鎚子手機的注重細節和蘋果/索尼等的注重細節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鎚子手機總是標榜自己注重細節可是依然有大批的用戶體驗差評,那麼它和蘋果的注重細節有什麼不同?


細節只是蘋果索尼的一小部分。

然而,細節卻是我錘的全部啊!


有張卷子你全會(或者說至少相當不錯),然後開始研究怎麼寫字好看,怎麼解步驟少…這叫細節。
有張卷子你啥都不會,用各種字體寫了好多「解:」,這叫呵呵。


模仿樓上回答。

演算法競賽中,你所有的問題都會解,然後開始研究如何降低演算法的時間複雜度,如何降低空間複雜度,怎樣寫代碼會更簡潔...,這叫細節。

一個問題都解不出,反而吹毛求疵大括弧是否換行,變數首字母大寫還是小寫,這叫鎚子。


蘋果、索尼是在做好了基本功之後再去做細節,也不會刻意宣揚,而是讓你去自行發現,找到後就會覺得很驚喜。

鎚子手機則是沒做好也做不好基本功,只能去做一些細節,再拿到發布會上大吹特吹,生怕你不知道一樣。

上圖大家很熟悉,這是蘋果地圖的圖標,上面的地址恰好是蘋果加州總部的地址,這個細節蘋果從未提及,而羅老師多次提到這一點,他誤認為蘋果是靠圖標上面的小細節而成功的,所以鎚子科技第一次發布會上光畫圖標就講了一個小時,當然不排除他這麼說是為了忽悠錘粉,畢竟他也沒幹過多少比畫圖標技術含量更高的事情。

上圖是2014年2月發布的 Xperia Z2,正面一整塊玻璃無任何開孔,採用了無斷點邊框,這兩個細節換成鎚子,在發布會上能吹上整整一個小時,然後索尼根本提都不提,索尼發布會上提到的那些技術,諸如960FPS攝像和4K HDR屏幕,則是鎚子永遠都弄不出來的東西。

還記得羅老師在微博上吹噓的,T2不知死活的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嗎,殊不知索尼早在一年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這對於索尼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難題,根本不值一提,這才讓鎚子有機會吹成是自己首創。鎚子手機把光感和聽筒做到一起,減少了一個開孔,都吹上天了,殊不知索尼早就一個開孔都沒有了。

上圖是2012年的摩托羅拉 XT788,這就是鎚子吹上天的光感聽筒一體化,摩托羅拉比鎚子早兩年實現,同樣在大廠眼裡不值一提的設計,到了鎚子那裡就被大吹特吹,最近還有錘粉說魅族抄了鎚子,哪知鎚子壓根沒什麼原創設計,全是別人玩過的,就是抄也輪不到你錘。

這是誰的靈感來源我就不多說了。

鎚子科技的特點就是這樣,真正有技術含量的設計,他們是弄不出來的,只能弄一些大廠已經做過,但沒有廣泛宣傳(其實是不值一提)有用沒用的設計,吹成是自己首創,由此來欺騙那些井底之蛙的錘粉,讓他們淚流肝顫哭天喊地尿褲子。而那些設計,大都是被別人用過然後又淘汰掉的一些設計,鎚子科技又撿起來用,這叫重複別人走過的彎路。例如三個實體按鍵,早年的安卓手機全是這樣的,真當全世界的廠商都傻,這麼好的設計不延續么,結果後來沒法上指紋識別所以只能取消;無斷點邊框如果像索尼那樣做成三明治結構,就會不影響信號,但是製造難度更大,錘科估計是做不出來,所以乾脆在堅果Pro上也取消掉了;光感聽筒一體早在2012年就有做了,為什麼一直沒人跟風,就是因為這樣會影響光感,鎚子手機的自動亮度也一直很爛;還有對稱按鍵,Home集成電源鍵,電源鍵放在頂部,全都是羅老師在馬桶上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設計,等羅老師一拉完,這些設計就取消掉了。

像蘋果和索尼那樣真正講究設計的公司,無論做出一個什麼設計,都是深思熟慮、超前、成熟的,一個好的設計,會沿用多年,所以蘋果和索尼的手機,往往好幾代都是一個樣子,一個成熟的設計為什麼要變來變去呢。蘋果做了十年手機,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外形,正面則是完全沒什麼變化,索尼從Xperia Z到 XZP,保持了玻璃磚的外形,堅持正面雙揚聲器,攝像頭不凸出,只在細節上改動。反觀鎚子手機,則是每一代一個設計,每一代都不一樣,顯然是還沒找准路子,這是能力不行的表現,到了羅老師嘴裡還能被吹成是設計能力過剩,真可笑。


呵呵,友商們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嗎?


