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硬拼的話會怎樣?

以東北軍的裝備和戰鬥力 加上本土優勢 能給日本造成多大傷害


謝邀
張學良和國民政府對918事變的應對和決策,堪稱誤國。
我對此早已耿耿於懷,拋磚引玉吧。
——————————————————————————————————————
當時的東北軍在整個中國的軍閥體系(除了蔣介石中央軍之外)中,實力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國民政府的北伐,因為奉系張學良同意東北易幟,才最終獲得名義上的統一全國;蔣介石與幾大軍閥打中原大戰,雙方都把張學良的奉系軍隊看做決定勝負的籌碼,張學良支持誰誰就能獲勝。蔣介石最後的成功,張學良的支持可謂舉足輕重。

張作霖經營下的東北,不僅整體經濟發展程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而且有自己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是當時全國最大兵工廠),自己的各級政府和整套統治體系,要跟日本打一仗並不存在後勤和軍工上的問題。

東北易幟後,東北軍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張學良為了支援蔣介石將東北軍精銳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爾一帶,留駐東北的步兵僅12個旅、騎兵3個旅和省防旅。「九一八」事變前夕,在東北的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總計約20萬人。

退一萬步講,即使918瀋陽日軍得手,中國軍隊失利,那也僅僅是戰爭的開端而已;東北軍的主力仍在,在東北的10多萬東北軍不說全殲日軍了,至少能把不超過3萬的日軍節節抵抗吧?東北軍在關內的主力18萬人就駐守在平津地區,一聲令下馬上出關支援,路程那麼近,要不了多久就能跟日軍主力對上。近40萬東北軍如果能全部進入東三省與日軍決戰,幾萬日本軍隊能有多大勝算?更不用說,都打到這個份上了,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難道袖手旁觀?

東北軍主力從平津地區沿鐵路線出山海關,到瀋陽前線也只有400多公里。大軍乘坐火車開過去要不了一天就能開到東三省,日軍除了跟東北軍決戰沒有別的選擇,難道還能到白山黑水裡面打游擊戰不成?
——————————————————————————————————————
雖然在中原大戰後東北軍10個精銳旅9萬大軍入關,東北空虛;但這個「空虛」是相對的,當時在東三省的東北邊防軍,應該是16萬左右,數字待考。
東北軍在東三省的總兵力是東北日軍的7倍。

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已達1.5萬餘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餘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餘人。總兵力約2.7萬人。

具體到瀋陽918事變發生時,進攻東北軍北大營的是日軍獨立守備第2大隊,也就500號人。而當時駐守北大營的是東北軍獨立第7旅王以哲部,正式編製7000多人,還有3個特種連,總兵力加起來1萬多人。
第7旅可不是弱旅,算是東北軍的精銳部隊:

擁有旅屬戰車隊、迫擊炮連、重機槍連,有輕型坦克12輛,84毫米迫擊炮6門,馬克沁重機槍12挺。團屬迫擊炮連和重機槍連,與旅相同,還有個裝備4門34毫米口徑平射炮的平射炮連。每個連有捷克式輕機槍12挺,同式步槍120支,擲彈筒12具。操持這些裝備的,許多軍官是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畢業生,還有留學英美和日本的,士兵幾乎沒有不識字的,基本都是高小以上文化。

早在9月6日王一哲部就預判到日軍會在近期製造事端、挑釁試探,所以918當時並不是毫無準備。
不要以為當時的日軍戰鬥力強大到哪裡去了,918當晚日軍進攻北大營,東北軍只有無組織的零星抵抗的情況下,也是打到凌晨2點打不下來,後來叫來兩支援軍才把東北軍趕走,一晚上才佔領了北大營。

瀋陽當時不僅有上萬人的第7旅,還有原第20師改編的公安總隊黃顯生部,東北空軍、海軍及憲兵司令部直屬部隊。日軍在瀋陽西南地區發動進攻的是步兵第29聯隊,人數不會超過1000人。
如果把整個瀋陽至少1.5萬人的陸軍全部動員起來,南北兩線對陣總共2000人不到的日軍,我覺得日本人要想速勝也是挺不容易的。在北大營,1萬多正規軍,如果指揮官能得到正式抵抗的命令,絕不至於被500人擊潰;既然是日軍先動的手,那就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擊,只要指揮得當,1萬多人把500多日軍全部吃掉也不足為奇。20:1的兵力對比,勝率太高。

有人認為東北軍是封建軍隊,不知道為何而戰,所以打不過日軍這樣的近代軍隊。且不論東北軍是不是封建軍隊,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東北軍上到張學良,下到基層士兵,他們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答:他們都是東北人。
什麼意思?都說中國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國家意識弱,然而中國軍人從古到今絕對是普遍地相信並真心支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保衛家鄉!東吳為什麼幾次抗曹都能勝利,因為東吳軍都是江東子弟,後面就是家國鄉土。
918事變,北大營的將士們被日本人欺負到頭上了,卻接到命令不能抵抗,個個捶胸頓足痛哭流涕——你說,假如命令他們抵抗,他們會不知道為何而戰嗎?!我相信只要上級一道命令下來,東北的血性漢子們馬上就會抄起武器保衛自己的家鄉,跟日本人拚命!
就算日本人拿下瀋陽,其他地方也會堅持抵抗,馬占山將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張學良如果想讓在平津駐守的東北軍主力打回去,還需要做什麼政治動員嗎?一句:打回老家去!就能讓十幾萬大軍殺氣騰騰地殺回東北,一往無前。
有這樣的士氣,這樣的軍心,還怕將士不用命嗎?
——————————————————————————————————————
日軍打下瀋陽,繳獲中國兵工廠存儲步槍8萬支,機槍4000挺,飛機260餘架,武器之多讓日本人幾乎不敢相信。這些武器如果瀋陽駐軍好好利用,918當晚就緊急動員起來全面作戰,日本人更不可能在第二天清晨就佔領瀋陽了。待到天蒙蒙亮,空軍的戰鬥機就可以起飛空戰了,200多架飛機啊!對關東軍的那幾架飛機基本上可以說是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如果瀋陽大戰中東北空軍200多架飛機可以出動對日軍進行大轟炸,那畫面太美我真是不敢想……順便提一句,1931年3月,日本全國共有空軍作戰飛機約300餘架。東北空軍如果全部動員起來,完全可以跟日本空軍一戰,更不要說起欺負一下那個關東軍第二師團了。

下列數據是不完全統計的918事變損失。這些損失,客觀的說,都是東北軍拱手送給日軍的!1931年的50億美元可不是小數目,如果能有效利用起來對日作戰,日本即使能最終勝利,也要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1. 瀋陽兵工廠為敵所佔,損失各種大炮668門,機關槍2724挺,步槍10萬餘支,各種彈藥無數,及大批其它機器設備,摺合美金10億元;
  2. 東北航空處損失各種新舊飛機260架
  3. 東三省官銀號損失1億美元;邊業銀行損失4000萬美元;
  4. 遼寧電話局損失電話線路8600英里,電話機1100台,摺合美金1600餘萬美元;
  5. 東北大學損失約300萬美元。
  6. 然而,這50億美元的粗略估計,僅僅是東北地區遼寧省局部地區的損失,並不包括東北黑龍江、吉林兩省以及東北全境鐵路、工礦企業及大中小學校等方面的損失。

我甚至還看到過一個數據,說1931年日本軍費為4.54億日元(日本全國1931年的軍費為四億五千四百萬日元,佔總歲出額的31%),僅生產步槍3613支,機槍514挺,火炮90門,坦克12輛,飛機410架。對比一下張大帥投資5億元興建的瀋陽兵工廠,到1928年全廠已擁有機器8000多部,職工最多時達36000人:

工廠擁有國內僅有的兵工專用精密檢測儀器設備,年產各式步槍6萬多支,輕重機槍l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共150門,槍彈1~1.8億發,各式炮彈20多萬發,以及大量的炸藥等。

除了戰鬥機限於技術無法生產之外,哪樣軍工產品不是超越經濟危機時的日本全國的生產成果!這還僅僅是瀋陽兵工廠而已,還有大名鼎鼎的遼寧迫擊炮廠:

圖為遼寧迫擊炮廠240mm榴彈巨炮試製車間

1924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該廠共生產「日式37」平射炮370門,「日式75」野炮108門,「奧式76」野炮300門,「奧式100」榴彈炮300門, 「日式105」加農炮12門, 「日式150」榴彈炮21門。

張大帥經營的東北軍工體系,從以上數據來看,並不比當年日本本土的軍工廠產量弱多少,畢竟是搜掠全國的資源和資金下血本建設起來的。東北三省的戰爭潛力比我們想像的更大,如果這些兵工廠控制在我方手中並且日夜生產,918事變東北軍打起來至少武器方面不會落後於日軍。
——————————————————————————————————————
石原莞爾是個人才不假,但是歷史證明冒險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
現在的史料基本上指向他鼓動918事變純屬豪賭,甚至連他自己都沒有多大的把握。中日兩國的大戰,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左右的。如果當時瀋陽的東北軍表現正常,北大營直接吃掉了進犯的守備第2大隊幾百人,後續的第29步兵聯隊還會不會繼續進攻都是一個問題。日本既然是冒險,那就不可能一開始就孤注一擲,事實上他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步步為營,後面發現東北軍幾乎不抵抗就撤退了,才囂張起來;如果一開始就讓日軍先頭部隊碰得頭破血流,很有可能918事變就不會是丟掉東三省,而是按照中日摩擦衝突的老套路,死幾個人後雙方官方交涉,最後談判桌上解決問題。

