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樂隊怎麼製作後搖?

一個人,有了電腦,樂器,效果器?
這真是個蠢問題。
聽就完了,管人怎麼做出來的。
不,還是想問問。

打個小廣告
本吊@重力靴有一個後搖為主的電台節目《佯醉館》
最近在重新改建
敬請關注


瀉藥。

自我介紹一下,喜歡後搖,自己在家搗鼓過一些極其業餘的作品: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這個問題,我之前專門在公眾號寫過相關的文,原文計劃是寫一個系列,叫做《如何成為一名獨立音葯人》。這裡引用並且稍微修改一下,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以便大家窺探其中的一些東西。


這篇回答不適用於任何專業人士,只適合沒有錄音室試圖在家裡通過電腦和簡單樂器錄音,並且沒有專業錄音軟體基礎的旁友們。我越了解越多,越感到業餘和專業之間的鴻溝....


進入正文:

我決定要動手錄歌,是在2014年一個夏末下午的公交車上,當時氣溫悶熱,空氣粘滯,熒惑守星,似有不詳。我從沃爾瑪超市回家,手裡提著一袋蘋果,另一隻手卻並沒有握住什麼命運。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我迅速在腦海裡面把我擁有的設備盤點了一遍:一把Fender電吉他,一個Line6 POD HD效果器,一把Taylor電箱琴,一台尚可的組裝電腦。對於錄音一無所知的我,對比印象中設備堆疊線路雜亂的錄音室,在這樣的一窮二白面前也立刻感到了沮喪。


好在作出決定的意義就是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何況,擺在眼前的只是一點硬體的問題。在電腦上折騰了三個小時後,Cubase LE AI Elements 7終於能夠成功打開(用破解版是不對的,低頭。)琢磨了大概一個小時的初步設置後,我連接效果器用吉他錄出了第一段東西,一段幾秒鐘的旋律從電腦音箱里出來的時候,我就聽到一個聲音在腦海里一炸:有戲。


初步的勝利讓人沖昏了頭腦,事實經歷了幾天的挫敗後我發現Cubase並不是一個那麼友好的軟體,想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本意是要做音樂,最後,我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軟體上。一個通常的情況是,我研究了一個小時的軟體,調試了一個小時的效果器之後,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抱起吉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到底要錄什麼東西。

錄好一段完整的原創動機已經是兩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它大概只有一分鐘長,包含了三個吉他軌(因為我特么的當時還只會錄吉他!),被折磨得精疲力盡的我在聽到最後混音效果的一刻,彷彿如靈光貫體般得到了無窮的力量——然後我意識到,我現在需要的是錄BASS軌,而我沒有BASS。

當時是下午大約三點的樣子,趕到尖沙咀通利琴行的時候已經快六點鐘,我直接走過我最熟悉的吉他區,頭一次好好打量滿牆的貝斯。出於謹慎的考慮和一貫的理性壓倒一切思維,我並沒有準備一步到位來一把美芬或者....(好吧,我甚至拼不出我想要說的那個牌子!電影里的,歪小子斯科特拿的!),我在中低端琴的海洋里暢遊了一個多小時也沒看出什麼名堂,選了一把韓產的IBANEZ非常羞射地請服務員小哥幫我接線試一下。接上線後,我坐在凳子上,抱著琴,裝模作樣彈了幾個音階後,發現,我除了音階好像只會彈一個東西——&的前奏。


剛開始好像還真的挺帶感的,噔嘚噔噔嘚噔噔嘚咚嘚噔咚嘚噔嘚噔......反覆了十遍之後,我開始有點膩了,這個時候又想起了以前樂隊排練過的Amy Winehouse的一首&,來,試試,卧槽,好帶感。

自嗨是短暫的,因為我能記得的歌就那麼幾首,最後權衡再三,買了一個幾乎是五折的Warwick的自帶黑科技的貝斯和一個ZOOM的貝斯效果器。這是最節省時間成本的辦法,如果去電腦上研究模擬貝斯效果器,花費的時間更多,而一個1000塊錢的ZOOM綜合效果器,兼具了錄音音效卡及效果器功能,簡直不能再完美。


弄懂吉他的錄音混音後,貝斯也基本差不多可以搞定(畢竟業餘),至於鍵盤,主要是演奏技術的問題,前兩年,毫無鋼琴基礎的我純粹是出於愛好,買了一個YAMAHA的電子琴自學,勉強可以彈彈夜的鋼琴曲啥的,後來決定做音樂後,在淘寶買了一個32鍵的MIDI鍵盤,把電子琴出掉了。58同城的廣告找來了一個給小孩買練習琴的大媽,反覆確認了是不是正品和有沒有問題之後,一米五的大媽扛著琴盒子和琴架走出了小區門,這兩個東西不論哪個都看著比她要高,拒絕了我幫忙喊個車非要去坐公交之後,我真為她捏了把汗。

