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一種思維還是一種工具?怎麼解釋?


1、首先,她是工具。
2、這個工具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最初軍方參與的ARPANET,讓她具備去中心化的屬性。
3、因為去中心化屬性,讓她帶有某種哲學味道。
4、互聯網的發展與持續完善,因為去中心化這個屬性,任何個人、機構、組織無法左右,於是呈現出一種混亂、失控但又生機勃勃的生命狀態。
5、這個去中心化的網路,從最早單純的信息傳遞,到現在成為生活方式,我們已經不知不覺被這種哲學浸潤。
6、這種浸潤,已經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其本身是一個工具而已。互聯網思維只不過是放大了這一工具的應用範圍,被衍生到我們思考問題的範疇。而我們始終要明白的一點是,不管將其定義為工具還是思維,在企業活動中有一個不變的定律就是:始終要圍繞客戶的需求而展開。所以,討論互聯網究竟是什麼,並不重要,會充分利用就行了。


互聯網不是思維,而是工具,但也不僅僅是工具。

首先要再次重申,媒體口中的「互聯網思維」本質是互聯網時代的新(或者是創造性)思維,和互聯網本身的邏輯不是一件事,更不代表互聯網。

作為科技存在的互聯網除了是一種工具,還改變我們自身。我們認為是自己在思考,但實際上不僅是大腦在思考,還動用了我們的身體,以及外在各種可能提供資源的工具。在互聯網存在的現代社會和在荒島上,你的思考方式必然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你在本子上記錄、計算、思考,也許你仍然會直覺地認為是自己在計算,但此時其實是你的大腦、寫字的手、以及紙筆工具共同構成的系統在思考。通過紙筆工具,可以將過程中暫時性的記錄在紙張這個外部儲存設備上,以便大腦可以更有效、快速地進行下一個工作,進而迅速獲得解答。換言之,當下在思考、計算的,並不只是我們的大腦,而是包含了紙筆工具的,這一整個資訊不斷於其中循環的認知系統。互聯網也一樣,許多事情我們不僅藉助它來完成,甚至自身也常被它控制,還記得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么?

最後,題外話,我一直覺得「思維」這個東西是不能剝離出來單獨來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有思維了也不一定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因為實際操作中有很多「程度大小」導致的判斷問題。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剛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有個遊戲項目,天使期估值過億。作為一直不太重視物質利益的我,再加上之前自己創業時成本壓得極低,對於一上來就要融這麼多錢的項目,雖然內心覺得問題不大,但總很猶豫,用放大鏡找缺點。當然,最後自然也沒投,一年後,公司賣掉,五倍估值。說到底,沒經歷過大風大浪,「思維」有鳥用?


從商業和用戶的角度考慮,它是工具,核心還是思維。

舉個類比:
以前我們用水是靠井水,一桶一桶往上提,後來有了自來水,打開水龍頭就來水了。互聯網就好比這自來水,一個改善效率,優化體驗的工具。

但工具的革新也順帶著思維與習慣的變化,用戶有了節約用水習慣,也學會了投訴水質量的意識。自來水廠也經常需要直面用戶的問題。

這些才是互聯網帶來的核心變化,思維的變化。買東西有優惠,可選非常多,不高興就投訴;賣東西得叫親,競爭很激烈,隨時得闢謠等等。核心是思維的變化。


兩者又不互斥,我認為既是思維也是工具。


互聯網思維是思維,互聯網是工具(逃


維基上的解釋: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協議族相連,鏈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這是一個網路的網路[1],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政府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絡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路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網際網路,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網際網路並不等同萬維網(WWW),萬維網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網際網路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還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路,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明明白白,真沒什麼好扯的。


互聯網是什麼?是工具?還是思維?
正如大家看到的,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看過那麼多奇蹟(草根成了首富什麼的),以後還會有更多
的奇蹟。互聯網的使命就是去中心、去權力、去中央驅動、邊緣化。

互聯網,分開來,三個字:互,聯,網!

互,說的是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就是:互惠!互利!互贏!今天,中國323萬個網站,絕大部分僅僅走到第一步,就開始迷失方向。大家記住,如果不能互惠互利,誰願意跟你強強聯合。
聯,說的是互聯網的戰略,有戰略計劃地強強聯合,就是互聯網的本質。
網,說是的互聯網的本質,從小網發展到大網。直到有一天,面對茫茫網路,你不知所措。
好,現在再一次點題,互聯網是思維,還是工具?
首先他是工具,使用這個工具,利用這個工具,需要的是思維。


我的理解吧,不一定全都正確,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不對之處還望大家予以指正,共同學習。

首先答案結論互聯網是:工具 。不管是工具也罷,還是思維,兩者並不衝突。

互聯網的落地方案就是:互聯網產品。首先產品就是解決現實和目標的差距的,這點不知大家是否認同。比如水杯,人口渴了需要喝水,人和水之間通過水杯達到解渴的目的。那麼水杯自然也是產品,更是工具。又比如支付寶,未有支付寶之前人們通過現金支付,手續繁瑣,現在有了移動支付,直接也能幫助人們實現付款目的,所以支付寶也就是一工具。微信連接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起到橋樑作用,有了微信溝通更暢通,說白了也是工具唄!

那麼至於說互聯網思維,其實我的理解是你生產工具(互聯網產品研發前)的時候,你要構思啊,到底這個工具要解決用戶什麼問題?或市場什麼問題?這個工具怎麼能用讓用戶用起來更爽和舒服?等等!!!這些的構思的過程就是:互聯網思維,構思的結果出來的產品就是:互聯網產品。

這兩者關係,尤其是玄乎其玄的:互聯網思維,搞的許多人望而生畏,甚至覺得高大上。。。其實我現在的理解,互聯網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也就是應該這麼簡單,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雖說理解簡單,但真自己開發一款工具,呵呵~其艱辛與不易你懂的)。


互聯網是什麼取決於你的角色是什麼。

如果你是一名大眾消費者的話,那麼互聯網就是一個工具。就像筷子,汽車,手機一樣。
這些工具都能更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讓人提高效率,最後提高產出。
而做為一名大眾消費者是不需要去思考一個工具背後的邏輯,與理念的,最多只用看看說明書能使用就好了。

而如果你是從事IT,或者互聯網行業,又或者是自己經商/創業的人來講互聯網就是一種思維。
就我個人而已,互聯網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思維。這種把互聯網的一些基礎要素比如,傳播速度,用戶基數,信息透明等相關的條件加入到自己平時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變成了互聯網思維了。

當然我不認為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什麼神奇的東西,其實我認為在蒸汽機發明的時候,也必定有過蒸汽機思維。從某種角度來教,是人類通過對科學的研發在獲得了新的技術過後,進行一個打補丁的過程。因為在技術沒有突破(普及)之前,很多東西一般人是無法理解與想像,並且架入到自己的思維模式裡面去的。


任何工具與思維模式都緊密相關。
看看東西方的農業、木工差異。
工具是某種思維的產物,也對思維產生影響


由思維產生的工具,進而演變成工具產生的思維。


推薦閱讀:

在互聯網行業僱主的眼中,浙江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羅永浩 vs 王自如,事實上誰輸誰贏?
為什麼知乎有些頁面是新的有些頁面是舊的?
如果你被人肉了,該如何保護自己。?
如何儘可能的在互聯網中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

TAG:創業 | 互聯網行業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