAG:創業 | 鋼琴 | 教育培訓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