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社交?
那年我一個人來到北京,帶上父親跟我說的一句話:多交朋友。
於是,上大學時,我酷愛社交,參加了三個社團,只要有活動,都會去打個醬油。我樂意留別人的電話,曾幾何時,我把留到別人電話數量當成炫耀的資本。
我待人熱情,對人誠懇,卻總是被忽略。他們只有在打雜的時候,才會想到這個社團還有一個我。那段時間,雖然很多場合都有我的存在,但永遠不是核心,別人也不太願意跟我交朋友。
認識了學校的一個老師,班主任,家裡人告訴我入黨很重要,我也沒有很重的意識,但是家裡人的叮囑沒忘。去找了班主任,和他說明想法後,他沒有說話、白了我一眼,低頭繼續工作。我只好識趣地離開了,至今沒有入黨。
其實我在很多場合都遇到過了這樣的拒絕,你以為你和對方留了電話存了微信,應該彼此能幫忙,卻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關係平等,才能互相幫助。
這個故事沒完。
幾年後,我已經是一名電視工作者,深夜接到了一個電話,正是幾年前的那位老師。他笑嘻嘻地和我聊了幾句,想要給親戚孩子安排實習。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加班,白天勞累困頓,晚上暈頭轉向,加上想到過去的種種,於是我只是搪塞了,說有機會再告訴你,就匆匆掛了電話。其實隨時都可以安排,當然,我什麼也沒幫他。
後來我忽然想到這件事,為什麼我沒有幫他,或者說,很久以前,他為什麼不肯幫助我。
答案很簡單,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讓對方幫自己的根本條件,是你能提供等價的回報。換句話說,過去我是個學生,沒法給他提供等價回報;而之後我不需要入黨,他也沒法給我提供等價回報。
而且,我們的感情基礎是零。
事實很冷,但這是事實。
我們總是去參加社交,卻不知道,很多社交其實並沒有什麼用,看似留了別人電話,卻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僅僅是白打了一個電話。
因為我們不夠優秀。
很殘忍,但誰願意幫助一個不優秀的人呢。
曾有個朋友跟我說,我參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為什麼會越來越孤單,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無人幫助我,難過。
我問她,社交場上,別人一般怎麼介紹我。
她說,我的朋友,小白。
我說,一般怎麼介紹那些優秀的人?
她說,獨立撰稿人、主播、導演、教授……某某某
我說,所以你懂了,如果你自己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所以,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的時候,先別花太多那些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先花點時間讀讀書提升一下專業技能。我們都有過參加一個聚會發現無話可說甚至不知道做一些什麼的經歷,因為,這個群體,不屬於你。
要知道,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幾個月後,小白參加一個電視欄目大火,現在她依舊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她告訴我,現在甚至有些人每天給她每天分享一些文字,還有些是之前不喜歡理我的人。
一個當紅作家曾經給我說過一個故事,他成名之前,給一個很大的報社投過稿,可是,多次發稿,卻石沉大海。
一年後,他的書大賣,這家報社的創始人竟然親自來找他約稿。
他們關係很好,因為一個需要賣書,一個需要發有質量的文字。有人說他和這個報社的關係好,他只說了一句話:
「等價的交換,才有了等價的友誼。」
別覺得世界殘酷,這就是遊戲規則,別著急痛苦這世界冰冷冷的像一塊鐵,請看完我的文字。
我在北京打拚的第一年,一無所有,可每周的都會有一個朋友來看我,給我送吃的,那哥們叫立冬,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曾經說,無論你是誰,但你是我兄弟。
後來我有點名氣了,他依舊跟我說,別以為你是誰,你就是我兄弟。
這種人,被稱為真朋友,他不適用於以上的規則。無論什麼時候,他都願意幫助你,無論你貧窮還是窩囊,因為你們共同經歷過一些事情,他們總是不離不棄。你們的幫助,不用等價交換,只用感情平等,就好。
這種人不用多,在這個浮誇的世界裡,幾個就好。
所以,放棄那些無用無效的社交,提升自己,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大。同時,相信世界上美好的友情,存在於彼此內心深處,安靜的保守著他們。
創建於 2015-09-1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謝謝邀請,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經驗吧。也是這些做法的受益者,但我沒有什麼故事可講。
先說一下整體原則:
人際關係很重要。但,人脈不等於感情交換。人脈就是簡簡單單的價值交換。
所以,我們維護人際關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活著的目的是「自己做出成績,讓自身有價值」。所以,沒有做出成績以前,不要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搞好關係上,不要在人際關係上糾纏太久,在人際關係中永遠不要考慮要從中撈取什麼。
另外一方面,成人世界,做人,具備一定的「預見能力」和「寬恕能力」,能讓我們省掉不少力氣。前者幫助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和損失,後者則為我們免除了人事的紛紛擾擾。
更重要的是: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是既成的事實,有些人,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人。也無需改變,無需多說。
1:人際關係是很微妙的。
人脈有時候不等於朋友。
古人就很聰明,朋和友得很清。
「朋」,上古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可見「朋」是建立在利益上的人,比如合伙人之類的關係。
而「友」的甲骨文字形,像順著一個方向的兩隻手,表示以手相助,才能為友。
所以,真正的健康的人脈都不是感情投資,是價值交換,這一點要時時刻刻記在心裡。
說到「友」,真的只能看緣份。什麼是緣份?本質上說,希望友優秀,自己需要更優秀。
2:「不」原則。
有能力的時候不隨便拒絕人,
沒有能力的時候不隨便答應人。
其他時候,不許願,不弔人家胃口,不要輕易炫耀自己的實力。
不妒嫉人,也不要招妒。
情緒激動的時候不要做自我辯護(因為說多錯多),盡量用一句話,澄清自己的觀點即可。
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和對你滿懷惡意的人糾纏。
背了黑鍋的時候也無所謂。但要告訴自己沒有下一次。
3:知分寸。
與人相處要知分寸,不可濫用別人的好意——類似「什麼你想要的是蘋果,人家給你的是梨」這種雞湯少喝。
4:給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確立一套自己的原則。與此同時,與人相處,時時刻刻觀察人家的原則,尊重別人的原則。
(比如,有的朋友吃飯忌口,唱歌挑歌,愛好方面有特殊癖好,你就盡量避開,千萬不要JJWW人家為什麼挑三揀四。)
5:要學會尊重一切規則。特別是價值輸出方定的遊戲規則。
正是因為人類所共存的弱點、缺點和局限性,所以,你就得學會與他們團結在一起。除非那個圈子對於你是累贅,那就微笑離開。
6:不要一味追求追求安全而穩固的人際關係。
你如果這樣做了,必然會引發哀傷和恐懼;愈追求安全感,愈會招致不安全的感覺。本質上來說,我們不被人所愛,只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愛。 我們不被人尊敬,只因為我們沒有價值。
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只有「學會愛」+「讓自己有價值」。
想要自己學會「愛」,要怎麼做?
我覺得有件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沒有任何動機的熱情。是的,這不能靠努力或經驗而達到的,只能在毫無心機的情況下,才能巧遇到它。我是說,你究竟愛的是什麼。
7:要學會順其自然。
人到了一定年紀才會知道,外在的方面往往由命運、時代、環境、機遇決定,自己沒有多少選擇的主動權。
把握好內在,做好自己,就一定有收穫。若是有人意淫你「憑什麼」,不要解釋,也不要回頭看它們。
8:第一印象永遠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就我本人而言,就人際關係而言,除過給我貼標籤,造謠的,抱團造謠我的,其他一切都可以忍受。
謝邀
如何更好地社交?
