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新大陸的是中國,而不是西方,世界該怎樣發展?
某某某年,扶桑國大酋蒙特祖瑪獻草泥馬一頭。
某某某年,扶桑國大酋獻紅色三倍速草泥馬一頭。
……
如果中國有人發現,馬上就不了了之,世界大概還是按現在這樣一條歷史軌跡發展。
發現新大陸的意義在於利用新大陸實現騰飛,但中國的問題在於,既無足夠的動機去發現,也無足夠的動機去利用,更無歐洲那麼便利的條件去發現和利用。
歐洲最先開啟地理大發現的是哪兩個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什麼是它們倆?
我個人覺得,國力之強弱,與國本之強弱,應該劃分開去看。比如晚清的中國,列強任意欺凌,這是國力之弱。但彼時中國地大物博,人口最眾,政令出一,傳統文化、統一意識尚未混亂,國本猶在,所以僵而不死,是西方列強眼中無法佔有的半開化國家,沒像印度、美洲那樣淪為徹底的殖民地。
對於15世紀的葡萄牙與西班牙而言,也應當將國力和國本區分連看待,只不過與晚清的中國正好相反。伊比利亞半島的陸地條件,實在是歐洲各國里實在是較差的。山地比重大,平原面積小,在陸地被歐洲陸路第一強國法國所封鎖。在海陸上,地中海的東向,伊斯蘭迅猛西擴和經濟封鎖的壓力愈發緊迫,大西洋延岸的北向,英國又是攔路虎。這樣一種地緣格局下,即使葡萄牙與西班牙處於國力全盛期,其國本的弱勢,也必然帶來巨大的戰略緊迫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沿海路向南、向西開拓,也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僅剩的戰略自救方向。
從地理角度講,葡萄牙和西班牙又是最適合發現新大陸,實現這一世界歷史裡程碑事件的地區。為什麼呢?因為洋流。
哥倫布從西班牙啟航,最終到的是達巴哈馬群島和古巴島,其地緣根由從這張圖上一目了然。那麼中國為什麼沒能藉助洋流到達美洲呢?
中國古代文化和濃厚的農耕屬性決定了,中國不像被巨大的地中海「內湖」聯繫各個地緣板塊的西方,很早就對航海形成巨大且悠久的文化熱情。要知道,歐洲地中海的面積是32倍的渤海面積,而且正好連接起亞(西亞)非歐的最宜緯度地帶。而海洋對中國,一直都是天然屏障與「天下」極限,一直到明清,海運也是風險更大於運河運輸的高成本運輸方式。從中國確定鮮明的本土農耕與禮樂文化後,政治中心最早是在偏西的「中原-關中」一線的。中國人的外向功業叫拓土,中國人的內向責任叫守土,實在是文化里缺少了探索海洋這一環。即使宋明時期的航海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只把航海視為實現外交和補充運輸的方式,而非外向的文明拓張、經濟掇取的戰略。這時的航海熱情也與兩宋在西部陸路強敵環飼,明初被蒙古各汗國包圍的戰略倒逼有關,一旦這種外部壓力減弱,尤其是歐洲遠洋勢力與日本的戰略外拓目光投向中國大陸的明朝,壓力逐漸來自東部海洋,中國遠洋航海的動力就幾近消失。直到歐洲對東亞的技術代差取得壓倒性優勢的突破,海洋不再能夠成為中國的屏障...
從洋流圖上來看,中國、日本似乎也能夠像西方一樣抵達美洲,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與歐洲大西洋沿岸,航海受洋流影響不同,亞洲受季風影響巨大。中國古代的航船,很容易被冬季風送到東南亞,或者被夏季風送到日本。倒是日本,西邊受季風影響,東邊受洋流影響,他們發現新大陸的可能性都比中國要大。不過日本目之所及就是身邊龐大的中國,他們的外部目光焦點,從來也沒離開過中國大陸及周邊,更別說根本不見盡頭的,直徑距離遠超過大西洋,且在高緯度航向的太平洋了。
即使說,中國克服了季風對航向的影響,克服了太平洋的距離難度,最終抵達了美洲...我們也能很直觀的看到,面臨的將是什麼?是橫亘一千多公里的落基山脈。這是什麼概念呢?
