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碰撞測試好,耐用,但是外皮太薄導致小事故帶來的相對其他車系大得多的損失怎麼看?
遇到小事故,一個補一下漆,一個要換髮動機艙蓋,前臉。
我做過汽車車身設計,來說幾句,只針對問題本身:目前主流的汽車外蒙皮(就是外表面的鋼板)厚度是0.7-0.8mm,以0.8mm居多,無論日本德國美國中國的汽車基本都是這個規格,我就一直想不明白,「日本車外皮薄」的說法是從何而來!還有,把汽車按國別來區分也是醉了,日本車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等等。。這麼多品牌能混為一談嗎?就說車身,本田有自己獨特的車身技術,謳歌的碰撞性能比沃爾沃還要強,而日產的車身就不咋地了,能把它們都一概而論嗎?以往看到類似問題或標題就呵呵一下無視掉了,今天就忍不住說了幾句,不喜勿噴。
就知道神車黨和日系粉又得高潮……
就說三點:
1.所謂「外皮太薄」,要知道全國的車身鋼板厚度都是0.8mm左右,最薄的也就是0.76mm,能差多少?研究車身外皮這點厚度差距,還不如研究一下各個品牌車身的外形,外形因素帶來的強度變化比那點厚度的影響大多了。
2.有人問了,那日本車偷工減料啊,用的鋼材不好所以不結實啊。請抱有這種觀點的人好好想想,對於同一個地方的車企來說,是汽車鋼板運費的成本高還是偷那點工減那點料大老遠的從另一家鋼材廠買另一種規格的鋼材成本高?知乎上可能鋼鐵冶金行業的人不是很多,在此做一個普及:現在全國所有鋼鐵廠都是虧本運營,鋼材出廠價每噸也就兩三千塊錢,摺合每斤一塊多。比同樣重量的一頓飯都便宜好嗎??對於一汽馬自達和一汽大眾來說,生產廠都在長春,用的汽車鋼板都是鞍鋼的貨,能有什麼差別?如果要從別的廠家訂購更低規格的汽車鋼板,省的錢連運費都不夠,開玩笑嗎?同樣,上海大眾和上汽通用用的都是寶鋼的汽車鋼板,這個在全國都是一樣的,距離而不是品牌決定一切。
3.說到漆面,這必須得說,有些日本車漆面確實薄,這不用多說,是個問題。但是誰也不會三天兩頭補漆玩。何況補漆的錢也沒多少,除非碰上用鑰匙劃車的熊孩子。損失差距有沒有?有,但是有限。
再加三點:
1.所有的圖片都是扯淡。上面有人說過了,你要找日車大眾碰撞大眾沒事兒日車變形的好找,反過來也好找。速騰不用撞自己後懸掛裂了的圖也不少。什麼樣的圖片都有,不要搞得這麼似是而非。
2.鋼板厚度是個偽命題,至於漆面厚度,還是多關注一下機油費用和變速箱更換費用吧,那個比補漆貴多了。
3.國內實驗室的評測就不要來瞎摻和了,家父就是搞質量體系認證的,你們這些評測連實驗本身都說不上無懈可擊更不要提還能花錢買成績了。
利益相關:美系車主,大眾黑(不是德系黑)。
題主你題圖裡的車太老了。。。
04年尼桑藍鳥EQ7200請問碰撞測試成績好嗎?
同年代的帕薩特B5領馭碰撞成績好嗎?
你所見的樣本量太少了,歐美系車真的就是蒙皮不薄導致小事故帶來的損失相對其他車系更小得多麼?