退一步講,即使第7旅沒有吃掉敵人,只要北大營堅決抵抗,不丟失主陣地,日軍也不會這麼猖狂,瀋陽也不會這麼快就丟了。
等到東三省十幾萬東北邊防軍都動員起來,平津地區的東北軍主力沿鐵路向關外開進,那就是大決戰的前奏,對關東軍那幫少壯派來說,就不是一點點事變能掩蓋得過去了。事情鬧大了,日本軍部本來就反對在此時大舉侵犯中國,難道還會允許朝鮮的日軍私自支援東北日軍嗎?再退一步,即使朝鮮那2萬日軍開過來了,又怎樣?不過是把東北日軍由2萬人變成了4萬人,戰鬥力再強,也不太可能把十倍的東北邊防軍全部吃掉,更不用說佔領東三省了。
只要第一戰敢抵抗,後面的仗就算每次都輸,東北也不至於那麼快就被日本人吞下去。
————————————————————————————————————————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日本人對於自己的勝利,還是看得很清醒的:

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在給關東軍的秘密報告中寫道:

須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國對華作戰,中國軍因依賴「國聯」而行之不抵抗,故皇軍得以順利勝利……倘彼時中國軍民能一致合力抵抗,則帝國在滿勢力行將陷於重圍。一切原料能否供給帝國,一切市場能否由帝國保持,偌大地區,偌多人口能否為帝國統治,均無確定之把握;同時反滿抗日力量集結,實行大規模之游擊擾亂,則皇軍勢必苦於應付。


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報告:

如果當時奉天軍敢於試圖公然反抗,則敵我兵力相差懸殊,日本方面的夜襲必敗無疑。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遼陽趕來的第二師團主力的到來,再次發起攻擊。那樣,戰局就將再起波瀾,陷於複雜的狀態,決不會有幾天內便相繼佔領奉天、長春以及吉林的結果。

日本人的賭博在中國人這裡因為張學良不抵抗而大獲成功。然而當它面對蘇聯也想通過冒險來試探,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就被蘇聯給狠狠地教訓了一回,從此再也不敢進攻蘇聯,即使在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

(圖為日軍北方作戰計劃。在諾門坎遭受慘敗之後,日軍再也不敢侵犯蘇聯了)
1931年9月18日,如果進攻瀋陽的那2000多日軍沒能得手,日軍中的少壯派勢力將受到沉重打擊,日本政府恐怕不會繼續冒這個險。當時的日本國內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如果戰爭不能帶來巨大的好處以戰養戰,日本哪裡來的動力、哪來的實力擴大侵華?
——————————————————————————————————————
有人認為日軍戰鬥力強大,東北軍根本抵抗不住。我承認日軍整體戰鬥力強,而東北軍的戰鬥力很值得懷疑,但並不認為日軍能強大到逆天的地步。兵力對比差距太大的情況下,日軍也不可能打出奇蹟,何況31年的關東軍第二師團並不算什麼精銳,整個師團才1萬多人,是日軍正常主力師團人數的一半。
如果東北軍最高決策層能夠統一認識,全軍總動員,集中兵力跟日本關東軍打幾仗肯定沒問題。按照中日兩軍的戰鬥力對比,很有可能每次大戰東北軍都大敗,但絕不至於被全殲。如果日軍不能在短期內獲得大勝、佔領東三省,日本政府還會打下去嗎?

參考上海一二八抗戰,基本跟918事變同一個模式。日軍屢屢挑釁,國民政府委曲求全,日本人要求什麼就答應什麼,還是沒能阻止戰爭;中央政府擔心19路軍會堅決抵抗,一面下令十九路軍要忍辱求全,一面準備把19路軍調離上海。如果19路軍也像東北軍那樣不抵抗,估計上海早就讓日本人佔領了。何止上海,如果日本人再次發現冒險成功,估計南京保衛戰1932年就要打響。
1932年1月28日,日軍主動發起攻擊,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日軍節節進逼,增兵換將;19路軍節節抵抗,甚至發起反擊,雙方陷入拉鋸戰。日軍三次增兵後,中國軍隊總兵力比日軍還少,日軍還擁有海空軍優勢,雖然給予了中國軍隊重大殺傷,但是上海市終究沒能完全佔領。第十九路軍武器裝備還不如東北軍,開戰之初並沒有被日軍一口吃掉。最終外交解決。

事實上,東北軍跟日本關東軍的交手,前有馬占山的自發抵抗,後有張學良忍無可忍之下下令作戰的長城抗戰:

雖然結果都是日軍獲得勝利,但並不是壓倒性的勝利,都是日軍靠著人多打贏的,寡不敵眾並不能證明東北軍在日軍面前不堪一擊。

————————————————————————————————————
花絮:

事變前幾天,石原跟幾個「九一八」事變的主謀開了個最終會議,同夥板垣征四郎決定搞個占卜儀式,拿了一支鉛筆豎在桌子上,手鬆開,往左倒就干,往右倒就不幹了。結果這鉛筆還真就朝右邊倒下去了。幾個人大眼瞪小眼,那就散夥回家唄?一陣難堪的沉默過後,坐中的今田新太郎突然跳起來:「你們不干我一個人干!」今田的二杆子精神激勵了在場所有人,「九一八」事變就這麼被敲定了。

另外,巧的是《雪白血紅》的作者張正隆正好也寫過這樣的文章,與我的觀點差不多,敬請參閱:
如果九?一八抵抗了,抗戰勝利會不會來得更早些
————————————————————————————————————————
然而,以上都是假想而已。十分贊同 @冷哲在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這裡對張學良軍閥性質的分析。張學良是一個軍閥,而且是一個比較缺乏殺伐決斷特色的軍閥。他既沒有那個魄力敢跟日軍全面決戰,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東北軍全軍跟日軍血戰到底拼消耗,除非蔣介石國民政府採取實際行動大力支援。如果當時是張大帥在位,918事變肯定會改寫,甚至幾個少壯派軍官還敢不敢這樣冒險都成問題。
然而31年的那個秋天,擺在蔣介石面前更重要的問題是圍剿紅軍、對付廣州國民政府,那時的他已經喊出了「攘外應先安內」的口號,怎麼可能願意跟日本打大仗?在蔣介石看來,1928年濟南事變這樣的國家奇恥大辱都能忍,東北自然也應該「忍」。
————————————————————————————————————————
補充評論里針對張學良軍閥性質的進一步分析:
31年的東三省是張學良的獨立王國,東北軍是張學良的私軍而不是南京國民政府控制下的軍隊。東北是張學良的地盤,張學良是一個軍閥。南京中央政府在東北是沒有力量存在的,完全缺乏控制。
民國時代一個軍閥的典型思維應當是怎樣的?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萬事不能靠中央,因為南京中央政府是潛在敵人,非但不能提供援助,還時時想著吞併自己,所謂的東北易幟不過是合作而已;其次,要緊緊抓住軍隊和地盤兩個核心要素。有地盤才有錢,才有飯吃;有軍隊才有地位,才能佔地為王,抗衡中央和其他軍閥。日軍在東北有野心,張學良早就知道,那麼怎麼能不抵抗呢?日本人一來,既要搶自己的地盤,又要吃掉自己的軍隊,安身立命的核心本錢都受到威脅,這麼攸關生死存亡的事情怎麼能推給中央政府去處置,等著中央的命令?中央說不抵抗,你還真的不抵抗?你傻呀!東三省丟了,東北軍散了,南京政府什麼損失都沒有,而你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張學良的問題就在於對軍隊的重要性認識是到位了的,對自己的軍閥身份和地盤的重要性嚴重缺乏深刻認識,竟然真把自己當成了中央政府的一個封疆大吏,以為丟的是南京政府的地盤?

換做張大帥在位,用他那典型的軍閥思維,會怎麼應對?我來模仿一下:
是夜,張作霖大帥接到北大營急電:「說,什麼情況?(驚訝)日本人打過來了!你看清楚了?!(沉思,踱步)小日本這是要來搶地盤啊!(面露凶光)媽個巴子,打他丫的!都欺負到咱頭上來了,還廢什麼話!什麼?你怕打不過?!打不過就拚命!「
(大帥自言自語)這可是咱張家唯一的地盤啊,丟了就完了!(少帥建議等中央命令)聽中央的?什麼中央?!中央給咱送軍隊嗎?!中央給咱送錢嗎?!咱要是沒了東北,中央會把華北劃給我嗎?!做不到就別扯淡了,中央不抵抗老子自己抵抗!漢卿你給老子記住,東北是你的基本盤,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南京那個什麼鳥中央的話,一句也不要聽!」
——————————————————————————————————————
看來有的知友對軍閥的特色還是認識得不夠深入。
軍閥的老本是什麼?第一地盤,第二軍隊。這兩個東西是每一個軍閥都必須緊緊抓在手裡,關鍵時刻要拿命去保護的。什麼叫軍閥盤踞?首先有軍隊,其次有地盤可以雄踞。誰要是敢打這兩個東西的主意,軍閥絕對會六親不認,更別說什麼中央大局、什麼強敵壓境了,那是一定要拚命的。沒有拚命保護住的軍閥,早就被吞併剿滅光了。
我舉個例子:青海三馬,尤其是馬步芳。
馬步芳在青海盤踞幾十年,靠的是什麼?可不是靠中央任命,而是敢打敢拼打出來的。

  1. 紅軍來了就打紅軍,靠著蠻勁兒也硬是打出了勝仗,把幾萬西路軍全部殺光;
  2. 英國人鼓動西藏分裂勢力殺過來,二話不說照打不誤,以少勝多把藏軍打得丟盔棄甲;
  3. 蔣介石中央政府任命孫殿英過來接管地盤,馬步芳才不管你什麼鳥中央,孫殿英的軍隊開過來也敢打,還把孫殿英打得大敗滾出了寧夏;
  4. 解放戰爭時胡宗南都怕的彭德懷西北野戰軍,他不怕,還敢主動進攻,佔了不少便宜;
  5. 後來解放軍都突破長江防線、全國解放指日可待了,他還在西北跟解放軍針鋒相對,給解放軍留下了不少心理陰影。
  6. 蘭州戰役,彭德懷調來大軍,前線裝備了自動火器,而馬步芳的騎兵還揮著馬刀不要命地衝鋒。解放軍大軍壓境,馬步芳還想著要跟共軍決戰,「禦敵於境外」,根本沒想過要退——這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堪稱狂妄至極。

