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不是真的知道一些內幕,所以提前布局英國?
也太巧了吧。一年前李氏就撤資國內投資英國,這次習總去英國投資千億大單。這其中有無必然聯繫?
看 如何評價《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遇到困難李嘉誠不能共度難關,不必挽留」? - 高清的回答
可能會有點答非所問,政治面的東西姐姐我一直不太懂(雖然我家裡人幾乎都是公務員),但我覺得不妨從李嘉誠投資傾向的方面來看看。
我一直覺得李嘉誠投資有一個傾向,雖然他是地產出身,但是他真正想投資,或者說得更有野心一點,是想控制是能源和基礎設施,而這相比地產而言才是真正會影響到國計民生的。
早在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前後,是港資第一次大規模外投,李嘉誠自然也不例外,他在1986年當時油價11美元的時候抄底購入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目前在500強中排396位,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現在他實際控制其71%的股權。
而後隨著改開逐步加深和鄧小平南巡,李嘉誠毅然將海外投資重心轉向大陸,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在大陸有很多房地產資源,但是前面說了他想投資的是能影響國計民生的,很多知友似乎都沒有注意到和黃和長實投資過的大陸基建。李嘉誠在大陸基建上的布局遠超普通人想像,光我隨口說得上名字、持股超過20%的就有,廣深高速、深汕高速、成渝高速、汕頭海灣大橋、中國資源交通集團(前身為中國木業)、中國基建集團(還曾被環球時報喻為是「一帶一路」里的一步大棋)、外高橋、深圳鹽田港、廈門海滄港、寧波北侖港、廣州白雲機場等,當然還包括各地大大小小的「內環」、「二環」。(為什麼中國高速的過路費高企不下,為了還港資的錢也佔了很大原因,大家可以想想)而在這次撤資風波中,李嘉誠拋售均以房地產為主,或者是如「百佳」、「屈臣氏」這種實驗失敗、失去高盈利額的品牌,卻鮮有提到他對國內和香港控制的基建有所處理。表面上在大規模拋售,實際上並不影響他在內地和香港的布局:大陸各地的交通設施處處都還有李嘉誠的影子,如果想擺脫,需要地方政府用稅收慢慢地贖回,用更多的資源去做擔保。而被掌控了各個領域,尤其是通訊、水、電、氣、油的基建,香港也依然在李嘉誠的管控下。
李嘉誠近兩年比較引人關注的拋售主要都是些商鋪和寫字樓(與商品房相比泡沫更大):廣州西城都薈、上海東方匯經、上海古北御庭商鋪、上海黃金城道商鋪、上海世紀商貿廣場....而大舉購入歐洲的各類基建產業。我覺得最值得關注的是他對歐洲通訊行業的野心,早年購入「3」和「orange」。最近還打算購入O2UK(O2IRELAND已經被其收購),但是被英國政府判定為壟斷,正在被調查,假設他能夠成功收購,那麼他將控制西歐通訊的半壁江山。
和記黃埔已經是世界最大集裝箱碼頭經營商,近期又購入了亞洲貨櫃碼頭控股、阿聯酋阿吉曼港10年經營權、澳大利亞博塔尼港三號碼頭的10年經營權。能源方面,赫斯基能源今年購入阿爾伯塔省西北部的油氣資源,加拿大EXXONMOBIL的部分油氣資產。而在英國,李嘉誠先後買下的水務公司、鐵路租賃公司、電網、天然氣、三個大型港口等基建資產,已經控制了英國30%的通訊(假設O2談成了就是六成)、30%的電網、28%的客運鐵路、25%的天然氣、7%的供水。根據其近期的投資動向,和黃和長實控制英國四成以上的基礎設施也不過是幾年的事情。
李嘉誠或許拋售了大量的資產,但是真的要看到幾乎都是以房地產為主,縱觀其歷史一直就是拿土地來換基建。從投資角度來說,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的確應該撤資了。或許如很多人所言,他的撤資和政治局勢息息相關,但他布局全球能源和基建的戰略一直沒變過,他的野心遠不止為了他兒子無後顧之憂那麼一點呢。