車越重越安全……看卡羅拉安全實驗室如何終結三大流言
1、關門聲音厚實就越安全? 現場連續播放了兩種關門聲,第一個聲音很厚重,聽起來感覺很高級;第二個聲音極其廉價,好像兩塊鐵簡單粗暴撞在一起。按照常規理解,聲音大概是出自兩部價位相差很懸殊的車,我很好奇一汽豐田會拿卡羅拉和什麼車型做對比。結果大跌眼鏡的居然兩個聲音都是卡羅拉,第一個發自正常的車門,第二個是拆掉減震膠、隔音膠條、密封棉等材料的車門。應該有很多人容易被聲音暗示,認為越沉悶、厚重的聲音更有安全感。現場媒體持此觀點的人都有42%,更別提普通消費者了。我認為聲音和安全性無關,可惜沒有這個選項,只能投票給不知道了。第一條實驗終結了關門聲音和安全性的關係。
2、鋼板(外殼)的抗壓性決定碰撞安全? 某些鍵盤車神有考察車輛安全的絕招,按一按鋼板就知道。我覺得致力於科普常識的專家們對此都無力吐槽了。沙桐帶來一個不錯的實驗,有請大鎚登場。
同樣都是卡羅拉的車門,一個只有表面鋼板,一個裝了防撞梁、加強筋。沒有防撞梁的車門挨大鎚之後出現很深的凹陷,有防撞梁的車門幾乎沒有變形。結果顯而易見,表面那層薄薄的鋼板只是起到覆蓋件的作用,根本不是受力的機構。汽車發動機蓋、翼子板等部分同樣如此,這些地方的材料越輕越薄越好,甚至有些車已經開始用塑料了。
這個實驗可以終結「按鋼板判斷安全性」的流言,在略懂汽車理論和常識的人眼裡是理所當然,但現場針對媒體的調查結構可以說是駭人聽聞。居然有58%的人深以流言為真理,還有15%的人不知道,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一百位汽車媒體人,只有1/4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普通消費者的比例能有多高?我突然想到李克強總理剛做的政府報告裡面說,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超過4%,究竟該用什麼標準衡量教育水平?這真是個問題。
對應某武漢花冠雞穿越門,網友搜出了這個。
國內德系美系各車型車體斷裂門都多得去了。
(轉帖:為何國外沒有「斷裂門」?也談車身斷裂事故。(轉載)_汽車時代)
但就看見那水軍特愛炒作日系斷裂門。
同樣對應水軍炒作的那1起雅閣婚禮門,我發3起同年代帕薩特B5車體斷裂門事故的圖片如何?
別克林蔭大道斷裂門
奧迪A6L斷裂門
路虎攬勝是有統計里乘用車鐵皮最厚的(具體自查汽車鋼板厚度大起底調查)然而又如何呢?
我知道LX570是非承載結構,謝謝不用提醒。
車禍圖片這種大量樣本存在各種不同變數的東西拿來當證據說得不好聽就是毫無意義
@姚汶汛 這位答主說得很好
陽光底下無新事,任何宣稱自己安全的車可以在google上搜出超過1000張被撞的體無完膚的照片。
在同級別叫囂天下第一的車遇到高一個級別車的墊底貨色基本被完爆。
你這麼想。
這兩輛車如果分別撞到了行人。他的車頭結實沒形變,行人至少要斷條腿吧。
你的車頭軟,碰撞能量都被汽車吸收了,車頭是爛了,行人只是小挫傷。
是他給人家出的醫療費多,還是你修修車花錢多。
現在你好受多了吧?
先上圖打臉!
多圖預警。
賓士S追尾奇駿
賓士對撞鈴木。
A4和銳志
漢蘭達和GTI
途銳追尾FJ
所以:
永遠不要根據車禍現場照片和車輛的受損情況來判斷汽車的安全性!
永遠不要根據車禍現場照片和車輛的受損情況來判斷汽車的安全性!
永遠不要根據車禍現場照片和車輛的受損情況來判斷汽車的安全性!
