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對「戾氣」有一種特別的定義呢?
難道戾氣的意思不是說凡事做的狠,一定要走極端的意思嗎?現在很多人只是輕輕抱怨一下就有戾氣了,門檻好低呀。
順我者乾貨滿滿,逆我者戾氣太重
個人感覺,對於自然科學類的問題,戾氣已經夠少了,文史哲板塊簡直不能忍,全是濃烈的火藥味……
以及
這大概就是題主說的戾氣吧,每一句話都充滿了種族歧視,而且每一句話都對問題的解答沒用,知乎的文史哲板塊就是這樣沒落的……
前面有些跑題,下面來正式回答題主的問題!
首先先來說為什麼會有人在爭論中感到對方有戾氣?
我在和別人爭論無數次之後,最終發現,絕大多數的爭論都是起源於雙方對一些基礎辭彙的理解有差異,這種底層的差異最終導致了雙方對於同一事件得到的上層推理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結果,而雙方辯論的過程,就是從上而下核對推導差異的過程。而對於正常人而言,出現錯誤的地方,往往不是在邏輯推導中,而是在設置先決條件(premise)上:人們往往基於自己的認識而誤解了先決條件,因此導致推理失敗。比如說如下的命題:
A = 「可以操縱直接內存的計算機語言比不可以直接操縱內存的語言更加高效。」
B = 「C++是一款可以直接操作內存的計算機語言,而Python不可以直接操作內存」
C = 「C++比Python高效」
if A and B, then C.這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命題,但是我們發現這個命題其實很容易引起爭論。
1.不同的人可能會對「直接操作內存」這一行為的定義不同。
2.A中的「高效」指的是哪方面的效率?
於是,戰爭就開始了……
當爭論達到一定程度時,某一方可能會先看出對方對於某一個術語的理解有錯誤,這時候他有兩種選擇:
1.指出對方的錯誤之處,並且態度友善地建議對方去查看某某資料,以消除歧義。(無戾氣)
2.嘲弄對方,笑對方智商不足,而且不點出對方錯哪兒了。(你們啊!Naive!)(有戾氣)
我前面貼的那位仁兄就是情況2的典型代表:不說任何平等友善的話,也不核對自己的推理,只表明自己的結論,這就是我認為的「戾氣」……
事實上每個人在說話做事的過程中都經常會犯上面的問題,說一些讓對方不爽的話(當然不排除對方水平實在太差,典型代表就是那些整天在北大門口聲稱自己推翻相對論或者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髒話對於他們就是良藥),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只有兩種方法:
1.少說話,盡量不要挑起爭端。(中國有句古話,叫「悶聲發大財」!)
2.我說的每一句話都精雕細啄,用最友善的辭彙,用最動聽的語法,用最真摯的笑容,說出對方的失誤之處。
所以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情商一說,有些智商很高的人之所以說話很難聽,根本不是因為什麼情商低,是因為人家覺得你還沒重要到一定得使用上述兩條準則。
所以有些人又要別人多說話(我見你們這樣熱情,我一句都不說也不好。),又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說出的命題漏洞滿篇,別人實在忍不了把那些漏洞全部吐槽一遍(問來問去都too young, too simple!),於是那些人只能轉而抱怨別人說話有戾氣(搞個大新聞,然後把我批判一番!)。
但是我說了這麼多,並不表示我對那位「文史哲愛好者」的行為認可了,至於他的行為,我們這些出身自「蘇俄傀儡匪幫集團」的「亡國之民」就當笑話看一看吧……
(突然間覺得自己的回答也是戾氣滿滿的……)
希望對題主有用……我覺得還是我國社會對於不同意見,不同主張的處理沒有共識的關係。
我日常也去看yahoo jp的評論版和2ch,那裡戾氣也不小。可能不會直接粗口,但是知乎有的那裡都有。
但是那裡不需要在網路上刷存在感,一些熱點問題,電視台都會組織開放性的討論,上面123寫的清清楚楚,小白也能看明白。再有不同意,可以參加集會表達出來,可以再深入的表達我為什麼還是不同意。同這些舉措相比較,在網上刷存在感去反駁別人反而真的是浪費時間。有時間反駁一個能有時間反駁幾百個幾千個嗎?