本來答這個題,寫的太長,寫成專欄了。老規矩,嫌長的直接拉到最下看思維導圖吧。
歡迎到專欄讚賞,社交媒體時代,你需要一個介面和一個LOGO - 知乎專欄
在社交媒體時代,人的社交模式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社交上的變化不僅影響社交領域中甚至還會改變整個人生,值得每個人認真思考和應對。
在傳統社會一個人的社交關係幾乎就限制在親屬、同學、同事這三個維度中,多年不變,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圈還會越來越小。在今天這個全新的社交媒體時代,幾乎每一天我們都會通過微信、知乎、在行、小密圈、公眾號等各種社交、社群APP認識新的朋友,這些朋友不僅分布在天南海北,而且從事各行各業。
在這種變化最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 社交的對象不同。傳統社會社交的基礎主要是血緣關係或亞血緣關係,這種基礎下社交對象的選擇是被動的,無論是否喜歡有些人就會成為你的親屬、鄰居、同學、同事,而且多年不變。在社交媒體時代,社交的基礎主要是由契約產生的協作和由愛好組成的社群,你可以自由選擇和什麼人採取什麼方式進行交流和協作。
- 社交的成本不同。傳統社會結識一個人需要合適的場合、特定引薦人,甚至長期時間投入;社交媒體時代只需要在某個社群里點兩下手指,或者發一封私信。
- 社交的深度不同。傳統社會無論是同學還是同事,都有共同的社交圈,只要是圈內人就有遠超他人的基礎信任。社交媒體時代,隨手的關注或好友申請,不僅缺乏基礎信任,甚至還可能是出於惡意。
依據鄧巴數字,正常人只能維持148個深度關係。換句話說,社交是在競爭他人的注意力、時間和信任。在這種競爭格局下,互聯網只是降低成本增加了渠道,卻並未消解信息不對稱,建立廣泛的信任。
基於這種變化的,從生活(被動)和發展(主動)角度分別給出三個建議。
從生活(無目的的被動接受)角度:
- 把握社交距離。社交媒體並未改變信任基礎,所以信任仍然需要逐步。需要明確意識到社交媒體中結識的人與傳統社會中結識的人信任基礎完全不同,不要輕信。所有信任都需要時間來沉澱,交淺勿言深。
- 篩選社交對象。互聯網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渠道,社交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在社交媒體時代不僅要選擇和什麼人社交,更要給社交對象進行分級。哪些人適合分享愛好,哪些人適合交流工作,哪些人適合傾訴情感。
- 投入社交資源。突破習慣的舒適區很難,很多人會選擇保持原有習慣的社交習慣。這種習慣體現到社交網路中就是拒絕,放棄通過社交網路獲得深度社交的可能。不投資當然沒有虧損的可能,拒絕損失的同時卻也錯過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從職業(有目的主動迎合)角度:
- 通過社交學習。信息爆炸的今天,一方面任何一個領域每天產生的新內容都遠遠超過個人的學習能力,很多人崇尚系統性學習的底層原因是面度碎片信息無法評估和篩選。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篩選方式,我們只需要選擇相信哪些人,藉助他們的眼光去篩選知識、理解世界;選擇和哪些人交流來打磨我們的思想和沉澱我們的智慧。
- 藉助社交決策。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每天要在各個領域進行不同決策。很多人還停留在傳統社會的學習觀念,崇尚個人學習,教育不懂買10本書,醫療不懂讀3篇論文,政治不懂每天看5份新聞。事實上這種一知半解對解決問題不僅沒多少幫助甚至有害。普通人就醫只需要具備基本的常識,一知半解很容易誤導醫生;前些年電腦城賣電腦的最歡迎的就是這種一知半解的顧客,捧上幾句就安心入坑了。既需要決策,又學不過來,怎麼辦?社交媒體就提供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們選擇一些人、了解他們、相信他們、諮詢他們。雖然我不像很多有錢人一樣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但皮膚問題我可以諮詢@陳語嵐口腔問題可以諮詢 @朱王勇 心理問題可以諮詢@葉壯 健身問題可以諮詢@柔王丸等等等等,這個術業專攻的豪華陣容我相信可以各方面碾壓某個全科醫生。
- 通過社交合作。合作不是推銷,不是滿朋友圈發廣告,合作是一個尋求雙贏的過程。關鍵是兩點:一是描繪一個LOGO,既然是雙贏,首先要尋找到自己一個能夠為別人提供價值的支點,通過這個支點撬動合作。這個支點的形式很簡單,兩三句的話自我介紹。這個支點的要求並不高,可以是你擅長的技能、可以是你知道的知識,可以是工作的經驗和職位,甚至是你是個真誠熱心的人。 二是提供一個介面,單向的給予很容易遭到拒絕也無法持續。前面找到自己能提供的價值,後面需要明確自己的需求。需要別人幫忙併不可恥,只要你有回報的意願和能力。既有LOGO,又有介面,就可以循序漸進,求得雙贏。
- 打造社交品牌。以上三種方式的底層是個人品牌,正因為有個人品牌,才有人願意向你展示推薦內容、才有人願意成為你的顧問、才有人願意和你合作。個人品牌由三方面組成,一是待人以誠,工業時代可以提供完美的標準化解決方案,但是社交媒體時代我們選擇和人交流、我們諮詢人的意見、我們與人合作,因為人不說官話、套話、因為人可以站在我的角度理解我的難處,因為人會記得我的讓步和付出。如果你不付出真實的情感,眼中只有利益,怎麼包裝也就是個微商而已;二是主動投入,社交媒體並沒有天然的基礎信任,但是我們有機會增加信任。主動花時間與人溝通、朋友圈評論、電話交流、線下約見、上門拜訪,碰到需要幫忙的時候,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就幫,絕大多數投資不會浪費。信任不會從天而降,但也不是無路可走;三是重視溢出,在社交媒體時代,每一次發言都有外部性(溢出效應),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的。 這些外部性會積累沉澱出個人品牌,這些個人品牌會競爭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在競爭格局下,對不發言的人,大家會默認他沒有正外部性的能力。 這個時代真正懲罰的其實不是負外部性,而是不發言的人。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變化即是機會。
有人藉機超越原有格局,有人墨守靜待時代發展。
每個變化都會獎勵敏銳感受變化、高效適應變化、明智駕馭變化的冒險家,先發優勢的紅利等待他們去挖掘。
每個變化都會懲罰是固執己見、墨守成規的保守派,算盤和馬車的悲哀在於,盡最大的努力去抗拒也絲毫無法阻止時代的巨浪。
你是冒險家,還是保守派?