再補充一點點,有些小孩說李嘉誠是漢奸啥的,李嘉誠在中國的慈善事業投入達150億港元,又是大陸企業家能做到的呢?編輯於 2015-09-22
很多趨勢很多人都知道,只是李嘉誠做了,被你看得到
這個時間點上回過頭去看,李嘉誠的離開很可能是另外一個故事。
有一種可能性是,當時大陸和香港的關係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在那個時間點,他上面臨一個選擇,如果繼續待下去,就會由過去三十年間地位相對平等的合作關係,轉變為徹底上下級之間的附庸。
做附庸的話好處是有的,但對於李這個體量的人物來說,即使甘於屈居人下,風險也過高了。
李嘉誠發家的一個重要節點是1979年成功收購和記黃埔,和記黃埔1860年成立,是做港口貿易起家的百年英資老牌企業。
當時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的規模還和記黃埔沒法比,能收購成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中間有很多不可言說的因素。
當時滙豐銀行是和記黃埔的一個大股東,但是卻讓李嘉誠僅以7.1元每股的價格就拿走了自己手中9000萬股和記黃埔的股票,是當時市價的一半。
不過李嘉誠確實玩了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小伎倆,就是假意先去收購香港最大的貨運港九龍倉,實際卻把這些股票送給了對貨運港非常渴望的香港船王包玉剛,而包玉剛和滙豐銀行的關係很好,所以就幫著李嘉誠去斡旋收購和記黃埔的事宜。
不過即便如此,笨虎還是覺得這個交易能辦成是很蹊蹺的,中間肯定有那麼一些不可言說的秘密。
李嘉誠到底為什麼要跑?難道真的只是一個投資的判斷,不看好香港和內地了嗎?
李嘉誠把很多資金都轉移到了歐洲和英國,只是因為李嘉誠看好英國嗎?其實很關鍵的一點在於,李氏家族的發達和英國資本有著非常深厚的關係。
包括之前笨虎說到滙豐銀行為什麼要幫助李嘉誠控制和記黃埔,這到現在都是個謎團。但是1985年,李嘉誠出任了滙豐銀行董事局的非執行副董事長,正式成為這個龐大的英資體系中的一員。
後來李嘉誠的很多投資,包括1986年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或1990年投資英國的Orange電訊,都離不開滙豐銀行這個英資世界級財團的幫助。
所以在最近幾年在香港有了反壟斷條例,內地地方政府也越來越反感李嘉誠的囤地作風(長江實業在內地進行地產開發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通過分期緩慢開發、變相囤地,坐享土地升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英國脫歐之後基建和能源的需求正好比較大,李嘉誠轉移資金到英國是很正常的事兒。
詳見我的這篇專欄文章:李嘉誠到底為什麼要跑?李氏不為人知的發家史(下)
和這個沒關係,如果他再耽誤一下,就會發現賣樓的錢出不去了。
這些人不寫小說浪費人才啊
無論答案是什麼,題主必然認為李嘉誠知道內幕。
真了解內幕的,誰會在這兒瞎扯淡。一群路人甲的自high罷了。
兄台,你說皇帝他挑水用的扁擔啊,是金子打的,還是銀子做的。
你懂啥,皇帝哪用自己挑水啊,他有三妻四妾嘛,當然是媳婦挑水他挑糞嘍。你挑水來我澆花,夫妻雙雙把家還。
=========================
簡單的說,李嘉誠本來就是紅色資本家。李嘉誠財富真正爆發是靠的炒樓花。當年中英談判達成協議,香港回歸,香港的富豪大多逃離,香港社會人心惶惶。李嘉誠在那個時候傾盡全力收購地皮,樓盤,在客觀上穩定了香港的人心和經濟。這麼大的人情、信任和誠意,你們覺得換不來土共的友誼。跟別提幫助被封鎖的大陸搞走私之類的了。
逗比啊!李嘉誠本來就是土共的老朋友,多年的合作夥伴了。需要什麼內幕啊,他本來就是土共對英經濟政策的重要執行者之一,戰略任務就是交給他的。
