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奧地利有能力或是曾有機會統一德意志嗎?

如題,哈布斯堡實力頂峰時為什麼不把精力放在德意志統一上?


將處於分裂狀態的德意志地區整合為一體的大帝國,不但會遭到眾多小諸侯的反對,而且會對歐洲的實力平衡造成根本性的影響。統一神羅要求皇帝擁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在壓服諸侯的同時擊敗干預的域外大國(對我指的就是法國),同時也要爭取與其他大國達成諒解,以免陷入包圍網,就如同普魯士在1870年所做的那樣。
在Charles V之前,哈布斯堡的體量對於統一德意志而言實在是過於孱弱了。奧地利真正成為神羅最強諸侯要到1526年繼承波西米亞和匈牙利之後。

在查理五世時期,統一德意志的主要阻礙是奧斯曼,法蘭西和新教同盟。當法國人和土耳其人結成瀆聖同盟之後皇帝更是被二者夾擊,還要面對德意志新教諸侯在內作亂。皇帝的領地分散,民族不同,語言不通,在各個方向上面臨夾擊。他可以擊敗一個域外大國(帕多瓦會戰),也可以壓服內部的抗議,但是他無法同時應對法國,奧斯曼和新教徒。因此這段時期的哈布斯堡雖然煊赫一時,但並不存在統一的可能。

當查理五世死後,德意志領地和皇位傳給了弟弟斐迪南,西班牙和尼德蘭則給了兒子菲利普。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一直處在一個非常虛弱的狀態。他們並沒能有效的掌控波西米亞,捷克的新教徒與皇帝離心離德。他們也幾乎失去了整個匈牙利,奧斯曼大軍一直威脅著維也納。這段時間的奧地利處於她在一戰前的那種狀態:沒有盟友的支持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奧地利在德意志的地位幾乎完全取決於他們的西班牙堂兄弟,而當時最重要的任務是抗衡土耳其人,他們哪裡有能力把目光投向德意志地區?

其實德意志統一最好的機會是三十年戰爭,這恐怕也是奧地利唯一的一次機會了。呂岑會戰之後除了法國恐怕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哈布斯堡取得中歐的霸權了。然而當法國下場之後,主動權又從皇帝的手裡溜走了。決定德意志命運的棋手變成了法國和西班牙。就如同1918年一樣,奧地利的命運取決於盟友的勝負,然後西班牙失敗了。

對於奧地利而言,三十年戰爭的結果並不算差:白山戰役打斷了捷克人的骨頭,他們之後的三百年都是皇帝忠實的臣民。奧地利完成了對自己領地的初步整合。奧地利第一次在不依靠同盟的情況下自己可以被看成一個歐陸強權。這也是奧地利第一次擁有依靠自己統一德意志的可能。但是神聖羅馬帝國徹底是跪了,完全淪為橡皮圖章。奧地利式的外交統一再無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普魯士式的武統。然而在法國如日中天,奧斯曼兵臨城下的17世紀,武統完全是痴人說夢。

再之後就到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後的地表最強奧地利:

在1714至1738年之間,奧地利短暫的成為歐洲第一強國。然而至此以後奧地利也徹底失去了統一神羅的可能,因為從這以後奧地利本身就是一個與神羅體量相似的帝國,她吃下神羅對於歐洲其他列強而言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後來的俾斯麥也不敢抱有這種「大德意志」的幻想。對於皇帝來說,當時也是整合義大利比較有利可圖,也更具有可行性。當普魯士崛起之後,神羅也成為了兩國爭霸的格局。下一次奧地利有機會奪取德意志的徹底主導權,要等到1866年了,而那時候,神聖羅馬帝國墳頭的草都已經三丈高了。

所以,這就是歷史的行程啊。有機會的時候沒能力,有能力的時候沒機會。另外感覺eu4里的神羅系統還是頗為準確的,帝國改革在新教出來之前點不完,那就永遠點不完了,和平統一再也沒戲。然後就是宗教戰爭,如果打贏了也就不需要這些改革了,如果輸了或者是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話基本也就沒戲了,除非你能夠冒著被包圍圈的危險武統。