中國的農業區和人口腹地,被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帕米爾高原等高地合圍之後,中國歷史數千年,也僅從陸路開闢一條西北絲綢之路通向西方。而順延整個北美的西海岸線的落基山脈,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東西綿延不斷1400公里,4000+雪山林立,根本沒有多少適合人類大面積生存的平原存在。這尼瑪難度還不如我們直接從自己的西部開闢道路直接通向西方呢?我們翻個帕米爾高原,也就是三百公里,去個東南亞,也就是四百公里,還沒北美海拔難度大。發現新大陸,圖個啥?圖個沒在海上死於風暴,然後穿越幾千公里高山可給困死了,或者糧草不濟給餓死?而歐洲從東海岸登錄,則是適宜人類生存的大片平原,還有成形的美洲部落國家,可以通過外交往來,組織進行經濟活動。
其實,中國古代也並非沒有地理大發現的事件出現。
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就已經出現了非洲好望角。這比西方地理大發現可早多了。只不過,中國得到了這些地理信息,也沒有像西方那樣關注、在乎、利用這些地理信息。現在沒人知道是誰將這個信息傳入中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所以成為里程碑,是因為他開啟的是西方崛起的時代序幕,而非某個人第一次發現美洲,所以被掌握話語權的西方不斷鼓吹幾百年。要論第一次發現,應該是幾萬年前的原始人,即美洲土著。當然,對他們來說也沒個發現不發現。網上很國人在乎爭個第一次,不知是否想過,第一次發現,卻失之交臂,不更證明了自己不識貨的愚蠢,沒意義。
其實人類歷史的大框架,很多時候是地緣先天決定的。比如這世界級四大山系的排布,就決定了幾個大概率事件:
印度地理單元的獨立性,大概率決定其歷史的統一趨勢,以及外部壓力大多來自於西北方向的外侵衝擊。
歐洲對非洲最南端的發現,因為有阿拉伯-東非山系、撒哈拉大沙漠、原始熱帶雨林、阿爾卑斯山脈的阻擋,最可能來自於伊比利亞半島。
有效發現美洲大陸優越地帶的,最可能是歐洲,而非從科迪勒拉山系登錄的亞洲。
一旦俄羅斯向東部西伯利亞擴張,其地緣阻力是非常小的。這也是蘇聯這個二十世紀的龐然大物之所以出現的地緣邏輯。
被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與帕米爾-勘察加山系,兩大世界級山系交錯合圍的中國及東北亞,地理單元的獨立性比印度更強,而內部地理多樣性卻更勝於印度。其面臨的北部草原勢力,也有非常強的地理獨立性,和外界交往同樣很難。所以中國歷史,幾乎就是與北部最強的游牧民族、漁獵民族,1vs1的歷史。而非西方那樣反覆輪轉文明基調。
中國擁有了作為彼此共同屏障的青藏高原,印度必然會感受到戰略壓迫感,所以沿喜馬拉雅山脈的小國對印度很重要。何況它的西北屏障印度河與伊朗高原東南邊緣——巴基斯坦,也是我們中國的鐵盟。這樣的歷史遺產,不得不說,是一個從殖民地時代的泥沼中爬出,和另一個始終艱難維繫主權的兩個曾經的落後民族,在妥協與浴火兩者間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後,歷史所給予的不同級別的獎勵,一個勉強獨立,一個涅槃重生。這是文明底色所決定的,中國該有足夠的文化自信。
要說平原,無疑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形。但氣候的影響也是巨大且直接的。所以維度也很重要。小時候看那些未解之謎的書,說什麼神秘的北緯30°,誕生了人類五大文明發源地:古希臘的愛琴海文明,尼羅河的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文明,印度河的印度文明,黃河的華夏文明。羅馬帝國以及後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大部也在這個範圍內。當時感覺這個維度附近怎麼這麼神奇啊。其實學過中學地理就知道了,那是緯度決定的氣候,更適宜人類生存而已。美洲的三大古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也大致處於這個範圍內,而印加文明大致位於南緯的這個維度範圍。歐洲人順著洋流抵達美洲,恰恰會到達北緯30°這個黃金緯度。這也是他們能在美洲迅速打開局面的先決條件之一。
世界和平日久,增量發展取代了存量掠奪,技術代差被消弭,不受外部打擾的各文明地緣權重逐漸歸位。當今世界兩大經濟體,是核心區處於北緯20°到40°間的中國和美國。當今世界兩大10億+人口大國,也是核心區處於這個緯度範圍的中國和印度。這是宏觀條件決定的大概率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韓國這類國家的崛起,是得益於中國大陸板塊的文明收縮,是中國陷於內亂,甚至是完全封閉東亞四千公裏海岸線的結果,是世界財富流動在巨大的中國板塊滯淤的副作用,是二百年左右的短暫歷史趨勢所決定,是三千年劇變空檔期才一遇的現象。包括香港的興衰也是如此。而只有中國、美國、印度這種區位和地緣格局的國家,註定是遲早會回到歷史巔峰處博弈的稟賦級選手。
從氣候分布和平原分布的角度看,南美的亞馬孫平原真的是有點可惜了,如果離赤道在遠那麼一點,避開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那麼一個能碾壓中美的地緣稟賦大國在南美誕生,也不足為奇。現在來看,智利的緯度氣候、平原大小,也相當不錯。還有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面積也非常大。按說這裡應當形成原始森林,但最終形成大草原,成因眾說紛紜,我這裡不著重說了。這些都說明南美的農業潛力和地緣潛力也不小。可是由殖民地而生的南美各國缺少文明底蘊,是政治觀念不能統一,政治反覆動搖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即使中國發現並能夠利用美洲大陸,也只能說是華裔建立的國家,而不是中國。中國人即使大批移民出去,也無法改變中國大陸地緣條件優越,無興趣進行領土性遠洋外拓的現實。