有空慢慢更新,講講「設計能力過剩」(羅老師原話)的我錘的無尿點邊框

=====下面是原答案===

記得我錘系列一直引以為傲的祖傳細節就是這個光線感應和聽筒二合一的設定了,從2014年發布的

T1開始就遺傳了這個設計:

然後因為最近魅族也採用了這個設計,錘粉們紛紛跳出來指責魅族抄襲我錘:

當然這是無稽之談,因為這個設計根本不是我錘首先採用的,下面是2011年的諾基亞X7

2012年的摩托羅拉XT788

(某些錘粉說了,雖然我錘不是首創,但這個設計是在我錘手中發揚光大擴大影響的,我上去就是一個耳光:你他喵一個銷量不到200萬--羅老師親口所說---的手機牌子跟諾基亞moto比影響力---我錘第一任cto還是從moto出來的,這技術傳承很明顯了吧?------藥店碧蓮好不好?)

而且最好笑的是,魅族的這個設計是申請了專利的:

這都是題外話,現在轉入正題,那麼,這個被羅老師和我錘引以為傲的光線感測器聽筒二合一到底是什麼了不起的細節設計呢?它的原理是什麼呢?

其實根本沒啥,就是在前面板上開一個槽,把光線感測器和聽筒放在一起而已

就這麼簡單?

答,就這麼簡單。

那麼這個設計有什麼好處呢?

答,在淺色系的手機前面板上看起來少一個洞,足夠讓標榜細節的我錘拿出來誇上一陣子

為什麼要強調淺色系前面板呢?因為如果是深色比如iphone4s這種黑色的玻璃前面板,即便你把光線感測器和聽筒分開,你也看不出來,下圖是黑色iphone4s,正面屏幕上方的一點一橫就是前置攝像頭和聽筒,二者上面還有一個感測器開口,但是因為面板是黑色的所以看不到:

白色的,看的就比較清楚:

那麼為什麼手機界的主流設計是把光線感測器和聽筒分開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二者共用一個開口,你就得考慮聽筒進灰造成光線感測器失靈的情況,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那麼我錘解決了這個問題嗎?沒有!

其他公司的設計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反正我錘、moto、nokia的設計都沒解決。

鎚子科技官方論壇上有一個著名的問題是:「我的手機屏幕不亮了,怎麼辦?」

然後著名的也是通常有效的回答是:「聽筒髒了,擦一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錘的設計,聽筒髒了會擋住光線和距離感應器,讓手機誤以為放在兜里,而出於避免誤觸的考慮,當手機判斷自己處於褲兜里的時候,屏幕是不會亮的。

所以你們可以看到我錘引以為傲的這個設計到底是個怎樣的設計,你們覺得這種細節設計有什麼技術含量?你們覺得不要說手機業界的人了,就算換成你們,你們想不到這個設計嗎?這樣的設計有什麼了不起呢?用的著「抄襲」我錘?

如果我錘在想到了這個「能讓前面板稍微好看了那麼一絲絲」的設計的同時,還拿出了完美解決聽筒進灰的方案,那麼我們可以說,這是個好設計。

像是我錘現在這樣,不考慮用戶使用、管殺不管埋的細節創新,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都不用和索尼蘋果比,那是在欺負我錘,咱就比比業內形象一直是靠堆硬體跑分賣手機沒什麼設計亮點的小米吧。

小米mix為了極致壓榨屏佔比,在前面板上取消了聽筒開口,那麼小米公司是如何解決發音問題的?