馬步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民國時代一個合格的軍閥是怎樣的體驗,應當具備什麼樣的原則和素質。應當如何一手抓軍隊,一手搶地盤。
張學良東北軍的各種條件不知道比馬步芳高到哪裡去了,可惜連軍閥本色都忘光了。


對當時中國各路如東北軍這樣的軍閥,對委座凱申物流,只有一聲嘆息

文章轉載自紅朝笑笑生的「H朝那些事系列」,我不知道此文在牆內能否流通(貌似天涯也有他寫的「革命那些事很精彩」長篇連載,內容較和諧),就不拘於轉載格式和給出原文地址了。雖然他文風如戲說,但和參加過革命的爺爺與外公交流過後,覺得笑笑生他對這段歷史的描述還是中肯和貼切的。
對於東北軍和九一八事件的前前後後,「h朝系列」連載是這麼訴說的。
以下部分來自也談東北軍、九一八和張學良:隱藏在傳奇背後的那些故事

「……只要看清裡面的利益交織,我們自然會明白,東北軍就是一個軍閥的聯盟體。在這個聯盟裡面,每個領導的背後都是一大票小弟,只要你能建立自己的班底,讓你的部下相信追隨你才有前途,你的安全和前途自然就有保障,即使大帥把你抓起來了,其他人也會紛紛勸阻,憶往昔崢嶸歲月,希望大帥義氣為重;但如果你不能建起自己的核心班底,或者你的實力已經耗損完了,那你的存在就是可有可無的符號;哪一天大帥不高興了,隨時可能讓你血濺五步,而圍觀的人也只會說,惜哉、惜哉,其實這小子還是挺聰明的……張作霖自然希望,東北軍都是自己的直屬部下,不要分成這一派、那一派的;不需要任何深奧的道理,大家也明白,一支職業化的軍隊比分散的山頭更有戰鬥力。但是改革沒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把道理說得透而又透,而要落到自己身上時,大家的態度肯定是王顧左右而言他。總之改別人是應該的,改自已是不行的,因為自己肯定有各種特別的軍情、政情,不適用那些大道理。對這一點,你可千萬別說,這都是大家覺悟不夠的結果,因為你要有覺悟,你手上的那票小弟也要有覺悟才行,改革改到他們飯碗的時候,小弟們認得大哥,小弟們手上的刀,可不認得大哥。」

縱使裝備了大量的現代化裝備,當東北軍的文化內核不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從創立起,東北軍就被內部各路軍閥的利益所綁架,在私下裡達成利益一致以後,各路「大哥」和「大帥」靠著「義氣」「交情」等封建文化維繫著東北軍表面上的團建。張作霖是東北軍的「帶頭大哥」,當不是東北軍唯一的實力派,也不是東北軍絕對的指揮官,他是東北軍各勢力共同推舉的利益代言人。當張作霖能為東北軍內各路派系謀劃來一致的利益時,這支軍隊可以協同合作,大家可以聽從張大帥的號令;然而,當內部利益不一致時,東北軍能否統一行動,外人是可以質疑的,實際上張作霖也常年依靠「拉一派,打一派」來維繫自己的權力。東北軍內部各部隊的官兵實際上只聽從各軍頭的號令,來自不同派系指揮官的命令最多只會在照顧「面子」的宗旨下打折扣的去執行,這點和老蔣治下的國軍是何其神似。由於張作霖,湯玉麟等幾位實力派「大哥」一直沒能完全的吞併掉對方,所以東北軍也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指揮系統,即使老張在世時面子那麼大,也不能完全號令麾下的所有部隊。

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立刻造成了東北軍內部的權力真空。由於自己死的突然,老張並沒有好好的培養兒子做好馬上就接班的準備,所以權力繼承爭鬥就出現了,這種套路劇情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

「……作為土匪大聯盟,東北軍絕對不缺有領導氣質的人。問題是張作霖在世的時候,平衡玩得非常好,現在他突然撒手走了,聯盟里誰也不能服眾,選盟主就成了大問題。大家最初的議案,是讓另一個土匪頭子張作相任武林新盟主,而給張學良留了一個保安司令的虛職。

  這是一個極為敏感的決定。張作相當東北軍統帥,表面上意味著,他可以合理地接收張作霖留下來的軍政資源,包括地盤、軍隊等,也就意味著,他可以成為比張作霖勢力還要大的東北軍大帥,怎麼看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張作相顯然不敢有這麼樂觀的估計,因為多年的明爭暗鬥,他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東北軍裡面,沒有任何人的名字叫活雷鋒。

  大家推張作相當東北軍統帥,是因為他的實力最強。任何人上任之後,東北軍都會陷入新一輪爭鬥之中,大家都有擁立之功,也都需要論功行賞,張作霖留下來的地盤、軍隊自然是瓜分的目標。而在未來的爭鬥裡面,張作相沒有把握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消滅其他反對勢力,相反很可能出現,幾個人聯手把自己趕下台槍斃的慘案。

  張作相即使當了大帥,他也不能插手其他人的地盤或人事,而接收張作霖留下來的軍政遺產,他又顯得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他只好慷慨激昂地提出,他要忠於少主張學良,要讓張學良當新一任東北軍統帥。在張作相表態之前,張學良已經接到了下崗通知書。由於怕日本人再炸車,張學良不得不剃了個大背頭,裝成普通士兵連夜趕回瀋陽。此時他得到的消息,是張作相即將當東北總司令,而他的新職業,是東北城管大隊長。」

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法理上時東北軍最合適的下一代領袖,但是張學良沒有實力,也沒有人脈,那麼在信仰「槍杆子和地盤出政權」的諸位軍閥眼裡,張學良是不配坐東北軍首領的位子,更合適的人選應該來自更有實力的各位「叔叔伯伯」們。此時的張學良面對著無比危險的現實:日本人能要他的命,他爸爸當年的好兄弟們也會要他的命,而且相比之下好兄弟們顯得更危險,畢竟日本人在白山黑水的另一邊,好叔叔們就在身邊。此時的張學良強如面對著曹操和董卓的漢獻帝,對於東北軍里那麼多叔叔伯伯輩的諸位軍頭,張學良是充滿惶恐的,更不可能信任。和漢獻帝求租於劉備一樣,此時張學良需要從外部找到新的靠山,依靠外力來對抗來自內部的挑戰。

「……湯玉麟竟然可以獨霸一個省,控制關內到東三省間的咽喉要塞,絕不是靠工作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湯玉麟能控制熱河,是因為元老系其他人欣賞他的能力,所以給他莫大的支持。張作霖是6月4號被炸死的,張學良也是6月上任的,而僅僅在7月19號,湯玉麟就宣布了歸順國民政府,甚至沒有申請張學良的批准……面對軍事、政治都明顯強出一頭的蔣介石,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有幾個選擇:他們可以同反對派聯合一氣,也可以向蔣介石積極靠攏,或者同蔣介石保持距離,維持自身的獨立性。同反對派聯合,似乎是看不到結果的,因為從戰國時代開始,遠交近攻就是一個基本的原則,而且一切也很明顯,李宗仁、馮玉祥等軍閥的軍政能力,同蔣介石不在一個檔次上,很可能會引火燒身。同蔣介石保持中立,也容易出問題,因為東北軍本來就派系林立,如果自己不能採取一些積極措施擴大自己的影響,內耗和猜疑就有可能毀了這支軍隊,甚至可能毀了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決定向蔣介石積極靠攏了,而看到張小弟對自己的友好,蔣介石也飄飄然了。因為很快,蔣介石就大力攛啜張學良對蘇聯大打出手,強行收回了中東路……」

張學良找到的靠山是蔣介石。當時的張和蔣都處在各自的危局上,張學良面對的是軍頭的挑戰,他需要蔣介石來給他背書,而蔣介石面對的是李宗仁等其他各路軍閥,他也需要張學良強大的東北軍來為他壯膽。張學良認蔣介石為大哥,而且張做的的確很夠義氣,立刻出兵南下入關,讓蔣介石有底氣在中原大戰里死磕桂系和西北軍,同時東北軍也佔了關內的地盤,這些新的地盤牢牢控制在張學良自己手上。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張學良開始建立自己的威信和勢力,而且他如此及時的投奔民國政府相當於救了蔣介石的命,所以張學良這個「兄弟」在蔣介石心目的地位確實是比其他投誠的軍閥們要高一點點的,所以西安事變後老蔣沒有對張學良下殺手。但是,和老蔣合作一次可以,不代表以後每次都可以和老蔣合作,張學良在志得意滿時忘記了查看一下蔣介石的履歷:老蔣最熱衷於坑自己的拜把子兄弟!此次東北軍的實力救了老蔣,當同樣的實力日後就可能危害老蔣。老蔣對軍閥的態度是從一而終的:交好之,利用之,分化之,收買之,瓦解之。蔣介石的履歷表面了他不可能誠心對待東北軍,但張學良在對待老蔣的這點上則表現的很幼稚: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蔣介石的誠信。張學良可能不是一個徹底沒用的花花公子,但是他的能力算頂也就是半桶水那麼多,可繼承大位那段日子的危機已經過去,自己又得到了蔣大哥的支持,一時間張學良自己覺得自己還是「挺有戰鬥力」的!張學良有沒有仔細想過蔣介石是如何通過收買和挑撥吞併四川劉湘的?而東北軍的人事基本盤比川軍和黔軍更穩嗎?這樣的自大是很要命的。
在內部不穩,蔣介石的態度也頗為可疑的情況下,小張在老蔣和身邊人的挑唆下對蘇聯勢力發起了中東路戰爭。從一開始,委員長就一再向小張保證:蘇聯是紙老虎,中央很挺你。但是蔣大哥的支持一直也就停留在口頭層面,相反在張學良最需要物質和道義幫助時,蔣介石不僅不派兵,卻還代表中央發動言論,表示拒不與蘇聯言和,頗有讓張學良與蘇聯死磕到底直到燈盡油枯的態度。張學良再傻,此時也明白,他被親愛的蔣大哥賣了!蔣大哥眼裡,一個沒有地盤和兵馬的張學良才是一個好張學良。