不要急著回答我,想一想你社交網路里有多少人願意幫助你,又有多少人你願意幫助他。
哪些人在困境時會給你支持和力量;哪些人在拼搏時會視你為機會和後援。
所謂社交,最終也就是成就人和被人成就。
http://weixin.qq.com/r/D3WdhVzEwwG8rRjm9yA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們五個女生,高中好友。大學不同,畢業後工作地不同,我留在省會城市,她們有兩個回家鄉嫁到當地富有的家庭,有兩個在三線小城工作。
我們有個微信群,經常分享身邊的事。本來以為會一輩子好朋友,然而畢業五年後的我們差距卻越來越大。這個差距不僅是物質條件方面,更可怕的是三觀方面。說個最近發生的事,閱兵和九一八這幾天,有很多名星不和諧,曬了孩子,更有甚者曬在日本的旅行見聞。知乎里也引起廣泛討論,如如何評價范瑋琪閱兵日晒孩子等話題。我跟廣大知乎網友一樣,認為這些名星即便不夠和諧不夠聰明也不應該引起網友的謾罵和侮辱,這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年代,是一個反法西斯勝利的世界。然而我們五個人之一的女生,就是在名星微博下留言勿忘國恥的那種人,還說「如果mao主席還活著果斷把這些名星拉出去槍斃」的這種言論。五人中另兩個還附和她。 我跟她們說這種想法和做法都很無知,然後雙方爭論了幾句,我發現我無力改變她們的想法,就不再說話。只是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同情,悲哀曾經的好友逐漸變成彼此討厭的那類人。同情的是她們的眼界如此之窄,導致思想如此之狹隘。
然而我們還是在一個微信群里,同時我們也是微博、facebook、qq等所有社交網站的好友,卻在現實中越走越遠。她們沒辦法理解我跑步的愛好,就像我也不懂她們打麻將的快樂;她們不願意體會我穿運動休閑的舒適,就像我不理解她們穿奢侈品牌的心理;她們笑我去騎行曬得狗一樣黑,我也實在不理解她們躺床上看肥皂劇的愉悅。我們就像拔河繩子的兩頭,互相把對方往自己的陣地拉,卻誰也拉不動誰,到後來只能是把繩子拉斷,陌路殊途。
寫出這些文字我必須說明,我沒有任何優越感。她們在她們的圈子裡都是很優秀的。她們在當地生活富足,結婚生子,她們有體面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來源。在我們五個中,我在物質上是最差的,在我所在的城市也是極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而我們的朋友們,即便在小城市,卻通過代購的方式用著全世界先進的產品。她們上進,努力,儘可能給孩子好的一切,她們是優秀的媽媽和妻子。
只是我們不再是親密無間的朋友而已,很難在某事上達成一致的看法,在心裡暗暗覺得對方蠢卻又不敢說。在我們這段十多年的感情里,隱忍和勉強早已超過了快樂和理解,我們的友誼逐漸變成了無效社交,多說一句話都覺得沒必要。
我覺得有效的社交,就是讓彼此快樂、成長又能互相幫助的社交。要想實現有效社交,就必須捨棄無效社交,認真過濾自己圈子裡的朋友,留下與你最親近的一圈,儘管可能很小,但只要把有限的時間和資源用在這些更值得的關係上,那麼這段關係能回饋你的也就會更多。今天我們來談談「拒絕」和「價值」。
1.
可以說,「不會拒絕」是一種在社交中非常典型的迷失。
關於這一點,我自己也曾頻頻中槍。
對我來說,相信對很多朋友也一樣,「拒絕」是分難度等級的:
如果朋友只是請求我幫忙辦事,這事我辦不到,我可以拒絕得心安理得,頂多心懷遺憾;
如果朋友請求我辦一件我能辦卻不想辦的事,我有時妥協接受,有時委婉道出難處,大家相安無事;
可如果朋友請求佔用我的時間以向我索取情感上的陪伴,哪怕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會是個很大的麻煩,哪怕我已經起了拒絕的念頭,我最終都會被我心中的愧疚感打敗。
舉一個很小但典型有效的例子。
有一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感情上受了挫折,常常見面或是微信找我談天。一個夜晚,她又說自己心情不好,邀請我在校園裡散心聊天。當時我已經洗好澡,吹了頭髮換了睡衣,自然是不想動的。可是想到放她一個人鬱鬱寡歡的樣子,我卻不忍心拒絕,最後還是出了門。
當時的我總覺得她對我的依賴是對我「價值」的認可。一旦我拒絕了她,棄她此時脆弱的神經於不顧,她便不再會對我敞開心扉,邀請我再一起做些什麼。
而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
我以為我在做的是一種情感上高尚的付出,可真相是,我早已經被自己、和朋友加之於我的感情所束縛住了。歸根結底,我沒有認清我自己的「價值」所在。
2.
現在,我們不妨回到剛才的「拒絕難度等級分布圖」,想想這種層層遞進的難度是從何而來的。
假如你的朋友要你為他摘月亮,你會讓他醒醒。因為一句簡單的「我做不到」,已經是你拒絕他的充分理由。
假如你的朋友要求你為他寫作業,你不會害怕對他說出「你不願意」這幾個字,這是因為你知道寫作業是一件他需要自己解決的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和你交往不是因為你是一個全職寫作業的,你的價值不在於此。
當它升級到一個情感的高度呢?很多人此時就忘了,道理還是一樣的: 無論你的朋友向你提出什麼需要,「傾聽」、「時間」、「陪伴」、「支持」,別被這些親密的字眼蒙蔽了:一個需求只是一個需求,你永遠有權利和自由去選擇滿足或者不滿足。
當然我相信,既然能成為朋友,我們和朋友之間總是互相關心,並希望看到對方成功的。如果對方有需求或難處,肯定都渴望提供滿足,力所能及給予幫助,這是非常自然的。
然而,「有權利和自由去選擇」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你做一件事的動機,只是因為「你願意」,或者「你快樂」。你不會因為多滿足你朋友的要求而增值,也不會因為拒絕了你朋友的要求而貶值。
應該說,你的價值根本不需要他人的證明。
3.
提過很多次,在社交中,你的價值就在於你的獨一無二。
我聽過的大部分糟糕的社交關係,都是在「提供價值」的這一個點上出現了問題。在這樣不健康的關係中,多半是一方神經脆弱,一方不堪重負。
「xx歌手的歌都好難聽啊,大眾現在都什麼審美。」
於是你按下暫停鍵,摘下耳機,把mp3藏匿起來所以他不會看到你收集的這位歌手的整張專輯;
「你陪我去吃飯吧」
「你陪我去上廁所吧」
「你陪我聊天吧」
「你陪我去買東西吧。」
你心想著之前那麼多次都陪過來了,現在雖然有點忙可好像也沒忙到不能陪的程度。於是擠出時間,再心疼留給自己的那一點點空間。
「你到底和誰關係最好?」
「你快把我放到置頂呀。」
「你怎麼會和那樣的人做朋友,我特別討厭他!」
你哭笑不得,卻又啞口無言,最終也只能全當聽不見看不到。
最後你發現,你承受了強加給你的審美,多出了一堆對自己毫無意義的預約,甚至還被綁架了你的交友方式。
你發現你已經不再是你了,你不幸貶值了。
請記住,交朋友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而社交,也必須要基於「誰也不依附誰,誰也不屬於誰」這個共同認知上才能健康地進行。
你的音樂,有人不喜歡,自然有人會喜歡;更何況,哪怕這個朋友不喜歡你的音樂,你還有別的魅力值得他的欣賞。
你的時間,你自己支配。隨叫隨到或許很貼心,可這也不能證明你是一個很好的朋友,頂多是一個無私的技工。
你的情感,更是只該受控於你自己,不是說對方來勢洶洶,你就不可以細水長流。還有,你的朋友他不喜歡?你喜歡就好了呀。
別忘記,你永遠都有權利拒絕。拒絕他人的干涉,拒絕強行的佔有,拒絕一切對你不好的,或是你不想要的。
在社交中,唯有繼續做你自己,做你所愛,才能保持你最高的價值,也才能真正吸引穩定的,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別再通過不斷榨取自己去提供給他人滿足,我們要做的,是求同存異,再心懷感激地相互欣賞。
畢竟,皆大歡喜,可比委曲求全好多了。
你也許還不懂得如何獲得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自信、
你也許還不懂得如何獲得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自信、
塑造完美的第一印象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
跟任何人都能建立聯繫感並快速成為好友、
經營高質量的社交圈並成為核心人物、
讓別人來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關注「好好社交」公眾號,即可免費獲取價值298元《情感自由》社交乾貨!