陶瓷振膜:

有人懷疑我給小米寫軟文,這裡聲明一下,我不是miboy,小米出mix之前我對小米沒任何感覺,我知道這個技術不是小米首創,而且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小米的這種設計是為了嘗試全面屏這種劃時代的設計理念,代價是值得的。

我拿小米來舉例只是因為大家公認小米這家公司在設計方面是很薄弱的,而索尼和蘋果在設計上的地位有目共睹是小米拍馬也趕不上的。

最高票答案已經比較過索尼和我錘,我無需再比,所以我用小米來對比我錘,會更有說服力,能讓大家看清什麼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設計,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如果連小米都比我錘高上一截,索尼蘋果還用比嗎?

(關於小米的陶瓷振膜我不懂,有興趣的可以看這個鏈接 小米 MIX 用手機框架共振傳播聲音(以取代聽筒)的技術方案是否可靠? )

(評論里有人不止一次提到夏普的crystal,夏普的手機用的是類似骨傳導技術,效果比小米的陶瓷振膜差很多)

我想不出小米這樣的設計,但我能想出我錘這樣的設計,我錘鼓吹已久的細節設計到底是個什麼水平?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可能對於那些認為手機外表遠超實用性的人來說,我錘的聽筒設計,付出的代價也是值得的,這我無意反駁,我只是想問,像是這種設計---無需考慮怎樣解決「聽筒髒了」的前提下----在座的各位誰想不到?業內的諸位誰想不到?

想不到的請舉手。恭喜你和某些錘粉拉低到一個水平線了,因為有些錘粉就想不到,他們覺得這是我錘的偉大創新

============================

最後,關於索尼和我錘,發個笑話,讓大家樂呵樂呵(來源見圖片水印

羅老師在發布t1之前,是這麼噴索尼的L39H的,說t1比L39H好看太多了,索尼設計來我錘都過不了初試:

然後前幾天羅老師當主編,把一本名叫《索尼設計,塑造現代》翻譯成中文發行到國內:

這本書里收錄的索尼唯一一部智能手機,就是L39H:


我的答案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但我的每個字都是用手寫的——鎚子科技

我的答案不僅回答了題主的問題,還從歷史、內因、外因等諸多角度,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順便一提,儘管我是用手寫得答案,但這跟回答題主的問題沒多大關係,我只是為了好看——蘋果、索尼

事實上,蘋果成功的原因,我在之前的回答里已經說過了,只有一個:把優秀的系統,裝在了漂亮的殼子里。

羅永浩身為門外漢,在零基礎的情況下,大言不慚的懟行業前輩,是可以理解的——現在是注意力經濟嘛。只要有人注意到了自己,而且注意到自己的群體規模很大,就算自己製造出一坨翔,都有人覺得香。更有甚者,還會咂摸嘴兒。

而且,他入行時的那些年,主流媒體+民科市場上最流行的是什麼?是蘋果的暴利——以一千多元的成本,賣到了五千元的價格。這導致一部分人會產生一種幻覺,就是,我比蘋果賣得便宜一點,不照樣吃香的喝辣的么?鎚子T1的高定價,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成型的。

也因此,供應鏈控制權、外觀設計、UI內部操作邏輯、系統後續維護、更新等等,對於一部手機十分關鍵的要點,羅永浩治下的鎚子科技公司,幾乎是不重視的。而且,羅永浩對用戶是如此傲慢,以至於他都不屑於掩飾自己的愚蠢。

羅永浩對用戶的傲慢體現在很多地方,就不一一展開了,我們回答問題即可:細節。

我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很多人懶惰且蠢笨——這幾年市場上開始流行各種工作法、讀書法,而本質上則是成功學的衍生品。別的不說,知乎上那個什麼李笑來講得XX,多麼低端幼稚,竟然還有人捧臭腳,無怪乎他智商稅收的那麼快樂。

而在各種『法』各種『論』中,就有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論,堅信這一理論的大有人在,還拓展到了各種領域,例如戀愛上——只要對方沒有表現出XXX,那TA就一定不愛你。因為細節,最能體現一個的用心程度。

這種民科理論能大行其道,充分說明了當下部分網路群體的不學無術,和對世俗層面成功的急不可耐。細節是整體優秀後的修繕,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們坐飛機,關注的是能不能起飛,能不能安全的準時的抵達目的地,絕對不會去關注飛機的輪胎上有幾條線,機身上的印花是野獸派的還是印象派。