另外我突然想到要是瑪麗亞·特蕾西亞願意嫁給腓特烈估計統一還有戲。。可惜她不願意。。其實即使吃不下普魯士,腓特烈也比弗蘭茨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付出的最大代價也就是做同妻,有什麼大不了的(逃


引言

"Let justice be done, though the world perish"

「縱世界凋零,正義依將行」 (我的個人翻譯)

這句話很中二,很像初中學生的QQ簽名,但是這句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德一世(1503-1564)的格言,來自於當時的一本著作。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為了執行正義可以付出一切代價」。並且這句話因為很特別,也可以理解成Habsburg Monarchy 哈布斯堡君主國(歷史學術語,用於指代1526-1867年間的奧地利哈布斯堡政權,但是注意,當時的哈布斯堡政權從來沒有這麼叫過自己;以下簡稱HAM,沒錯,火腿)的格言。而題主這個問題中的神聖羅馬帝國(以下簡稱HRE)的哈布斯堡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時期的哈布斯堡了。(HRE在1806年被拿破崙解體,而1526年前的奧地利哈布斯堡並不是特彆強大)。

其實題主你這個問題也算是月經問題了,稍微搜索一下知乎,你會發現有很多人回答過這個問題了。不過我個人對這個問題有點自己的看法,正好趁此機會分享一下。

以下我的討論有以下前提必須被確認:

1.HAM是一個君主制政權。如果研究一個君主制政權的外交政策,擴張政策,和歷史上的表現,是拋開了具體討論它的君主是什麼樣的,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君主制的政治意義,就是君主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往往左右國家。比如說一個國家,它強大到足以吞併周邊國家,但是他的君主是和平派的,或者他的君主非常的貪圖享樂,然後沒有吞併對這個國家有利的地區,後世討論這個國家為什麼這個時候做的不對,那很顯然討論君主個人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在討論題主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打算具體舉一些奧地利哈布斯堡的君主來討論(比如三十年戰爭時候的啦,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那時候的啦之類)。而不是籠統的把哈布斯堡奧地利泛指或擬人成一個個體,然後用所有最符合利益的推理和考慮去解釋一切問題,並將整個發展視作波折的線形發展。

2.歷史是複雜的同時有時候又是感性的(人類的歷史),歷史上很少有一個政權,它的每時每刻,都在沿著一條最符合自己國家利益的道路行走;並且不同的國家,亦有自己的特色,比如HAM,它這個政權的一些態度問題,和對外界勢力的看法問題,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和特色性,這樣也是合理的。

3.想要裁定這個問題,得先理解這樣一件事情:歷史上的HAM,在那個時期,到底在做什麼,它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幾乎耗費了它的所有精力,讓它無暇顧及「統一德意志」這個問題?對於HAM來說,它到底是怎麼理解德意志對於自己政權和王朝的延續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在討論「統一德意志」的時候,那些假設將被統一的「德意志諸侯」,是什麼樣的家族統治的?做了些什麼?是不是就能夠被假定成一大塊土地,然後像玩遊戲那樣去吞併?HAM到底有多強,它的軍事實力足夠武力征服嗎?德意志諸侯,表達過厭惡HAM或者是需求HAM保護的意圖嗎?HAM巔峰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到底什麼,是「火腿」的「Justice」?(好吧,不只一件事情)

(well,未完待續; 或許我可以用EU4的模型去幫助解釋這個問題?儘管EU4並不能說完美的模擬了歷史,為了遊戲性很多東西不合理(捏下巴Emoji))


當然有機會,可惜人家一直專註於扣神羅內部法律與繼承製漏洞好給哈布斯堡多拿點家族領地,志不在此呀。
等後面想起利用德意志名頭來聚攏邦國的時候內有鋪路石外有諸強幹涉,時機早已過去。皇帝只好跑去經營義大利,然後的事情就眾所周知了