http://weixin.qq.com/r/hkSXjxbEe0sErVLs9xG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利益。
你只需要搞明白利益兩個字就可以了,有人說等價交換,但還是太含蓄了點。歸根到底,扒皮見血,扯去那一層遮羞布,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二字。
父母對子女,戀人之間,朋友相處,行行色色打交道,全是利益二字。
父母對孩子先天有血緣羈絆,而且前人也說過養兒防老之類的古訓。所以父母對子女,利益。
你也不可能跟一個路邊的乞丐談感情。兩個人在一起相處,長相內在三觀都要有一點讓彼此看得上才會走在一起的機會。所以戀人之間,利益。
至於朋友之間就更不用說了,沒有利益怎麼會長久呢。
最重要的是,利益,不單指金錢物質這些。感情也算在利益裡面。
比如有人做慈善,除去隱性的收入,比如說名望聲勢之類。他在做慈善的時候,內心感覺到自己在做一件好事,內心給予自己肯定,收穫到自我價值的體現,開心,這些也統統都是利益。
你和一個人在一起很開心,這也是利益所趨。因為你不會無緣無故和一個不對路的人在一起,一定是有利可圖。要麼物質,要麼精神。
或者說,有人每天賺300塊錢。然後他的妻子孩子想去旅遊,旅遊需要花五天時間,每天要花銷400塊錢。也就是說他陪自己妻兒旅遊需要花費2000塊錢,如果他不陪的話能賺1500塊錢。
但是,如果說他跟自己的妻兒出去旅遊,收穫的快樂和享受大於2000加1500,那麼基於利益,就會選擇陪妻兒旅遊。如果不值3500,就會選擇不陪。
這就是利益決定一切。
拋開利益談感情的人,還沒有明白利益和感情從來就是一體的。
人本來就是趨利避害的動物。
其實利益從人類出現的時候就隨之出現。遠古以物換物就是如此。
但,春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諸位聖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迎合上位者的喜好,為了愚民,把利益美名為道德。定下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義禮智。
從此,君子不苟於利,人人談利益色變。唯恐自己被阿堵物所污染心靈,可笑可笑。
從有生靈誕生的那一刻,個體聚集成為群體,再到部落,再到國家形式。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利益貫穿相連。
因為個人力量不足,所以為了謀取利益,需要聚眾自保,進而謀取更大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也就是利益。也因為利益,父系社會最終取代母系社會。當然,在這其中,階級也隨之誕生,貫穿至今。
所以,只要明白利益二字,社交也好,生活中為人處事方方面面,拿捏好分寸,體現自己的價值,不去輕易觸動別人的利益,社交就是這麼一回事。
人性,本來就是黑暗的。正是因為明白人性的黑暗和脆弱,所以才要讓自己不斷的變強再強更強,讓自己成為一個能給予別人利益的人。
知曉這些人性的黑暗,並不是要讓你絕望,而是要讓你明白光從哪裡來。
把僅剩的一點良心給自己在乎的人。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種被需要。打個比方說,這就像是做生意,你能提供我需要的物件,信息,人脈,甚至是舒適度。其實舒適度呢,又是憑人而論的。你能提供對方需要的。但這不是說你去討好所有人,而是讓對方感受到你們之間互動來往是對彼此有益的。
如何更好的社交,這是一個簡練又乾脆的問題
作為一個看透社交的社會人,我想起三句話:
1.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2.那些為了合群而社交,成天在飯桌、酒桌、歌廳里尋找存在感的人,都會淹沒於芸芸眾生
3.正是孤獨讓你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如果是以前,你要和我說xx有個局,叫我一起嗨皮。那我一定隨叫隨到。但現在別說沒那麼多時間,就是閑的無聊也不想去。
流連過夜店的人都知道,人多才好玩,但往往一場局中的很多人你不認識。那種關係就好比你大舅老爺的外甥女的表弟的遠房侄子。有一點點交集都能搭上邊,導致在那種昏暗的環境里,你都不知道你旁邊站的人是誰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那種我朋友的朋友就是我朋友的觀念非常強烈。但事實很明顯,不過是喝了幾杯酒、聊了幾句天而已,怎麼就變成朋友了。要是真想交朋友何至於幾個小時下來,你除了知道他們的性別以外,其他的就一無所知。
當時年輕,在校園裡中規中矩慣了,出去浪一回覺得特別刺激、特別新鮮。而且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朋友的機會,不是說了嗎!先天靠爹媽,後天靠朋友。確實也長見識,知道了原來去高檔夜店大家都不付錢而是簽單。
有幾年的時間真的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喜歡放縱的感覺、喜歡嘈雜的環境、喜歡酒精入喉的辛辣、更加喜歡大家的自來熟。不斷擴展自己的交際圈,不斷增加通訊里的人數。在同為學生的時候,認識那麼多人、見過那麼多世面、喝過那麼貴的酒、出入過那麼高檔的飯點,是多值得炫耀的事。
過了那個年紀之後,突然覺得那幾年的荒唐都沒有任何意義,對未來還是充滿無知,不知道想要什麼,更不知道怎麼選擇、怎麼捨棄。
社交圈太廣,導致你失去了選擇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擴充、接納。形形色色的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更沒有時間去選擇,合不合適更沒有試過。
1.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荒言。
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勞累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無效的社交」。
什麼是「無效社交」?
列舉幾個場景:你跑到一個聚會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滿屋子客套話,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三天之後就記不清對方是誰……
仔細想一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被這種「無效社交」佔用了。
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現在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都只想認識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紹時那種沒底氣的樣子,別人不會把你放心上的。
而這種社交只能讓你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不自信,變得浮躁、焦慮。
因此: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在一個圈子。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們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就是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求人脈,到頭來卻發現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內求就是將自己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然後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內涵。
有時候,我們為了拓展所謂的人脈關係,在檯面上忍氣吞聲、一味的的去討好和順應,這樣下來的結果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把最壞的情緒給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別人,會讓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們不敢;而得罪親人,他們卻不會傷害你,那麼成本卻近乎於零,所以我們恣意妄為。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艱辛,所以才去忍你、讓你,縱了你的蠻不講理和驕橫跋扈。人生有無數種失敗,這是最悲情最蒼涼的一種。
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現實,談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談利益。既然每個人都是奔著目的而來,為何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直奔主題,合則來,不合則去。
2.真正的圈子是能從超級瑪麗、拳皇97,聊到現在經商管理,金融遊戲。
年少輕狂時,我還挺願意混到大圈子裡玩玩,聽著他們吹牛逼、說假話、到處稱兄道弟。沒喝酒之前說的話官方的讓你想走人,喝酒之後吹的牛逼讓你忍無可忍。現在想來確實荒唐。
現在的圈子很小,小到約一圈飯也就兩個星期,可每個飯局我都能敞開了說,想聊什麼就聊什麼,真正的圈子是能從超級瑪麗、拳皇97,聊到現在經商管理,金融遊戲。結束的時候還意猶未盡,然後期待下一次見面。
我其實還依然喜歡浪,無論是去街邊燒烤麻辣燙店還是一起吐槽一場無聊的電影,因為是真正的朋友和值得社交的人,我不需要跟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找話題拼酒喝。這種浪,真的特別自在,不用裝也不用準備話題,倍兒爽。
越長大越喜歡接觸圈子小的人,這種接觸會讓你上癮。我現在的圈子很小,卻感到異常充足。
3.沒有任何人值得你去應酬
兩句話: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以前掏心掏肺,現在要沒心沒肺
真成功、聰明的人都會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進可攻,退可守,可收可發、可隱可現。
因為人性有這樣一個弱點:當你在別人面前敞開一切,他就會覺得你一覽無餘,然後就會拿捏你。因為你的七寸,已袒露在那裡。
世上所有的美感,其實是一種陌生感和遙遠感。一覽無餘只會徒生厭倦。所以人間最美的距離,就在將夠著卻又還沒夠著的地方。
所以,未來的社會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離,都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
未來最珍貴的東西是時間,切勿隨便耽誤別人的時間,也切勿隨便浪費自己的時間。有點閑暇的時間,就不要去應酬了,多年不見忽然聯繫,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沒有預約,忽然請你吃飯,說明你只是某一個飯局的湊數的人。
切記啊:沒有任何人值得你去應酬!