一部手機能否成功,在於是否滿足了用戶的消費需求。而用戶對一部日常使用的手機第一需求,就是是否流暢,第二需求,是否能進行系統更新,第三需求才是各類細節問題。

你把手機外殼打磨成藝術品,卻讓用戶看個B站都卡成狗,這是正確的行為嗎?一架不能起飛的飛機,最好的歸宿是垃圾回收站。

而憑藉市場多年來,對不學無術群體的不間斷洗腦,羅永浩可以在兩個小時的發布會上,大談手機細節,卻毫不提及產品硬體採用了哪些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對整個行業有哪些貢獻或者借鑒意義,是不是自家研發的,都充分證明了鎚子科技是一家欺詐性手機公司。

這種公司,無論站在當下還是未來,都沒有任何為人稱道的東西在裡面。細節更不用說了,T1的相機姨媽紅、M1的home鍵被卡、Pro的割手,無一例外的讓你產生這樣的疑問:現在應該是2017年了吧?智能手機製造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不是已經高度成熟了嗎?怎麼還會有公司犯下如此白痴的錯誤?

所以,對於一家成熟的手機公司而言,細節無非是錦上添花,因為還有很多東西等著告訴消費者,例如晶元的升級、系統的更新;但對於一家毫無技術基因,只想著如何榨乾粉絲錢包的公司而言,細節就成了雪中送炭——他只能講這些,才能塞滿兩個小時的發布會。

我是支持手機行業有新人加入的,這樣,才會讓整個行業蓬勃發展。但對於類似鎚子科技這種欺詐性公司,應該有人站出來大聲喝止。或者,當鎚子科技不再提及細節,而是專註於手機本身時,我會為它鼓掌。

總而言之,鎚子科技的所謂注重細節,都是其團隊的強行意淫。


很容易從工作中發現一個共有的特點:


如果一個人啥也不懂,或懂得不夠深,他關注的總是那些邊邊角角,還總覺得自己抓到了重點。

相反,一個人對一個東西懂得很多,他關注的會是深層的東西,並且加上那些邊邊角角。

我想你肯定遇到過第一種人。


那些將被我錘收購的子公司們的畫風:

我錘的畫風:


蘋果和索尼是大家找細節,然後感嘆,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鎚子生怕別人找不到細節,開個發布會告訴大家,我們還有這種操作。

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說白了,這兩者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細節的重要程度不一樣。

比如說,你用索尼和蘋果,各種好用之後,再去感受細節,你會感受到了,哇,還用這樣,好貼心啊,好好用啊。咦,這裡也有這個細節,真厲害。

而我錘,你會發現,只剩下細節了。

如果說一顆大樹來表示的話

這個就是蘋果和索尼,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埋在地下,給上面所有的體驗啊,細節之類的打下基礎。而對於他們來說,細節就是樹上的一些細枝末節,有沒有這些也無所謂。有這些細節,消費者看到之後會大受感動,感動細節。沒有細節,也無所謂,畢竟最重要的東西他們已經埋在了地下和主幹。區別不大。

但是對於我錘來說,猶如無地之浮空城。只能靠樹上的細節來感動人心,對於我錘來說,底層不重要,因為有沒有下面的主體細節都無所謂。因為我錘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細節,沒有細節,我錘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這個就是兩者的區別。

散枝開花的前提是你有一個重要的根基。鎚子和蘋果索尼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沒有細節=死亡。一個沒有細節=無所謂。這才是重點!

其實我一直在想小米的,不過因為不對題所以就不獻上我的「大作」了!