當然,更需要捏把汗的是鼓軌的製作,我最終選好了鼓組音色之後,只能先把底鼓的位置找出來,把軍鼓往裡面憑感覺亂塞,然後通過試聽聽效果,不斷調整嘗試,然後再往裡面加其他東西,有時候整個晚上都做不好8個小節,怎麼調試都不滿意。最後只能沮喪的關掉電腦,等待靈感之光的垂臨。


我先後錄了四到五段動機,最長的有三分多鐘,最短的不到兩分鐘,這花費了我半年的時間,轉眼已經是2014年的年底。至於先完成其中哪一個,我也一直沒有想好。大約在雙11快到的樣子,我在TED上亂逛,看到了一個和黑洞有關的講座,那個時候《星際穿越》正是火爆,裡面提到了霍金對於宇宙終極的一個演講。

你能相信嗎,聽一個不能講話的老頭的科學講座,居然能夠給寫歌帶來猛烈的靈感,彷彿上帝一腳踹開了門讓你看到了一條必須要走上去的路——是的,《再見,銀河系》就是這樣誕生的。後來,我把霍金的演講當做採樣加到了歌裡面,感謝這位偉大的天才。


關於《再見,銀河系》這首歌,它現在依然是我發布的幾個作品裡最受歡迎的一個,看見音樂、豆瓣、微博音樂人幾個地方的試聽量都非常一致地最高,得到的反饋也是最多的。作為一名人民藝術家,雖然確實喜歡的一直都是最新的作品,但人民往往並不這麼覺得。

這首歌其中長段長段的BASS LINE,其實主要是那段時間新買了BASS的緣故,因為新奇玩得比較多而已....然而這樣的編曲設計卻得到了廣泛的好評。你不得不感嘆,人生大多數時候就是這樣,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最後又兜兜轉轉,回到最開始的地方。


我發現普通人對於寫歌這件事最大的一個疑問通常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我在十多年前也疑惑過,後來,我發現大家不知道答案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沒聽過後搖——99%的後搖根本就沒有什麼特么的歌詞啊(古典和new age不算),所以,你說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呢。


當年有朋友讓我幫忙給一段喜歡的詞譜曲,我吐了血也沒整出好的東西,看來我和大部分人一樣都是先曲後詞派,恩,是的,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也寫過很多有詞的歌,民謠,流行搖滾,金屬,還嘗試過加入rap(畢竟大家當年迷戀過Linkin Park也不算啥稀罕事)。這些歌現在我都忘記掉了,因為一個時候的歌是一個時候的想法,曾經在舞台上唱過好幾首,本科最後專場演出那次還在舞台上唱到哽咽了,最後的高音愣是沒唱上去,自己寫的歌自己沒唱好,真是不可原諒......

好吧,過去的東西就留在過去罷,現在想表達的東西感覺已經完全沒法用言語來表達,有些東西就是這樣,說出來就過了,不說出來,又好像有一些模糊的波動在腦海里轟轟作響(這個念頭大概就是《腦鳴》的來源)。有時候很羨慕那些上班忙忙忙下班看看電視機的娛樂節目就能好好過日子的人,還好我有我的樂器,不然,我覺得我大概已經瘋了很久了。

在後來的《人民公園》里,我加入了一段改編自《我與地壇》的話,史鐵生先生的原文是這樣的: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

我覺得用這段話來描述後搖的意義最好不過了,人內心的世界有時候是用貧瘠的言辭無法表達的,有限的幾句詞難以說清的東西,乾脆就不說了吧,都在歌里,如果你懂,那麼你好;如果你不懂,那麼再見。

所以我並不喜歡跟別人解釋很多東西,能百度古狗的去搜索,不能的,恐怕也不是兩三句言辭能說清楚的,有限的人生不能耗費在機器就能夠做的工作上,尤其是你還要面對如此繁重充滿龐大噪音的世界。

第一首歌《再見,銀河系》錄完以後,我在豆瓣申請了音樂人,第一次傳到網上就是發在豆瓣音樂人上,但是我發現豆瓣實際是個對於新人流量引導很低很差勁的地方,大部分豆瓣音樂人最後都變成了豆瓣陰鬱人,在這段時間裡,我的堂妹SIVA給我做了整套的音樂人LOGO和圖片,顯得十分有逼格。我當時因此嘚瑟了好一陣,把社交網路里能換上的地方全換上新圖片,就差去淘寶印文化衫了。