從核心區氣候分布來看,中美的相似度還是比較高的。美國的平原條件和氣候條件,比中國更好。當然,美國形勝不足的劣勢,已經由那些數百年前就被屠殺死亡的美洲土著所承擔,只要美國能保持統一,這一相對中國的劣勢,就依然是平原更為廣大,周邊缺乏強敵制約的優勢。也就是說,殖民地時代後的北美,出現一個統一的巔峰強國,是地緣條件已經註定好的。唯一的變數在於是否統一,而英國日不落帝國一枝獨秀的時代,決定了北美的文化與民族凝聚力是足夠支撐統一的。而林肯時期的南北戰爭,維繫了聯邦政府權威地位,也奠定了北美終究會走出孤立主義的稱霸基礎。
葡萄牙和西班牙,因地理大發現而走入鼎盛,又因為自身國本的脆弱,而讓殖民地大量吸收本國人口,最終導致殖民地的獨立。這就是弱核心無法駕馭強枝時,必然的歷史規律。說到底,依舊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地緣條件本身就不行。時代之利不能長久,無法逃開地緣興衰邏輯。接盤的霸主,正是奪取美洲資源回往歐洲的海岸線咽喉——英國,以及此消彼長後,坐擁龐大資源,繼而乾脆甩開歐洲的北美地緣首強——美國。這是有並不複雜的歷史邏輯在其中的。
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之所以能逐漸擴散至今天的廣袤版圖,因為中國的黃淮海大平原,是歐亞大陸黃金緯度範圍內,最大的平原。加上腹地內其他緊密圍繞核心的小平原,中國的平原體量和地力,足矣傲然於周邊。中國人沒有國家動力,以國家行為去開拓海洋。中國的平原分布,也是洋蔥型的。內核的黃淮海大平原在最裡邊,是洋蔥芯兒,外圍緊鄰著分布有東北平原、汾渭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四川盆地內的二級平原...再外圍,則是沙漠與高山的縱深防衛。這些是包裹著核心的洋蔥皮兒。這種層層遞進,內外功能完美結合的地形形勝,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安穩延續下來的原生文明。中國內芯兒的富饒,外皮的堅硬,讓安全的古代中國人,逐漸形成了忽視兩大山系合圍之以外地區的天下觀,而非世界觀。
中國的地緣條件好,能養活世界最龐大的人口。這種人口載量,來一場人口消耗戰爭都比發現新大陸要更加便捷於資源再分配。所以即使弱勢時期,也不會像地緣條件不好的西班牙、葡萄牙那樣有遠洋探索的動力。與西班牙、葡萄牙條件相似的是日本。日本也是得時代劇變之利,國力強於一時,但國本太弱。只不過,日本崛起時,它唯一能選擇的「新大陸」,只有中國了。日本倒也不是比西方更強,而是對直接統治中國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但很明顯,中國人再弱,畢竟不是印第安人。
很難說東南亞土著,甚至移民南洋的華人沒有比西方更早發現過緊鄰的大洋洲。但翻過北海岸線高山,就是廣袤沙漠的澳洲,可能並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分布沙漠的美國西南海岸線亦然。而歐洲的文化,決定了他們越來越在乎探索本身,而不是非得精確的探索目的,反而得到了更多。從文化角度上來講,離開了古代中國人的「天下」,那還會被看做中國嗎?在民族主義興起前,分裂的歐洲,淡漠的國家意識,純粹的經濟動力,對故土義無反顧的拋卻,反而比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更適宜去利用新大陸。中國到現在依然有不少追求葉落歸根的華人,遑論古代。
從世界沙漠和高山分布,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國、印度的地理獨立性,以及被地中海佔據黃金緯度的西方必須向北發展。歐洲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如中國,為何會後來居上?有時候歷史的動因並非是條件足夠優越時的順水推舟,反而是條件惡劣的倒逼催動。美洲大陸之所以被稱為新大陸,就是因為在於歐亞大陸的歷史競賽中落後的太多,無力反抗歐洲列強的毀滅性佔有。而這種文明競速的落後,大體是因為美洲廣袤的平原,優越的人類生存條件,讓他們沒有快速升級文明的動力。反倒是在南北美之間,局狹地貌卻為地理咽喉處,誕生了相對本洲先進一些的部落文明。
地理大發現後,掇取新大陸資源造成歐亞諸文明既有平衡均勢的劇烈顛覆,也造成歐亞大陸各文明的歷史性失衡。東亞的屈辱也由此開始。可是歷史的天平,仍然不會讓弱干始終駕馭強枝。殖民地的移民文化,反而讓北美徹底甩掉了民族主義歐洲的文明包袱。北美的獨立,獨立後的崛起,崛起後通過競爭優勢反壓歐洲,也是一種趨勢再平衡的的必然。從美國東西海岸的發展亦能看出美洲獨立發展的痕迹:東海岸的紐約等大城市,正是歐洲殖民後,作為向東直面歐洲的首站,所以是殖民貿易時期就奠定下的有數百年歷史的重鎮。至今美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東海岸。中部的大平原農業區,則是東海岸人口最密集區的糧食供應區。而西海岸的洛杉磯等大城市,則是二十世紀發展起來的後起之秀,是電力革命、信息革命後,全球劃時代,輕裝易轉型的逆襲東海岸的結果。最近一百年里,美國西海岸的人口也逐漸稠密起來。
兩次世界大戰以後,美洲壓制歐洲,東亞逐漸重回上風,這仍是地理大發現一直以來的餘波未平,是數百年的文明格局動蕩觸底後的再平衡。其背後,仍舊是地緣權重在失衡後的回歸。