「 張學良是不惜把自己的嫡系人馬王樹常、胡毓坤派往前線支援邊防旅的,可是這兩路人馬碰到奉系元老張作相、萬福麟的地盤時,兩位元老都告訴他們,不要再往前走,不然會有意外!一面是蘇軍陸軍立體進攻,一面是兩個邊防旅孤軍奮戰,友軍全都跑得遠遠的,這種仗可以說,不用打就知道結果。面對慘重的失敗,張學良既不能處理抗命的元老,又不能處理夾在矛盾中的嫡系,最後只能接受慘敗的事實,硬著頭皮簽定伯力協定,恢復中東路北段的戰前狀態。元老張作相、萬福麟不讓援軍通過自己的防區,顯然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得罪蘇聯,也不願意卷進對蘇作戰中去。因為中東路北段蘇聯早就放過話,只要中國肯付款,贖回不是問題,張少帥派兵去搶的結果,無非是省了一筆開銷而已,犯不上為此打爛自己的家當。」

在外,蔣介石在戲耍張學良;於內,張學良沒有辦法保證東北軍的勁能往一處使,沒辦法保證東北軍能一致對外。讓東北軍團結,這點張學良做不到,東北軍內任何一個人都做不到。在生死存亡面前,東北軍每個軍頭心裡卻都有自己的盤算:丟失國土固然不好,但是讓自己出力最後損兵折將而看著別人趁機擴大地盤,那是比山河國破更不好的。今天面對蘇聯,東北軍內部有主戰的,也有主和的,兩方互相為對方的豬隊友,最後責任全賴在張學良身上。那麼明天對上日本的時候,東北軍是不是依然內部會有主戰的和主和的兩派在互掐呢?那仗還怎麼打?這大帥還怎麼當?

張學良恨日本人,恨俄國人,恨委員長,也恨自己手下的軍頭,他覺得他們都該死。

「其他元老也在拚命擴大勢力,不讓張學良把手伸進自己的地盤、人事里。更嚴重的事情還在於,東北軍一直就是日本扶持起來的,各級軍政大佬都跟日本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因為,東北軍就不是某個人可以決定去留的。從當時的歷史去看,東北軍大致分為左、中、右三派。

  左派,自然是希望與日軍開戰,因為祖宗基業誓死必保,堂堂中華領土豈容倭寇橫行,即使是打到最後一個人,也要焦土抗戰到底。右派呢,就是留在東北,接受日軍改編,事實上日軍佔領東北之後,就是有很多人跑去找日本人,在他們手下做事。

  左派和右派,立場是沒有辦法調和的,因此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所謂的中間派,也就是張學良代表的路線:撤出東北,等待中央政府組織中國軍隊一致抗日。 」

中東路戰爭時軍頭不合作,老蔣背信棄義,張學良都記住呢,所以當換成日本人進犯東北時,張學良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切會再重演!和職場新人一樣,張學良在沒經歷什麼時,有著無比膨脹的自信,在經歷了一點什麼以後,態度就大轉彎,變得完全沒有自信。中東路戰爭像魔咒一樣困擾著張學良,他深信這一次如果選擇和日本開戰,他所能仰賴的只能是一小部分自己的親姓嫡系,他們只佔東北軍的一小部分,如果這些親信們在和日本人作戰時被消耗光了,張學良立刻就屁都不是:軍頭們會拉走他剩下的部隊,蔣介石會給他扣上一頂指揮不力的大帽子然後教唆輿論對張學良軍法伺候。張學良明白手下軍頭的邏輯,他也明白蔣介石的邏輯,即使面對民族的敵人,他們也更希望張學良在日本人前面先掛掉,即使他們有抗日的打算,也要等到在張學良被消耗殆盡以後,在此之前前他們只會旁觀吶喊。

抗日勝,尚有名譽,但實力受損,以後恐怕只能做寓公;抗日敗,手裡沒了部隊,還會被罵死,蔣介石只會冷眼旁觀;不抗日,被罵死,但部隊實力保留了下來,日後說不定還有機會翻盤去乾死日本人連帶軍頭和蔣介石們。東北沒了又怎麼樣,只要有兵,華北西北哪裡不能去?被日本人搶走的,我可以從蔣介石和李宗仁那裡搶來呀!

「操,你們都不抗日,就我去抗日,當我是豬頭!」

所以,問東北軍在九一八時會不會抵抗,如果抵抗的結果會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些東北軍會積極抗日,有些東北軍會消極抗日,有些東北軍會投敵,有些東北軍會背靠蘇聯保持中立,有些東北軍會做鳥獸散投奔蔣介石或者其他軍閥部隊,有些東北軍會和日本人拼到最後一槍一彈,有些東北軍空喊一下就拱手開門,有些東北軍會立刻投敵反過來幫著日本人……等等等等,這都有可能發生,東北軍不是鐵板一塊,他們的共同點是都駐紮在東北,而在內部他們的立場和忠誠取決於這支東北軍是屬於哪個派系,屬於哪個軍頭手下,拿哪個方面的銀子比較多。」

至於九一八後在日記里痛心疾首的委員長嗎,在他想不想抗日的問題上,張學良還真確實押對了!
日後,張學良真慫了,表示願意給蔣大哥做個傳達室的門童就心滿意足了。老蔣的反應是:抗日不行,打軍閥不行,你還可以去剿共嗎!把手裡最後幾千人拼光了再來給我做門童也不遲呀。

請看:

「……蔣介石沒有警惕,依然在西安開會,落實第六次剿共計劃。委員長絲毫不講客氣,聲色俱厲地告訴張學良:殺光紅軍以前,絕對不許抗日,誰要抗日一定按最厲害方式處置! 所謂最嚴厲的方式,不外乎監禁、槍斃幾種,這幾年有不少先例,張學良知道,大家也知道。

嚇唬完張學良和楊虎城之後,蔣介石又換了一幅面孔,給大家留了另一條出路。如果張楊不願意剿共,可以馬上離開西北去南方,騰出地方給胡宗南;或者立刻下台解除武裝,蔣老大保證定期發退休金,絕不剋扣。 當他臉色晦暗地發出威脅的時候,西北軍有七萬,東北軍十三萬,蔣介石只有一個憲兵團和隨身衛隊若干;楊虎城想老實蹲在西安喝羊肉泡饃,蔣介石不讓。

軍隊和地盤都是軍閥的命根子,蔣介石這句話等於把兩個人逼到了絕路。從各種情況來看,委員長並不在乎這一點,因為類似的場景,在貴州和四川也發生過。 在貴州威逼王家烈的時候,黔軍只有幾個師,師長也被收買了,所以王家烈無計可施;在四川擠兌劉湘的時候,楊永泰先派了兩千多人安插在要害部門,又有大批軍政要員倒向中央,因此他能強行插一條腿;而在西安,他既沒有得力的內線,又沒能安插親信,只有胡宗南的大軍遠距離策應,替他出謀畫策的楊永泰已經死在湖北。蔣介石一心以為成功可以現場複製,卻不明白,自已還沒有修鍊到相應的級別……」


我是反對認為一旦開戰東北軍慘敗看法的。

個人認為,如果抵抗,這是直到1945年前,正面對抗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戰鬥。因為,只有這場戰鬥,面對的不是日本全國力量,面對的僅僅是當時力量遠不像後來那麼強大的關東軍的一部分。

這裡必須明白當時的歷史背景。九一八事變和後來的中日曆次戰鬥最大不同就是這不是日本當時的戰略部署,是石原莞爾為首的關東軍少壯派的冒險行動。而當時的日本還不是全面抗戰開始後那種全國統一對外戰爭思路及部署的情況。當時的內閣和軍部還是互相掣肘,皇道派和統制派還勢均力敵。這種情況下,這個行動日本國內對此詳細意圖是很不了解,更無所謂提供有效支持的。故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真正可以有效動用的力量僅僅是關東軍一部分,且一旦失敗,很難有足夠有效的後續行為。

這裡提兩個例子。

一是關東軍司令庄本繁的表現。此人也是見過大風浪,在東北經營多年的人,不該是膽怯的人。但是,在後來得知此事時卻顯得驚慌失措,整個參與過程堪稱趕鴨子上架。如果先前能有任何來自國內有效支持的底氣,何至於表現這麼丟風度?

二是此事的核心籌劃者之一的坂垣征四郎表現。此人一直以有膽魄著稱,後來他的一系列表現也確實證明「坂垣之膽」不是浪得虛名,但在事變之前卻反覆猶豫。後來全面抗戰時候,坂垣面對數倍於己的中國軍隊,何曾有過猶豫糾結?只能說明九一八事變時候,坂垣身後可支援的力量實在太少了。

由此可見,九一八事變策劃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的突然性。但這個突然性也是雙刃劍。它讓東北軍出其不意,但客觀上也使得日本事變者能調動力量有限,甚至連關東軍都無法做到有效部署。在實力懸殊如此巨大情況下,一旦冒險一擊失敗,後續很難有足夠措施的。

所以說九一八當日一旦東北軍能夠抵抗,日軍的冒險行動不能速戰速決且獲得巨大戰果,這一少壯派領導的賭博必將隨之流產。

而即便東北軍在九一八當日沒有反應過來從而堅決抵抗,如果次日能夠做出恰當反應,成功的幾率也是較大的。

有人提到九一八一擊成功後日本國內力量開始對關東軍支持,這個確實存在,畢竟當晚的巨大戰果確實給日本以刺激。但要注意,這個支持是有限的。以其他答案有人提到的林銑十郎從朝鮮越界過來支持的事情。但要注意,林銑十郎的支持僅僅是他個人行為,沒有系統性,即便如此在日本國內還引起爭議——這在後來的抗戰中何曾有過?而且就算是這個支持,在此後很長時間內,也沒有多少實際參與,更像是在旁邊吆喝助威。

也就是說,在瀋陽剛丟時候,日本真正調動的力量依然極其有限,以東北軍實力,還是有很大機會的。而等到吉林遼寧都丟失後,日本國內才逐步統一思想,此時局面才真正不可收拾。

當然,上述內容的前提是——東北軍快速做出堅決抵抗。而石原莞爾敢幹這麼大一票賭博,也就是看透了少帥,算準了東北軍的表現。所謂將熊熊一窩,日本頭號戰略家面對中國頭號繡花枕頭時,或許也註定這個結果了。


事實勝於雄辯,咱看看江橋戰役。
馬占山將軍就這麼被乃們無視了嗎?
這可是在幾乎無外援的情況下以一黑龍江省之力跟入侵東北日軍打了一年多的人啊!