而我國,連一個反轉居然都會有你不懂我不和你說這種說話的方式。這不是現代社會的處理分歧的方式。這也不是現代社會處理公共事務的方式。在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共同生活方面,我國還處於小學生階段。我的個人觀點是,在大環境沒有改變的狀況下,目前這種情況只會愈演愈烈。
題主的概括並不準確,抱怨處處都在,但是「有惡意攻擊性的言論」才會被稱作戾氣。
這個攻擊性的對象包括任何人和組織,不僅僅在知乎。
比如有人抱怨知乎搜索很爛,這不是戾氣。有人說知乎程序與都是吃翔的么搜索做的跟翔一樣,這是戾氣。假設把社會分出三種人,窮人、中產人、富權人。
一般富權人是最有威信且掌握著話語權的,中產人是為社會貢獻生產力的,窮人是在貧富差距過大時鬧革命的。
富權人為了防止窮人革命,卻無力幫助窮人成為中產,也無力消滅窮人,那麼此時就需要利用話語權,設定「政治正確」。
即:你有言論自由,但必須在政治正確的範圍內。
假設知乎分成三種用戶,知道民、貼吧民、知乎民。
知乎民是定位為具有較高教育背景的,掌握著這個網站的話語權。貼吧民是體積最龐大的,他們貢獻了成噸的贊,偶爾也創造出一些精品回答。知道民是類似遊客,缺少維護學術氛圍意識的人,他們的回答和評論完全受當前立場的引導。
知乎民要維護網站氛圍和裝逼前提,就要設定「政治正確」。
不能說蘋果是宗教企業,不能說wp體驗差,不能在意女人第一次給誰,不能黑北上廣。
因為這往往會觸及到高級知識分子們的顏面或利益。
那麼對於表達不滿的知道民,怎麼定罪呢?
不友善,戾氣重。
戾氣重,是知道民沒風度;無法化解戾氣,是知乎民乾貨少。
打不動臉,就扣帽子。大膽猜想,因為知乎上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不認識的人之間的交互,所以會跟其他場合相比,對抱怨的容忍度更低。
我第一次看到戾氣,是電視劇 風雲 里,無名對步驚雲說的,你戾氣太重。當時我就覺得,我操,好屌,我也要有戾氣!來信砍!結果現在之乎上連傻逼兩個字都不能說,說是不友善了。。有時候我真的不想拐彎抹角,看起來友善,實則噁心人,直截了當不好嗎,少年,亮出你的劍,多爽快,知乎不就是站隊嗎,大家罵兩聲,反正互相覺得傻逼,都爽嘛
輪子哥就是沒戾氣的代表 易近人 什麼都答 什麼話都說 不是頑固的認真 也不怎麼裝逼 沒事就逃(逃
結論先行:降低「戾氣」的標準,是為了中和知乎贊同機制帶來的問題。
寫答案,或多或少有獲贊的願望。
然而對於站隊類問題,答案茫茫多,為什麼人們會給一個答案點贊而不是另一個?