有點時間多讀讀書,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豐富多彩。
人生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角色自由),修身養性,豈不快哉?
————————————————
我的徽信公眾號:roson0209,願結交有共同價值觀的有志之士。
關於關注生活之洞見,思想不設限。
不定期發布正能量、養生、佛學、時政、電商、近代史、營銷、商業模式、金融等方面文章!
1社交是很燒錢的,所以減掉不必要的社交是很重要的省錢良方。
2不要聽某些雞湯成功學跟你說的,以為靠近成功的人自己就成功了,融不了的圈子不要硬融。比如我也認識一些比較有錢比較成功的人,但我並不會為了和白富美維持交際圈而砸鍋賣鐵一起和她買買買,也不會為了維持和高富帥的友誼而各種掏空心思撐門面。向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學習很好,但是如果你沒有可以與對方相匹配的優勢,再社交也是白搭,因為很多人際關係其實就是等價交換,有些人自己沒看到或者不願意看到罷了。所以面對不能硬融的階層,不如把社交的錢省下來搞點正事。當然比自己更差的人也是不用浪費時間去社交的,就和比自己略好的人交往最輕鬆。
突然想起說這些,有感於看到某些人為了硬融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比如A刷爆信用卡和白富美一起買買買,b砸鍋賣鐵要和高富帥一起環遊世界所謂打開眼界……
現在大二
已經正確認識到高考的重要性,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
好的大學起碼高質量同學多一點吧(請原諒我用質量來形容)
不過由於自身原因才考到這樣的學校 怪誰呢
答主專科┬─┬ ノ( ゜-゜ノ)
大一的時候也盲目的參加了學生會,社團。現在想起來然並卵。
看起來很忙乾的都是些體力活,有些甚至吃力不討好。再得到一些虛名。
大一時候在部門交的朋友現在也不過見面點頭。
之後
之後有班級投票之類,突然意識到跟班級同學交流不多,也就努力在班級群活躍起來,路上努力看到打招呼。想想就跟賣笑似的。
現在覺得表面過得去就好吧。
很感謝知乎,是在大一的暑假加入的,有點遲。幸好,來得及。
什麼來得及?
就是看到這麼多優秀的人,講真,衝擊力還是挺大的,好有壓力,都覺得這個社會簡直容不下專科生了!
可是放下手機看一圈又覺得我想多了,大家也都看看肥皂劇打打遊戲,我還特意問了一些本科同學,她們表示身邊也都是這樣的現象。我有些安慰的鬆了口氣。
目前在努力充實自己。
專業藥學。想努力愛上自己的專業
有些盲目的學了一些軟體皮毛
還入手了kindle
看一些電影,嘗試寫一些觀後感
每天練字摘抄 果園之類
堅持每天慢跑(這學期才開始)
(這些跟我以前比真的是很充實了!)
漸漸發現做到這些後,我一點也不在乎那些社交虛榮,有時候都覺得在路上跟那麼多人打招呼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因為學ps pr sai認識了一個朋友,有一些不會的地方會經常交流。
因為跑步跟幾個以前的高中普通同學開始聯繫。
感覺很棒。
還有一個對句子審美相同的好朋友。
還有一個覺得目前狀態相同的好朋友。
磁場相同的人都不用努力去認識。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其實到現在,社交的形態也在發生變化,一財君給不擅長社交的朋友列一些社交的新形勢,也許從中選取你感興趣的領域,就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A 同甘型社交
01#追劇社交
達成時:先是《神探夏洛特》,然後是《四重奏》,接著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來是《人民的名義》。許久未見也沒聊過、坐在一起找不著話說的人,但凡提起「你最近在追××××嗎」,立馬就能順勢展開一次久違而親切的對話。要是遇到第一次見面冷場的狀況,這麼用也有奇效。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還能持續討論,維持關係。
破裂時:當越聊越深入,開始分享站的CP、對人物的喜惡並帶入自己的價值觀,並與對方發生衝突的時候。
02#吸貓社交
達成時:如果兩個人中一方有貓,可以在朋友圈有相關內容時及時點贊、評論「2333333好獃萌」,並在見面時提到「誒?你家咪咪最近怎樣?」「我給你分享一個罐頭鏈接好不?」如果雙方都沒貓——在微博上互相轉發艾特、微信里發些視頻的「雲養貓」也可以。
破裂時:貓友萬萬千,可貓咪比小孩難認,認錯了,這段情也就不牢靠了。
03#拼單社交
達成時:從公司人的辦公室到學生黨的宿舍樓,一起團購水果的,一起湊單點外賣的,一起湊夠包郵金額的時候,「奶茶特價買五贈一」的時候……
破裂時:主動組織大家拼單的人不在的時候;想吃的東西口味不一樣的時候;某些人老是忘記事後補齊自己那份錢的時候。
04#優惠券/紅包社交
達成時:因補貼政策和鼓勵分享機制而生。這也是一個神秘的社交團體,一百來號人在一個群里,誰也不理誰,只在每個飯點和交通高峰點的時候,有紅包和優惠券從不知名的群友那裡發出來。
破裂時:萬一哪天投資人都沒錢了,那些創業公司和互相掐架的公司也沒錢繼續補貼下去了,那該怎麼辦呢?
05#鮮肉社交
達成時:A:「咦?你也喜歡他?」B:「是啊,從2013年就開始啦!他的每首歌我都買,每場電影我都刷3遍,每個真人秀節目我都會反覆看的!」A:「我也是我也是!上次我還去接機了!對了對了他上次上的那個綜藝你看了嗎?」B:「當然啦,他在裡面好獃萌啊笑死我了,我還給他做了個GIF呢!」A:「我也做過啊,我給你看看嗷……」
破裂時:A:「我覺得我們愛豆和長腿妹在一起挺合適的。」B:「怎麼可能,他應該跟美瞳妹在一起啊!」A:「長腿妹!」B:「美瞳妹!」AB:「你根本就不是真心為愛豆好!!!」
06#口紅社交
達成時:「咦?你這個口紅色號好好看,是什麼牌子的什麼色號啊?」——說實話,女生的心理真的是個謎。撞了衫?氣上半天;撞了口紅?簡直像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一樣開心。要是被問起來自己的口紅是啥,還有一種像被晚輩請教了人生哲理一般的優越感在裡面。
破裂時:要知道,很多時候女生之間拿口紅作為對話的開場白,也就是你來我往的恭維而已,誰還會把它當真?