=============================
有小夥伴說,李是站錯了隊。
我的看法:
個人覺得,作為編外人員,合作夥伴。站隊這個事,首先,李沒那麼傻,把寶都押在一邊,其實,他還不夠資格站隊,也就是個外圍。外圍嘛,天命已定,只要你識相,只要我還用得著你,我還是用你。用著順手啊,省事啊,再說安撫人心啊。無限擴大打擊範圍,那是街頭小流氓,只會搞破壞。上面的人,雖然也斗,但最終都要統一到建設現代化,實現民族複習,這個大目標上的。敵人是要打擊的,但是幹活的人,還是要讓他幹活的。只會挾私報復,算什麼本事,這種小人,上不了檯面的。
==============================
有小夥伴說,因為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不好。
不敢苟同。國內增長速度是放緩了,問題看和誰比啊。相對歐洲國內依然是快速增長的,充滿機遇的。再者,你看李投資的項目啊,鐵路,電力,好像還有自來水,都是基礎設施,都是大投入,收益相對不高,回報周期長,你再想想習跟英國簽的大單,以及哪個國家有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富餘(目前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大概是世界第一,同時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西部,經濟水平低,現在的基礎設施水平都有富餘,再建沒必要而且會賠本。)
就事論事。我感覺樓上各位都是從官方的角度,來對李嘉誠的一種看法。缺乏一種用世界的角度的眼光。經濟全球化的現在。我們都是以我國的整個經濟環境的來衡量,我生活在深圳,也是一個老廣,經常過去香港(不買東西,沒目的的閑逛,看看人文),香港的人文思維確實比大陸好多的城市都強,也實現了多人種土生化的城市。你去酒吧會發現有個黑人或白人說我是香港人。所以造就香港的特殊性。
(扯遠了回到正題,上面只是想說明香港的特點,不像澳門)所以我認為其實李首富出走有多層的考慮也是一種中央的布局。我們都了解美國的政治中心在華盛頓,而他的經濟命脈是在紐約的華爾街,就是因為如此。華爾街的富豪們能呼風喚雨,甚至把奧巴馬也逼瘋了。美國人善於用經濟去拉攏朋友到控制朋友,最後成為主人。而我們國家呢??其實我們這三十年代的經濟是有很大成果的,但是一次9.3日閱兵你就會發現那些往常某聯播的出現的朋友一個都沒有來。最大牌的是全歐洲世界都孤立的俄羅斯。所以我們就算給很多錢人家也不敢來。而美國閱兵時,給英國打聲招呼。英國屁顛屁顛過去了(05年,想當年兩個國家還打仗呢)。這就是美國的經濟控制,布局了幾十年。我們富裕強大走出去時,發現全是都是人家的地盤。(奈及利亞油田事件)西方世界達成了共識,只要我們央,國字型大小的企業出去收購任何一家對國家戰略有影響的公司都會被拒絕(中石油美國油田、緬甸水庫事件、加拿大電力、華為美國時間等)真的是數不勝數。連我們總理做推銷員賣高鐵,但是成果也不是很大。這就使我們往常說的經濟包圍網。
我認為走出去就是我們大大最心底的聲音,李首富其實跟習大大是老熟人(福州時),資產轉移一面是自身怕制度微調引發的震動。另一面是受到大大的們的授權實行走出去的戰略(李嘉誠在佔中事件時被叫到北京聊天,但是3天就回來了,如果正如媒體說他為主導,他能那麼快回家嗎)所以只能把他跟大陸政府的關係撇清,並且香港的地位特殊(英殖民地),所以李首富就開始布局英國,從14年年底開始到15年初,連續收購了英國3家關係英國民生企業,趁著英國弄分裂時,又強烈收購了英國一家電網公司。中國在立場上不支持蘇格蘭獨立,支持英國政府。從政和商相互配合,很明顯這次習大大去英國,國內媒體都是瘋傳待遇問題。
其實走出去戰略也出現在很多的企業,比如萬達。它在印度、澳大利亞、西班牙都有進行大面積的土地買賣,這就是走出去第一步,也是中國全球布局的第一步。要想別人當你是回事,你首先有能力控制別人。(編外:為什麼馬雲現在要長住香港,這也是更國際背景的延展,不然阿里巴巴無法得到世界的認可。不是說國內企業無法走向世界,只是聽到有國、軍字型大小是西方世界最排斥的重要點)