對此類問題,點贊的動機,一是獲得共鳴後的惺惺相惜,一是傳播自己的三觀。越極端的言論,越容易吸引價值觀相似(還沒有到如此極端)人的共鳴,產生「英雄所見略同,何況他還想的比我徹底」的想法;再加上想要向關注者表達立場,極端些言論更清晰有力:於是點贊。
極端的言論更容易獲得高贊,成為普遍的現象。為了獲得贊同,人們更傾向於發表極端言論。很多人發現這對於社區,是不健康的。因為他們滿足一批人需求的同時,嚴重傷害了另一批人的情感。
於是許多人通過降低「有戾氣」的標準,降低極端言論的道德感,從而產生使極端言論減少的傾向,試圖中和知乎本身機制帶來的問題。有一群可能不太懂的人,試圖用貌似懂的理論,說服一群懂大概的人,還不允許大概懂的人指責他們太不懂。。。
不是知乎創新的,在微博上早就有這說法了,指那些言語比較極端的言論。
方舟子與木子美微博對掐 網友直呼:戾氣太重
胡錫進:微博大V應盡量培育理性而非鼓動戾氣
「題主智商感人。」
這句話雖然沒有做的狠,走極端,但是除了罵人沒有任何其他含義,如果把罵人作為戾氣成分來看的話,那麼這句話戾氣指數達到了100%,也是一句戾氣滿滿的話
ps:戾氣指數=(一句話的戾氣成分)/(一句話包含的所有信息成分)
越是在現實中存在物質及精神基礎的匱乏,單一而傾向於結果導向性的看待多數事物,同時兼具情商不夠,即使在日常信息交流中也容易出現彷彿表達的情緒要大於信息本身。
另一常見類別則多出現在具有普遍群體性感觀基礎,而多數人又在實際操作中未完全或完整表達個人情緒的事情。無法解決的生活常態與個人的需求層次多受現實壓縮,這一切的無可奈何可以輕而已舉地轉化成純粹語言的輸出,在互聯網所提供的相對安全的絮述前提下,戾氣者在快節奏的信息時代里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轉型與發展中的中國就目前而言問題良多,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對比在信息交互的時期中,優劣勢局部大於整合,且劣勢在食品社科房價等諸多人類基礎安全需要中更易引發不滿。而官媒網媒自媒等三方信息均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信息輸出難以滿足普通民眾的表達需要,宣洩渠道少,自然網上罵的頻繁。如歐美等國的媒體諸多以批判甚至苛責,網路暴力集中於辱罵這一部分就相對而言的減少了。
知乎,又稱「更大的世界」,由於答案客觀中立,答者友好詼諧,早在「創世」之初便引得無數美譽。開放註冊後「新用戶軍團」的大量湧入,使知乎迎來了「繁榮時代」,但由於「說不清的」原因,有不少早期開拓者選擇悄然離去,留給後人大量「傳說」與嘆息……
由於人數的暴增,提問、回答與新「大V」數目迅增,給這片世界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卻也走上了無數「舊世界」的老路。當是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傾向,選擇「順眼」者加以關注。「意見領袖們」一有舉動,便引得大量圍觀,同意的點贊加粉,不同意便的「反沒舉黑」,如此循環,大浪淘沙,樂此不疲。每個人都因此給自己划出了一個「圈子」,得到了大量自認為好的「乾貨」,卻也造成「我就是對的」「我有大神撐腰」的假象和自我暗示,偶遇與自己不同意見,便不再虛心「學習」「對比」,輕則直接「反舉黑」,重則種嘲諷調戲,附帶各種「引經據典」。同時,部分大神們開始「終日乾乾,夕惕若厲」,開始在意自己形象與地位,對於一般人的不同意見無暇一一鑒別,更不敢隨意變換陣營而「失了民心」,好的對此直接選擇無視,品格差的號召粉絲群起而攻之,自然無往而不利;而對於有相近話語權的人,則會更加重視,或相吹捧或相傾軋,「乾貨未出,態度先行」將成定式。