蘋果是內外兼修,手機有教主留下的避邪劍法,不僅招式漂亮,而且力道十足,不僅看著舒服,打人也疼。江湖人稱玉面小郎君,獨霸一方,是個大佬。

索尼是基本功紮實,招式眾多,八面玲瓏,任你南拳北腿,我都能打的有來有回。人狠話不多,社會我索哥。可惜因為學的太過斑駁,身體承受不住,走火入魔了。外行人看來就是瘋子,內行人都在學習他的套路。現在獨居桃花島,時不時有人拜訪,是個大佬。

鎚子嘛,基礎功不夠紮實,招式學的太多,拜訪了各路豪傑,豪傑們都低調謙卑,便自以為江湖不過如此,但是連身為地區一霸的猴王最普通的一記黑虎掏心(性價比)都接不下來。只能說是花拳繡腿。是個活不過三集的路人。

最後,我還想提一下猴王,本是一個俠客,後來一記黑虎掏心,打到了眾多豪強,甚至土匪頭子,深得民眾歡心,而且能歌善舞,手上還有兩大絕學「普通的disco 」和「普通的黑科技」。是一方豪傑。


微軟能用鎚子發布會一半的時間,發布了

Windows 10

Microsoft hololens

Xbox One 1TB版

Microsoft band 二代

Lumia 550

Lumia 950

Lumia 950 XL

Surface pro 4

以及作為高潮的

Surface book

發布這麼多狠角色只要一個半小時。

個人認為是近幾年最精彩的微軟發布會。

我也不知道鎚子為什麼每次發布會就發布這麼點玩意兒能講三個小時。

——————————————————————————————————

關於wp的 metro ui中的細節可以參考我這個回答:Laze SUN:Windows Phone ,算上所有的歷史版本,它有哪些讓你喜歡的小細節?

感覺光是wp7的小細節就夠老羅開兩三年的發布會了……


大部分人都在噴鎚子沒有技術,或者說只剩下細節了。
如果就細節論細節,我覺得根本在於:

真正的大公司有自己的產品理念,有統一的邏輯,而所有的細節都在反映這樣的邏輯。

而這個邏輯反映的時代審美觀的發展進化,社會主流人群心智模型的升級變更。甚至反映了企業對未來的把握。

所以大公司的產品是不需要猛吹細節的。

沒有前瞻能力的公司才會胡吹細節。


鎚子:這是細節!這是我們首創的,我們的設計師是很牛逼的,看到了嗎,這是細節!——兩個小時

蘋果:它是這麼用的,我們設計這些能夠幫你做這些,下面我來為大家展示一些細節——兩個小時

索尼:發布會上東西太多了,這個,這個,還有這個,細節大家自己看吧——兩個小時


比如考試要求寫一篇800字作文。
考試結束,鎚子憋了一上午只憋出來一個題目,論鎚子不平等起源。
鎚子:「我這篇作文,你看我這個題目,這幾個字寫的多好,多用心,這個字寫的非常的講究,平和自然,含蓄有味,無論用筆,或是結構呢,都有一種經過精心推敲卻又渾然天成的美。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才寫出來這個字。你說能不好?」
再看文章,眾人評價

索尼 蘋果默默寫完作文。
老師評價,這篇文章文采斐然,字字珠璣,這個字也寫的不錯,錦上添花。


難道只有我感覺拿鎚子和蘋果比較是錘粉在自提身價么


這坨粑粑的每一個細節包括踩上去的腳感我們都經過精密計算。
而友商賣的香蕉踩上去沒我們的粑粑舒服。


鎚子發布會:我們的手機blablablablabla,這個手機的xx細節blablabla.......

兩個小時

索尼發布會:這是我們的新手機,這是我們的新電視,這是我們的新耳機,上面黑科技挺多的,但我不細講了.......

半個小時


就像一個鎚子,首先要實現鎚子的功能,它必須很硬,錘東西的時候很順手,然後再去細節上完善它比如手柄更舒適,錘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鎚子的邏輯是,你看我的鎚子的錘身的線條如何如何的,我們是如何如何在意細節巴拉巴拉的 ,但顧客一用,發現這個鎚子居然是泥巴做的,錘不了東西,於是再多都細節又有個毛用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羅永浩承認堅果PRO2「混搭快閃記憶體」?
為什麼羅永浩都能做出手機,而周鴻禕卻不敢去做?
如何看待樂視收購鎚子的傳聞?
如果鎚子將來倒了 本質原因是什麼?
鎚子科技(Smartisan)的 CTO 錢晨博士,到底有多厲害?

TAG:手機 | 羅永浩 | 鎚子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