圖為馬占山將軍,拍攝於江橋戰役期間
先看一下東北軍在黑龍江的駐軍情況
  省防步兵第1旅張殿九部,駐紮蘭屯;
省防步兵第2旅蘇炳文部,駐海拉爾;
省防騎兵第1旅王南屏部,駐綏化;
省防騎兵第2旅吳松林部,駐克山、拜泉;
獨立騎兵第2旅程志遠部,駐滿洲里;
獨立炮兵第9團朴炳珊部,駐泰安鎮;
邊防軍公署衛隊團徐寶珍部,駐齊齊哈爾;
興安屯墾軍苑崇谷部,駐索倫; 保安大隊竇聯芳部,駐齊齊哈爾。
東北軍在黑龍江的駐軍由兩個步兵旅,三個騎兵旅這樣的五個野戰旅組成,總兵力約兩萬人。(其中有三個旅在1929年時被蘇聯打殘,1931年時尚未完全恢復戰鬥力。)
此外還有一個獨立炮兵團
以上是東北軍駐黑龍江戰鬥力較強的野戰軍隊
還有衛戍部隊,公安部隊,民兵部隊等約兩萬人,比如興安屯墾軍。這些軍隊的戰鬥力不強,裝備一般。
除此之外在抗戰開始時,還有不少民眾參軍。
在1931年11月時,東北軍在黑龍江的駐軍共有約五萬人。

1931年11月時,日軍在東北共有約兩萬五千人,其中一萬六千人為原來日本在東北駐軍,另外一萬人為日軍從本土調往東北。(1931年,日軍共有三十二萬人,這時軍部尚未完全掌權,而首相反對擴大東北戰事,因而在當時日軍僅從本土調往東北一萬人)
偽軍人數不詳,估計在三到十萬人之間,因為當時日軍數量較少未能對東北進行全面駐軍,因而大量依靠投降偽軍控制東北。偽軍中存在不少虛報人數或者時叛時降的現象。

江橋戰役形勢圖

第一次交戰,江橋阻擊戰。
江橋為從吉林到達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的必經之路
1931年10月,偽軍張海鵬部三個團約四千人在日軍飛機的幫助下進攻江橋,被守軍擊退,死傷一千餘人。
1931年11月4日,馬占山以三個野戰旅布防江橋,日軍滿鐵守備團進攻江橋,死傷三百餘人。
1931年,11月5日,日軍及偽軍八千人進攻江橋被擊退,日軍陣亡167人,偽軍不詳。
1931年11月6日,日軍主力第十二師團投入作戰,日軍及偽軍兵力超過一萬人。此日雙方在陣地上反覆拉鋸,日軍濱本支隊幾乎被全殲,(該部因軍旗丟失,故番號在此戰後被撤銷。)東北軍一個騎兵團傷亡過半。此戰,日軍陣亡三百餘人,日軍及偽軍死傷兩千人,東北軍死傷1850人。
11月7日,東北軍撤至三間頭,省防第一步兵旅與省防第一騎兵旅布防。該日,東北軍布置火力網擊落日軍飛機一架,這是中國軍隊擊落的第一架日軍飛機。
1931年11月12日,日軍大舉進攻東北軍防線。
11月14日,日軍三千人攻克烏諾頭,東北軍被擊退。
11月15日,東北軍兩個騎兵團突襲日軍側翼,擊退日軍,繳獲火炮兩門,日軍陣亡三百餘人。該日,日軍第二師團到達戰車,日軍及偽軍總兵力超過兩萬人。
11月16日,日軍四千人進攻東北軍陣地。
11月17日,日軍以坦克八輛,火炮三十門向東北軍陣地發錢總攻。
11月18日,全面攻克東北軍陣地,馬占山下令撤軍。
11月19日,日軍五千人進入齊齊哈爾。
江橋戰役結束,歷時一個多月,東北軍死傷五千餘人,日軍死傷兩千餘人,偽軍不詳。
此後,日軍繼續進攻黑龍江。
1932年2月,馬占山投降日軍。1932年4月,馬占山再度抗日,退至黑龍江北部。
1932年6月到9月,東北軍反攻齊齊哈爾,被擊退。
1933年2月,日軍進攻黑龍江東北部。
1933年4月,黑龍江東北部失守,東北軍七千人撤入蘇聯。

1931年,東北軍東北軍共有野戰軍十六萬七千人,保安衛戍部隊十餘萬人,共計三十餘萬人。黑龍江省所擁有的戰力僅為東北軍總戰力的不到六分之一。
由於闖關東使東北人口暴增(由1912年1200萬,增至1931年3700萬),奉系軍閥坐吃人口紅利二十年,二十年間財政收入增長了三倍,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失敗的教訓,東北軍成為當時最重視新式武器以及海空軍的軍隊。
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東北軍曾調集二百架飛機在山海關轟炸直系,以及四艘炮艦炮擊直系。
直到1927年,東北軍飛機數量佔全國三分之二,軍艦噸位佔全國四分之三。
空軍方面:
東北軍全盛時期(即張作霖統治時期)裝備飛機250-300架,共5個航空兵隊。東北兵工廠也沒有製造飛機的技術,飛機全為購買和列強贈送,或者是戰場上繳獲的。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估計還有2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150架。東北軍的飛機主要從法國和捷克兩國購買,其中1929年因為中東路事件東北空軍損失慘重,因此張學良剛從法國進口大量新式飛機,9.18前東北空軍有100餘架飛機,基本是新式的。
海軍方面:
東北海軍擁有大小艦隻21艘,3.22萬噸,艦隊官兵3300人。主力艦「海圻」號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其餘還有「海琛」、「鎮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戰艦。
九一八開始前,東北軍還從法國購買坦克16輛。
而當時日本由於經濟危機,一戰後的較為重視經濟發展的內閣當政,日本並未擁有大規模陸軍。
由於自身經濟限制與維持了一支世界第四大的海軍的原因,日本在九一八時,陸軍一共僅有約二十個師團,滿編三十二萬人。
同時由於重視經濟發展的內閣當政,一旦日軍受挫,內閣極可能會反對擴大戰爭,進而和平解決問題。
至於1937年平推中國,那是日本在五年的戰爭準備後,日軍擁有東北資源產地以及一百多萬陸軍之後的事。元首經過五年的戰爭準備能平推國力和德國差不多的法國,何況日本平推比他弱小的中國呢?


軍閥階級的局限性。 張學良有三條路可選。
贏了 兵沒了,被蔣介石收編並且沒有話語權。
輸了,兵沒了,被日本收編。

不選擇抵抗,被蔣介石收編,兵還在,有話語權。

。。。。。。。。。。。。。。

對於評論里的討論,我再說兩句。軍閥階級的局限性,我總結為:抓住命根子。就是地盤和兵。(這個竟然和胡傑大大的觀點一樣,好榮幸。)

有人說張學良是賣國賊,我覺得這個話言重了。我覺得他頂多算不合格的軍閥,並不能算賣國賊。 首先,他沒有投降日本,而是改旗易幟歸順中央政府。至少在名義上,國民政府統一了東三省。
再結合之後的西安事變,張學良的所作所為。更不能說他是漢奸。

張學良這個人也沒什麼好洗地的。 政治上站對了隊,但是政治手腕垃圾的一塌糊塗。。。
。。。。。。。。


張學良是個廢物。連賣國賊都不配。日本人兵不血刃佔領東北,東北軍不抵抗就算了,但是日本軍隊虎視眈眈東北那麼長時間,隨時都可能擦槍走火,張廢物你難道不知道嗎?你什麼準備工作都不做?
結果日本人佔領東北後,戰機停在停機坪,黃金放在銀行里,各種兵工廠、被服廠、礦山、鐵路一應俱全完好無損,當時的兵工廠很多都是從德國進口的整套機械,非常先進,東北的工業水平在世界上也是排名靠前。這些成為日本人後面戰爭的重要補給來源。殺死中國軍民的子彈槍炮一大部分是這裡生產的。
張學良作為東北的實際控制人,你可以為了保存實力選擇不抵抗,你可以在關內嫖娼、吸大煙。但是對於遲早會爆發的戰爭應該有個最起碼的預案,就算你不願意抵抗要保存實力,那麼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是不是應該放到安全的地方?那些重要的工廠、礦山、鐵路、飛機是不是應該提前布置好炸藥,不能運走就立即炸毀讓他失去功能,這不比完整的落到敵人手裡好嗎?然而張廢物沒有任何作為,沒有任何作為,沒有任何作為。1928年他爹被炸死到1931年,這麼長的時間他在嫖娼、泡妞、吸鴉片。
這種人是主觀上的廢物,客觀上的賣國賊。為日本人提供槍支彈藥,提供飛機大炮,提供黃金礦山。怪不得日本人對東北動手之前要先除掉張作霖。
然而悲劇的是一個人當廢物一次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在當廢物。