B 共苦型社交
01#比慘社交
達成時:一個人說自己頭一天摔了一跤,另一個人立馬彙報他剛剛吊完鹽水。一個人剛說完自己和上司拍桌子懟了起來,另一個人緊接著share自己最近的小鬱悶。反正,把彼此當垃圾桶,負能量多到不行。告訴別人自己很慘很不開心,也聽一聽別人的不開心,那就行了。
破裂時:一方飛黃騰達時。
02#減肥社交
達成時:Keep上是不是有不認識的人加了你好友持續給你點贊?CrossFit課堂里是不是有中年男子突然坐在你身邊給你打氣?公園裡是否遇到了約好再一起跑步的跑友?線上減肥訓練營里是不是有互相監督節食的熱血青年?
破裂時:一周後,當初信誓旦旦要減肥的青年放棄了自己,也放棄了說好要一起進步的新朋友。
03#買房社交
達成時:現在政策都那麼緊了,有買房剛需的人當然是要抱團的。建個小群,一起分享房源,一起解讀政策,一起頭腦風暴和中介智斗的方法,一起去看房……
破裂時:買完房;裝完修;房價不會再大漲或者大跌的時候。
04#排隊社交
達成時:在所有網紅店的門口,大爺大媽們可以交換一下待相親的晚輩的個人信息,約一下一起跳廣場舞的時間地點。年輕人,聊得來、顏值也對得上號的直接加微信也不是不可以。畢竟一排就是一兩個小時,說不定,你未來的創業合伙人就排在你身後呢?
破裂時:當和自己一起排隊的人換了口味的時候。
C 同仇敵愾型社交
01#遊戲社交
達成時:不管平時彼此多麼有成見,只要在遊戲里能互相欣賞,組隊開黑,總有站在同一個戰線的時候。另外,現在大家也懶得湊在一起打麻將,閑暇時間在《天天愛消除》上給上司或者心上人送個心,在《王者榮耀》里好好幫助他們完成英雄夢想,這人情,也就送成了。
破裂時:隊友網速太慢、技術太差或者突然掉線的時候。
02#毒舌社交
達成時:「看到你也討厭他我就放心了。」「你說得太對了,那個×××看著就讓人渾身不舒服。」「啊哈哈哈哈,聽說了嗎?×××最近又被自己坑啦!」一旦你找到一群能每天分享嘲笑的對象的動態,一起mean時。
破裂時:大概永遠都停不下來。
03#吸煙社交
達成時:現在禁煙令那麼嚴格,同一片辦公區的人,可能只能被圈在某個小地方抽煙,久而久之經常見面,借個火吹吹水什麼的,也就成「煙友」了。君不見,吸煙社交的典型案例《志明與春嬌》已經拍到第三部了么。
破裂時:換工作或戒煙後。
想要進入某個圈子,首先你要保證自己是和那個圈子裡的人相差不遠的處境。無論是物質上,還是在修養上。如果不是的話,一味的死乞白賴的硬生生靠上去,非但不會進去還有可能引起別人反感。沒有足夠的實力,是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
說的直白點,這個社會就是無數的人際關係構成的。尤其是在我們中國來說,在很多時候情都大於法,大於原則性。以至於我們的慣性思維就是到那兒都要找人,找關係。所以,圈子很重要,裙帶很重要,這意味著無數的圈子裡有無數的潛在人際關係,可以在自己的以後工作生活中帶來便利,甚至會帶來一些比別人要更牛逼的優越感。
別人能發現你的價值,覺得能從你身上得到相應回報的話,可以允許你能進入這個圈子。那麼下一步就是利益共存化,只有把利益共存才能形成牢靠的人際關係。無利不起早,人家什麼好處都沒有的話憑什麼要去幫助你,去為你打開方便之門呢。不要以為一起吃了幾次飯,喝了幾頓酒,泡了幾次澡,就可以讓別人為你踏實辦事了。平時的吃吃喝喝,逢年過節送點小禮物啥的,那只是日常維繫罷了。真到了什麼事兒上,那還是要靠真金白銀來開路的。如果天真的以為靠平時吃喝玩樂就能找人靠譜的辦事,那趁早拉倒吧。
我相信人世間的一切美好,但是我也認同行走世間利字當頭。有真誠的友誼,也有靠譜的感情,但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太少了。拋開親情之外,人與人交往,都是需要投資的。投資分很多種,感情付出那也是投資,你覺得你能找到靠譜的朋友,你覺得你倆不談錢,不談物質,但是平時的感情付出不也是投資么。不要以為人家朋友幫你辦事就是天經地義,就是理所應當的,人家去靠他的關係來幫你辦事,人家的關係也是靠日常維護才得以保持。等到以後呢,你幫他的時候,你再去找你的那些維護的關係來搞定,這不就是交換了么。人情債最難還了。有時候我寧可花錢也不願意找這種不花錢就能辦事的人。因為這往往意味著你沒法去具體量化一個付出程度來讓對方滿意。把握拿捏這個度很難,很糾結。
做生意,往往都是官商勾結,離不開那些當官的。有了官員的關係,做起事來很方便很有效率。沒有關係的話,可能往往一道必走的程序就能拖個十天半月太平常。很多做生意的人都願意哪怕花錢省時間,也不願意規規矩矩的去按制度去走流程。這樣太耗費時間,他們耽誤不起。就拿前幾年的房地產來說,有多少樓盤都沒辦好一切程序就敢預售了。為啥敢,還不是因為跟上層關係搞好了,有恃無恐么。上邊來檢查了,那就停一下,上邊一走又大張旗鼓的搞起來。很多時候,都是面子上的事兒,過場。大伙兒都心知肚明。但是如果說要這些老總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走的話,他們損失就太大了。遠遠比他們去花錢維護官員關係要多得多。如果有哪個生意人覺得完全靠自己能力,不去指望任何人來行方便的話,那他要是做起來可就不知道需要耗費多少的時間和精力了。
人需要清高,需要保持自我的原則性。前提是別人無法左右你的生計時候,你才有資格去說清高。這個年頭,能清高的人,能輕描淡寫的說什麼物質不重要關係不重要的人要麼是已經踩著別人爬了上去,要麼就是被人踩的抬不起頭來假清高罷了。這兩種人,一種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一種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所以,少看雞湯,喝多了以後真會病的。
人際關係沒那麼簡單,吃吃喝喝玩玩的只是小手段,利益共存才是最終目的。想要人家帶你玩兒,首先也要讓自己有資格玩得起。遵守遊戲規則的人,並且能按照規則過的很好的人,才有資格在以後凌駕於規則之上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想到一句話,高質量的友情發生在兩個獨立人格之間。
在一個大森林裡,住著許多不同的動物,為了生存它們不擇手段。
一天,有一個不幸的人類迷失到了森林之中。
他很想了解和接觸這裡的動物,因為他要儘快的融入其中,不至於顯得格格不入。
現在,他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這裡活下去。
他餓了,沒有吃的,跑去和森林裡的猴子們套近乎。
他總是奉承的說到: 你們的爬樹技術真好,摘到的水果真是可口,如果能給我分一些新鮮的食物就好了?