其實想過,但是在早些時候哈布斯堡不夠強,自魯道夫剛成為皇帝到1526年繼承波希米亞和匈牙利,中間這300年其實就上下奧地利和卡林西亞這很少的幾塊地,實力仍不夠強,蒂羅爾由馬克西米立安拿到,同時他還拿到了低地的大部分,並且終結了奧地利的分治,此時終於實力上算是比較夠了。然而此時家族的土地極其分散,還還都不在德意志核心區里,也就是最早的那幾個部族公國,(只有奧地利在)正好領土圍繞著核心區,1516年繼承西班牙之後這問題更加的嚴重了,西西里,撒丁,西班牙,低地,這些都和德國沒有一點關係。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家族精力嚴重分散,為了匈牙利和奧斯曼打了幾百年,為了壓製法國也打了幾百年,況且領土環繞法國,法國稍微有點想法最先被打的就是奧地利,基本相當於給其他神羅小國擋槍。這就沒有足夠的錢和兵力去管神羅內部的事了。
神羅自大空位之後基本就是鬆散的聯合體,皇帝只要想提升權力就會被所有人反對,這一情況基本持續到神羅滅亡,所以除了繼承也沒有好的辦法吞併這些小國,交換領土也被各種抵制,比如巴伐利亞換低地。這一切導致哈布斯堡家族只是看上去強大而已,完全不像法國英國這種土地在一起的國家方便管理或者只有一邊有敵人。
這幾個問題最後其實是解決了,可惜都太晚了,兩線敵人其中奧斯曼要等到歐根親王打到貝爾格萊德,法國的壓力甚至都到了拿破崙之後了。土地分散也要等到拿破崙以後才徹底沒有飛地,然而這時候奧地利實力已經很弱了,基本除了墊底的普魯士任何列強都比奧地利強。所以就是有實力的時候沒辦法集中力量管國內,等能只管國內的時候實力已經很差都不一定是普魯士的對手了。


有機會,但是宗教改革以及之後的三十年戰爭讓他徹底失去了這個機會,整個大德意志自此撕裂開來,南北之間的矛盾基本不可能靠外交調和了,更別提整合帝國了。(神羅本身就是一個統一的帝國,只是內部結構鬆散,但是在三十年戰爭前即使再鬆散也不至於分裂到諸侯不認皇帝的地步,之後帝國基本就相當於一個聯盟了,而且內部還私鬥不止,帝國議會討論的也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當他們把胡斯架在火刑架上的時候,這個帝國註定被複仇的火焰所灼燒,無法平衡的兩個教會,加上後來的出爾反爾。讓我們在30年的大混亂里,為這個帝國獻上最後的輓歌吧。
願焚燒胡斯的火焰照亮我們復仇的道路,直到死亡為止保衛波西米亞的不可侵犯。


我真心感覺,縱使神羅中期的奧地利有這個實力也沒這個野心,或者沒這個概念。
奧地利明明是想把選帝侯制度一直維持下去,然後自己開開心心拿個頭銜,在南德當山大王,和土帝撕逼,再時不時踹東歐一腳,致江山永固,萬世不移,豈不美哉?
總不能把奧地利和絕境逢生的普魯士強行聯想吧,就像兩個人,成長背景和環境不同,他們的性格和遇到事情作出的選擇就會大相徑庭。養尊處優、戰術一塌糊塗陰謀卻玩的6得一比的奧地利和鐵血的普魯士是真不能相比的。