雖然今天人類的科技水平,農業技術相對古人已經十分發達,卻仍然無法改變耕地分布,與地形地貌,氣候分布直接掛鉤的大自然規律。從這一點看,國家可耕地排名與綜合國力排名,基本也是大差不差。蘇聯這頭能源怪物的轟然趴下,也與其維度相對最低的東歐平原大部被劃分出去有關。糧食安全,真的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古今亦然。有足夠的耕地和畝產,一產的基礎穩固,才有更多釋放到重工業國防能力和輕工民生消費型經濟的二產人口,才有國家在經濟鏈中防掠奪和掠奪能力的獨立性可言。
所以,加上人口分布,可以看出,最具人口潛力的,依然是美洲,是美國。因為它們仍有遠沒釋放完全的糧食能力。但如同古美洲文明地處安逸以致文明競速失敗,最終亡族滅種,當代美洲天然的孤立主義傾向,仍舊牢固。將東亞兩大山系內的腹地盡收後,中國也曾失去競爭動力,從而變得安逸,一度落後。歷史證明,能打敗優越地緣條件的,只會是失去競爭的文明自身。福兮禍之所伏,我們理論上分析的所有優勢,也可能是文明進度滯留的原因。從這一點上講,處於沒有技術代差的均勢下,大爭之世的中國,即使地緣條件相對美國稍差一些,復興的希望反而更大。
綜上,中國人不大可能最先發現新大陸,發現了也不大可能像歐洲人那樣有效利用新大陸。那個發現新大陸的人也不會被歷史記住,我們也不知道他曾發現過。中國官方也沒有動力去宣傳和鼓勵這件事情。就像我們根本不知道是誰提供給中國好旺角信息一樣。歐洲仍大概率最先利用起新大陸,並掇取新大陸,成為列強雲集之歐亞大陸文明高地,攜資源積累而形成質變的技術代差吊打亞洲。當新大陸移民人口積累到一定程度,安身立命數代人而對歐洲故土失去情感紐帶,美洲各殖民地獨立則成為必然。一旦地緣條件最為優越的北美得到政治整合,會出現世界霸主,然後返回來壓制因斷奶而一時失衡的歐洲。亞洲得以借新的制衡形勢掙脫歐洲的壓制,回歸優越地緣條件下該有的文明地位。就是正在發生的事。
浮海千里至倭國,又東行萬里,乃至夷蕃。夷蕃有國數十,大者曰瑪雅蕃,奇琴蕃,地不過一縣爾。及使至瑪雅蕃,王問曰,「吾與中國孰大?」
土著多刺面紋身,衣服,器具,禮儀皆不與中國同,概《山海經》所謂周饒國也。
至東數百里,有阿茲特克國,其王甚暴,尤嗜挖心,概其國不久矣。
沿海岸行七千里,至印加。印加者,大國也。其國方萬里,多山,多奇物,有大道貫通南北。其民美衣服,飾金銀之器。無文字,結繩以記事,蓋其國無倉頡爾。其城皆築於高山之上,易守而難攻,有兵士千人駐之。然兵弱,無弓箭,鐵器,馬匹,不識陣勢,雖百人亦可取之。
及使見英宗,盛言印加大國也。英宗乃復遣使及千人往,遇暴風,不知所去。
《海外國志 東南蕃列傳》
多圖預警!!!!
①100年後,美國衰落,軍隊撤出亞洲,台灣和東南亞軍隊面對我國航母戰鬥群和潛艇編隊望風而逃,我國科學家終於研製出了核武剋星,印度聞風喪膽並撤出藏南地區,我國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②500年後,俄羅斯由於生育率持續下降,主體民族所佔比例銳減,遠東各民族起義不斷,俄羅斯一蹶不振。我國收復了 外西北,北海,烏蘇里江以東,日本九州島等初步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次再一次調整了國號。
③800年後, 我國已經收復了西伯利亞、 整個外東北 (包括庫頁島北部) 、 日本本州島南部、 四國島、 整個南洋地區、 中南半島、 緬甸、 孟加拉、 斯里蘭卡、 印度南部和東北部、 克什米爾, 統一了傳統華夏文明區, 首爾恢復漢城舊稱。 為了提升民族自信心, 我國政府又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④1000年後, 我國已經收復了日本全境、 全部庫頁島和整個南亞次大陸, 收復了唐朝中期被阿拉伯帝國佔去的中亞及波斯部分地區, 我國西部邊界再次到達鹹海。 邊疆地區都巳漢化不再有什麼利亞什麼克之類的名字, 全按漢地規則命名。外蒙古去毛子化之後恢復漢朝時的古名漠北並設有陳湯、 衛青、 霍去病等城市, 內蒙古恢復漢朝時的古名漠南, 新疆恢復漢朝時的古名西域。 此時我國版圖已經涵蓋了盛唐疆域並遷都陝西西安, 改名長安。 根掘四方來朝這一特點, 我國政付再一次調整國號。
⑤1500年後, 澳洲土著推了英裔統治者並建立本土政權南澳共和國, 他們根掘口口相傳的歷史以及考古學得知祖先在遠古時期來自亞洲大陸, 十分渴望回歸中華祖國, 在與中國政府協商回歸後設立了南澳都護府= 北亞各民族趕走了俄羅斯殖民者並建立了北亞共和國, 他們從史書中得知亞洲北部自古就是中國皇帝狩獵地區, 他們很多人都是皇帝隨從的後代於是主動請求回歸中國, 回歸後設立了北冰都護府皂 中亞波斯、 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地區已經改信三皇五帝, 合併為歸化都護府; 南亞次大陸和錫蘭省合併為夭竺行省; 東南亞所有大陸省份合併為中南行省; 東南亞所有島嶼省份合併為南洋行省. 與此同時我國高鐵己提速至每小時一萬公里, 全國各地建了無數的高鐵網, 從我國大陸地區到南洋行省和南澳都護府的海里也都建造了密集的海底高鐵網, 又稱洲際地鐵。此時我國綜合國力已遠遠超過其它所有國家之和, 達到了天下無敵的狀態, 我國政府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⑥1800年後, 歸附中國的伊斯蘭地區實現了飛速發展, 其它伊斯蘭地區也都要求加入, 經過了漫長的民族融合, 幾個都護府與內地習俗幾乎無差異, 廢除都護府並改為行省天竺行省完全漢化, 劃歸中華中央區。在長期鬥爭之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推了英裔殖民當局並獨立建國, 他們根據基困研究結果確認自己是當年躲避戰亂的中國殷商王室後裔, 申請回歸中國, 我國在此設立了新洲都護府。 此時我國版圖己佔據整個亞洲、 整個澳洲和美洲大陸最北端, 成為地跨三大洲的超級大國, 政府在國號里加上了反映這一特徵的地理範疇。
