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大神們一個關於電影膠片的問題?
比較好奇8、90年代和本世紀初好萊塢電影的畫面為什麼有種個人說不出的感覺,想知道是否和拍攝所用的器材有關,舉幾個例子供大神們參考,《拯救大兵瑞恩》、《七宗罪》、《低俗小說》。
======================================================================
華麗的分割線
原諒我說的不是很準確,我說的 說不出的感覺是指 電影的畫面質感很特殊,和本世紀的電影或者許多國產電影是不同的,我說的這種畫面的差異排除導演的個人風格因素來說,是因為什麼導致的呢
謝邀。
你是想問八九十年代的膠片電影和本世紀的膠片電影為什麼看起來不同嗎?
彼時和現在的膠片攝影機並沒有什麼不同,膠片也沒什麼變化,那是什麼導致二者畫面看起來不一樣呢?是膠轉磁技術的進步和數字中間片調色的出現。
舉兩個膠片電影的栗子:
低俗小說(1994)
可以看到「電影製作流程」里是panavision,彼時還沒有數字中間片調色。
史蒂夫喬布斯(2015)
可以看到電影製作流程里出現了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也就是數字中間片,這就是色彩不同的原因。我用這部片子做栗子其實不算很典型,因為98年的那部分是用alexa拍的,無人機部分是red拍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數字中間片的必要性,即不同攝影機之間色彩的協調。
如果題主理解上面這段話比較困難,那簡單講就是:以前的膠片電影用膠片拍,用膠片剪,用膠片洗印;現在的膠片電影用膠片拍,轉成數字中間片,剪輯調色,導出數字文件(DCP)(極少數任性的導演選擇再洗印成膠片,如星際穿越和八惡人)。
就是後期處理方式的不同導致了畫面感覺的不同。
另外,非得細說的話,鏡頭技術的革新也佔了一絲原因。有關
主要是沖洗方式的變化
另外,有無數字中間片
就是DI,這會影響觀感
因為這樣可以做更多色彩校正,還有調色工作
還有,到了九十年代以後用的基本上是Kodak Vision 3的底片
這個特點是陰影部分青色較多
而且以前的底片,比如Agfa Ultra,停產了,日後就沒有這種色調的影片了
不明白你說的 說不出的感覺是什麼感覺
又看到那個看上去是玩音樂的人來攝影這裡扯淡了。
膠捲容易做到白平衡準確?
那麼要那麼多日光型 鎢絲燈型不同的膠捲類型做什麼
另外,還有一大堆濾鏡呢。
這還只是前期的工作,在後期還需要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傅才能經行配光工作。
到了數碼要做什麼,拍攝,然後DIT學徒備份好,套用lut,關鍵是白平衡 幾乎都是一鍵就可以到達一個基本合理的範圍,再細調就可以。
再說一個星期簡單培訓的學徒,可以基本簡單通過達芬奇這類簡單的軟體處理數碼白平衡了吧你說的是拍攝的環境感覺,還是故事情節的感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變形金剛 5:最後的騎士》首支預告片?
※電影里哪個求婚的片段你最感動?
※關於研究生出國學電影的問題? ?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怎麼樣?
※如何看待周杰倫拍電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