希望能夠有猴子看在他禮貌請求的面子上慷慨的給他一根香蕉。
當然,高興的時候猴子也許會扔給他一些爛掉的香蕉,大多時候他得到的還是香蕉皮。
他想明白了,因為猴子上樹摘摘香蕉的時候,他只有下面看的份。
他不會爬樹,所以很難融入到集體中。
他每天可以做的工作,就是不停的討好猴子,說一些奉承的話語,然後在猴子上樹的時候幫助他們撿掉在地上的爛香蕉。
時間長了,他覺得通過努力,自己已經融入到集體中了。
到了儲備過冬物資的時候,所有猴子開始互相交換食物材料,以便不會在這個冬天被凍死或是餓死。
猴子們在山裡尋找到不同的食物,都會準備好幾份,匯合的時候相互做交換。
然而人類等了許久,沒有一個猴子來和他交換東西,直到交換結束,陪伴他的只是那些爛香蕉和準備好的奉承話。
還會有一兩個猴子過來,抱歉的說,真是對不起,我們沒什麼需要和你換的。
是的,它們把他給忘了,就像掉在地上的爛香蕉一樣。
人類開始思考,為什麼我怎麼努力,都沒法跟它們親近,總是像是在排斥我一樣。
在樹上,兩隻麻雀在討論著他。
「這是我見過最可憐的人類。」
「沒錯,他可是人啊!」
人類聽到後瞬間醒悟了。沒錯,我是人類啊,我也會很多它們不會的技能。
於是他找到一些木材,通過鑽木取火得到了一點點火源。他很高興,這樣自己就不怕被凍死了,然後用樹枝搭了一些陷阱捕獲掉進去的小動物,又能享受到美味的烤肉。他可以試著自己去搭建茅草屋來居住,在這樣忙碌的時光里他已經沒工夫去思考如何能夠更好的社交?
因為他很忙!
天氣漸漸的變冷了,而他不但可以填飽肚子,同時也不懼怕寒冷了。
就在此時,他發現他的老朋友們主動前來拜訪。
猴子們帶著豐富的水果,驚訝的表示出歉意,沒有想到原來你會創造這神奇的火苗。
猴子們表明了目的,真誠的想要和他談談交換。
「我們快要被這寒冷的天氣凍死了,而你有我們需要的火源。」
人類沒有計較以前的事情,而是說出了和以前一模一樣的奉承話:
「你們的爬樹技術真好,摘到的水果真是可口,如果能給我分一些新鮮的食物就好了?」
你猜猴子們最後怎麼做了。
別讓你的討好變得沒有任何的用處。
你之所以會無底線的討好別人,不是因為你懦弱,也不是因為你善良,而是因為你根本不重要。
社交的價值不在於去認識別人,而在於讓別人來認識到你的價值,前提是你得有些價值。
更多的時候,生活是比較現實的,也可以說大多數人是比較現實的。
所以不要為了擠進別人的圈子,而忘了自己,你想更好的社交,首先要有一個讓別人記住你的理由。
我想最無用的社交方式,就是酒桌了吧。
一群人,可能A是B的朋友,C是B的朋友,又來了個D,跟A相識,跟B也熟,跟C不認識。
那麼這幾個人,在一起,喝一頓酒,互相介紹一番。D能和C有多在的交集,C和A又能有多深的友誼。
酒是聯繫感情的紐帶,三五好友,對飲一杯,吹吹牛逼,聊聊天,
但是一群不相干的人,大口大杯的喝酒,不著邊際的吹捧,能有用么?談談我最近對社交的一點感悟吧。
非社會學專業,以下名詞純屬個人瞎謅。
在當下互聯網社會,我覺得一個人的社交關係網路可以分為近距離和遠距離社交網路。
近距離的社交網路,我叫它within-distance network啦,因為這個網路是因物理上的距離比較近而形成的,比如你身邊的人,一個學校的,一個單位的等等。這些人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或者隔一段時間會見的,肯定要好好打交道。
遠距離的社交網路,是指網路上或者因為某種際遇(比如一個論壇或者會議認識的平時不會見面的人)認識的人,我叫它value network,為什麼是value呢?因為通常這種情況下認識的人,是因為對你有某種價值,或者你們在同一個價值觀里。比如知乎、微博上我關注的人和關注我的人,如果認識了,那絕大多數情況是我認同ta或者ta認同我的價值觀;再比如你想要達到某個目的(找工作要認識大牛、商業合作等)而通過介紹或者網路上結識的人,ta對你是有某種價值的。因此在你的社交網路里,這種遠距離的通常是以「價值」為核心而構建起來的,所以我叫它value network.
當然啦,你的近距離社交網路里也有和你相同價值觀或者同一個價值目標的人,比如一個行業的或者一個專業的,但很多情況下也有和你雖然距離很近,但是並不是一個價值體系的人。中國人稱之為「道不同」,就是非志同道合的。
我覺得這兩種網路要二者結合,不能只顧一邊,只沉迷於其中之一。
近距離的社交,是因為ta和你的碰面次數甚多,交集也多,不打交道是不可能的;而遠距離的社交,因為價值體系的相同,人們會更enjoy這個關係,因為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相處更舒服,雖然只是遠方的陌生人。
然而,一味沉迷於近距離的社交,會導致很多大家經常說的「無用社交」。因為畢竟近距離範圍內很多人志不同道不合,說話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以後也不會有太大的交集。答主在國外留學,身邊的華人圈子的酒肉飯局真的是多如牛毛,因為大家都已經是碩士或者博士了,其實家庭、教育等各種背景差異化非常大,有時候很多人真的是在強行social。這種「酒肉飯局」,和本科時那種大家一起互不嫌棄的通宵玩牌K歌完全不是一個感覺。答主博一博二還算比較social,不管什麼飯局都盡量參加,博三了頓時覺得其中有些局確實毫無意義,不是說對自己的未來有沒有意義,而是可能答主比較耿直,覺得和自己完全不是一個世界、以後也不在一個價值體系的人強行稱兄道弟(或者親愛的)實在是很尷尬。。現在就比較坦然,會克制一點,無意義也聊不到一起去的飯局就盡量不去了。當然啦,跟近距離的、不同價值觀的人的社交還是要有的,只跟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人會越來越局限、狹隘。
同樣的,一味沉迷於遠距離的網路社交,雖然結識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可是僅限於此也很有問題。道理很簡單,雖然大家在網路相談甚歡,但是缺少和現實生活的交流肯定不行啦。另外一個很大的潛在的壞處,也是剛才提到的,過多的和自己相同價值體系里的人打交道會讓人視野變得很窄、很狹隘。人還是要多和不同的價值觀和思想碰撞,發生衝突,這樣才會讓自己更有思辨能力、更包容異見和異己。不過一定程度的擴展這種遠距離的『value network』,找到更多的「知己」或者小夥伴,也很有必要且很有意思。
所以還是要兩者結合,以此來保持自己思想和人脈的多樣性同時也減少無用社交,至於平衡在哪個點,這就看自己的偏好和個人情況啦。
還是學生沒太多經驗,只是覺得總結成了這兩種不同的network非常有意思~
對於「好的」社交普遍的誤解在於,很多人把「社交」看成是一種結果,而非一種過程。
什麼是結果?在大型社交場合中凸顯自我,在大批陌生人或半熟人面前談笑風生、遊刃有餘,希望能夠從眾多臉孔中凸顯自我,找到優越感。
但是和大部分表象一樣,如果不想清楚每一場社交的背後目的是什麼,再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所以:為了社交而社交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想要更好地社交的第一步,就是想清楚社交的目的是什麼。
我用運營公司的思路來解答這個問題。
一家公司的生存邏輯大概是這樣的:產品是核心,通過營銷渠道將產品傳播出去,然後獲取用戶,通過引導客戶付費或通過流量引入廣告賺取利潤。
再從一個個人的角度來看:能力和資源就是核心。通過社交渠道展現給別人,然後獲取人脈、資源,之後再通過各種方式將這些資源「變現」,可能是一份高薪工作的offer,可能是一個業務上的訂單,甚至可能是將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
所以社交和產品營銷推廣一樣,只是展現個人能力的一個過程、一種渠道,而並非一個目的本身。