權威機構安全碰撞測試(歐洲,北美,日本等地安全測試)得分才判斷安全性最客觀和準確的標準。至於網上瘋傳那些車禍照片很多都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希望你看到的,笑笑就好了。
另外「日系車蒙皮較薄」是個偽命題,對於汽車鈑金厚度,網上有不同車型的對比,可以自行查找。在鈑金厚度這塊,不同車系不同品牌車型都不相同,互有勝負。其次,汽車在小碰撞下的變形和損壞程度和鈑金厚度並沒有必然對等的關係,而是有車身的結構決定的。
所以,題主說的「日系鐵皮薄,碰撞後損失大」的觀點也是不客觀,不公平的。補充:感謝大家的支持,第一次收到這麼多贊,但也收到了不少反對票。前幾天,《ICR汽車獨立評論》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在這裡附上視頻鏈接:ICR汽車獨立評論06《聊聊撞車那些事(下)。另外貼一張美國《消費者報告》評出的2015年度最安全的33款車型。
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日系,這就是安全性最好的證明。至於有人說不同國家區別對待的觀點。可以負責任的說:在北美安全性好的車到了國內也不會太差,在北美都不安全的車,到了國內只能更差。
就這樣。
我不懂車,但是認識好幾個在車圈裡做事的朋友,聽說過一些,簡單瞎說幾點。第一,凡是以車皮厚薄來談車的安全性的人都是別有用心。第二,凡是帶著濃厚家國情懷來談日本車、德系車等等的人都可以讓他滾。第三、凡是從網上搞個車禍現場圖片,以此來證實日本車不安全的人也都可以滾。第四,你買車的話,是首先考慮乘坐人員的人身安全還是首先考慮剮蹭的時候,鐵皮是否凹進去?日本的吸能設計已經不想再解釋了,真的,也千萬不要拿國內用錢就能買的c碰撞星級來證明哪個車安全了,有點常識的話,請首先參考美國 IIHS碰撞測試成績,也不要說在美國買的車和在中國不一樣,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哪個車廠會願意花大筆的經費來專門為你天朝專門設計一個架子?即使有細節或者配置的差別,但是整體不會有太大差別,如果一款車在llhs碰撞中是優秀的話,那麼即使國產,也不會差的。
說實話,日系車沒有比其他車系更「不安全」,也沒有比其他車系「更薄」或「更差」。
但日系車有一點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就是「安全感」。比如,更加隔音的車身、更加厚重的關門聲、更加強烈的包裹感,更加結實的底盤,材質更加柔軟的內飾,對於乘客在心理上是一種安全的暗示「我被保護起來了,這車很結實,我很安全,我不會受傷」。而反之,則讓人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哪怕車身的吸能機構、金屬板材、應力槽設計以及安全測試成績與其他車系並無不同甚至更優。這就好比高空玻璃走廊並不比使用其他建材修建的走廊安全係數低,但把人嚇尿率絕對更高。
所以,個人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汽車的安全感」(不是安全係數)也應當歸結於營銷的範疇。畢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有精力也有意願去了解汽車安全性原理與實測結果,買什麼與不買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觀印像。「安全感」更強的汽車毫無疑問會在消售過程中加成。這方面日系車以前做得不足,現在有所改善,但消費者的思維定勢一但形成,要重新教育消費者,要扭轉這一偏見,則需更長的時間與更多的投入。當然,這也跟品牌定位有關,畢竟增加「安全感」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成本一旦固定,那麼更多地側重哪一方面做投入(舒適感?安全感?科技感?),則是個取捨問題。朋友的日系車和帕薩特相撞,他的修車3000,對方帕薩特修車15000。
4S店裡看到一輛本田CRV和比亞迪最貴的那款車子嚴重撞擊,在一起修,CRV拖回來放在那破破爛爛,比亞迪只有劃痕,工人說CRV換個發動機和部件就好了,那輛比亞迪外面看著沒事,底盤橫樑全部變形,連門的關不上,沒法修了,這樣說題主理解吸能設計和鐵皮薄的原因了吧。
陽光底下無新事,任何宣稱自己安全的車可以在google上搜出超過1000張被撞的體無完膚的照片。
在同級別叫囂天下第一的車遇到高一個級別車的墊底貨色基本被完爆。
大廠的車基本都是過得去的,便宜的小廠車還是在路上多夾著尾巴開吧!
