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請學長學姐們談談進竺院、學在竺院、生活在竺院的經歷。
我們真的不是三本。。。
本人系2014級竺院人文社科實驗班
今天偶然看到這則問題,深夜有感,就結合個人經歷總結下這三年來的所思所想,將第一次作答獻給竺院吧。
【進竺院】
高考直錄/保送/暑期選拔
高考直錄不必多說,好好高考考個好分數吧;保送主要是外語類保送,現在大門應該已經關上了;暑期選拔佔據了最大一部分,筆試、體測、面試。筆試面試成績五五開,體測作為門檻和加分項。筆試好好準備時事、文學常識、邏輯、數學物理(自招難度)、英語(辭彙題當時覺得有點難,專四的樣子),體測好好鍛煉身體沒啥說的,面試主要是看下英語表達和數學功底,另外會問最近在關注什麼未來想做什麼之類的行為問題。
其實這些測試基本上都可以有準備到,但可能想清楚為什麼要進竺院可能是更重要的。本人是在高三旁聽包利民教授講希臘古典政治哲學的榮譽課時被征服的。
【學在竺院】
專業任選、榮譽課、導師制個性化培養、海外頂級名校(哈佛、MIT)畢業設計、更多的獎學金/保研外推/出國交流機會
個人認為在竺院最最核心的是能夠對世間很多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和接觸,無論是在課程上,還是在和同學的交流上。MIX混合其實就是竺院的核心文化,我總是能碰上與自己不同的很有趣的人。比如我以前特別喜歡去某混合寢室串門,看看自動化(控制)方向的同學機器人做的怎麼樣了,數學的同學又在研究什麼啊,光電的那位小哥是不是去帶領合唱團啦,計科的那個男神是不是又裝了個顯示器在打2K啊。
課程上:以人社平台舉例,歡迎混合/巴德年/求是班同學補充,文藝美學(徐岱)、中西方哲學(包利民、董平)、世界文明史(沈堅)、邏輯學(胡龍彪)、生科導(唐建軍、吳敏)、西方文學經典(潘一禾)、Java(陸漢權)、微積分(蘇德礦、盧興江)、線性代數(劉康生,如果聽得懂的話)都是難得的好課。對於這些博雅類榮譽課程,雖然我現在無法說出具體效用上的對未來的好,但我得告訴你我學下來真的很爽。
其餘的挖個坑,以後慢慢答
【生活在竺院】
個人經歷主要是竺院領袖培養計劃、竺院學生會,其他竺院團委、全媒體等也是很不錯的學生組織。靈韻音樂劇社、靈韻合唱團也非常非常的出色!玩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院紀念品義賣然後拿賺來的錢去省兒童醫院幫助白血病兒童,去義烏14天的城市生存,香港的文化交流,MIX節(太多精彩回憶,有紀念冊的)……還有很多有趣的社會實踐比如紅原支教Blabla值得你去探索。
放點圖挖個坑,得閑會來答完的。
總結一下,這是一個人的黃金年代啊,能在竺院度過我還是很幸運的。
補充一下,太多人問了……
【竺院學生如何就讀建築系】
首先建築學在13年還被歸為【設計創新大類】,是在13年吳越大佬留美歸來掌管大權後,他要」建築學站在工科和藝術的前端「,因此把建築學帶到了建築工程大類 下和土木工程做鄰居。這是前言。
要讀建築學專業的話,美術功底是前提。很多人問我什麼水平可以……
附一張我年少時期的練習圖……沒用擦筆,沒理線條,全憑一腔熱血……
當然靜物是不夠的……練習期就是石膏……靜物……五官……人像……
接下來就要練速寫……水彩……馬克筆……無窮無盡
就讀建築學的流程是這樣的——
在教務網上選擇專業——等建工院網出考試信息——筆試(形式是素描或速寫,創作A3作品一張,題目每年會變涉及靜物風景建築都有可能)——面試(主要問問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專業),然後就等結果了。
大一上的績點還是很重要的,主要看績點和筆試。
---------------------------------------------------
【學習】
對的,首先我們不是三本。我們可能是這個比較牛逼的學校里,被認為最牛逼的學院。
它牛逼的地方在於我們要學一大堆非常高深的課程。比如文科生要學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而理工科一個個都哭著學數學分析(甲)。
普通大學說微積分難,竺院人設的說哼,高數算什麼,不如微積分。然後求是的就說哼,微積分算什麼,不如數分。然後混合的說,媽的你們那是乙。我們是甲,你聽說過實數完備性嗎?