當我們盲目的將過程當做結果來追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得不償失。好比一個依靠噱頭、事件營銷、或補貼吸引用戶卻並沒有高頻剛需的O2O服務,初期可以迅速看到大量的用戶註冊量,但後來發現用戶都不活躍、沒有新訂單,而不留存的用戶如同沒有用戶;同樣,廣泛社交可以很容易地感覺到自己在結識很多的人、添加好多的微信好友,但沒有目的社交關係在認識第一次之後就很難繼續,見過一面之後不會願意再次應邀的人脈也不能算作是人脈。
所以,「如何更好的社交」這個問題,實際上應該換個問法:
「如何更好的展現自己的能力?」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找準定位。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不夠具備足夠的社會資源去在各種各樣的場合、社交圈都能夠產生價值,因此找好一個符合自身能力的切入點非常重要。而這個切入點就是自己稀缺度高的那些領域或場合。
o
稀缺度:一個東西的稀缺度越高,價值越高。
o
社交強度:社交強度越高,意味著耗費的資源就越多(時間、金錢、精神消耗等等)。
當能力不稀缺的時候,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社交才能夠讓別人了解和認可你;而當能力非常稀缺的時候,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有很多人等著想要認識你。
所以,找準定位就是在於找到自己稀缺度高的市場。
一是去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充分發揮,二是可以看到市場上的稀缺需求去學習相關的能力。比如,你可能發現你比周圍的人都更懂得電影,每年都可以準確預測奧斯卡獲獎名單。這時候你可以選擇在豆瓣上寫影評、給微信電影大號投稿發布,然後等有一定知名度之後自己開設公眾號。或者你可能發現市面上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在學習Python,於是開始自學、在論壇上提問,認識共同學習的好友、可以交流經驗的導師,然後等學習到一定程度後去一些互聯網公司實習。
第二個建議,注重線上社交,惡補線下社交。
正如公司需要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推廣產品一樣,個人能力的推廣也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來共同完成。
- 線上社交:互聯網時代的新興事物,能夠廣泛社交而且成本低,具有可控和高頻次的優勢。
1.
可控性:發布內容可以充分準備,發過的東西可以刪掉/重發,讓新認識的人回頭看歷史帖的時候看到你最想展現的東西。
2.
高頻次:單聊、群聊、朋友圈留言、點贊等多種互動方式,有效提升印象。
注重線上社交應該很好理解,一方面去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簡單便捷和傳播,同時要控制發布內容維護個人形象。
- 線下社交:渠道有限,而且成本較高(時間、金錢)。因此線下社交需要更注重效率,隨著年齡增長線下社交會變得越來越有目的性,因為隨著工作、婚姻、家庭的到來,時間成本會越來越高。因此,預約對方線下見面時需要優先考慮對方的成本,年長的人會比較難約。如果你能夠提供很高的價值,那麼對方可能會願意去一個距離TA很遠的地方找你,但如果你本身並提供不了什麼價值,最好去對方方便的地方。
第三個建議,能力是1,至少要讓自己的能力達到1。
正如產品是一個公司的核心一樣,能力也是個人需要用於體現價值的最終衡量標準。
這張圖解釋了能力和有效人脈之間的關係:
1.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而是指數的;
2. 在有效人脈積累維度上0不是最差而是可以變成負向的。
首先,當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社交才開始變得有效。
假設這個一定程度是1,在同等的社交強度下,能力超過1越多,就會獲取越多的有效人脈;相反的是,當能力低過1越多,有效人脈的流失也就越快。
社交在這裡扮演的角色是可以使這條線更steep:頻繁的社交可以讓能力大於1的人迅速獲得更多有效人脈,但是,頻繁社交卻會使能力小於1的人迅速流失更多有效人脈。
所以總結一下我對於「如何更好地社交」的三點建議:
1. 找准個人定位
2. 注重線上社交
3. 能力培養至1
微信公眾號:zyndavid
在行頁面:朱英楠David- 職業夢合伙人兼CFO
先做好事,再去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吧。這個社會已經夠浮躁的了,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一下吧。否則,你就是以後牛逼了,你也幸福不起來或者是畸形的幸福。
說太多沒用 不是因為你人脈廣所以你牛逼 而是因為你牛逼所以你人脈廣。高中我就這麼乾的。走在路上別人不給我打招呼我也絕對不鳥他。就這個意思。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這樣的朋友肯定是值得深交的。社交本身就是一種平等的交換,互通有無,彼此互利共生。而不平等的交換可以理解剝削,甚至是掠奪。就像不平等條約,虧本的買賣大家都不想做吧!
難道世界上都是這樣勢力的,交朋友都要有利可圖?交朋友可以無利可圖,知己之交嘛,彼此難得能遇到能談心的朋友。而社交明顯就是目的性很強的,為了目的而去與人交友的。自然要考慮別人能為我做什麼,再考慮要不要繼續交往下去。古往今來又有幾人遇到了知己?
現如今人們都希望能結交貴人,讓其相幫,必能成其大業。其實這就是不勞而獲。可是你又能為貴人做什麼呢?貴人為什麼要去結交你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觀不合還是要分噠!
正因如此,社會上社交人脈類書籍大行其道,我做為一名資深屌絲,自然也渴望成功,不斷思索著未來。也涉獵了不少此類書籍,書中所言大同小異,大談如何交友,如何成功,成功學味道十足。直到我看了外國人寫的社交類書籍,我對社交有了新的感悟。雖然書中觀點與國內大同小異,並無新意。其中描述道,他是如何結交某製造企業老總的。他幫助該企業銷售產品十萬台,所以企業老總才打算與他結交的。這個很普通的細節,讓我想明白了,社交要想成功就必須要體現自身的價值,人只會和有價值的人交朋友。要想社交成功,你必須是一名值得結交的朋友,只要別人覺得認識你值,別人自然就會來結交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交要講究效率,不是交換名片,添加聯繫方式就是社交。我們要不斷的提升自我的高度,讓自己成為優秀有價值的人,我們身邊的朋友自然就是有價值優秀的人。不要整天想著不勞而獲,多思考怎樣體現自身價值。
就想我這樣,我知道我寫的很爛,但我還是要表達我的想法,用我的想法影響他人,可能影響力微乎其微,沒辦法,這就是我現在的價值。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希望將來能更具影響力,體現更大的價值。推薦閱讀:
※工作中遇到特別討厭的同事,怎麼破?
※思維略帶深刻後,面對一些缺乏理性的朋友我該怎麼辦?
※有哪些你一看完就關注了答主的答案?
※有沒有人覺得閨蜜這個詞特別矯情?
※在知乎上看見私信紅圓點,內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