日系車小碰撞損失偏大可能是事實。因為表面鋼板和漆面與乘員安全無關,日系在這塊用料偏少是可能的。至於怎麼看?如果在小擦碰多的環境下用車,就看成為了日系車的其他優點要承受的相對弱勢吧。
當然,具體到具體車型,日系未必一定漆薄鋼板薄,具體到碰撞案例也未必一定鋼板薄就損失大
另外鋼板變薄是歷史趨勢。
不謝邀
我知道苦口婆心怎麼說,覺得漆面薄,鋼板薄的人是無論如何都講不通道理的
OK,咱們順著這條思路走
倆車撞了,一個「結實」不變形不潰縮不吸能,靠車內人肉吸能
另一個車潰縮,大修,人安然無恙
你選哪一個?
拜託以後別邀請我回答這種問題好么,我真的忍不住開嘲諷
我再多饒幾句,我不是日系粉,從小到大至今為止家裡就有過一台日系,5代雅閣,我是真心覺得這個問題略愚蠢。兩車相撞,歐系美系車身變形的多了去了(說白了那這個炮轟其他品牌,我不相信是某個公關所為,這樣吃相太難看了)。還有,請尊重agree to disagree這個原則,我想怎麼說那是我的事
你試試拿紅杉撞速騰?速騰能給你變高爾夫你信么
最後再費幾句話,開車好好開不出事故比啥都重要,別管漆面鋼板薄厚是不是潰縮吸能都要系安全帶,你車就算有1000個氣囊不系安全帶也是等於拿二踢腳直接糊你臉上
哦對了,那個叫囂著讓我上乾貨的人,您都知道NCAP了那還用我上乾貨幹嘛?累不累?我好歹回答了這問題了,您直接動動手指頭上魚翅鮑魚燕窩海參回答這題唄?省得跟我這撕來撕去多難看呀,結果最後我真玩膩味了拉黑舉報就幾秒鐘的事兒浪費了您花費那麼多腦細胞才充值的噴子回答,太不值當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外皮太薄是個偽命題
既然有「德系車」的標籤,那麼我想是時候該祭出這張圖了
紅色是中國,藍色是美國。
「愛國」德吹們怎麼看待你們的德爹這麼不待見你?
via:http://news.ifeng.com/a/20150918/44686619_0.shtml在知乎這種懂車才選日系的陣地,題主這麼發問po圖簡直就是勇猛
有一種東西叫做保險,只要你合法開車就得買的。
日系車主撞上氣囊氣了半天下車剛想罵發現對面德系車主脖子和腿震斷了
有失必有得,小心駕駛吧,不過大眾車的確硬。
日系漆面鋼板相對於美系來說用料偏少也許是事實,至於少多少這些數據也是可以查到,碰撞損失這個事情要看具體車型,不同年代,不同級別以及不同的碰撞位置,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的輿論把這一點放大去對待從而影響了許多人購車的選擇,人無完人,車無完車,決定取捨,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車,對待小碰撞損失的問題應該有個平常心,既然選擇了它,說明你當初因為它已經做出了取捨。
現在贊數最多的兩個回答,都是列舉了很多「乾貨」,即發生碰撞之後日系車損壞小於其他車的照片。這應該很好的說明,在碰撞中,什麼樣的結果都有,並不是一邊倒的「日系車更不結實」。
這兩個回答各自都有二十多個贊同,但都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是怎麼回事兒大家心裡應該都清楚。
推薦閱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在學 C++ ,自學 C. 預算兩萬,買電腦,有什麼推薦(對外觀挺挑剔)?
※從小米6重啟門、縫隙大、WiFi斷流、屏幕拖影漏光等問題來看,小米究竟適不適合做手機?
※小米6發布會哪些文案違法,哪些涉及虛假宣傳?
※李志的音樂才華可以跟周杰倫相比嗎?各自強在哪些方面呢?
※周杰倫這次演唱會事件算倒下了嗎,不算的話他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