而粉絲們紛紛站好隊,或「小吃飲料礦泉水」,或直接赤膊上陣,不亦樂乎。而「其他世界」的勢力也在紛紛而至,或是「倒賣走私」,或是「夾帶私貨」,帶來的不只是人氣和爭議,還有很多「傳說中」的「姿勢」和「技巧」。而不知何時起,也不知源何處,一種格調更加低俗,觀點更加激烈,情感更加豐富的答案開始風行,常被冠以是「意見獨特、態度鮮明、平易近人、言人不敢言之語」,由於比客觀公正平和的觀點更接近一般人的思維,能快速收穫大量好評,引得眾人紛紛效仿,愈演愈烈,史稱「理性中立無人問,嬉笑怒罵上日報」,又曰「戾氣太重」。當然還有居心叵測之小人,實為「存在感」,又「自視清高」,不屑與眾人為伍,總以匿名,或是提奇葩問題,或是做段子故事,言語無狀,醜態百出,於世無益,貽笑大方,必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到了此時,知乎的世界上山頭林立,勢力橫行,眾人的信息源被「上層人」隔離,而後者為「歷史問題」拖累,為了「自洽」放棄「發展」,態度和領域漸漸固定,漸漸的成為一個「符號」。」對錯原因「已成小孩之語,」得失利益「才是成人之道。無人再願意繼續開發這個世界,自然「更大的世界」已成過去,「真的世界」卻悄然來臨。知乎遇到了他的」中年危機「……
然而那些當初選擇離開的「神」們是否早就看穿了一切?他們是否又在開拓屬於自己的「庇護所」?我們不得而知。他們可能知道,舊世界與新世界的聯繫永遠斬不斷,所以只是不斷逃離。又或身為「神」的他們,這次終於找到了隔離「凡世」的「天塹」。但這都已經不重要,因為早在離去時,「新用戶軍團」的先頭部隊已經鎖定了他們……
在我看來,以鬥氣而不是討論問題為目的文字都可以說有戾氣,比如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隨意將反對自己的人稱為水軍。
更噁心的話語我就不貼了 這種人
有一種戾氣叫梁海發泄。呵呵。 @梁海
對人不對事,認屁股不認是非,是謂戾氣。
強行保持理性中立,自然一片和諧。
其實戾氣也是一種情感交流,信息交流上可能效率低下些,但是抱團找同類上效率就高。
有戾氣沒什麼不可以,其實個性強烈的人容易有點戾氣,我雖喜歡講道理的人,但更喜歡判斷事物帶著強烈主觀好惡的人,所以我討厭留言跟我說你可以別這麼偏激的人。
PC的寶座讓給你們,理性之光照耀你們,我喜歡有個性的人,他們至少不乏味。
我覺得混銀行版真是太安全了…
對知乎的戾氣不是很理解,說說猜測好了。
可能是由於交流載體的差別。
面對面交流的時候當一個人「很陰騖很可怕分分鐘就要揍你之類的」會覺得這個人戾氣很重。
然而紙面交流的時候看不對面,只能通過語音描述這個人的形象。╮(╯▽╰)╭比如我看到某警察蜀黍的回答覺得很有意思就開始一條條回答看下去,_(:_」∠)_然後爆照的那張簡直不敢相信。如此,知乎畢竟傾向於理性討論,上來鋒芒畢露的可能還沒有那個榮幸稱為戾氣,只有那些沒有乾貨卻一副「老子最大老天第二」誰反駁分分鐘罵哭你的那種人才符合知乎環境中的「戾氣」
突然廣泛使用多會改變本意。就像是個正常人都能自稱「猥瑣」一樣,它已經由「鄙陋、卑劣」泛泛至「扭捏拘束不自然」。就像「女神」們並非女神。
這些原本很極端的辭彙變得如此大眾化,就是因為使用數量的激增拉低了准入門檻,不論褒貶。
然而,
我現在都已經無法正視「然而」了...
所以可能是知乎上戾氣的首次使用及前n次使用給人感覺矮馬好洋氣呀於是流傳開來從此「戾氣」的稜角被磨磨磨磨磨...
三界戾氣日漸充盈,蚩尤即將破封,十五位天命取經人能否改變命運阻止蚩尤。盡請關注,夢幻西遊動畫片之化境飛升
推薦閱讀:
※如果知乎答題全部實行匿名,會帶來什麼變化?
※如何以匿名身份點贊同?
※知乎有哪些觀點讓你完全改變了之前對此事物認知?
※有朋友說知乎是一個屌絲網站,我該如何回復?