後來在完成了第二首歌《腦鳴》後,我放棄了豆瓣,改換微博音樂人,雖然微博的操作體驗一如既往的差,但是剛上傳就被微博音樂人的首頁給相中推薦了,擺到首頁兩天帶來的試聽也不少。當然,有沒有人聽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如果真的要說,我錄這些東西大概只是為了滿足我自己,把腦海里的東西具象化拿去填內心的洞,就是這麼簡單。

《腦鳴》這首歌大部分是在下雨的天氣完成的,所以錄了一些雷雨的採樣,其實都是真實的聲音。我個人是很喜歡這首歌的,不過因為嘗試了新的技術和東西,所以錄音方面有很大的瑕疵,有兩個地方很明顯還沒有對好拍子,但是最後還是覺得不重錄了,保留原本的樣子,希望有更好的設備的時候可以重新製作這首歌。

《腦鳴》整體是偏重氛圍採樣的作品,開頭的音色就反覆調了我一個多星期,最後的採樣來自《大獨裁者》卓別林的一段講話(我後來發現還有好幾首歌用了這個採樣,但是我做這首歌之前真的不知道)。 這首歌是我現有的幾首里製作時間花費最長的一首,不過雖然目前是最不歡迎的,但是對我來說依然是極其得意的作品,我尤其喜歡開頭和最後的編排,至少,能很打動我自己。

是的,如果你想當一個獨立音葯人,你的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人指點和評價,評價肯定是有好有壞。如果你脆弱的小心臟難以經受各種外行們對你努力的指責和非議,那你只需要做到一件事:讓你寫的歌打動你自己。

如果你寫的歌連自己都打動不了,那還是先趕緊把稿紙扔垃圾堆吧,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垃圾了。如果它能夠打動你,那麼外界再多的東西,對你來說都只是溫暖的小木屋窗外的飄雪,端好你的熱茶,只用微笑就好。


我正在計劃寫這篇系列的下一章,講講學習編曲、開始學習後期製作等等後面的東西。

好像要被推上日報,10月更新,再強調一次,我這種方式十分業餘,指望走正路的旁友謹慎模仿。另外,我只是吉他手,正在研究怎麼編鼓。呵呵。


謝 @METALHEART邀請。

一人樂隊怎麼製作後搖?
一個人,有了電腦,樂器,效果器?

從字裡行間現在我能夠獲得的信息是:
1,你知道後搖音樂
2,你設備整齊,知道自己要什麼音色
3,你知道怎麼用效果器

那就用你這三樣東西直接說話吧,廢話不多說,不講故事,不聊軟體,不瞎JB扯錄音的淡。

方案一:內錄 / 分軌錄製
設備順序1:樂器——效果器(調製好效果參數) / 音效卡——電腦
設備順序2:樂器——音效卡——電腦(後期掛效果)

分軌錄的情況這個很好理解。比如你第一條軌道錄伴奏,第二條錄旋律,第三條錄合成器音色等等。沒有鼓直接略過,想要有鼓就再開一條軌道自己做。嫌自己效果器不太強大的話就全部錄干聲,完了後期掛效果就好。

方案二:外錄 / 分軌錄製
設備順序:樂器——效果器(調製好效果參數)——音箱——拾音話筒——音效卡——電腦

同樣也是分軌,所有樂器軌道你一個人搞。因為你是一個人,這個沒辦法。個人覺得外錄最難的就是拾音話筒的擺放位置,這個要多試幾次才試得出聲音的好壞。拾鼓和鑔片的話筒也要注意位置的高低遠近。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Lights Motion,前期他主要是通過內錄的方式進行。不過最近兩年一直都採用外錄方式,並且是每條軌道的樂器都是自己操刀完成演奏。

方案三:內錄(外錄) / Loop
設備順序(內錄):樂器——效果器(調製好效果參數)——loop station—— 音效卡——電腦
設備順序(外錄):樂器——效果器(調製好效果參數)——loop station——音箱——拾音話筒——音效卡——電腦

其實你可以看到所有的錄音製作方法都是大同小異,幾乎都一樣。因為Loop的特殊性,你可以不必使用分軌錄製,一條軌道就可以完成。但前提是所有音軌你得在Loop里設置好。

合理運用Loop造後搖音樂最值得注意的一個事情就是聲音的「輕重」。你可以理解為音量。如果你所有的聲音都是同樣大小的話,最後這個loop也就糊成了一坨。

比如我們可以在loop里這樣做,假設你是一把Fender Tele琴,現在擁有混響,延遲,合唱,過載四個效果器:
1,踩下混響,不要開得太濕,然後踩下延遲。拾音器開關打在琴頸位置,錄一個4/4的分解。
2,關掉混響,拾音器打在琴頸和琴橋的中間檔位,跟著你的伴奏走一個簡單的低把位旋律。
3,開混響,合唱,過載。關閉過載度,開大過載上的音量,把它變成一個Boost,拾音器回到琴頸,走高把位的旋律。
4,將混響濕度開滿,開大延遲的feedback,OD的過載度開滿,音量減弱,突出你的主要旋律。拾音器用琴橋檔,TONE旋鈕稍微關一點,其實這樣也可以造音牆的。
5,如果你手裡有個什麼滑棒之類的就可以隨便滾幾個旋律。