那些說東北軍必敗無疑的,你們還真以為當時的日本就是上下一心一定要全面進攻中國嗎?B站卧煙社的系列作品,走向戰爭的日本,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如果東北軍決心抵抗,那麼哪怕無法全殲關東軍,東北也不會全境淪陷,全面侵華戰爭更不可能這麼早爆發。

沒想到知乎上還有這麼多歷史小白,都不知道918完全是日本已經失控的軍部的獨走,日本政府包括裕仁天皇在內對此都很不滿,如果不順利,日本根本不可能舉全國之力支援那群瘋子!而如果日本沒有能夠運營整個東北那麼長時間,獲得東北的大量戰略物資做後勤基地,全面侵華更不可能那麼早爆發。說不抵抗是正確的,知道侵華戰爭期間東北的軍工廠為日軍提供了多少殺害中國人的槍支彈藥么?張學良,千古罪人。

日本是因為缺少石油而不得不入侵東南亞希望打開石油通道,為此才與美國開戰,並最終走上滅亡的。如果日本真的在東北找到了石油,那麼珍珠港很可能不會發生,美國極有可能在亞洲戰場保持中立,而中國的結局…不敢想像。張學良私自放棄東北的影響,遠比教科書上說的還要惡劣。
視頻連接:【卧煙社】特別企劃 走向戰爭的日本 01:憲政常道
【卧煙社】特別企劃 走向戰爭的日本 02:革新陸軍
【卧煙社】走向戰爭的日本 03:起源與終結的序章


小六子廢柴,換他老爹就不會有918了。當然也不會有中東路。 小六子自己先在中東路搞事,打破了東北的均勢,他老爹辛苦維持的平衡就玩完了。

小六子作為軍閥把自己地盤都丟了,這連老牌軍閥都不如。且不說老蔣支持與否。單做為保持他的軍閥地位來說,他都應該拚死搞一下。雖然按照奉軍的戰鬥力,結果會是中東路的翻板,但是鬼子想獨吞東北是不可能。最多就是撈點利益,然後大國介入和談。

不抵抗算是最大的昏招, 小六子堪稱國賊。


硬拼?

1930年東北易幟,三十萬(名義上,實際是7萬)東北軍入關車翻北方軍閥,然後呢

普通歷史教科書沒告訴你,1931年7月石友三聯合廣州國民政府,突然進攻東北軍,平津東北軍南下和石友三打了十多天,後來9月的時候東北軍主力大部駐紮在黃河北岸防範其他軍閥搞事。(1940年石友三想投降日本人被發現,然後被人在黃河邊活埋了)

而普通教科書告訴你,也不會幫你聯繫起來,1931年8月到11月國民黨中央軍的三十萬主力在江西和紅軍打的成泥潭爛仗脫不開身。

而政治上,當時蔣介石為鞏固自己軍事寡頭地位和其他政治派系鬧翻,汪精衛等人正在廣州搞第二政府,聯絡各大軍閥再來次反蔣戰爭。

就在這個國民政府兩大主力東北軍和中央軍都抽不開身,而且政治分裂對抗的時候,日本人下層特務機關軍官組織了軍事突襲冒險,這說明啥,說明人家發動突襲準備了不是一兩天了,就挑你還不了手的時候搞你。

換你怎麼決策?

東北守家十八萬(後來報給國聯的數字,實際可能誇大)士兵硬拼,而河北的東北軍主力不去威懾軍閥,全力往鐵路跑坐著火車回去抵抗,而國民黨中央軍也不剿共了,南昌要被圍就圍吧,坐了鐵路全部沖河北。這種決策,汪精衛閻錫山馮玉祥還有老毛都會覺得蔣介石腦子進屎了。

對了還有1931年12月,蔣介石政敵在國民黨內部對其發起政治攻擊,指責其在日本入侵時不做抵抗,還搞內鬥軟禁胡漢民,還有寧都第二十六路軍投共。蔣介石被迫下野,張學良也跟著辭去軍職。國民黨政頭也突然發現蔣介石下野,就指揮不動中央軍北上抗日,而和東北軍聯盟也看的要破裂,晉系西北系軍閥又要南下搞事,被迫兩個月後又請回蔣介石主持大局,認同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蔣和張兩人能力一直以來是差點,也做了不少錯誤決策,但是九一八的黑鍋全甩兩人頭上有失公允。打日本人,東北軍極有可能陷入首尾不相顧,軍閥捅屁眼的局面。而盟友國民黨主力為解南昌被土共蘇區包圍局面正打的熱火朝天,假如北上支援,中共包圍南昌,蘇區坐大直接威脅國民黨核心江浙地區。結果就是東北軍極有可能被軍閥和日軍圍攻消滅,國民黨丟了更大片的江西土地。

所以不打日本人,背起扔過來黑鍋,保存東北軍實力撤回河北壓制軍閥而中央軍繼續在江西懟紅軍。


被滅,毫無疑問。

「九一八」並不是關東軍一家獨角戲,是日本各級的一次集體行動。事變爆發後,朝鮮軍司令官、陸軍中將林銑十郎不經大本營同意,命令陸軍少將嘉村達次郎率領第39混成旅團進入東北,增援關東軍作戰;同時第19師團受命向北移動,第20師團也可以進入東北支援。即便東北軍把關東軍2萬人滅了,朝鮮軍會繼續打下去。

從當時日本大本營的反應來看,雖不高興,但也並不極力反對石原莞爾們的「下克上」,假使朝鮮軍的兩個師團拿不下東北,日本本土也會繼續派常備師團到東北。

按照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的表現來看,實在是不敢恭維,還被蘇軍打出了「懼外症」。而國民政府注意力都放在了處理廣州政府問題和剿共上,對於東北軍沒有任何支援。即便東北軍主力在關外,對抗整個日本,前景也不容樂觀。


謝邀。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硬拼的話,必然慘敗。
雖然九一八事變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但得到了日本軍方高層和普通民眾的全力支持。六月,日本陸軍與參謀本部擬成一「解決滿洲問題方案」,然後不斷的挑起事端。在這樣的形勢下,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等人才決定搞個大的。實際上,日軍高層對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的計劃心知肚明,否則也不會裝模作樣的派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建川美次郎這樣的高官去阻止他們。總體上看,日軍高層對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是非常樂見其成的。
既然有日軍高層的支持,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調集的軍事力量非常可觀。關東軍的第2師團直接受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指揮;同時,朝鮮軍的第20師團正向滿洲增援。第2師團和第20師團都是甲等師團,其中第2師團不滿編,共有1萬多人,第20師團共有2萬多人,合計3萬多人。此外,還有大量的二流部隊(如混成第39旅5000多人),警察,武裝移民等,合計日軍總兵力應該有5萬。這些日軍的實力有多強呢?舉個例子,1938年爆發的蘭封會戰,有坦克支援的中國15萬軍隊進攻只有三萬人的日軍第14師團(師團長是策劃9.18事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土肥原賢二)。因為受徐州會戰對日軍巨大殺傷的鼓舞,蔣介石本打算全殲土肥原師團。結果,中國軍隊慘敗而歸,還差點被日軍斷了退路。國軍為了逃生,在花園口進行了決堤,造成了著名的花園口事件。總體上看,即使是得到德蘇美三強援助的中央軍,也需要5-10倍的軍力才能與日軍相抗。可見,在9.18事件中,東北軍面對的日軍精銳是非常強大的。
那麼,東北軍的實力如何呢?東北軍向來以裝備好戰鬥力差而聞名,從北洋到國民政府時期,東北軍沒有打贏過一次硬仗,戰鬥力更遠不如中央軍。早在9.18之前,中蘇之間爆發了中東路事件,東北軍10萬精銳對抗4萬蘇聯遠東軍。最終東北軍損失3500人,被俘18000人; 而蘇軍損失不超過200人。而日本的甲等師團,戰鬥力比當時的蘇聯遠東軍強多了(當時蘇聯沒有完成大規模工業化,軍備比較差,精銳又都在歐洲)。張少帥固然是渣渣,那麼張大帥呢?從傅作義的成名之戰涿州戰役來看,張大帥的奉軍即使面對」交槍不交醋葫蘆」的晉軍,沒有數倍以上的兵力優勢也打不贏。而在9.18爆發時,東北軍主力被張學良帶到了關內,而關外留守的只有16萬老弱病殘,毫無抵抗能力,所以日軍可以迅速的佔領東北。日軍在佔領東北的同時,仍然不斷的增兵,包括混成第8旅、混成第38旅等。僅憑東北軍在關內的那些部隊,想收復東北,簡直是痴人說夢。
實際上,當時張學良要守住東北,必須依靠蘇聯人的力量。然而,在中東路事件,張學良和蘇聯鬧翻了。利用蘇聯力量並不可恥,這是國家虛弱時期的生存之道。實際上,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同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蘇聯的力量,包括當時1.73億美元的軍購貸款,82輛T-26B坦克,將近1000架各類飛機,1000多門火炮,將近10000挺輕重機槍,大量的步槍彈藥等。還有援華顧問團,援華志願航空隊。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比如蘇聯援華航空隊共摧毀了超過500架日軍飛機,戰果將近飛虎隊的5倍。


既然很多人讓我來推演以下。我就獻醜了。
首先,大家所假設的918事變東北軍進行抵抗。那麼先將當時的情形進行復原,然後再進行推演。
東北軍
26個步兵旅、6個騎兵旅,3個炮兵旅。
其中滿編製的正規旅為14個。地方旅為12個。
這些旅的分布為
遼寧21個旅,其中14個步兵旅,4個騎兵旅,3個炮兵旅,總兵力為16萬人。再加上興安屯墾軍(3個團),加上憲兵、工程兵、裝甲兵等,共計18萬人。
吉林步兵旅3個,騎兵旅1個,炮兵團1個,輜重及工兵各1營,共約30000人,另外還擁有省防軍5個旅,約20000人。總計兵力在5萬人左右,
黑龍江省擁有步兵旅2個,騎兵旅1個炮兵團1個,工兵、輜重營各1個,衛隊團1個,約25000人,省防軍有步兵旅3個,騎兵旅1個,約14000人,另外,還有由軍隊改編的山林隊(武裝警察)7個大隊,約5000人,總計約40000人。
熱河省還有湯玉麟部一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國防旅),2個省防騎兵旅,1個騎兵團,1個炮兵團,還有工兵、輜重各一個營,共約30000人