⑦2000年後, 我國發展得太牛逼了遭到嫉妒, 數十個白種人國家組成軍事聯盟發動對我國的入侵, 欲報朝鮮戰爭之仇, 以失敗告終, 歐美地區全都納入中國版圖, 非洲和拉美國家都紛紛拜我國為夭朝上國 實際上成為我國的勢力範圍 南極和北極所有科考站全都懸掛中國國旗, 我國版圖基本上佔滿了全球, 政府修憲把國號改成了一個非常霸氣的稱謂。 為了使人們出行更為便利, 我國工程師研製出了用原子能驅動的超高速火車——超鐵, 時速高達5000公里, 在四大海里也建造了密密麻麻的海底隧道鐵路網用以連接我國各個群島和各個大陸的超級鐵路網。
⑧3000年後, 我國南極大陸沿海地區、 北亞地區和格陵蘭島早己變暖, 非常適宜居住, 我國把南極自然保護區設為行省並大量移民, 省會為長城市, 由原南極科考站發展成的大都市南極有巨大的臭氧空洞, 當地人要穿上特製的防紫外線服。非洲和拉美地區所有國家強烈要求加入我國並舉行了全民公投, 於是我國又設立了非洲行省和拉美行省。全球真正統一, 我國政府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中鐵公司把北非行省的超鐵擴建至南非好望角再由海底隧道通往南極行省然後延伸至拉美行省南部的合恩角又繼續向北連接了西夷行省的超鐵南極行省超鐵的另一條支路由海底隧道連接至南澳行省。
⑨5000年後, 月球表面早己建滿基地並居住大量人口, 設立了廣寒行省. 阿米技術在實驗室獲得成功 (1阿米=10ˉla米)我國合成了超級緻密的能承受幾乎無限撓矩的中子材料並用三維列印技術以此材料建造了通天電梯。 通夭電梯由原子能驅動, 從赤道上的各個超鐵站垂直向上直達大氣層外的地球同步空間站 「靈霄寶殿號」 。 經過多年不斷拼接, 空間站已呈環形閉合狀繞地球一,上面的超鐵也修了一圈, 每一站都與地面上的投影城市同名, 只是後綴為夭鐵站。 每個天鐵站都有很多地月接駁飛船往返於地球和月球. 人們可乘坐地月接駁飛船直達月球同步空間站 「廣寒宮號」 , 那裡有通天電梯直達月球表面的超鐵站, 月球上也有四通八達的超鐵網這種星際交通方式省去了漫長的繞地和繞月飛行, 極大縮短了地月往返時間, 也徹底避免了飛船硬著陸事故的發生,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地球和月球完全統一在了我國旗幟下,我國版圖已涉及到天文學概念, 政府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⑩10000年後, 中國航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反重力技術淘汰了通夭電梯和空間站, 星際旅行可以乘坐反重力飛船直線到達, 科學家駕駛 「夸父號」 航夭器成功抵達太陽並在太陽的氣態表面建立了反重力懸浮的耐超高溫科考站並隨後建立了太陽基地, 我國科學家研製的以反重力、 防輻射、 耐超高溫和無限供氧 (利用太陽能) 著稱的太陽表面專用宇航服一太陽服的普及使人們可以在太陽基地自由活動, 這裡成為最繁華地帶, 我國設立了新的直轄市太陽市並遷都至此。我國對太陽系邊緣地帶的小行星的探測也獲得了圓滿成功,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上以及太陽系邊緣地帶主要的一些小行星上都建立了科考站並派遣科學家建造行星基地、 建立居民點
設立行政機構進行社會管理和資源開發, 我國版圖首次到達了太陽系邊緣, 政府修憲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光速飛船的大力發展使我國人民可以在6小時內由太陽市到達太陽系內的任何位置, 山行極為萬便。 我國對銀河系內的其它恆星及其行星也進行了頻繁的深空探測。
⑩①20000年後, 集反重力、 反吸光、 耐超高溫、 耐嚴寒、 防輻射、 無限供氧 (利用輻射能) 等功能於一身的黑洞專用宇航服一黑洞服在民間的普及使人們能夠在黑洞區域自由活動我國在繁華的銀河系中心超級大黑洞地帶設立了直轄市銀心市並遷都至此, 銀河系四大旋臂設為四個省, 88個星座全設為地級市, 恆星系降級為縣. 政府把國號也作了相應調整億光船 (一億倍光速的宇宙飛船) 的應用使我國人民可以在5小時之內由銀心市到達銀河系內任何位置, 銀河系成為我國穩固的疆域. 帝國天軍在成功抵禦了仙女系軍事力量對我大銀河系的入侵之後展開了自衛反擊戰. 隨後我國便開始積極開發探索各個河外星系來擴展中華民族未來生存空間。
⑩②50000年後, 瞬移器的發明使人們在星際旅行時再也不用宇宙飛船了, 宇宙飛船這種落後的交通工具進了中國國家博物館。 科學家研製出了能夠適應任何宇宙環境 (也包括地球上的南北極和火山熔岩等惡劣環境) 的萬能宇航服一萬用服穿上萬用服利用瞬移器在宇宙各地穿梭十分便捷. 瞬移器名為儀器, 實際上是一串腦電波編碼, 出生之時由醫生開了個腦洞植入了每個人的大腦皮層, 坐標用意念輸入, 不知道坐標位置的數值也沒關係, 心裡明白想要去哪裡都可以瞬間到達, 遊戲里輸入坐標直接瞬移過去的作弊器在現實中得到了應用, 中國人的足跡遍布全宇宙, 在銀河系和半人馬系、儡山女系、 大小麥哲倫星雲里建立了很多居民點並設立行政機