奧地利哈布斯堡的實力實力一直處於搖擺之中,在取得皇位與奧地利後哈布斯堡開始崛起。1453年,奧斯曼在東邊毀滅了羅馬帝國,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一個強盛的法蘭西開始在西歐崛起。處於中歐的奧地利大公國此時陷入了內亂,拉迪襖斯匈牙利與奧地利的統治者,此時還是少年,匈牙利有諸多馬扎兒貴族牽制,奧地利內期家族內的親戚,腓特烈三世皇帝統治斯提力亞(下奧地利),主少國弱。隨後在一場宮廷內亂中被殺,匈牙利方面推舉了馬加十一世為王(匈牙利最後一位偉大的國王,是當時名君),隨後腓特烈三世 哈布斯堡與匈牙體馬加十爆發戰爭,腓特烈被逐出維也納,此時哈布斯堡的實力損失嚴重,在馬加什死後馬克西米連一世皇帝才收復奧地利,之後馬克西米連一世建立帝國樞密院意圖加強皇權,但是隨後捲入法國戰爭當中(義大利戰爭,該戰爭長達半個世紀)哈布斯堡被絆住了雙腳,無力加強皇權。康布雷同盟戰爭後取得威尼斯大陸部分地區,隨後與勃艮第聯姻,為哈布斯堡的強盛埋下伏筆,大膽查理死後,哈布斯堡獲得尼德蘭地區,隨後與卡斯提爾的聯姻獲得回報,馬克西米連一世孫子查理即位,開創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國,但是此時哈布斯堡統治核心轉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的的政策是在德意志之外,與法國在歐陸爭霸,與奧斯曼在東地中海。查理五世退位後,將奧地利分給弟弟,此時奧地利哈布斯堡陷入十分衰弱的地步,隨後到來的宗教改革,將德意志推入了內戰之中,三十年戰爭中保皇派的華倫斯坦企圖加強皇權,但是在呂岑會戰戰敗,以及法國參加新教聯盟之後,一切努力皆化為塵埃。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簽訂,宣布哈布斯堡加強皇權的企圖徹底破產。從哈布斯堡的大體脈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布斯堡有統一神羅的政治意願,但是卻並不強烈,其政策傾向多變,統治尼德蘭時向低地傾斜,統治西班牙時則以西班牙為中心。這是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則是法國與奧斯曼的入侵,使得哈布斯堡不能蔣全部精力放在整合神羅之中。秦國一統天下靠的是奮六世之餘烈,哈布斯堡如此多變如何能統一德國?


哈布斯堡奧地利實力頂峰時期,不但歐洲其他國家不會允許它吞下德意志造就一個超大帝國,而且體量巨大的哈布斯堡奧地利的統治地區本來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列強,和德意志其他地區不屬於一個經濟單元,它不需要統一德意志也能過的很好,加之中世紀通過聯姻建立的非民族國家缺少民族主義的動機,所以蛤堡並不想統一德意志。在民族主義興起後,它依然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還做了幾十年歐洲傳統列強。


從來沒有機會。


當德國十字軍在捷克被胡斯軍隊暴打的時候,維也納宮廷之中的公爵似乎靈光一現————以後我們打仗請捷克人來好了。

兩百多年後,北方人民在堅守他們路德宗信仰的同時,感受到了被戰爭支配的恐懼。華倫斯坦本可以帶著他的蝗蟲大軍把德國境內反抗的諸侯一掃而光,甚至把瑞典人和其他什麼東西打回老家,甚至幫助野心膨脹的皇帝把巴伐利亞、薩克斯等一掃而光————可惜他被免職了,西班牙也頗負重望地失敗了,瑞典人也以失去國王的代價在呂岑擊敗了華倫斯坦和他的軍隊。

人們總是會感嘆西班牙人多麼不靠譜,當然要是他們靠譜起來法國也不會有今天了。哈布斯堡帝國可能要傾諸侯之力和外交才能制衡法王,而卡洛斯五世取勝的時候西班牙人正好上線了他們的智力和才幹。


推薦閱讀:

「在德國否認納粹大屠殺、替納粹翻案都是違法的」具體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在什麼情況下制定的?
有自己申請的去了德國讀法律碩士的么?來分享一下經驗?
德國文化在哪些方面影響了你?是怎麼影響你的?
一戰德國通過治安戰和玉碎衝鋒死不投降可以耗走列強嗎?
德國留學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TAG:德國 | 歐洲 | 歐洲歷史 | 奧地利 | 神聖羅馬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