課程又多又難。但我個人認為,多學點總是挺好的(雖然我的專業貌似用不到那麼高級的知識)但竺院出去的在具體的主修專業里,表現大部分都非常非常屌。這種屌不僅體現在成績上,還有思維模式,上進心和責任感。
當然,我承認這個院里有很多學霸,甚至學婊。還有那種彈指一揮間讓普通百姓一學期的努力都灰飛煙滅的學神。雖然我對學婊沒什麼好感,但學婊又不是只出在竺院,學婊到處都有。眾人把蕩婦押到耶穌面前,耶穌說:」你們當中要是有一個人沒有罪,那你們就向她丟石頭吧。「學婊也是這個道理。
這個院里大部分人都挺努力是真的。別人沒注意到你,只能怪你自己沒發光發熱。
【學生活動】
竺院也不都是學習,它有非常豐富的學生活動。竺院名下的兩大藝術類文娛組織,靈韻音樂劇社早就走向了全校,甚至走出了浙大。《chicago》專門給C9聯盟的領導們留了座位。滿舞台的jazz,黑絲和大腿,聽著歌眼看我就要彎了。我沒趕上《rent》演出的時候,但聽學長說《rent》簡直是巔峰之作。
然後是靈韻合唱團。有文琴總團在上,合唱團算不上一個校級組織。但小團體有小團體的好處,那就是更強的凝聚力和更親和的氛圍。待會兒團長看到這裡想說兩句可以跟上。
學生會和團委算是常規組織,答主沒辦法說的很具體。作為院級的學生服務平台,不和校級的比較,竺院的不能說做的最好,起碼也是數一數二的了。答主本人隸屬於舉辦晚會的學生會文藝部(以及樓上的合唱團)。我只能說,竺院的新年晚會,基本上是模板了。隔壁sea學院的新晚,連策劃書都是借了我們的看的。
至於其他的學生社團……我就不提了。你總看的見竺院人的。
浙大的制度是大一下學期(大概4月底5月初的樣子)選擇主修專業。一般大類的學生首先在自己的大類內選擇,否則視作轉專業;而竺可楨學院的學生(此處指混合班和人文社科班,下同)可以在全校範圍內,不分文理工的選擇。這被視為竺院的一大優勢。
我有一個同事是竺院的,體驗就是,各種考試我們只能爭第二,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還不是跟我一起在搬磚。
考敗來浙 數學無敵失常發揮 本來清北是不那麼遙遠的目標 加分都拿到了 然後來了浙大
剛來的時候 並不是竺院 心裡總是憋了一口氣
後來強行轉入竺院 也算是聊以自慰
然後發現竺院的人已經自成一個圈子 很難進去
不過資源什麼的還是很豐富的
希望有機會成為大神取匿並更新
一張圖解答疑惑
智商總是被周圍碾壓,整天打遊戲的數分啥的考一百,不務正業的都是牛人。同學會基本得去加州開。回首四年真是難忘的日子,現在公司也是當年的混合班小夥伴們一起,感覺又回到了當年
工科混合班思想比較開放,更多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抗壓能力強,許多人文理工兼修。
很多畢業後去了美國,沒有去美國的大多讀研究生,之後又有很多人留學去了美國留學。
畢業後多在國外工作和生活,許多在矽谷,一部分在華爾街,少量進大學做了教職。
當然也有一些找到好機會回國的。留在國內的許多都從商,做學問的反而很少。這個我要回答
跟好基友相識近7年,起初不知道她是什麼學校的(好像不太重要),後來無意中知道她是浙大畢業的。去年的某一天,我們在斯里蘭卡霍頓平原徒步,她突然說了句:我們竺可楨學院畢業的,那是什麼地方你知道么?。。。。。。當時我就震驚了,我只知道她很聰明,沒想到原來是竺院的。
她給我的印象就是學習能力很強很快,思維敏捷,應試能力一流,偶爾犯二,人很懶,IQEQ都高。
然後看股票特准,每次她看上的股票,我就盲目跟從,哈哈哈。
有個學弟穿著竺院院服去北京開會,回杭州時在高鐵上被人呵呵地問是不是北京某私立醫學院的學生
竺可楨學院 的前身是玉泉混合班。我老公就是混合班的,呆滿4年的混合班學生。
當年大神一樣的存在。
他的名字和照片,現在還掛在竺可楨院的牆上。
很自豪。
學的累可以有高三親切感。 當然你能在壓力下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還有你要習慣校內【竺院大神】以及普通人【三本學院】的印象
三本學校即視感
三本中的戰鬥機
我…昨天下午剛被判了死刑
末位淘汰制
想混的就GG了您嘞
突然想回答一下...希望過兩年還能答這個問題不被貴院踢出去2333(以及我們真的不是三本啊
感覺就是...數分好難普物好難都好難啊
但是老師都好可愛講的好好哦~
小夥伴都好上進要強又體貼~~~筆芯 @機靈 @並不知道我室友知乎號噗(/≧▽≦)/
工作了發現基友都在國外
基友竺院。。我覺他最大的技能就是。。每次股票都買在對低點賣在最高點。比如去年2月清倉。今年1月清倉,2月入,比如5000跑路。3500入,4200跑路,3700入。。。神一樣的感覺
姐姐當時是第一批入學生,一個班的同學只有我姐姐和另一個人是高考考進來的,然而我姐姐最後還是力戰他們贏得了北大的保研機會
每次被問學院的時候,都要解釋半天
培養方案年年變,跟不上政策步伐
不過跟別人聊天時談起「當年我XXX都學過」的時候可以享受一下片刻的被崇拜感,雖然《數學分析》跟數學系的沒法比······這種事常發生
總的來說,學的內容確實很廣泛,算一種素養吧
還有就是認識一批未來的精英,人脈圈子呀
PS:一個小點,畢業院戒很霸氣
推薦閱讀:
※在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就讀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交大凱原法學院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北京舞蹈學院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