構迸行社會管理和資源開發, 周天子所說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己經實現, 全宇宙統一, 國家領導人到地球上的北京夭壇公園隆重祭奠了盤古並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⑩③100000年後, 我國發現了理論中早己論證其存在的平行宇宙並成功測得了由初始宇宙向平行宇宙穿越的奇點位置, 往平行宇宙派出大批拓荒者屯墾並設立行政機構進行社會管理和資源開發, 又開拓了廣闊的天外殖民區, 普天之外也成了我國疆域. 在平行宇宙里各省都按照跟初始宇宙里位置對稱的相應省份來命名, 前面再加上 「平行」 二字以區分. 由於瞬移器只能在同一個宇宙之內使用, 因此在平行穿越區人口超級密集, 各大物流商、 上班族及遊客絡繹不絕, 排隊等待通關, 這裡成為帝國最繁華的區域, 我國把這裡劃為直轄市,設立了平穿市並遷都至此, 奇點為市政府所在地. 我國政府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⑩④150000年後我國的蟲洞試驗取得成功, 科學家穿著萬用服迸入黑洞, 成功地從白洞出來到達另一個宇宙, 黑洞會吸收能量, 是宇宙的能量湮滅點, 根據重子理論的能量不生不滅定律. 有黑洞必有白洞. 白洞是另一個宇宙的能量散發點,我國古時候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把連接黑澗和白澗的通道叫做蟲洞, 各宇宙間有無數蟲洞互相連接並傳遞能量, 若一個宇的總能量守恆, 黑洞和白洞會互相轉換, 宇宙也會有誕生和滅亡。與平行宇宙不同的是, 平行宇宙和初始宇宙結構大致相同, 但是由蟲洞連接的多重宇宙形態各異, 因為傳遞的能量形態各異g 有的宇宙由星系組成g 有的無任何實體, 全是光子、 倫琴射線、 伽瑪射線或等離子體g 有的從白澗出來看到全宇宙都是固態, 無法走進去, 科學家只好在白澗出門處鑿個洞插了中國國旗就返回 (蟲洞原是單行道, 但萬用服保障了科學家不被黑洞轉換成能童傳遞到日洞, 而是自己走過來, 那麼當然可以再走回去) ; 有的全宇宙都是熔岩, 科學家就穿著萬用服在裡面游泳: 有的全宇宙都由暗物質組成。這些宇宙都設立了省份. 我國政府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⑩⑤200000年後, 我國成功捕捉了第四維一時間軸, 但瞬移器卻不能用於這個維度, 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之後終於發明了超時空飛碟, 我國迅速派迫拓荒者通過時空隧道到達了自古以來和未來世界全部的三維空間, 我國版圖首次佔據了四維時空, 時空隧道成為我國的交通主幹道. 我國把時空隧遣設立為直轄市並遷都至此, 按照歷史階段的劃分來設立行省,每個省都是多重三維空間, 宇宙降為地級市、 星雲團降級為縣、 星座己失去實際意義因而這一級被取消、 恆星系降為鄉鎮、 行星降級為村 (這就是地球村的由來) , 我國政府把國號作了相應調整. 隨若科技的發展我國又相繼發現了第五維第六維、 第七維等高階拓撲維並及時派遣開荒者實際佔領平面上表達出來, 所以中國未來版圖的視覺效果到此為止,ij維以後的中華拓撲帝國版圖只可意會、 無法用圖片描述。
轉自百度貼吧https://tieba.baidu.com/p/3606894388?mo_device=1ssid=0from=1012852yuid=0pu=usm@3,sz@320_1004,ta@iphone_2_6.0_11_9.1bd_page_type=1baiduid=596AF69711963CB9A5639FA8044C9851tj=tieba2_6_0_10_titlereferer=m.baidu.com?pn=0
其實,美洲大陸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殊不知,印第安人就是殷地安人,即殷商過來安置的人,而墨西哥,就是默西哥,默默的往西看思念我的老大哥。 奧爾梅克人與殷商東渡的相關性。 奧爾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存在和繁盛於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現在的墨西哥中南部)前古典文明時期(前2000年~公元初)。奧爾梅克文明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產生於中美洲聖洛倫索高地的熱帶叢林當中。聖洛倫索是早期奧爾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約300年後,於公元前900年左右毀於暴力。其後奧爾梅克文明的中心遷移到靠近墨西哥灣的拉文塔(La Venta),另外特雷斯薩波特斯(Tres Zapotes)也是其重要的文化中心。拉文塔(La Venta)的奧爾梅克文明持續到公元前400年,莫名其妙地消亡了。
奧爾梅克文明的主要特徵包括:巨石建築——金字塔,巨石雕像,小雕像,大型宮殿,尚未破譯的文字體系,玉器,美洲虎、羽蛇、鳳鳥崇拜,橡皮球遊戲……他們的巨石雕像高達10英尺,原料是花崗岩,人像都是厚嘴唇、扁平的鼻子,凝視的眼睛,奇特的頭盔。其面部特徵很像非洲人。一般認為,這些像的原型應當是奧爾梅克的國王。奧爾梅克也有大量的小雕像,這類雕像在殷商考古中是很常見的。
半人半美洲虎(美洲豹)神是奧爾梅克人的最高神,其次有羽蛇神、穀神、鳳鳥。圖騰的實質就是標記氏族,半人半獸(植物、非生物)的含義是有關氏族以這種動物(植物、非生物)為神,相信生命來自這種圖騰物,人活著靠它護佑,死後回歸圖騰神那裡。商周有以虎(虎豹不分)為圖騰的氏族。至於更早的時期,虎圖騰氏族見於《山海經》記載的極其繁盛,貫穿中國上古史,西王母、羅羅(彝族)、窮奇等都是虎圖騰。以前彝族巫師身披虎皮,薩滿教巫師披鹿皮,古巴比倫王及神披魚皮衣,都是相同的圖騰觀念。