中原大戰,東北軍入關,調動兵力為,6個國防步兵旅,3個騎兵旅,2個炮兵團及附屬的工兵輜重及憲兵部隊約7萬人入關。

之後東北軍佔據華北,陸續調出東北部隊以維持相關統治。算上之前出關部隊,在關外共有14個旅中的11個旅。4個騎兵旅中的3個,以及全部3個炮兵旅。

這樣留在遼寧的共計3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另外還有兩個旅分別守備山海關和錦州。
其中第七旅在瀋陽,第19旅在興城,第20旅在洮南,1個騎兵第3旅在通遼。
===================================================================
日軍的情況如下
日軍駐華部隊為第2師團。因為司令部幾乎沒有站戰力,所以我只將有戰力的部隊列出來。
步兵第4聯隊,駐長春;

步兵第29聯隊,駐瀋陽;

步兵第16聯隊,駐遼陽;

步兵第30聯隊,駐旅順;

騎兵第2聯隊,駐公主嶺;

野炮兵第2聯隊,駐海城;

工兵第2中隊,駐鐵嶺;

獨立守備第1大隊,駐公主嶺;

獨立守備第2大隊,駐瀋陽;

獨立守備第3大隊,駐大石橋;

獨立守備第4大隊,駐連山關;

獨立守備第5大隊,駐鐵嶺;

獨立守備第6大隊,駐鞍山;

重炮兵大隊,駐旅順;

===================================================================

以下為假設前提,

1. 九一八事變日軍進攻北大營,遭到頑強抵抗。

2. 九一八事變後,關外東北軍按照史實情況,分為投降和積極準備,積極增援三種情況。

3. 九一八事變後,關內東北軍實施調動,錦州和和山海關部隊堅守當地。關內部隊,依照路程遠近,從第二周開始分別以每周兩個旅的速度,出關迎敵。

(前提假設歡迎補充,因為上班中沒時間調查關內東北軍駐防情況,和計算調動時間。)

(我查了北大營兵力為7000,620團1個營駐守皇姑屯,621團的3個連駐守東大營)

==================================================================


9月18日晚,10點,日軍獨立第2大隊,向北大營發起攻擊。因為夜襲,所以假設東北軍有一個連部隊率先進入防禦陣地。其餘部隊有2小時的集結時間。

日軍第2獨立大隊,假設計800人,進攻在堅固陣地中的一個連150人。

雙方援兵:12點日軍獨立第5大隊從鐵嶺援助。11點,東北軍集結完畢一個團進入戰鬥狀態。12點東北軍全旅集結完畢進入戰鬥狀態。


推演結果:日軍第2獨立大隊在11點時無法攻陷東北軍守備陣地。

國軍指揮將領先要了解情況,加派一個營進行守衛。並未進入攻擊狀態(不能開上帝模式,因為夜間遭到突襲,首先要進行防守,然後查探情報才能進行反擊。)

之後經過火力偵查,發現日軍兵力部隊,一個團進行反擊。日軍進入防禦狀態。

12點,日軍第5獨立大隊進入戰場。東北軍1個旅進入戰鬥狀態隨時。東北軍對面兵力加強,暫緩攻勢,進行試探。並等待天明,查明形勢。

(尋求思路,此時國軍是否會想到瀋陽城的安危,而派遣一個團增援瀋陽。)


9月19日晚1點,日軍做出以下指令

1. 第29聯隊,進攻瀋陽,優先佔領兵工廠、飛機場和東大營

2. 守備3大隊進攻營口

3. 守備4大隊進攻鳳凰城和安東

4. 步兵4聯隊,騎兵2聯隊在長春戒備。

5. 守備1大隊增援瀋陽。

6. 守備6大隊兩個中隊增援瀋陽。

7. 旅順30聯隊和重炮大隊增援瀋陽。


19日4點
第29聯隊抵達瀋陽城,開始佔領瀋陽。
北大營獲得瀋陽的求救,分兵兩個團(620、621兩團合同東大營三個連)對瀋陽進行增援。
(尋求思路,分兵1個團,為優先壓制營外敵軍,然後集中兵力援助瀋陽。分兵兩個團為優先穩定瀋陽城局勢,但有可能一個團就完全被牽制在北大營。在當時情況王以哲會以哪個思路進行選擇)

與此同時,吉林省因為總指揮張作相回家給老人辦喪事,於是由滿族參謀長熙洽指揮。熙洽故意令部隊撤退,使日軍很快的佔領了吉林市、長春。而吉林東北軍內有很多滿族人,發起了叛變,投降了日軍。所以吉林會在短時間內無法排除援軍進入遼寧,同時還牽動黑龍江守軍無法援助遼寧。

5點,天已亮,北大營國軍發覺日軍兵少,一個團發動攻勢。但短時間無力解決日軍。

8點,日軍一部佔領瀋陽部分地區,但由於東北軍在外圍得攻勢牽扯大量的部隊,同時在兵工廠和飛機場駐軍的抵抗下,日軍很難取得進展。

19日中午,旅順的第30聯隊、重炮聯隊抵達瀋陽(歷史事件)。瓦解了飛機場和兵工廠駐軍的防守。同時對620、621團進行反攻。

東北軍眼見瀋陽不保。日軍來了增援,決定放棄進攻瀋陽,向東轉移,等待其他部隊的增援。

918第一戰就此結束。

推演戰果:
第一階段日軍偷襲北大營未得手,傷亡為150人。國軍傷亡在300人左右。
第二階段中,北大營圍攻戰,日軍傷亡為250人,國軍傷亡在350人左右(考慮到國軍在北大營擁有炮兵,而日軍大隊所持炮數量不如北大營國軍迫擊炮數量,且日軍沒有重炮,所以做次推測。)
瀋陽增援戰,日軍傷亡:400人,國軍傷亡:1200人。(考慮到國軍對於瀋陽的救援會採取急攻的手段,會增加國軍進攻部隊的傷亡數量。)
最後戰果,日軍傷亡800人,佔領瀋陽。國軍傷亡1800人,並退出瀋陽。
==================================================================
(推演主要在於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一定的選擇,然後推導出戰果。但因為手頭資料有限,所以推演只能根據有限的情況中推導出來,希望眾網友補充資料和思路。)
(未完待續)


我覺得東北軍集體投降日軍才是最可能的情況。舊軍閥的軍隊是軍閥首領的個人軍隊,不屬於人民,反而橫徵暴斂,與老百姓的衝突很尖銳,真硬拼起來,老百姓不一定幫助誰。就像兩年前的中東路戰爭,東北軍被打得抱頭鼠竄,老百姓沒一個幫忙的。

從當時的歷史看,中國人民未必像今天這樣恨日本人,因為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是六年之後的事情。從甲午戰爭之後進入中國,軍紀良好。畢竟對手一個是清軍,另一個是沙皇俄軍。

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日本軍隊被美國人都稱為文明之師,上午入城,老百姓下午開市,試問中國歷史上有哪一個軍隊入城,中國老百姓有這麼放心的。從經濟上來看,日本治下的東北,其經濟狀況遠遠好於國民政府統治的區域。歷史書強調日本有強征中國人勞動的,小學的時候感覺很憎恨,後來一看美國人的報道,發現中國就沒有那個政府不幹這種事情。如果真的生活在那個時代屁民,對於老百姓的個人來說誰好誰壞還真不一定。

那個時代由於影像資料太少,死人也不會說話。我們的教科書寫的是八國聯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然而事實上是中國人民簞食壺漿,長亭相迎,幫助八國聯軍運輸物資,扶聯軍上牆攻打義和團。慈禧太后收到的戰報是節節勝利,結果睜眼一看聯軍都到了北京城下了,蒼皇之下化裝成一個老太太才逃跑出去。

張學良的東北軍是舊軍閥,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可能為了保護國家的利益作戰。


反對目前排名第一的 @胡傑 的答案。先說結論,如果東北軍決意抵抗,但沒有國民政府或其他外部勢力支持的話,縱使能拖延一段時間,也很難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首先,日本人在東三省滲透了那麼多年,真可以說是滲透到社會、軍隊的每一個角落了,對於奉系軍隊有幾斤幾兩還是挺清楚的。奉系軍隊號稱是強軍,但也不過是一隻來自軍閥時代的舊式武裝。1928年,正是因為北伐軍大敗奉系,張作霖決定退出北京,當年6月4日清晨,才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如果奉系能被蔣、馮、閻、李系列的北伐軍打得連連敗退,真不知道真刀真槍打起來能扛鬼子多長時間。中國軍隊一向對雙方的戰力缺少清醒的估計。抗戰爆發後的中條山戰役_百度百科中,日軍戰死不足千人,中方軍隊就被俘虜了3.5萬人,被擊斃4.1萬人,這個交換比已經高到離譜了。張鼓峰事件里,鬼子跟蘇俄軍隊拼刺刀也打出了1:28的交換比(鳳凰軍事:日本兵有多強?)。就像排名第一的答案 @胡傑 里說了,東北軍在東三省的總兵力大約是東北日軍的7倍。可惜打仗這個事兒不能只看紙面上的東西。按以上戰鬥的交換比來計算的話,不說鬼子跟晉綏軍、中央軍(北伐戰爭戰勝過東北軍)的組合都打出的1:70的交換比了,就是按1:28的交換比(蘇軍也戰勝過東北軍)來算,2萬關東軍也抵得上50多萬東北軍的戰力了。