上面5個是順序,都是一層一層疊加出來的。所以第一要確保loop里的每一條音軌音量合適,第二是確保在錄第一個4/4的時候時間夠,比如你可以設定成60拍,那肯定每條音軌都夠你發揮了。

順便說一個在使用loop的時候,最好先彈一遍再錄,不要一來就踩,這樣錄出來的在最後一拍和第一拍之間會有斷點。保證先彈一遍,讓你踩loop之前的最後一拍和踩下去的第一拍在聲音上契合,形成一個毫無PS痕迹的樂句循環。

大概就是這樣。可能還有其他辦法。

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留言再問我吧。

另外還是建議多聽,盡量分得清楚他們的每一首歌里的每一軌都用到了什麼效果和聲音。

不過現在大部分後搖都是前人在十年前玩剩下的,感覺越來越往死胡同里走。其實我一直覺得後搖音樂都是一種很隨意且發揮空間巨大的存在,就看自個兒怎麼玩咯~


真正當你有靈感的時候,根本來不及開電腦,裝音效卡,開軟體,調音色,調均衡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正式錄音的工作。當你突然有一個好的片段,只需要打開你的loop單塊,用最簡單的節奏最直接的疊加方式,將abcde段統統錄進去,信馬由韁的彈,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你最想要的。


終於有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了,作為一個後搖樂隊的吉他手。首先,我們先說用來錄音的東西,因為你是單人,所以呢必須要把東西錄下來,對吧。

你要安裝好一個你用來錄音的軟體,有很多啦,我是用cubase的,然後你需要一個音效卡,因為有了音效卡才可以把樂器錄進去。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內錄,到那不太建議,因為上手比較慢喔。

然後呢,很重要一個,安裝一個鼓音源,比如add drum 辣。因為後搖裡面必不可少的就是鼓嘛,鼓決定了你的框架,你的起伏,推進都要靠鼓呢,所以學會點鼓。錄真鼓是相當麻煩的,所以直接建議,midi點鼓。

接下來如果你會彈吉他貝斯鍵盤那麼直接下載一個軟效果的插件,模擬真實的效果器,把各種聲音錄進去,其實後搖就是把各種聲音編排在一起,然後做出很動聽的旋律,氛圍……

最後,把你的音效卡鏈接好電腦,打開你的錄音軟體,錄音的時候記得打開軟體里自帶的節拍器,把你想好的動機,旋律錄進去,接下來試一下編一下鼓點,然後發展這個動機。

完事開頭難,等這些都開始了,一首完整的歌是不難噠

最後附上我們樂隊的最初得一首歌
分享咸空氣樂隊的單曲《First rays of the morning sun 》http://music.163.com/song/35032337/ (@網易雲音樂)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咸空氣


如果沒有好的錄音條件就搞個好點的音效卡,有些效果器帶音效卡的,全部樂器內錄,編輯軟體其實也比較好上手,簡單點就用AU。
辦法是人想的,音樂這東西主要在於想法靈感,你軟體用的溜寫不出東西有啥用呢?
我能說我之前髮網上的所有demo基本都是用效果器LOOP的么?
廖保平的小站
(豆瓣音樂人)


掐死主唱~~~


為什麼要製作後搖,不都是在努力取消後搖嗎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梁博這首錄音的搖滾《給我一點溫度》,是他一個人做的。
包攬吉他,貝斯,鼓樂演奏,演唱,詞曲,編曲製作。
他的另一版不插電帶樂隊的現場直播:大事發聲·梁博岑寧兒專場
可以比較一下


一個人做後搖算什麼,看人家隔壁Sopor Aeternus,Anna verney還一個人做暗潮金屬呢


後搖?怎麼其他答案都是在說錄音,沒重點應該是後搖啊!
錄音啥的樓上都說的差不多的,剩下的當然是去跳蚤市場弄幾十個效果器了


效果器和合成器非常貴 不建議單人製作 組一個小隊或小組這樣比較好


電子樂人不都這樣? 你跟他們的差別只不過是你把音色限定在了搖滾樂器範圍內。


按我的經驗,主要是先搖。。。


loop loop loop


推薦閱讀:

有什麼好聽的後搖?
後搖是否走到了懸崖邊?
「後搖殺死安息日」到底是什麼意思?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台灣的數學搖滾樂隊 大象體操?
有哪些後搖樂隊值得推薦?

TAG:音樂 | 搖滾樂 | 樂隊 | 後搖PostRock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