少昊是印第安人和東亞共同的神。由《左傳》郯子的敘述以及山東、韓國的考古發現可知,少昊為鳳鳥圖騰。印第安人對鳳鳥的具體形象有不同解釋,與羽蛇神的分合也有不同做法。但可以推斷,奧爾梅克人與殷商人同樣紀念少昊。璽印為圓柱形,塗上油墨,可以在紙、衣服上滾動,拓下圖畫。這種方法被瑪雅人沿用。
奧爾梅克人已經有了象形文字,與瑪雅文字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明顯的差異。其構成體系,具體的語言特徵還是未解之謎。 印第安人和華人有許多相似之處,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稱小孩子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稱「你、我、他」為「寧、內、儂」,稱「河流」為「河」,哥倫比亞印第安人把船稱為「賽舨(chamban)」,而中國至今仍將一種輕巧的木質小船稱為舢板。而阿拉斯加的因紐特那留著垂髻的男孩,與華北小兒毫無不同。 至於在美洲的古物中發現中國文字則早已見慣不驚了。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書法,與中國的甲骨文及金文極為相近,有些字的寫法簡直與中國甲骨文一模一樣。難怪北達科他州有關機構根據這些「書寫的岩石」,曾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曾一度訪問過北達科他。」 更令人驚奇的是:奧爾梅克遺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的16尊翡翠雕像,這些雕像人的面孔形似中國人,且頭顱系人工改型的高長頭。這種高長頭正是殷商所崇尚的習俗。這16尊雕像的其中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圓排列,面向一紅色玉雕像。紅色玉雕像後立著6塊玉圭板,圭板上刻有類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跡。據專家考證,這些玉圭板上刻的正是殷人先祖的名號。 如果印第安人真是殷人移民,那麼幾千年前的那一天該是多麼的悲壯,成千上萬的人從中國沿海的某個地方出發,經歷了無窮無盡的災難,終於到達那不知名的遠方。 這是一曲偉大的史詩,讓我們就以一首小詩作為結束吧:「我知道我已經被忘卻/啟航的時代太久太久/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當鮮花又掛上枝頭。」按 殷商大軍失蹤之謎 公元前1047年,殷商帝辛(即歷史上有名的紂王)三十二年,周武王觀師於孟津,準備伐商,紂王急召貴戚微子、箕子及攸侯喜(攸,同條,地名,侯是爵位,喜是人名)等勤王。帝辛三十三年,周軍渡孟津,時商軍主力十餘萬精銳正由攸侯喜統率大舉進攻東夷,大軍不及調回,帝辛遂派70萬奴隸與周軍戰於牧野,不料奴隸於陣前倒戈,商軍大敗,周軍入朝歌,帝辛登鹿台自焚,商亡。 商亡之後,殷軍統帥攸侯喜在條(一般認為在今淮寧縣,也有人以為在安徽宿縣附近)的主力軍10萬人,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15萬人,突然全部失蹤,下落不明,成為殷商歷史的千古疑案。 而幾乎在殷軍失蹤的同時,奧爾梅克(Olmeca)文明突然在萬里之外的中美洲興起,專家發現,這個文明具有濃烈的殷商文明特質。 清末調查不了了之 在清末,王國維、羅振玉這些大學者都相信,當年失蹤的殷商大軍到了美洲,就是後來的印第安人。當時的攝政王載灃也聽到了這種傳聞,1910年,清政府派歐陽庚(1858—1941)為駐墨西哥特使,處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時殺死華僑311人」的案件,攝政王便命他調查一下「華僑中有無殷人東遷的痕迹」。王國維和羅振玉都是歐陽庚的好朋友,他們也專門向歐陽庚請託此事,於是歐陽庚到達墨西哥後,便開始著手調查。 一天,居住在墨西哥中華華(CHIHUAHUA,當時的外交文書譯作「中華華」,今譯作「奇瓦瓦」)州17個地區的印地安人殷福布族(1NFUBU)百餘家,圍著清政府駐墨西哥使館請願說:「墨西哥革命時,殺死印地安人750名,這些印地安人都是中國血統,殷人後裔,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從天國經天之浮橋島到這裡的,請求清政府保護索賠。」 歐陽庚喜出望外,立即將此事報告清政府外務部,請示攝政王載灃,載灃批複道:「印第安INFUBU族自稱為中國人,於法無據。……華僑之中既無殷民東遷之事征,傳聞難作3000年前之歷史。」 攝政王對此事不甚關心,這件事便沒有了下文,只是此案的檔案尚存於台灣外交部檔案保管處,歐陽庚之子歐陽可亮也有記錄。 HOSI王是不是攸侯喜 1922年,歐陽庚任中華民國第一任駐智利公使,見公使館的馬車房後面有三畝涕竹,很奇怪,因為涕竹原是中國福建廣東的植物群,截其二節,剖為兩半,即可以為舟,甲骨文中的「舟」字,就是涕竹舟的象形。他問印地安僕人這些涕竹是從哪裡來的,僕人說:「從前聖地亞哥這地方有一半全是涕竹,後來砍掉蓋房子發展為城市,涕竹就很少了,涕竹筍是印地安人的祖傳外傷葯,是HOSI王3000年前不知從什麼地方帶來的,現在INCA(印加)的HOSI醫師用涕竹筍治外傷瘰癧,用針灸治內科百病。」歐陽庚聞聽此言,心中一動,當年盤庚避水遷都,不是發明了針灸治療瘟疫么?《神異經》說涕竹筍可治療瘰癧,這是中藥偏方,這些印第安人又如何知道?HOSI王會不會就是殷末征東夷的攸侯喜?商亡之後,涕竹突然在華絕種,這兩者會不會有某種聯繫呢?可待到追問時,僕人卻一聲不吭?所以,美帝你屠我華人後裔殷地安人,占我美洲,此仇不共戴天。中國就算髮現了又有個毛用啊。菲律賓發現了幾百上千年了,菲律賓還是菲律賓。近在咫尺的菲律賓你都不拿下,發現了美洲你會上?