其次,說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是軍部一意孤行,冒險為之的人,也不要忘記,日本人做任何冒險之前都是經過了細緻的調查、充分的準備和精心的策劃。在戰場上,日本還很少因為冒險性的進攻而失敗過。最終的失敗也是由於戰線太長,戰爭成果難以消化,國內資源短缺才造成的。甲午戰爭的時候,跟比東亞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PK,勝。日俄戰爭的時候,跟歐洲列強露西亞PK,勝。二戰的時候,遠途偷襲美國珍珠港,勝。

另外,日本人對舊中國社會的性質其實有著深刻的認識。「中國通」 板垣征四郎在1931年8月(九一八事變前夕)的一次關東軍動員會上講到:「 不要看中國是個現代的國家,好像有現代國家的一切特徵,實際上中國是分散的部落。對一般的民眾來說,頂多就是給誰交稅的問題,並沒有緊密的國家聯繫,可以給北洋軍閥交稅,可以給蔣介石交稅,給張作霖交稅,給張學良交稅,或者給日本人交稅,都是一樣的。民眾與政府的聯繫僅僅是賦稅的關係,而賦稅交給誰都是一樣的,它並沒有形成現代國家的這種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甚至社會制度之間的緊密聯繫,它非常鬆散。 」 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正是建立在板垣征四郎對中國社會分析的基礎上--不要看他們(中國)兵力很多,領土很廣,人口很多,但能夠分而制之,一個一個對付他們。

最後,私以為,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策劃已久了。整個過程也可以說的上是有條不紊,步步為營。從1928年,派人發動斬首行動,炸死張作霖,使東北軍群龍無首。到1929年,派間諜挑撥張楊關係,致使張學良槍殺楊宇霆,自毀長城。等到了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東北軍慘敗以後,日本人也真正看清了東北軍的實力。日人林三郎在描述「中東路事件」時寫道:「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簡直是烏合之眾。他們只靠人多,可是一受到蘇軍攻擊,便即潰逃。之所以如此脆弱,是由於裝備陳舊,官兵素質低下,教育訓練不足,鬥志不旺,團結力弱等因素所致。」日本在中東路事件(鏈接:一場讓日本佔盡便宜的中蘇大戰)發生後,借口保護僑民,乘機增兵長春等地;在瀋陽、長春進行攻城演習。在中蘇交戰的前沿派出軍事觀察組,全面了解兩國軍隊情況,做出戰略評估。

至於有些知友所說,918是未經參謀本部許可的下克上行動。於是有人寄希望於通過東北軍的反擊給日軍造成傷亡,使日軍知難而退。對此我也持保留態度。正如上面有些知友 @達瓦利希熊和 @雪山象 所提到的,九一八事變前後,日軍駐朝鮮派遣軍也存在異動。可見,事變發生前後,起碼在東北和朝鮮的關東軍內部是進行了廣泛的溝通和串聯的。在這麼一種情況下,只要天皇和參謀本部還有一些政治常識,就不會冒著打擊關東軍集體的士氣的風險,叫停這次行動。通過廣泛的串聯和協調行動,關東軍有信心也有籌碼讓參謀本部來認可本次行動的正當性,對關東軍來說這叫「法不責眾」,對天皇和日軍高層來說,這檔子事兒,叫「騎虎難下」,也可以叫「軍心可用」。所以,如果日軍的軍事進展因受到抵抗而不順利的時候,更有可能發生的是日本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動員和進攻,而不是退卻。同樣的道理,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太后會下詔書招安義和拳?一樣的「民心可用」。


日本佔領東北的過程遭受挫折,日本放棄完全佔領中國的計劃,改成就地消化滿洲。


這是個偽命題,東北軍要是敢打,關東軍連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念頭都不敢有。恰恰是東北軍不敢打,關東軍研究透了少帥的性格,所以關東軍才敢於賭一把。


-_-前一段時間玩鋼鐵雄心4,我準備好了大軍,修好了堡壘,準備在北京和日本人干他娘的一場,禦敵於國門之外。
這是遊戲,所以日軍對國軍那碾壓級別的裝備和兵員素質無法體現出來,一個師一個師的對攻是不落下風的。
然後你猜猜發生了什麼?
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本子從山東登陸了。
當我分了一支部隊過去防守的時候,本子順著台灣登陸了廈門,接著江蘇也被捅開了。
紙上談兵者談兵的時候,總是算裝備算人數算各種東西,卻忘記了中國有多麼漫長的海岸線,而日本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
硬拼無非兩個結果,中央不為所動,東北軍被打爆;中央支持,戰爭規模擴大。
而只要戰爭規模擴大,日本可以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的任何一點突破,而中國要防禦這漫長的海疆,需要多少個師?
有人說,東北是抗戰中中國唯一一個正面勝利的機會,對,沒錯。
但那也是在戰爭早期就激發日本侵略凶性,提前演變成全面戰爭的危機。
我不知道張學良蔣介石是怎麼想的,但是換我回去,我不敢賭。


很久以前寫過,張學良還是誤判了,蔣介石責任其實不小,中東路張學良剛剛吃了大虧,蔣作壁上觀。

張的判斷是和日本干,蔣也不會給予實質性援助,還是吃虧。況且918前蔣還有指示不要和日本人衝突。

張對日本情報也有問題,不知道關東軍下克上已經無法用政治來控制。必須硬幹殺傷才能讓有利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在日本國內好說話。

對日本發動進攻準備不足,其實日本準備也不足,如果迎頭痛擊,在朝鮮日軍不參與的情況下,關東軍自己至少不能很快吃下東北軍。

戰爭僵持就有談判的餘地,這個時候日本國內就可能有變化。失敗就得有人負責。

張如果想簡單一點,就是拼了,給爹報仇,軍隊打光了出國或者去租界當寓公。事情肯定會比後來的結果好。全軍覆沒,也是民族英雄。

他選擇了保留部隊,退到關內,當時北方都是他的。丟了老家看似還有地盤有軍隊,但是你才入關一年啊!地方說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東北軍當時裝備是很好的,戰鬥力肯定比日軍差的多,但是數量有絕對優勢,關東軍的一小撮本來就是抗命。受挫的情況下後勤能不能給支持其實有問題。打起來未必能全殲東北軍。

蔣介石如果靈光點,停止殲共,把中央軍調過去,各地軍閥再表現下。國際上開始對日本施加壓力,東北很可能就保住了。


利益在哪兒,趨勢就在哪兒
東北軍硬平拼,日本人無所謂,他們是王八吃秤砣,國內局勢逼的不得不打。
蔣介石就不是了。
這時對於蔣介石來說,最好的機會就是幫助日本人合擊東北軍,同時和日本議和,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
蔣介石只要不主動投降,日本先開全面戰第一槍後投降,對他來說都是進退皆可(當然了,後來漢奸太多而且實力不錯,他投敵的路子不好走,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光頭一直在努力賣自己和隊友)
總之,光頭這麼賣,無論輸贏都不會以戰犯的形式被審判(即便中間投降,但關鍵是他要能當漢奸老大,而日本人則不一定覺得蔣介石當漢奸老大是好主意,畢竟自己有更衷心的狗)。

簡而言之,東北軍不抵抗,那麼還能留點東西,也不擋光頭漢奸路(傻子都看得出他和日本特別想有py交易),只有不徹底擋本子和光頭的道,少帥才有一絲絲活下來的機會。
別忘了,他爹就是死在卡的太緊上。

東北軍就實力和意志以及民心來說,打爆日本當時的部隊還是很容易的(是的,很容易)。
而且就當年的日本投送能力來說,日本補人的速度都不夠死的,更別提物資消耗了,而且日本沒有那麼多飛機進行戰略空襲。

但是,能擋住日本人是不夠的,在東北被打的時候,光頭都事先在交界處屯兵了。

東北軍儘管裝備和訓練較好,但絕對數量不大,很難照顧如此廣大的區域。

而光頭的部隊儘管戰鬥力差,但是抓起人來一把好手,一路搶劫強姦過去,即便遇到東北軍一觸即潰也無所謂,當年光頭投敵的偽軍搶劫連日本人都管不住,楞是把日佔區本來好好的地方搞得一塌糊塗,日本人出來把他們驅散了,過兩天又來搶。

所以別說光頭軍弱,光頭軍當蝗蟲的本事極強,所過之處簡直寸草不生半狗不留。。。
而且我們看光頭軍隊的拓撲組織能力極強,雖然打強敵的時候一打就散而且收不回來,但是一找到新的打劫地點立馬自組織完畢,簡直是單兵特種化。

可以說在東北軍與日軍交戰時,哪怕東北軍前線只要一個人就能單挑日軍全軍,剩下的全投入防禦中央軍,恐怕也是很難對付的。

幾十萬武裝餓死鬼色狼難民進入東北,這可比幾萬本子可怕多了。


果粉在九一八事變方面的兩個精神分裂。

九一八:只要東北軍堅決抵抗 定能遏制日本野心。

淞滬抗會戰:只要堅決攻擊上海日租界,定能吸引大量日軍來援,偏轉日軍進攻方向。

總評:關東軍隨便打著玩,日租界那幾千海兵就是天荒皇陛下的內褲,扒了裕仁就要裸奔。

九一八:東北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定能殲滅第二師團。

淞滬會戰:德械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幾乎打光仍然敗退彰顯抗日血性。

總評:第二師團是弱雞,第六師團是閻王爺。那忻口會戰打得晉綏軍+中央軍+八路軍不敢正面迎敵的第五師團又是啥?

哦對了,閆老西兒也號稱治省有方的。

吹牛逼之前先對對詞兒,知道你們不要臉。


推薦閱讀:

如果王家衛去拍《水滸傳》會是什麼樣的故事?
如果你在F/Z或Fsn中召喚出了阿拉什,你會如何取勝?
每周看暴走大事件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如何以「別看了,老實交代吧。」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如果中國爆發了殭屍,如果你是威信極高的獨裁者的你會做些什麼?

TAG:戰爭 | 抗日戰爭 | 張學良 | 九一八事變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