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後搖的?

如題


如果拋開那些後搖1.0以及莫名其妙被歸類到後搖里來但實際上更多程度上不是後搖的音樂(ólafur Arnalds等等)而單說傳統的後搖2.0的話,我倒是有些看法。

首先說一下這個範圍是什麼,有關後搖1.0與2.0可以看這篇文章後搖恩仇錄 The Odyssey of Post-Rock,而對於「傳統」,不妨舉一些熟悉的例子來做一些減法:比如Sigur Ros就不是傳統、Mogwai算半傳統、GY!BE算半傳統、Mono算傳統、天爆算傳統、而pg.lost更是傳統中的傳統了。而實際上這種傳統的,或者說成熟的形式,也是在後搖的反歸類的前輩們一步步大膽的探索與實驗走出來的結果。

而對於這一類後搖,我能給出一個特點的概括或者說理解(但不是定義):所謂「傳統」的後搖2.0是具有富有張力的旋律、一定氛圍感、一定結構規劃以及偶爾少量文字引導的以表現情緒為主要目的的音樂。這裡有必要進行一些解釋:

1.「富有張力的旋律」:實際上旋律這種東西本身就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所以我不進行過多的闡述,但這裡有兩個最典型的例子: 一是(The) Slowest Runner (In All The World)這個樂隊的作品、二是Yndi Halda的二專。實際上說白了提琴後搖就是對這一點的最好體現,而前者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後搖樂隊沒有之一(他們如果按照上面的分類的話,應該算是半傳統),他們的後巴洛克(Post-Baroque)這種音樂形式更是在提琴後搖中對這一特點的最高體現,與Yndi Halda還是有差別的,而既幸運又遺憾的是,我現在仍沒找到一個能與他們媲美的樂隊(即使也有M?N這類同樣標榜後巴洛克的樂隊,我覺得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另外,我覺得在後搖這種音樂類型裡面,吉他在這方面的表現力是遠遠沒有提琴強的

2.「一定氛圍感」:這裡的氛圍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向電子音樂中氛圍(Ambient)中的氛圍感,我認為後搖本身就有一定吸收氛圍樂的成分在裡面;這裡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惘聞才發的歲月鴻溝了,相比以前,惘聞這次大大的提升了氛圍感,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旋律,但我覺得是恰到好處的,也正好體現了我所說的「一定」,而反觀Yndi Halda和天爆最近的新磚就是典型的反例(雖然我還是很喜歡前者),如果一意孤行朝這個方向走下去,也就只能玩成像We All Inherit The Moon那樣的氛圍後搖(Ambient Post-Rock)了...二是指感性層面上音樂所塑造的氛圍,對於這一點,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後面「偶爾少量文字引導」的幫助,後面會提到;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環境音效的採樣,也就是你在Slowest Runner的This Is Water里聽到的大海和海鷗的聲音,實際上我覺得這種形式的效果也是很棒的,但很少見到有樂隊用...

3.「一定結構規劃」:這一點聽過一點後搖的人多多少少都比較熟悉了...從天爆開始(存疑)的「靜-爆-靜」形結構就是現在最普遍的一種結構,也是很多時候被樂迷吐槽的一個內容,因為它實在是被過於濫用了...因此省美疲勞的情況在後搖樂迷圈裡也是常有的一個現象;就算不是「靜-爆-靜」,也經常只會是「靜-爆」(Mew的Comforting Sounds,他們應該也只有這一首歌和後搖比較沾邊)、「爆-靜-爆」(pg.lost的Yes I Am)甚至「靜-爆-靜-爆-靜-爆-靜」(...是的我又要拿Yndi Halda來說話了,跑步的時候聽真的很累)....說到底大多數後搖都還是沒脫離這個套路,這也是為什麼GY!BE和Mogwai被這麼多樂迷喜歡的原因之一,很多時候他們的東西就沒有這麼多限制的,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難...另外一個要說的就是長短問題,這實際上也是導致審美疲勞的另一方面,後搖現在為什麼總是這麼長我想是由於後搖1.0的時候的前輩的影響,因為當時那幫人想做的就是突破傳統搖滾樂,所以什麼都跟傳統的東西對著干,也就是體現的一種反叛精神吧,但是到了現在很多歌真的就是又長又臭了。好吧,這裡的一個批判對象是一個國內的叫做「理想青年」的樂隊,我剛剛聽的時候就感覺到這簡直就是被這種後搖模式化所毒害的一個典型,音樂實在是毫無特點,也怪不得他們會一直被這麼埋沒了。而在這種大長篇模式玩爛之後,一些新晉樂隊重回短篇可謂玩的是比那些長篇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我並不想舉Moonlit Sailor,即使他們是短篇但仍然玩得非常無聊,我想說的是Overhead, The Albatross,他們絕對是我最近找到的最棒的一支樂隊,而他們的歌曲絕對是後搖濃縮的精華,只是和一般歌曲一樣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鐘,但這種精緻的旋律套入緊湊的結構里的感覺是我真的從來沒在以前聽到過的,因此他們算是一個優秀的代表吧。

4.「偶爾少量文字引導」:對於後搖為什麼基本上只有一段採樣而很少歌詞或者不見歌詞但歌曲名、專輯名、樂隊名卻很長,我覺得也是我前面所說的受後搖1.0的影響吧,而這一點也是我前面所說的,主要功能就是營造一定的氛圍感,但不需要泛濫;有很多歌迷覺得後搖有了歌詞就是垃圾了,我倒覺得還好,如果運用的好的話實際上也是有錦上添花的效果的,但大多數後搖還是以沒有歌詞為好,所以我也才說「偶爾少量」。反之,對話的採樣往往是很能加分的,比如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的After Rock、天爆的Have You Passed Through This Night?(出自的專輯也是我最喜歡的天爆的專輯)以及The Evpatoria Report的Taijin Kyofusho等等...好例子太多了舉不完,所以這的確也是我很喜歡的形式,給人的代入感非常強;而相比起來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經常很長的名字的作用則更多是體現在吸引眼球上了...

說到底,這四點最終還是指向表現情緒,也就是說它們都是為表現情緒而服務的,所以往往判斷一首後搖的好壞就是通過這四點以及它們的綜合作用來看了(更多還是看感覺吧→ →)。後搖表現的情緒也有不少歡快的(Moonlit Sailor),令人奮進的(Sleepmakeswaves)、激動的(Mooncake、pg.lost以及我沒有任何那個意思),但更多是深沉的、悲傷的亦或充滿壓抑的(Shy, Low、I am Sonic Rain等等);而至於為什麼後搖現在越來越火,我認為也是因為在現在這個快節奏而壓抑的社會人們越來越需要這樣一個情感的寄託吧,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自然是更需要了,所以對於中國後搖的未來,不管怎麼說我都是很看好的,更不用說現在的氛圍都很不錯了...


普通青年:超長的純音樂。
文藝青年:理解個毛?
二逼青年,詳見網易雲音樂黑皇天爆mono魔怪評論區。


光是用旋律就能打動我的音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康士坦的變化球?
堯十三《雨霖鈴》2分52秒處開始的一段京劇唱段出自哪部劇目?
談談你對獨立音樂的看法?
如何找到獨立電影,獨立音樂?
一個人悶頭做音樂有利還是有弊啊?

TAG:音樂 | 後搖PostRock | 獨立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