黃種人早就移居新大陸了。要不然印第安人哪來的?北美也發現了維京人的村落。沒有資本饑渴這個航海時代的大背景,誰發現都是白搭。
這題目不新鮮,看看南美就知道答案了
你把舊世界的糟粕複製到新世界去,新世界立刻絕望給你看,而且一絕望就是五百多年。《百年孤獨》想寫什麼,馬爾克斯自己也未必那麼清楚,但他寫出來的那種窒息感,與莫言筆下的濰坊是不是很接近?蘇軾被發配到阿根廷。
不會有任何變化,古代中國的政權對荒蠻之地沒有任何興趣。就像樓上說的,維京人早哥倫布五百年就發現了美洲,但他們只用來種地放牧,最後並沒有什麼區別。
鄭和將舟師于海,經月余,遇阿茲特克藩王,彼自稱為羽蛇或赤豹後人,欲劫持大明水手為祭品。鄭和以紅衣大炮轟之,糜爛十四五里,阿茲特克藩王以瑞獸草泥和親,實以詐誠掩飾其夜襲劫營也!鄭和偽許之,是夜,以紅衣大炮轟之,糜爛三十四五里。夷藩王三族,阿茲特克遂亡。
附圖:黑暗森林中遭遇干不過的象兵……
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回答:明末,崇禎帝欲自絕於煤山,忽聞天津海邊出現一支勤王水師,船上的帆清一色的「鄭」字。太監回報曰:皇上,三保公的艦隊從美洲回來勤王啦!
不會怎樣。
不用說美洲這麼遠的。呂宋早發現了,我們親愛的祖宗們又做了什麼?把下海的人視為外人,他們受欺負時甚至不會派兵保護。
想要官方支持殖民,開拓萬里波濤,在我們這個時間線是做不到的
嗯,我可以回答"為什麼新大陸不是中國發現的"嗎?
很簡單,因為大氣環流,西風帶.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大氣層被地表運動帶著走,當然也是自西向東的自轉,但是畢竟是軟連接,所以移動速度比地錶慢,於是產生了風,必然是反過來,從東向西飄.所以如果歐洲發達,就容易發現美洲,如果美洲發達,就容易先發現亞洲.
可能要自古以來一下吧
中國人不會發現新大陸,而會發現新朋友。
汪直和劉香做夢都能笑醒
最煩這類問題。稍有點歷史政治知識,就會知道,發現新大陸的不可能是中國。
只有競爭中的國家才會進取外向,而大一統的皇權帝國,忙著維穩,力圖保持一姓江山萬萬年,哪有空把眼光投向海外?
發現新大陸是資本主義的商業冒險精神的具體體現,而資本主義要出現,首要的是制度上限制皇權,保障財產權,並建立公平的交易體系,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中式皇權凌駕法制之上,是不可能有資本主義發展的土壤的。
假設性的問題,應該是或然性的問題,而不是必然性的問題。
問以上這類完全不可能的問題,讓就好比問,江南如果出產馬匹,中國歷史會怎樣?
毫無價值。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去的東南亞,南亞,東非海岸不就是第一次嗎?比葡萄牙人早半個世紀,不也是發現世界了嗎?結果是什麼?
發現當地什麼都沒有,沒開化,比大明還落後,帶3萬人馬,國王隨便抓著玩,帶回北京當猴子!
不要再yy這種問題,應該感謝1840_1945年的苦難,把我們徹底打醒了。
沒有任何區別,中華文化歷來就不講究主動擴張,打仗也要師出有名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會在晚唐以後失去越南?
※不喜歡的長輩讓我不要管丈夫叫老公,我該如何反駁?
※若是寫一個段子,三國期間,那幾個人那幾句話哪些事迹。能顯出三國的風采與兒女柔情?
※如何看待傳古樓、師顧堂這類民間自發的古籍出版者?
※有哪些好看的介紹漢唐清歷史(類似於明朝那些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