上面的都是我的猜想,有別的想法可以都交流。
陰謀論的夠了
先上結論:李嘉誠近年來的一系列舉動其實主要是因為匯率波動進行再次資產配置
先上1張圖
美元指數
大家可以看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元一直在升值,為什麼說美元呢?因為港幣是掛鉤美元實行固定匯率,意思就是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在升值的同時港幣也一直在升值,而港幣掛鉤人民幣固定匯率,其實人民幣也一直是在升值的(可以想一下為什麼前段日子為什麼央行一次性把人民幣貶值)
看看同期的英鎊
大家可以看到,英鎊其實一直在貶值的,是英國經濟不景氣嗎?並不是,只是美元在加息預期下,走的非常強勢,相對與美元來說,英鎊是貶值的,注意:英鎊實質並沒有貶值,而是相對於強勢美元來說貶值了。
在國內經濟不景氣、房地產出現拐點且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賣掉人民幣資產,兌換更多貶值的英鎊,配置英鎊資產,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資產配置
為什麼不是同樣背景下的歐元?因為歐元區太不穩定了。
少點陰謀論,多理性思考
李嘉誠在香港混了這麼多年,跟原宗主國關係近一點也是正常的,「大英帝國投共」這事年初從亞投行就能看出來,這樣看來的話李嘉誠的行動其實也不算特別早
1.李嘉誠是加拿大人,維基百科的信息,足夠可靠。
2.李嘉誠也許預料到香港房價 甚至大陸房價未來3-5年長期低迷.
3.李嘉誠在英國被吃掉了一大塊肥肉,如果沒問題,歐盟和英國吃飽了撐的調查收購是否涉嫌壟斷。
擺明了,白種人敲詐黃種人。
結論:李嘉誠的水軍還需要努力。
2016年8月更新
英國脫歐,英鎊暴跌10%
李嘉誠真機智,又迎來一個跌停板。
李嘉誠不需要知道內幕,因為李嘉誠本人就是內幕
李嘉誠的確是投資,不是投機
你不能用投機的心態來分析他的投資行為
很多人投資的是房子,沒投資過商業地產,所以覺得賣掉商鋪很虧,要交很多稅。其實有夠多的資金就可以買下非常便宜的商鋪,面積越大越便宜,然後招一些上檔次的商家入駐,幾年以後整個商圈就成熟了,商鋪的價值就翻幾倍。房租和稅與商鋪的增值相比,其實很小,賣掉轉投別處就更賺了。
那時候可能歐洲資產便宜,匯率也低,所以李嘉誠看到有利可圖就做了,在商言商,這種事情跟愛國無關。當年他的大兒子讓張子強綁了敲了他10.38億,他愣是不敢找港英政府。98年是北京幫他報的仇。李家在大陸投資賺錢,北京一直保駕護航。
可就是這個加拿大人吃著我們的飯砸著我們的鍋,小兒子公開力挺港獨藝人何韻詩足以說明一切。
加拿大隸屬於英聯邦,回歸前的香港也一樣,人家的宗主國壓根就不是中國,自然不會愛中國,所謂愛國都是忽悠政府的手段。
有人拿領導人出訪英國為李氏家族的逃跑洗地,那要那要照這個邏輯,歷年內地的轉向歐洲的灰色收入難道都是為了配合中央的決定。可笑,可笑~
無所謂了
對李嘉誠這種境界的人,這種叫知道不叫內幕。
真知道內慕的人,都忙著提前布局,哪有功夫上知乎回答你這個破問題!
人家早早把事都做完了,我們事後都還看不明白,這大概就是人生大贏家和我等窮屌的區別吧!
---
補充說明一下:上述觀點主張的不是陰謀論,而是博弈論。世事如棋。高手下棋,多是在想清楚棋局的好幾個變化圖及自己該走的棋步之後才著手,而低手無此棋力,根本看不出棋局會如何變化,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被動地下棋。所以,對弈時,高手能處處搶先手、佔先機,而低手則處處受制於人。
呵呵,你知道他為什麼是首富,而你就是你了
每個人成功都有他的絕對,而他經常判斷出來發展規律,是因為別人的敏銳和對很多事情的判斷、……
是別人很多年的經驗留下來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